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简单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桔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代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兴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谊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X,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粹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欢。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梅兰竹菊四君子文化内涵
梅兰竹菊——四君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深得文人喜爱。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浅谈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意识层面的整合
’
二 、 斯兰文 化与 中国传 统文 化在 哲学 思想 、 理道 德思 想 伊 伦
( ) 一 中国伊斯 兰教 的哲 学思想
中 国特 定的社会 、 史与文化 条件 下在华 夏大地上 创造 的一种 全 中 的整合 历
的魅 力 。 公元 7 纪中期 , 世 伊斯 兰教 传入 中国 , 斯兰 文化也 随 即迁 教 的发 展方 向及其 作为一 种宗 教文 化 的质 的规 定 性 。 它从 一开 伊 ” 移 到中 国。 中国伊斯 兰文 化 , 就是 伊斯 兰文 化的 一种亚 文化 形 始 就成为 中 国的宗教 , 与中 国传 统文 化 的碰 撞与整 合 中感 染上 “ 在 式 ” 确切 的说 , 国的伊 斯兰 文化 是“ 。 中 中国本 土文化 与传 入 中国 的阿拉伯一 波 斯伊斯 兰 文化 在 中国社 会 、历 史条件 下整 合 的结 中国文 化的特 质 , 深地 打上 了中 国传统 文化 的 印记 。 深 不可 否认 的是, 伊斯 兰教 能成为世 界性宗 教 ,与 它在创 立和 “
姿 百态 的伊 斯兰 文化源远 流长 , 对人类 文 明作出过不可 磨灭 的贡 型 的 , 不止 一个源 头 。 由这些 不 同类型 的文 明组 成 了丰富 的中华
它们 都 是中华 文 明的缔造 者 。此外 , 国传统 文化也 有吸 中 献。 “ 它 以阿 拉伯传 统 文化为 基础 , 以伊 斯兰 教为 核心 , 泛吸 收 文 明 , 广 波 斯、 印度 、 希腊 、 罗马及 中 国文 化逐渐 融合而 成的”作 为一种 有 , 引、 改造 和融 合外来 优秀 文化 的能力 , 然 这种 融合可 能是 两种 虽 在 伊斯兰 教 中国化 的历程 中 , 传统 文化 决 定着 中国伊 斯兰 “ 深 厚历 史积淀 的文 明方 式 , 在流 传过 程中经 久不 衰 , 发着独 特 或 多种 异质 文化冲 突 的结果 。 散
兰与传统文化
兰与传统文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
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121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2, 2019
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明
朱 光 亚1,2
(1.阳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中原少数民
族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451150)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入世与出世相结合的文化:儒家入世,其基本特征是拯救;道家出世,其基本特征是逍遥。出世与入世,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拯救与逍遥,则凝结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为宗教文明的伊斯兰文化,其基本属性应该是出世的,然其独特处在于,从产生之日起,它便是一种世俗化的体系。这种集世俗化与非世俗化于一体的伊斯兰文化,自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传统文化天然同构,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伊斯兰文化是“中国的”文化,而非“世界的”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传播;融合;同构
中图分类号:B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9)02-0121-08
奥斯瓦尔德·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告诉我们,世界历史上存在着或存在过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玛雅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欧文化等八种自成体系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像每一个人一样,有其幼年、青年、成长、老年的时期”a,也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会经历一个从茁壮成长到衰老死亡的过程。施宾格勒的思想影响了阿诺特·汤因比和塞缪尔·亨廷顿,后者写了《文明的冲突》,指出当今世界的冲突,已经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文化的冲突。直到今天,施宾格勒、汤因比和亨廷顿的观点仍然不算过时,尤其是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然而,伊斯兰文明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华文明和谐相处,成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共处的典范。究其根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它自身就是一个多种文化元素相融合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它能够不断的汲取新的文化元素而融合创生;另一方面,特殊的历史境遇使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具有区分于原生性伊斯兰文明的特点,它的基本属性已经不再是世界的,而是中国的,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与蓝色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与蓝色有关的神话传说
摘要:
1.引言
2.蓝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3.与蓝色有关的神话传说
3.1 蓝采和
3.2 蓝溪水
3.3 蓝色的服饰和装饰品
4.结论
正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蓝色一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既代表着天空和宇宙,又象征着宁静和深远。同时,蓝色也被视为一种神秘的颜色,许多神话传说都与蓝色有关。
传说中的蓝采和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仙。据传,他能够使用蓝色的花朵来治愈疾病,还能够将蓝色的花瓣变成精美的服饰和装饰品。蓝采和的形象经常被描绘为一位年轻的男子,手持蓝色的花朵,穿着蓝色的衣服,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另一个与蓝色有关的神话传说则是蓝溪水。据传,蓝溪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蓝色河流,它发源于山东省的泰山。传说中,蓝溪水有着神奇的功效,喝了它的水可以治愈各种疾病,还能够延年益寿。
在古代,蓝色的服饰和装饰品也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皇帝的龙袍
和皇后的凤袍都是蓝色的。此外,蓝色的宝石和瓷器也经常被用作宫廷的贡品。
总之,蓝色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代表着天空和宇宙,还象征着神秘和神奇。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中国伊斯兰
教的发展历程
秦惠彬
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总人口约1700万。其中通用汉语汉文的,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东乡、撒拉、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如果视“族”、“教”为一体,显然不确。所以,关于中国穆斯林的绝对人数,是一个很难说得十分精确的问题。中国穆斯林大都集居于西北地区,即甘肃、新疆、宁夏、青海、陕西等五省(区)。在云南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集居。至于散居的穆斯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为多。
伊斯兰教从唐代中期传入中国,迄今已有1300来年的历史。伊斯兰教在唐代被称为“大食法”;在宋代被称为“大食教度”;在元、明、清三代被称为“回回教”,略之为“回教”;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回教”、“伊斯兰教”混用;1956年由行政机关发布政令,确定其称谓为“伊斯兰教”。
一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不是哲学史式的,而是社会史式的。伊斯兰教的传入并没有同其宗教经典的汉译相同步。直至本世纪20年代,中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汉译《古兰经》。它不是依靠教义思想,而主要是依靠自身细胞的增殖来扩大信仰世界。所以,明代以前的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穆斯林社团发展史。中国伊斯兰教的载体在各个朝代是很不相同的。
在唐代,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外来宗教均在淘汰之列,但唯独伊斯兰教的命运各种史籍皆未提及。在宋代,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显著地提高了。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同佛教、景
教、祅教、摩尼教等肯定还是不属于同一个范畴。同唐代一样,人们更多地是从世俗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伊斯兰教的。所以,才称其为“法”、“教度”。很显然,这种界定很少宗教意味。大约到了元代,在中国伊斯兰教信徒中间出现了“答失蛮”这个阶层以后,这种认识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
花”。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之吉白夕凡创作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他人的子孙兴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他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分歧,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
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简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简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简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21世纪初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梅兰竹菊的中国文化表达
梅兰竹菊的中国文化表达
胡玲芝
【期刊名称】《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等是诗人偏爱的意象,是文人画的重要元素。“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固野客之闲情,实文人之深趣。”,这段话出自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他道出文人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偏爱。“深趣”二字表明,文人对梅兰竹菊的审美并非一般的闲情偶寄,而是在其中赋予了一种更为深厚的文人内涵。也许,梅的高洁傲岸,兰的幽雅空灵,竹的虚心有节,菊的冷艳清贞,正好吻合了文人所崇尚的志节和操守,于是他们引以为同道,冠它们以“四君子”之美称,把它们当成生命力不可缺少的朋友,心心相印的至交。
【总页数】2页(P1-2)
【作者】胡玲芝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中国古典诗人与梅兰竹菊 [J], 桂舟
2.试析“梅、兰、竹、菊”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蕴——“梅兰竹菊”君
子风格的体现及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J], 彭扬
3.浅谈中国文人画中梅兰竹菊与西方静物画中瓶花的差异 [J], 申丽花
4.梅兰竹菊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探析 [J], 李桧;李欣
5.中国花鸟画的审美移情——以梅兰竹菊绘画题材为例 [J], 李晓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花在文化和艺术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兰花在文化和艺术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兰花在文化和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高雅、纯洁和优雅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兰花被视为“四君子”之一,与梅、竹、菊并列,被誉为“花中君子”。兰花的花瓣细腻、颜色淡雅,香气清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
此外,兰花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花卉礼品,特别是在重要的节日和场合,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同时,兰花也被广泛用于花卉展览和竞赛中,成为花卉展览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此外,兰花也被广泛用于艺术创作中,如摄影、绘画、雕塑等。许多艺术家通过描绘兰花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情感,展现出兰花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兰花在文化和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种高雅、纯洁和优雅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同时也是花卉展览和竞赛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中华兰文化,源远而流长。纵览古今,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和描述中,兰的意象渐渐生成并日渐丰富,更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系统的价值取向。经过历代文化的熏陶,兰的高雅绝不仅仅局限它的质,更在于它的精神。
关?键?词:兰文化民俗意象精神
一、兰花意象生成的条件和原因
(一)、兰花的质地美与中国的民俗
我们所知道的兰,多见于诗词歌赋,或者画作文章。这里的兰,往往是指国兰。在定义上,国兰是指兰科植物中的兰属植物的部分的地生兰,如春兰、惠兰、秋兰、寒兰和墨兰。兰科植物种类群极其庞大,约有800个属,3万一万个原生种,而兰属植物仅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属,可见,中国兰只占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这并未影响兰花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相反,国兰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日渐成为高雅美丽的象征。我认为,首先,这与兰花自身的质地美是分不开的。
爱美中国人民的天性,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是世界共同的语言。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描写兰花质地美的诗句,如:“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楚国·屈原《九歌·少司命》);“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明·陈汝言《兰》)。可见兰花最早为文人墨客所欣赏,不是以色和形诱人而是以那超凡脱俗的阵阵幽香吸引人,是兰花本质上具备的美。
(一)、兰花质地的延伸美及其意象的生成
如果说人们喜爱兰花,仅仅只局限于兰花本身,那么兰花文化不可能在中国民俗文化里根深蒂固,经久不衰。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分别是气清、色清、神清、韵清。这就是其质的深层。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
兰花是中国古代文人们最爱的花朵,对中国的文化也有着最深的影响。几乎每一位文人、诗人、画家等到过的江湖,都爱用兰花来作为比喻进行形容。中国古代文学里,很多都借兰花进行歌颂。以下兰花的赞词是中国文学著名赞美诗句之一:“青门峰转兰贯,幽谷梵云天远”。兰花一直就象征着高雅、清新、美丽、清香,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
兰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典故源远流长,散见于古人的诗篇之中。与兰花有关的典故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些太多了,甚至有些家族会教育孩子让他们读书时帮助孩子记住兰花的典故。
《诗经》里就有兰花的传说,这本古籍写道:“君子如兰述雅,树梁下易跪。”《楚辞·九思》中也有兰花的典故,这本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说:“金波纹兰兔足,照诗笑话湘浒。”
在宋代的《新序》里,也有很多关于兰花的传说,如兰花可以诱骗未成年的孩子,理智与不理智可以呼应律交。在清代,还有《淮南子·虚说下》
的典故,描述了汉武帝因此被十分崇拜兰花的美丽,而赐兰花敬酒及实施刺青等事项。
中国古代历史上,兰花与政治和文化紧密相连。汉武帝兰陵开花,由此开创了兰花文化。明朝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兰芝”之说,此时兰花正式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清朝时,乾隆皇帝大赏兰花,建立了国营兰花园,乐此不疲地收集研究兰花。
后来,有着“兰花文化”的成语出现了,其中“一人心锁兰花”的意思是:心不变,像兰花一样永不凋谢。这两个字有时也可以概括为“兰花文化”,真可谓一语惊人,精彩而又振奋人心。
总而言之,兰花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象征尊贵、清新、清香,它被提及的典故无数,这些典故都借助一定的人物、故事等,赋予兰花更深刻的意义,使得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变得更加流传,更加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6、题画兰
郑燮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秆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秆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竹 石 图
兰 石 图
兰竹石图
墨竹
兰泉图
háng
cháng
jiān zhēn huán
在幽静的山谷中, 兰草茂盛的生长着
香味悠长 独立高山 与世无争
呈现出一种安闲的美。 诗人赞美兰草不与群芳斗艳, 远离尘嚣的高尚品质, 表达了一种脱尘离俗的精神向往。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注释:在幽静的山谷中,兰草茂盛的生长着。香味悠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庭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 无地/不相宜。
这首诗诗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 犹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暗喻 自己似和竹子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 可以清高自立。
注释:兰草坚贞高洁,与世无争。
读出兰花独立高山、脱离尘世的品格
题 画 兰
清 郑燮
兰 草 已 成 行,
山 中 意 味 长; 坚 贞 还 自 抱,
何 事 斗 群 芳。
庭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 无地不相宜。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
兰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贵妃醉酒”,历朝历代都是一种珍贵的花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至今,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兰花的传统文化
兰花生长在山谷、泉水中,古人赋予兰花着“山水之精”的美誉,被誉为“花中精华”,是古人所极爱的花卉之一。
早在秦汉时期,已有考古发现兰花相关的文物。《礼记仪礼》中记载过:“兰花是早春节日中最常见的花卉之一,这种花卉代表着清雅、纯洁、友谊和祥和。”秦汉时期,人们就常以兰花为主题进行书画、楹联等艺术表达,传承起来的“兰花文化”深受千百年后的受众喜爱。
历代一直把兰花视为“贵妃醉酒”,它用来装饰宫中的寝殿、阁楼,以示门面上的贵宾,更是为皇家环境添添一抹高贵气息,可见兰花在历代的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已然不容小觑。
二、兰花的典故
兰花的典故丰富多彩,有诗词、神话、传奇、童话,甚至还有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
比如,据传说,相传古人曾以兰花为神,称其为“龙王神花”祭祀,以此拜祭神明,祈祷长久安康。
《汉书黄初传》中,载有一则兰花神话,说的是宋公明弟子黄初在自己的菊花花篮里放入一枝兰花,兰花竟然长大繁茂,成为非常美
丽的景观。
另外,《水浒传》中有一段关于兰花的传说,说宋江骑马出城时,将一支兰花插入马鞍,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这支兰花也就变成了一种坚强的象征。
此外,由于兰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清人侯马藏更是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了《兰陵笑笑生》这部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中,侯马藏把一支普通的兰花,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情趣,在传承藏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同时,也彰显了兰花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
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入诗入画,如诗如画,在乐者的耳中,她似轻捷跳动的音符,心神起舞,心驰神往。回眸一曲《兰花草》,惊鸿一瞥《俏兰花》。那醉人的音律,扣人心弦,翩若君子,皎若皓月。成为中华洪流中涓涓的一汪清泉,透彻人心,熠熠生辉。
被人历代吟咏的,除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优美的画卷,涓涓的乐声,最为重要的是那丛中屹立的清洁高傲,那是君子之清,君子之骨。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爱国诗人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
采。总司令生前酷爱兰花,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花;成立后,他大力宏扬、传播兰,把多年精心培养的名兰赠给许多花公园;、等都有他赠送的兰花。精心养兰,他评价兰花说:“兰花,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兰的境界幽远。”他为兰作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中国的兰文化自赏兰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着。此后,王贵学又写成了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兰花品种不断增加,栽培经验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
如明代张应民之,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着,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参考价值。
自古文人志士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从中国传统美学来看,兰品被当做人品的象征,兰骨是风骨的写照,通过借助兰花来寄予感情、节操,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崇高志向、远离污浊政事、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化身,传达着自身热爱国土、至死不渝的坚贞信念。兰花幽香清远,只能生长在幽谷净土,开放在人们的理想境界中,似一潭幽泉融在滚滚历史长河里,永远流动容纳百川确也永远让人铭记在心,无法被时光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