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氟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课程将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展开。
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所面临的严峻外部挑战,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困境与出路。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结果。
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认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中的重要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大大加深。
教材通过对战争的详细阐述和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为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能力目标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前后知识比较的能力;简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高分析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分别是什么?英雄人物是谁?1894—1895年。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英雄人物:邓世昌。
2.《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
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是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二、合作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认识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深入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分析清朝的衰落、日本的崛起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使学生掌握战争的基本经过。
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阐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4.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
5.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6.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分析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利益分配等,让学生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7. 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阐述列强瓜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历程。
8. 反抗列强瓜分的斗争:讲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
9.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相对应。
课程内容包括: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2.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情况;3.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加深对列强侵略中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学生能够:1.时空观念:理解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2.史料实证:学会分析历史资料,了解甲午战争和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3.历史解释: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列强侵略中国的严重后果;4.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提高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学生需要掌握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战争过程的重要事件以及战争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学生需要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进行的侵略和瓜分情况,包括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划分。
(3)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需要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复杂原因,包括国内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国际形势等因素。
(2)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学生需要掌握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瓜分的情况,理解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划分背后的利益冲突和争夺。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揭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甲午战争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列强的侵略本性可能缺乏直观感受,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和瓜分的残酷。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提问:“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吗?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提问:“《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历史原因。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兴趣和探究欲。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学习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学习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难点:1)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如何启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探究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自然发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甲午战争是什么吗?它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二、讲述甲午战争(15分钟)1.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发生了冲突。
2)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向中国宣战。
2. 甲午战争的经过1)甲午战争分为海战和陆战。
2)中国军队在此战中战败,战争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3. 甲午战争的影响1)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差距。
2)甲午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
三、讲述列强瓜分中国(20分钟)1.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和原因1)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剥削。
2.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1)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施加压力。
2)列强各自在中国设立势力范围,对中国进行瓜分。
3. 列强瓜分中国的结果1)中华民族的狂潮被更加激发。
2)列强的瓜分并没有使中国完全亡国,反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四、练习与检验(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对中国的影响。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重点)
目标3: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区别。
(难点)
目标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晚年的冰心,根据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情感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
为此,老人对此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
——摘编自《冰心的遗憾》请思考:是何原因使得这位文坛巨匠老泪纵横,是何原因使得这位古稀老人悲愤万分?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开始。
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代表。
3.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6.甲午战争的史实,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迪?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中日甲午战争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所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2.难点: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分析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论文和书籍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从而加深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详细过程和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认识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战争对中国的严重损失和民族危机。
3.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2.准备PPT,展示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分组学生,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介绍甲午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的主要战役、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等。
通过呈现战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损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民族危机、经济困境等。
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甲午战争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了解,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的细节知识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战争过程和结果,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使学生了解列强在甲午战争后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以及中国人民反抗瓜分的斗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战争过程和结果,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列强在甲午战争后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以及中国人民反抗瓜分的斗争。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战争过程,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的背景和过程,以及中国人民反抗瓜分的斗争。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瓜分中国的狂潮。
通过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意义。
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瓜分的斗争的艰辛和勇气。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新课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1.阴云密布——战争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战火硝烟——战争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简述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经历的几次重大战役。
学生:(阅读、回答、识记)教师:(总结)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教师: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战役是哪次?学生:丰岛海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战争课件、战争相关资料、历史地图等。
2.学生准备:预习战争相关内容,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战败后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和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危机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中国民族危机的严重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具体经过。
2.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中国民族危机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详细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课堂活动准备:如角色扮演、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包括战役、重要事件等。
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师进行辅导。
学生可通过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战争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认识。
教师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战争影响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面临“瓜分”的危机?如何应对民族危机?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地理背景。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研究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育学生珍惜和平,努力奋发图强。
二、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条约的签订背景。
条约的主要内容。
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战斗。
《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具体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行动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以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4. 期末考试:对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和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其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组讨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全班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2)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举措;(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历史观树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争后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狂潮。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一部分内容上,可能存在对战争过程和影响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背后的原因分析,学生对战争影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原因,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争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为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历史框架。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原因,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课题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型新授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
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
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
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习邓世
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
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学习习惯多数学生尚可,需要继续强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出示目标(2分钟)学生个性学习(10分钟)
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2、学生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日军旅顺屠城、威海卫
战役、战争的结果
3、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影响。
同层评价:(5分钟)
小组学习(15分钟)
导入新课: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导入新课:“我们是东
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
教学目标
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
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
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思考回答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
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按需探究(5分钟)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联系上联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下联又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下联中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
清军军备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课堂检测:(5分钟)
作业设置:(2分钟)
小
结
反
思
与
重
建
附:
一、课堂检测题:
材料解析题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