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资料
《道德经》选读
25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 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 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 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 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 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0
老子的人生观
• 无私。“圣人无私”,“圣人无藏”,”既以为人,既以与
人”等等,就是说:有道德的人不多占财物,也没有必要多 占财物,尽自己的能力为别人服务,使他人得到好处,也不 求回报,自己反而“有余”,尽力为他人。 • 容人。他认为,“天地之间,虚而不屈”,即天地广大无 所不容,人法自然,就是要“虚其心”,虚怀若谷,是为 “上德”。
17
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 单比喻。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籥,音同月。橐 籥,古代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章五)
译: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 会穷竭,发动起来会生生不息。
18
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1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章六十四)
23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⑨ ;我好静,而 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资料:第一单元传统文化1.《老子》选读_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亦称《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共五千言。“道”为《老子》一书的核心范畴,具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老子
选读(一)
五色①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②,驰骋畋猎③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④。
①五色:青、黄、赤、白、黑,泛指多种颜色。
②口爽:口味败坏。
③畋(tián)猎:打猎。
④妨:伤害。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繁乱的音乐使人耳朵发聋,丰盛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宝物令人德行败坏。
人生有限,欲壑难填。一味追求口体之奉,沉迷于声色犬马,纵欲过度,就会使人丧失理智,泯灭本性,难以自拔。因此,只有回归自然、抱朴守拙、清淡寡欲、返璞归真,挣脱欲望的枷锁,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选读(二)
合抱①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①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粗大。
②毫末:指幼苗。
③累土:堆叠的泥土。
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起始于堆叠的泥土;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自己的脚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没有点滴的蓄积,就没有日后的厚积薄发。
选读(三)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②。
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④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⑤。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学习目标
1.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老子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 年~500 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 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老子《老子》选读
赠
送
高
热爱劳动
中
语
文
课
件
18
单元写作训练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19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我们之所以常被先进人物感动,是因为这些事迹反映了人间 的真善美,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共同的追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 名闻遐迩的“楷模”和“新闻人物”,但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与 事。能发现人世的美好,能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尊敬的人物, 生活和写作都会变得有意义。
24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以下三点不容忽视: 1.选用恰当而有情趣的事例。怡当,才能突出人物个性; 有情趣,オ 能把人物性格写得丰富有内涵。如突出一个特征,笔 墨要相对集中;如突出好几方面的个性,则要从不同侧面选取事 例,力避重复与雷同。 2.细微处见精神。典型的细节是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 形象的重要手段。粗线条勾勒、大手笔刻画之余,抓住一个小小 的动作、一抹浅浅的微笑、一个微不足道的景或物细致描摹,会 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厚,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当然细节不能单 独存在,它总是依附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上。
2.主要成就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 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 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老子的人生智慧
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开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老子》中讲到世上有四个伟大存在:天、地、人,加上道。它们的运行规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无为而治”。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每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2、鉴赏每段文字包含的道理,了解老子语言凝练畅达,带有警句格言式的
特点。
3、体会老子深刻的思想和他的一些立身处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单元探究目标:1、探究老子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2、合作探究老子对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起始课
一、作者、论著及背景:
老子我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周室东迁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贵族阶级逐渐取代了奴隶主阶级。在这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个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掠夺土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中看到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所以不他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赞成人们采取清静无为,弱和低的态势。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书中包括大量的朴素辩证法。如,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并能对立转换,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人为世间万物为“有”“无”之统一。其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道教出现后被尊为“太上老君”。
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五课《老子》
经典诵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见《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 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 来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 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经典感悟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 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 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 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 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 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 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 可能成就大事业 .
经典感悟
这四句话,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法则,而且是修真证道 的法则,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 在。所谓“法”,可作为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如 何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都作 过阐述和解释,但所站角度各有不同,理解也可有所说, 但真正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和修真实践学方面来说,还没 有人对它进行解析过。从修真的角度去理解,玄灵修真理 法学认为,这四句话所阐述的真义,是修炼的四大复返先 天的过程和阶段,直接言明了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天人 合一,以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后天复 返先天自然大道的修证法则。这个先天大法理论体系可贯 通为:“我法母,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 这五大阶段。如果从功内解析,也可以把它称为:“我法 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 这就更详细、更准确地说明了修炼的层次和等级的差异, 更完整地描述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 境界迈进的过程。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4《老子》选读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伐 ①自伐者无功(动词,自我夸耀) ②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 ③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动词,攻击) (2)胜 ①胜人者有力(动词,战胜) ②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完、尽) ③沛公不胜杯杓(动词,能承受,能承担) ④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 ⑤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
本课标题《有无相生》出自第1则选文,是老子思想中比较有代 表性的一种观点,其实就是强调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也正好可概 括7则选文中分别提到的两两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近年高考涉及《老子》的试题形式有2008年、2013年江苏卷的 名句背诵默写和2009年北京卷的断句题。近年高考没出现以《老 子》或老子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类文章阅读理解、《老子》文字的 理解与翻译、与《老子》内容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学习本单元课 文需要结合老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总体上把握老子的思想,在理 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句。
《老子》虽为语录体却无对话与场面描写,为纯粹的“立意”“见 志”之作。今本《老子》八十一章,结构完整,文辞精练,大体有韵, 体近诗歌,加之“玄之又玄”的哲学思想,使“五千言”蒙上了一层朦胧 的诗意。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一、名句背诵
2013 年 江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高考 卷 十八章)
老子选读
选文三: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 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 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 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 做众人之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成语典故 清静无为 无中生有 上善若水 知足常乐 大器晚成 知雄守雌 信言不美 知止不殆 虚怀若谷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 那么: 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 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 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 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 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 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 母”“众妙之门”“万物之 宗”。
《老子》论“道”,突出 的是“自然”,即把“自然” 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 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 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 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 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 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 生、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 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老子》选读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老子》选读
《老子》选读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zhǎng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显,自我炫耀功
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老子》第二十四章)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了解别人的人的人聪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战胜别人的人有人的人有人的人有劲劲儿,战胜战胜自己自己的人的人刚强刚强刚强(即(即战胜战胜自己更重要)。知道自己更重要)。知道
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比如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够长久。)久。)
(《老子》第三十三章)3、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图难于其易,于其易,为大于其大于其细细。天下
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作于细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必寡信,多易必多
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事的容易处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事一定产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生于一件件细细小的事。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轻易向人易向人许诺许诺许诺一定缺少一定缺少一定缺少诚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会遭遇很多困难难。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选读ppt课件
2 .古今异义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古义:指不能走远。今义:①动词,不可以,不被允许;②形容词, 不中用;③动词,接近于死亡;④形容词,不好;⑤动词,表示程度极 深,不得了(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2)自见者不明 .. 古义:不能明理。今义:①光线暗;②来历不清楚。 (3)自伐者无功 .. 古义:不能成就大功。今义:没有功劳或没有收效。 (4)自矜者不长 .. 古义:得不到敬重。今义:不能生长。
3 .《老子》的语言言简意赅,凝练畅达,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你 能从本课 7 则选文中看出它和《论语》《孟子》《荀子》的区 别吗? 提示:《老子》一书的行文既不同于《论语》的语录体,又不 同于《孟子》的论辩体或对话体 ,也不同于《荀子》的论说体,而 是洁净精微 ,凝练畅达,是格言 ,又如歌如诗 ,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老子》中的文章往往每一章都寥寥数语 ,并且没有太长的 句子 ,但字字珠玑 ,句句警言,既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道 理 ,而又显得语句整齐、文采斐然 ,正所谓“言之有文”,才能 “行之 久远”,流传广泛 ,给后世留下不少的名言警句。如“知人者智 ,自知 者明”“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 足下”等。
近年高考涉及《老子》的试题形式有 2008、2013 年江苏卷 的名句背诵默写和 2009 年北京卷的断句题。近年没出现以《老 子》或老子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类文章阅读理解、《老子》文字 的理解与翻译、与《老子》内容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学习本单 元课文需要结合老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总体上把握老子的思想, 在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句。
老子选读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
斯恶已。皆知善之
为美,这就有丑的观念同 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
为善,斯不善已。
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同
故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
时产生了。有和无相互对 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 立而完成,长和短相互对 立而形成,高和低相互对
和,前后相随。恒 也。
老子
皖肥西中学石玉成制作
权当导入
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 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 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 吗?”一个男孩说:“知道, 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 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 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一个小女孩笑一笑说:“不, 老子是一本书,我爸爸的书 桌上就有!”读到这你有何 感受?
? 其在道也,曰:馀 ? 用这些道的普遍原则来衡
食赘形。物或恶之,
量,上面说的就象多余无 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放在
故有道者不处。
行李中连物品都会感到讨
厌,所以凡是懂得“道”
的规律的人,是不会处于
这种愚蠢的境地的。
? 知人者智,自知 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 强行者有志。
? 不失其所者久。
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 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 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老子》选读
• 第三章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 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 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译文: •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老百姓不互相争 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使老百姓不去偷 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 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 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 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 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 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 “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 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三、不争篇
• 第二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译文: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 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 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 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 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 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 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 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 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老子选读
三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发现的郭店楚简《老子》版本,有甲、 乙、丙三组。 这三个版本关系如何,没有定论。
5.《老子》的世界传播及评价
在中国众多古典名著中, 《道德经》一书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 的,它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有”万能智 慧之书”之称。
是道的引申意。最初出现于金文的道是会意字,从行(街道)、 从又(手)、从首,会手在头前于路上引导前行之意。石鼓文 将手变为从寸(也是手)。篆文省去手和半条街而加上一只 脚,也突出在头前引导之意。可见,道最初是一个动词,其本 意为引导。
非常道
道与规律 道不是规律 道不是真理 道不是微观的 道与历史
“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
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老子在关心什么问题,用的是什么方法:
老子关心的问题是认识论的领域,而非操作领域的问题。 因此,老子的学说是无用之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艺术也! 其中我们既可以认为有许多内容是总结了诸家思想成果的
阴阳的对而不分、相互转化 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说,西方人常常把道家的"无为"解释
为"消极",这是非常错误的。他认为,"无为"不是戒绝活 动,而是戒绝某类活动。道家区分了两种活动:与自然和 谐的活动和反自然的活动,"无为"是戒绝反自然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其人
这时,阳景重耀,瑞霭荫庭,万鹤翔空,九天 称庆。玉女看去,只见他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 滋白血,面凝金色。耳有三漏门,美眉广颊。玉女 带他到池中洗澡,忽见九条龙飞驾而来,化做九条 巨鲤,吸水为他喷浴。此时,他已能言语行动,见 到他的人都觉得非常奇异。此子生下9天,身体便 有九变。到了6岁时,自道耳大,取名重耳,字伯 阳。人们因他生下来就是白头发,便称他为老子。 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灵飞得道成仙,玉女也要 重返天位,于是招来老子说:"我就要走了,会有太 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完已有千车万马,五帝 上真,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
老子其人
这样,经过了80年,有一天,玉女梦见天开数 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边玄云缭绕。玉女醒后, 起身来到涡水园中。此时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 李树上,手扳树枝,对日凝望良久。慢慢地,只见 日精渐渐变小,从天空坠下,化做流星,如五色彩 珠飞到口边,玉女忙捧住吞到口中。忽然从左肋下 诞生一小儿。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走了九步,步落之 处,莲花绽起。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 上地下,唯我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渡一切 动植众生”。玉女将他扶坐到李树下,他又指着树 说:"这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
老子其人
老子得此言,便尊从其理,劝谕世人; 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 而成。而老子自己则因此守真抱一,炼 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 变幻莫测。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王、 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去官归隐。 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 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关令尹喜 知道后,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 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 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 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太上老君是
老 子选读
导入
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 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 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 吗?”一个男孩说:“知道, 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 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 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一个小女孩笑一笑说:“不, 老子是一本书,我爸爸的书 桌上就有!”读到这你有何 感受?
道教对老子的尊称。
Baidu Nhomakorabea
老 子 其 人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 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 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 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 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 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 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 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 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 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 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 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 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 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 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 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 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 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 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 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 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 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 嘛。 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 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 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老子其人
老子拜送了母亲,便开始远游山泽,求炼神 丹。他来到崂山,遵圣母嘱咐向太乙元君问道。 太乙元君授以修炼神丹之术及各种法术。老子 曾经问元君:"凡民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 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神药,叫他们都得长 生不死。可以吗?”元君说:"不可。天生万物, 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 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
老子其人
传说老君生于天皇氏之初,通晓天然之理, 在仙界被称为万法之师。老君虽历代都有所显化, 但始终没有得到诞生的机会。遂和光同尘,借以 临凡传立世教。他先命玄妙玉女降凡做了天水尹 氏之女。之后,他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寄胎到 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颜常少,神气 安闲。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气和平,众恶不侵, 冬无凝寒,夏无酷暑,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 之兽守卫堂前。
老子其人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 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 曲仁里人,在东周帝国 的首都洛阳担任“守藏 室之史”(等同于今天 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 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自孔子死之后百二 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 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 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 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 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 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 因家于齐焉。
老 子 其 书
无为无不为。——48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3章
大器晚成。——41章
功成遂身退。——9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8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9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
的 智 慧
知其白,守其黑。——28章
上善若水、宠辱若惊、和光同尘、出生入死、长生 久视、大巧若拙,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
海德格尔对老子的思想,非常赞赏,非常合拍。 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论史上第一位发现“无”中 1891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 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关于老子说 有深意的哲学家。他突破了传统的“无”是“不存 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世纪二十年 在”的肤浅说法,而是深一层地理解为“无”是 过这样的话:“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预 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受中国的孔子和孟 代初期,欧洲出现反思的热潮,当时中国 “有”的隐藏不显。因此当他接触到老子的思想 — 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可能正 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 的《老子》、《庄子》在那里非常流行, —“ 有无相生”,还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了《老子》这部奇 “巨大”。在他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 时,当然意趣相投了。他于是和别人一起翻译《老 《老子》的德文译本就有五六十种。有一 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生 子》,十分用心琢磨,反复钻深钻透《老子》字词 “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 位牙科医生非常可爱,他不是汉学家,又 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 句中的深刻含义,还要千方百计找到最适合的西方 要是读老子的结果。” 不是文学家,但是他被老子的思想吸引住 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 文字传达出来。他还请人用中文把《老子》第 15章 了,硬是凭着一本字典、一股傻劲把《老 中的两句话写在硬纸片上,悬挂在自己的书房的墙 的指控”。 子》翻译了出来。 上,朝夕相对。这两句话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