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像解决问题复习课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知识,还要关注不确定知识。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 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 程中,一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 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产生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
思想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复
习知识中感受到由抽象到具体在到一般的过程。在教学
中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
学生学习能 现在教学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
力分析 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
习题的形式多样,难度适当,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题。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说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2、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能根据 k、b 的值
判断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能根据图象经过的象限
判断 k、b 的符号
教学目标
3、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

复习知识中感受到由抽象到具体在到一般的过程;
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
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从整体了解本章知识,进而了解本节课的
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识记目标,并了解本节 教学策略选
在中考中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归 择与设计
纳,既有知识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感悟点滴,从而
将知识系统化。
教学过程
一、多元导入、明确目标(让学生从一次函数的单
元知识树主干出发,逐条枝干阅读)进而了解本节课的 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识记目标,并了解本节 在中考中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以题带知,构建网络 知识点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下列函数(1)y=3πx;(2)y=8x-6;(3)y=; (4)y=-8x;(5)y=5-4x+1(6)y=kx+b 中,是一次函 数的有()个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让学生做题,相互讨论,重点强调第六个 k 不为 0) 引出知识点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课 件展示)紧跟巩固训练 2、已知,若函数 y=(m-1)xm2+3 是关于 x 的一次 函数,求 m 的值 教师强调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函数解析式的特征 的理解,突出两点:一指数为 1 二系数不为 0 知识点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不画图像,仅从函数解析式能否分析出直线 y=3x、y=3x+4 与 y=3x-4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一次函数 y=x 图象经过象限,若将函数图象向上 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直线解析式为,y 随 x 的增大而此直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者:温江区通平中学凌燕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温江区通平中学凌燕一、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堂练习的检测来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目的是数学课堂的主要特征。

所以课堂练习设计是否合理,课堂练习实施是否恰当,是制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二次函数》整章内容后的复习课,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以“梳理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的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本节内容特征,在学生自主回忆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通过订正构建知识体系,在例题和课堂检测题的点评中重在指导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检测和课外作业设计中,根据课标、中考要求和本节内容,我设计出A、B组练习,A组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双基,B组重在提高能力。

所有题目都来自近年的中考原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考意识。

二、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目标: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会解决相关问题。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a、b、c的取值情况。

3、会利用抛物线平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通过课堂检测的反馈与点评,渗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中考意识。

三、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会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难点: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a、b、c的取值情况。

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六、教学模式:复习旧知、构建知识——典例分析、应用知识——质疑反馈、巩固知识——反思小结、布置作业七、教学媒体: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八、教学过程:九、教学反思: 附录1: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⑴.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式:。

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PPT课件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PPT课件

-3
-5
2021
13
注意识别:
(1)线的形状
观察图像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
利于分析图线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交点
同一坐标系两条图线的交点,V—t图象
表示在交点对应时刻速度相等,X—t图象表
示在空间居同一位置。
(3)拐点
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
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突变
0
0.4
t/s
-5
图甲2021
y/cm 5
0 0.2
-5
图乙
0.4 t/s
36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需掌握以下两点:
(1)读图:即从给出的图象中读出有用的信息, (2)用图:利用特定的图象如F—t、V—t、 X—t图象等方便、快捷地解题;
(3)作图:通过作辅助图帮助理清物理线索来 解题。
这三点对思维的能力要求层层提高。这类 试题不仅能考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 还能考查我们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 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点。
2021
14
3、斜率 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两物理量增量
的比值,反映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 化的快慢。
v
x
k?
k?
o
to
t
k?
k?
加速?减速?
2021
运动方向?
15
4、面积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常代表一个物理 量。V—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以上、以下面积分别表示正位移、负位 移。F-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冲量。F-s图 象中的“面积”大小表示功的“大小”。i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电荷量q的“多少”。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强化一 运动图像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强化一 运动图像问题
平均速度为 v2=745 m/s=18.75 m/s,
s1-s2=15 m,故A错误,C正确;
从 t=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 v1′=
30 2
m/s=15
m/s,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v2′=
30 2
m/s=15 m/s,故 B 错误;
从 t=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大小 a1=340 m/s2=7.5 m/s2,
例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于0~t1时间内 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B.乙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C.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D.乙物体位移变小,速度变大
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0~t1时间内甲物体速度 减小,做减速运动,所以甲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 方向相反,故A错误; 0~t1时间内乙物体速度减小,做减速运动,所以乙 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D错误; 由于在0~t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它们的平均 速度大小相等,故C错误.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则可知t1时刻乙车速度 大于甲车速度,A项错误; 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t1时刻 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1时间内乙车比 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B项错误; t1和t2时刻两图线都相交,表明两车在两个时刻均在同一位置,从t1 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 相等的一个时刻,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C、D项正确.
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12v0 时,v2=14v02,可得 s=34s0,选项 C 正确;

初一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初一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初一生物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初一生物综合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教学工具显微镜三种标本擦镜纸纱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

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提问:通过预习,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知道了多少?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认识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之后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 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三种观察标本:(1)写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数字的透明纸;(3)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对光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强调⑴用低倍物镜(10×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一次函数图象专题复习课件

一次函数图象专题复习课件
函数。
增减性是函数的重要特性,它描 述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函数的增减 性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的趋势和
结果。
一次函数的截距
一次函数的截距是其与y 轴的交点。对于函数 y=kx+b,其截距为b。
截距是函数的一个重要参 数,它决定了函数与y轴 的交点位置。
通过调整截距,可以改变 函数与y轴的交点,从而 影响整个函数的形态。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次函数的交点
一次函数与其他直线或曲线的交点是 解方程的结果。
寻找一次函数的交点是解决实际问题 的重要步骤,例如在路程、速度和时 间问题中经常需要求解两个一次函数 的交点。
当两个一次函数有交点时,它们的y值 相等,对应的x值即为交点的横坐标。
Part
05
解题技巧与思路分析
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技巧
下移
若函数表达式变为$y = kx + b m$,其中$m > 0$,则图像向下 平移$m$个单位。
左移
若函数表达式变为$y = k(x - n) + b$,其中$n > 0$,则图像向 左平移$n$个单位。
Part
03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经济活动中的关系,例如成本、收益和利 润之间的关系。
确定函数表达式
首先需要确定一次函数的 1
表达式,包括系数和常数 项。
连线
4
使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关 键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次 函数的图像。
选择坐标系
2
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如直
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以
便更好地绘制函数图像。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教案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图像。

3.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图像。

4.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图像。

5. 三角函数的极值及其图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图像。

2.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图像。

3.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图像。

4. 三角函数的极值及其图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和极值的图像特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的含义和周期函数的图像特点。

3. 分析:分析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奇偶性的含义和奇偶函数的图像特点。

4. 讲解:讲解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单调性的含义和单调函数的图像特点。

5. 分析:分析三角函数的极值及其图像,引导学生理解极值的含义和极值函数的图像特点。

6.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高他们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复习课

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复习课
• 4。体会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的应用; 掌握代数法、几何法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 的不同作用;掌握几何推理语言的运用!
一、识图用图练习:抓关键点的坐标的意义,正确互译:
一、识图用图练习:抓关键点的坐标的意义,正确互译:
• 2、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
• ⑴当x=-1时对应y= , 当x=1时对应y= ;

若“点(2,3)在函数y=kx+b的图象上”,
• 则有“2k+b=3”.(即:把x=2,y=3代入y=kx+b后得到)
• 练习一:课本P159T1、2。
二、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象.
• 例: 画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
• 1.变式练习二:⑴正比例函数y=kx是过点( 0, )与点(1, )的一条直线。 • ⑵一次函数y=2x+4是过点(0, )与点( ,0)的一条直线。 • ⑶直线y=-x+2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 ,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 。 (4)已知直线y=kx+(k-1) ,若经过原点则k= ; 若与y轴交于正半轴则k ; • 若平行于直线y=2x则k= .
• 示,求v与t的函数关系式。
• 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x≤6,函数值的取值 范围是-5≤y≤-2,求这个函数解析式.
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综合习题课
• 小结: •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
问题没有解决? • 作业: • 1.完成微信群内练习题 • 2.在练习本上画出5个标准的坐标系,明天用!
函数、一次函数与图象综合习题课
• 学习目标: • 1。根据图象能获得关键点的坐标;能把“图象语言”

适用于新教材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九章静电场专题强化十三电场中功能关系及图像问题粤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九章静电场专题强化十三电场中功能关系及图像问题粤教版

专题强化十三 电场中功能关系及图像问题 目标要求 1.学会处理电场中的功能关系.2.能解决电场中各种图像问题,理解图像斜率、面积等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解决相关问题.题型一 电场中功能关系的综合问题电场中常见的功能关系(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除重力之外,其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更量.(4)全部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更量.例1 (2024·天津卷·3)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以初速度v 从M 点竖直向上运动,通过N 点时,速度大小为2v ,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则小球从M 运动到N 的过程( )A .动能增加12mv 2 B .机械能增加2mv 2C .重力势能增加32mv 2D .电势能增加2mv 2 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如图所示,在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物块从A点由静止起先下落,加速度为13g ,下落高度H 到B 点后与一轻弹簧接触,又下落 h 后到达最低点C ,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带电物块在由A 点运动到C 点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mg 3qB .带电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削减量为mg H +h3 C .带电物块电势能的增加量为mg (H +h )D .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mg H +h3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二 电场中的图像问题考向1 电场中的v -t 图像依据v -t 图像的速度变更、斜率变更(即加速度大小的变更),可确定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力的大小变更状况,进而确定电场的方向、电势的凹凸及电势能的变更.例3 (多选)(2024·重庆市八中检测)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固定于光滑水平面上,其连线的中垂线(在水平面内)上有A 、B 、C 三点,如图甲所示,一个电荷量为2×10-5C 、质量为1 g 的小物块从C 点由静止释放,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B 点处为整条图线的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标出了该切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带正电B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500 VC .小物块由C 点到A 点电势能先减小再增大D.B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电场强度E=100 V/m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2 φ-x图像(电场方向与x轴平行)1.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φ-x图线的切线斜率的确定值,假如图线是曲线,电场为非匀强电场;假如图线是倾斜的直线,电场为匀强电场(如图).切线的斜率为零时沿x轴方向电场强度为零.2.在φ-x图像中可以干脆推断各点电势的凹凸,并可依据电势大小关系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进而可以推断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方向.(如图)3.电场中常见的φ-x图像(1)点电荷的φ-x图像(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如图.(2)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上的φ-x图像,如图.(3)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的φ-x图像,如图.例4(多选)如图所示,在x轴上的O点(x=0)和b点(x=15 cm)分别固定放置两点电荷q1、q2,其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q1所带电荷量是q2所带电荷量的4倍C.将一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将一负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势能增大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3 E-x图像(电场方向与x轴平行)1.E-x图像为静电场在x轴上的电场强度E随x的变更关系,若规定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E的正方向,则E>0,电场强度E沿x轴正方向;E<0,电场强度E沿x轴负方向.2.E-x图线与x轴所围图形“面积”表示电势差(如图所示),两点的电势凹凸依据电场方向判定.在与粒子运动相结合的题目中,可进一步确定粒子的电性、动能变更、电势能变更等状况.3.电场中常见的E-x图像(1)点电荷的E-x图像正点电荷及负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随坐标x变更关系的图像大致如图所示.(2)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E-x图像,如图.(3)两个等量正点电荷的E-x图像,如图.例5x轴上固定着两个点电荷A、B,两点电荷分别位于x A=0,x B=4d处,两者所在区域为真空,在两者连线上某点的电场强度E与该点位置的关系如图所示.选取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正方向,无限远处电势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A、B分别带正电和负电B.A、B所带电荷量的确定值之比为1∶3C.x=d处电势最高且为零D.将电子从x=5d处无初速度释放,其电势能始终减小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4 E p-x图像、E k-x图像1.E p-x图像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更关系F 电x =E p1-E p2=-ΔE p 知E p -x 图像的切线斜率k =ΔE p Δx,其确定值等于电场力大小,正负代表电场力的方向.2.E k -x 图像当带电体只有电场力做功,由动能定理F 电x =E k -E k0=ΔE k 知E k -x 图像的切线斜率k =ΔE k Δx,斜率表示电场力.例6 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 轴正方向运动,其电势能E p 随位移x 变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x 2段是关于直线x =x 1对称的曲线,x 2~x 3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1处电场强度最小,但不为零B .粒子在0~x 2段做匀变速运动,x 2~x 3段做匀速直线运动C .若x 1、x 3处电势为φ1、φ3,则φ1<φ3D .x 2~x 3段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不变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课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课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课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其目的是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错误,遗漏的地方加以澄清,平时学习中点状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可以说复习的好坏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复习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只温故而不知新在复习课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带着学生将书上的例题、练习题再做一遍,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提高,知识与方法没有新的感悟。

2.重拔高而轻基础有的教师觉得学生已上过新授课,复习在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为避免炒剩饭之嫌,就盲目地提高,只做综合训练题,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中下层的学生。

3.重再现而轻梳理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东西。

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出来的知识表面上看是体系,但却缺少内在的知识联系。

4.只练习而不复习复习课少不了练习册,但是复习课不是练习课,很多教师只是把练习册中的题目再拿出来做,没有处理好复习与练习的关系。

面对复习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数学复习课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知识查缺补漏1.用错例来分析平时注意搜集学生解题时常犯的错误,复习课以改错形式重现,通过辨别达到巩固基础、查漏补缺的目的,再类比改编题目,加强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如在复习《乘法分配律》时,让学生观察题目“17×20-17×2”,先是发现该题确实具备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可一计算就发现用运算定律来解不如直接算来得容易,从而让学生明白审题是很重要的,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用运算定律来解都简便。

再展示易错题“102×56=100×56+2”,让学生观察错在哪?犯过同样的错吗?要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课前还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你觉得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特级教师奔友林上课时就让学生把平时易错的题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一一展示,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同时用上这样的一句话来警示学生:聪明人不犯平时犯过的错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数学(解决问题)复习课26页PPT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数学(解决问题)复习课26页PPT

第4关
1.看图列式
12只
12 - 2 - 5 = 5
2.一共有几只?
12只
12 + 2 + 5 = 19
3.
12只
?只
12 + 2 + 5 = 19
第5关
原有 走了 还剩
16只
5只 (11)只
12只 (10)只 2只
(16)只 7只
9只
第6关
问:一共有几人?
闯关成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用数学
第1关
?朵
4 + 3+ 2=9
?辆
10辆
10 - 3 - 1 = 9ຫໍສະໝຸດ 第2关1.2.
=
1.
4 +5 -3= 9
4 + 5 -3 = 6
2.
6-2 + 4= 8
6-2 + 4= 8
4 + 5 - 3=6
6 - 2 + 4=8
第3关
7– 2 + 3= 8
返回
8-3 + 2= 7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数学(解决问题) 复习课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一)基础知识梳理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图像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物理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2. 能够运用物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图像的种类:直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2. 物理图像的特点:坐标轴的意义、图像的形状、趋势等。

3. 常见物理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法: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力-位移图等。

4. 运用物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速度的计算、位移的计算、功的计算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图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物理图像问题。

2. 讲解:介绍物理图像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常见物理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单的物理图像,如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理图像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理图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图像的概念和特点。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物理图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绘制物理图像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图像信息题教案高中

物理图像信息题教案高中

物理图像信息题教案高中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图像信息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解
题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图像信息题的解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和分析物理图像信息题。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笔记、习题等。

教学内容:
一、引言:对物理图像信息题的重要性和应用进行介绍。

二、基础知识复习:回顾光学、声学等相关知识,为学生打好基础。

三、图像信息题解析: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图像信息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锻炼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五、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案例引导,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理图像信息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例分析:通过几个经典的图像信息题示例,引导学生进行解析和思考。

三、学生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讲解解题方法:对图像信息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提高练习:通过提高难度的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图像信息题的解题技巧。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课堂讲解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物理图像信息题的解题
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和理解能力。

思维画像突破复习课顽疾——以“浮力”复习为例

思维画像突破复习课顽疾——以“浮力”复习为例

思维画像突破复习课顽疾以 浮力 复习为例钱㊀伟1㊀莫微佳2(1.杭州市萧山区信息港初级中学ꎬ浙江杭州311202ꎻ2.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初级中学ꎬ浙江杭州311200)摘㊀要: 思维画像 式的复习课是对思维型课堂的一种全新应用ꎬ具有广泛推广和实践的价值.巧用 思维画像 能激活课堂ꎬ促进教学评一致性.浙教版科学浮力复习课通过说一说㊁画一画㊁称一称㊁标一标㊁猜一猜五个环节层层递进ꎬ全面立体展现学生思维活动的画像.关键词:复习课ꎻ思维画像ꎻ浮力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2-0107-03收稿日期:2023-10-15作者简介:钱伟(1978.6-)ꎬ男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初中科学教学研究ꎻ莫微佳(1987.4-)ꎬ女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科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支持项目(ZX2022158)㊀㊀长期以来ꎬ相对于新授课ꎬ学生在复习课堂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都大大降低.旧的复习模式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锻炼ꎬ导致复习课出现顽疾:以练代学ꎬ方法单一ꎻ一扫而过ꎬ轻重不分ꎻ定势教学ꎬ深度不足.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复习课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ꎬ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从知识三重性角度而言ꎬ学生尚存的认知迷思或误区是课堂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ꎬ思维型课堂可以改变以上复习课弊端.文章聚焦 浮力 ꎬ探讨利用 思维画像 方式进行主题式复习ꎬ突破复习课顽疾[1].1概念界定思维画像 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效㊁全方位的展示与暴露ꎬ它是基于思维型课堂的一种可操作㊁可量化的实用性策略.教师利用情境化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的思维在 说 写 做 画 等行为中得到表达ꎬ逐步勾勒出思维的 画像 [2].据此ꎬ在 预设计 的基础上进行 再调整 ꎬ结合学生的迷思点ꎬ高效处理课堂生成ꎬ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ꎬ让平面的 思维画像 走向科学而立体的 思维模型 ꎬ如图1所示.图1㊀ 思维画像 的运作模式2流程设计浮力属于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中的重难点ꎬ对于达成 系统与模型 的跨学科概念有重要作用.本节课全程利用 思维画像 诠释思维型复习课如何展开ꎬ 浮力 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如表1所示.3教学过程说一说㊀设置真实易见的情境.在回顾旧知中701暴露原认知.例如:向学生提问ꎬ图2中哪些主要是依靠浮力升空ꎬ为什么?表1㊀ 浮力 复习课的教学流程环节行为说一说画一画称一称标一标猜一猜环节意图设置真实易见的情境设置真实但不易见的情境在实践中形成思维冲突任务实践中刻画定量思维猜想求证中展现思维深度课堂任务看图说说哪些场境主要依靠浮力升空?以一秒为间隔画出泡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大致形态㊁位置等的变化图.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这个鸡蛋的浮力大小?请用实验证明都能成功吗?请将三个指定密度的刻度值标在密度计上.1.猜猜橘子会漂浮㊁下沉还是悬浮水中?请说出你的猜想依据并试一试.2.推理物㊁液密度与浮力关系科学思维提升过程暴露原位认知引发认知冲突展示思维缺陷促进思维共享实践论证方法提升思维品质迁移函数方法刻画定性思维结合猜想推理深化理性思维思维画像运作路径初步呈现画像勾勒纠正画像二次修正画像刻画理性思维形成思维模型(a)太空漫步㊀(b)飞机飞行㊀(c)热气球升空㊀(d)风筝飞翔图2㊀浮力实例图㊀㊀设置意图:呈现熟悉的情境助于激活学生思维ꎬ四幅图都给人以 飞起来㊁浮起来 的错觉ꎬ容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ꎬ继而暴露第一次直观的思维画像.画一画㊀设置真实但不易见的情境.在抽象的情境中勾勒第二次进阶性 思维画像 .请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力学知识ꎬ以一秒为间隔画出鱼吐出的泡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大致形态㊁位置等的变化图.设置意图:浮力作为力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ꎬ它的复习必然要涉及受力分析㊁压力㊁压强等知识内容ꎬ学生在纸上的 画一画 ꎬ让教师能够清楚直观地判断和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缺陷.学生则通过对比互评慢慢完善图象ꎬ实现大部分学生 思维共享 .称一称㊀在实践中形成思维冲突.让思维变化可视化ꎬ推动建模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这个鸡蛋的浮力大小?并上台演示如图3.(注意:课前需要悄悄地准备一杯浓盐水).设置意图: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出公式法和两次称量法.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两次称量法ꎬ会发现无法浸没鸡蛋.教师突然发问:这样还能用两次称量法测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能.(a)鸡蛋示意图㊀㊀㊀(b)课堂实验演示图3㊀学生演示示意图继续追问:为什么呢?等同学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豁然开朗ꎬ原来只是第二次拉力为零ꎬ即:浮力等于重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 思维画像 掌控手段ꎬ如果能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这般 思维图像 的训练ꎬ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标一标㊀实践任务中刻画定量思维.在具体而实际的任务中实现定性思维向定量思维的推进.例如:请将密度分别是0.9克/厘米3(g/cm3)㊁1.0克/厘米3(g/cm3)㊁1.1克/厘米3(g/cm3)的三个刻度值标在如图4的密度计上.图4㊀模拟密度计实验设置意图:该任务可以根据学情调整出两种难度梯度.梯度一:只标对上下并能分析说明即可.梯度二:标对上下㊁标出上疏下密并说明这样801标的原因.此处通过 标一标 和 说一说 刻画学生的定性思维过程ꎬ教师看到学生的思维进程并由此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如果难度上升到梯度二ꎬ教师可结合数学函数图形法对学生进行引导ꎬ实现跨学科的方法融合ꎬ使学生在更高层面上拓宽理性思维.猜一猜㊀猜想求证中展现思维深度.提出问题:如图5ꎬ老师这里有一个橘子ꎬ请猜一猜橘子会漂浮在水面ꎬ还是会下沉水底或悬浮水中?请说出你的猜想依据.基于经验ꎬ通常有两种解答.老师根据课程生成进行实时调整ꎬ相应有两种策略进行思维引导.生1:我看这个橘子比较大ꎬ估计很重ꎬ所以我猜是下沉.师:拿出一块普通大木头和小木头反问ꎬ两块木头谁会下沉?如果再大一点重一点呢?生2:橘子水分多且皮包住部分很多是空隙ꎬ我猜它密度会小于水ꎬ所以是漂浮.师:那剥了皮的橘子你觉得会下沉吗?我们一起试一试怎么样.(a)橘子示意图㊀㊀(b)课堂实验演示图图5㊀猜一猜图示由此ꎬ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ꎬ将形象思维刻画转入理性思维刻画.例如ꎬ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ꎬ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ρ1与液体密度ρ2之间的关系ꎬ对物体的浮沉作出判断ꎬ请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ꎬ推导出这些关系(推导中要求写出依据).设置意图: 猜一猜 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认知ꎬ大胆猜给了全体同学都可以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机会ꎬ教师根据猜想情况了解学情.将所有不同层次的思维都进行了显示刻画ꎬ既是一种反馈也是一种 思维共享 .通过实验和理性推理来证实猜想ꎬ进一步将理性思维推向深入ꎬ对复习课的基本知识系统进行了模型化的建构ꎬ形成关于浮力的 物理模型 .㊀4总结反思新课标背景下的复习应关注的是能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ꎬ归纳与演绎双向而行ꎬ能根据现象总结本质内涵ꎬ也能运用规律解释新的问题ꎬ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ꎬ从而使知识系统化ꎬ思维模型化[3].利用 思维画像 ꎬ让学生思维可视化ꎬ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引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一大特征是 价值与评价 ꎬ作为复习课ꎬ对学生思维表现的评价是全程性的ꎬ用展示㊁操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㊁文字表达能力㊁动手实践能力等ꎬ通过评价标准与规则的设定ꎬ让学生表现能精准量化.5结束语作为实际的一线教师是不是每节课都可以套用这样的模式呢?显然学无定法㊁教无定法ꎬ不可能对每种课型都适合且适用ꎬ但仍具有较强借鉴和推广意义.首先ꎬ使用行为动词体现学习目标.作为教师需要设置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ꎬ教师可在任务设置中采用清晰易懂的目标动词ꎬ如说一说㊁画一画㊁称一称㊁标一标㊁猜一猜等.其次ꎬ设置情境化的问题激发兴趣.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ꎬ要符合课标要求ꎬ要将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内ꎬ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避免把复习课上成老师的表演课.最后ꎬ创设展示和暴露思维的机会. 思维画像 勾勒刻画的前提是学生能暴露和展示自己的原有思维ꎬ让学生充分表达ꎬ实现思维的共享与比对.因此ꎬ基于 思维画像 的思维型复习课是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参考文献:[1]陈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 浮力 复习课教学设计[J].物理之友ꎬ2017ꎬ33(09):26-27ꎬ31.[2]崔璨.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ꎬ2017.[3]李国锋.浅析如何创设初中科学教学情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ꎬ2022(07):69-71.[责任编辑:李㊀璟]901。

2022年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图像与线的交点问题

2022年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图像与线的交点问题

中考复习课——二次函数图像与线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线的交点问题将图像与代数计算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数学中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中考中常考的考点。

下面我将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从一节复习课来展现如何让孩子们突破这个难点。

一、教学准备①学情分析:从知识的角度看,九年级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联立解析式的方法来求交点坐标,对于为什么联立,部分学生不清楚原因所在,并且学生普遍存在计算问题。

从情感的角度看,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常常出现在最后一题的函数压轴题,往往有畏惧心理。

②教师准备:根据学情,规划好教学目标,选定教学设计,精选历年中考题,根据从中提取的考点,对中考题进行变式。

二、教学目标展现1、掌握如何求直线与二次函数的交点问题;2、探究并掌握如何研究线段、射线与二次函数的交点问题;3、树立中考信心三、教学设计问题1:(心有灵犀一点通)找一个或者两个周围的小伙伴,你写出一个二次函数,让他(她)写出一个直线解析式,判断是否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设计意图:由于孩子是九年级学生,活跃度不如低学段孩子,因此以开放式问题入手,让孩子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出孩子学习、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并借此回忆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即二次函数与直线的交点求法。

追问:你是如何求出交点坐标的呢?学生答:通过联立解析式;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直线上的点满足直线的解析式,二次函数上的点满足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所谓的交点即点的坐标既满足直线的解析式,又满足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方程角度展现出来,即点的坐标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即联立方程,方程的解的情况,就是反映了直线与二次函数的交点个数情况,如果有解,解出的结果即交点的横纵坐标。

其实不光是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的求交点问题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如果仅仅只知道这样做很明显是不够的,因此这里通过一个追问,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从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什么比例?圆的周长与半径成什么 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成什么比例?
圆的周长 圆周率(一定) 正比例 直径 圆的周长 圆周率 2 (一定) 正比例 半径 圆的面积 半径 圆周率(不一定) 不成比例 半径
1、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 100km。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 要用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100 x 2 3 2x 100 3 100 3 x 2 x 150
答:甲乙两地相距150km。
2、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小时,每小时 行50km。返回时每小时行60km,返回时用了多长时 间? 解:设返回时用了X小时。
60 x 50 3
看图像解决问题
提问: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正 )比例。 照这样计算,6.5小时行驶( 650 )千米, 要行驶940千米需要( 9.4 )小时。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间与路程关系的图像
买7米彩带需要24.5元
49元能买14米彩带
21千米左右 14千米左右
成正比例
4 千米远. (1)小明家离图书馆有______ (2)小明在图书馆待了( 70 )分,去时平 均速度是每时( 12 )千米,返回时平均速 度是每时( 24 )千米。 返回时的速度比 100 去图书馆时的速度提高了______% . 小明从家到图书馆行程情况
4、工人们安装一批电线杆,每天安装12根,30天可 以完成。如果每天多安装6根,几天能够完成? 解:设X天可以完成。
( 12 6 )x 12 30 18 x 12 30
12 30 x 18 x 20
答:20天可以完成。
50 3 x 60 x 2.5
答:返回时用了2.5小时。
3、用一台打字机打字,6小时打36页,照这样计算,
如果再打4小时,一共可以打字多少页?
解:一共可以打字X页。
36 x 6 6 4 36 x 6 10 6x 10 36 10 36 x 6 x 60
答:一共可以打字60页。
成反比例 )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 不成比例 )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成正比例)
成正比例 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 ) 成反比例 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 成正比例) 圆柱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
教室地面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要的块数 ( 不成比例 ) 教室地面一定,方砖的面积和所需要的块数 ( 成反比例 )
练习与提高:
1、⑴如果y=8x,x和y成( 正 )比例。 8 ⑵如果y= ,x和y成( 反 )比例。 x
2、3x=4y,(x、y都不为0),x和 y的比是( 4 ):(3 ) 10) 3、7a=10b,(a、b都不为0),b和 a的比是(7 ):(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 成正比例 ) 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 不成比例 ) 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 ( 不成比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