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三宝之光

合集下载

道德经67章感悟心得分享

道德经67章感悟心得分享

道德经67章感悟心得分享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道德经》67章中写到这样一句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想必大家都看过电视剧版《西游记》,里面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但就算他们已经获得了最高荣誉“成佛”之后仍然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当唐僧离开孙悟空时竟然用流下眼泪来表示悲伤,这无疑使我感觉非常纳闷?人生怎么可能只有“喜怒哀乐”而没有悲欢离合呢?因此古今学者争论百年而未能定夺,直至科技发达如今的社会还有谁愿意去尝试寻找最简单、纯粹的答案吗?回归正题吧!老子所谓“生者,天之就也;死者,天之理也。”即指每个人从出生那刻起便享受着上帝给予你的福气和财富,让你拥有与众不同的体质、心态、身份等等;随着岁月增长你慢慢地发现你父母逐渐老去并逐步走向衰败,兄弟姐妹各奔东西或成家立业而分散了原本属于你们集体;爱情友谊亲情关系则因长期陪伴而变淡乃至破裂…诸如此类种种,再加上许多物欲横流,勾心斗角的虚伪生活充斥着你周围的环境,处在极度压抑焦虑状态下的人根本无暇顾及外界美好的一切,反倒对身边熟悉的人越发陌生、防备甚至怨恨,导致每个人内心世界越来越扭曲,性格也愈发暴躁,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使自己陷入困惑和迷茫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又比如曾国藩一生力挽狂澜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创办洋务新政,做了那么多对清王朝作用巨大的功绩却始终被历史诟病被贬低,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做事目标明确,行事干净利落,可是他的私德却屡遭攻击;第二,既

要治军打仗又要做官执政,矛盾纠结互相排挤消耗了他绝大部分精力,最终使他英雄末路壮志难酬。所以你看任何伟大的事业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实现,换言之要耐住寂寞、坚守初衷、顺应规律方能水到渠成。更何况每个人从“成佛”之日起就不再孤独,虽然修行之路漫长艰险,只要内心依旧虔诚纯洁,当那天光芒普照大地时,那光芒将是永恒的。综上所述,人生路途坎坷荆棘遍布、曲折蜿蜒,因此我们要把握人生方向积极乐观勇敢前进。“生者,天之就也;死者,天之理也”!所以有志之士尽管坚持奋战迎接挑战风雨兼程,而怀抱邪念之辈则放弃自我远避它乡罢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相信明天依旧阳光灿烂。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时期译文对照

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

夫唯不肖,故能大。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建之,以慈垣之。

译文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道德经第七讲

道德经第七讲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
生柔死强,人木皆如此,由此喻之。 是以兵强则不胜:兵,械也。胜,胜任。 木强则兵:不解。又解为:木强则共。 木强则折。折字坏,仅存右半,又误为兵。兵又衍为共。 硬骨头六连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物稀者贵。
被褐怀玉:褐(hè),粗衣。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夫唯病病,是 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知己不知(知而不知)是为上也,不知而 知是为病也。
病病:痛恨其病;把病当作病。把缺点当缺点。 要贵有自知之明。 自省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 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 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肖(xiào),像。肖:骨肉相似也。(说文)骨肉相似者,謂此人骨 肉與彼人骨肉狀皃略同也。故字從肉。(段注) 惟妙惟~,不肖子孙(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正因为他的广大,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 三宝:变为佛家用语 俭:指精神的消耗,言语、行为、时间都要节省。 清心寡欲。 参考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 啬:对自己刻薄对人宽厚。俭啬 舍俭且广:广,欲望增大。 慈,故能勇:慈悯于物者,必能勇于拯救。“仁者必有勇”(论语) 方志敏的血案:一老人救小孩。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智慧的人,挖掘自身的宝藏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智慧的人,挖掘自身的宝藏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智慧的人,挖掘自身的宝藏

【自己才是最丰富的宝藏】

人在宇宙中是沧海之一粟,是泰山之一石,是极其渺小的,但人不应该是被动的,无所作为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世界的主人,自己才是最丰富的宝藏。

人类最大宝藏在哪?她不在外面,她就在您的里面;她就是您的自性;她是我们每个人最独特、最珍贵的本质,也是您真正力量的来源!这个光明的自性一旦被唤醒了,人生所有困难自然迎刃而解,所有黑暗自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宝藏在正能量中】

正如思维,它是藏在头脑中看不见的力量,正确有效的运用好思维就是开发自己内在的幸福宝藏;误解或不恰当的使用思维,会有灾难性后果!因此,提高人的心性比什么都重要。

一旦心性提高,品质亮化,我们就会充满着正能量。而充满正能量的人,会遇上神灯,会遇到宝藏。

宝藏在哪里?宝藏在我们的心中,宝藏就是爱、包容、感恩、知足、利他等正能量品质——这种品质是福报、智慧、喜乐的源泉,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如果缺乏这种正能量,想自己的就多了,考虑别人的就少了,生命就不成长了。

这就是自己放弃了自身最大的宝藏!

【宝藏可以用柔和、清净和喜悦来开启】

人体里面什么宝藏都有,人体内联结宇宙高能量空间的什么按钮都有。如果我们只是开放外在世界的名利地位、吃喝嫖赌,您“开其兑”了,那您就与成功的人生无缘了,那您就没救了,那您就将在人生最后的一刻带着迷茫、带着恐惧、带着痛苦离开美丽的地球。

那么,如何开启自身神奇的宝藏呢?

一、用柔和。

生命贵在柔性的坚持——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所说的“骨弱筋柔而握固”,是因为在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世界之前,“德”早已蕴含在自己的身心里,而且积蓄得十分深厚,自在圆满的大道宝藏也在我们的里面。

赵妙果老师详解《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虚心谦下

赵妙果老师详解《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虚心谦下

赵妙果老师详解《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虚心谦下

亲爱的家人: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道德经学用》2016年10月的互联网共修活动。每月一信的网络共修,是为三界众生安平泰祈福、为地球母亲安平泰祈福、为社会安平泰祈福、为家庭安平泰祈福、为身心安平泰祈福的公益活动。

您每月一信写自己真实故事的分享,您充满爱与感恩的觉知,是对自己的祝福,是与宇宙更高意识的连结,是对众生的奉爱,是对天地的供养!您听到自己心里那个感动的声音了吗?凡能够感动自己的正能量分享,也能感动这个世界——感动,就是我们在收获上天赐予我们的祝福能量!

祝福能量,是宇宙意识在包围我们的心智体围墙上打个洞,使得我们可以超越心智体,体验超常的富足、喜悦、祥和的法喜存在。祝福能量,专注于人类的融合,唤醒我们与宇宙整体的连接,让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与我们所爱、与社会大众、与天地众生连接。祝福能量的主要功能:是激活我们生命三层楼中的创造之爱、广大之爱、平衡之爱的恩典区域;关闭大脑感官中恐惧、嫉妒、自卑和白日梦的区域。这个过程最终需要被祝福者进入一个稳定的超常意识状态;需要我们生命三层楼中一层楼身体层、二层楼神性层、三层楼的宇宙体进入一个变压转换的超常意识状态,从而带给我们认知和生命的蜕变。

我们走进十月,十月是新生月。

当我们的生命处于新生的状态,我们一定是柔软的、单纯的、抱一的、专注的、简单的、开放的、可爱的、人见人爱的觉醒状态。

当我们的生命处于新生的状态,我们一定是怀着赤子之心来拥抱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也感受到活泼泼的、生机勃勃的、让人舒服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三宝”观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的“三宝”观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的“三宝”观及其现代意义

《道德经》第67章提出了著名的“三宝”思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可见,老子所说的“三宝”就是指每一个体道修德之人(“我”)所必备的三种德行: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在这里并没有详细解释这三种德行的意义,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但若把“三宝”放在《道德经》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背景中加以理解的话,我们就不难感受其深刻涵及深远意义。

一、慈。首先来看“慈”。《说文解字》对“慈”的解释是“爱也”。这种解释应该说是深合老子本意的。当然,老子所倡导的不是一般的爱,而是一种无私的爱,犹如慈母对孩子的爱一样。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大爱,一种超越了贤愚、善恶、亲疏、尊卑、人我等一切差别的博爱。纵观《道德经》全文,无处不闪烁着这种伟大恒久人性光辉,兹举几例:“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7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3章);“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27章);等等。所以,慈就是无分别心地去长善救失,一视地去关爱任何人任何物。细品《道德经》,这种悲天悯人的广博胸怀不能不令人动容,让人叹服,也常常让人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因为母亲对子女的爱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分别,任何条件,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地给予,一个母亲不会因为自己的某一个孩子长得丑或生病等原因而减少对他的爱。“道”生万物,恰如万物的母亲,所以能够包容关爱万物。《道德经》第一章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25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事实上,老子多次把道比喻为万物的母亲。而老子笔下的“圣人’、善为道者,作为“道”的载体或者说是道的人格化,也能像道一样去普遍地关爱一切入一切物。换言之,得道的圣人能觉悟到“我”与天地万物原本是一体的,爱一切人一切物也就是爱自己。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仁爱”、“民胞物与”,佛教所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事实上,爱或者说“博爱”代表了人类所有文化与的共同追求,代表了一种普世价值和最高的道德原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世间所有道德、哲学和的精神核的话,那这个字肯定是非“爱”莫属。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注释]

1、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称之词。

2、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为不像具体的事物。一说,没有任何东西和我相似。

3、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以上这一段,有学者认为是它章错简。

4、三宝:三件法宝,或三条原则。

5、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6、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

7、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

8、器长:器,指万物。万物的首长。

9、且:取。

10、以战则胜:一本作“以阵则亡”。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久矣其细,犹曰其细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夫曰:若肖,久矣其细也。

《德经-第六十七章》(老子)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德经-第六十七章》(老子)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老子》德经·第六十七章

关于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六十七章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七章译文

天下人都说,“道”太广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种宝贝,是应当永远持有珍重的: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朴;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俭朴,所以能大方广;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首。现在丢弃了慈爱而追求勇武;丢弃了俭朴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过分完美,本身就是一个缺陷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过分完美,本身就是一个缺陷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过分完美,本身就是一个缺陷

【卷首语】

中国人从来不推崇“完美”,自古以来,就有“满招损”、“盈则亏”的古训。其实早在近三千年前,圣哲老子就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告诫后人,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bì)。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意即:真正最圆满、最伟大的成就,反而好像有些缺陷,但他的效用却永远不会过时衰竭,他的功能丝毫没有弊端。真正内涵最丰富、最充盈的学问,反而好像有些虚空不足,但他发挥起来的作用非常强大,他的应用却是无穷无尽。

【大成若缺 v.s. 自相矛盾】

老子关于“大成若缺”的表达,似乎有点自相矛盾?

首先,既然是大成,就应该无缺。

其实老子表达的“大成若缺”是对宇宙秩序的一种看法,因为有缺陷的万物才能共同构成和谐的宇宙整体。正是因为万物各自都有残缺,宇宙才生生不息。许多东西往往是“因为缺陷,所以完美”。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往往过分完美本身就是一个缺陷。宇宙的物理原则就是:大成功、大圆满的东西,天然都存在着相当的缺陷;再有成就的人(也可以指物)也有缺点,但他的缺点并未影响到他的成就。

其次,“大成若缺”作为一种正面的观念,一直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存在得很牢固!

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紫禁城,其中的房子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宅门府第的房子也不能超过“九十九间半”;就连大户人家的祖屋,据说也是由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组成的。因为,中国人自古都懂得“盈必毁”的道理——不满整数,才是吉利!而为什么不把那“缺”的半间或一间补上,凑齐一个大整数呢?那样岂不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皆(jiē)谓(wèi)我(wǒ)道(dào)大(dà),似(sì)不(bù)肖(xiào)。

夫(fū)唯(wéi)大(dà),故(gù)似(sì)不(bù)肖(xiào)。

若(ruò)肖(xiāo),久(jiǔ)矣(yǐ)其(qí)细(xì)也(yě)夫(f ū)!

我(wǒ)有(yǒu)三(sān)宝(bǎo),持(chí)而(ér)保(bǎo)之

(zhī)。

一(yī)曰(yuē)慈(cí),二(èr)曰(yuē)俭(jiǎn),

三(sān)曰(yuē)不(bù)敢(gǎn)为(wéi)天(tiān)下(xià)先(xiān)。

慈(cí)故(gù)能(néng)勇(yǒng);俭(jiǎn)故(gù)能(néng)广(guǎng);

不(bù)敢(gǎn)为(wéi)天(tiān)下(xià)先(xiān),

故(gù)能(néng)成(chéng)器(qì)长(cháng)。

今(jīn)舍(shè)慈(cí)且(qiě)勇(yǒng);

舍(shè)俭(jiǎn)且(qiě)广(guǎng);

舍(shè)后(hòu)且(qiě)先(xiān);

死(sǐ)矣(yǐ)!夫(fū)慈(cí)以(yǐ)战(zhàn)则(zé)胜(shèng),

文海新解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德之持保三宝

文海新解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德之持保三宝

67 德之持保三宝

风萧萧

话说老聃连日来向弟子关尹阐释那天下治平之道和圣人善下不争之德,一个问起来孜孜不倦,一个讲起来喋喋不休,总算打消了关尹子内心深处对所谓“大道”不能经世致用的偏见和困惑。

于是,关尹子向老聃说道,弟子和很多凡夫俗子一样,长期以来总是认为您的主张大而无用。遁世者循之以修身养性,聊可一试,至于定国安邦,还是要靠那些奔走于各国之间的儒墨兵家之徒。如今才知,老师所言之大道,才是真正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只是世人不知不识,难以执此大象,更不会致用而已,当真是可惜之至。

老聃听了,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苦笑一声说道,是啊,在天下之人的眼中,只知道老朽是个所谓的“得道”高人,究竟“道”为何物,却未必知晓。老朽也是拙嘴笨舌。直到今日,也无法按照世人所想象的那样,将这个大道完整而准确的讲给人听。我“不知其名”,只好“强为之名”,曰“大”,乃是因为天地万物没有比之更大之物。但只此一个“大”字,却常受世人常嘲讽不已。说我口中所言之“道”,空空范范,诚不可谓不“大”,但根本想不出这世间究竟有哪一件具体事物与衪的样子相仿。

此正谓,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正是因为祂至大无双,所以才不会具备任何一件具体的事物的形状。人眼所见,凡可具其体、形其象者,无论其具体形象多么广大,与无形无体之大道相比,也只能沦为微细之物。

正所谓:夫唯大,故似不肖。

反之,如果祂具备了任何一件具体事物的形状,也早就不能称之为真正之“大”了,而只能称之为某个具体之事物。

此正谓: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之所谓“大道不肖”,与那孔仲尼所言“君子不器”,其意一也。在他看来,人若甘为器用,则入于小人之流,难为真君子也!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注释]

1、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称之词。

2、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为不像具体的事物。一说,没有任何东西和我相似。

3、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以上这一段,有学者认为是它章错简。

4、三宝:三件法宝,或三条原则。

5、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6、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

7、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

8、器长:器,指万物。万物的首长。

9、且:取。

10、以战则胜:一本作“以阵则亡”。

[引语]

这一章是“道”的自述,讲的是“道”的原则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具体运用。老子说,“道”的原则有三条(即三宝),这就是:“慈”,即爱心加上同情感;“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不敢为天下先”,是“谦让”、“不争”的思想。有“道”的人运用这三条原则,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否则,便会自取灭亡。本章实际是对《德经》三十八章以来的一个小结。

道德经讲义67:《三宝章》

道德经讲义67:《三宝章》

道德经讲义67:《三宝章》

三宝章

恭闻圣人之道,不可言大,不可言小。道之本体,始生于一,至简至约,故不可言大;道之妙用,散之万有,无尽无穷,故不可言小。是故,小而非小,人不能见其小;大而非大,人不能知其大。小而非小者,小能见大也,譬如黍米玄珠之中,开明三境,化生诸天之谓也。大而非大者,大能入小也,譬如月中有山海之影,镜里见天地之形者,此也。此等妙义,小大难穷!至理之实,有无莫测体用之妙。文中所谓不肖者,正谓此也。天下之人,虽以不肖言之,却不知大道,惟以不肖而肖之。断不以肖而肖之也!若以肖而肖之,无者不能形有,实者不能形虚;有无不能相入,小大各执一端;天地万物,其聚散氤氲,变化生成之妙,终不立矣!是故不肖中真实肖处,人不能知不能见。所以太上从不肖中,指出三宝之妙义。修道之人,果能以不肖之慈仁,爱其身,此身必不死坏;果能以不肖之俭约,去其大,人事之尘劳,

自然清静;果能以不肖之谦退,处于后,则道德自然全备矣!今日文中所讲者,正是此义。

此章经旨,以三宝救世,将欲天下后世,保此三宝,不入于死地之义。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天下皆谓我,犹言天下皆说我。道是极大的,而我之若遗若鄙,若屈若拙,似不肖于道也。道本无边际,本不可以言语形容。似不肖,皆是天下之人,妄自形容,强行猜度。故太上述其言而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道若不大,有边际之可求,有方所之可指,则肖之亦易矣。夫惟上极于天,下蟠于地。天下莫能载,无有载道者;天下莫能破,无有破道者;无可比拟,无可譬喻,故似不肖也。使太上若不伸明其不肖之旨,大道之体用,反不明于天下万世矣!故曰:夫唯大,故似不肖。盖是此义。

《道德经》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道德经》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道德经》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一部分: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天下人都说我证悟的道太大,法界万有中没有与道相像的,它不像兕虎、雕隼,不像大象、鲸鱼,不像泰山、喜马拉雅山,不像地球、太阳、恒星,不像无边无际的虚空,如果与一物相像,那道早就成了细小之物,即使道如虚空,那也只是一个比喻

结合下面的内容可以知道,老圣此章的目的就是宣讲慈悲三宝教法,老圣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建立在万物玄同的磐石上,所以称我道大,而世间的慈爱是有条件的,是亲人、恩人之间的慈爱,就如宋国太宰问庄子什么是仁?庄子答:虎狼,仁也,太宰大惊,问何谓也?庄子答:父子相亲,何谓不仁?虎狼也是父子相亲,这不是仁吗?从这就可以看出儒家的亲亲之仁虽然极高,但还没有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身为儒家的孟子能说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已经突破了亲亲人伦的慈爱,实属难得,这是孟子思想的光辉,所以能至今被人称颂

第二部分: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是指我们做人处世,要慈悲为怀,仁民爱物;俭是指要节约不奢侈,收敛自我不放纵欲望;不敢为天下先,是指天下万事,没有创作的事物,所谓创作只是自然的因缘条件成熟了,在一个机遇下自然会得到成功,世人若想单独创作制造,就会违反自然因缘的法则,是不会成功的,只因得道的人懂得这一法则,所以不敢为天下先若一个人真具备了慈悲,大仁大勇,具有了爱天下人的心,就能

“天下皆谓我道大”,《道德经》第67章原文和译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道德经》第67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第67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9.13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众生听我所讲的道,会说它的范畴太广大了,哲理太玄妙了,境界太虚无了,它不像任何有形的具体器物,实在不太容易去理解去想象。没错,道无色无声无形,看不见听不清抓不着,正因为如此广大玄妙,所以才有别于世间任何有形之相,故称“夫唯大,故似不肖”。如果把它混同于万有之有,就会分解细分成专有的学问去研读,久而久之就会把道变细变渺小了,故称“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既然大道如此广大玄虚,那么怎么才能持有并保全它,我有三个法宝,人人都能做得到。第一是仁慈博爱,以慈悲善待一切众生。第二件是节俭爱惜,既珍惜大自然的资源不铺张浪费没有贪欲,又要珍爱自己的身心,知恩感恩报恩惜福。第三件就是不与众生争,无我无私甘心不居众人之先。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慈悲为怀善待众生,就会像母亲那样用生命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展现出勇敢的大丈夫气概,仁者无敌故称“慈故能勇”。一个人如果真的能惜福感恩,那么他的资源就会源源不断,他的事业就可广且久且大,故称“俭故能广”。不敢处处争先,反而能够居为万物众生之长,故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而世俗之人却舍弃仁慈慈悲,去片面追求匹夫之勇。舍弃节俭惜福,去妄求广泛的回报。不愿居后而处处争先出风头,这就是自讨苦吃自寻死路。这三件法宝中尤其是慈悲仁慈最为重要,善待一切众生,那么众生也会善待回报于你,进可战,战必胜,退可守,守必固。天道想要援救谁,就赐给谁柔慈之宝来护卫他,故称“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 第六十七章

道德经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

天长地久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④而身存。非以⑤其无私⑥欤⑦!故能成其私⑧。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为万物而不仅仅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生久存。是以圣人把自身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后而为人民的先知导师;献身于尊道崇德尚法顺从民意而政通人和。必须因其私无私啊!所以能够成就其私!

注释

①天长地久:天地长久存在。

长:长久,时间久;高,高大;首领,君长,领袖,领导人,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久:长久,时间长(跟“暂”相对)。长久:时间很长;持久;长寿。

长,久也。——《广雅》

②不自生:不为自己而生;不为己而生;不仅为自己而生;不仅仅为自己而生。

不仅:不仅仅;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不止。

③先:先知,先导,导师。先知: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对事理的认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了解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人;宗教中指受神启示而传达神的意旨或预言未来的人。先导:开道;引路;开道引路者;前导;诱导,引导。开道:以道理启发劝导;开辟道路;取道;在前引路;开放言路。导师:导引众生众物进修道业(善行、美德)者的通称;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在大事业、大运动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导师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诊疗人世伤痛的行医人。

④外其身:献身。献身,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献给祖国、人民或事业。外:献出。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身于度外的意思。身:身体;自己,自身;生命,性命;人的品格和修养;地位或身分;毕生,一辈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家人:

您好!谢谢您的每月一信,谢谢您参与2016年11月的网络读书会,《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

网络读书会》是一项社会公益祈福共修活动,我们为地球母亲的安平泰祈福;为社会和谐祈福;为家庭和谐祈福;为身心和谐、快乐幸福祈福!您的每月一信能够让自己感动吗?凡能

够感动自己的正能量分享,也能感动这个世界——感动,就是我们在收获上天赐予我们的祝

福能量。

十一月是收获月,我们走进十一月: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用不断地学习收获着太多太多的喜悦。小时候,我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当我们含糊不清地喊出第一声“妈妈”、“爸爸”时,我们收获了语言;当我们迈出第一步时,我们收获了人生道路的起点。当然,我们那张笨拙的小嘴不知学了多少次;我们两条稚

嫩的小腿,不知摔了多少跤……从此,我们可以说出我们的心声,表达我们对世界的感受。

人生旅途中,我们在收获了快乐、富有后,还要在下一个时间继续播种“三宝”,继续用“三宝”来灌溉心田。我们的生命就是因为有新的更高层面的力量不断注入,而年轻,而健康,而热

血沸腾,而幸福天长地久!

但是,人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理:想着不付出或付出很少,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总是期

待着“天上掉下馅饼”,那可能吗?即使天上能掉下馅饼,会一直“掉”吗?“守株待兔”的故事

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想有所收获,那就得去默默地耕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千

古真理。

我们坚信“笨鸟先飞早入林”,只有先飞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坚信凡只想索求的付出,

最终不会有结果,也不会有收获!因为付出本不一定全是回报!有能力付出的人,是世界上

最有福报的人!

现在,让我们进入【收获月的祈祷文】。

我们行走在三宝之光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收获着生命之神不尽的恩典,满揣着她的礼

物与祝福启程。

我明白,有时付出也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付出绝对不会有收获,人生路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绝望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所以,有时的付出不一定有

收获,但不断地付出一定会有收获。所以,有时放弃也是大智慧。

我明白,人应当以信仰来敬畏“天”、服从“天”,以智慧来认识“道”、顺应“道”。天道是一个

伟大的组合!困境之中,心灵向上天祈祷,祈求上天之福佑;行动之前,研究自然之道,感

悟自然规律之特征,按“道”的规律去趋利避害。

我明白,满怀慈爱者,无所畏惧故勇敢;节俭之道,可以令人回到生命之源不衰歇;不敢为

天下先,并非孱(chán)弱无能,它有不争而胜的创造潜力。人若舍弃“慈、俭、不争”这三宝,则必死无疑!三宝中,以慈爱最重要。有了它,战则胜,守则固,天必将卫护他。修三宝,就是修最高等的风水。

我明白,能够把自己放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在下面,不用急,只要有生长的力量,下面的总会跑到上面来。修炼百分之百的信任、无条件的爱、全然的喜悦,这是一条通达大

安心、大自在的幸福路。

我明白,青春,并非十八岁体魄中的一段时光。青春,表示有梦想、有朝气、有慈爱、有创造力;青春,表示甘愿放弃舒适环境,去闯荡生活的胆识与气质。人类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衰老;人类只是因为朝气、慈爱和创造力的毁灭,才出现了“老人”。所以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用“我老了,我不行了”等口头禅来错误地引导自己!青春是一种力量,青春是连接宇宙力量的桥梁!

我明白,慈不仅是爱人类,对周围的生物,也是充满着慈爱——爱自然,爱地球,爱三界众生。慈爱的终极意义,是“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舍“小我”而成“大我”,从而走向天长地久的永恒幸福!

现在,我是一个勇猛精进的修行者,我已经准备好了,人生三层楼的创造之爱、广大之爱、平衡之爱的“安平泰之光”充满我的全身;大平安、大自在、大富足的力量,源源不绝地流贯我的全身!我可以展现无限的爱与创造力!我接受来自祖先与父母的祝福!我接受上天对我健康、学习、事业、关系等方面的祝福!无限的幸福充满着我们的家,守护着我们的家!我值得享受人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平安富足!

谢谢!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三宝之光》。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sì)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都说我们的道太大了,没有谁与它相似,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无法比拟它。如果它像什么,那么它早就是细小之物了! 我有三个宝,坚持保有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慈爱所以勇敢;因为俭啬所以广大;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成为众人的领袖。现在抛弃慈善追求勇敢,抛弃节俭追求广大,抛弃谦让追求逞强,结果只有死亡。慈爱,用来出战就会获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上天将要救助众人,就是用慈爱去保护它。

本章共九十九个字,分三段来阐述:

第一段共二十五个字,即:“天下皆谓我道大,似(sì)不肖(xiào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本章开篇,老子用答问形式、用形而上的理论,来阐述“道”为什么是博大精深的;用万物抽象概括总结,来阐述“道”既是无形无味的物质形态,又是产生和支配万物的规律。本段从三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道是真正的大,大到宇宙中无法用语言来比拟。

首先,《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老子描述的这个宇宙创生系统里,“道”是创造的本源。因为“道”在宇宙天地中是至大的;“道”是大到了极处,当然通常人们就不会能察觉到他种种有形有象的物质形象了。更何况,“道”是宇宙中最根本的总法则和总力量。

其次,“道”的形象其实是渗透在天下万物之中的,可以说无处不可以见“道”,但又无处可以

见“道”。“道”在宇宙里就像水在大海里一样普及,像空气在陆地上一样普及。

再次,道“似不肖”,所谓“肖”就是形象,所谓“不肖”就是看不到“道”的形象。

从宇宙宏观而言,凡是有形象的东西其实都是渺小的一类。一般意义上的“大”的东西,都有

具体的尺寸、规模、范围来显示出它的“大”,可以有具体的“大”的形象被人们切实地感知到。然而那些可以用具体的尺寸、规模、范围来形容出来的“大”,又哪里会是真正的“大”呢?所以,“道”是真正的“大”,是“大”到了身在其中而不觉的地步。所以老子所说,如果“道”等同

于某一具体事物,那么具体事物总是万物之一,则“细”。具体事物有生有灭,道也就会随其

细而“细”,因其亡而亡,也就不叫“道”了。

第二层面,老子《道德经》的至高概念是什么?是“道”。

首先,《道德经》第四章阐述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个“道”既大而无外,又小而无内,所以万物都不可能与道相肖像。这个“道”既无始无终、

无边无际,又无生无灭、无限无量,所以“道”是无与伦比的。这是老子系统地把“道”这个概

念提升为宇宙万物之终极本源。

其次,近三千年前老子系统论述“道”这个至高概念之前的至高概念是什么?是人格化的“帝”,又称“上帝”。

“上帝”是最高的神,“上帝”是风雨雷电的主宰;“上帝”决定是否风调雨顺,“上帝”决定人间

吉凶祸福,“上帝”决定国家命运变化,“上帝”决定战争胜败等等。在《道德经》五千言中,

老子强调“道”,但并没有否认“上帝”,因为作为寓人化的“帝”或是“天帝”亦是观天之道,是

执天之行的宇宙中正义之神的代表;是能够遵循自然规律的、能动性的、有意志的;是回应

人类的信仰,回应人类的祈祷,回应人类的德行的。

再次,老子《道德经》中把“天与道”整合成天道,面对主观能动之“天”,与面对客观自然之“道”,这里是不同层面的两种态度。

我们面对“天”,是信仰、祷告,真诚地遵“天”而行,是信仰性的。我们面对“道”,是观察总结,智慧地运用“道”的规律。“道”是客观规律,是自然规律。面对客观的自然规律,您得有

自然科学的心态,去观察事实,总结规律,实践规律,这是科学性的。一个搞自然研究的科

学家,他在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规律时,他不会这样祈祷:“自然规律啊,求您把您的奥秘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