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与疾病研究进展ppt课件-医学精品
2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2)的研究进展(ok)ppt课件
2、AT2 受体的分布
Touyz发现在肠系膜动脉和子宫动脉中存 在有AT2受体。通过检测AT2受体mRNA的表 达和AT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证明在人类的肾脏 中,AT2受体主要存在于肾动脉的外膜,弓形 动脉以及叶间动脉上。
大鼠中,AT2受体主要位于小阻力血管内 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最近的研究发 现,在小鼠的冠状动脉也存在AT2受体。
2、AT2 受体的分布
实际上,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在病变的 心肌中,AT2/AT1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 免疫自显影发现:
①在肥厚的心肌中AT2受体主要存在于 变性的成纤维细胞上;
②在没有病变的心肌中,AT2受体主要 存在于心肌细胞上。
16
3、AT2受体的信号传导机制
3.1 Kinase/phosphatase通路 研究发现,AT2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与
29
4、AT2受体介导的生物作用
Li等报道AngII增加基因型为AT2+/+的成 纤维细胞的AT2mRNA的表达,同时这种细胞 凋亡增多,而AngII对基因型为AT2-/-的成纤维 细胞无影响。其原因是AT2 +/+的成纤维细胞表 达AT2受体,而AT2-/-的成纤维细胞不表达AT2 受体 。
30
14
2、AT2 受体的分布
尽管在成年动物心脏中AT2受体占少数, 但是AT2受体在人类心脏中却起着重要的作 用。
在非梗死和肥厚的心肌上存在着相当数 量的AT2受体,非心衰的人类心脏中AT1/AT2 都相差不多。
心功能下降时AT1受体也呈下降趋势。而 AT2受体数目可能上升或者下降,也可能不 变。
15
8
2、AT2 受体的分布
肾脏中AT2受体的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促进 尿中钠的排泄。 Siragy等人发现AT2受体选择 性拮抗剂PD123319可以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尿 钠排泄的量。Gross等人研究去除大鼠AT2基因 后,发现这种大鼠中压力性尿钠排泄会大大降 低。
最新NMDA受体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综述
N M D A受体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综述NMDA受体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摘要N-甲基-D-天氡氨酸(NMDA)受体是一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一种亚型,是由多亚基构成的异聚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系统中。
近年来的证据表明,组成NMDA受体的亚单位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NMDA受体的异常会导致一些认知功能的缺失,这为治疗性药物开发提供了靶点。
关键词NMDA受体受体学习记忆功能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资料已经证明,谷氨酸(L-glutamicacid,GLU)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介导快速兴奋性突触反应的重要神经递质。
在大脑中分布最广,CNS内存在着与谷氨酸结合并发挥生理效应的两类受体,即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iGluRs)及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离子型受体由NMDA受体与非NMDA受体组成。
NMDA受体是一种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该受体是一种异聚体,由亚基NR1、NR2、NR3组成,每个受体至少由2~3个NR1亚基和2~3个NR2亚基组成。
其中NR1亚基有8种剪接变体,NR2亚基分为NR2A、NR2B、NR2C、NR2D4个亚型,NR3有NR3A亚型等。
NR1是NMDA受体的基本单位,NR2辅助NMDA受体形成多元化结构,NMDA受体依赖NR2亚单位不同亚型表达不同的受体功能[1]。
NMDA受体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构调控位点并对Ca2+高度通透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NMDA受体显示有许多与其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不同的特性:受体控制单价离子和对钙有高度渗透性的阳离子通道;同时结合谷氨酸和甘氨酸需要辅激动剂以刺激NMDA受体;在静息膜电位,NMDA通道被细胞外镁所阻断,而只有同时去极化和结合激动剂下开放。
当谷氨酸等神经递质使受体激活,其受体蛋白构象改变,离子通道开放,阳离子如K+、Na+、Ca2+可进出细胞,使细胞膜去极化和神经元兴奋。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抗体结构特点及功能
抗体结构特点
抗体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 结构。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两部分。
抗体结构特点及功能
01
02
03
结合特异性抗原
抗体分子的可变区具有特 异性,能与相应抗原表位 发生特异性结合。
激活补体
抗体分子与相应抗原结合 后,可激活补体系统,引 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02
细胞因子的产生与作用
活化的T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
因子(TNF)等,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03
细胞毒作用
通过表达FasL等分子,诱导靶细胞凋亡,发挥细胞毒作用。
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抗原与B细胞受体(BCR)结合,启动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过程。
抗体的产生与作用
活化的B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 ,发挥中和、调理吞噬等作用。
免疫记忆的形成
部分B细胞可分化为记忆B细胞,长期存活于体内,当再次遇到相 同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免疫耐受
通过克隆清除、克隆失能 等机制,避免对自身抗原 的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 切相关,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等。
补体系统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补体的激活
补体系统可通过经典途径、旁路 途径和MBL途径被激活,产生具
有生物学活性的补体片段。
补体的作用
补体片段具有调理吞噬、溶解细 胞、介导炎症反应和参与组织修 复等作用,是固有免疫应答的重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的临床应用-医学精品课件
精选课件
●分布和生理功能: ○α1-AR :分布于突触后膜,主要是血管 平滑肌突触后膜。 α1-AR兴奋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心脏后负 荷增加,血压升高。 ○α2-AR :分布于突触前膜及非突触部位, 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也有分布。
精选课件
●分布和生理功能: ○β1-AR :主要分布在心肌。 β1–AR兴奋增加心肌收缩力、心率和房室 传导增快。 ○β2-AR :主要分布在平滑肌。 β2–AR兴奋使血管、支气管、胃肠等平滑肌松弛。 ○β3-AR :分布在脂肪组织。脂肪分解。
精选课件
○临床应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强烈收缩外周血 管,不利于微循环和肾灌注,仅在下列情况下 考虑使用: △各类难治性休克的外周血管扩张,对其他血管 收缩剂反应不佳。 △对危及生命的严重低血压。 △嗜铬细胞瘤摘除后血压急剧下降 。
精选课件
○副作用: △心律失常:但比肾上腺素少。 △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重要脏器和组织血流减少,加重微循环障碍。 △肾功能衰竭。
精选课件
△用于粘膜出血: 稀释后局部应用可制止气道粘膜、鼻粘膜 等出血。 △与局麻药伍用: 减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 1:20万浓度。
精选课件
○副作用: △严重心律失常。 △全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清醒病人使用可引起头胀、头痛、心悸、面色 苍白、烦躁不安。
△血压升高。
精选课件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α受体兴奋作 用强于肾上腺素,β1受体兴奋作用同肾上腺 素,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药理作用: △α1受体兴奋: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血压上 升,心脏后负荷增加 ,耗氧增加。 △β1受体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但 可因血压上升反射性减慢或不变。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的 临床应用
内皮素-1及其受体与各系统疾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478-宁夏医学杂志2020年5月第42卷第5期Ningxia Med J,May2020,Vol.42,No.5 Doi:10.13621/j.1001-5949.2020.05.0478•综述.内皮素-1及其受体与各系统疾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闫姗,杨林燕,马悦,王晓坤,孙枫[关键词]内皮素;内皮素-1;内皮素受体;疾病[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作为内皮素(ET)家族的一员,ET-1收缩血管的能力较强,作用持续时间也较为持久,先前已有大量文献阐明ET-1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脑梗死、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而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于近几年内又发现了ET-1与多种疾病之间的联系,例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硬化、小细胞肺癌、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对此,本文以人体主要的几个大系统为主线,就ET-1与其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1内皮素-11.1内皮素-1的来源及其受体:内皮素(ET)是于1988年从猪动脉中分离提取而得到的一种具有血管收缩活性的多肽物质,是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 胞、肾髓质、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血管收缩因子,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L[I-2]o ET-1、ET-2、ET-3是ET的三类异构肽,三者虽表达不同的生物活性,但相较而言,ET-1收缩血管的能力较强,同时作用持续时间也较为持久⑶o ET-1发挥相应生物学作用是通过ET a和ET b两种受体亚型来介导完成的,E ta 受体大量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其主要任务是促进细胞增殖并介导血管的收缩;ET b受体于内皮细胞与肾上皮细胞中多见,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产生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来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但部分ET b受体也存在于血管平滑肌中,发挥与ET a相似的作用[2-4]o1.2内皮素-1的生物合成与作用机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ET-1要经历多个步骤。
药理学进展-神经药理学PPT幻灯片
乙酰胆碱(Ach)
1、Ach的合成、释放和消失
(1)合成:
பைடு நூலகம்
胆碱 + 乙酰CoA
胆碱乙酰化酶 (ChAc)
Ach
(2)释放:以胞裂外排方式释放------量子释放。
(3)消失: Ach AchE 胆碱 + 乙酸
部分被再摄取利用
乙酰胆碱(Ach)
2. 主要神经通路: 梅奈特基底核、斜带—大脑皮层、杏仁核 中隔核、斜带—海马 脑干核—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基底前脑:包括中隔核、斜带、梅奈特基底核
内容
第一章 受体 第二章 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三章 心血管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四章 呼吸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五章 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六章 抗肿瘤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二章 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第二节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 第四节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 第五节 药物依赖性产生机制
小脑
功能:
维持随意运动的协调和姿势的平衡。酒醉 会失去协调、失去平衡、步履蹒跚,这是 酒精对小脑产生抑制作用所致。
三、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乙酰胆碱(Ach) 去甲肾上腺素(NA) 5-羟色胺(5-HT) 多巴胺(DA) γ-氨基丁酸(γ-GABA) 兴奋性氨基酸 (EAA) 阿片肽
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1、体温调节;2、水平衡调节;3、腺垂体激 素分泌的调节;4、生物节律控制;5、摄食调 节;6、情绪反应调节。
脑干
(一)结构:
位于脊髓上部间脑下方,包括延髓、脑桥 和中脑。
脑干的内部结构也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但 灰质是以团状或柱状分散在白质中,称为脑神 经核,如躯体感觉核、内脏感觉核、躯体运动 核、内脏运动核。此外中脑还有红核和黑质 (与肌张力维持及运动的协调有关)。除脑神 经核外,脑干还有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Beta受体阻滞剂再冠心病防治中的地位ppt精品医学课件
• 但是心肌梗死患者中1/3有心绞痛病史,亚组分析表明,使用β 受体阻滞组死亡率下降,由此推论: β受体阻滞剂有预防死亡 、特别是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 综合征的应用:指南推荐
用药背景/适应症
早期受益,减少心肌缺血 早期受益,预防心肌梗死 长期二级预防
推荐级别 证据水平
I
B
I
B
I
A
A meta-analysis suggested that -blocker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a 13% relative reduction in risk of progression to AMI.
0.7 0.0
0
1.0
100 200 300 400 Days
CIBIS-II3
Bisoprolol (n=1327)
Survival
0.8
34%
P<.0001
Placebo (n=1320)
0.6
0.0 0
200 400 600 800 Days
1. Packer M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4:1349–1355. 2. MERIT-HF Study Group. Lancet. 1999;253:2001–2007. 3. CIBIS-II Investigators. Lancet. 1999;353:9–13. 4. Packer M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4:1651–1658.
2. 美国国家心肌梗死注册登记2: r-PA治疗后立即给予β受 体阻滞剂可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0.7% and 1.0%; 3 patients/1000 treated).
乳腺癌的PPT课件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大小 、边界和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 块的性质。
乳腺MRI
病理学诊断
乳腺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测 到乳腺内微小病灶,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 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 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她们应对疾病带 来的心理压力。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 其他乳腺癌患者建立联系 ,分享经验和支持彼此。
寻找专业机构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 心理咨询机构或精神卫生 机构的帮助。
05
乳腺癌研究进展与未来方 向
新药研发与临床实验
乳腺癌的预防策略研究
01 02
预防性手术
预防性手术是指对高危人群进行乳腺切除或卵巢切除手术,以降低乳腺 癌的产生风险。然而,这种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需要严 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化学预防
化学预防是指使用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来降低乳腺癌的产生风险。目前 ,一些药物如他莫昔芬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预防。
如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等 。
定期乳腺检查
建议女性从20岁开始定期进行乳腺检 查,包括自我检查和医生触诊。
康复与生活质量
01
02
03
积极配合治疗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 时完成治疗计划。
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点下进行适当 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功 能的恢复。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 的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 质量。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上通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其中T表示原发肿瘤的大小和 浸润深度,N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M表示远处转移情况。
最新第二章药效学第三节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课件ppt
第二章药效学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43
第二章药效学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量效曲线。量效 曲线上,药物的50%效应可以是治疗作 用、毒性反应或致死反应,其相应的剂 量称作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半数中毒量(median toxic dose,TD50)和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0)。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剂量 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最大有效量——引起最大效应而无中毒
表现的剂量 治疗量——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之
间的剂量,对病人有效而不会中毒。
34
第二章药效学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最小中毒量——刚引起中毒的剂量 致死量——达到死亡的剂量 量反应——指药物效应的强弱,可用绝
46
第二章药效学
第二节药物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给病人带来不 适和痛苦。其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 通常是不可避免的。
毒性反应至 可危及生命。
47
第二章药效学
手术善后补血补气化疗中医减轻副作用扩张学管中医增加脑供血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还记载了21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理妊娠禁忌药的药理配伍药理协同与拮抗功能和治法的药理学清热解毒药的药理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学抚正顾本与补益药物的药理通里攻下药的药理延缓衰老的药物的药理22中药延缓衰老的药物的药理与西药的异同近年研究较多的为补益类中药其延缓衰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To understand the properties of drugs and their actions,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rug molecules and drug receptors and how these interactions elicit an effect.
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自我护理技能培训
教授患者如何正确进行皮肤护理 、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等并
发症的自我护理技能。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并告知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应对措施。
心理支持策略制定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了解患 者的情绪、焦虑、抑郁等心理状 态,为制定个性化心理支持策略
型症状。
家族史
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 类似病例,有助于诊断
。
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 症状的疾病,如肢端肥 大症、库欣综合征等。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家 族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01
肢端肥大症
与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相似,但肢端肥大症患者通常无多毛、
紊乱、不孕等症状,且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01
02
03
激素水平检测
检测患者生长激素、IGF1、皮质醇等激素水平, 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遗传学检查
对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 ,可发现与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相关 的特定基因突变。
影像学检查
如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骨 骼异常改变;超声检查可 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等疾病。
风险调整策略及效果评价
风险调整策略
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调整策略,如调整治疗方案、加强预防措施等。
效果评价
通过对患者实施风险调整策略前后的指标变化进行评估,判断策略的有效性。同时,根据患者反馈和专家意见对 策略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血管内皮细胞非神经性M受体药理学与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 响 。说明在 脑 血 管 内 皮 上 介 导 舒 血 管 反 应 的 受
体是 !> 受体。 !$ 受体的功能调控主要通过脱敏反应来 完成。 传入细 !$ 受 体 的 作 用 是 将 外 界 信 号 通 过 ? 蛋 白, 胞内产生相应效应。当激动剂持续作用时, !$ 受 体 就会降低其对激 动 剂 的 敏 感 性 和 反 应 性, 来缓解持 续的刺激, 这种 调 控 现 象 称 脱 敏。 当 长 期 使 用 受 体 激动剂或抑制剂 时, 就会出现受体密度的下调或上 调。 !$ 受体脱敏与 ?&@# , 2@"+ 介导的 ? 蛋白偶联 受体快速磷酸化有密切关系。 !> 受体具有 ?12& 特 征 性 的 结 构: A 次跨过细 胞膜, 细胞外 侧 的 ’ 端 有 两 个 糖 基 化 位 点, 但这种 化学修饰并非受 体 表 达 和 发 挥 功 能 所 必 需; 分子内 部有 "B 个保守的氨基酸 残 基, 其 中 )!= 与 C$ 连 接 区域内的 D4=> 是 !> 受体活化的关键部位。 # 介导血管内 皮 依 赖 性 舒 张 效 应 的 内 皮 细 胞 非 神 经性 " 受体药理学特征 内皮细胞非 神 经 性 ! 受 体 广 泛 存 在 于 动 脉 血 管内皮 细 胞 上 从 而 诱 发 血 管 舒 张。 但 不 同 种 属 动 物, 不 同器官 区域 血管对 (2. 的敏感 性不 同。 表现 在 (2. 诱导血管舒张 反 应 的 剂 量 范 围、 最大舒张效 应不同。 在较大动脉上 (主动脉、 股动脉等) , (2. 最大 效 应浓 度 为 "/ 3 "// ! 诱导的最大舒张反应 %EF・G 9 " , 可达预收缩强度的 =/ < 以 上; 在小血管 (脑 动 脉、 肺 动脉、 冠状动 脉 ) 上, (2. 最 大 效 应 浓 度 一 般 小 于 " ・G 9 " , 在马 冠 状 动 脉 上 甚 至 小 于 "/ H%EF・G 9 " 。 %EF ! 同时, 最大舒张效应也降低。在相同器官组织血管, ・G 9 " , 其诱导的 即使 (2. 最大有效浓度小于 "/ ! %EF 最大效应 也 不 相 同, 在 猫 肾 动 脉 为 4/ < 3 >/ < , 而 在兔肾动脉可达到 ;/ < 左 右。 因 此, 介导血管舒张 效应的内皮细胞非神经性 ! 受 体 具 有 相 对 的 组 织、
爱爱医资源-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 群使用β-受体时需注意相互作 用,如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与 洋地黄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加心脏毒性等。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性功能 障碍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疲劳、头痛、失眠等症状。
可能降低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
与抗抑郁药合用
可能增加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口 干等。
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疗效增强
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 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
效果。
不良反应增加
不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 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甚
至产生毒性反应。
疗效减弱
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 导致疗效减弱,影响治
部分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比索洛尔等)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
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支气管哮喘
虽然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但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如 沙丁胺醇等)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谨慎,但在心衰或心律失常等情况下,仍 可考虑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1 2 3
新型β-受体阻滞剂研发 针对传统β-受体阻滞剂的不足,研发具有更高选 择性、更少不良反应的新型β-受体阻滞剂是未来 的重要方向。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
探索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降压药物、抗心绞痛药 物等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率。
拓展应用领域
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逐渐 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3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
β阻滞剂在冠心Biblioteka 的应用完整版PPT课件2
冠心病
稳定性冠心病 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和有(或无) 症状的陈旧性MI
ACS ST段抬高的MI、ST段不抬高的MI, 不稳定性心绞痛。
完整版PPT课件
3
机制
一、 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心率和血压, 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同时延长心脏舒张期而 增加冠状动脉及其侧支的血供和灌注,从而 减少和缓解日常活动或运动状态的心肌缺血 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完整版PPT课件
24
◆ST段抬高的MI急性期β阻滞剂口服方法 同稳定性冠心病;静脉给药多选择美托洛 尔,首剂2.5 mg缓慢静注(5~10 min), 必要时30 min后可重复1次。末次静脉给药 后应以口服制剂维持。
完整版PPT课件
6
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控制心肌缺血的疗 效相仿。β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联用的效 果优于两者单用。β阻滞剂可以和二氢吡啶 类药物合用,但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合 用会增加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
β阻滞剂使死亡率明显降低 。
完整版PPT课件
7
临床应用
适应症:β阻滞剂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 基石,所有的此类患者均应长期使用,以控制 心肌缺血、预防MI和改善生存率,不论既往有 无MI病史。慢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伴高血压、 既往有MI或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应首选β阻滞 剂。
完整版PPT课件
15
应用方法
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可达到 下列剂量并维持应用:美托洛尔平片25~50 mg每日2次,或缓释片50~100 mg每日1次; 比索洛尔5~10 mg每日1次;阿替洛尔25~ 50 mg每日2次;普萘洛尔10~80 mg每日 2~3次。
药理学糖皮质激素课件PPT
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未 来需要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拓展糖皮质激素的用领域
目前,糖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抗炎、免疫抑制等领域。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如抗肿瘤、抗衰老等,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
03
糖皮质激素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靶点广泛,包括炎症细胞、免疫细胞等。近年来,随
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糖皮质激素作用靶点被发现,为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糖皮质激素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研究
目前,新型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具有更高疗效、更低副作用的药物。 一些新型糖皮质激素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选
药理学糖皮质激素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糖皮质激素简介 •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与剂量调整 •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 糖皮质激素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糖皮质激素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层 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 要为皮质醇。
加强糖皮质激素的处方管理,确保处方规范、合 理。
药品储存
确保药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防止药品变质和交 叉感染。
ABCD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详细介绍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
药品质量监测
定期对药品质量进行监测,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 准。
Toll样受体与尖锐湿疣-PPT课件
mRNA
TLR4 /CD14 /MD22复合物
LPS 紫杉酚(小鼠) 纤连蛋白III型重复外结构A 透明质酸寡糖 硫酸乙酰肝素多糖片段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 小鼠乳房肿瘤病毒衣壳蛋白 热休克蛋白60 (HSP60) 热休克蛋白70 (HSP70) 热休克蛋白Gp96 (Gp96)
组别 患者组 对照组
t值 p值
例数 34 30
TLR3 1.23士0.69 1.09士0.57
1.287 ﹥0.05
TLR4 21.55士7.74 16.16士5.06
2.403 ﹤0.05
TLR9 95.62士3.81 91.14士3.41
2.659 ﹤0.05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尖锐湿疣初发患者外周血单核 细胞TLR4和TLR9的表达比正常人显著增高, 提 示TLR4和TLR9可能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 识别受体,在抗HPV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 识别和保护作用。
Yang R等在对鼠的研究中发现乳头瘤病毒刺激 树突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和Th1免疫应答,主要是通 过MyD88蛋白通路来表达的,并证实TLR的识别 对HPV16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
Simth KJ等证实目前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的5% 咪喹莫特软膏,它能通过与细胞表面的TLR相结 合诱导多种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进而活化 机体的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发挥抗病毒、抗肿
Toll样受体与尖锐湿疣
一 、Toll样受体概况
1988 年Hashimoto C 等在研究果蝇的胚胎发育时 发现的一种由果蝇背腹侧分化基因(dToll) 所编码的 属于Ⅰ型跨膜蛋白的受体,具有介导抗菌感染易感 性信号转导的功能, 在抗真菌、细菌等病原体中有 重 要 意 义 , 称 为 Toll 样 受 体 (Toll-like receptors , TLRs )。
5-HT受体拮抗剂优秀课件
3、适应症:
用于放疗、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引起旳恶心呕吐及 手术后病人恶心呕吐。
4、使用方法用量:
( 1)放疗、化疗病人:每日一次10mg,用40m1 生理盐水稀释后于放、化疗前30分钟缓慢静脉注 射。 (2)手术后恶心呕吐:手术结束前10min用40m1 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头晕、腹部不 适等反应;上述反应轻微;不必特殊处理。
5、不良反应:
轻微头痛、便秘,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1、药理作用:
阿扎司琼为选择性旳5-HT3受体拮抗剂,对大 鼠大脑皮质5一HT3受体亲和力旳研究表白其 亲和力是甲氰氯普胺旳410倍,恩丹西酮旳2 倍,与格拉司琼基本相同。动物试验表白阿扎 司琼0.1mg/kg静脉注射可强力克制顺铂诱发 旳猎兔犬呕吐;0.3mg/kg可完全克制阿霉素 和环磷酰胺引起旳雪貂呕吐。临床研究成果表 白阿扎司琼l0mg静脉注射可有效克制顺铂等 抗癌药物引起旳恶心和呕吐。
1、恩丹西酮、昂丹司琼(枢复宁、枢 丹、欧贝、富米汀 ) 2、托烷司琼(欧必亭) 3、格拉司琼(康泉) 4、阿扎司琼 (欧立康定 ) 5、雷莫司琼(奈西雅)
1、药理作用:
本药是一种强效、高度选择性旳5-HT3受体拮 抗 剂 , 化 疗 药 物 和 放 射 治 疗 可 引 起 小 肠 旳 5HT释放,经过5-HT3受体引起迷走传入神经 兴奋而造成呕吐反射。本药旳作用是阻断这种 反射旳发生。迷走传入神经旳兴奋也可引起位 于第四脑室旳后支区释放5-HT,这也能够经
5-HT受体拮抗剂
近年来,恶性肿瘤旳缓解率升高与化疗 药物进展及大剂量化疗旳应用有关,而许多 化疗药物,因为其细胞毒性所引起旳严重恶 心呕吐经常使患者不能化疗而中断化疗计 划 。止吐治疗旳目旳是来预防或者降低与 化疗有关旳恶心、呕吐旳频率和强度, 从而 完毕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与现状ppt课件
治疗方法 毒性
内分泌 16月
化疗 12月
总有效率 显效时间 中位缓解期
30-40% 小
50-70% 大
2-3月 1.5-2月
12- 8-
保乳手术历史
60年代就有此报道,未重视 NSABP B04 单切+放疗同根治术疗效相同 NSABP B06 1985 改良根治与局切+放疗 1990 MILAN 结果:保乳手术可作为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之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主要因素
次要因素
年龄
初潮早
性别
绝经晚
家族史(母亲、姐妹、 肥胖
女儿患乳癌)
低剂量照射
一侧患乳癌
导管或小叶原位癌
良性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从出生到110岁,女性有10%机会患乳癌 1/2以上乳癌病人>65岁 在 美 国 , 肺 癌 的 死 亡 率 已 超 过 乳 癌 , 但 1996 年 的
钼靶发现90%的DCIS(12-15%)~~钙化 乳管镜:乳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数字化钼靶、MRI 、B-超(致密性乳腺)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历史
Virchow
1863 基本概念
Cabnas 等 1977 阴茎癌前哨淋巴结
Morton 等 1992 四肢黑色素瘤
Krag
1993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乳癌的手术治疗
1894年Halsted根治术 五六十年代扩大根治术 七十年代向改良根治术转变,八十年代改良根治术成
为主流手术 现在,保留乳腺手术在欧州新加坡等地高达70%,美国
50%以上,日本30%-40%,而我国少于10%
乳癌的保乳手术适应症
Tumor size: <3cm 1998 Clark 5-15cm Tumor position: areolar >2cm single Pathology: DCIS Lobular carcinoma Axillary lymph nodes
情感心境障碍的临床与研究进展课件
诊断(2)
典型抑郁症“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 病程>2周 核心症状: 抑郁情绪、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低
*
症状评定量表
躁狂量表 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Young躁狂量表 抑郁量表 Hamilton抑郁量表 Bech-Rafaelsen抑郁量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
*
心理社会因素
Paykel发现经历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6个月内, 抑郁症发病增加6倍。 Brow抑郁症妇女发病前不幸事件的次数是正常对照组的3倍。 抑郁症发病前生活事件92%, 较精神分裂症高(53%)。 抑郁过程中的不良生活事件可使症状恶化。 预防治疗阶段的恶性生活事件与增加复燃的风险有关。 缺乏社会支持直接与轻度抑郁发作有关。
*
抑郁症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发病模式
遗传易感性
早期负性 生活事件
易损性表型
CRH 系统功能过高 NE 系统功能不足 遗传携带的海马神经损害 对海马的神经毒性作用
抑郁焦虑
内分泌 功能紊乱
免疫功 能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改变
From C.B.Nemeroff, 2000
Life Events
*
脑电和影像学改变
结构性影像学研究: 额叶和颞叶皮质散在高密度影像增多。 脑室扩大率为12.5%-42%。 功能性影响学研究(抑郁症): 左额叶和左颞叶局部血流灌注低。 左扣带回前部和额叶背外侧有血流量减少。 脑电生理学研究: 心境障碍-30%有脑电图异常,抑郁时低a频率,躁狂时高a频率。 抑郁症-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增加; RME潜伏期缩短。
双相Ⅰ型: 目前或病史中有达到标准的躁狂/混合型的发作 双相Ⅱ型: 反复抑郁发作或仅有轻躁狂发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按细胞定位分: 膜受体、细胞内受体
14
(1) 膜受体的分类:
按功能分: 神经递质和激素受体 转货受体(cargo receptor) 粘附受体(cell adhesion receptor)
15
(1) 膜受体的分类:
按受体结构和作用机制分: G蛋白偶联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 酶耦联受体
1982年日本科学家Noda和Numa利用重组DNA克 隆技术首次确定了N-胆碱受体α亚单位的一级结 构,标志着受体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
此后受体研究有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受体一级结构、 受体后信号转导,受体的 三维结构等)
8
(1) 特异性
亲和力:平衡解离常数(Kd)
R+L
RL
反应平衡时: [R][L] = Kd
5
(2) 药理学研究
1937年英国药理学家Clark提出的剂量-效应曲线 和受体占领学说,该学说认为:受体只有与药 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而效应的强度 与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 出现最大效应
1954年荷兰药理学家Ariens提出内在活性学说, 对经典受体学说提出了修正,认为药物需具内 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方能产生效应
6
(3) 放射配体结合研究
1962年美国科学家、核受体之父Jensen和同事 Jacobson(博士后)首先用高放射比度的氚标雌 二醇 (3H-E2) 证实大鼠子宫、阴道存在雌激素受 体 (ER)
该阶段最大贡献是可以将受体作为实体进行研究, 目前该方法仍是研究受体的基本方法
7
(4) 分子生物学研究
26
GPCRs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27
"G-proteins and the role of these protein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cells"
28
Normal Lymphoma Cell
11
(3) 竞争性抑制 (4) 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配体与受体复合 物可以解离,解离后得到的是配体而非代谢产物
12
按配体分:
Ad receptor: 1, 2, 1, 2, 3 ACh receptor: M1, M2, M3, M4, M5, NN, NM DA receptor: D1, D2 Histamine receptor: H1, H2 Opioid receptor: , ,
高度保守、具有两个锌指结构 与靶基因中的激素反应元件特异性相互作用
25
识别并结合配基(recognition and specific binding) 转导信号(signal transduction)
基因调节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环磷腺苷 (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等
19
4-5个亚单位 (肽链) 组成, 每条肽链4次 跨膜
受体活化
离子通道开放
膜去极化 或超极化
20
酶耦联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丝氨酸或苏氨酸激酶受体 磷酸酶受体
21
细胞外段,配体结合部位 中间段,跨膜结构 细胞内段,酪氨酸激酶
配体: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 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淋巴因子
[RL]
Kd是使受体结合一半所需的配体浓度(mol/L) Kd越小,亲和力越高
9
受体变构(conformational change) 相对特异性:同源的受体与同源的配体之
间可以出现交叉结合
10
[RL]/RT]
(2) 饱和性
受体和配体结合的饱和曲线
Bmax
[L]
配体的最大结合量 (Bmax):反映受体的含量
Mutated Lymphoma Cell
29
G-蛋白 (鸟苷酸结合蛋白):
细胞膜内侧,由、、 亚单位组成 效应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 (AC) 磷脂酶C (PLC) 离子通道:Ca2+、K+通道
30
1. The G protein, composed of alpha-, beta- 2. The receptor with bound hormone
(1) 概念提出 (2) 药理学研究 (3) 放射配体结合研究 (4) 分子生物学研究
4
(1) 概念提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英国药理学家Langley观察到阿托品对猫唾液分泌
具有拮抗作用,烟碱与箭毒对骨骼肌的兴奋和抑 制作用时,提出药物是作用于神经与效应器之间 的“接受物质”(receptive substance) 1908年德国细菌学家Ehrlich首先提出受体 (receptor) 概念,指出药物必须与受体进行可逆性或非可逆 性结合,方可产生作用 (“锁和钥匙”)
高级病理生理学 2019-09
2
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相应的 分子特异性结合,传递信号,引起生物效应 的生物大分子,是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信号转导和放大作用
配体(ligand):激动剂和拮抗剂 (1) 识别信号物质(配体) (2) 传递信号
3
2. 受体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16
17
按受体结构和作用机制分:
G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 单一肽链,7TM
识别、结合信号分子
胞外域
跨膜域 胞内域
Transmembrane domain (TM)
与G蛋白耦联
18
离子通道型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N-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4TM,五聚体 -氨基丁酸受体(阴离子通道):4TM ,五聚体 IP3受体(Ca2+通道):6~8TM ,四聚体
22
23
(2) 细胞内受体的分类
甾体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非甾体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维甲酸、VD3 孤儿受体:?
24
以甾体激素受体为例
NH2
N-端结合区 DNA结合区
配体结合区
COOH
转录活性功能区 具有细胞和启动子的特异性
识别、结合特异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