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密度试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检测记录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检测记录
最大干密度检验记录
HBKH/BG-26•D110-2019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编号
检测日期
试验环境 温度: ℃ 湿度: %
试样最大粒径 振动频率
相似级配模比 激振力
样品状态
试验方法(干或湿土法) 振动历时(三层)
试验次数
1
2
试样和试筒总质量(kg)
(1)
试筒质量(kg)
(2)
干试样质量(kg)
(3)
检验依据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T 0133-1999
仪器设备
□表面振动压实试验仪(KH-347/BZYS-4212)□台秤(KH-014/TCS50BZ)□电热鼓风干 燥箱(KH-047/101-2限公司 第 页共 页
试筒容积(CM3) 试筒横断截面面积(cm2)
(4) (5)
振毕密实试样表面至试筒顶面距离(mm)
(6)
试样体积(cm3)
(7)=(4)-(5)×(6)
试样干密度(g/cm3)
(8)=(3)/(7)
最大干密度(试样干密度平均值)(g/cm3)
(9)
两试验值偏差范围(以平均值百分比数表示) (%)
(10)

实验室土工试验原始记录表

实验室土工试验原始记录表

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原始记录表式编制审核批准江苏常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检测中心土工试验记录表式目录CKCS-JL-TG-01-2015开样记录、密度试验记录(环刀法)□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注:1、使用仪器设备:电子天平;2、检定/校准合格,检查正常方参与试验。

记录: 检查:CKCS-JL-TG-02-2013含水率试验记录(烘干法)□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环境温度: ℃湿度: % 试验日期:注:1、使用仪器设备:烘箱、电子天平;2、检定/校准合格,检查正常方参与试验。

试验: 检查:CKCS-JL-TG-03-2013液、塑限联合测定记录□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注:1、使用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烘箱、液塑限联合测定仪;2、检定/校准合格,检查正常方参与试验。

试验: 检查:CKCS-JL-TG-04-2013固结试验记录(快速法)□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注:仪器编号指固结仪各联的实验室编号,仪器状态栏正常打√,不正常打×。

试验: 检查:CKCS-JL-TG-04-2013固结试验记录□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注:仪器编号指固结仪各联的实验室编号,仪器状态正常方参与试验。

环刀法土壤干密度检测记录表

环刀法土壤干密度检测记录表
HBKH/BG-17•D6-2017
土壤干密度(环刀法)检验记录
土壤种类
பைடு நூலகம்委托编号
试验编号
压实度设计值
最大干密度(g/㎝3)
试验环境
温度:湿度:
环刀容积(㎝3)
委托日期
检验日期
样品状态
步次
土样编号
1
2
3
4
5
湿土质量m0(g)
干土质量md(g)
湿密度ρ0(g/㎝3)
盒号
盒质量(g)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检验依据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T0107-199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5.1
检验结论
备注
检验:复核:河北科豪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第页共页
湿土质量(g)
干土质量(g)
含水率ω′0(%)
平均含水率ω0(%)
干密度ρ′d(g/㎝3)
平均干密度ρd(g/㎝3)
压实度实测值(%)
取样位置草图
计算公式
ω0=[ ( m0/md)-1]×100ρ0=m0/Vρd=ρ0/(1+0.01ω0)
仪器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KH-107/101-4)、电热鼓风干燥箱(KH-228/101-2A)电热鼓风干燥箱(KH-047/101-2)、环刀(KH-217/V200)、电子天平(KH-209/LCD-A1000)、电子天平(KH-007-1/LCD-A300)

土的密度试验记录表(灌水法)

土的密度试验记录表(灌水法)

试坑注水后储水筒水位高度 (cm)
试坑容积
(cm3)
取自试坑内试样质量
(g)
试样湿密度
(g/cm3)
细粒土部分含水率
(%)
石料部分含水率
(%)
细粒料干质量与全部干质量之比
整体含水率
(%)
干密度 干密度平均值 备 注:
(g/cm3) (g/cm3)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试验:
复核:
日期:



第 页,共 页
土的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灌水法)
JJ0116c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取样桩号
具体位置
取样深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座板部分注水前储水筒水位高度 (cm)
座板部分注水后储水筒水位高度 (cm)
储水筒断面积 座板部分容积
(cm2) (cm3)
试坑注水前储水筒水位高度 (cm)

水利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记录数据

水利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记录数据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校核:
##### 480.5 19.2 4.0 19.5 4.1
481.5 482.0 481.7 18.5 3.8 18.0 3.7 3.8 1.92 2.08 1.43 0.82 ≥0.7 18.3 3.8
4.0 1.94 1.43 0.84 ≥0.7
检测依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计算:
灌砂法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 工程部位 试验项目 相对密度报告编号: 序号 试 坑 体 积 1 2 3 4 5 6 干 密 度 7 8 9 10 11 12 相 对 密 度 13 14 15 备注 试验: 试坑灌砂质量 灌砂密度 试坑体积 试样湿砂质量 试样湿密度 试样湿砂质量 试样干砂质量 含水量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干密度 最大干密度 最小干密度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设计值 砂砾石垫层相对密度 取样 部位 单位 g g∕cm3 cm3 g g g g g % % g∕cm3 g∕cm3 g∕cm3 / / 1 4238 1.46 2902.7 5713 1.97 500 481.1 18.9 3.9 4.0 1.89 2.08 1.43 0.78 ≥0.7 500 2 4532 1.46 3104.1 6265 2.02 500 500 3 4861 1.46 3329.5 6612 1.99 500 500 报告编号 试验编号 收样日期 试验日期 试验方法 灌砂法

碎石土的最大、最小密度试验记录

碎石土的最大、最小密度试验记录
相对密度r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
铁路工程
碎石土的最大、最小密度试验记录
表号:铁建试录82
批准文号:铁建函(97)203号
委托单位
试验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编号
样品产地
试验日期
仪器编号

环境条件
名称
型号
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20℃
55%
样品检测前后检查情况
采用标准
试验说明
大于5mm颗粒质量=(g)占总土质量百分比=(%)
小于0.075mm颗粒质量=(g)占总土质量百分比=(%)
天 然 干 密 度=(g/cm3)比重=(%)
试验项目
最 小 密 度
最大密度
试验方法
漏斗法
慢速倒转法
振击法
试样+容器质量m1(g)
/
/
容器质量m2(g)
/
/
试样质量m(g)
/
/
试样体积V‘(cm3)
/
/
干密度ρd’(g/cm3)
/
干密度(取值)ρd(cm3)
/
孔隙比emin
孔隙比emax
天然空隙比e

土的颗粒密度试验记录

土的颗粒密度试验记录

土的颗粒密度试验记录实验目的:测定土样的颗粒密度。

实验原理:颗粒密度是指土样中固体颗粒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测定土样颗粒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沉滞性法和气排性法,其中气排性法比较常用。

气排性法是通过浸水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土样颗粒骨架的容积,从而获得颗粒密度。

实验步骤:1.将目标土样取出并清洗,将其表面的杂质和湿度尽量去除。

然后用纸巾将其包裹起来,以保持湿润状态。

2.取一个干燥、清洁的容器,先将容器的质量记录下来。

然后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再将包裹土样的纸巾放入水中,直至土样完全沉入水中。

此时应注意纸巾不能漂浮在水面上。

3.排除水中的气泡,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土样,使其充分与水接触。

4.当水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抽空气。

常用方法是用玻璃棒将水表面上的空气轻轻刮去,并及时进行试验记录。

5.将浸泡土样的容器取出,用纸巾将其表面的水分擦干。

6.将浸泡土样的容器放入称量盘中,并记录下容器和盘的总质量。

7.取出容器,将其中的土样取出,并用纸巾擦干。

8.再次称量空容器和称量盘的质量。

实验数据及计算:容器质量:m1=35.2g容器和湿土样质量:m2=78.6g空容器和称量盘质量:m3=57.8g容器体积:V = m3 - m1 = 57.8 - 35.2 = 22.6 cm³计算土样质量:m土样=m2-m3=78.6-57.8=20.8g计算土样颗粒密度:ρ = m土样/ V = 20.8 / 22.6 = 0.92 g/cm³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测得土样的颗粒密度为0.92 g/cm³。

一般来说,土壤的颗粒密度可以反映土壤固体颗粒的紧密程度和质量,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分析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所测得的土样颗粒密度是针对湿土样进行测量的。

如果想要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可以对不同湿度的土样进行多次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排除气泡的操作。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最大干密度(即平均值)ρdmax(kg/m3)
任意两个试验值的偏差范围
(以平均值百分数表示)(%)
标准差S(kg/m3)
*Tp=加重地板厚度,12mm
**ω=振毕湿试样含水率(%)
试验异常情况:
附加声明:
检测:记录: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JGLQ01009
检测单位名称: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来样日期
检测依据
样品描述
判定依据
试验地点
试验条件
温度:℃湿度:%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试验方法
平行测定次数
1
2
试筒质量(kg)
试样+试筒质量(kg)
试样
质量
干土法(kg)
湿土法(kg)
试筒容积(cm3)
试筒横截面积(cm2)
百分表初读数(mm)
百分表终读数(mm)
试样表面至试筒顶面距离(mm)
ΔH=|Ri-Rf|+T* p
试样体积(m3)
V=[Vc-Ac(ΔH/10)]×10-6
试样m/[V(1+0.01ω**)](kg/m3)

土工试验公式及原始记录表格

土工试验公式及原始记录表格

一、含水率试验
二、密度实验
1、环刀法(细粒土)
2、灌水法(现场,粗粒土)
3、灌砂法(现场,粗粒土)
三、土粒比重试验
1、比重瓶法(粒径小于5mm)
2、浮称法(粒径≥5mm)
四、颗粒分析试验
1、筛分法(0.075mm<粒径≤60mm)
2、密度计法(粒径<0.075mm)GB50123-1999第32页
3、移液管法(粒径<0.075mm)
五、界限含水率
1、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2、滚搓法塑限试验
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1、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
2、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
七、击实试验
八、回弹模量试验(杠杆压力仪法)
九、渗透试验
2、常水头渗透试验
1、常水头渗透试验
十、固结试验(标准固结试验)
2、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
十一、黄土湿陷试验1、湿陷系数试验
2、自重湿陷系数
3、溶滤变形系数试验
4、湿陷起始压力试验
十二、直接剪切试验。

碎石类土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碎石类土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碎石类土相对密度试验记录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碎石类土的相对密度,帮助我们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

2.实验仪器-相对密度试验仪-土工试验采样器-平板振动器-电子天平-相对密度计-实验容器-钢尺3.实验步骤3.1准备工作3.1.1清洁实验仪器,确保其无尘无杂物。

3.1.2 准备样品:从野外采集样品并将其通过筛网筛分成粒径范围为20-40mm的碎石类土。

3.2试验操作3.2.1取样:使用土工试验采样器采集碎石类土样品,确保采样器嵌入土体中的深度达到采样器高度的1.5倍。

3.2.2同一目的地的不同位置采用多个采样器进行多点采样,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3.2.3从采样器中取出土样,用钢尺测量其质量,并记录质量值。

3.2.4准备实验容器:将相对密度试验仪的实验容器用水洗净,并待干燥。

3.2.5将洗净的实验容器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实验容器的质量。

3.2.6将采集的碎石类土样品均匀地放入实验容器中,直至装满为止,并记录实验容器的总质量。

3.2.7测量装有土样的实验容器的总体积。

3.2.8启动平板振动器,在一定振动时间内对实验容器中的碎石类土样品进行振动,以排除气孔。

3.2.9停止振动后,将实验容器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以确保土样的水平分布。

3.2.10使用相对密度计测量装有土样的实验容器的总体积。

3.2.11使用相对密度计测量实验容器的总体积时,在相对密度计底座上放置实验容器,并通过旋转操纵杆将实验容器从相对密度计中取出。

4.数据处理4.1根据实验容器的总质量和装有土样的实验容器的总体积,计算碎石类土样品的质量和体积。

4.2计算碎石类土的相对密度:-碎石类土的质量=装有土样的实验容器的总质量-实验容器的质量-碎石类土的体积=装有土样的实验容器的总体积-实验容器的总体积-碎石类土的相对密度=碎石类土的质量/(碎石类土的体积*1000)5.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一组关于碎石类土的相对密度的试验结果。

20.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表面振动法)

20.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表面振动法)
试筒容积(cm3 )
试筒横断面积(cm2 )
百分表初读数(mm)
百分表终读数(mm)
样品表面至试筒顶面距离(mm)
样品体积(cm3)
样品干密度(kg/m3 )
最大干密度平均值(kg/m3 )
任意两个试验值的偏差范围(%)
标准差(kg/m3 )
试验异常情况
备 注:
试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J0109b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验方法
样品最大粒径(mm)
相似级配模比
振动频率(Hz)
振动历时(min)
加重底板厚度(mm)
振毕湿样品含水率(%)
平行测定次数
1
2
样品+试筒质量(kg)
试筒质量(kg)
样品质量(kg)

23土的密度试验记录表(灌水法)

23土的密度试验记录表(灌水法)

页,共

JJ0116c
土的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灌水法)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取样桩号 具体位置 取样深度 座板部分注水前储水筒水位高度 (cm) 座板部分注水后储水筒水位高度 (cm) 储水筒断面积 座板部分容积 试坑注水前储水筒水位高度 试坑注水后储水筒水位高度 试坑容积 取自试坑内试样质量 试样湿密度 细粒土部分含水率 石料部分含水率 细粒料干质量与全部干质量之比 整体含水率 干密度 干密度平均值 (%) (g/cm3) (g/cm3) (cm2) (cm3) (cm) (cm) (cm3) (g) (g/cm3) (%) (%)

注:
试验:Biblioteka 复核:日期:年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
SYE01
页码共页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项目名称
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合 同 段
分项工程
监理单位
单位工程
工程部位
检验单位
桩号范围
进场单号
取样日期
试验日期
取样位置
使用范围
试验方法
相似级配模比
试料最大粒径(mm)振动Biblioteka 时(小时)振动频率(Hz)
全振幅(mm)
试验值 偏差范围(%)
标准差S(kg/m³)
异常情况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原始记录本
表号
册号
页码
序号
加重底板厚度(mm)
振毕密实试样含水率(%)
试验编号
平行测定次数
试样+试筒质量(kg)
试筒质量(kg)
试样质量(kg)
试筒容积Vc (cm³)
试筒横断面积Ac (cm2)
百分表初读数Ri(mm)
百分表终读数Ri(mm)
试样表面至试筒顶距离(mm)
试样体积(m³)
试样干密度(kg/m³)
最大干密度(kg/m³)

密度实验

密度实验
3、仪器设备
1)环刀:如图 1-1 所示。内径 6~8cm,高度 2~3cm。 2)天平:称量 500g、最小分度值 0.1g,称量 200g、最小分度值 0.01g。 3)其他设备:切土刀、钢丝锯、玻璃板等。
图 1-1 环刀
4、操作步骤
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土样的直径和高度应大 于环刀,整平其两端放在玻璃板光面上。
⑶/⑷
平均湿 密度
(g/ cm3 )

含水 干密度 率(%) (g/ cm3 )
⑻= ⑺ ⑸/[1+0.01
*⑺]
平均干 密度
(g/ cm3 )

7、思考与讨论
1)土的密度有几种测试方法? 2)天然状态下,不同土的密度变化大致在何范围?同种土密度的大小与土的 三相组成有何关系?
2)将环刀内壁擦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 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 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取余土测定含水率
3)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精度达 0.01g。本试验需进行二次 平行试验,取二次结果的平均值。平行试验结果之差不得大于 0.03g/ cm3
密度试验(density test)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砂法和灌水法等。环 刀法:适用于一般粘性细粒土;蜡封法:适用于土样坚硬、易碎或含有粗颗粒不 易修成很规则形状,采用环刀法有困难时;灌砂法灌水法:适用于现场条件下 的粗粒土。近几年,用于现场测定天然密度的核子射线法也逐渐成熟,对饱和松 散砂、淤泥、软黏土等可用此方法测定。
m1 -环刀质量(g);
(1-3)
V -环刀容积( cm3 );
ω0 -含水率(%)。 以上记录填在表 1-2 中。

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表面振动仪湿土法)

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表面振动仪湿土法)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最大干密度与相似级配(mm)
试样表面至试筒顶距离(mm) 试样体积(cm3) 样品含水率(%)
试样干密度(kg/m3) 最大干密度平均值(kg/m3) 任意两试验的偏差范围(%)
标准差(kg/m3) 巨粒土原型料最大干密度取值(kg/m3)
备 注:
试验:
复核:
底板厚度(mm) 试筒内径(mm)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第 页,共 页
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表面振动仪湿土法)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用土方法 试筒质量(kg)
试验组数
原型试料最大粒径(mm) 试筒容积(cm3)
试样最大粒径(mm)
试样与试筒质量(kg)
样品质量(kg)
百分表初读数(mm)

土的击实试验记录表计算绘制曲线,自动计算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 含水率

土的击实试验记录表计算绘制曲线,自动计算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 含水率
土的击实试验检测记录表
第1页,共1页
JJ0103Βιβλιοθήκη 试验室名称: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击锤质量(kg)
每层击数
落距(cm)
大于40mm颗粒含量(%)
试样比重
大于40mm颗粒毛体积比重
试验次数
1
2
筒容积
(cm3)
(g/cm3) 最佳含水率(校正后)
(%)
击 实 曲 线
备 注:
干密度(g/cm3)
3.04 2.99 2.94 2.89 2.84 2.79 2.74 2.69 2.64 2.59 2.54
8.2
10.2
12.2
14.2
16.2
18.2 含水率(%)
试验:
复核:
日期:



筒质量
(g)

筒+湿土质量 (g)


湿土质量
(g)
湿密度
(g/cm3)
干密度
(g/cm3)
盒号
大于40mm颗粒吸水率(%)
3
4
5
6
盒质量
(g)
盒+湿土质量 (g)

盒+干土质量 (g)


水质量
(g)
干土质量
(g)
含水率
(%)
平均含水率 (%)
最大干密度
(g/cm3)
最佳含水率
(%)
最大干密度(校正后)

土的密度实验报告

土的密度实验报告

土的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土壤样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土壤的密度,并了解土壤的密度对其性质和用途的影响。

实验材料1.土壤样本2.称量器3.水容器4.针管或其他体积测量工具5.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土壤样本:收集一定数量的土壤样本,确保样本来源相同,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测量土壤样本的质量:使用称量器将土壤样本的质量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测量水的体积:取一个水容器,注入一定量的水,并记录初始水平。

4.测量土壤样本的体积:将针管或其他体积测量工具插入土壤样本中,将土壤样本的体积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计算土壤的密度: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土壤的密度:密度 = 质量 / 体积其中,质量为步骤2中测得的土壤样本质量,体积为步骤4中测得的土壤样本体积。

将计算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重复以上步骤: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多次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统计和分析数据:将多次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平均密度,并进行数据比较和讨论。

8.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关于土壤密度的结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精确的称量器和体积测量工具,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确保土壤样本的来源相同,避免不同来源的土壤样本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在测量土壤体积时,需要注意避免压实土壤样本,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进行多次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在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时,考虑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进行合理解释。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土壤密度数据如下所示:实验次数质量 (g) 体积 (cm³) 密度 (g/cm³)1 100 50 2.02 120 60 2.03 110 55 2.0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不同土壤样本的质量和体积不同,但其密度非常接近,都为2.0 g/c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蜡封法)
JJ0116b
试验室名 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重物的空中 重物的水中
试样编号 质量
质量
(g)
(g)
1
2
取样桩号
具体位置
取样深度
试样空气中质量
(g)
蜡封试样空气中质量 (g)
蜡封试件水中质量
(g)
水温
(℃)
水密度
(g/cm3)
湿密度
(g/cm3)
盒号
盒+湿土质量 (g)
盒+干土质量 (g)

水质量
(g)


盒质量
(g)
干土质量
(g)
含水率
(%)
含水率均值 (%)
干密度
(g/cm3)
干密度平均值
备 注:
(g/cm3)
蜡封后重的 空中质量 (g)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蜡பைடு நூலகம்后重物的 常温条件下石蜡对 石蜡对水的相对
水中质量
水的相对密度
密度平均值
(g)
(g/cm3)
(g/cm3)
试验:
复核: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