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三宝之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家人:

您好!谢谢您的每月一信,谢谢您参与2016年11月的网络读书会,《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

网络读书会》是一项社会公益祈福共修活动,我们为地球母亲的安平泰祈福;为社会和谐祈福;为家庭和谐祈福;为身心和谐、快乐幸福祈福!您的每月一信能够让自己感动吗?凡能

够感动自己的正能量分享,也能感动这个世界——感动,就是我们在收获上天赐予我们的祝

福能量。

十一月是收获月,我们走进十一月: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用不断地学习收获着太多太多的喜悦。小时候,我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当我们含糊不清地喊出第一声“妈妈”、“爸爸”时,我们收获了语言;当我们迈出第一步时,我们收获了人生道路的起点。当然,我们那张笨拙的小嘴不知学了多少次;我们两条稚

嫩的小腿,不知摔了多少跤……从此,我们可以说出我们的心声,表达我们对世界的感受。

人生旅途中,我们在收获了快乐、富有后,还要在下一个时间继续播种“三宝”,继续用“三宝”来灌溉心田。我们的生命就是因为有新的更高层面的力量不断注入,而年轻,而健康,而热

血沸腾,而幸福天长地久!

但是,人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理:想着不付出或付出很少,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总是期

待着“天上掉下馅饼”,那可能吗?即使天上能掉下馅饼,会一直“掉”吗?“守株待兔”的故事

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想有所收获,那就得去默默地耕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千

古真理。

我们坚信“笨鸟先飞早入林”,只有先飞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坚信凡只想索求的付出,

最终不会有结果,也不会有收获!因为付出本不一定全是回报!有能力付出的人,是世界上

最有福报的人!

现在,让我们进入【收获月的祈祷文】。

我们行走在三宝之光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收获着生命之神不尽的恩典,满揣着她的礼

物与祝福启程。

我明白,有时付出也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付出绝对不会有收获,人生路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绝望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所以,有时的付出不一定有

收获,但不断地付出一定会有收获。所以,有时放弃也是大智慧。

我明白,人应当以信仰来敬畏“天”、服从“天”,以智慧来认识“道”、顺应“道”。天道是一个

伟大的组合!困境之中,心灵向上天祈祷,祈求上天之福佑;行动之前,研究自然之道,感

悟自然规律之特征,按“道”的规律去趋利避害。

我明白,满怀慈爱者,无所畏惧故勇敢;节俭之道,可以令人回到生命之源不衰歇;不敢为

天下先,并非孱(chán)弱无能,它有不争而胜的创造潜力。人若舍弃“慈、俭、不争”这三宝,则必死无疑!三宝中,以慈爱最重要。有了它,战则胜,守则固,天必将卫护他。修三宝,就是修最高等的风水。

我明白,能够把自己放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在下面,不用急,只要有生长的力量,下面的总会跑到上面来。修炼百分之百的信任、无条件的爱、全然的喜悦,这是一条通达大

安心、大自在的幸福路。

我明白,青春,并非十八岁体魄中的一段时光。青春,表示有梦想、有朝气、有慈爱、有创造力;青春,表示甘愿放弃舒适环境,去闯荡生活的胆识与气质。人类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衰老;人类只是因为朝气、慈爱和创造力的毁灭,才出现了“老人”。所以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用“我老了,我不行了”等口头禅来错误地引导自己!青春是一种力量,青春是连接宇宙力量的桥梁!

我明白,慈不仅是爱人类,对周围的生物,也是充满着慈爱——爱自然,爱地球,爱三界众生。慈爱的终极意义,是“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舍“小我”而成“大我”,从而走向天长地久的永恒幸福!

现在,我是一个勇猛精进的修行者,我已经准备好了,人生三层楼的创造之爱、广大之爱、平衡之爱的“安平泰之光”充满我的全身;大平安、大自在、大富足的力量,源源不绝地流贯我的全身!我可以展现无限的爱与创造力!我接受来自祖先与父母的祝福!我接受上天对我健康、学习、事业、关系等方面的祝福!无限的幸福充满着我们的家,守护着我们的家!我值得享受人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平安富足!

谢谢!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三宝之光》。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sì)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都说我们的道太大了,没有谁与它相似,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无法比拟它。如果它像什么,那么它早就是细小之物了! 我有三个宝,坚持保有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慈爱所以勇敢;因为俭啬所以广大;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成为众人的领袖。现在抛弃慈善追求勇敢,抛弃节俭追求广大,抛弃谦让追求逞强,结果只有死亡。慈爱,用来出战就会获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上天将要救助众人,就是用慈爱去保护它。

本章共九十九个字,分三段来阐述:

第一段共二十五个字,即:“天下皆谓我道大,似(sì)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本章开篇,老子用答问形式、用形而上的理论,来阐述“道”为什么是博大精深的;用万物抽象概括总结,来阐述“道”既是无形无味的物质形态,又是产生和支配万物的规律。本段从三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道是真正的大,大到宇宙中无法用语言来比拟。

首先,《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老子描述的这个宇宙创生系统里,“道”是创造的本源。因为“道”在宇宙天地中是至大的;“道”是大到了极处,当然通常人们就不会能察觉到他种种有形有象的物质形象了。更何况,“道”是宇宙中最根本的总法则和总力量。

其次,“道”的形象其实是渗透在天下万物之中的,可以说无处不可以见“道”,但又无处可以

见“道”。“道”在宇宙里就像水在大海里一样普及,像空气在陆地上一样普及。

再次,道“似不肖”,所谓“肖”就是形象,所谓“不肖”就是看不到“道”的形象。

从宇宙宏观而言,凡是有形象的东西其实都是渺小的一类。一般意义上的“大”的东西,都有

具体的尺寸、规模、范围来显示出它的“大”,可以有具体的“大”的形象被人们切实地感知到。然而那些可以用具体的尺寸、规模、范围来形容出来的“大”,又哪里会是真正的“大”呢?所以,“道”是真正的“大”,是“大”到了身在其中而不觉的地步。所以老子所说,如果“道”等同

于某一具体事物,那么具体事物总是万物之一,则“细”。具体事物有生有灭,道也就会随其

细而“细”,因其亡而亡,也就不叫“道”了。

第二层面,老子《道德经》的至高概念是什么?是“道”。

首先,《道德经》第四章阐述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个“道”既大而无外,又小而无内,所以万物都不可能与道相肖像。这个“道”既无始无终、

无边无际,又无生无灭、无限无量,所以“道”是无与伦比的。这是老子系统地把“道”这个概

念提升为宇宙万物之终极本源。

其次,近三千年前老子系统论述“道”这个至高概念之前的至高概念是什么?是人格化的“帝”,又称“上帝”。

“上帝”是最高的神,“上帝”是风雨雷电的主宰;“上帝”决定是否风调雨顺,“上帝”决定人间

吉凶祸福,“上帝”决定国家命运变化,“上帝”决定战争胜败等等。在《道德经》五千言中,

老子强调“道”,但并没有否认“上帝”,因为作为寓人化的“帝”或是“天帝”亦是观天之道,是

执天之行的宇宙中正义之神的代表;是能够遵循自然规律的、能动性的、有意志的;是回应

人类的信仰,回应人类的祈祷,回应人类的德行的。

再次,老子《道德经》中把“天与道”整合成天道,面对主观能动之“天”,与面对客观自然之“道”,这里是不同层面的两种态度。

我们面对“天”,是信仰、祷告,真诚地遵“天”而行,是信仰性的。我们面对“道”,是观察总结,智慧地运用“道”的规律。“道”是客观规律,是自然规律。面对客观的自然规律,您得有

自然科学的心态,去观察事实,总结规律,实践规律,这是科学性的。一个搞自然研究的科

学家,他在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规律时,他不会这样祈祷:“自然规律啊,求您把您的奥秘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