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之三

合集下载

陆羽《茶经》三之造(茶叶之采制)附译文

陆羽《茶经》三之造(茶叶之采制)附译文

陆羽《茶经》三之造(茶叶之采制)附译文原文原注: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原注:京锥文也。

)犎牛臆者,廉襜(chān)然;(原注:犎,音朋,野牛也。

)浮云出山者,轮[囗禾]然;轻飙拂水也。

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有如竹箨(tuò)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shāishāi)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

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

以皱黄坳垤(àodié)言佳者,鉴之次也。

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

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

茶之否臧(pǐzāng),存于口决。

三、茶叶的采制(译文)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

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

次一等的芽叶(短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

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

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

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

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

陆羽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陆羽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幻灯片1)陆羽与《茶经》陆羽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为“茶圣”?导入: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又一宝贵财富。

这篇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事迹,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文中说后人尊称陆羽为“茶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茶圣,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吧!(幻灯片2)陆羽被称为“茶圣”原因之一——精通茶艺。

《煎茶水记》上记载的辨别江水(点幻灯片)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

文中这样写道: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这里主要记叙了陆羽同军士的对话,描绘了他舀水、掂水、倒水、扬水等一系列动作(点幻灯片),刻画出他栩栩如生的神奇形象。

(幻灯片3)陆羽被称为“茶圣”原因之二——潜心撰写《茶经》。

第9自然段有两个“毫不……”:一是“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二是“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毫不犹豫: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毫不动摇:丝毫也不改变,一点都不动摇。

形容始终不渝地坚持。

(幻灯片4)这两个句子都是对陆羽神情态度的生动描写。

第一句强调他不求取功名利禄的态度十分坚决。

第二句强调他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自己推广茶艺的决心十分坚定。

充分地表现了陆羽淡泊明志的精神品质。

(幻灯片5)第10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些数据:二十一岁(点幻灯片)开始游历天下,整整十六年(点幻灯片),实地考察了三十二(点幻灯片)州茶叶产地;游历后隐居湖州,先历时五年写出《茶经》初稿(点幻灯片),有用五年修改《茶经》(点幻灯片);《茶经》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点幻灯片),此时他已四十七岁了(点幻灯片)。

《茶经》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茶经》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茶经》原文及翻译《茶经》简介《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

《一之源》原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

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二之具》原文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

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之,篾以系之。

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

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棬。

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

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一曰衣。

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

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篣筤。

以二小竹长三赤,躯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赤,以列茶也。

《茶经》简介

《茶经》简介

《茶经》简介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

《茶经》一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

在《茶经》中,陆羽除全面叙述茶区分布、茶叶的生长、种植、采摘、制造、品鉴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

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令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

(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

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

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约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饮茶可以思源。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11036_陆羽与《茶经》优秀课件

11036_陆羽与《茶经》优秀课件
陆羽与《茶经》优秀课件
2024/1/26
1
• 陆羽生平及时代背景 • 《茶经》内容概述与解读 • 茶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播与发展 • 陆羽及其《茶经》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 当代社会如何弘扬和传承茶文化
2024/1/26
2
01
陆羽生平及时代背景
2024/1/26
3
陆羽简介
2024/1/26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 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 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展奠定了基础。
对茶叶的产地、品种、采摘、制 作、烹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饮用体验

推广了茶文化,使茶成为了人们 社交、休闲、修身养性的重要载
体。
2024/1/26
6
02
《茶经》内容概述与解读
2024/1/26
7
《茶经》篇章结构
《茶经》共分为三卷十篇,涵盖了茶的起源、采 制、煮饮、器具、历史、产地等方面内容。
9
茶叶采摘、制作与保存方法
2024/1/26
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时间以春季为主,采摘部位为茶芽或一芽一叶初 展。采摘时需遵循“早采、嫩采、勤采”的原则,确保茶 叶品质。
制作工艺
茶叶制作工艺因品种而异,一般包括杀青、揉捻、发酵、 干燥等工序。不同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保存方法
茶叶保存需注意防潮、防晒、防异味等。一般可将茶叶密 封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对于名贵 茶叶,可采用低温冷藏等方法进行保存。
25
THANKS

陆羽与《茶经》

陆羽与《茶经》
在陆羽之前,茶叶虽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但其地位并不 高。而陆羽通过《茶经》对茶叶的赞美和推崇,提升了茶叶在人们心目 中的地位,使茶叶成为了一种高雅的文化象征。
02
《茶经》内容概述
《茶经》结构框架
三卷十篇结构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 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 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03
《茶经》中茶道思想解读
茶道精神内涵阐释

茶道中的“和”体现在待客之 道上,强调以和为贵,追求和
谐、和睦的氛围。

茶道中的“敬”是对长辈、对 他人、对自然的尊重,体现在 泡茶、奉茶、品茶的各个环节 。

茶道中的“清”既指环境的清 幽,也指心灵的清净,追求清 雅脱俗的境界。

茶道中的“寂”是禅意的一种 体现,强调在品茶过程中达到
内容涵盖
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茶方法 、煮茶器具、煮茶方法、饮茶习 俗、茶事历史、茶叶产地、茶叶 品评等。
茶叶产地与品种介绍
茶叶产地
唐代茶叶产区已相当广泛,遍及今之 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 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 、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
茶叶品种
唐代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 四类,其中饼茶又称团茶或片茶,是 唐代茶叶的主要形式。
茶叶品种与品质
书中介绍了顾渚山所产的紫笋茶、金沙泉等名茶,以及它们的品质 特点和鉴别方法。
采茶与制茶工艺
陆羽详细描述了顾渚山的采茶时间和方法,以及制茶的工艺流程和注 意事项。
《游慧山寺记》游览体验分享
慧山寺的历史与文化
慧山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陆羽在游览慧山寺后,写下了这篇游记,分享了慧山寺的 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古籍《茶经》与茶圣陆羽

古籍《茶经》与茶圣陆羽

古篇《旖》与茶圣陆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围绕茶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这就是茶文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文艺作品,比如文学作品、音乐舞蹈艺术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茶文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了解该时期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说到茶文化,我们必须对茶经和陆羽进行有效认知,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拟从陆羽创作《茶经》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相应特点和内涵,从而有效分析《茶经》和陆羽对今天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古籍《茶经》;茶圣陆羽;唐代茶文化;文化体系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到其中的代表和内核,而茶经就是最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也是集合了所有有关茶的描述。

因此,当前如果我们能体系化研究《茶经》和陆羽,则能够为我们在今天有效发展茶文化提供重要帮助。

1陆羽创作《茶经》的历史背景分析我国种植和品尝茶叶的历史可以从神农氏开始,根据陆羽在茶经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对茶和茶文化的深入研究。

之所以在唐代出现茶经,一方面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稳固发展的社会环境为茶及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的基础和空间。

而另一方面则主要因为在这一时期,饮茶逐渐从贵族生活发展成为大众生活习惯,茶文化逐渐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融合,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为什么有陆羽完成了茶经著作,实际上,这与陆羽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正是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茶经创作提供了重要帮助,陆羽的一生与茶叶、茶文化及整个茶学有着重要渊源。

出生于开元时期的陆羽,经历了唐朝最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唐朝的繁荣达到了顶端,在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生活富庶,而饮茶之风也逐渐盛行。

陆羽所生活的地区,是我国的江汉平原,这里也是茶文化发展盛行的地区。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陆羽一生坎坷,充满挫折,陆羽自幼遭到父母遗弃,后被龙盖寺的禅师所抚养,正是这一机缘,为陆羽了解茶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陆羽《茶经》全文

陆羽《茶经》全文

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

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二之具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

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灶无用<穴犮>者,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

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

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桊。

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

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一曰衣。

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

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篣筤。

以二小竹长三赤,躯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赤,以列茶也。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

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

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谷皮为之。

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

陆羽《茶经》全文阅读、译文

陆羽《茶经》全文阅读、译文

陆羽《茶经》全文阅读、译文导读: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

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

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一、茶的起源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

它高一尺、二尺。

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

在巴山、峡川一带。

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

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

叶形像栀子。

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

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从(写作'荼')。

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

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

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

种后三年即可采茶。

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陆羽《茶经》中经典语句

陆羽《茶经》中经典语句

陆羽《茶经》中的经典语句1.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茶经·六之饮》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识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

2.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茶经·五之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

3.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经·三之造》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

4.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一之源》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

它高一尺、二尺。

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

在巴山、峡川一带。

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

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5. 沫饽,汤之华也。

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茶经·五之煮》“沫饽”就是茶汤的“华”。

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

6.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茶经·一之源》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

7.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经·三之造》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8. 野者上,园者次——《茶经·一之源》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

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
可以说,唐朝“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开辟了我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陆羽的《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分十个题目: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其第十题“之图”是指把上九项内容用素绢写出张贴起来,并非真的有图。前九项历述了我国茶之来源、采茶器具、制茶工具、采制过程、烹饮器具、煮茶方法、如何饮用,以及历朝历代茶叶趣闻和茶的产地等等。可以说,《茶经》是一部茶叶大全、茶事入门和茶文化词典,也是一部小小的唐朝以前的茶叶史。此书一出,立即将我国茶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自此以后,各朝各代茶文化专书陆续迭出,终成茶事蔚蔚大观,宋朝有书法家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朝著名文人高濂的《论茶品》,清朝震钧的《茶说》等等,不一而足。茶文化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流向了国外。据中日学者研究,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的饮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境界上,都与中国唐代陆羽所撰《茶经》中叙述的类同”(《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日本的第一位著名煎茶人永忠和尚,在中国留学期间,正当陆羽的茶文化光大发扬,他的《茶经》刚刚问世。永忠于公元805年(陆羽逝世之年)回到日本,他用陆羽的烹茶法为日本嵯峨天皇煎了一碗茶奉上,受到天皇的极力称赞,两个月后立即下令推广。不久,日本又出现根据陆羽《茶经》注释的《茶经详说》,平安时代末期,日本高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也不无受到《茶经》的影响。
陆羽是何许人也?他的《茶经》又是怎样一部书?
原来,陆羽并不出自名门望族,相反,他的一生过得十分坎坷,但是他具备一般人所难得有的坚强的毅力,顽强的好学精神,执著的求知欲望,奋斗一生,终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茶事专家。他本是一个弃儿,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家人把他抛弃在一处堤岸上。后来他被龙盖寺的和尚智积禅师捡到,才活下命来。据说,智积和尚见到这个幼小的弃儿时,听到有大雁叫的声音,走近一看,有三只大雁用羽翼覆盖着这个婴儿,就把他收养下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陆羽,把这个捡拾幼小陆羽的关口堤岸,叫作“雁叫关”,明朝时还专门有人专立牌坊一座,大书“雁叫关”三字。这是唐朝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的事。这一年,为公元733年。从此,这一年便成为这位茶事专家的诞生之年。

陆羽茶经三之造语音文字及翻译大全

陆羽茶经三之造语音文字及翻译大全

陆羽茶经三之造语音文字及翻译大全陆羽茶经三之造原文: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芽者,发于丛薄(1)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原注:京锥文也(2)。

)犎牛臆者,廉襜然(3);(原注:犎,音朋,野牛也。

)浮云出山者,轮[囗禾]然(4);轻飙拂水也。

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有如竹箨(5)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6);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

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

以皱黄坳垤(7)言佳者,鉴之次也。

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

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

茶之否臧(8),存于口决。

注释:(1)丛薄:灌木、杂草丛生的地方。

《汉书注》:“灌木曰丛”。

杨雄《甘草同赋注》:“草丛生曰薄”。

(2)京锥文也:京,高大。

《诗经皇矣》:“依其在京”。

《诗毛传》:“京,大阜也”。

锥,刀锥。

文,同“纹”。

全句意为:大刀锥刻钻的花纹。

(3)臆者,廉襜然:臆,指牛胸肩部位的肉;廉,边侧。

《说文》:“廉,仄也”。

襜,帷幕。

意为像牛胸肩的肉,像侧边的帷幕。

(4)轮[囗禾]:轮,车轮。

[囗禾],圆顶的仓。

(5)竹箨:竹笋的外壳。

箨,读音ruo。

(6)籭簁:籭、簁相通,读音亦同为si,皆为竹器。

《说文》:“籭,竹器也”,《集韵》说是竹筛。

(7)坳垤:土地低下处叫坳,小土堆叫垤。

形容茶饼表面的凸凹不平。

(8)否臧:否,读音pi,贬,非议;臧,褒奖。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每与人言,未尝臧否人物。

”陆羽茶经三之造翻译: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

陆羽《茶经》全文

陆羽《茶经》全文

陆羽的《茶经》全文内容如下:一、原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

它高一尺、二尺甚至高达几十尺。

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

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茶籽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

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

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

种后三年即可采茶。

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

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

二、原文翻译茶是南方一种优良的树木,树高一尺、二尺,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树干粗到可两人合抱,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茶籽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阴山坡谷中的茶树,不能采摘,它性质凝滞,若食后易使腹内结聚滞气.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

《茶经》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茶经》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茶经》原文及翻译《茶经》简介《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

《一之源》原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

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二之具》原文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

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之,篾以系之。

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

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棬。

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

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一曰衣。

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

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篣筤。

以二小竹长三赤,躯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赤,以列茶也。

陆羽《茶经》全文

陆羽《茶经》全文

陆⽻《茶经》全⽂ 《茶经》是唐代陆⽻所著,是中国乃⾄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的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是唐代陆⽻所著,是中国乃⾄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的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是⼀部关于茶叶⽣产的历史、源流、现状、⽣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专著。

《茶经》分三卷⼗节,约7000字。

卷上:⼀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名称、品质;⼆之具,谈采茶制茶的⽤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法。

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即24种饮茶⽤具,如风炉、茶釜、纸囊、⽊碾、茶碗等。

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法和各地⽔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具;⼗之图,教⼈⽤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击⽽存。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经验,全⾯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产、饮⽤等各⽅⾯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陆⽻,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

幼年托⾝佛寺,⾃幼好学⽤功,学问渊博,诗⽂亦佳,且为⼈清⾼,淡泊功名。

⼀度招拜为太⼦太学、太常寺太祝⽽不就。

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其间在亲⾃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研究了前⼈和当时茶叶的⽣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茶经》全⽂ 卷上 ⼀之源 茶者,南⽅之嘉⽊也。

⼀尺、⼆尺乃⾄数⼗尺;其巴⼭峡川有两⼈合抱者,伐⽽掇之(1)。

其树如⽠芦,叶如栀⼦,花如⽩蔷薇,实如栟榈(2),蒂如丁⾹,根如胡桃(原注:⽠芦⽊,出⼴州,似茶,⾄苦涩。

陆羽与茶经的故事

陆羽与茶经的故事

陆羽与茶经的故事陆羽被称为中国的茶圣,陆羽与茶经其实还存在着很多的小故事的,陆羽与茶经之间还有什么故事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陆羽与茶经的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陆羽与茶经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

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

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其间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

一个深秋的早晨。

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

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

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

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

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饮茶了。

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

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

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

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

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

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

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

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

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新唐书之陆羽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之陆羽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之陆羽传原文及翻译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参考译文】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

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

”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羽与《茶经》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
•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 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 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 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 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 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 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 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梳理小结 (2-12自然段) 用事例表现陆羽。
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 分别是: 1.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 2.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 志向远大; 3.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
精通茶艺 博学多才 不慕荣华富贵,不求功名利禄 人品高尚,目标远大 为达目标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著成《茶经》,贡献杰出 推广茶艺,影响深远
• 一、不茶:就是根本不喝茶。茶,现已被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 一,茶又为国饮,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者(除因客观条件不 能喝者)实在可惜。 • 二、厌茶:虽能喝,但是不喜欢喝茶。不喜欢喝茶的人较多为 习惯了可乐之类软饮料的年轻人,茶在他们而言没有刺激的味 道,又需要时间来泡,自然不受欢迎。 • 三、惰茶:会喝,也不讨厌喝,但是却懒于花时间坐下来泡壶 茶喝。茶可清心,心不清静,哪还有时间来喝什么劳什子茶。 • 四、隐茶:会喝,也爱喝,却吝啬,只愿自己躲着独自享受的 人。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 最是快乐。 • 五、商茶:会喝又爱喝,却只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拿出好茶与 人喝。赴此茶会者不亚于赴鸿门宴啊。 • 六、美茶:此处之“美” 非“好茶” ,而是美人。只为那流 水茶盘前秀色可餐的茶艺师而消费的茶。注意,非喝茶,乃为 消费茶。 • 七、醒茶:通过喝茶来提神醒脑。 • 八、饭茶:就是喝茶来消食化食,增进食欲。 • 九、学茶:谓之茶卒,学习茶的真境界。曾有人说在茶的面前 自己永远都是学生,并非茶叶有何高深难懂之处,而是喝茶乃
• 各种茶类的特色 绿茶:茶干色绿,清汤绿叶,具清香或熟栗香、甜 花香,滋味鲜醇。 红茶:红汤红叶,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具有甜花 香或蜜糖香。 青茶:乌龙茶:外型条索粗壮,色泽青灰有光,茶 汤金黄,香气馥郁芬芳,花香明显,叶底绿叶红镶 边。 • 铁观音:外型条索圆结,呈螺旋状,颗粒重实,色 泽砂绿,茶汤金黄,花香明显,滋味入口微苦后转 甘,耐冲泡。 白茶:毫色银白,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 叶底嫩匀。 黄茶:黄汤黄叶,多数芽叶细嫩,显毫。 黑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至暗褐色,有松烟香。
•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 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 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 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 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 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 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 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 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 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 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 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作业
2.找出文中三次使用“不仅„„而且„„” 的句子,说说各处的作用,抄下来。 3.用几句话介绍陆羽。说清他为什么被称 为“茶圣”。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
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
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
出的卓越贡献。
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 辨别江水的故事。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
用 事 例 表 现 陆 羽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读课文,思考:
• 十、爱茶:谓之茶徒,着重于追求茶的情趣者。看茶汤、闻 茶香、品茶味,产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讲解者。 • 十一、嗜茶:谓之茶客,沉迷于茶的真味者。不寻茶的出处、 来源、年份,只为喝到自己心中真正的茶。 • 十二、耽茶:又谓茶豪,以实际行动来体会茶的真境界者。 • 十三、暴茶:谓之茶狂,只求修炼茶道者。这一阶段有些走 火入魔的感觉了,一不小心便是陷入了“痴、贪”之 • 十四、长茶:谓之茶仙,谙熟茶道已得三昧者。就如《茶道 极意》中:夫茶者,在心不在术,在术不在心。心术两无, 便显一味,是为茶之妙道。 • 十五、惜茶:谓之茶贤,珍惜茶又珍惜人情者。人生一世, 有所得亦有所失,珍惜人情者也即珍惜当下。 • 十六、乐茶:谓之茶圣,已经达到喝茶也罢,不喝也罢,对 茶当前,悠然自得者。 • 十七、观茶:谓之茶宗,见茶即乐,不必再喝。 • 十八、废茶:谓之涅盘茶,这个境界可以因茶而抵达另一个 暮朝白黄 凌羡登入玉金 城西台省杯磊 下江 来水
作业 1.比较后 剪 ( 舀 ( 吭 ( 选词语填空 煎 )茶 滔 )水 坑 )道

)纸

)熬
波浪(
)天
不(
)声
不(
)人
练习扩展。
• • • • 1.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 2.先比较,再选字填空。 煎 滔 ( )水 波浪( )天 坑 吭 ( )道 不( )声 不()人 3.文中有三处用了“不仅…而且”这样的句 式,把它们找出来,指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 4.课文为什么用《陆羽与〈茶经〉》做题目?
• 文章是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 的?文中写了他的哪几件事?哪些 段落写到了茶经?
• (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 这段话中,哪些语句概括地介绍 了陆羽? • 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读2——8自然段,思考:
• 这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 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陆羽精 通茶艺? (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 作,刻画出他栩栩如生的神奇 形象。)
• 饮茶的发源时间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 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 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 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 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 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 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 “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 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学习目标
• 1、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 事迹和精神品质。 •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 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认识“煎、吭、禄、荼”,会写“煎、 舀、吭、荼”,理解“煎茶、舀水、吭声、 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 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本课概括
读9—11自然段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 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 感受? 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 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 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 值?
读12自然段,思考:
• 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 些影响?从哪些句子可 以看出,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