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习题课
全等三角形习题课
E O B
D
C
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 已知:在∆ABC中,AD⊥BC于 已知:在∆ABC中,AD⊥BC于D, BE⊥AC于E,AD与BE相交于H,且 BE⊥AC于 AD与BE相交于H BH=AC,说明DH DC.(提示:先说 BH=AC,说明DH = DC.(提示:先说 明△BDH 明△BDH ≌ △ADC) ADC)
E D
1 A B
2 C
例2. 已知AC与BD相交于点O,且O 已知AC与BD相交于点O,且O 是BD的中点,AB∥CD.说明△AOB BD的中点,AB∥CD.说明△AOB ≌ △COD
D 1 O 2 A B C
例题3. 如图,已知BE与CD相交于 例题3. 如图,已知BE与CD相交于 点O,且BO=CO,∠ADC=∠AEB, ,且BO=CO, ADC=∠AEB, 那么⊿BDO与 CEO全等吗?为什 那么⊿BDO与⊿CEO全等吗?为什 么? A
D O B C E
例题4. 如图,已知AB=CD, 例题4. 如图,已知AB=CD, AD=BC,试说明∠E=∠ AD=BC,试说明∠E=∠F的理由
F A D O B E C
例题5. 如图,⊿ABC中,AB=AC, 例题5. 如图,⊿ABC中,AB=AC, 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中线, 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中线, BD、CE相交于点O,试说明 BD、CE相交于点O OD=OE的理由。 OD=OE的理由。
A
2
H
1
E
B
D
C
五、总结: 总结:
1.三角形全等解题的思路: 1.三角形全等解题的思路: 三角形全等解题的思路 (1)要说明边或角相等可证它们所在的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 寻找可用的直接或间接的已知条件, (2)寻找可用的直接或间接的已知条件, 选择判定全等的方法; 选择判定全等的方法; (3)当条件不足时可根据已知条件先证 另外两个三角形全等, 另外两个三角形全等,再从中选择需要的 对应角或对应边. 对应角或对应边.
证明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SSS)习题课
2.如图,已知AC=DB,要用“SSS”判定 △ABC≌△DCB,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 件是 AB=DC .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CB,AD=CD. ∠C与∠A相等吗?请说明理 由.
解:∠C与∠A相等. 理由:连接BD. 因为在△BDC和△BDA中,
CB=AB CD=AD BD=BD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1课时 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A
A’
B
C
B’
C’
因为在△ABC和△A'B'C'中 AB=A’B’ BC=B’C’ AC=A’C’
所以 ABC ≌ A'B'C'(SSS)
运用知识,巩固新知
已知:在△ABC和△ DCB中,AB=DC,AC=DB,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吗? 为什么?
A
解:∵ 在△ABC和
△ DCB中
AB=DC
B
C
BC=CB
AC=DB
∴ △ABC ≌△DCB(SSS)
D
Hale Waihona Puke 如图,在△OAC和△OBD中,OA=OB,OC=OD,AC=BD,那 么,△ OAC和△OBD全等吗,为什么?
1.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与△A′B′C′全 等的是( D )
A.∠A=∠A′,∠B=∠B′ B.∠A=∠A′,∠B=∠B′,∠C=∠C′ C.AB=A′B′,∠C=∠C′ D.AB=A′B′,BC=B′C′,AC=A′C′
所以△BDC≌△BDA(SSS). 所以∠C=∠A.
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的中线, 那么, △ABD≌△ACD吗,为什么?
全等三角形习题课ppt课件
小试牛刀
判断题:
1.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 ×)
2.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 ×)
3.面积相等的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 √)
4.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 ×)
5.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
(×)
练习
问题1 如图,相OC等A OBD,点C和点B,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
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 等的边和角 .
复习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_形_状__、大__小__相等的, 放在一起能够_完__全_重__合 的两个三角形. 2、一个图形经过_平__移_、_翻_折__、旋__转__的变换后形状、大小不变,即与 经变换后的图形全等. 3、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 (1)重合的边叫做_对_应__边_. (2)重合的角叫做对__应__角_. (3)重合的顶点叫做_对_应__顶_点. 4、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a
谢谢
解:相等的边: OC OB CA BD OA OD
相等的角: A D C B
D
COA BOD
• 问题2 如图,ABN ACM , B和C是对应角, AB和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 应边及对应角
解:对应边: BN CM AN AM
对应角: ANB AMC BAN CAM
练习
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 ,图中的字母表示
三角形的边长,则 1表示多少度?
分析:因为两个三角形全等,则由全 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又可 以知道另一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度数, 即找出角1的对应角即可。
解:记边b与边c所成夹角为B B与1是对应4
a
c
60
B
b
综合应用
b
c
小学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教学设计一、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试探本节的要紧内容是:通过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三种题型温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转化“间接条件”、合理添加“辅助线”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充分把握分析问题的方式,使所学的知识能灵活应用到解题当中。
要求慢慢培育学生观看、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中学数学的要求。
本节的课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是八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生活中有普遍的应用,同时三种题型中的条件的挖掘、转化与利用也是九年级的重点内容,在八年级学习中适当的安排相应的内容,关于九年级的学习起着渗透的踊跃作用,学会运用条件的直接与间接的利用、转化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方式,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图形变换的爱好,也巩固了全等的知识。
二、学生情形的分析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来研究的。
二、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时期是智力进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逻辑思维从体会型慢慢向理论型进展,观看能力经历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进展。
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踊跃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普遍踊跃参与的教学形式,定能激发学生爱好,有效培育学生能力,增进学生个性进展。
生理上,青青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观点,希望取得教师的夸奖。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好,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机遇,让学生发表观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习目标的确信1、熟练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
2、能准确、灵活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式解决问题。
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
四、学习重、难点的分析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式正确的解题。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与证明习题课件新版冀教版
12345678
返回
返回
12345678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命题一定有逆命题 B. 所有的定理一定有逆定理 C. 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D. 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点拨】 A. 命题一定有逆命题,本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不是所有的定理一定有逆定理,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 符合题意;C. 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故本选项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 假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假命 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冀教版 八年级上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与证明
目 录
CONTENTS
01 名师点金 02 认知基础练 03 素养提升练
1. 命题是对事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它是陈述句,而疑 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和表示作图的语句都不是命题.
2. 为准确地表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有时需要对命题的 词序进行调整或增减,使语句通顺,语意明确,且意 思保持不变.
返回
12345678
3. 请写出命题“如果 a > b ,那么 b - a <0”的逆命 题: 如果 b - a <0,那么 a > b .
12345678
返回
知识点2 证明
4. [新考法·条件补充法]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一道抢答题,需要回答横 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
已知:如图,∠ BEC =∠ B +∠ C . 求证: AB ∥ CD . 证明:延长 BE 交 ※ 于点 F , 则∠ BEC = ◎ +∠ C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 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又由∠ BEC =∠ B +∠ C ,得∠ B = ▲ , 故 AB ∥ CD ( @ 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
知识回顾:
判断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
1.定义(重合)法; 2.SSS; 3.ASA; 4.SAS; 5.AAS.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 • • • • (1)必须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 (2)至少有一条边相等. 全等的有: SSS,SAS,ASA,AAS. 不全等的有: AAA,SSA.
小试牛刀
1.如图1,若△ABE≌△ACD.且∠B=20°, ∠A=50°, CD=5cm, 则∠ADC= ,BE= . 2.已知:如图2,∠B=∠DEF,BC=EF,补充条件 求证: △ ABC≌ △ DEF. (1) 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_____; (2) 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 (3) 若要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 A D B D O C E 图1 A
E
F
C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例3:已知,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 ∠B=∠C,求证:AD=AE 证明:在△ACD和△ABE中, A ∠A=∠A AC=AB ∠C= ∠B E D ∴ △ACD≌ △ABE(ASA) ∴ AD=AE C B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例3变式:
已知,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 ∠B=∠C, 求证:BD=CE A 证明:在△ACD和△ABE中, ∠A=∠A AC=AB ∠C= ∠B E D ∴ △ACD≌ △ABE(ASA) ∴ AE=AD ∴AB-AD=AC-AE C B 即BD=CE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全 等 三 角 形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SSS SAS ASA AAS 注意:AAA,SSA 不能判断一般三 角形全等
1.32全等三角形判定(1)SAS习题课
1.32全等三角形判定(1)习题课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全等的判定方法(SAS),并能利用这个判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全等问题。
2.学会分解图形,进一步体会推理的思考方法,完善证明的思路
【课堂前测】
1.如图,AB∥CD,要使△ABD≌△CDB,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例题解析
例1:已知:AB、CD相交于点E,且E是AB、CD的中点,求证△AEC≌△BED
你能证明AC∥DB吗?
例2:已知:点E、F在CD上,且CE=DF,AE=BF,AE∥BF.求证:△AEC≌△BFD。
根据例2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证得其他新的结论吗?
二、巩固练习
1.已知:如图,C是AB的中点,AE= BD,∠A= ∠B,求证:∠E=∠D.
2.已知:如图,点D在AE上,BD=CD, ∠BDE=∠CDE求证:AB= AC.
3.已知AB∥CD,AB=CD求证:AD∥BC.
三、归纳小结
四【拓展提升】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尺ABC、ADE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点B、C、E在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求证:DC⊥BE.。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习题课
∠CAD.
∴△ABE≌△ACD(SAS).
(2)求证:DC⊥BE. (2)证明:由(1)知△ABE≌△ACD, ∴∠ACD=∠B=45°. 又∵∠ACB=45°, ∴∠BCD=∠ACB+∠ACD=90° .∴DC⊥BE.
9.如图,在Rt△ABC中,∠BAC=90°,点D、E在边BC上
,∠CAE=∠B,E是CD的中点,且AD平分∠BAE,试问
5.如图,点C,F在线段BE上,BF=EC,∠1=∠2.请你添
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并加以证明.(不再添加辅
助线和字母)
答案不唯一,可以是∠E=∠B,∠D=∠A,FD=CA, AB∥ED 等. 以 DF=AC 加以证明.∵BF=EC, ∴BF-CF=EC-CF,即 BC=EF.
BC=EF, 在△ABC 和△DEF 中,∠1=∠2, CA=FD,
所以△AMN≌△CMN(ASA). 所以 AN=NC,AM=CM. 因为 AN=2 cm,所以 AC=2AN=4 cm. 又因为△ABM 的周长为 9 cm, 所以△ABC 的周长为 9+4=13(cm).
7.如图所示,要测量湖中小岛E距岸边A和D的距离,作
法如下:(1)任作线段AB,取中点O;(2)连接DO并延长使 DO=CO;(3)连接BC;(4)用仪器测量E,O在一条线上, 并交CB于点F,要测量AE,DE,只需测 量BF,CF即可,为什么? 由条件可知,△AOD≌△BOC,∴BC=AD. 又 ∠A = ∠B , ∠ AOE = ∠BOF , AO = BO , 故 △AOE≌△BOF.
∴△CBG≌△FEH(AAS). ∴CG=FH AC=DF, .在 Rt△ACG 和 Rt△DFH 中, CG=FH, ∴Rt△ACG≌Rt△DFH(HL). ∴∠A=∠D. ∠ABC=∠DEF, 在△ABC 和△DEF 中,∠A=∠D, AC=DF, ∴△ABC≌△DEF(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学习领航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①任意一组角相等(AAS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分层递进A层练习1、下列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周长相等的锐角三角形都全等B、周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C、周长相等的钝角三角形都全等D、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2、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90°,AB=CD,请再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EAB≌△BCD。
(第2题)(第3题)3、公园里有一条“Z”形道路,如图所示,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路旁各有一张小石凳E、F、M,且BE=CF,点M是BC的中点。
求证:三张小石凳E、F、M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
4、如图,在△ABC中,AB=CB,∠ABC=90°,点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
(1)求证:Rt△ABE≌Rt△CBF;(2)若∠CAE=30°,求∠ACF的度数。
B层练习5、如图,已知AB=AC,点E、F分别是AC、AB的中点,BE与CF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6、如图,已知AC∥BD,AE、BE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问:AB与AC+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C层练习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点E、F分别在BC、CD上,且∠EAF=12∠BAD,求证:DF=EF-BE。
12.1 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12.1 全等三角形一、能力提升1.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A.AC=DEB.∠BAD=∠CAEC.AB=AED.∠ABC=∠AED2.如图,若△NMQ≌△MNP,且MN=8 cm,NP=6 cm,PM=7 cm,则MQ的长为( )A.8 cmB.7 cmC.6 cmD.5 cm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BC上的点.若△ADB≌△EDC≌△EDB,则∠C的度数是( )A.15°B.20°C.25°D.30°4.如图,△ACB≌△A'CB',∠BCB'=30°,则∠ACA'等于( )A.20°B.30°C.35°D.40°5.如图,已知△OAD≌△OBC,且∠O=70°,∠C=25°,则∠AEB的度数是 .6.如图,△ABD≌△AEC,∠B和∠E是对应角,AB与AE是对应边.求证:BC=ED,∠BAC=∠EAD.7.如图,△ABC≌△ABD,∠DAC=90°.(1)求∠C的度数;(2)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8.如图,已知△ABC≌△DEF,∠B=∠E=90°,∠A=61°,AB=5,BC=9,CF=6.(1)求∠D,∠DFE的度数;(2)求线段DE,CE的长.二、创新应用★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如图①,若把△ACD沿着直线AC平行移动,它就能和△CBE重合,像这种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叫做平移变换;如图②,若把△ABC沿着直线BC翻折,它就能和△DBC重合,像这种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叫做翻折(或翻转)变换;如图③,若把△AOC绕着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它将与△EOD重合,像这种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叫做旋转变换.想一想:(1)如图④,若△ABC≌△DEF,且点B与点E,点C与点F是对应顶点,则进行怎样的图形变换可以使这两个三角形重合?(2)如图⑤,已知△ABF≌△DCE,点E与点F是对应顶点,则△DCE可以看成是由△ABF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一、能力提升1.B ∵△ABC≌△ADE,∴AB=AD,AC=AE,∠ABC=∠ADE,∠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故选B.2.C 因为△NMQ≌△MNP,所以MQ与NP是对应边,即MQ=NP=6cm.3.D ∵△EDB≌△EDC,∴∠DEB=∠DEC=90°.∵△ADB≌△EDB,∴∠DAB=∠DEB=90°.∵△ADB≌△EDB≌△EDC,∴∠C=∠ABD=∠CBD=30°.4.B 因为△ACB≌△A'CB',所以∠ACB=∠A'CB',所以∠ACB-∠A'CB=∠A'CB'-∠A'CB,即∠ACA'=∠BCB'=30°.5.120° 因为△OAD≌△OBC,所以∠D=∠C=25°.根据三角形外角的关系,得∠DBE=∠C+∠O=25°+70°=95°,所以∠AEB=∠D+∠DBE=25°+95°=120°. 6.证明∵△ABD≌△AEC,∴BD=EC,∠BAD=∠EAC.∴BD-CD=EC-CD,∠BAD-∠CAD=∠EAC-∠CAD,即BC=ED,∠BAC=∠EAD.7.解(1)因为△ABC≌△ABD,所以∠C=∠D.因为在△ACD中,∠C+∠D+∠DAC=180°,×(180°-90°)=45°.又∠DAC=90°,所以∠C=∠D=12(2)AB⊥CD.理由:因为△ABC≌△ABD,所以∠ABC=∠ABD.又∠ABC+∠ABD=180°,所以∠ABC=90°.所以AB⊥CD.8.解(1)∵△ABC≌△DEF,∴∠A=∠D=61°.在△DEF中,∵∠E=90°,∠D=61°,∴∠DFE=90°-∠D=90°-61°=29°.(2)∵△ABC≌△DEF,∴AB=DE=5,BC=EF=9.∴CE=EF-CF=9-6=3.二、创新应用9.解(1)先将△ABC沿着直线BF平移,使点B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再将此三角形沿着EF所在直线翻折便能与△DEF重合.(2)先将△ABF沿着直线BC平移,使点F与点E重合,再将此三角形绕着点E逆时针旋转180°,便可得到△DCE.(答案均不唯一)。
全等三角形 习题课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 如图,已知△ABE≌△ACD, ∠B=50°, ∠AEC=120°,则∠DAC=( ) A 120° B 60° C 50° D 70°
A
B
D
E
C
课堂展示快乐晋阶 6.如图△ABD≌△EBC, AB=3cm, AC=8cm, DE 的长. 求
西山学校初中部初一年段数学组导学案 课题: 习题课 周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主备: 审核: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会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及他们的对应元素,培养大家的符号意识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及证明等问题
调 整 建 议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知识回顾 1.确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顶点: (1)若△AOC≌△BOD,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D≌△ACD,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 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CDA,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 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ABC
7.如图,△ABC≌△CDA,那么 AB∥CD 吗?试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12.1第一课时练习和答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知识点:全等形的概念1.如图11.1-4,5个全等的正六边形A、B、C、D、E,请仔细观察A、B、C、D四个图案,其中与E图案完全相同的是()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相片是全等形(2)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3)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4)全等形的面积一定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法3.如图所示,图中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下列写法正确的是()A.△ABE≌△AFB B.△ABE≌△ABFC.△ABE≌△FBA D.△ABE≌△FAB4.如果△ABC和△DEF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如果△ABC和△DEF不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A.形状相同B.周长相等C.面积相等D.全等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6.如图,△AOC≌△BOD,则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把△ABC绕A点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则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沿着直线AC对折,△ABC和△ADC重合,则△CAB≌,AB的对应边是,∠BCA的对应角是。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9.若△ABC和△DEF全等,点A和点E、点B和点D分别是对应点,则下列结论是错误的是()。
A.BC=EFB.∠B=∠DC.∠C=∠F D.AC=EF10.如图,△ABD≌△ACE,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AB=8,AD=6,BD=7,则BE的长是()。
A.1 B.2 C.4 D.611.如图,△ABC≌△ADE,∠B=100°,∠BAC=30°,那么∠AED=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2. 如图所示,a,b,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3.如图所示,已知△ABE ≌△ACD ,∠1=∠2,∠B=∠C , 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 B.∠BAE=∠CADA.AB=AC C.BE=DC D.AD=DE 4. 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 /C / B .∠A=∠A / C .AC=A /C /D .∠C=∠C / 5.如图所示,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CE ≌△BCDB.△BGC ≌△AFCC.△DCG ≌△ECFD.△ADB ≌△CEA6.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D ,使CD=BC ,再作出BF 的垂线DE ,使A,C,E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 ≌△ABC ,得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 ≌△ABC 最恰当的理由是( ) 第3题图第5题图 第2题图第6题图AB C D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7.已知:如图所示,AC=CD ,∠B=∠E=90°,AC ⊥CD ,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 .∠A 与∠D 互为余角B .∠A=∠2C .△ABC ≌△CED D .∠1=∠28. 在△ABC 和△FED 中,已知∠C=∠D ,∠B=∠E ,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AB=ED B.AB=FD C.AC=FD D.∠A=∠F 9.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 点E .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 ≌△CBE ; ②△BAD ≌△BCD ;③△BDA ≌△CEA ;④△BOE ≌△COD ;⑤△ACE ≌△BCE ,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10、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11.如图6,AC=AD,BC=BD,则△ABC≌ ;应用的判定方法是 .12.如图7,△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为 .13.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 ,则点D到AC的距离为 .B C DA 图6 D O CBA 图8 A D CB图7 第9题图 第7题图14.如图8,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 ,根据 可得△AOD≌△COB,从而可以得到AD= .15.如图9,∠A=∠D=90°,AC=DB,欲使OB=OC,可以先利用“HL”说明 ≌ 得到AB=DC,再利用“ ”证明△AOB≌ 得到OB=OC. 1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17.如图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是 . 三、解答题(共29分)18. (6分)如右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 ≌△ACD 的理由.解: ∵AD 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 和△ACD 中⎪⎪⎩⎪⎪⎨⎧∴△ABD ≌△ACD ( ) 19. (8分)如图,已知△≌△是对应角.(1)写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2)若EF=2.1 cm ,FH=1.1 cm ,HM=3.3 cm ,求MN和HG 的长度.第19题图图10 DCBA20.(7分)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点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BC=CD,过D作DE∥AB,使E、C、A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道理.21.(8分)已知AB∥DE,BC∥EF,D,C在AF上,且AD=CF,求证:△ABC≌△DEF.四、解答题(共20分)22.(10分)已知:BE⊥CD,BE=DE,BC=DA,求证:①△BEC≌△DAE;②DF⊥BC.B C EF A23.(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12章·全等三角形(详细答案)一、选择题 CBDCD BDCDC二、填空题 11、△ABD SSS 12、∠ABC 13、3cm 14、∠COB SAS CB 15、△ABC △DCB AAS △DOC 16、相等 17、○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18、AD CAD AB=AC ∠BAD=∠CAD AD=AD SAS19、B 解:(1)EF=MN EG=HN FG=MH ∠F=∠M ∠E=∠N ∠EGF=∠MHN (2)∵△EFG ≌△NMH ∴MN=EF=2.1cm∴GF=HM=3.3cm ∵FH=1.1cm ∴HG=GF -FH=3.3-1.1=2.2cm 20、解:∵DE ∥AB ∴∠A=∠E在△ABC 与△CDE 中∠A=∠E BC=CD∠ACB=∠ECD∴△ABC ≌△CDE(ASA)∴AB=DE21、证明:∵AB ∥DE∴∠A=∠EDF∵BC ∥EFCA∴∠ACB=∠F∵AD=CF∴AC=DF在△ABC与△DEF中∠A=∠EDFAC=DF∠ACB=∠F△ABC≌△DEF(ASA)四、解答题22、证明:①∵BE⊥CD∴∠BEC=∠DEA=90°在Rt△BEC与Rt△DEA中BC=DABE=DE∴Rt△BEC≌Rt△DEA(HL)②∵Rt△BEC≌Rt△DEA∴∠C=∠DAE∵∠DEA=90°∴∠D+∠DAE=90°∴∠D+∠C=90°∴∠DFC=90°∴DF⊥BC23、证明:在△ABC与△ADC中1=∠2AC=AC3=∠4∴△ABC≌△ADC(ASA)∴CB=CD在△ECD与△ECB中CB=CD∠3=∠4CE=CE∴△ECD≌△ECB(SAS)∴∠5=∠6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已知:///ABC A B C ∆∆≌,/A A ∠=∠,/B B ∠=∠,70C ∠=︒,15AB cm =,则/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2.如图1,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_______对.图1 图2 图33.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cm 2,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 cm 2,若△A ′B ′C ′的周长为16 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 m . 4. 如图2所示,∠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5.如图3所示,点F 、C 在线段BE 上,且∠1=∠2,BC =EF ,若要使△ABC ≌△DEF ,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 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 θ,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 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如图6,AE =AF ,AB =AC ,E C 与B 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 OB 的度数为( )A 、600B 、700C 、750D 、850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 A .35 cm B .30 cm C .45 cm D .55 cm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A .A 、FB .C 、E C .C 、AD .E 、F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 得到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NAMC B图7 图8 图9 图10A.边角边公理 B.角边角公理; C.边边边公理 D.斜边直角边公理13.如图9,在△ABC中,∠A:∠B:∠C=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C.2:3 D.1:414.如图1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D⊥OP于F,并分别交OA、OB于CD,则CD_____P点到∠AOB两边距离之和.( )A.小于B.大于C.等于D.不能确定三、解答题(共46分)中,∠ACB=90°,延长BC至B',使15.已知如图11,ABCC B'=BC,连结A B'.求证:△AB B'是等腰三角形.图1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全等三角形习题课件
10.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 Rt△DE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A.BE=EC B.BC=EF C.AC=DF D.△ABC≌△DEF
11.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且 △DEF≌△DEA,若∠BDF-∠CEF=60°,则∠A的度数为 (A) A.30° B.32° C.35° D.40°
∴AC-BC=DB-BC,即 AB=CD.
(2)∵AD=11,BC=5,
∴AB=1 (AD-BC)= 1×(11-5)=3.
2
2
15.如图,已知△ABE≌△ACD. (1)如果BE=6,DE=2,求BC的长; (2)如果∠BAC=75°,∠BAD=30°,求∠DAE的度数.
解:(1)∵△ABE≌△ACD, ∴BE=CD,∴BD=CE. ∵BE=6,DE=2,∴CE=BD=4, ∴BC=BE+CE=6+4=10. (2)∵△ABE≌△ACD,∴∠BAE=∠CAD. ∵∠BAC=75°,∠BAD=30°, ∴∠BAE=∠CAD=45°, ∴∠DAE=∠BAE-∠BAD=45°-30°=15°.
理由:∵△BAD≌△ACE,∴∠ADB=∠CEA.
若BD∥CE,则∠CEA=∠BDE,∴∠ADB=∠BDE.
又∵∠ADB+∠BDE=180°,∴∠ADB=90°.
谢谢观看
3.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两条直线,把这个“+”形图案分成 四个全等的图形.(要求至少用两种画法)
略
知识点2 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元素
4.如图,已知△ABC≌△DEF,BC∥EF,AC∥DF,则∠C的对应角
是( A )
A.∠F
B.如图,将△ABC绕其顶点A逆时针旋转,∠B与∠D是对应角, AB与AD是对应边,则△ABC与△ADE的关系为
精品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 习题课3套
18.连接 AC,BD
19.在 DC 上截取 DE=DB,连 AE
21.延长 CE,BA 交于 F 点
(3)过 E 作 y 轴的垂线于 F,过 C 作 y 轴的垂线于 G,证明△AEF 与△ADO 全等,△CGA 与 △AOB 全等
6
八年级数学上 全等三角形 习题课 二
1.在△ABC 中,AB=AC,点 D 在 AB 上,且 AD=CD=BC,则△ABC 的底角为( A.72° B.67.5° C.54° D.78°45' ) )
)
1 ∠A 2
C.180°-∠A
D.45°-
1 ∠A 2
6.如图,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
7.AD 是△ABC 的边 BC 上的中线,AB=12,AC=8,则边 BC 的取值范围是____;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 8.如图,已知: AC⊥BC 于 C , DE⊥AC 于 E , AD⊥AB 于 A , BC=AE.若 AB=5 ,AD= 。
1
9.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ΔABC,①在网格中作一个与它全等的三角形。②如每一个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则ΔABC 的面积是:
10.已知△DEF≌△ABC,AB=AC,且△ABC 的周长为 23cm,BC=4cm,则△DEF 的边中必有一 条边等于______. 11.在△ABC 中,∠C=90°,BC=4CM,∠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 D,且 BD:DC=5:3,则 D 到 AB 的距离为_______ 1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A、B 的距离,可以在 AB 的垂线 BF 上取两点 C、D, 使 CD=BC,再定出 BF 的垂线 DE,使 A、C、E 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的 DE 的长就是 AB 的 长,请说明理由.
边角边证三角形全等习题课学案
《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习题课学案一、本课的学习目标1、应用 S。
A 。
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学会分析、学会书写二、学习过程一、填一填A DB CF E1、如果△ AB C≌△ DEF。
相等的边:,,。
相等的角:,,。
A DB C FE2、运用“边角边”证明△AB C≌△ DEF 的条件:1)如果 AB=DE , BC=EF。
补充条件:。
2)如果 AB=DE ,∠ A= ∠D。
补充条件:。
3)如果,∠ B=∠E补充条件:,。
二、做一做例一、已知,如图, AB∥ EF,BD=CF ,AB=EF 。
证明:∠ A=∠E。
AD FB CE要证明的是:需要的条件是:已知是:分析证明直接用的条件:证明间接用的条件?它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说明条件成立书证全写等用全等的性质三、试一试练习 1、已知,如图, BC=CD,AC=CE,∠ BCE=∠ DCA 。
求证: AB=ED AECDB四、做一做例二、如图,四边形ABCD 中, AD=BC ,AD∥BC,求证:∠ B=∠D。
DACB要证明的是:需要的条件是:分已知是:析证明直接用的条件:证明间接用的条件?它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说明书条件写成立证全等用全等的性质五、试一试练习 2、在四边形 ABCD 中, AB=AD ,BC=CD ,∠B=∠D,M 、N 分别是 BC,CD 的中点。
求证: AM=ANDNCAMB六、本课我的收获七、课外作业1、已知:如图,AC=BC,∠ C=∠ D,AD=BD 求证:∠ A=∠ BCA BD2、已知: EA=EC,ED=EB,求证:∠ A= ∠C AC 2、已知:AC=DB,AE=DF,EA⊥AD,FD⊥AD ,求证: EB∥FC EA4、已知:点 C 是 AB 的中点, CD∥ BE,且 CD=BE求证: AD=CEACB EC5、已知: AB=AC ,AD=AE ,∠1=∠2。
求证:∠ B=∠CDEBC D BF DA21B E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如图,AB=DE,AF=CD,EF=BC, ∠A=∠D, 试说明:BF∥CE
F
A
E
D
B
C
6. 如图,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 同一直线上,有下列四个论断: ①AD=CB,②AE=CF,③∠B=∠D,④ ∠A= ∠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 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3、边角边
(SAS)
4、边边边 三步走:
(SSS) ①要证什么;
②已有什么; ③还缺什么。
=
B
A
D
= F
E C
知识应用
1.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 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定出 BF的垂线DE,使A, C,E在一条直线上, 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证明: A 在△ABC和△EDC中, ∠B=∠EDC=900 BC=DC, D B 1C F ∠1=∠2, 2 ∴ △ABC ≌△DEF (ASA) ∴ AB=ED. E
A C
B F
E
D
全等三角形习题课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探索出判定三 角形全等的四种规律,它们分别是:
1、角边角 2、角角边 3、边角边
(ASA) (AAS) (SAS)
4、边边边
(SSS)
练 习
已知: 如图∠B=∠DEF, BC=EF, 求证:ΔABC≌ ΔDEF (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AB=DE ______; 1、角边角 (ASA) ∠ACB= ∠DEF ; (2)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2、角角边 (AAS) AB=DE、AC=DF ; (3)若要以“SSS” 为依据,还缺条件 ∠A= ∠D (4)若要以“AAS” 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
练一练:
1、如图∠ACB=∠DFE,BC=EF,根据SAS,ASA或AAS, 那么应补充一个直接条件 AC=DF或∠B=∠E或∠A=∠D --------------------------, (写出一个即可),才能使△ABC≌△DEF. A
A F B E D
1
2
E
C
第1题图
D B
C 第2题图
2、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
AB=AC相等
(2)已知ABC中,BE AD于E,CF AD于F, 且BE CF,那么BD与DC相等吗? 证明: BE AD,CF AD
A
BED CFD 90 (垂直的定义) 在BDE和CDF中
F D E C
BED CFD (已证)
B
BDE CDF 对顶角相等) (
2
1
O B
(2) 在△ AOB 和△ DOC中 ∴△DOC≌△AOB (AAS) ∠ B =∠ C (已证) ∠1=∠2 (对顶角相等) ∴OA=O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C=AB(已知)
综合应用 -----全等三角形判定 4.如图,点E在AB上,∠1=∠2,∠3=∠4,
那么CB等于DB吗?为什么?
A E B
D
F C
E 7. 已知:如图, △AEF 与△ABC中, ∠E =∠B, EF=B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AEF ≌ △ABC. B
A
F
C
对于添加条件使两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当已有两个 条件(包括隐含条件)时,如何思考?
8、(2010江苏南通)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 条直线上,FB=CE,AC=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 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 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ED;②BC=EF;③∠ACB=∠DFE.
BE CF (已知)
BDE CDF AAS) (
BD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练 习
(3) 如图,AC、BD交于点O,AC=BD,AB=CD. 求证: (1)C B ( 2)OA OD
证明: (1)连接AD, 在△ADC和△DAB中 D AD=DA(公共边) AC=DB(已知) DC=AB(已知) ∴△ADC≌△DAB (SSS) ∴∠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