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前后任领导干部的工作交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一个领导干部在岗位上工作,总有交流、轮岗、离任的时候,有离任者,就有接任者。
离任者和接任者之间,是一段环节松弛的真空地带,还是一个衔接紧密的有机整体,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前后任领导工作交接的质量和效果。
从领导行为学的角度看,做好前后任领导的交接工作是干部工作中一个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一个单位工作连续性的得力链扣。
一
把干部的工作交接定位成前后任两个领导过程衔接的链扣,是因为领导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历史过程。
在领导工作实践中,前后任干部的工作交接是认真的还是敷衍的,是紧密的还是松散的,直接关系到单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实践证明,交接好,大有益。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新任领导的良好开局。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新任领导的工作开局如何,直接影响到该领导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定位,也影响到以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要想实现良好开局,新任领导必须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尽量缩短工作的磨合期。
这一点正是工作交接的目的所在。
对于继任者而言,进入新单位或者新岗位,端起碗来就吃饭总是很少的。
新任领导要打开工作局面,常常需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有时恐怕还要交点学费。
而如果把离任交接这个环节处理好,肯定要少走不少弯路,少交不少学费。
前后任领导认真而负责地进行工作交接,可以使得新任领导从人员状况到总体工作,从单位运行质量到员工集体心理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这个了解是基于前任领导的判断,但这些判断往往是前任领导多年体验、把握、运筹的经验教训,对继任者治政理事肯定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即使前任领导的介绍有点个人的感情色彩,也至少可以让新任领导在心理上、思想上、技术上有一个必要的准备,对新环境、新群体带来的陌生化压力起到一种有效地缓解作用。
从这一层意义上看,做好交接工作对接任者打开工作局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铺垫作用。
有利于保证工作的有效延续。
干部离任、接任的根本动因是工作需要,保证工作的有效延续是干部交接工作的主旨所在。
前任领导对工作的布局安排、目标追求、程序运作是前任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般来讲,基本符合该地区、该单位的客观实际。
成熟的思路、科学的决策,往往是前任乃至历任领导反复探索、不断积累形成的。
虽然后任领导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思路,但在新的情势下,对原来正确的思路和决策进行充实和完善,比另起炉灶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因为前后任领导在价值取向上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好单位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现前后任领导之间有效的工作交接,有利于保证工作的有效延续,也体现干部交接工作的根本目的。
有利于过渡期间的政局稳定。
单位主要领导的变化,在部属和员工心里引起一定的震荡是必然的。
对前任领导功过评价、对新任领导的观望期待,是交接阶段群众议论的热点。
在这种双重心理主题的交汇之下,整个工作群体可能出现短暂的迷失期。
要尽快缩短或结束这种迷失,积极有效地调适是非常必要的。
而这种调适恰当与否、有效与否,一个重要根据是前后任领导的交接情况。
前后任领导成功有效的工作交接,使新任领导从战略上和技术上有了较大的调适空间,尽快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工作上来,并以此来促进政局的稳定。
而如果交接不成功,接任者对前一个领导过程知之甚少,在展开新的领导过程时,就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盲目性。
表现在具体工作中,从施政策略的运筹到行政技巧的运用,有可能与前任的施政风格和施政方略产生不同层次的冲突,甚至是否定,造成下属无所适从,从而加重原有群体的心理压力,也会给新任领导的开局带来意想不到的阻力。
二
前后任的领导干部工作交接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作用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使工作交接的链扣十分松弛,甚至脱节。
表现为一种不重视、不在意、不热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交接的质量和效果。
现象之一:交接不见面。
前后任领导不见面,既没有交接仪式,又没有交接内容,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前任对工作变动不满意,故而有意回避;二是后任对前任有芥蒂,不愿主动沟通和请教,甚至是不屑一顾;三是前后任离任、上任时间仓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交接机会。
前后任领导的工作交接是一个正常的工作程序,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前者一走了之,后者一无所知;前者两手一松,后者两手空空,这种人为的割裂对单位的工作总是有害的。
前后任连形式上的见面都被冷静地取消了,将对以后工作中相互间的沟通与协作产生不可揣测的消极影响。
现象之二:交接不交底。
有的前后任干部还是注意工作交接这种形式的,但工作交接只停留在浅层次上,是真正的形式,是例行公事。
离任者或者想做好人,或者想回避责任,因而在交接时,说起来轻描淡写,谈起来空洞无物,交的是一把钥匙;接任者或是怕介入矛盾,或是不愿有先入为主的干扰,问起来跑马探花,记下来浮光掠影,接的只是一个位置。
在交接内容上,交接双方基本上是临场发挥,互相学习一番,其余都是奉承话,不乏溢美之词。
唱过赞歌之后,然后各奔东西。
这种形式上的交接对做好单位工作毫无价值,只留下瞬间的记忆,既于事无补,也于人无补。
现象之三:交接一场酒。
这是一种更趋于庸俗化的交接方式,但目前却有蔓延乃至流行的趋势。
在这种特殊的工作氛围中,前后任交接,不在于对工作的必要交待、提醒和通报,却非常看重场面,以酒桌的气氛热烈不热烈,酒喝的态度豪爽不豪爽来衡量彼此间的交情,酒桌上的推杯换盏,成了最有力、最实际的交接。
珍惜同志之间的友情是应该肯定的,但如果以酒字来掩盖和遮蔽工作交接的必要程序和本质内容,是对干部工作交接本意的扭曲,这种交接不仅不足取而且十分有害。
三
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形式化交接?关键是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要求还不规范,给一些模糊化交接、和稀泥交接和形式化交接预留了可能的存在空间。
要克服这一弊端,使工作交接的应有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使工作交接成为整个干部工作过程中清晰的一环,通过严格规范和有效实施,坚实地铆紧两个领导过程之间联系的链扣。
要制定严格的交接规范。
工作交接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仅靠责任心、道德感和前后任之间的亲密度等弹性要求来解决问题,必须形成一种纪律和规范,并作出明确的规定。
而这种规定对离任者和接任者同样具有约束力。
离任者必须把交接作为在原单位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认真而全面的交接,给自己的离任画上一圆满的句号。
接任者必须把交接作为履新后的第一堂课,通过积极而有效的交接,找到进入新单位领导过程的第一扇大门。
为了提升交接工作的质量,组织部门要注意为前后任领导的工作交接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设计安排好交接预案,认真监控交接效果。
对不履行交接程序和搞形式化交接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并督促交接到位。
要明确交接的具体内容。
交接的仪式固然重要,而关键是交接的内容。
要实现前后任干部之间的有效交接,必须对交接内容作出相应的规定。
前任领导在原岗位工作多年,对单位的人员构成情况、班子的协调状况、工作的推进机制、经济的运行质量以及单位的发展规划等,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也有成熟的理性思考,这些都应纳入工作交接的范畴。
从交的角度看,离任者应本着对事业、对继任者负责的态度,按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要求,认真而负责地交心、交底。
同时,离任者还应结合对走过历程的回头望,把经验和教训也作为一笔财富移交给继任者。
既要讲创业的兴奋点,也要谈干事的注意点,既要总结斩华雄的经验,也要交流走麦城的教训,使继任者对单位的工作有全景式的了解。
从接的角度看,继任者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和兼容并蓄的气概,热心联系,主动沟通,通过咨询、请教的方式,把离任者在原单位工作中形成的所知、所思、所感全部掏出来,先打包接收,然后在工作中予以借鉴消化,使之成为一本做好单位工作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