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加法运算教案
7.2复数的四则运算教案
7.2复数的四则运算教案《复数的四则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了解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1. 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 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1. 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1. 复习准备:与学生一起复习复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新课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如“两个复数的和如何计算?”、“复数的加减法与实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引出复数的四则运算。
3. 新课讲解:(1)复数的加法运算:将两个复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复数。
加法可以看作是向量的和,可以用几何方法解释。
讲解时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2)复数的减法运算:将两个复数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复数。
减法可以看作是向量的差,可以用几何方法解释。
讲解时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3)复数的乘法运算:将两个复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复数。
乘法可以看作是向量的叉积,可以用几何方法解释。
讲解时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4)复数的除法运算:将两个复数相除,得到一个新的复数。
除法可以看作是向量的点积,可以用几何方法解释。
讲解时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复数四则运算练习,并让他们解释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
5. 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强调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图形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相关内容。
复数的加减乘除教案
复数的加减乘除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案将依次介绍复数的定义和表示、复数的加减法、复数的乘法以及复数的除法。
通过清晰的解释、例题演示和练习题,激发学生对复数运算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掌握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3. 掌握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4. 了解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学投影幻灯片或黑板;3. 打印或复制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复数概念(约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展示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解释什么是实数、虚数和复数,并给出示例;3. 解释虚数单位i的含义和性质。
Step 2: 复数的加减法(约20分钟)1. 解释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给出示例;2. 执行示例运算,确保学生理解;3.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操。
Step 3: 复数的乘法(约25分钟)1. 解释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并给出示例;2. 执行示例运算,确保学生理解;3. 强调乘积的实部和虚部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示;4.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操。
Step 4: 复数的除法(约25分钟)1. 了解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并给出示例;2. 执行示例运算,确保学生理解;3. 强调商的实部和虚部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示;4. 提醒学生注意除法中分母不能为零的情况;5.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操。
Step 5: 总结和拓展(约10分钟)1. 小结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2.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并讨论;3.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复数运算的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在讲解环节中要注重例题的演示和练习题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数的四则运算教案
复数的四则运算教案篇一:《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参考教案1 / 42 / 43 / 44 / 4篇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流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二、推进新课:建立复数的概念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要讨论复数系的各种运算问题。
设Z1?a?bi,Z2?c?di是任意两个复数,我们规定:1、复数的加法运算法则:Z1?Z2?(a?c)?(b?d)i 2、复数的加法运算律: 交换律:Z1?Z2?Z2?Z1结合律::Z1?Z2?Z3?Z1?(Z2?Z3) 3、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设复数Z1?a?bi,Z2?c?di,在复平面上所对应的向量为OZ1、1、2,即1、2的坐标形式为1=(a,b),2=(c,dOZ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Z1ZZ2,则对角线OZ对应的向量是,由于=1+OZ2=(a,b)+(c,d)=(a+c,b+d),所以1和OZ2 的和就是与复数(a?c)?(b?d)i对应的向量4、复数的减法运算法则:Z1?Z2?(a?c)?(b?d)i5、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类似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由于Z1?Z2?(a?c)?(b?d)i,而向量Z2Z1=1-OZ2=(a,b)-(c,d)=(a-c,b-d),所以1和2 的差就是与复数(a?c)?(b?d)i 对应的向量. 三、例题讲解:例1、计算:(7-3i)+(-1-i)-(6+3i)例2、已知复数Z1?2?i,Z2?1?2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B,求AB对应的复数Z,Z在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例3、复数Z1?1?2i,Z2??2?i,Z3??1?2i,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点是一个正方形的三个顶点,求这个正方形的第四个顶点对应的复数。
分析一:利用?,求点D的对应复数。
解法一:设复数Z1,Z2,Z3所对应的点为A、B、C,正方形的第四个顶点D对应的复数为x?yi(x,y?R),是:=(x+yi)-(1+2i)=(x-1)+(y-2)i ??=(-1-2i)-(-2+i)=1-3i ∵?,即(x-1)+(y-2)i=1-3i,x11∴? ?y?2??3?x?2解得?y??1?故点D对应的复数为2-i。
复数的基本运算教案
复数的基本运算教案教案:复数的基本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基本表示方法;2. 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复数的加法计算;3. 掌握复数的减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复数的减法计算;4. 掌握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复数的乘法计算;5. 掌握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复数的除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规则;2. 复数的运算过程中注意对实部和虚部的分别处理。
三、教学过程:(注:以下内容为示例,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1. 引入复数的概念(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复数的概念,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实数吗?”,“我们怎么表示一个实数?”等等。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虚数的概念,并解释复数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特点。
2. 复数的基本表示方法(10分钟)教师介绍复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即复数形如a+bi,其中a为实部,bi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复数的基本表示方法。
3. 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15分钟)教师讲解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即对应元素相加,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
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4. 复数的减法运算规则(15分钟)教师讲解复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即对应元素相减,实部与实部相减,虚部与虚部相减。
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复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5. 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20分钟)教师讲解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即实部相乘后减去虚部相乘部分,然后实部与虚部相乘再相加。
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
6. 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20分钟)教师讲解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即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然后按照乘法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7. 综合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综合的复数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复数几何意义的内涵,能够将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与几何图形相结合。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复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加。
3. 复数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复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4. 复数几何意义的介绍:复平面、复数轴、象限。
5. 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几何意义上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复数的概念、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及其几何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数的几何意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复习复数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复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加法法则。
3. 讲解复数的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减法法则。
4. 介绍复数几何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复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5. 运用例题,让学生体会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及其几何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如何将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复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做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掌握程度。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复数的几何意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新人教选修
《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章节:一、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二、复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三、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步骤四、复数加法与减法的例题解析五、复数加法与减法的练习题一、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1. 引入实数和虚数的概念,说明实数可以看作是虚部为0的复数。
2. 介绍共轭复数的概念,即一个复数的虚部取相反数。
3. 讲解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定义,以及它们与实数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二、复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1. 复数加法的法则:两个复数相加,保持实部实数加,虚部虚数加。
2. 复数减法的法则:一个复数减去另一个复数,等于加上这个复数的相反数。
3. 讲解复数加法和减法法则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三、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步骤1. 确定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加或相减。
2. 保持实部实数加,虚部虚数加(减)。
3. 如果需要,对结果进行简化或转换为标准形式。
四、复数加法与减法的例题解析1. 举例讲解复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2. 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复数加法和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3. 讲解例题中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
五、复数加法与减法的练习题1.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复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 分析学生练习中的普遍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六、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应用1. 介绍复数在几何中的应用,如复平面上的点表示。
2. 讲解复数在物理中的应用,如交流电的相位。
3. 举例说明复数在工程和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七、复数加法与减法的拓展1. 探讨复数加法和减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2. 介绍复数加法和减法在多维空间中的应用。
3. 引入高级数学中与复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内容,如群、环、域的概念。
八、复数加法与减法的练习与评估1. 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题,考察学生对复数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组织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3. 评估学生的练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内容解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第七章第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复数四则运算是本章的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的运算法则是一种规定,复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通过转化为加法运算而得出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素材.通过实例,明确复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发展数学运算素养.经历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的形成过程,提高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发展逻辑推理素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目标:(1)通过对定义复数加法法则的背景的分析,体会规定复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明确复数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的具体内容,经历应用法则解决复数加、减运算问题的过程,提升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3)经历复数代数形式的减法定义和复数加、减法几何意义的形成过程,培养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目标解析:(1)复数的加法法则是直接规定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引入复数集的过程,即在将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时,希望数集扩充后,在复数集中规定的加法、乘法运算,与实数集中规定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协调一致,并且运算律也满足.(2)+bi中的实部和虚部a,b看作常数,i看作“变元”,从而将复数a+bi看成是“一次二项式”,进而可以得到两个复数相加与两个多项式相加类似,可以看成是“合并同类项”.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熟练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问题一: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经历了数系扩充的过程,学习了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知道复数a+bi和平面上的点Z(a,b)以及向量OZ一一对应;但探究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有一定难度.解决方案:在讲解本节前,可在课上先复习平面向量和复数的几何意义等相关知识,再进行新课的学习和探究,这是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学问题二: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问题.这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解决方案:通过类比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得到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教学问题三:如何得到复数的减法是第三个教学问题.学生很容易把类比向量的减法得到复数的减法.其实,类比多项式的加减我们既可以得到复数的加法法则,也可以得到复数的减法法则.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为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到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到主动学习状态中来.在教学设计中,采取问题引导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主线,通过自主探究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加减法法则的发现与证明,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思想的重要性.五、教学过程与设计 12OZ OZ +[问题3]向量的加减运算满足何种法则?[问题4] 设向量索交流,解决问题OZ2→分别与复数a+b i,c+d i对应,那么OZ1→+OZ2→的坐标如何呢?[问题5]向量OZ1→+OZ2→对应的复数是什么?[问题6]按照平面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你能得出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吗?[问题7]类比绝对值|x-x0|的几何意义,|z-z0|(z,z0∈C)的几何意义是什么?b+d).教师5:提出问题5.学生5:向量OZ1→+OZ2→对应的复数是a+c+(b+d)i,也就是z1+z2.教师6:提出问题6.学生6:复数z1-z2的几何意义就是向量OZ1→-OZ2→对应的复数.教师7:小结一下:1. 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设z1=a+b i,z2=c+d 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则z1+z2=(a+c)+(b+d)i,z1-z2=(a-c)+(b-d)i.2.加法运算律对任意z1,z2,z3∈C,有①交换律:z1+z2=z2+z1.②结合律:(z1+z2)+z3=z1+(z2+z3).3.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设复数z1=a+b i,z2=c+d i(a,b,c,d∈R)对应的向量分别为OZ1→,OZ2→,四边形OZ1ZZ2为平行四边形,则与z1+z2对应的向量是OZ→,与z1-z2对应的向量是Z2Z1→.教师8:提出问题7.学生7:|z-z0|(z,z0∈C)的几何意义是复平面内点Z到点Z0的距离.高学生分析问题、概括能力。
《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新人教选修
《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运用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2)利用图形展示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的结果,加深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3)培养学生运用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复数知识的认识;(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通过复数运算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的定义及性质;(2)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推广;(2)复数加法与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复数的基础知识,如复数的定义、表示方法等;(2)提问:复数能否进行加法与减法运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的定义及性质;(2)示范性讲解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利用图形展示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的结果,加深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3. 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简单的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正确答案的思路和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运用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3.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复数加法与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讲解。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复数加法与减法进行解答。
高中数学复数计算教案
高中数学复数计算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数学问题中。
教学方式:讲解、示范、练习、讨论
教学内容:
1. 复数的概念:复数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通常表示为$a+bi$,其中$a$为实部,
$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且$i^2=-1$。
2. 复数的加减运算:将实部和虚部分别相加或相减。
3. 复数的乘法运算:将两个复数进行分配律展开,然后整理得到结果。
4. 复数的除法运算: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共轭复数,再进行分式化简,得到最终结果。
教学步骤:
1.引入:简要介绍复数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复数的运算规则。
2.讲解:详细讲解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每种运算的步骤。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复数运算中的问题,加深理解。
5.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留出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节课检查订正。
课堂总结:强调复数在数学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掌握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馈:在下节课开始前,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复数四则运算教案
复数四则运算教案标题:复数四则运算教案目标学生群体:中学高年级学生教案目标:1. 理解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涉及复数的四则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1. 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的教学材料。
2. 复数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教学材料。
3. 复数四则运算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提出复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实数范围内无解的问题。
2. 介绍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包括实部和虚部的概念,并与实数进行对比。
教学主体:3. 解释复数加法的规则,即实部相加,虚部相加。
4.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复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5. 解释复数减法的规则,即实部相减,虚部相减。
6.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7. 解释复数乘法的规则,即使用分配律展开计算,并注意虚数单位的平方为-1。
8.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复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9. 解释复数除法的规则,即将除数乘以共轭复数,并注意虚数单位的平方为-1。
10.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复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巩固练习:11. 提供一系列涉及复数的四则运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1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加深对复数四则运算的理解。
拓展应用:1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复数四则运算解决。
14.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总结:15. 对本节课所学的复数四则运算进行总结,并强调复数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延伸:16.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复数的其他性质和应用领域,并提供相关拓展资源。
评估方式:17. 设计一份综合性的复数四则运算评估题目,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8.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7.2.1+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集合意义+教学案
7.2 复数的四则运算7.2.1 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目标: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教学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复数减法的运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一节,我们把实数集扩充到了复数集.引入新数集后,就要研究其中的数多之间的运算.下面就来讨论复数集中的运算问题.【板书: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看书下面,阅读课本P75-P77页内容,思考如下问题(4min):1.找出阅读内容中的知识点。
2.找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
3.找出阅读内容中的困惑点,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指导(5min)阅读课本P198-P200页内容,思考并完成如下问题:1.复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2.类比多项式的加法运算,想一想复数的加法满则交换律、结合律吗?3.我们知道复数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一一对应,你能从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出发讨论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4.如何定义复数的减法?5.类比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说明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6.运用复数的加、减法则运算例1。
7.根据五步法阅读例2,根据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研究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问题.8.复数|z1-z2|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1.口头回答自学指导问题(答案见PPT)2.书面检测:课本77页练习题1、2、3、4精讲点拨:1、4复数的加减运算法则:(1)设z1=a+b i,z2=c+d i是任意两个复数,则①z1+z2=(a+c)+(b+d)i;②z1-z2=(a-c)+(b-d)i.2.复数加法的运算律:对任意z1,z2,z3∈C,有①z1+z2=z2+z1;②(z1+z2)+z3=z1+(z2+z3).3、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设复数z1,z2对应向量分别为1,2,四边形OZ1ZZ2为平行四边形,向量OZ1与复数z1+z2对应,向量ZZ2与复数z1-z2对应.六、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复数的加减法则复数的加减运算复数加法的运算律复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集合意义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1.复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2.复数加法的运算律3.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课本P80习题1、2.九、课后作业1.熟记复数的加减运算法则2.完成当堂训练作业,将错题改到错题本上。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一) 教案示例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教案示例目的要求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2.理解复数的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向量法则来进行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内容分析1.两个复数相加(减)就是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对应相加(减),即(a+bi)±(c+di)=(a±c)+(b±d)i.其本质与初中学习过的多项式加减法法则一样.这里,把a、b、c、d看成常数,把i看成未知数,然后合并同类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运算法则是一种规定.教学中,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理解这个规定的合理性.(1)当b=d=0时,与实数的加法法则一致.(2)验证实数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复数集C中仍然成立.(3)符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的证明如下:设z1=a1+b1i,z2=a2+b2i,z3=a3+b3i.(1)∵z1+z2=(a1+b1i)+(a2+b2i)=(a1+a2)+(b1+b2)i,z2+z1=(a2+b2i)+(a1+b1i)=(a2+a1)+(b2+b1)i,又 a1+a2=a2+a1,b1+b2=b2+b1,∴ z1+z2=z2+z1.(2)∵(z1+z2)+z3=[(a1+b1i)+(a2+b2i)]+(a3+b3i)=[(a1+a2)+(b1+b2)i]+(a3+b3i)=[(a1+a2)+a3]+[(b1+b2)+b3]i,z1+(z2+z3)=(a1+b1i)+[(a2+b2i)+(a3+b3i)]=(a1+b1i)+[(a2+a3)+(b2+b3)i]=[a1+(a2+a3)]+[b1+(b2+b3)]i,又 (a1+a2)+a3=a1+(a2+a3),又 (b1+b2)+b3=b1+(b2+b3),∴(z1+z2)+z3=z1+(z2+z3).2.规定复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样处理更为科学、合理,突出了加法,分清了主次.在这种规定下,初中学习过的“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在本章中仍可参照执行.3.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下)中,已经介绍过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既然复数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当然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就可以参照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来进行.这就是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这样,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4.在讲完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以后,应提一下复平面内任意两点Z1、Z2之间的距离d就是复数Z2-Z1的模,即这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一致的.有了这一结论,对于在复平面内研究有关几何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关于这一点,教学中不宜操之过急,应结合后续学习,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它的理解,以便能够灵活运用.教学过程1.提出复数的加法法则:(a+bi)+(c+di)=(a+c)+(b+d)i.2.引导学生验证,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即对任意z1、z2、z3∈C,有z1+z2=z2+z1,(z1+z2)+z3=z1+(z2+z3).3.规定复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把满足(c+di)+(x+yi)=a+bi的复数x+yi,叫做复数a+bi减去c+di的差.教学中,由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4.归纳小结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复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表示这一法则.5.讲解例1例1 计算(5-6i)+(-2-i)-(3+4i).6.课堂练习教科书中的课后练习第3、4题.7.研究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向量知识基础来突破这一难点.设及分别与复数a+bi及c+di对应,且、不共线(图5-6(甲)),以及为两条邻边画平行四边形OZ1ZZ2,可问学生其对角线OZ所表示的向量对应的复数是什么.然后,指出这就是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讲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时,应结合复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及图5-6(乙)来进行.如图5-6(乙),由向量知识有:这正好与(c+di)+(x+yi)=a+bi对应.作=,则向量(即)对应复数(a+bi)-(c+di).这样,就得到了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设Z1、Z2两点间的距离为d,则d=||=||=|Z2-Z1|=|(a-c)+(b-d)i|=.()()a cb d-+-22这就是复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它与平面的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一致的.8.讲解例2例2 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及向量表示,求复平面内圆的方程.分析: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常数的动点的轨迹是圆.根据复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圆的方程.解:如图5-7,设复平面内⊙P的圆心P与复数p=a+bi对应,圆的半径为r,圆上任意一点Z与复数z=x+yi对应,则|z-p|=r.这就是复平面内的圆的方程.特别地,当圆心P在原点时,圆的方程就成了|z|=r.把它们转化成实数方程,就是(x-a)2+(y-b)2=r2;x2+y2=r2.这就是解析几何中圆的标准方程.从方程形式来看,圆的复数方程要比它相应的实数方程简捷得多.9.课堂练习教科书课后练习第2、5题.10.归纳总结由于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法相对来说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里教师着重对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进行小结.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5.3第2、3、4、5题.。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让学生掌握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数的加法运算:两个复数相加,实部相加,虚部相加。
2. 复数的减法运算:两个复数相减,实部相减,虚部相减。
3. 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在复平面上表示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2. 教学难点: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复平面演示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实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引出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讲解:讲解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实部相加,虚部相加(减)。
3. 演示:利用复平面演示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运用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几何意义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堂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练习环节,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指出错误并指导改正。
3. 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数加减运算课程设计
复数加减运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表示方法;2. 掌握复数加减运算的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复数加减运算;3. 能够将复数加减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复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复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复数的基本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复数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教学要求:1. 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复数加减运算的法则;3.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复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复数的概念与表示- 复数的定义与性质- 复数的代数表示法- 复数的几何意义2. 复数的加减运算- 复数加减运算的法则- 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解释- 复数加减运算的简便方法3. 复数加减运算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数加减运算- 复数加减运算在几何中的应用- 复数加减运算在其他数学领域的联系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复数的概念与表示- 引入复数的定义,讲解复数的性质- 介绍复数的代数表示法,进行实例分析- 解释复数的几何意义,展示复平面图形第二课时:复数的加减运算- 讲解复数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行例题演示- 分析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解释,加深理解- 探讨复数加减运算的简便方法,提高运算速度第三课时:复数加减运算的应用- 结合实际问题,讲解复数加减运算的应用方法- 分析复数加减运算在几何中的应用,巩固知识- 拓展复数加减运算在其他数学领域的联系,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每课时约45分钟,共计3课时;-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复数与加法教案
高中数学复数与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复数的概念,并掌握复数的表示方法;2. 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3. 能够应用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1. 复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2. 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教学难点:1. 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的应用;2. 复数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答。
教具准备:1.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2. 复数表示法的示例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 复习了解学生对复数的概念的掌握情况;2. 复习了解学生对复数的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二、引入1. 利用实际例子引入复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复数的由来;2. 展示复数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复数的形式。
三、讲解1. 解释复数的加法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复数的加法运算;2. 示范复数的加法运算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四、练习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复数加法练习,巩固加法运算规则;2. 带领学生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复数进行解答。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复数与加法有更深入的理解;2. 引导学生识别复数的实际应用,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复数加法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加法规则的掌握;2. 布置相关实际问题的作业,让学生练习复数的应用。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2. 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入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拓展学生的复数运算能力;2. 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复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拓展学生对复数的理解。
教学结束。
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时复数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一)教学内容复数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复数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教学目标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运算律,了解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运算律,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难点:复数减法的运算法则.(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问题1:我们为了解决类似x2+1=0在实数范围无解的问题,引入了虚数单位i,从而把数集范围从实数集扩大到复数集.依据我们研究实数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复数的哪些问题?答:接下来要研究讨论复数集中的运算问题.追问:还记的复数的概念吗?答:对于形如:z=a+bi(a,b∈R)的数叫做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a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复数的虚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数集的扩展、复数概念为探究本节课的新知识作铺垫.2.课堂探究问题2:我们希望在扩充到复数集后加法、乘法运算与实数集中规定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协调一致,并且复数的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设z1=a+bi, z2=c+ d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该如何规定复数的加法法则呢?答:z1+z2=a+bi+c+di,由于期望加法结合律成立,故z1+z2=(a+c)+(bi+di);由于期望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率,故z1+z2=(a+c)+(b+d)i,所以我们规定:设z1=a+ bi z2=c+di(a,b,c,d∈R),则z1+z2=(a+c)+(b+d)i.追问1:两个复数的和是个什么数,它的值唯一确定吗?答:两个复数的和仍然是个复数,且是一个确定的复数,它可以推广到多个复数相加;追问2:当b=0,d =0时,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吗?答:当b=0,d,=0时,复数的加法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追问3:它的实质是什么?类似于实数的哪种运算方法?答:实质是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类似于实数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设计意图:加深对复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且与实数类比,了解规定的合理性.将实数的运算通性、通法扩充到复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3:实数的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复数的加法满足这些运算律吗?答:对任意的z1,z2,z3∈C,有z1+z2=z2+z1,(z1+z2)+z3=z1+(z2+z3).证明:设z1=a+bi z2=c+di(a,b,c,d∈R),则z1+z2=(a+c)+(b+d)i.z2+z1=(c+a)+(d+b)i.因为a+c= c+a,b+d=d+b,所以z1+z2=z2+z1.证明:,设z1=a+bi z2=c+di z3=e+fi(a,b,c,d,e,f∈R),(z1+z2)+z3=(a+c)+(b+d)i+ e+fi=[(a+c)+e]+[(b+d)+f]i,z1+(z2+z3)=a+bi+(c+e)+(d+f)i =[(c+e)+a]+[(d+f)+b]i所以(z1+z2)+z3=z1+(z2+z3).问题4:我们知道,实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类比实数减法的意义,你认为该如何定义复数的减法?答:类比实数减法的意义,我们规定复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把满足(c+di) +(x+ yi)=a+bi的复数x+yi(x,y)∈R叫做复数a+bi(a,b)∈R减去复数c+ di(c,d)∈R的差,记作(a+bi)−(c+di) .根据复数相等的含义,c+x=a,d+y=b,因此x=a−c,y=b−d,所以x+yi=(a−c)+(b−d)i,即(a+bi)−(c+di)=(a−c)+ (b−d)i.追问1:两个复数的差是个什么数,它的值唯一确定吗?答:两个复数的差与和相同,仍然是个复数且是一个确定的复数.追问2:上述用什么方法来推导两个复数减法的运算法则的?答:我们在推导两个复数减法的运算法则时,应用了待定系数法,这种方法也是确定未知复数实部与虚部经常用的一种方法.追问3:复数的加法类似于两个多项式相加,复数的减法类似于实数的哪种运算方法呢?答:两个复数的差实质是实部与实部相减作为实部 ,虚部与虚部相减作为虚部类似于实数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设计意图:加深对复数加(减)法法则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总结,既学到知识,又学到了数学方法,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的思维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为准确地运用新知,进行必要铺垫.问题5:我们知道,复数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复数加法运算教案
3.2.1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目标(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 难点:复数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 一 复习引入1.复数的代数形式()i ,z a b a b =+∈R ,a 叫做复数z 的实部,b 叫做复数z 的虚部。
2.对于复数()i ,z a b a b =+∈R :当且仅当0b =时,z 是实数a ; 当0b ≠时,z 为虚数;当0a =且0b ≠时,z 为纯虚数; 3.复数几何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复数概念、几何意义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结构有个清醒的初步认知,逐渐过渡到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学习情境,为探究本节课的新知识作铺垫.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复数的加法1.复数的加法法则我们规定,复数的加法法则如下: 设1i z a b =+,2i(,,,)z c d a b c d =+∈R 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12(i)(i)()()i z z a b c d a c b d +=+++=+++提出问题:(1)两个复数的和是个什么数,它的值唯一确定吗?(),a b Z(2)当=0,0b d =时,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吗?(3)它的实质是什么?类似于实数的哪种运算方法? 学生明确:(1)仍然是个复数,且是一个确定的复数; (2)一致;(3)实质是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类似于实数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设计意图】加深对复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且与实数类比,了解规定的合理性:将实数的运算通性、通法扩充到复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复数加法的运算律实数的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复数的加法满足这些运算律吗? 对任意的123,,z z z ∈C ,有1221z z z z +=+(交换律),123123()()z z z z z z ++=++(结合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实数加法满足的运算律,大胆尝试推导复数加法的运算律,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及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复数与复平面内的向量有一一对应关系,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复数的加法也有这种对应关系吗?设12,OZ OZ分别与复数i,i a b c d ++对应,则有12(,),(,)OZ a b OZ c d ==,由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有 12(,)OZ OZ a c b d +=++这说明两个向量12OZ OZ与的和就是与复数()+()i a c b d ++对应的向量.因此,复数的加法可以按照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这就是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1(,)Z a b 2(,)Z c d由图可以看出,以1OZOZ 所表示的向量OZ就是复数()+()i a c b d ++对应的向量.【设计意图】通过向量的知识,让学生体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认识复数的加减法法则,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另外,当两复数的对应向量共线时,可直接运算;当不共线时,可类比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想.探究二:复数的减法类比复数的加法法则,你能试着推导复数减法法则吗?1.复数的减法法则我们规定,复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把满足(i)(i)i c d x y a b +++=+的复数i x y +叫做复数i a b +减去i c d +的差,记作(i)(i)a b c d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有,c x a d y b +=+=因此 ,x a c y b d =-=-所以 i ()()i x y a c b d +=-+-即 (i)(i)()()i a b c d a c b d +-+=-+- 这就是复数的减法法则,所以两个复数的差是一个确定的复数.【设计意图】复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通过转化为加法运算而得到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减法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考查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设12,OZ OZ 分别与复数i,i a b c d ++对应,则这两个复数的差12z z —与向量12OZ OZ —(即21Z Z)对应,这就是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设计意图】两个复数的差12z z —(即1OZ向量对应,这与平面向量的几何解释是一致的;它不仅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向量这一工具的功能,也使数和形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注意:只有将差向量平移至以原点为起点时,其终点才能对应该复数.三、运用新知例.(1)设12,OZ OZ分别与复数1253i,14i z z =+=+对应,计算12z z -,并在复平面内作出12OZ OZ - ,yxx(2)设12,OZ OZ分别与复数1213i,2i z z =+=+对应,计算12z z +,并在复平面内作出12OZ OZ + .解:图1 图2(1)12=(5+3i)(14i)(51)(34)i 4i z z --+=-+-=-.(如图1所示); (2)12(13i)(2i)(12)(31)i 34i z z =+++=+++=++.(如图2所示).【设计意图】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复数1z ,2z 所对应的的点分别为12,Z Z .12OZ OZ -就是表示向量21Z Z,而12OZ OZ +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 五、课堂小结设1i z a b =+,2i(,,,)z c d a b c d =+∈R 是任意两个复数,:12()()i z z a c b d +=+++;12()()i z z a c b d -=-+-.2.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1)复数的加法按照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复数的减法按照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练习1 选做题:课时作业九。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设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几何意义.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化简:1.(2+)+(-1+) 2. (3+x)+(-3+2x)
计算:
问题2:若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求通过问题2让学生发现复数的减法法则
1.复数的减法法则:
类比实数,规定复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
例1:计算
练习:计算(1) (2)
4.复数与复平面内的向量有一一的对应关系。我们讨论过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你能由此出发讨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吗?
向量 就是与复数 对应的向量
3.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
如何取舍的想法
新课程标准更多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到数学学科就是要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针对本文的教学应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有意识的隐居幕后,让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应对
针对教育深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影响的现状,数学教师更应主动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主动参与到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当中去,把培养知识和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的同时数学学科应更多地参与到学生品德教育和人文思想培育的活动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做出应有的努力。
练习:复数对应点在第二象限,则对应点在( B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内容引入及概念定律...
五、板书设计:
复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 难点:复数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 一 复习引入
1.复数的代数形式()i ,z a b a b =+∈R ,a 叫做复数z 的实部,b 叫做复数z 的虚部。
2.对于复数()i ,z a b a b =+∈R :
当且仅当0b =时,z 是实数a ; 当0b ≠时,z 为虚数;
当0a =且0b ≠时,z 为纯虚数; 3.复数几何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复数概念、几何意义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结构有个清
醒的初步认知,逐渐过渡到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的学习情境,为探究本节课的新知识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复数的加法
1.复数的加法法则
我们规定,复数的加法法则如下: 设
1i z a b =+,2i(,,,)z c d a b c d =+∈R 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
12(i)(i)()()i z z a b c d a c b d +=+++=+++
提出问题:
(1)两个复数的和是个什么数,它的值唯一确定吗?
()
,a b Z
(2)当=0,0b d =时,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吗?
(3)它的实质是什么?类似于实数的哪种运算方法? 学生明确:
(1)仍然是个复数,且是一个确定的复数; (2)一致;
(3)实质是实部与实部相加,虚部与虚部相加,类似于实数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
【设计意图】加深对复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且与实数类比,了解规定的合理性:将实数的运算
通性、通法扩充到复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复数加法的运算律
实数的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复数的加法满足这些运算律吗? 对任意的123,,z z z ∈C ,有
1221z z z z +=+(交换律),
123123()()z z z z z z ++=++(结合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实数加法满足的运算律,大胆尝试推导复数加法的运算律,学生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及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复数与复平面内的向量有一一对应关系,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复数的加法也有这种对应关系吗?
设12,OZ OZ
分别与复数
i,i a b c d ++对应,则有12(,),(,)OZ a b OZ c d ==
,由平面向量的坐标
运算有 12(,)OZ OZ a c b d +=++
这说明两个向量12OZ OZ
与的和就是与复数
()+()i a c b d ++对应的向量.因此,复数的加法
可以按照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这就是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1(,)Z a b 2(,)Z c d
由图可以看出,以1OZ
OZ 所表示的向量OZ
就是复数()+()i a c b d ++对应的向量.
【设计意图】通过向量的知识,让学生体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认识复数的加减法法则,训
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另外,当两复数的对应向量共线时,可
直接运算;当不共线时,可类比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想.
探究二:复数的减法
类比复数的加法法则,你能试着推导复数减法法则吗?
1.复数的减法法则
我们规定,复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把满足
(i)(i)i c d x y a b +++=+
的复数i x y +叫做复数i a b +减去i c d +的差,记作(i)(i)a b c d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有
,c x a d y b +=+=
因此 ,x a c y b d =-=-
所以 i ()()i x y a c b d +
=-+-
即 (i)(i)()()i a b c d a c b d +-+=-+- 这就是复数的减法法则,所以两个复数的差是一个确定的复数.
【设计意图】复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通过转化为加法运算而得到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是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减法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考查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设12,OZ OZ 分别与复数i,i a b c d ++对应,则这两个复数的差12z z —与向量12OZ OZ —(即21Z Z
)
对应,这就是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两个复数的差12z z —(即1OZ
向量对应,这与平面向量的几何解释是一致的;它不仅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向量这一工具的功能,也使数和形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注意:只有将差向量平移至以原点为起点时,其终点才能对应该复数.
三、运用新知
例.(1)设12,OZ OZ
分别与复数1253i,14i z z =+=+对应,计算12z z -,并在复平面内作出
12OZ OZ - ,
y
x
x
(2)设12,OZ OZ
分别与复数1213i,2i z z =+=+对应,计算
12
z z +,并在复平面内作出
12OZ OZ + .
解:
图1 图2
(1)12=(5+3i)(14i)(51)(34)i 4i z z --+=-+-=-.(如图1所示); (2)12(13i)(2i)(12)(31)i 34i z z =+++=+++=++.(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复数1z ,2z 所对应的的点分别为12,Z Z .12OZ OZ -
就是表示向量21Z Z
,而12OZ OZ +
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 五、课堂小结
设1i z a b =+,2i(,,,)z c d a b c d =+∈R 是任意两个复数,:
12()()i z z a c b d +=+++;
12()()i z z a c b d -=-+-.
2.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1)复数的加法按照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复数的减法按照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练习1 选做题:课时作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