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创伤初步急救技术(改)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创伤初步急救技术
一、止血
(一)出血种类及判断
伤口大量出血如不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
止血法是急救伤员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它,以便在遇到出血伤员时能及时而准确地进行自救互救。
1.动脉出血颜色鲜红,呈喷射状,有搏动,出血速度快,量多。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呈涌出状或徐徐外流,出血量也多,速度不及动脉快。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从伤口向外渗出,出血点不易判明。
(二)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
(1)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方搏动点(颞浅动脉)止血(图1)。
图1 头顶部出血压迫止血法图2 颜面部出血压迫止血法图3 头面部出血压迫止血法(2)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此处可摸到明显的搏动(面动脉),压迫此点可以止血(图2)。
(3)头面部出血一侧头面部大出血,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同侧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此处可摸到一个强烈的搏动(颈总动静)将血管压向颈椎止血(图3)。
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以防止因脑缺氧而致昏迷以及心跳骤停。
(4)肩腋部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止血(图4)。
图4 肩腋部出血压迫止血法图5 前臂出血压迫止血法图6 手部出血压迫止血法(5)前臂出血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的搏动点(肱动脉)止血(图5)。
(6)手部出血互救时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各有一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图6)。
自救时,用健手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上述两点。
(7)大腿以下出血大腿及其以下动脉出血,自救可用双手拇指重迭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上止血。
互救时,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压在其上(图7)。
图7 大腿以下出血压迫止血法图8 足部出血压迫止血法图9 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8)足部出血可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图8)。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此法是体表及四肢出血常用的主要止血法,除较大的动脉(如股、腘、肱动脉)出血外,对静脉、毛细血管和较小动脉的出血都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方法是先将较多敷料盖在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适当压力包扎。
包扎压力要均匀,范围应较大,同时应将患肢抬高,以利静脉血回流。
3.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多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的出血,在无骨关节损伤时可以使用。
如前臂大出血,在肘窝处垫以棉垫卷或绷带卷,将肘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用绷带或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固定于屈肘姿式(图9)。
4.止血带止血法
只用于四肢伤大出血。
使用得当,可以挽救伤员生命。
但是,止血带使用不当,可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而截肢,甚至可导致伤员性肾功能衰弱而死亡。
因此,使用止血带必须十分慎重,只有在肢体大动脉出血,或经正确使用加压包扎法无效时,才使用止血带。
充气止血带较好,有压力表指压力大小,压力平均,效果好。
战时配备有橡皮制或带制止血带。
紧急时也可用三角巾,绷带等代替,但不可用绳索或电线等物代替。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在肢体的适当部位,如上臂的上1/3,股部的中下1/3,用棉花、纱布或衣服、毛巾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
以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尾端后,将尾端从止血带下拉过,由另一缘牵出,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图10)。
如需放松止血带,只需将尾端拉出即可。
图10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图11 绷带或三角巾勒紧止血法图12 绷带或三角巾勒紧加垫止血法(2)绷带或三角巾勒紧或绞紧止血法
①绷带或三角巾勒紧止血法四肢动脉出血,可在伤口上部用绷带或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就便器材勒紧止血。
其法:第一道绑扎做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面勒紧。
如有可能,尚可在出血伤口近心端的动脉上放一个敷料卷或纸卷做垫,而后勒紧止血(图11、12)。
②绷带或三角巾绞紧止血法将三角巾折成带状,绕肢体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活结,绞棒插在外圈内,提起绞棒拉紧,将绞棒另一端插入活结环内,拉紧活结头与另一头打结固定绞棒(图13)。
图13 绷带或三角巾绞紧止血法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①要严格掌握使用止血带的适应证,只有在四肢大动脉伤,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才使用止血带。
②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衬垫(敷料、衣服等),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
③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伤口近侧靠近伤口处。
如在上臂应避免上在中1/3部,以防损伤桡神经。
④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
过紧会损伤皮肤、神经和血管,过松因动脉血仍能通过,而静脉血回流受阻,出血反而加剧。
止血带的标准压力,上肢为250~300毫米汞柱,下肢为400~500毫米汞柱,无压力表时以刚好止住动脉出血为好。
⑤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作标记,并应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
上止血带的伤员应优先紧急后送。
⑥上止血带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冬天时间可适当延长)。
因止血带远端肢体长时间缺血、缺氧,有大量组织胺类毒素产生,突然松解止血带,毒素吸收,可发生“止血带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松解止血带之间,要先输液或输血,补充有效血容量,打开伤口,准备好止血用器材,然后再松开止血带。
如仍有出血,改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结扎止血。
如止血带已超过5小时,而肢体确有挽救希望,应先作深筋膜切开术引流,同时,观察肌肉血液循环。
可在输液、输血后再松开止血带,密切注意“止血带休克”的发生。
已超过5~6小时,远端肢体已有坏死的现象,则应当机立断行截肢术。
5.填塞止血带法
即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型敷料加压包扎。
此法虽然可达到止血目的,但在清创去除填塞物时,可能由于凝血块随同填塞物同时被取出,又可发生大量出血。
6.结扎血管止血法
四肢主要动脉伤伤员到乡镇卫生院时,可以使用止血钳在伤口内夹住出血的血管断端,加以结扎,再用敷料加压包扎伤口。
此法效果确实,还可以避免因止血带而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二、包扎
(一)绷带的应用
1.基本操作
(1)操作要点
①包扎时,站在患者前面或一侧,右手拿卷带,其外面紧贴伤处,左手按住卷带一端,由内向外,先经肢体前面,一面包扎,一面放松卷带。
②为防止滑脱,开始先环缠两周或将卷带头折回一小角压在第二周之下,使其固定(图14)。
图14 卷带缠绕开始时固定方法图15 包扎完毕时,将卷带剪成二股,交叉压住后打结①环绕二周②带头折回一小角,压在第二周之下
③包扎四肢时,应由肢体远端开始,由下而上,由小而大缠绕。
松紧应适宜,不能影响循环,又要达到固定目的。
指(趾)应外露,以便观察血循环,如出现循环障碍,应立即处理,可予松解后重新包扎。
④卷带每周应覆盖其前一周的1/3或1/2,不宜使包扎部皮肤外露。
压力要求均匀,松紧合适。
⑤包扎将近完毕时,应作2~3周环绕,再将带头固定。
一般可将卷带剪或撕开成二股,交叉后环绕,然后活结打结(图15)。
有时也可在剪或撕成二股后,先打结,再环绕结扎固定,或将卷带摺迭打结,但要避免局部受压(图16)。
图16 包扎完毕的固定,注意避免局部受压
①剪成二股后,先打结,再环绕固定
②卷带摺迭打结
亦可用胶布或别针固定。
⑥结应打在肢体外侧或躯干前侧,以便寻找及松解。
但不宜在以下各部位打结或用别针:
a)伤处或发炎部位
b)骨隆起处、肢体内侧
c)卧位易受压处
d)易受摩擦处
⑦如卷带不够用,需加接另一卷时,将所加用卷带的游离端压于前一卷带末端之下,环绕2~3周,再行缠绕包扎,此法便于松解时容易找到先一卷带的末端(图17)。
图17 加用卷带的方法图18 环绕法图19 螺旋缠法
⑧松解时,先松开固定端,两手将松解部分左右传递,避免移动病人,引起疼痛不适。
如卷带已染污、干固,不易松解时,可用绷带剪剪开。
⑨在骨隆起或凹陷处,如腓骨头、内外踝、腋窝、腹股沟等处,需用棉垫衬垫或铺平以保护,再行包扎。
(2)基本缠法
各部位的包扎可由以下几种缠法结合组成。
①环绕法
多用于颈、前额、腕部,亦可用于腰部。
即在患部环绕数周,每周覆盖前层(图18)。
②螺旋缠法
多用于四肢及躯干,每周覆盖前层的1/3或1/2,由下向上、由小而大缠绕包扎(图19)。
③螺旋回反或折转缠法
此法与螺旋缠法相似,但每周折转。
一般用于上下不等大的肢体,由细小处向上缠绕(图20)。
不宜用于关节处。
图20 折转缠法图21 人字形缠法①降带法②升带法
④8字形缠法
有8字形及人字形两种包扎法,常用于关节处,先用环绕,斜过节关时,上下交替,于关节处交叉,并覆盖前周的1/3或1/2。
如关节上下部分大小相当,则用8字形缠法,大小相差较大,则用人字形缠法。
人字形包扎多在关节伸侧交叉。
如先缠绕躯干或周径大的部分时为降带法,先缠绕周径小的部分时为升带法(图21)。
8字形包扎在关节屈(如膝)或伸(如肘)面交叉。
如先缠绕远侧关节部分,向关节包缠为近心包扎,反之,由关节近侧向外为远心包扎(图22)。
图22 8字形缠法①近心包扎②远心包扎图23 蛇形缠法
⑤蛇形缠法
与螺旋缠法相同,但每周不互相覆盖(图23)。
此常用于维持敷料或夹板,松解较方便。
⑥回反缠法
用于残端、头顶等处。
环绕残端或头周固定后。
回反折迭,包盖头顶或残端,其反回方向可前后、左右或作交叉重迭(图24)。
图24 回反缠法图25 头部单卷带回反缠法2.各部位应用
(1)头部
①头顶
a)单一卷带回反缠法
先环绕头部前额至后枕,经耳上数周,由助手在枕后固定卷带。
将卷带经头顶向前额包扎,亦由助手固定于前额,如此反复由前向后,左右交替,来回包扎,每来回均覆盖前层1/3~1/2,直至包盖整个头顶部。
最后再环绕头周数周,于健侧打结(图25)。
b)双卷带回反缠法
先将二卷带一端互相结扎,将打结处放置头后,分别经耳上向前包扎,于前额中央交叉,将第一
卷带缠向上经头顶向后颈部,第二卷带环绕头周,覆盖第一卷带,再将第一卷带由后向前包扎,用第二卷带环绕覆盖。
如此反复包扎,以第一卷带前后反复分别由左右来回包扎整个头部,第二卷带反复环绕以覆盖固定第一卷带。
最后将二卷带环绕头周数周,于头后部打结(图26)。
图26 头部双卷带回反缠法
此法优点在不需要助手,故较方便。
②锁骨8字形缠法
于一侧肩部起始,经背部,斜向他侧胁部,经胁下向上至他侧肩部。
然后又经背部,斜向一侧胁部经胁下向上再至肩部。
如此反复作8字包扎。
每卷覆盖前层1/3~1/2,由肩部向锁骨部包扎(图27)。
图27 锁骨8字形缠法
③手部
a)半手套式
手掌及手指外露,有利于观察循环及活动。
先在腕部环绕,经手背向下至4~5指间,绕经小指基部,然后经手背指腕。
环绕腕部,分别绕经其他手指。
最后在腕部打结(图28)。
图28 半手套式包扎图29 手部手套式包扎b)手套式
先在腕部环绕,经手背4~5指间,螺旋向下,包绕小指。
然后螺旋向上,经手背至腕。
反复包扎各指,最后在腕部打结(图29)。
c)全手包扎
先于腕部环绕,反折卷带,经手背至指尖。
继续绕过手指,经手指前面、手掌至腕部。
如此反复4~5次直至包盖所有手指。
再环绕腕部,固定反折部。
然后斜经手背至手指端,于指端环绕一周,用8字形缠法由指端向上,最后于腕部环绕打结(图30)。
图30 全手包扎
d)8字形缠法
先于手部环绕,斜经手背至虎口处,然后经手掌再至手背。
在手背处与前层交叉,再至手掌。
如此反复缠绕,最后在腕部打结(图31)。
图31 手部8字形包扎图32 手指螺旋缠法e)手指螺旋缠法
先在腕部环绕固定,经手背至患指,于手指基部环绕一周。
螺旋缠绕患指直至指端,再螺旋绕向手指基部,或采用8字形缠法。
最后在腕部打结(图32)。
f)拇指人字形缠法
先于腕部环绕,经手腕掌侧、拇指桡侧,至手背虎口处。
斜绕向拇指端,再作人字形包扎。
经手背至腕,绕经拇指桡侧至拇指。
如此反复包扎,直至覆盖完全。
最后于腕部打结(图33)。
图33 拇指人字形缠法
④足部
a)足踝人字形缠法
先于足趾基部环绕,斜经足背,绕足跟部。
继续斜过足背,覆盖前层至踝趾基部,再绕过足底,如此反复缠绕,最后于踝部打结(图34)。
图34 足踝部人字形缠法
b)足踝8字形缠法
先于踝部环绕,经足背至脚趾基部,然后环绕足趾基部,斜经足背至起始处。
如此反复包扎,使足跟外露,但覆盖足背及足弓。
最后于踝部打结(图35)。
图35 足踝部8字形缠法
(2)残端
于残端近侧关节之下环绕固定。
先以螺旋缠法松松缠绕残端,以固定敷料。
于近关节处环绕,然后反折卷带成直角,由上而下包盖残端一侧,再由下而上包盖残端另一侧。
如此反复反折,直至完全包盖残端。
于反折处环绕,以维持卷带位置。
再以螺旋缠法,直达残端末端,最后用8字形缠法,由末端至近关节处,环绕打结(图36)。
图36 残端包扎
多头带的应用
下颌
以四头带中份对正颏部,先于枕后打结,另二端向上经耳前与之交叉,于头顶打结(图37)。
图37 下颌部四头带包扎
三、固定
骨折临时固定
骨骼在人体起着支架与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骨骼周围伴随有血管、神经。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战时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可以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减轻伤员痛苦,便于搬运伤员。
(一)怎样判断骨折
1.用手指轻轻按摸受伤部位时疼痛加剧,有时可以摸到骨折线;搬运伤员时疼痛更加剧烈。
2.受伤部位或伤肢变形。
如伤肢比健肢短,明显弯曲,或手、脚转向异常方向。
3.受伤部位明显肿胀,或伤肢不能活动。
4.骨折断端可有骨磨擦音。
但不能为了判断有没有骨折而做这种试验,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或招致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
(二)骨折临时固定的方法
1.上臂骨折固定法在上臂外侧放一块木板,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端固定,前臂用三角巾或腰带吊于胸前(图38);或将手插入相当于3~4钮扣之间的衣襟内,然后用米袋或背包带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图38 上臂骨折固定法图39 上臂骨折胶鞋固定图40 上臂骨折三角巾固定法
没有木板时,可用竹片、三合板、高梁杆、树枝、鞋底等。
取材要与上臂同长,尽可能取2~3块,用毛巾或衣物做垫,分别置于上臂前、外、后侧;若只有一块可置于外侧;然后用三角巾或布带固定两道,再用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图39)。
如果没有就便器材,可用三角巾把上臂直接固定于胸部,然后再用腰带或三角巾,将前臂吊于胸前(图40)。
2.前臂骨折固定法用两块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分别放于掌侧和背侧,若只有一块就放于掌侧,用手帕、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
然后用三角巾或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图41)。
图41 前臂骨折固定法图42 大腿骨折固定法3.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一块长度相当于从脚至腋下的木板,放于伤肢外侧,在关节和骨突外加垫,用5~7条布带将伤肢分段固定。
若以健肢同时固定更好(图42)。
对大腿骨折的伤员,可用托马氏夹板固定。
用时先将铁丝架与足背和踝部用绷带固定于足托,或于踝部、足背上垫棉垫,用绷带缚好,然后牵引,如穿皮鞋时可用钳形牵引钩勾住鞋跟部进行牵引,其远端用绳子或绷带牵引固定(图43)。
但此牵引法不能过久,牵引力不能太大,以免压迫足背或踝部,引起坏死。
图43 下肢伤托马氏夹固定法图44 小腿骨折固定法4.小腿骨折固定法将木板放于伤肢外侧,如有两块则内外侧各一块,其长度应超出上下两关节,在关节处加垫,然后用3~5条布带或三角巾绷扎固定(图44)。
小腿骨折还可用铁丝夹板固定(图45)。
图45 小腿骨折铁丝夹板固定法图46 下肢伤自体肢体固定法图47 锁骨骨折固定法对大、小腿骨折的伤员,在没有固定材料时,可采用自体肢体固定法。
即将伤肢固定于健肢上,固定时先将伤肢牵拉正直,用棉垫或毛巾等将两膝及骨隆突处保护好(隔开),以免相互摩擦压迫。
在阵地上抢救无需脱去鞋袜和长裤,用绷带或三角巾数条将两下肢捆扎在一起即可(图46)。
5.锁骨骨折固定法用毛巾或敷料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背后打结,尽量使两肩后张(图47)。
也可以用两条米袋,分别经腋下缠绕两肩在背后打结。
6.颈椎骨折固定法用二块铁丝夹板,第一块弯成环状但稍大于头部作为颈部的支持,在第二
块长度1/3处与第一块交叉成十字形,第二块将包在胸部作为脊柱与头部的固定,这两块铁丝夹板上都要有1~2厘米厚的棉花或棉垫,用绷带缠绕固定后第一块套在头部,第二块中段要弯曲成适合颈和脊柱的姿式,并用绷带将伤员的颈及肩部分别固定在铁丝夹板上(图48)。
图48 头颈部骨折固定法
(三)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
1.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
动作要轻巧。
2.大腿和脊柱骨折时,一般应就地固定,如伤员暴露在敌人火力下时,可先抢救,后固定。
3.固定要牢固,松紧要适宜,不但要固定骨折上下端,还要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4.四肢骨折时,先应固定骨折的上端,然后固定骨折的下端。
并要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冬季要注意保暖。
如发现指(趾)苍白或青紫现象时,应松开重新固定。
5.固定器材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骨突出部和固定器材上下两端,应垫以适量的棉花、衣物等,防止压迫皮肤引起损伤;有间隙处应填塞,防止松动。
6.离体断肢有再植可能的(断端较整齐、污染较轻、时间较短),应包好随伤员迅速后送。
四、搬运
(一)单人背、抱法
背伤员时,应将其上肢放在搬运者的胸前。
抱伤员时,搬运者一手抱扶腰部,一手托扶大腿中部。
头部伤员神志清楚,可用这些方法(图49)。
图49 单人背、抱法图50 坐椅工搬运法图51搬抬式搬运法(二)双人徒手搬运法
可采用坐椅式搬运法(图50)或搬抬式搬运法(图51)。
注意对脊柱伤或腹部伤员不宜采用。
五、几种特殊伤的救护
(一)腹部内脏脱出
腹部受到严重损伤时,腹腔脏器可以从伤口脱出,此类伤员需正确地包扎伤口和保护脱出的内脏。
保护方法:
1.使伤员双腿屈曲,腹部肌肉放松,防止内脏继续脱出。
但脱出的内脏不要送回腹腔,以免加重污染。
2.对于脱出的内脏,先盖上敷料,再取伤员腰带做成略大于脱出内脏的环,围住脱出的脏器。
无腰带时可用大小相当的碗扣上保护内脏,不要压迫脏器,而后用三角巾包扎固定。
固定时松紧要适当,防止环(碗)移动或脱落(图52)
图52 腹部内脏脱出保护法图53 双人搬抬法对脊柱伤员是错误的方法3.包扎后取仰卧位,屈曲下肢,腹部保温,防止肠管过度胀气,迅速后送。
(二)脊柱损伤
对有脊柱伤的伤员,在搬运输送中务必保护其脊髓不得受损,禁止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图53),因为这样搬运可以增加脊柱的前屈,使脊椎骨进一步压缩和移位而使脊髓受压。
对脊柱骨折的伤员原则上要由2~4人一起进行工作,将伤员的身体放在平直位置,用均衡的力量抬起,或滚动和放下伤员,俯卧在担架上进行输送,以利于呼吸或呕吐后不致误吸。
仰卧在担架上则应在脊柱骨折部位加以小枕,使脊柱呈轻度后伸位(图54),才能以仰卧位输送。
①正确体位
②错误体位
图54 搬运脊柱骨折伤员的体位
(1)颈部伤的搬运法和固定法应有2~4人同时搬运,有一人稳定头部并加以牵引,而其他人以协调的力量将伤员平直地抬到担架上或“滚”到担架上,颈下应放置小枕,头部左右两侧用软枕或沙袋固定,要避免做摇头动作(图55)。
图55 颈部骨折双人搬运法
(2)胸、腰部脊柱伤的搬运法和固注法应有3~4人搬运,可蹲在伤员的一侧,或有一人在伤员的另一侧,专门保护胸、腰部的损伤部分。
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扶住腰部和臀部,另一人扶住伸直而并拢的两个下肢,同时行动把伤员“滚”到(或抬到)担架床上,如用仰卧位输送则在胸、腰部垫一个高约10厘米的小垫(图56),以保持腰部的过伸位。
在输送中要注明禁止扶伤员坐起或自行翻转身体,以免脊髓受伤。
(三)骨盆损伤
骨盆伤应将骨盆用三角巾或大块包伤材料做环形包扎,后送时让伤员仰卧于门板或硬板担架上,膝微曲,下部加垫(图57)。
图56 胸腰部脊柱伤的搬运法图57 骨盆伤搬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