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_wlkc-13
高等代数【北大版】课件
线性方程组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常用工具 。
物理问题建模
在物理问题中,线性方程组可以用来描述各 种现象,如振动、波动等。
投入产出分析
通过线性方程组分析经济系统中各部门之间 的相互关系。
控制系统分析
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线性方程组用于描述系 统的动态行为。
PART 03
向量与矩阵
REPORTING
高等代数【北大版】 课件
REPORTING
• 绪论 • 线性方程组 • 向量与矩阵 • 多项式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二次型与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目录
PART 01
绪论
REPORTING
高等代数的应用
在数学其他分支的应用
高等代数是数学的基础学科,为其他分支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几 何学、分析学等。
PART 04
多项式
REPORTING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与运算
总结词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运算性质和运算方法。
详细描述
一元多项式是由整数系数和变量组成的数学对象,具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性质和运算方法。一元多 项式可以表示为$a_0 + a_1x + a_2x^2 + ldots + a_nx^n$的形式,其中$a_0, a_1, ldots, a_n$是整数,$x$是 变量。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总结词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是将矩阵转换为对角矩阵 的过程,有助于简化矩阵运算和分析。
详细描述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是通过一系列的线性变换 ,将一个矩阵转换为对角矩阵。对角矩阵是 一种特殊的矩阵,其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 为零,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特征值。通过相 似对角化,可以简化矩阵运算,并更好地理 解矩阵的性质和特征。
北京大学高等代数(上)定理总结
2.6 行列式按 k 行 (列) 展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7 本章补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4 可逆矩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4.5 矩阵的分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
4.6 正交矩阵,欧几里得空间 R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4.7 Kn 到 Ks 的线性映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4.8 本章补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4 行列式按一行 (列) 展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数学专业书籍推荐
1.课程号:课程名:高等代数-1课程英文名:Advanced Algebra-1学时:102 学分:5先修课程:高中数学考试方式:考试基本面向:数学数院各专业教材:《Linear Algebra》彭国华、李德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1。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代数教研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等代数》张禾瑞、郝锅新高等教育出版社3.《Linear Slgebra》B。
Jacob W.H.Freeman and Company 1990 课程简介:高等代数以研究线性方程组为出发点来讨论求解和解的结构和分类等问题,进而研究矩阵,行列式,线性空间,线性映射以及二次型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
高等代数-1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空间和线性映射,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线性和双线性型。
2.课程号:课程名:高等代数-2课程英文名:Advanced Algebra-2学时:102 学分:5先修课程:高等代数-1考试方式:考试基本面向:数学学院各专业教材:《Linear Algebra》彭国华、李德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1.《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代数教研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L.W. Johnson, R.D. Riess and J.T. Arnold, 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 (5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 and China Machine Press, 2002 3. D.C. Lay,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3rd Edition), Pearson Addison Wesley Asia Limited and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3课程简介:一元与多元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代数,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矩阵法式,欧氏空间3.课程号:课程名:近世代数课程英文名:Abstract Algebra学时:68 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考试方式:考试基本面向:数学学院教材:《近世代数基础》刘绍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参考书:1.《近世代数引论》冯克勤、李尚志、查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882.《代数学引论》聂灵沼、丁石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3.《Basic Algebra(I)》N.Jacobso W.H.Freeman and Company 1985 课程简介:代数学是因解多项式方程而发展起来的,而方程解的结构往往是人们感兴趣的的问题,近世代数是研究具有良好代数结构的群,环域,模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理学]高等代数第一章 基本概念
( A B) (对于一切x : x A x B)
例如,设A={1,2},B是二次方程 x 2 3x 2 0 的根 的集合,则A=B.
( A B且B c) ( A C)
( A B且B A) ( A B)
1.1.4 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并运算 设A,B是两个集合. 由A的一切元素和 B的一切 元素所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简称并),记作 A B. 如图1所示.
A是B的子集,记作:
( A B) (对于一切x : x A x B)
如果A不是B的子集,就记作: A Ø B 或 A Ù B . 因此,A 不是B的子集,必要且只要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B, 即:
( A Ø B) (存在一个元素x : x A但x B)
例如,一节可以用被有整除的整数所成的集合,不是一 切偶数所成的集合的子集,因为3属于前者但不属于后 者. 集合{1,2,3}不是{2,3,4,5}的子集. 根据定义,一个集合A总是它自己的子集,即:A A 如果集合A与B的由完全相同之处的元素组成部分的,就 说A与B相等,记作:A=B. 我们有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枚举法: 例如,我们把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有限 a , a ,, a . 前五个正 集合 a1 , a 2 ,, a n 表示成: 1,2,3,4,5 . 整数的集合就可以记作 枚举仅用来表示有限集合.
1 2 n
拟枚举: 自然数的集合可以记作 1,2,3,4,5....n..... , 拟枚举 可以用来表示能够排列出来的的集合, 像自 然数、整数… 概括原则: 如果一个集 A 是由一切具有某一性质的元 素所组成的,那么就用记号 A {x | x具有某一性质 来表示. 例如
936_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考试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高等代数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招生类型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基础知识控制水平,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应考人员应按照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组织学习内容和控制有关知识。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理解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控制该课程的基本主意。
2、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及其基本要求1、行列式考试范围:n阶行列式的定义,n阶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
基本要求:(1)理解罗列及其逆序数,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能利用定义计算行列式的值。
(2)熟练控制行列式的性质,能熟练计算低阶行列式的值,能计算较容易的n阶行列式的值。
2、矩阵考试范围:矩阵及其运算,分块矩阵与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可逆矩阵。
基本要求:(1)理解矩阵、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驳称矩阵、方阵的幂及矩阵的转置等概念,熟练控制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及其运算逻辑。
(2)理解分块矩阵、准对角矩阵、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概念,熟练控制分块矩阵的运算。
(3)理解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概念及基本作用,了解矩阵等价的概念及第 1 页/共 6 页性质,能用矩阵的初等变换化矩阵为标准形。
(4)理解矩阵的子式、矩阵的秩的定义,熟练控制矩阵的秩的性质,能求矩阵的秩。
(5)理解满秩矩阵的概念,控制满秩矩阵的性质。
(6)控制两个方阵与其乘积的秩的关系式,能熟练运用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公式。
(7)理解可逆矩阵的概念,控制可逆矩阵的性质,控制矩阵可逆的充足须要条件。
(8)理解陪同矩阵的概念,控制陪同矩阵的性质,会用陪同矩阵法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能熟练运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能解矩阵方程。
“高等代数”“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等
55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小行星轨道为一椭圆# 请建立 小行星轨道的方程!="E?"$E0$) EC"EN$F$"并确定椭圆的 焦点坐标$长轴$短轴的长度#
对如上实例的求解实际上是解一个线性方程组"但就 实际意义而言"观测数据总是有误差的"因此"观测的数据 越多对我们计算越有利"但是若有更多的数据"则得到的 方程组可能无解"但可以由此引入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数学 模型得到需要的解#
习效果并不理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近K% 年来"很多教学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但指 导思想和基本内容无大的变化# 总体看来"仍然没有摆脱 重理论$轻应用$重公式推导$轻数值计算的弊端"因此/高 等代数0教学的改革还任重道远#
教育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才会 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找到乐趣"从而实现有效的学 习# 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将是枯燥$被动而低效的# 通过 实践引入知识"再把知识用于实践"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动力"从而改变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学习的 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实践能力# 因此"为了使学 生能够主动$有效地学习/高等代数0这门课程"并能够熟练 掌握并灵活运用"我们尝试探索/实践*理论*实践0的教 学模式!先举实例归纳特点"然后抽象为严谨的代数概念并 探索性质"最后介绍推广领域及实践应用实例#
的代数概念 / 高等代数0 和/ 解析几何0 是高校数学专业的两大基
《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四)1. 多项式的带余除法及最大公因式
(五)2. 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六)3. 重因式与重根
(七)4. 对称多项式基本定理
(八)二、行列式
(九)1.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一十)2. n阶行列式的计算
(一十一)3. Cramer法则
(一十二)三、线性方程组
(一十三)1. 消元法
(一十四)2. 方程组解的判别定理
(一十五)3. 方程组解的结构
(一十六)四、矩阵
(一十七)1. 矩阵的运算
(一十八)2. 矩阵的秩
(一十九)3. 矩阵的逆
(二十)4. 初等矩阵
(二十一)5. 矩阵的分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二)五、二次型
(二十三)1.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二十四)2. 二次型的规范型
(二十五)3.正定二次型
(二十六)六、线性空间
(二十七)1. 线性空间的维数、基
(二十八)2. 基变换、向量的坐标及变换
(二十九)3. 子空间及其运算
(三十)4. 同构的概念
(三十一)七、线性变换
(三十二)1. 线性变换与矩阵
(三十三)2. 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三十四)3. 线性变换的对角化
(三十五)4. 值域与核
(三十六)5. 不变子空间
(三十七)八、 -矩阵
(三十八)1. -矩阵的标准形
(三十九)2. 不变因子、行列式因子、初等因子
(四十)3. Jordan标准形
(四十一)九、欧几里得空间
(四十二)1. 标准正交基
(四十三)2. 正交变换
(四十四)3. 实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四十五)4. 最小二乘法
高等代数 北京大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高等代数北京大学第三版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一学期第一次课第一章代数学的经典课题§1 若干准备知识代数系统的概念一个集合,如果在它里面存在一种或若干种代数运算,这些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法则,则称这样的一个体系为一个代数系统。
数域的定义定义(数域)设是某些复数所组成的集合。
如果K中至少包含两个不同的复数,且对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对内任意两个数、(可以等于),必有,则称K为一个数域。
例1.1 典型的数域举例:复数域C;实数域R;有理数域Q;Gauss数域:Q (i) = {i |∈Q},其中i =。
命题任意数域K都包括有理数域Q。
证明设为任意一个数域。
由定义可知,存在一个元素。
于是。
进而Z,。
最后,Z,,。
这就证明了Q。
证毕。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映射(像与原像、单射、满射、双射)的概念定义(集合的交、并、差) 设是集合,与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成为与的交集,记作;把和B中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成为与的并集,记做;从集合中去掉属于的那些元素之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成为与B的差集,记做。
定义(集合的映射)设、为集合。
如果存在法则,使得中任意元素在法则下对应中唯一确定的元素(记做),则称是到的一个映射,记为如果,则称为在下的像,称为在下的原像。
的所有元素在下的像构成的的子集称为在下的像,记做,即。
若都有则称为单射。
若都存在,使得,则称为满射。
如果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称为双射,或称一一对应。
1.1.4 求和号与求积号1.求和号与乘积号的定义. 为了把加法和乘法表达得更简练,我们引进求和号和乘积号。
高等代数课件(北大三版)--第七章-线性变换
尤其,向量空间V 在σ之下旳象是W 旳一种
子空间,叫做σ旳象, 记为 Im( ),
即 Im( ) (V ).
另外,W 旳零子空间 { 0 } 在σ之下旳原象是 V 旳一种子空间,叫做σ旳核,
记为 Ker( ),
即 Ker( ) { V | ( ) 0}.
定理7.1.2 设V和W是数域F向量空间,而是一种线 性映射,那么 :V W (i) σ是满射 Im( ) W (ii) σ是单射 Ker( ) {0} 证明 论断(i)是显然旳,我们只证论断(ii) 假如σ是单射,那么ker(σ)只能是具有唯一旳零向量. 反过来设ker(σ) = {0}.
轻易证明上面旳两个条件等价于下面一种条件:
③对于任意 a,b F 和任意 , V ,
(a b) a ( ) b ()
在②中取 a 0,对③进行数学归纳,能够得到:
(1) (0) 0
(2) (a11 ann ) a1 (1) an (n )
例1 对于 R 2 旳每历来量 x1, x2 定义 x1, x1 x2 , x1 x2 R3
x1
(1
,
2
,,
n
)
x2
.
xn
因为σ是线性变换,所以
( ) x1 (1) x2 (2 ) xn (n )
(2)
x1
(
(1),
(
2
),,
(
n
))
x2
.
xn
将(1)代入(2)得
x1
(
)
(1,
2
,,
n
)
A
x2
.
xn
最终,等式表白, ( )关于(1,2 ,n ) 旳坐标所构成 旳列是
812 高等代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812 高等代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数学领域中,高等代数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旨在研究关于向量空间、线性变换、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等内容的理论和方法。
高等代数作为现代数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无论是在纯数学领域还是在应用数学领域,高等代数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基础,并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线性方程组等。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行列式和矩阵的性质以及它们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正交性和对称性等重要概念,并介绍它们在高等代数中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高等代数的基础知识,并尽量提供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解释。
我们将逐步展开讨论,并通过一些例子和应用场景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高等代数的概念和原理。
总之,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高等代数概述,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解。
无论是对于对高等代数感兴趣的学生还是对于需要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高等代数知识的专业人士来说,本文都将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章节安排进行介绍。
可以提及文章主题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览,以及每个章节的重点和目标。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参考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介绍高等代数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涵盖了特定的内容。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概述:引言部分(Section 1)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在1.1概述部分中,将对高等代数的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并强调了该学科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部分则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概览,说明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标。
正文部分(Section 2)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多个章节,分别介绍了高等代数中的不同要点。
813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考试大纲(一)多项式理论一元多项式的整除性、带余除法、最大公因式、互素多项式、不可约多项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重因式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多项式函数;多项式的根(重根)与它的一次因式(重因式)间的关系;多项式是否有重因式的判别法;实、复系数多项式的不可约多项式的形式及标准分解式的形式;有理系数多项式的不可约判定及求整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等基本方法。
(二)行列式n级排列的逆序数、对换、奇偶性;n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行列式的子式、代数余子式及展开定理;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克莱姆法则;Vandermonde 行列式;(三)线性方程组n维向量空间;n维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n维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等价,矩阵的秩等基本概念及性质;Gauss消元法;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定理;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括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定义、求法)。
(四)矩阵矩阵的运算及性质;矩阵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形;矩阵的逆、伴随阵、线性方程组的矩阵形式;行列式乘积定理;;分块矩阵;分块矩阵运算;矩阵和转置、对角阵、三角阵、矩阵单位;矩阵的迹、方阵的多项式;(五)二次型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形与合同变换;复数域与实数域上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惯性定理;实二次型、实对称矩阵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六)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概念;一些重要的线性空间实例,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七)线性变换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的概念、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线性变换(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特征子空间;线性变换的不变子空间;线性变换的矩阵为对角矩阵的充要条件,线性变换及矩阵的最小多项式;(八)λ-矩阵λ-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形、不变因子、行列式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数字矩阵或线性变换的不变因子、初等因子、Jordan标准形。
(九)欧氏空间向量内积;欧氏空间的概念及性质,度量矩阵;向量的长度、夹角、正交、距离,柯西一布涅科夫斯基不等式;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子空间的正交补,欧氏空间的同构;欧氏空间的正交变换与对称变换,对称变换与实对称矩阵用正交变换化实对称矩阵为对角阵的方法。
高等代数课件(北大三版)--第二章--多项式
2.2.4 系数所在范围对整除性旳影响
二、教学目旳
1.掌握一元多项式整除旳概念及其性质。
2.熟练利用带余除法。
三、要点、难点
多项式旳整除概念,带余除法定理
2.2.1 多项式旳整除概念
设F是一种数域. F [x]是F上一元多项式环.
2.2.2 多项式整除性旳某些基本性质
证 设f (x) = g (x) 那么它们有完全相同旳项, 因而对R旳任何c都有f (c) = g (c)这就是说, f (x) 和g (x)所拟定旳函数相等.反过来设f (x) 和g (x)所拟定旳函数相等.令 u (x) = f (x) – g (x)那么对R旳任何c都有u (c) = f (c) – g (c) = 0这就是说, R中旳每一种数都是多项式u (x)旳根. 但R有无穷多种数, 所以u (x)有无穷多种根.根据定理2.6.3只有零多项式才有这个性质.所以有 u (x) = f (x) – g (x) = 0 , f (x) = g (x) .
f (c)与它相应. 于是就得到R到R旳一种映射. 这个映射是由多项式f (x)所拟定旳,叫做R上一种多项式函数.
综合除法
由此得出
表中旳加号一般略去不写.
例1
用x + 3除
作综合除法:
所以商式是
而余式是
证
假如f (x)是零次多项式,那么f (x)是R中一种不等于零旳数, 所以没有根. 所以定理对于n = 0成立.于是我们能够对n作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一定理.设c∈R是f (x)旳一种根.那么 f (x) = (x – c) g (x)这里g (x) ∈R [x]是一种n – 1次多项式.假如d∈R是f (x)另一种根, d≠c那么 0 = f (d) = (d – c) g (d)因为d – c≠0 , 所以g (d) = 0. 因为g (x)旳次数是 n – 1 ,由归纳法假设, g (x)在R内至多有n – 1个不同旳根.所以f (x)在R中至多有n个不同旳根.
硕士《高等代数》考研大纲---中国石油大学
硕士《高等代数》考研大纲课程名称:高等代数科目代码:865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参考书目:《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基本要求(一)多项式1.理解一元多项式和整除的概念;2.掌握最大多项式概念、因式分解定理以及重因式概念;3.掌握多项式函数概念和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二)行列式1.理解排列、和n阶行列式的概念;2.掌握行列式的性质以及计算方法;3.掌握克莱姆法则和Laplace展开定理。
(三)线性方程组1.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法和n维向量空间的概念;2.重点掌握线性相关性的概念以及矩阵的秩;3.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方法以及解的结构;(四)矩阵1.掌握矩阵的概念和运算;2.掌握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秩;3.重点掌握矩阵的逆;4.了解矩阵的分块;5.掌握初等矩阵的概念及其应用;(五)二次型1.理解二次型的概念及矩阵表示;2.掌握二次型的标准型和唯一性;3.掌握正定二次型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六)线性空间1.掌握线性空间的定义及性质;2.理解维数、基及坐标的概念;3.掌握基变换与坐标变换;4.掌握线性子空间的交与和运算及性质;5.了解线性空间的同构。
(七)线性变换1.理解线性变换的定义及运算;2.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3.重点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掌握线性变换的相似性及化矩阵为标准型;(八)欧几理得空间1.理解欧几理得空间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标准正交基的概念;3.重点掌握正交变换的概念及性质;4.重点掌握对称矩阵的标准型;。
高教经典版高等代数(第三版)教学课件47
(1) . ( k1 kk2 kn k )
这二项的乘积是
a a a a a a , 11 22
k k k 1,k1 k 2,k2
n n
前面的符号是
(1) . (12k ) ( k1 kk2 kn k )
因为每 个 比每个 都大,所以上述符号等于
(1) . (12k k1k2n )
因此这个乘积是行列式 D 中的一项而且符号相同.
例如,上述 例 1 在中四M级的行代列数式余子式是
(1)(13)(24) M1 M2 , 1 4
0 1 2 1
上述 例 2 在中五M级的行代列D数式余 子0式是 0 2 1
(a11)1(12a4)12(23a50)1M3 0a14M 1.a15 3 D中选a定21第一a、22 三行a2,3 第二2a2、4 4四a列2得5 到一个
由此看出,D1 和 D 的展开式中出现的项是一样的,
只是每一项都差符号 (1)i1ik j1 jk .
现在 M 位于 D1 的左上角,所以 M M 中每
一项都是 D1 中的一项而且符号一致. 但是
(1) M A =
i1 ik j1 jkM M .
所以 MA 中每一项都与 D 中一项相等.
M 中的每一项都可写作
a11 a22 akk ,
其中 1 , 2 , … , k , 是 1, 2, … , k 的一个排列,所
以这一项前面所带的符号为 (1) (12k ) ,
M 中的每一项都可写作
a a a , k 1,k1 k 2,k2
n n
其中 k+1 , k+2 , …, n 是 k + 1, k + 2, … , n 的一个 排列,这一项在 M 中前面所带的符号是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高等代数》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各专业的考试课程,是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
考试对象应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范围基本覆盖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数学各专业开设的《高等代数》课程的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理论、线性方程组理论、矩阵与向量、二次型、向量空间、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矩阵的特征系与相似对角化、若当标准型、欧氏空间基本理论等。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的考查比例:多项式理论:13%行列式、线性方程组与矩阵:33%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20%二次型与欧氏空间27%综合题7%(四)参考书目1、樊恽、刘宏伟编,《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教程》(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或以下参考书2)2、樊恽、郑延履编,《线性代数与几何引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行列式1.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
2.低阶行列式,高阶规律性较强的行列式计算或证明。
二、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1.矩阵的基本运算2.线性相关、线性无关3.向量组与矩阵的秩4.求解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理论三、二次型1.对称矩阵、二次型化为标准形问题2.实向量空间的内积、正交矩阵、主轴定理、惯性定理;实对称矩阵的标准正交对角化。
3.实二次型的正定性问题的判断、证明等四、向量空间、线性映射、线性变换1.向量空间与子空间的概念2.线性映射、线性变换及其矩阵3.基底变换、坐标变换、矩阵变换4.子空间的和、直和5.线性映射、线性变换的像与核、不变子空间五、多项式1.整除、相伴、最大公因式2.因式分解、多项式的根六、矩阵的特征系与相似对角化、矩阵相似标准型1.特征值、特征向量与相似对角化2.零化多项式、极小多项式与矩阵的相似对角化3.若当标准型七、欧氏空间1.一般欧氏空间。
816《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代数》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高等代数》是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也是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多项式、行列式、矩阵及其标准型、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欧氏空间和二次型等内容。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定理,有较强的运算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多项式1.一元多项式的概念2.整除的概念与多项式整除关系的判别3.辗转相除法4.最高公因式(二)行列式1.行列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2.行列式的计算与行列式的展开3.Cramer(克拉默)法则(三)矩阵1.矩阵的概念与基本运算2.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和矩阵的秩3.矩阵乘积的行列式4.矩阵的逆、伴随矩阵5.分块矩阵的运算(四)线性方程组1.线性方程组的概念2.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解的结构3.Gauss消元法(五)线性空间1.线性空间的定义与简单性质2.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3.向量组的秩、线性空间的基与维数4.基变换与坐标变换5.矩阵的相似6.子空间的定义,子空间的交与和,维数公式7.线性空间的同构(六)线性变换1.线性变换的定义、运算2.线性变换的矩阵3.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4.特征值、特征向量与特征子空间5.可对角化条件6.不变子空间(七)Jordan标准型1.线性变换及矩阵的最小多项式2.矩阵的Jordan标准型3.初等因子和不变因子(八)欧几里德空间(欧氏空间)1.欧氏空间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欧氏空间的标准正交基3.Gram-Schmidt(格拉姆-施密特)正交化过程4.正交变换、正交矩阵的性质5.对称变换、实对称阵的正交相似标准型(九)二次型1.二次型及其标准型、惯性定理2.正定二次型与正定阵的定义3.实对称阵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概念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α = (ax , a y , az ) = ax i + (a y j + az k ) = ax i + a y j) az k = ax i + λ j) (a y λ) + az k ] ( + ( +[ j 表示不唯一.
定理10:两个子空间的交与和 均为子空间. 证 :由 0 ∈ W1 , 0 ∈ W 2 ∴ 0 = 0 + 0 ∈ W1 + W 2 又设 α , β ∈ W1 + W2 , ∴ W1 + W 2非空 . 则 α = α 1 + α 2 , β = β 1 + β 2 , 其中 α 1, β 1 ∈ W1, α 2 , β 2 ∈ W2 → α 1 + β 1 ∈ W1, α 2 + β 2 ∈ W2 ∴α + β = α1 + β1) α2 + β 2) W1 + W2 . ( + ( ∈ kα = kα1 + kα2 ∈W1 + W2 .
k1 = k3 பைடு நூலகம் = k 1 4 k 2 = k3 0 = k5
k1 = k2 = k3 = k4 = k , k5 = 0
16
�
为5阶方阵,A = N 2
试求
A 的化零空间 N ( A), 和 A 的列空间 R( A)
0 0 1 0 0 1 0 0 1 0 0
解: 0
A=
1 0 0 0 1 0 R ( A) =< 0 , 0 , 1 > 0 0 0 0 0 0
exp 1 : 在 V3 ( R )中, W1表 x 轴, W 2为 oyz 平面 . 那么 W1 ∩ W 2 = {0}, W1 + W 2 = V3 ( R ).
任α = ( a x , a y , a z ) = a x i + ( a y j + a z k )分解唯一.
exp 2 : 在V3 ( R)中,W1 表 oxy 平面,W2表 oyz 平面. 则 W1 ∩ W2 = y 轴, W1 + W2 = V3 ( R). 6
7
命题2 命题2:设W1 =< α1 ,,α s >, W2 =< β1 ,, β t >, 则 W1 + W2 = L(α1 ,,α s , β1 ,, β t ).
proof : ∵ 任α ∈ 右, 有 α = ∑ λi αi + ∑ i βi = α(1) + α( 2) , α(1) ∈W1, α( 2) ∈W2 , ∴ α ∈W1 + W2 ∴ 右 左
特别 t +1 = = s = 0, 代回(1)式中,
又由 α1 , , α t , β t +1 , , β r 线性无关得: λi = 0, i = 1, , r 于是得 α1 , , α t , β t +1 , , β r , γ t +1 , , γ s 线性无关 ∴ dim W1 + dim W2 = dim(W1 + W2 ) + dim(W1 ∩ W2 ).
exp1: 给定 Vn ( F ) 的一组向量 α1 ,α 2 ,,α m
3
W = {∑ kiα i ki ∈ F , i = 1,2, , m} 是非空
i =1
m
记为 L (α 1 , α 2 , , α m ) =< α 1 , α 2 , , α m >, 称为 α 1 , α 2 , , α m 的生成空间 . 例16:设 Am× n ,由 A 的列向量生成的空间 称为 A 的列空间 . 记 A = ( A1 , , An ), 则
R ( A ) = L ( A1 , , An ) = { AX X ∈ R },
n
且对加法和数乘封闭, ∴ 是 Vn ( F )的子空间,
dim R ( A ) = r ( A ) , 极大线性无关组就是
A 的列向量组的 R ( A ) 的一组基 .
4
Exp2:
0 1 设 N = 1 0
2
例11:设 Am× n
,则 AX = 0 的解全体构成
n
一个线性空间 . 这个空间是 R 的子空间 , 它在 A 的作用下化为 0 , 称为 A的零空间 ( null space ). 记为 N ( A)
N ( A) = { X ∈ R AX = 0}, 当 r ( A) = r 时,
n
dim N ( A) = n r , AX = 0的基础解系就构成它的一组基.
若 W1是 Vn ( F )的子空间,怎么样去找 Vn ( F )的子空间 W 2 , 使 V = W1 ⊕ W 2 .
14
从 W1选 基 α 1, α m, 扩 充 为 空 间 Vn ( F )的 基 α 1, α m, α m +1, α n, 则 W 2 = < α m +1, α n >.
11
e3
e4
e5
§4- 3
子空间的直和
定 义 9 : 设 W1 , W 2 是 V n ( F ) 的 子 空 间 , 如 果 W1 ∩ W 2 = {0} , 则 称 W1 + W 2 为 子 空 间 W1 与 W 2 的 直 和 , 记 为 W1 ⊕ W 2 .
定理 : 设 W1 , W2 是 Vn ( F ) 的子空间 , W = W1 + W2 , 则以下 4个命题等价 : (1 ) W 1 ∩ W 2 = { 0 }; 4个命题等价
9
∴ δ ∈ W1 ∩ W 2 , 故存在 1 , , t 使 δ = 1α 1 + + tα t = t +1γ t +1 sγ s 而 α 1 , , α t , γ t + 1 , , γ s 为 W 2的基 , ∴ 线性无关. → 得 i = 0 , i = 1, , s ,
8
定理12 (维数公式) dimW1 + dimW2 = dim(W1 + W2 ) + dim(W1 ∩ W2 ) proof : 设 dimW1 = r, dimW2 = s, dim (W1 ∩W2 ) = t. α1,,αt 是 W1 ∩W2 的基, 把它扩充为 W1 的基 α1,,αt,βt +1,, βr ;
W2称为 W1在Vn ( F )中的补子空间
其不唯一) ( 其不唯一 )
W1
⊥
W2
α2
W2
α
W1
15
0
α1
若 要 求 正 交 补 ,则 唯 一 .
k1e1 + k2e2 = k3e3 + k4e4 + k5e5
1 1 0 k1 + k2 0 0 1 1 = k3 1 0 0 0 0 1 0 0 + k4 + k5 . 0 0 0 0 1
10
x x x, y ∈ R}, 基为 1 1 0 0 ; 例19:W1 = { y 0 0 0 1 0 e1 e2 x y x, y, z ∈ R}, 基为1 0 0 1 0 0 . W2 = { 1 0 0 0 0 1 x z
W1 + W2 = L(e1, e2 , e3 , e4 , e5 ) = L(e1, e2 , e4 , e5 ) = M 2 ( R). ∵ e3 = e1 e4 + e2 1 1 k (e1 + e2 ) = k (e3 + e4 ), W1 ∩ W2 = k 1 0 a b ∈ M (R), a b = a(e e ) + be + ce + de c d 2 1 4 4 2 5 c d = (ae1 + ce2 ) + ((b a)e4 + de5) = α1 + α2
T T
5
N ( A) =< (1 0 0 0 0 ) , ( 0 1 0 0 0 ) >
§4-2 子空间的运算
定义 8:设 W1 , W 2 是 Vn ( F ) 的两个子空间 , W1 ∩ W 2 = {α α ∈ W1 , α ∈ W 2 } 称为 W1与 W 2的交 . W1 + W 2 = {α = α1 + α 2 α1 ∈ W1 , α 2 ∈ W 2 } 称为 W1与 W 2的和 .
( 2 ) dim( W ) = dim( W 1 ) + dim( W 2 ); (3)任 α ∈ W , α = α1 + α 2 , α1 ∈ W1 , α 2 ∈ W 2 分解式唯一 ; ( 4 ) 0 表为 W 1与 W 2中元素和的方法唯一, 即 0 = 0 + 0. 12
proof : (1) (2), 由维数公式立得, W1 ∩W2 = 0, ∵dim (2 ( 3), 设 dim W1 = r , dim W 2 = m , 则 ) dim W = r + m , 取 W1的基 α1 , , α r , W 2的基 β1 , , β m 则 W =< α 1 , , α r , β 1 , , β m > , 且 dim W = r + m ,
把它扩充为W2 的基α1 ,,α t , γ t +1 ,, γ s . 要证 α1,,αt,βt +1,, β r,γ t +1,, γ s 恰为W1 + W2的基 设 λ1α1 + λtαt + λt +1βt +1 + + λr β r δ ∈ W 1 + t +1γ t +1 + + sγ s = 0, (1) δ ∈ W2
∴ α 1 , , α r , β 1 , , β m 线性无关 , 为 W 的基 . ∴ 任 α ∈ W , 在此基下坐标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