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生物活动
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变革
三 、 活 化 的 课 堂教 学 生
生物学 中的知识主要 属于科学世界 。而科学世界又是 以生活
世界为基础 的。新课改 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 沟通生活世界与科 学 世界 。因此 , 物课 堂教 学要 立足 于生活世界 , 生 将课 堂教学生 活
而是迈上 了一个 教育观念 , 树立 “ 以学生 为本 ” 的现代教 育观 , 才有 可能让学生在 的获取并 不仅 仅停留在教师预设 的这一层 面上 , 课 堂教学 中真 正“ 起 来 、动 ” 活” “ 起来 , 才有可 能让学生得 到全 面 新的广度 和深 度 , 使学生 的思维进入 一个更广 阔的领域 , 让学 生
发展。
在有 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得 更大的进步 和发展 。 2课堂教学过程 的生成性 . 课堂 教学 过程 具有确定性 、 预测 性 , 可 因此 , 它要遵循 一定 的
1 . 让学生成为课堂 的真正主人 课 堂是 推进新课 改的主阵地 。新课 改下的课堂 , 学生应该是
课堂的主人 ,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传统课 堂教学 中, 教师是课 规律 。但 同时它还具有不确定性 、 因果性 、 非 不可控性 , 因此 , 课堂 堂的主人 , 掌控着整个课堂 , 生则 处于被动地位 , 学 这样 的课 堂不 教学无 固定模 式可寻 , 即人们常提到 的“ 人不可能两 次进入 同一 能让学生得 到真正 的发展 。新课改下 的生物课堂 把学 生推 向了 个课堂 。” 堂情境是千变万化 的, f 课 课堂教学 中总是会有很 多“ 非 “ 主体 ” 地位 , 学生 能够积极主动地形成新 的认 知结 构并运用所学 预期事件 ” 发生 , 而这些事件往往 会给我们制造很多教育契机。所 知识。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 , 教师 以“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突破 以 , 为 教师就要在这些意想不到 的情境 中表现 出积极状态 , 理性 、 合
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改的实践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
分别从五个方面分析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三维目标”,在课改中实现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课改生物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如今,作为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学习过程,鼓励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生物新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一、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
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
同时,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实践方式上及时进行观念更新,转变思想,以坚实的步伐走进新课改课堂,实施新课程改革,彻底摒弃观望和等待的思想,坚决克服“敷衍、旁观、畏惧”的心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
生物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一定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吧,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物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物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1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
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案
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
3.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植物的生长需要。
教学难点:
1.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
2.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教学准备:
PPT、视频资料、实验器材、植物生长相关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植物生长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离子吸收等内容。
3.实验演示(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让学生亲自体验。
4.讨论互动(10分钟)
与学生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环境要求。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演示、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教学作者:付晓丽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2年第10期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成效。
这既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生物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通过我校的课堂改革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一堂成功的生物课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参与者,学生尽管是课堂上的被引导者和知识的接受者,但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非常重要。
新课程倡导师生多向交流,即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同时,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切之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成效。
二、课堂中灵活运用教学设计1.备课在传统教学中,备课仅仅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虽然教师起到了教授知识的作用,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新课标除了要求教师掌握教材、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尽量收集制作一些教材上没有却与课程有关的资料。
教师只有在备课中进行大量的阅读查证,上下求索,才可以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将实际联系理论,使课堂生气勃勃、妙趣横生。
同时,也要求教师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懂得因材施教、分层次备课,善于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和教师产生共鸣。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培养。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备课必须思考的问题。
2.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导入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努力用最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是每个生物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创新教学内容1. 拓宽教学内容范围在新课改下,生物教学的内容范围需要更加广泛和贴近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生物技术、生物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2. 强化实践应用生物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更加侧重实践与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观察和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1. 引入问题导向教学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而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2. 结合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现象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创新评价方式1. 引入综合评价新课改下的生物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实验报告、课题研究、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鼓励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
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新课改生物教学总结5篇
新课改生物教学总结5篇教学总结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学习的方法您都了解清楚了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课改生物教学总结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课改生物教学总结1本学期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20--年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团结协作、努力学习、敬业乐教、立德树人,积极投身教研教改活动中,在学校提倡的有效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的工作,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开学前,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召开了教研组会议,学习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总结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制订了生物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分年级定时进行集体备课,充分进行集体讨论,加强教研组组老师的交流合作,增强教研组凝聚力。
二、常规教学计划有序地进行生物组各位老师都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常规工作,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扎实地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常规教学检查中,各位老师都能按照进度正常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备课能按学校要求实行先周备课,根据本科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灵活。
课上完成练习,学生实验、演示实验都能尽最大努力去进行。
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三、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生物教研组内教研气氛浓厚,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集体备课、专题教研日内活动,新教师虚心请教教学方法、经验,老教师主动向新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讨论教学方法、研究教材内容。
做到及时评课交换意见。
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区教育局视导工作中,青年教师积极上好汇报课;录制一师一优课,参与晒课活动;送教下乡,全面提升业务素质,促进专业成长。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如果说二十世纪是一个电子世纪,那么二十一世纪就是一个生物世纪,生物产业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生物科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而初中生物教学也再次受到重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诱发动机,创设情境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
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①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②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有丝分裂”时,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总结如下表:细胞周期的间期、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个数2n、2n、2n、4n、2n,dna分子数2n、4n、4n、4n、2n,然后问学生:“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呢?”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
,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和课堂小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XXX在继承老课标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教材,即人教版材。
与旧教材相比,材从教育目标到课程结构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科体系。
本文将从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体例结构、实践研究活动板块、课后题设置等几方面对比分析新旧教材,以便更好地了解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贯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展开。
二.新旧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2.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注重概念的解释、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旧教材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内容呈现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更注重概念的解释、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而旧教材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内容呈现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新旧教材章节编排结构的比较3.材章节编排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翔实,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
旧教材则相对分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材的章节编排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翔实,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而旧教材则相对分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可能会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产生模糊或遗漏。
四.新旧教材实践研究活动板块的比较4.材实践研究活动板块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设计了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旧教材则相对缺乏实践研究活动板块,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材的实践研究活动板块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设计了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而旧教材则相对缺乏实践研究活动板块,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真正掌握知识。
五.新旧教材课后题设置的比较5.材课后题设置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07-01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的途径和情境,最终达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高中生物教学新的模式,成为摆在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1.营造课堂氛围环境开阔学生视野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上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允许学生和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甚至不同年级间的交流。
这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大家在讨论中学习,在平等的地位上学习,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和学生读死书的行为,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将变被动为主动,并千方百计地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
如选用一些针对性强的实例贯穿于章节教学之中,向学生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强调人类的生存和幸福离不开生物学,剖析生物学能为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实现优化环境、优生优育、丰衣足食、健康长寿等共同理想造福。
医疗技术设备发展到今天,许多困扰病人的疑难杂症都在医生面前一一破解,然而紧缺的器官来源使很多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等不到再生的那一天,如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干细胞移植的科学原理,纠正对捐献器官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探讨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教学一、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1.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教学气氛在生物教学中,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
心理研究实践证明,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可使人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使人的情绪得到良好的调节。
与此同时,我们更不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教和学两方面考查,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但有的教师为追求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割裂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预备好的套子里。
因此,教师应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探究过程和问题解答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提问的艺术,诱导学生探究,点燃其思维火花,高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形成教学发展的合力。
2.巧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进行生物教学——游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课前布置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游戏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有时要在课前给学生适当布置任务,让学生也要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游戏活动中好好表现。
(2)拉近师生关系:营造欢乐愉快的活动氛围只有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
如果课堂中教师居高临下,则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和课堂气氛不活跃,不易营造愉快氛围,不利于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如果注意和学生拉近关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学生将积极响应教师的号召,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3)适当注意游戏角色的分配:老师在分配游戏角色时,要做到不能太明显,不能打击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否则他们会对教师不满,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
初中新课标下生物教案
初中新课标下生物教案
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2. 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3. 能够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重点:
1. 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难点:
1. 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包括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图片和动画
2. 准备实验材料,展示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种类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植物的不同部分有什么不同的作用?为什么植物需要这些部分?
二、讲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并解释其功能
2. 通过实验展示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的理解
三、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15分钟)
1. 引导学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吸收养分、光合作用等
2.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讨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复习与总结(5分钟)
1. 综合性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观察身边不同植物的结构,并描述其功能
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参加关于植物观察实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下节课中,可以继续深入探讨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新课改初中生物教案模板
新课改初中生物教案模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特点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难点:1.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特点和功能。
2. 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机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荧光染料等。
3. 教学教材教学内容:1. 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分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3. 探究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来唤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学习:以课件展示和讲解的方式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进行细胞特征染色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细胞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引出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5. 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2. 小组讨论3. 课堂问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是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改进:1.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 向学生展示细胞的实际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新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技时代,生物学科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生物学科在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在整个生物学习阶段中处于最基础的阶段,此阶段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的开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按照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为目标来编排教材。
这需要生物教师改变以往不重视、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将新程课改革贯彻到底。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新程课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浅谈如下。
一、实施“先学后教”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以生为本是新程课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
新程课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参与学习的机会,并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所谓先学后教,即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后教环节,实行兵带兵教学法,即由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整个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一)先学我们提倡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但放权并不是放任,教师并不是退居幕后,不管不问,而是要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一是教师要明确提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方法、目标等,以便可以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展开学习。
二是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疑难问题,而阻碍学习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及时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指导与总结工作。
(1)指导。
教师通过板书、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学生指明思考与思维的方向。
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
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改作为一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并分析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也因此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被逐渐改变为学生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模式。
在教学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新课改要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也因此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渐融入实践教学,增加了实验、观察、演示等实际操作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和掌握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强调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新课改推动了教学课程的跨学科融合,高中生物教学也受益于此。
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是封闭的,只局限于生物学科自身的知识。
而新课改注重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物理、地理等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现象并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
四、强调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新课改提出了问题导向的教学理念,高中生物教学也因此进行了转变。
传统的生物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缺乏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应用能力。
而新课改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五、强调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生物教学也开始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教育的主体和实践者。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分析案例,能够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结论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改下生物兴趣教学
新课改下的生物兴趣教学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随着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激发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随着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校,自觉不自觉地把那些需要考试的特别是与升学有关的考试科目看的特别重要,称之为“主科“,而对那些不考试的特别是与升学无关的科目,则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把他们称之为“副科”、“豆芽科”,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基础教育课程被肢解。
这些所谓的“副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了。
即使像生物、地理、历史、美术这样的“副科”被开设了,也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学生的主动性,记忆力,思维都处于低谷。
在这种情况下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我也感到难度之大。
作为一名一线的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创新,从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在这里我不揣自己的冒昧与浅陋,就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动机的调动从中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进入初中以后,学习兴趣的范围扩展了,作为教师就为他们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久就会进入兴趣的选择与分化阶段,不论是分化还是扩展,动机都十分重要,兴趣的巩固,深化更需要动机力量的驱使,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遵循如何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原则,让学生感到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如:人的汗液为什么是咸的?人一天的饮水量为什么会多于排尿量?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呼吸频率和心跳会加快?为什么儿童缺钙或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这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生物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的时候,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学效果会更佳。
生物新课改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课程改革。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生物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生物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方式,提升教师对生物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生物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明确新课改对生物教学的要求。
2. 探讨生物新课改背景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教师对生物实验、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一)新课改理念解读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对生物新课改的理念进行了深入解读。
她强调,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1. 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跨学科教学: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案例分析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教研组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细胞分裂”时,通过制作细胞分裂的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另外,某教师在组织“探究光合作用”实验时,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观摩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教学观摩。
新课改七下生物教案
新课改七下生物教案第一课时,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2. 能够根据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难点,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生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引出生物的分类问题。
二、讲授。
1. 生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分类、生态分类、系统分类等;2. 生物的分类原则,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3. 生物的分类等级,门、纲、目、科、属、种等。
三、实践。
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生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并填写分类表格。
四、总结。
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让学生总结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
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生物,尝试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第二课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难点,细胞的功能描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展示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授。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细胞的功能,营养、呼吸、排泄、生长、分裂等。
三、实践。
让学生观察鲜叶片的细胞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并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四、总结。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
布置作业,观察其他生物的细胞结构,并描述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课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2. 能够描述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难点,生物的遗传规律描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生物品种,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引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问题。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案模板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案模板
教案主题:细胞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量的关系
3. 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生物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分裂、合成、分泌、排泄等
3. 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量的关系
4. 细胞的代谢活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生物能量转化过程
3. 深入理解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说明
2. 探究式学习
3.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功能和代谢活动
3. 实验:在实验室中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
4. 拓展:讨论细胞的代谢活动与生物能量转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评估方法:
1. 小组讨论
2. 实验报告评分
3. 课堂提问
作业安排:
1. 阅读相关文献,撰写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总结
2. 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活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观察也帮助他们加深对细胞的认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生物探究活动
摘要: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因此,课堂上探究活动多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但在生物教学中,时常会步入这样一个误区,探究活动等于学生实验。
而这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又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探究活动实验
一、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实验存在一定的区别
1、探究活动与学生实验的目的和进行程序不同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活动来解决多种难题,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而学生的实验则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验证或巩固知识,并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是学生实验,也是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探究的一般过程为:学生通过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收集事实证据,从证据出发提出假设——设计思路并实施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彼此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
这一程序反映的是一个科学结果获得的过程,类同于科学实验的性质,体验了科学家实验的过程。
而学生实验的程序为:分析实验原理——理解已
知的实验方案或步骤——实验操作——符合方案得出实验结果。
2、两种教学行为中的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不同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往往是指挥者,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逐步完成实验。
且不说效果如何,首先,这无形之中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是合作伙伴,目的是共同完成某一实验或实践,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信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了友谊。
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去尝试,少一点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
实验活动中学生严格地按照”施工图纸”辛勤地”施工”,是一个没有自由空间的”施工者”。
探究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活动的流程,有着较大的发挥余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对探究活动和学生实验结果的评价指标不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思维、科学素质表现机会很少,教学评价基本上是根据学生操作要领掌握程度,操作科学规范与以及和结果的正误进行,很难摆脱甄别性的评价轨道,若从发展评价的角度进行,更多的只能从态度上加以表扬,有失实际能力上的帮助与提高。
探究性活动的教学评价,并不拘泥于结果是否科学真确,评价的内容较为丰富,教师观察学生的素质比较全面,评价言之有据,结合发展性评价言之有物,让学生得到真真切切的帮助。
二、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实验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虽然,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学生实验存在诸多的区别,但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探究活动中,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实验技能都是在学生实验中所获取的,没有学生实验为前提,探究活动将无法进行,可以说学生实验是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同时,学生的探究活动又为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扎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各项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是生物学科学习的中心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有效地开展好科学探究活动。
1、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科学把握探究梯度
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往往是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并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渐渗透和深化。
故我们应结合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探究内容的不同侧重面,注意科学把握探究的梯度。
如果此时教师的要求过高,难度过大,学生势必会产生恐慌畏惧心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苏科版七年级(上)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开展”温度和关照对鼠妇生存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真正认识到环境影响着生物,顿生学习兴趣。
2、根据探究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探究时间
欲在一定课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某一活动,关键在于对时间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探究内容,课前充分备课,对学生的各方面
素质,课堂突发事件都要做充分考虑,并备有预案。
例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曾有这样一堂失败的探究课,探究内容为”鸟卵的结构”,课前考虑到学生对鸡蛋都比较熟悉,而且几乎天天都涉及到,故安排了15 分钟的活动,但在活动中,学生用力过猛敲烂鸡蛋或是由于大意将鸡蛋滚落于地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探究进程,结果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而这就是由于课前未能充分备课所致。
3、关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必定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究,当然这些探究未必能在课堂上操作,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探究活动,有的探究活动能在一节课中完成,但有的时间跨度较长,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例如像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等,对于这些活动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我们亦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真正认识、了解并把握好科学探究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同时也能影响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物学这片天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