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8张PPT)

材料一 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 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 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 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
《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 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 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A.提过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 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 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
结果
革)
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失败
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
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 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 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教材从历史事件的角度出发,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述战争的过程和变法的细节,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失败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具体细节有所困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可能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有所好奇,需要通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变法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和内容。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论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

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

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

教师详细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

(新)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精品课件(共17张PPT)

(新)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精品课件(共17张PPT)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三、维新变法运动
背 景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资产阶级维新派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目 的
光绪帝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地位 态度积极 行为被动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增开苏州、杭州、沙 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二、马关条约(1895)
影响:
1.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 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也由此开始。
三、维新变法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三、维新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1895年5月 康有 为、梁启超 与各省参加会试的 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维 新变法开始的标志)
三、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 堂),设立译书局。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朝鲜东学党起义领导人
第一节 甲午战争
一、战争爆发
中日战事: 中日战事 海战: 海战: 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黄 海海战。 海海战。威海卫之 战。 陆战: 陆战: 平壤之战。 平壤之战。辽 东保卫战。 东保卫战。山海关 外战役。 外战役。 败叶残丁” “败叶残丁”。 清政府转而寻求外 交途径结束战争。 源自文库途径结束战争。
第二节戊戌维新运动一维新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二维新运动的初步发展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第四章 甲午战争与戊 戌变法
第一节 甲午战争 第二节 戊戌维新运动
第一节 甲午战争
一、战争爆发
朝鲜冲突: 朝鲜冲突 “同光新政”。边 同光新政” 同光新政 疆危机。 疆危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丰岛海战和牙山 战役。 战役。1894年8月1日 年 月 日 中日正式宣战。 中日正式宣战。
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 》 主要 内容: 内容 : 中国承认日本 对朝鲜的控制; 对朝鲜的控制 ; 中国 对日本赔款二亿两白 把台湾、 银 ; 把台湾 、 澎湖列 岛 、 辽东半岛割让日 本 ; 允许外国在中国 设办厂矿;开放沙市、 设办厂矿 ; 开放沙市 、 重庆、 苏州、杭州为 重庆 、 苏州 、 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
维特
第二节 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产 生的历史条件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中国历史第三册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要点】

1.爆发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2.导火线: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

4.过程:1840年6月,英舰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关天培在虎门奋起抵抗战死。

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标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解析]

1.为什么中国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

②清政府由于闭关自守,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③大英帝国武器装备先进,性能优良。

2.你知道鸦片对中国有哪些危害?

①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②腐化统治集团、毒害人民身心健康

③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知识要点]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发动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动者:英法发动,美俄帮凶(趁火打劫)

过程: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罪行:①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并放火焚毁。

②沙俄趁机侵占中国东北、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困苦,起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供您参考: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

2.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3.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5.结果:由于触及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最终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支持;二是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7.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总结,供您参考。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端,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

3. 掌握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简单总结。再次强调本节课教学目标。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三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洋务运动等历史知识。

二、新授内容

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阅读课文,找出鸦片战争的相关人物和时间。在此基础之上,思考并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由原先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端

在课文中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人物和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清朝晚期,外有西方列强侵略,内有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爆发的。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具有进步意义的社会改革方案,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因此,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端。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

思考并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3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3
中国
亚洲
世界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新授
三、甲午中日战争:
1、借口:
2、爆发:
3、经过:
1894年(农历甲午年)
新授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
国别
参战军舰数量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小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 炮
鱼雷艇数
装甲
非装甲
总数
21厘米以上
20厘米以下
中国
12
5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割地
危 害
主 要 内 容
新授
开设工厂
开放口岸
赔款
割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东南沿海五口
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长江流域)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新授
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
人民海军中命名为“世昌”的军舰
新授
三、甲午中日战争:
1、借口:
2、爆发;
3、经过:甲午海战(黄海海战)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课件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课件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 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 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谭 嗣 同
林 旭
杨 锐
杨 深 秀
刘 光 第
康 广 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资料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狱中绝笔——谭嗣同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5.意义: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 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考点2 戊戌变法
1. 公车上书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国内群情激愤。 (2)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记一记)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 为、梁启超等)
创办政治团体、 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也叫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 帝为首发动)
三、百日维新
短暂的“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三、百日维新(重点)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2、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态度(有利条件)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提供借口)

4、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调停(直接原因)

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1、开始时间、标志和性质

2、战争的经过

3、失败的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时间:1895、4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李鸿章(中)——伊滕博文(日)

2、内容

3、影响: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三国干涉还辽

1 、三国:俄、德、法日

2、实质:列强之间既勾结又斗争,各以利益为重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全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2、台湾保卫战{

3、意义: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义军:丘逢甲、徐骧

黑旗军:刘永福

想一想:

1、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的目的?

2、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标

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谢谢!

课件制作:严静

大陆政策

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侵略政策: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

时间、标志和性质

爆发时间:1894年7月

标志:丰岛战役

性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第一阶段:{

(1894、7—9)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平壤战役(陆):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黄海战役(海):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课时作业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课时作业 华东师大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1.甲午海战纪念馆坐落在刘公岛,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如果你有幸参观,你不能看到的是()

A、北洋舰队照片

B、邓世昌肖像

C、左宗棠肖像

D、致远舰模型

2.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甲午海战

D、收复新疆

3.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和大大加深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4.1895年,“台湾今已归日本”是因为()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5.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邓世昌

C、戚继光

D、林则徐

6.下列关于李鸿章与北洋舰队成败的关系,看法正确的是()

A、李鸿章筹建北洋舰队的动机不纯,只想扩充个人实力,不想加强国防力量

B、因为国家贫弱,李鸿章筹建的北洋舰队也只是徒有虚名,战败是必然的

C、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与李鸿章避战自保有很大的关系,但清政府要负主要责任

D、因为中国积贫积弱,所以北洋舰队官兵只能是有心报国,无力御侮

7.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是()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梁启超④康有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戊戌变法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6戊戌变法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柳州中考)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
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
戊戌变法( C )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救国之道。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 先进的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开始探索 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 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 5月,康有为在北京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 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 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 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企图对中国 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 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 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甲午战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背景。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变法维新,学习西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 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共33张PPT)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共33张PPT)

结果 失败
3.百日维新
背 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痛陈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 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 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 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71—1908)
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_中__华__民__国________,为 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 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__发__展__实__业_______,激发了 民 族 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 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_反__帝__爱__国__运__动____的推动,尤其是191 5年的 抵 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 ,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时 间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开始标志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 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 政策。
内容及影响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修订法律,澄清吏治。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
根因 1868,日本明治维新后,侵略扩张,蓄 谋侵略中国。
导火线 1894年,朝鲜民变 准备工作 1874年侵入台湾 1879年吞并琉球改
为冲绳岛,侵略朝鲜半岛
开始标志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
•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黄海大战 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半岛之战 聂士成,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
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
找一找
• 1、甲午中日战争起因、经过主要战役结果。 • 2、《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 3、维新变法背景、目的、领导阶级、序幕、
经过、戊戌六君子 • 4、影响 • 5、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概况兴起、初步发展、
繁荣、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起因,经过、结果?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7年,德国武力 抢占胶州湾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有利于具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内容 的人参与 政治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失败
一、黄海大 战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 通过学习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再次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维新变法人士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5.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实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精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课,大家知道19世纪的清王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出示“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现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2.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阅读“黄海大战”,探究下列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年至1895年。

3.黄海大战:

①时间:1894年9月。

②经过: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二)阅读“《马关条约》”,探究下列问题:

1.日军侵占辽东半岛:黄海大战后,清政府一味向日军妥协,致使日军很快占领辽东半岛。

2.威海卫战役: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战败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4.中是《马关条约》:①时间:1895年,签约代表人物: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②内容:a.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c.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d.通商口岸:增辟通商口岸。

③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黄海大战

[小组活动]

在屏幕展示地图背景,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它的野心是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让学生讲叙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时间及黄海大战的经过;指导学生看书,学习邓世昌英勇殉国的事迹。

[小组讨论]:

1、根据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学生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4、我们从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身上学到了什么?

[归纳]: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借口中国出兵朝鲜,悍然对华发动了战争,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我们通过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同学们发言积极,也感受到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我们应该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北洋舰队实力尚存,但是,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精讲点拨]:民族英雄邓世昌本来可以活下来的,但是他决心一死,是因为他认为“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

探究二、《马关条约》

[小组活动]

1、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2、学生识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小组讨论]: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4、三国干涉还辽,是不是俄、法、德在帮助清政府?为什么?

5、讲叙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现在台湾有一小摄“台独”分子在蠢蠢欲动,你怎样看待台湾问题?[归纳]: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尽管俄、法、德干涉辽东半岛被割给日本,但他们都是出于自己在华利益着想,《马关条约》从割地范围、赔款数额、通商口岸、侵华方式的转变等方面与《南京条约》相比,帝国主义列强中国攫取了更大的利益,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但是中国人民是不屈服于列强淫威的,《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讲点拨]:1、《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从割地、赔款、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四个方面进行记忆。

2、《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是因为:“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割地多且是要地,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清政府为了偿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选择题

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