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中国兰文化

论中国兰文化作者:冯铂涵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4期摘要: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
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本文结合中国兰文化发展史及国兰鉴赏要诀,从历史层面结合诸多文人著作、历史故事论述兰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兰花;孔子;屈原;赵孟坚;黄庭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纵观历史,兰花与文人墨客似乎总是脱不了关系,提及兰花,总能想起许多与之有关的章句来。
一提到兰花,也总会有种君子般的温润细腻,如初春江南的濛濛细雨,雨落沁人心。
兰花与中国兰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同花与叶,相伴而生,兰花造就了中国兰文化,同时兰花也丰富了中国兰文化。
兰,大多生长在溪边、原野湿地和湿润的山野林间。
这一生长习性,使得它大多远离俗世,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不像其他的花卉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
兰的叶片常年呈现翠绿色,姿态高雅舒展,气味幽香。
它不与群芳争艳,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努力开放。
从兰的身上,可以看到隐士的气质、君子的风度,这一气质在文人眼里,是值得终其一生去效仿、敬佩的。
他们赞美兰、同时也抒发自己,历史长河中,数不尽的文人墨客,就这样通过笔墨,不断对兰的高雅纯洁进行书写,同时也逐渐丰富着兰文化。
《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讲这番话时,孔子被围困,断粮七日。
孔子用兰的生长来表明自己不会因为贫穷而动摇自己的志向,不会因为得失荣辱而改变信念。
爱国诗人屈原反复吟咏着兰。
《离骚》中他吟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正彰显了自己品德高尚、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内容提要:中华兰文化,源远而流长。
纵览古今,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和描述中,兰的意象渐渐生成并日渐丰富,更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系统的价值取向。
经过历代文化的熏陶,兰的高雅绝不仅仅局限它的质,更在于它的精神。
关键词:兰文化民俗意象精神一、兰花意象生成的条件和原因(一)、兰花的质地美与中国的民俗我们所知道的兰,多见于诗词歌赋,或者画作文章。
这里的兰,往往是指国兰。
在定义上,国兰是指兰科植物中的兰属植物的部分的地生兰,如春兰、惠兰、秋兰、寒兰和墨兰。
兰科植物种类群极其庞大,约有800个属,3万一3.5万个原生种,而兰属植物仅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属,可见,中国兰只占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并未影响兰花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相反,国兰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日渐成为高雅美丽的象征。
我认为,首先,这与兰花自身的质地美是分不开的。
爱美中国人民的天性,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
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是世界共同的语言。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描写兰花质地美的诗句,如:“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楚国·屈原《九歌·少司命》);“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明·陈汝言《兰》)。
可见兰花最早为文人墨客所欣赏,不是以色和形诱人而是以那超凡脱俗的阵阵幽香吸引人,是兰花本质上具备的美。
(一)、兰花质地的延伸美及其意象的生成如果说人们喜爱兰花,仅仅只局限于兰花本身,那么兰花文化不可能在中国民俗文化里根深蒂固,经久不衰。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分别是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这就是其质的深层。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意象有着多元的内涵。
诗人常常以兰喻君子,以兰为爱国者的化身,本文以兰象征吉祥、爱情……探究其意象生成的原因,这除与兰花自身的特性有关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古典诗词;兰花;意象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影响下,“中国艺术思想总是强调人与自然,生命的欲望与实现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两者统一。
外在自然物的美根源于它同人的生命发展有密切关系,它的运动节奏、韵律同人的内在的伦理道德情感要求之间存在着某种吻合、一致、同一”。
…因此,以物喻人,托物明志言情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艺术表现形式。
花卉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梅标清骨,兰挺幽芳。
茶呈雅韵,李谢浓妆。
杏姣疏丽,菊傲严霜。
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
芍药芳姿少比,石榴丽质无双。
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在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中,不同的花卉逐渐演变成具有不同内涵的多义的文化符号,它绽放于人类精神世界最隐秘之处,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散发着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中国兰花就是这样的,它幽香飘逸,高雅素洁,婀娜多姿,具有高贵的品质,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就古典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及其生成进行分析。
一、兰花意象的多元内涵(一)吉祥、爱情的象征最早在诗歌中写到兰花的是《诗经》,共有三首,其中以《郑风·溱洧》最为重要。
诗中吟道,“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兰兮。
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此诗以轻松愉悦的笔调,描写了郑国每年仲春二月青年男子与妙龄少女相约去溱、洧两河边游玩的情景,他们秉执兰花,互赠芍药。
《左传》有“燕姑梦兰”的记载。
郑文公小妾燕姑梦见家祖将一枝兰花送给她,说这是她的儿子。
后来燕姑果然生下一子,取名为兰。
兰公子经历九死一生之后,终于成为郑国国君,即郑穆公。
兰花中国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兰花中国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兰花,作为一种珍贵的花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在中国,兰花被视为高雅品质、高尚品格的象征,被誉为“花中君子”。
本文将探讨兰花在中国的地位和意义,介绍兰花的历史、品种和特点,以及兰花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深入了解兰花的种种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推动兰花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引言: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概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介绍兰花的历史、在中国的地位以及品种和特点。
3. 结论:总结全文内容,强调兰花的魅力,探讨兰花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兰花文化的传承。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兰花在中国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传承,通过介绍兰花的历史渊源、在中国的地位,以及兰花的品种和特点,展示兰花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符号的魅力。
同时,我们将讨论兰花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兰花文化,让这一珍贵的花卉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介绍与讨论,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兰花这一中国话的珍贵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促进兰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正文2.1 兰花的历史:兰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据史料记载,当时商王武丁将兰花奉献给天地神明,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在《诗经》中也有关于兰花的诗歌,如“无皇恩以忘机,兰芷归来报君子”。
在秦汉时期,兰花被广泛用于宫廷花园和文人雅士的庭院。
唐代文人孟浩然曾写下了“唯有兰花同此夜,才人携月过屏风”的优美诗句,形容了兰花高雅的品质。
宋代文人陆游也曾在其诗中赞美兰花的清新芬芳。
明清时期,兰花更是成为了贵族、士大夫的象征,被赋予了高贵、纯洁的意义。
在现代,兰花不仅作为花卉被人们喜爱,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兰花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兰花品种被人们发现并应用。
兰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兰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兰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花的景观,更是一个象征和符号。
据史料记载,兰在中国古代已被视为精灵之花,代表着智慧、崇高和完美。
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代表着智慧、谦恭、慎重、崇高、尊贵、纯洁等等象征。
它的花语是“智慧、高尚、和谐、博大、崇高、美丽”,象征着一种完美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对智慧、精湛、纯洁的
追求。
兰花象征着团结与和谐,它是一种表达亲情、友情等的象征。
古人“文章赋花以拟人物”,“花号佳人”在古文赋中,兰花代表着娇美、美艳的女子,象征着美丽、贤淑的美德。
兰花能够促进心灵的宁静和心境的安宁,它也是一种健康的象征,它可以引导人们开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去追求健康的理念。
总之,兰花是一种象征着智慧、高尚、和谐、博大、崇高、美丽等精神境界的符号,它代表着文人追求的智慧、精湛、纯洁的理念,象征着团结与和谐。
此外,它还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健康的理念,用健康的生活态度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兰花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目 录
前言 兰花文化起源 名人与兰花文化 兰花诗词 当代兰花精神
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言
中国兰花,亦称为蕙兰。 一般认为 “一叶一花为兰,一叶数 花为蕙,” 蕙与兰皆朴实无华,常绿的 叶色以及香味袭人的花朵使它成为四君 子中的风韵飘渺者,其清香淡雅的花香, 使它成为中国四雅——兰、菊、水仙、 菖蒲之首。
名人与兰花文化
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 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 独清的气节。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从小钟爱兰花,他与 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采。
政治家周恩来酷爱兰花,即使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 花。
羲之摹兰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 更得益于爱兰。兰叶清翠 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 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 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 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 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 熟的高度。
当代兰花精神
中国人爱兰是爱她的纯真和质朴
美好、高洁、贤德、质朴、坚韧、自信
中国人已将兰花和文学、艺术、 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 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 就是兰花文化!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 愿兰蕙自然进入我们的心灵,共 同将兰文化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 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 同进步。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 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 嗅得幽香沁心田。
谢 谢 观 看
兰花诗词
读 兰 始自子称王者香, 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 引我诗情读华章。
咏 兰 碧草生在幽谷中, 沐日浴露姿从容。 天赐神香自悠远, 引来蝴蝶弄清风。
兰薰桂馥 兰因絮果 如兰之馨 采兰赠药 蕙质兰心 十蕙一兰
梅兰竹菊四君子文化内涵

梅兰竹菊——四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深得文人喜爱。
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一、梅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21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2, 2019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明朱 光 亚1,2(1.阳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中原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451150)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入世与出世相结合的文化:儒家入世,其基本特征是拯救;道家出世,其基本特征是逍遥。
出世与入世,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拯救与逍遥,则凝结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作为宗教文明的伊斯兰文化,其基本属性应该是出世的,然其独特处在于,从产生之日起,它便是一种世俗化的体系。
这种集世俗化与非世俗化于一体的伊斯兰文化,自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传统文化天然同构,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伊斯兰文化是“中国的”文化,而非“世界的”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传播;融合;同构中图分类号:B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9)02-0121-08奥斯瓦尔德·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告诉我们,世界历史上存在着或存在过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玛雅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欧文化等八种自成体系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像每一个人一样,有其幼年、青年、成长、老年的时期”a,也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会经历一个从茁壮成长到衰老死亡的过程。
施宾格勒的思想影响了阿诺特·汤因比和塞缪尔·亨廷顿,后者写了《文明的冲突》,指出当今世界的冲突,已经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文化的冲突。
直到今天,施宾格勒、汤因比和亨廷顿的观点仍然不算过时,尤其是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然而,伊斯兰文明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华文明和谐相处,成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共处的典范。
中国兰文化

中国兰文化兰花依四季花序分为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寒兰、报岁兰(墨兰)。
花色因时而异,有“香祖”、“国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美誉。
兰花四季常青,挺拔潇洒,姿色俊秀,幽艳吐芳,清雅沁人,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
春秋时,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
隐谷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猗兰操》)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洗净绮丽浮艳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契合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有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周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传统文化中的兰花就是这样,它幽香飘逸,高雅素洁,婀娜多姿,具有高贵的品质,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王肃(三国时魏人)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著名的门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
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
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
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
“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
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
”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
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
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
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兰花是中国古代文人们最爱的花朵,对中国的文化也有着最深的影响。
几乎每一位文人、诗人、画家等到过的江湖,都爱用兰花来作为比喻进行形容。
中国古代文学里,很多都借兰花进行歌颂。
以下兰花的赞词是中国文学著名赞美诗句之一:“青门峰转兰贯,幽谷梵云天远”。
兰花一直就象征着高雅、清新、美丽、清香,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
兰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典故源远流长,散见于古人的诗篇之中。
与兰花有关的典故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些太多了,甚至有些家族会教育孩子让他们读书时帮助孩子记住兰花的典故。
《诗经》里就有兰花的传说,这本古籍写道:“君子如兰述雅,树梁下易跪。
”《楚辞·九思》中也有兰花的典故,这本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说:“金波纹兰兔足,照诗笑话湘浒。
”在宋代的《新序》里,也有很多关于兰花的传说,如兰花可以诱骗未成年的孩子,理智与不理智可以呼应律交。
在清代,还有《淮南子·虚说下》的典故,描述了汉武帝因此被十分崇拜兰花的美丽,而赐兰花敬酒及实施刺青等事项。
中国古代历史上,兰花与政治和文化紧密相连。
汉武帝兰陵开花,由此开创了兰花文化。
明朝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兰芝”之说,此时兰花正式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清朝时,乾隆皇帝大赏兰花,建立了国营兰花园,乐此不疲地收集研究兰花。
后来,有着“兰花文化”的成语出现了,其中“一人心锁兰花”的意思是:心不变,像兰花一样永不凋谢。
这两个字有时也可以概括为“兰花文化”,真可谓一语惊人,精彩而又振奋人心。
总而言之,兰花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象征尊贵、清新、清香,它被提及的典故无数,这些典故都借助一定的人物、故事等,赋予兰花更深刻的意义,使得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变得更加流传,更加深入人心。
兰文化

兰文化之我见兰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一种以香而著称的花卉。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分别是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它高洁典雅,傲骨刚毅,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色、香、姿、韵俱佳而倍受人们的推崇。
兰花寓意深远,在朴实中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高远的境界。
中华兰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与兰花有关的—切活动”。
从狭义来说,是指“人类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特别是在赏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
兰文化起源于民间文化,是流传于大众的一种通俗文化。
而经过历代文人讴歌,兰的高贵,使兰文化成为了一种高雅文化。
从接受的角度看,高雅的兰文化适合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及审美情趣的人,他们常以兰为师为友,情趣高雅;而通俗的兰文化则流行于广大民众间,他们欣赏兰花的清雅芳姿及兰花的清香,就兰文化的“雅”与“俗”比较而言,其内涵养不确定,二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殊异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兰花,确是“以德服人”的花中君子。
兰花多生于荒僻无人的幽谷,而且容色素雅,用来比喻甘贫乐道的隐士高人实在再恰当不过了。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它正气浩然,爱憎分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而被逐放,在家大种兰花,身上常佩着兰花,表示坚持正气,反对邪恶。
爱国将领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台湾,在家办了一个小兰苑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并写有咏兰诗:“芳名淮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花。
长绿斗严寒,含笑斗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他长期养兰、赏兰,以诗遗怀,赢得了人民的崇敬。
兰花也出现在古诗词中——元代画家陈汝言有一首诗:兰生深山处,馥郁吐幽香。
偶为诗人赏,移之至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常养非其芳。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 时至还字芳。
这里说,兰花生在深山之中,虽然寒苦,却也自由自在,一旦为人“欣赏”移载高堂华夏之下,根株离开适宜她生长的土壤,再也得不到自然界中雨露的滋润,虽称为爱护,实际上却是残害。
《中国文化与兰花》课件

随着中国兰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兰花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如国际 市场的开拓、新品种的培育和栽培技术的创新等。
THANKS.
兰花的民间传说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兰 花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 反映了人们对兰花的喜爱 和敬仰。
兰花的节日习俗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 活动中,人们会用兰花装 饰环境,表达喜悦和祝福 之情。
兰花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兰 花经常被用作创作的主题 和灵感来源,如绘画、诗 歌、音乐等。
中国兰花在现代社
兰花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结词
兰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 花、叶、根等部位均可入药。随着科技的发展,兰花 的药用价值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详细描述
兰花不仅芳香四溢,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花、叶 、根等部位均可入药,如兰花的根可治疗咳嗽、支气管 炎等病症,兰花的花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随着科 技的发展,人们对兰花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前,已有一些以兰花为原料的药物上市,同时还有许 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早期应用
在古代,兰花被用于装饰、祭祀 、医药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中国古代文人与兰花的故事
文人墨客的喜爱
许多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如屈原、郑燮 等都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们通过诗歌 、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兰花的赞美之情 。
兰花的寓意
在文人眼中,兰花代表高洁、清雅、 淡泊名利等品质,成为他们追求美好 品德的象征。
04
会的应用与价值
兰花的观赏价值与市场前景
总结词
兰花的观赏价值高,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室内外装饰 和庭院绿化的优选植物。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兰花的市场前景广阔。
关于兰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兰姓的历史名人
1. 兰陵王:即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为人正直勇敢,广结人缘,深受百姓爱戴。
2. 兰亭:南朝时期的书法家、画家。
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为"兰亭集序"的作者。
3. 兰逢迎:明朝文学家、画家,代表作品有"越女剑"、"梦游集"等。
4. 兰博基尼:意大利名车品牌的创办人之一,被誉为超级跑车之神。
其设计的兰博基尼汽车与法拉利、保时捷等豪车齐名,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
5. 兰州大学:中国著名院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
该校创建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
的人才。
6. 兰陵文化:源于山东临沂市兰陵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兰陵文化以礼仪、美德、民间文艺等为核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以上是关于兰姓的历史名人的简介。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誉为“凌霄之客”,是高雅、清秀、朴素之象征。
兰花因其清雅高洁的气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中国文艺、书法、园林、服饰等领域的灵感源泉和创作素材。
本文将深入探讨兰花的文化意蕴。
一、兰花的历史渊源兰花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花卉,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开始对兰花进行繁殖、栽培和赏析。
光武中兴、汉魏兴隆时期,兰花更是兴盛一时,金戈铁马之间,士人精英、达官贵族争相栽培、养护此花,更为兰花热潮的兴起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光棍花中,“兰”字起初是指兰草类植物,兰草乃是野生的,兰草意味着秀雅、高洁。
据《说文解字》记载:“草之美者,有兰、芷、菫、芙之属。
” 后来兰草被驯养出许多名贵的品种,如蝴蝶兰、文心兰、蜻蜓兰、鸽蕉兰等,其中蝴蝶兰尤其被公认为兰花之王。
二、兰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兰花的高洁风范和高雅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
兰花因其开花不显眼,花期长,花香浓郁,给人一种高雅清新之感,也正因为这样,引得很多文人雅士爱慕和崇拜。
在中国文化概念中,兰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
1、高尚君子的品格在中国文学、神秘主义、书法、园林、艺术等方面,兰花被视为高贵、纯洁、清丽、朴素的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兰花是中国君子精神的象徵,代表着高尚、纯洁、谦逊、含蓄、清华、雅致的品格。
不仅如此,兰花也具有不屈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内涵,这一点是山清水秀、温润如玉的鲤鱼所不具备的。
2、敬老爱幼、和谐相处兰花的一大寓意和象征意义是敬老爱幼和谐相处。
在园林中种植兰花,是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传递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理念中,也有许多与兰花相关的故事。
例如:在《梅花三弄》中的一个情节中,一个老太太在正在行走的人群中,看到小虫子爬过一条马路时遭到了轮流碾压,她非常生气,马上就把这条小虫子交给了邻居几个小孩,告诉他们要好好保护这条小虫子,一直到它安全回到家里。
国画中梅兰竹菊的审美探析

国画中梅兰竹菊的审美探析梅、兰、竹、菊被称为中国画的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用梅兰竹菊表现自然之美、人生之意,以及写意、抒情、意境等美学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审美角度对梅兰竹菊的艺术价值、审美风格、形态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析,并进一步剖析其在中国画中的审美意义。
一、梅兰竹菊的艺术价值1.艺术价值梅兰竹菊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梅花傲雪的美、兰花清新的美、竹子挺拔的美、菊花朵朵的美,这些富有韵律美的元素都表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此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梅兰竹菊也带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中国文化中反映情感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符号。
因此,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梅兰竹菊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文化价值梅兰竹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元素,它代表了中国的审美传统、文化符号和人文精神,更代表了中华文化韵味。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刚毅,也可以表达清高寂寞的情感;兰花则具有清雅、高洁、远逸、寂寞之美;竹子则是遵循自然美、智慧美、道德美,具有百折不屈的精神;菊花则是代表忠臣、孝子、节操等君子品质。
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僧侣精神。
二、梅兰竹菊的审美风格1.笔墨风格梅兰竹菊在中国画中是很特别的一种题材,它讲求的是写意、抒情、意境等审美风格,一是要强调笔墨概拆,通过表现寥寥数笔的在枝头或涧底的梅、兰、竹、菊,删繁就简,以极简的笔画表现极高的艺术要求,也说明了中国画笔墨的独特世界;最好的作品通常都是通过暗淡质感或淡墨山水技法表现在画布上,展现出独具一格的全新世界。
2.色彩运用在色彩方面,梅、兰、竹、菊的色彩搭配不是很繁琐,要求简洁明快、清新、优雅,通常是以清冷的黑白为底色,点染适度的蓝紫、黄绿等浅淡的颜色作为点缀。
色彩运用的关键是要注重明暗效果,强调天然白而结合层次变化提高深浅的区分,而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墨色简洁而丰富,韵味深长。
描写兰花高洁淡雅的诗句

描写兰花高洁淡雅的诗句
兰花,高洁淡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赞美的花卉之一。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兰花的描写,以下是一些诗句:
1. "高洁不与俗花同,淡妆浓抹总相宜。
"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
刘禹锡的《兰花花》。
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兰花高洁淡雅的品质,与其他花卉有所区别,同时也展现了兰花淡雅的美丽。
2. "兰之犹恶,君子之宜也。
" 这句出自《诗经·秦风·蜉蝣》。
这句诗中用兰花来比喻君子高洁的品质,表达了兰花高洁的
特性。
3. "兰芷蕙兮蘋藻,槿茸兮菡萏。
" 这句出自《诗经·小
雅·南有嘉鱼》。
这句诗中兰花与其他花草一起被用来描绘大自然
的美好景象,展现了兰花高洁的气质。
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兰花的高洁淡雅之美,展现了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希望这些诗句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
解兰花的美丽与魅力。
如兰如麝的意思

如兰如麝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如兰如麝,这句古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原指女子香气芳馥如兰,身姿婀娜如麝。
如兰如麝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娇媚,也被用来比喻事物的芬芳和优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兰如麝更多是一种表达美好事物的诗意之辞,令人回味无穷。
如兰如麝所指的兰和麝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气质和特点。
兰花,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人墨客心中喜爱的花卉之一,被视为“百花之王”,常应用于诗词歌赋中,表现出其高雅清幽的气质。
兰花绽放时清香袭人,不张扬却芬芳扑鼻,微露幽香中带着淡淡的幽远之意,如同一位含蓄内敛的女子,给人以温婉和虔诚之感。
而麝香,则是一种来自麝类动物腹部腺体分泌物的香料,具有独特、浓烈、持久的香气,一直被人们视为上品之香。
麝香既能够增加香气的浓郁度,又能够延长香味的持久时间,如同一位妩媚动人的女子,充满着诱惑和神秘。
如兰如麝所代表的意境也多被运用于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
古代文人常用如兰如麝来形容心爱之人的品性和容貌,彰显其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在古典文学中,女性美是一种文化符号,如同兰花素雅高洁、娇皮嫩带、姿态婀娜,仿佛就是女子最美好的象征;而麝香独特的气味则用来赞美女子的魅力及才情。
如兰如麝也常被用来比喻心灵高尚清澈、品格崇高坚贞,引领人们向往一种优美高尚的生活状态。
如兰如麝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久远的美好景象和价值观念。
兰花和麝香作为象征物,诠释出了古代人们对美、善、真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了一种高尚优雅、情致绵长的审美情趣。
如今,“如兰如麝”这个词汇仍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传达着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发现身边的如兰如麝之美,继续传承并弘扬这种美好的情感与价值,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需要帮助的话,请随时告诉我哦。
】第二篇示例:如兰如麝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形容一种清新怡人的香气。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
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
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
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
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
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孔丘《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王者之香”——兰花

“王者之香”——兰花一、引言“王者之香”这个称呼,指的就是兰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兰”。
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自古以来,兰花便被视为高雅、清雅、唯美、高贵的象征之花,被誉为“四大名花”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兰花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艺术表现及保育意义,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兰花这一具有王者之气的花朵。
二、兰花的历史沿革兰花的存在古已有之,自中国上古时期汉族传统审美中就有“尚玄妙清高,好淡雅朴素”的创造观念。
唐代之前,兰花一般称为“素花”。
唐初谢灵运写过《摘竹杖与话山下含芳制竹杖其一》诗,其中有“清夜松声远,水边花影来。
童仙好深意,无人共素华。
”可见唐代时已经有人将多种具有白色、素雅之美的花朵如茉莉、茨菰、白菜花、海芥、素菜花等一类盛于青瓷、銮舆等器物之中,摆放于庭院、宴摆、琴商、书斋等处。
南宋时期,兰花在各大文化背景中广泛地出现,更加突显出了一种由物象内化而来的精神状态,称之为“兰心”。
宋代陆游曾说:“兰芷不可群,傍高人自闲,眼色有凝重,随香轻翠间”。
文化气氛的熏陶和“兰心”的体现,使兰花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雅文化的代表。
明代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兰花艺术的日益完善,兰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兰花的文化底蕴1. 忠贞、高洁、爱国情怀在中国文化中,兰花代表着忠贞、高洁、爱国情怀。
自古以来,兰花就被誉为“品行高洁之花”,被国人赞颂为“国士无双之花”。
在《荀子》、《列子》、《朱子语录》等文化经典中,都留下了对兰花的高度评价。
这与它的高雅、高贵、淡然的花姿、清雅淡雅的香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 独特的文化符号兰花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文学、书画、诗歌、乐器、园林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出现。
在《红楼梦》中,兰花被赋予了情感价值,成为林黛玉的象徵。
在《唐诗三百首》中,大量描写依赖兰花的佳人之美。
在书画中,兰花成为一种艺术上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书画家传递自身精神追求和审美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
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
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
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
“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
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
”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
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
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
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
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
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入诗入画,如诗如画,在乐者的耳中,她似轻捷跳动的音符,心神起舞,心驰神往。
回眸一曲《兰花草》,惊鸿一瞥《俏兰花》。
那醉人的音律,扣人心弦,翩若君子,皎若皓月。
成为中华洪流中涓涓的一汪清泉,透彻人心,熠熠生辉。
被人历代吟咏的,除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优美的画卷,涓涓的乐声,最为重要的是那丛中屹立的清洁高傲,那是君子之清,君子之骨。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爱国诗人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
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
采。
总司令生前酷爱兰花,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花;成立后,他大力宏扬、传播兰,把多年精心培养的名兰赠给许多花公园;、等都有他赠送的兰花。
精心养兰,他评价兰花说:“兰花,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兰的境界幽远。
”他为兰作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
中国的兰文化自赏兰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
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
如宋代罗愿的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
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
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
南宋的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着。
此后,王贵学又写成了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
此外,宋代还有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
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
兰花品种不断增加,栽培经验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
如明代张应民之,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着,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
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
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参考价值。
自古文人志士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
从中国传统美学来看,兰品被当做人品的象征,兰骨是风骨的写照,通过借助兰花来寄予感情、节操,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崇高志向、远离污浊政事、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化身,传达着自身热爱国土、至死不渝的坚贞信念。
兰花幽香清远,只能生长在幽谷净土,开放在人们的理想境界中,似一潭幽泉融在滚滚历史长河里,永远流动容纳百川确也永远让人铭记在心,无法被时光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