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16f7f4cc175527062208df.png)
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
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似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50d6f74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9.png)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按照先购进的商品先销售,后购进的商品后销售的原则进行计算,将先被购进并销售的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成本。
2. 后进先出法:按照后购进的商品先销售,先购进的商品后销售的原则进行计算,将后被购进并先销售的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成本。
3. 加权平均法:将所有存货的成本乘以数量进行求和,再将所得结果除以所有存货的数量,得出平均成本。
每当有存货进出时,将当前存货的数量和成本加入计算中,重新计算平均成本。
4. 标准成本法:以生产过程中各种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对实际成本的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调整,计算存货的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对存货进行计价。
5. 特定标识法:只适用于某些成本较高的存货,如珠宝、艺术品等,每个存货都可以明确定义成本并单独计算。
每当有存货进出时,都会重新计算成本。
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
![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1a61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e.png)
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存货价值的计量方法。
存货是指企业为销售目的而进入流通领域,并暂时存放于企业的物资。
根据存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和加权平均法。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这三种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假设最先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最先被销售出去。
按照这种方法计价,存货的成本是根据购入或生产的时间顺序而确定的。
当企业进行销售时,计算存货的成本是基于最早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
先进先出法适用于货物存放期限较长,货物在存放期间可能会发生质量变化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存货的成本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且有助于减少存货损耗的风险。
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假设最后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最先被销售出去。
按照这种方法计价,存货的成本是根据购入或生产的时间顺序而确定的。
当企业进行销售时,计算存货的成本是基于最后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
后进先出法适用于货物存放期限较长,且存货的进价或生产成本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后进先出法可以使存货的成本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且有助于减少存货损耗的风险。
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期初库存与期间进货的货物进行加权平均,以计算期末库存的成本。
按照这种方法计价,存货的成本是根据期初库存和期间进货的数量和成本而确定的。
当企业进行销售时,计算存货的成本是基于加权平均成本。
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平滑价格波动对存货成本的影响,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存货数量和成本变动的情况。
不同计价方法在计算存货成本和计量利润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存货成本的计算基础不同,先进先出法计量的利润通常更接近实际利润,对存货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2bb7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6.png)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指的是企业对于存货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和实际成本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先到先出”,遵循时间顺序。
FIFO法适用于贮存期较短、要求保证商品质量的存货。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货流,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是,FIFO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当价格上涨时,企业的税务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后到先出”,适用于贮存期较长的商品。
LIFO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因为LIFO 法在通胀期下,消耗掉了低成本的存货,而税法上要求计算利润时必须采用成本最高的存货。
然而,LIFO法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存货价值被低估,不符合实际情况。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通过对期初库存成本和新进库存成本进行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单价,然后乘以本期销售数量来计算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速度快、贮存期不确定的商品。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方便,能够平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即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流动情况。
4.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购入或生产的成本计算存货成本,将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最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复杂。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但是缺点是计算繁琐,需要事先记录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
在选择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以适应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济环境。
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cf2c710066f5335a812173.png)
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
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99bf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5.png)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按照存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价,即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先出售,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后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存货的成本近似于最新的市场价格。
2. 移动平均法(AVCO法):计算出一个移动平均成本,每次计价时使用移动平均成本乘以存货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平滑存货成本的波动。
3. 后进先出法(LIFO法):按照存货后进先出的原则计价,即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先出售,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后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存货的成本较低,从而减少应纳税收入。
4. 标准成本法:根据管理层设定的标准成本计价,即根据预先确定的价格标准和成本标准计算存货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规范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定价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存货的成本、利润和纳税影响不同,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计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同时,在采用不同计价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要求。
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c3b47b3968011ca2009139.png)
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
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eda96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5.png)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
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先进先出法(FIFO):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将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先予以售出,计价时使用最新进入库存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中存货的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成本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2. 后进先出法(LIFO):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将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先予以售出,计价时使用最早进入库存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中存货的价格相对不稳定,且近期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税务负担。
3.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Method):将期初库存和本期进货的存货按照其数量和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平均成本,用于计价和核算存货。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比较能反映存货平均成本。
4.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 Method):通过设定标准成本,即预设成本,作为计价和核算存货的依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规范、成本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提前预估和管理存货成本。
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包括存货种类、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税务政策等因素,同时还需要与财务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保持一致。
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e47f58f7ec4afe04a1df30.png)
存货的计价方法发出商品有四种计价方法,包括:1、先进先出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个别计价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3、加权平均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4、移动加权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在发出商品的四种计价方法中,最爱考的就第一种先进先出法和第三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不存在公式问题,有公式的就是第三个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实际上它所计算的一个结果就是算一个平均单价,这个平均单价不能用三次货物的单价相加除以三,我们所说的加权平均就要考虑每个单价中这个数量是作为权重的,在做加权平均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掌握,分子是总成本(期初的库存成本加上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分母是总数量(期初的库存数量加上本期购货的数量),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就能得到平均单价。
【例.先进先出法】单项选择题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2009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2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元;3月31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
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35b2d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e.png)
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成本法:将存货成本作为存货采购价格,适用于存货成本能够精确控制的公司和行业。
成本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 = 存货采购价格×存货单位成本。
其中,存货单位成本是指存货的采购成本除以存货的单位数量。
2. 先进先出法:将存货成本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分配,适用于需要根据存货库存数量和采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配的公司和行业。
先进先出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先进存货的成本 +
先进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率) / (先进存货的数量 + 先进存货的数量×先进先出率)。
3. 市场法:将存货成本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分配,适用于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和行业。
市场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市场价格 + 存货成本) / 市场价格× 100%。
4. 加权平均法:将存货成本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分配,适用于存货成本难以精确控制的公司和行业。
加权平均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权重。
其中,加权平均法权重是指根据存货采购数量、市场价格等因素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值。
5. 成本加计扣除法:将存货成本按照成本加计扣除政策进行分配,适用于实行成本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司和行业。
成本加计扣除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存货成本 + 存货成本×成本加计
扣除政策) / 存货成本。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f79c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9.png)
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和平均成本法。
这些方法在确定存货成本时,采用不同的原则来确定先期产生的存货是否先被售出或先期产生的存货是否先被消耗。
这样可以影响到存货的成本及相关的会计报表。
FIFO法是指在存货出售或消耗时,先将先期购买或生产的存货算作先售出或消耗,后期购买或生产的存货算作后售出或消耗。
这种方法假设存货战略上采取的是“先进先出”的原则,即较旧的存货往往被先售出或消耗。
LIFO法则是指在存货出售或消耗时,先将后期购买或生产的存货算作先售出或消耗,先期购买或生产的存货算作后售出或消耗。
这种方法假设存货战略上采取的是“后进先出”的原则,即较新的存货往往被先售出或消耗。
平均成本法是指以存货购买或生产的均价作为计价基础,计算存货的成本并同时计算出存货的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售出或消耗的成本不会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
这三种存货的计价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应用,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存货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成本和企业的财务状况。
新的会计准则存货的计价方法
![新的会计准则存货的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dbfe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e.png)
新的会计准则存货的计价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选择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其中,新准则中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1. 先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 加权平均法: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
3. 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1种方法。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会计存货计价方法
![会计存货计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7178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3.png)
会计存货计价方法会计存货计价方法指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对企业的存货进行计价,以便正确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
常见的会计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LIFO)和市场价格法。
以下将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先进先出法(FIFO)。
这是最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之一、它假设首先进入企业的存货最先被销售出去。
因此,在计算存货成本时,使用最近损坏或滞销的存货成本。
这种计价方法适用于销售周期较短且存货更新频繁的企业。
FIFO法的优点在于反映了实际进货成本,能够避免高成本存货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它也可能导致旧的库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堆积起来,增加了风险。
其次是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将期初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然后将该平均值分配给期末存货。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的价格波动较大,且无法明确辨别具体成本的情况。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公正地反映了存货的平均成本。
然而,它可能掩盖了存货成本波动的真实情况,使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够准确。
再次是后进先出法(LIFO)。
这种方法假设最近进入企业的存货最先被销售出去。
LIFO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时价上涨时减少所得税负担,并且可以更好地反映通胀情况。
然而,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可能导致库存中的老旧存货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最后是市场价格法。
这种方法将存货的计价基础上调整到市场价格。
具体而言,将存货按最低成本或实际售价计价。
该方法适用于存货价格变动较大的情况。
市场价格法的优点在于及时反映了存货的真实成本,但是它的缺点是不稳定,可能导致大幅度的盈利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环境灵活运用。
不同的计价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财务报表结果,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价值的评估产生不同影响。
因此,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审慎考虑,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合理披露所采用的计价方法。
这样才能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
![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ed4d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7.png)
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
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按照产品的进货顺序,最先进入库存的产品先出售,期末存货按最近进入的成本计价。
2. 后进先出法(LIFO法):按照产品的进货顺序,最后进入库存的产品先出售,期末存货按最早进入的成本计价。
3.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法):将期初库存与本期进货的成本合并计算平均成本,再按照此平均成本计价。
4. 特定成本法:针对具体存货单个产品确定其特定成本,期末存货按照该成本计价。
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存货的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计价方法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进行决策。
存货计价方法简单易学
![存货计价方法简单易学](https://img.taocdn.com/s3/m/cb2b26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f.png)
存货计价方法简单易学存货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原则。
存货计价是会计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核算、税收征收和利润分配等方面。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正确选择和灵活应用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企业在存货出售时,按照存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算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最早购入的存货最早被售出,而最晚购入的存货最晚被售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可以尽量避免存货的老化和过期。
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便于操作,适合于存货周转快、存货易于区分的行业,如食品、日用品等。
但是在存货种类多、存货周转较慢的行业,如机械设备制造、房地产等,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可能会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影响经营决策。
2. 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企业在存货出售时,按照存货后进先出的原则计算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最晚购入的存货最先被售出,而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后被售出。
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可以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可以适应通货膨胀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但是后进先出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计算复杂,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存货购入的顺序进行销售,不适合存货周转快的行业。
3. 平均法(AVCO法)平均法是指按照存货购入时的平均成本来计算销售成本。
平均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期初存货的成本与本期进货存货的成本相加,然后除以期初存货数量与本期进货存货数量的总和,得到平均成本,再按照销售的数量计算销售成本。
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存货种类繁多、存货周转较慢的行业,如大型超市、百货商店等。
但是平均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容易忽略存货的差异性,不能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
4.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存货的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存货计价。
标准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企业管理中建立一个合理的标准成本,然后根据标准的成本进行存货的计价和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
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比如: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3月初A产品余2个,单价:10元/个。
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2*10+3*8+3*7=65元;(2)、后进先出:8*7=56元。
先进先出法的运用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
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
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
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
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
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
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
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
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运用先进先出法的注意事项先进先出法,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计算,比较接近目前的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本进行计算的,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使利润表的反映不够真实。
先进先出法的适用性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处于下降趋势的商品。
因为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余额按最后的进价计算,使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期末存货的帐面价格反映的是最后购进的较低的价格,对于市场价格处于下降趋势的产品,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能抵御物价下降的影响,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消除了潜亏隐患,从而避免了由于存货资金不实而虚增企业帐面资产。
这时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库存物资保持一定余额的条件下,帐面的存货计价永远是最初购进的高价,这就造成了存货成本的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不一致。
先进先出法的优缺点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
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资本保全。
而且,先进先出法对发出的材料要逐笔进行计价并登记明细账的发出与结存,核算手续比较烦琐。
后进先出法(last-in,first-out,LIFO)成本流动假定之一。
假定存货成本按照其发生的相反次序流动,即首先发生的成本作为期末存货成本:先买进来的后卖出去。
付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是在存货的流动中计算销售和耗费的存货成本时,以最后收进存货成本作为最先付出存货成本的原则,依次类推,用对确定本期付出存货成本总额的方法。
分析后进先出法下,期末存货按最早发生的成本计价,销货成本按最近发生的成本计价。
在不同的盘存制度下,后进先出法的计价结果是不同的。
在实地盘存制下,整个会计期间作为一个单一的时期,假定所有销售发生时记录,这样,每发生一笔销售业务,就要计算一次销货成本,因此,销货每一笔销售发生时的最近成本,并非整个会计期间的最近的购货成本。
取消原因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正是由于后进先出法与准则的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严重背离,才被排除到允许被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之外。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这一要求,具体到存货发出这一事项,就是要求存货的成本流转应当与存货的实物流转相一致。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也应当一致。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存货进出量很大,品种繁多,成本多变,保证各种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是难以做到的,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都能比较好地体现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
个别计价法无需多论,它能完全保证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
由于同一种存货,尽管价格不同,但均能满足销售或生产需要,在存货减少时,毋需辨别是哪一批实物被发出,因此加权平均法也基本上满足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的要求。
至于先进先出法,大多企业的实物发出顺序都是先进先出,成本流转按照先进先出法来计量,也是符合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要求的。
用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发出成本则是一种比较荒谬的做法,因为几乎没有企业是按照后进先出的顺序发出存货的。
假设按照后进先出顺序发出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存在,那么,只要这个企业不是零库存,它最先购入的存货就会无限期被积压,而这种情况是不理智的,现实中也不会存在。
上大学时,老师举了一个后进先出的实物流转例子,说是仓库里的煤都是后堆进去的先取出来,当时觉得老师的说法很有道理,但现在想一想,也不完全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广一些,应该能够发现企业堆煤的仓库一般不只一个,企业实际用煤的时候都是先堆满的仓库先用,而不是相反。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容易发现后进先出法的不合情理之处。
如果我们分几批买入同一物品,按照后进先出的顺序使用这些物品,可能会使我们丧失最先几批购入物品存在瑕疵的追偿权利。
这说明,即使企业能够实现零库存,按照后进先出的顺序发出存货也是不理智的。
综上所述,取消后进先出法的理由,不在于它的计算烦琐或者企业可以利用这种计价方法调节利润,而在于这种方法不符合日常存货发出的实物流转顺序,不能提供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相一致的会计信息。
特点及存在问题后进先出法的特点及其有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进先出法基于“后入库的先发出”这样的一个存货流动假设,其基本特点是使所销售的存货按最近期取得存货的成本与其实现的销售收入相配比。
与先进先出法(FIFO)相比,一般来说,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会导致较高的销售成本、期末现金余额和较低的期末存货余额、销售毛利、所得税和净收益额,而当物价持续下跌的时,结论恰恰好相反。
因此,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一般是在预期存货的价格不断上涨时才选择后进先出法,以达到递延所得税支出的目的,而当预期存货价格将持续下跌时,则通过会计政策变更将存货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转为先进先出法。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是由于其实物收发就是按“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的,如总是保持基本存量的炼油、玻璃制造等行业。
撇开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导致后进先出法核算的结果有失公允的情况不谈,仅就适合采用后进先出法的情况下应用后进先出法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1、日常核算工作量大通常情况下,存货是按不同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的后进先出法我们称之为“单项后进先出法”。
如果一个企业的存货品种、规格繁多,则采用这种“单项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当存货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时(Perpetual Inventory System)。
2、容易发生后进先出法清算(LIFO Liquidation)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故期末存货通常是由若干个存货层(Layer)所构成。
比如说,某企业2000年1月1日起对某种存货按后进先出法核算,并假设2000年1月1日该种存货的数量为1000件,均为1999年所购入。
2000年共购进该种存货10000件,当年销售了9000件,则2000年末该种存货的数量为2000件,可分为两层,即1999购入的存货1000件和2000年购入的存货1000件。
同样的,若2001年末又购进该种存货10000件,当年销售了9000件,则2001年末该种存货的数量为3000件,可分为三层,即1999年购入的存货1000件、2000年购入的存货1000件和2001年购入的存货1000件。
但若采用先进先出法,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期末存货通常是由一层构成的,除非本期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小于期初存货数量时。
上例中,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2000年末的2000件存货均为2000年所购,2001年末的3000件存货均应2001年所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