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第一课练习题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
”作者意在说明( )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解析】选D。
根据材料“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可知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D。
【补偿训练】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解析】选B。
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的态度,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 ( )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解析】选B。
“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选B。
3.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它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详解
文化生活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2.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这里的理想( )①是文化的一种形式②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③能够激励人们去努力奋斗④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B.央行宣布自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额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6%C.2010年1月19日下午,由上海市科技工会主办的“科技,让世博更精彩—上海市科技工作者迎世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中福会少年宫马兰花剧场举行D.2010年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欢迎奥地利总统菲舍尔访华4.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都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浸润。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 )A.描绘宏伟蓝图来实现B.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C.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5.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迫使韩国政府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点,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
从国际经验和实践来看,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都有着促进作用。
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今天,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转型。
文化与社会 参考答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C5、D6、B7、C8、B9、D 10、C 11、D 12、A 13、C二、简答题14.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15.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6.文化既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三、辨析题17.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物质条件的改善能够为文化修养的提高创造条件,并不意味着文化修养自然得到提高。
(2)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把文化简单地看成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不符合历史和现实,是片面的。
(3)提高文化修养需要多方面条件,既要有客观物质条件,又要有主观愿望和追求。
四、论述题18.(1)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2)文化具有传承性。
京剧是国粹,京剧进入课堂是为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每个青年学生都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肩负起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光荣使命。
(3)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继承优良民族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开展文化创新,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A3、C4、C5、C6、D7、CD8、A9、A 10、B 11、B二、简答题11.①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12.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2015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飞扬之旗)
参考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刻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 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中 国国家形象提升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的重要精神武器。
思
维
拓
展
文化竞争力的内涵----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 统一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 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容。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 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 作用;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 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 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2011· 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 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 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 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 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时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下列思想与上述材料具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B.墨家的“兼爱”“尚贤”C.儒家的“礼治”D.法家的“法治”“变革”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可知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相符,故选A项。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B.墨子C.孟子D.老子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际功利的精神,故选B项;A、C两项为儒家的观点,D项为道家的观点,故排除。
4.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A项。
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
6.“汉朝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形成既有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
”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传统文化第一课
本学期第1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时间:3.5
课题: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主备人:高艳飞教学目标: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学生会读,理解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个人熟读自立歌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我国存在三大核心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主张通过礼义教化实现治理;三晋文化圈,主张通过政刑法制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至于荆楚文化圈,既不主张礼义教化,又不主张政刑法制,而是采取一种相对消极的“与民自化”的措施,实现社会的自然进化。
这反映出()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强B.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具有优势C.中华文化的多元色彩D.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发展方向2.在春秋时代,尚存在着“尊王攘夷”的呼声。
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夷夏”高下之分,已经不足辨。
孟子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这说明,战国时代()A.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增强B.礼乐成为夷夏交往准则C.百家思想呈现争鸣态势D.汉化与胡化同时并存3.甲骨文中,“德”字写作“”。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提到“惟王恭德裕天”,首次出现了带有“心”字的“德”字。
这反映出西周()A.敬天法祖思想流行B.人文主义思想发展C.遵循天人感应思想D.文字书写载体变化4.下面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作品《高逸图》。
以下评价中,最贴近这一作品的是()A.突出传说故事及神仙形象B.画外蕴藏着人文主义精神C.趋向写意并侧重笔墨神韵D.笔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5.汉光武十九年,洛阳县令董宣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不肯向包庇犯法奴仆的湖阳公主叩头认错,赢得了强项令的美名,后人将此事改编成京剧《强项令》,留下了“ 问万岁王法谁人来定,杀凶犯如万岁亲手判刑” 的经典唱词,影响很大。
对此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汉光武帝政治改革成效不佳B.董宣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相当普遍C.后世改编重在传递浩然正气D.出现类似事件取决于官员的性格6.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当堂达标题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曾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A.批判传统文化B.引进西方政治观念C.塑造国民意识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这一学派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该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A.提倡个性自由B.倡导“兼爱”“非攻”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4.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
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
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B.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5.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
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
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6.晚清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
这反映出,知识青年()A.追求理想化的政治B.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态C.具有功利主义倾向D.热衷于学术思想研究7.《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从前殷先王惧怕上天和小民的力量,所以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
这表明,周公()A.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B.要求官员了解百姓疾苦C.重视对诸侯王的控制D.具有“明德慎罚”的思想8.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单选题1.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A.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B.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C.促使儒学逐步上升为法律D.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2.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
这反映出()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3.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
这些思想()A.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B.成为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源头C.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D.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4.关于传统音乐,《周易》有所谓“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之说。
至春秋战国又有“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这可以用来说明,传统音乐()A.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B.由尊神灵走向重人伦C.由敬祖先走向重民本D.维护了贵族等级秩序5.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
这反映出()A.私家修史已经蔚然成风B.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C.唯物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6.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
”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7.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必备知识基础练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诘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2.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C.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3.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春秋大一统”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5.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而今之注虫鱼、命草木者,皆不足以语此也。
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下列各项中与此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愚夫愚妇与圣人同C.主张“修己治人之实学”D.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6.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7.《楹联丛话》记载,曲阜孔府大门前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
”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偕天不老”的思想是( )A.孔子的“仁”B.孟子的“民贵君轻”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D.荀子的“仁义”和“王道”8.《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
《文化与社会》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测试题班别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
(15×5=75分)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2. 2007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市民素质的形成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5. 16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说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2015高考政治课时训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时训练明晰题型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姚明做客某电视台接受访谈时聊了中国体育与美国体育的一些差异。
他坦言,在美国生活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给他感触最深的是美国的体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而中国更多的倾向于锦标主义。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含义不尽相同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殊性。
由于人们社会实践的共性,人类文化具有普遍的规律,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美文化的差异,B不符合题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可能存在共性,C过于绝对;中美对待体育的不同看法体现了D。
2.(2013泉州质检)2012年最热门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冠军产生前的15秒广告拍得1 090万元,学员彩铃下载量收入近3.2亿元,巡回演唱会的营销收入近1亿元。
这表明( )A.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带来的广告、彩铃及巡回演唱会的营销收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 符合题意;A说法太绝对,排除;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D排除。
3.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
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样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
“狼孩”现象佐证了(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实践对文化的作用。
文化生活第一课(2个课时)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发展:文化无时不在 2、范围:文化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3、比较:文化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 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③社会主文化建设可以 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经济调 节、市场监管
A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 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 技术和设备流入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 A、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B、尽快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C、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D、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开发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以免受制于人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 为基础
3、以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 坛”于2004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 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 >>。长三角16个城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 是因为
经 济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上练习参考答案第一课 胡同文化
第一课胡同文化一、解释加点语素的意义,并模仿例子组成新的词语1.转弯处.( 地方)借书处存包处售票处2.原.意( 原来)原地原话原貌3.酒友.( 朋友)棋友女友队友4.策源地.( 地方)产地发祥地发源地5.示.威( 表示)示弱示意示警6.认.错( 承认)认输认罪认账二、选择句中画线词语的正确解释,并将序号填入括号内1.值 A.值得 B.货物和价钱相当 C.遇到(1) 今年的国庆正值中秋,欢乐的气氛格外浓。
( C )(2) 这件铜器是个假古董,不值一文。
( B )(3) 为了挣钱拼命工作,损害身体健康,值吗? ( A )2.理想 A.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B.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与希望(1) 谁对未来没有希望?理想之花盛开在每个人的心田。
( B )(2) 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拥有自己的理想家园。
( A )3.讲究 A.重视 B.值得注意的内容 C.精美(1) 写求职信看似不难,其实有很多讲究。
( B )(2) 交朋友讲究的是人品。
( A )(3) 这座城楼除了结构的精巧,装饰也是极其讲究的。
( C )4.实在 A.的确 B.诚实,不虚假(1) 这么实在的人现在真是很难得见到了。
( B )(2) 古镇如此迷人,实在想多留几天。
( A )5.如 A.如果 B.例如 C.好像(1)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 C )(2) 云冈石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如石窟顶部渗水、石雕风化等,很严重,如再不采取有效的手段维修,这一艺术宝库将在不远的将来不复存在。
( B )( A )三、选词填空喧闹以防储存贯通网络多余荒凉怀旧伤感烦躁1.2007年6月26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
2.广大电脑用户,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以防病毒利用漏洞传播。
3.母亲总是担心孩子不能照顾好自己,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4.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这个小小的U盘里。
5.整场晚会以80年代经典歌曲为主,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
第一课练习
第一课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A.天行有常 B.小国寡民C.“仁”与“礼” D.以法治国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3.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其理论来源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5.墨子在生活作风上,提倡俭朴实用的主张是( )A.尚贤、尚同 B.虚无、逍遥C.严刑峻法 D.节葬、节用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孔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A.“克己复礼以为仁”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7.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8.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9.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C.奴隶主利益D.平民利益10.以下韩非子的主张,表述不准确的是A.以法为本B.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C. 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D.国家大权集于君主11. 以下对庄子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战国时儒家代表之一②他认为君主是最尊贵的③他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④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平A.①④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12.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有实力的是A.法、儒 B.道、墨C.儒、墨 D.名、阴阳13.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思想是A.儒B.道C.法D.墨1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A.“兼爱”、“非攻”B.“法不阿贵”C.“民贵君轻”D.“以法为本”15、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16、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A、《诗》B、《春秋》C、《书》D、《尚书》17、结合史实思考: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赵国的诗歌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当时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先秦、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力
D.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
13.《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根据甲骨文研究结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享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的“占”,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享利贞”被阐释为“仁义礼信”四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儒家义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
C.主张“修己治人之实学”D.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19.在曲阜孔府大门前,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思想家是( )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古诗三首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历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是对四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以及课堂作业题的练习。
一、一课一练答案:1. 完成句子(1)舒展羽翼,自由翱翔。
(2)大禹治理洪水,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3)湖心亭上的月光,犹如水中的一面明镜。
2. 阅读短文,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1)B(2)A(3)A(4)C(5)C二、阅读题答案:1. 《古诗三首》分别是哪三首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渔歌子》2. 《望庐山瀑布》中,作者对庐山瀑布的描写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法3. 《渔歌子》中,“鱼儿在水中翻身”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示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动。
三、课堂作业题练习:1. 根据《登鹳雀楼》的内容,写出这篇诗的中心思想。
《登鹳雀楼》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辉煌历史的赞美。
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2. 《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是如何描写的?《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被描绘成了一个身姿高大、喷涌汹涌的形象。
通过拟人法的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和壮丽。
3. 《渔歌子》中的“鱼儿在水中翻身”这句话有什么意象?这句话表达了鱼儿在水中尽情畅游的情景。
它通过描绘鱼儿的活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自由。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古诗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学习欣赏和理解,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感。
同时,通过练习,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练习题根据您的要求,我将按照语文练习题的格式来为您撰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
--------------------------------------------------第一课练习题1. 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他对历史非常感兴趣。
最近,他正在研究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他发现汉字最早的记载见于甲骨文,而甲骨文是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小明非常好奇,他想知道古代人是如何将图画变成了汉字的。
于是,小明找来了一位老师,向他请教这个问题。
老师耐心地给小明讲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他说,早期的人们根据实物形状来创造表意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物体或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汉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小明听得非常认真,他觉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段精彩的历史。
他决定继续深入学习汉字,并希望有一天能够自己设计一种新的汉字。
问题:a) 小明对什么感兴趣?b) 甲骨文是怎么样的?c) 早期的人们是如何创造汉字的?d) 小明希望做什么?答案:a) 小明对历史感兴趣。
b) 甲骨文是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c) 早期的人们根据实物形状来创造表意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物体或事物。
d) 小明希望有一天能够自己设计一种新的汉字。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①小明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②甲骨文是用来刻石碑的。
(×)③汉字是根据实物形状来创造的。
(√)④小明希望将汉字变成英文字母。
(×)(3)填空题。
请根据短文内容填写相关的汉字。
甲骨文是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早期的人们根据实物形状来创造表意符号,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汉字。
小明非常感兴趣,他希望有一天能够自己设计一种新的汉字。
甲骨文的“甲”字有____个笔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练习题一、最佳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4、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6、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主要提示了( )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C、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D、国际竞争的实质7、“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8-9题。
8、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9、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 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B、 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C、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10、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 )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11、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C、 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12、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这段话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3、下列有关文化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B、 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阻碍作用 C、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对个人的成长起作用D、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14、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15、世界五百强公司都非常注重员工的文化素养以及公司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诚信、尽职、合作的文化氛围,这说明( )A、员工的素质决定了公司的收益B、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影响C、公司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司的收益D、这些公司是浪费资源,没多大的效果二、 简答题(15分)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三、辨析题(2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四、论述题(20分)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
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高二政治第一课练习答案一、1-5 CBADA 6-10 BAADB 11-15 ACDAB二、(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7分)(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8分)三、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
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6分)(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
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5分)(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9分)四、(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
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这一点。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这一点。
(10分)(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全面的小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三者的统一,城市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0分)一、选择题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 )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7.(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