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04社会互动PPT课件
管理过程
表演过程: 布景与道具 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前台、后台与角色配合
-
10
5、社会交换论
社会互动本质上是一个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 过程
重要命题
1. 成功命题 2. 刺激命题 3. 价值命题 4. 剥夺-满足命题 5. 侵犯-亲和命题
不足:个体主义、功利主义、心理还原主义
-
11
6、本土方法论
哈罗德·加芬克尔(H. Garfinkel) 所创 立
基本问题:人们在日常互动中是如何建 构和解释所处的情境,并赋予其意义的
基本观点:社会互动大量地依赖于隐含 规则或背景假设
“蓄意破坏实验”
-
12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三、非语言沟通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念与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二、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
-
1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指,理解他人并根据他人的 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行 为的社会过程。
互动与意义(significance)
人类的社会互动总是受一定意义驱动的
-
2
二、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 2、角色理论 3、参考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 5、社会交换论 6、本土方法论
1、方向 2、深度 3、广度 4、频率 综合考察社会互动的四个维度,可以了
解互动双方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
-
22
二、社会互动的形式
1、合作 2、竞争 3、冲突 4、强制 5、顺从与顺应
-
23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变迁
一、社会变迁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二、现代传媒与社会互动 三、互联网与社会互动
上
表演过程: 布景与道具 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前台、后台与角色配合
-
10
5、社会交换论
社会互动本质上是一个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 过程
重要命题
1. 成功命题 2. 刺激命题 3. 价值命题 4. 剥夺-满足命题 5. 侵犯-亲和命题
不足:个体主义、功利主义、心理还原主义
-
11
6、本土方法论
哈罗德·加芬克尔(H. Garfinkel) 所创 立
基本问题:人们在日常互动中是如何建 构和解释所处的情境,并赋予其意义的
基本观点:社会互动大量地依赖于隐含 规则或背景假设
“蓄意破坏实验”
-
12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三、非语言沟通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念与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二、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
-
1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指,理解他人并根据他人的 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行 为的社会过程。
互动与意义(significance)
人类的社会互动总是受一定意义驱动的
-
2
二、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 2、角色理论 3、参考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 5、社会交换论 6、本土方法论
1、方向 2、深度 3、广度 4、频率 综合考察社会互动的四个维度,可以了
解互动双方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
-
22
二、社会互动的形式
1、合作 2、竞争 3、冲突 4、强制 5、顺从与顺应
-
23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变迁
一、社会变迁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二、现代传媒与社会互动 三、互联网与社会互动
上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三、冲突模型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社会学导论》课件
社会学导论
目录
社会学简介社会结构与功能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问题与冲突社会发展与未来展望
01
CHAPTER
社会学简介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9世纪末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埃米尔·杜尔凯姆等人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学派别。
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实证主义哲学,强调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为社会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2
CHAPTER
社会结构与功能
03
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发生变化。
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按照影响范围可以分为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按照产生原因可以分为结构问题和功能问题等。
分类
定义
贫困是指物质生活困难,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
贫困
不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在权利、机、财富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公平现象,它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和规则的总称,它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制度。
03
CHAPTER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是指一个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变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现代化进程的定义
现代化进程对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同时,现代化进程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01
目录
社会学简介社会结构与功能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问题与冲突社会发展与未来展望
01
CHAPTER
社会学简介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9世纪末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埃米尔·杜尔凯姆等人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学派别。
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实证主义哲学,强调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为社会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2
CHAPTER
社会结构与功能
03
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发生变化。
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按照影响范围可以分为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按照产生原因可以分为结构问题和功能问题等。
分类
定义
贫困是指物质生活困难,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
贫困
不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在权利、机、财富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公平现象,它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各种组织和规则的总称,它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制度。
03
CHAPTER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是指一个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变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现代化进程的定义
现代化进程对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同时,现代化进程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01
社会学概论课件 全文免费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 2、试述功能模型与冲突模型的区别? 3、试述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和假设的形成 •现存理论中需要研究验证的问题 •早先研究发现的事实 •人类好奇心
二、研究设计
•实验设计:解决两个变项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验过程中, 往往缺少实验团体 •自然实验:大多在自然状态下观察 •比较性历史研究:以历史资料作为研究资料。 •调查研究:使用问卷、访问和态度量表作为工具
一、 四、符号互动模型
•基本假设: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 的 •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 这些事物本身之中;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 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符号互动模型主要观点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 的过程。 •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 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 ,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 •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 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 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 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三、资料收集
1、参与调查、问卷调查、直接观察法 (注意资料的效度、信度、代表性)
2、 资料收集的技术
四、资料分析
规范型:有结构 开放型:无结构,可以自由想象,但 浪 费时间
五、解 释
收集资料是否有效的最终表现形式 1、资料之间的联系与原因 2、时间顺序 3、统计说谎
社会学概论_课件
社会价值观变迁:指社会道 德、社会观念、社会信仰等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社会学基础》课件
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
总结词
文化传承是保持和延续文化的重要方式,而 文化交流则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文化传承是指将前人的文化成果传递给后代 的过程,它通过教育、模仿、习得等方式实 现。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和融合,它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 重要。
冲突
冲突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可能是由于利益、观念、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 的。冲突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破坏人际关系、影响组织效率等。因此,需要采取适 当的解决方式来化解冲突,如协商、调解等。
CHAPTER
04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社会变迁的定义: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 会观念以及社会行为方式等发生改变的过程。
全球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全球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质量,推动了社会的整体 进步。
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导致社会不公和不稳定。
ABCD
全球化对社会变迁的负面 影响
全球化加速了资源消耗和 环境破坏,对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造成了威胁。
CHAPTER
05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贫困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
总结词
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文化的核心,它的形成和演变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
详细描述
社会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念和行为准则。它是社会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人们的 思想、行为和决策。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历 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变迁,社会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了解社会 价值观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社会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三.社会角色的有关理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3. 过程角色论 4. 社会拟剧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运用“社会角色”这一 概念,其中以米德的研究最为突出。
米德认为在人们的交往中存在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 模式,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不同: ❖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明确意识到个人所作的角色表演,
因而尽力用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而只是照
习惯方式去做。 一个人长期充当某一角色或是在没有他人在场、没有
特定环境与任务、没有经常自我提醒的情况下,容易仅仅 按习惯行事从而形成不自觉的角色。“任期制”的作用
3.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根据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不同: ❖规定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有较明确的规定,不得随心所
欲地自由发挥,如军人、警察、法官、公务员等。 ❖开放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没有严格、明确规定,可以根据
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如父母、 夫妻等。 不同的人实施规定性角色的实际过程是不一样的。
4.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根据角色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
功利型角色: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 益为目标,如商人、企业家、经营者等, 主表要现发型挥角实色现:效以率表目现标社的会功制能度。与秩序、 某种社会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或道德情 操等为目的,如艺术家、教授、宗教信 徒、公务员等,主要发挥表现社会公平 的功能。
角色不清与角色中断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
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PPT课件
非结构性流动 ——又称自由流动,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 情况下,由于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社会流动。Biblioteka 27三、合理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 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 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 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 分层中轴的问题。
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 法和客观法两种。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30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社会分层概述 ➢ 社会分层理论 ➢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 社会流动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
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 原则。
28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 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 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 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 分层中轴的问题。
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 法和客观法两种。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9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30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社会分层概述 ➢ 社会分层理论 ➢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 社会流动
社会学(全套263页PPT课件)
一、调查研究(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 问的方法)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封面信(简洁中肯短小精悍) ⑴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 ⑵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 ⑶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 ⑷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
果保密的措施
●(问卷设计时)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⑴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⑵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⑶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⑷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⑸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⑹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⑺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词源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
孔德 (1798 一 1857年) 首先提出的。(社 会学之父)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战国 时期社会思想家荀况的《王制》篇
章太炎 1902 年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 太的《社会学》一书开始的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 一 ) 各种不同的意见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孔德)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 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或群体生活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或社会制度的科学。 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6.其他的意见还有不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③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应以被访者方便为主 要原则。
④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
⑤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 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 方面的表现。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五、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1)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如文化社会 学,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科学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等;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封面信(简洁中肯短小精悍) ⑴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 ⑵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 ⑶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 ⑷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
果保密的措施
●(问卷设计时)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⑴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⑵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⑶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⑷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⑸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⑹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⑺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词源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
孔德 (1798 一 1857年) 首先提出的。(社 会学之父)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战国 时期社会思想家荀况的《王制》篇
章太炎 1902 年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 太的《社会学》一书开始的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 一 ) 各种不同的意见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孔德)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 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或群体生活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或社会制度的科学。 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6.其他的意见还有不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③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应以被访者方便为主 要原则。
④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
⑤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 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 方面的表现。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五、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1)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如文化社会 学,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科学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等;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制,整个社会的职业一般会出现结构性向上 流动趋势。 2. 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分层结构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依据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
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三、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
2.10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 系的集中概括。
• 两对范畴: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2.稳定性不平等与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有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 战
A.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本观点
所谓阶级就是由那些对生产资料具有相同关系的人们所 组成的社会集团。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财富、权力和声望 ,三者彼此相关、可以相互转化。
2.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影响 韦伯分层模式对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
在: ①采用多元分层标准。 ②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 ③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职业声望观 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 社会分化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 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 社会分化的后果:
其一,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 其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 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四、社会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 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社会学概论PPT演示课件
5
(二)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社会学意义
1.定义社会学的视角:宏观角度VS微观角度
2.社会本质的理解:社会唯实论VS社会唯名论
3.社会研究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整 体主义)VS个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实证主义(自然主义)VS非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4.社会学体系的建构:宏观社会学VS微观社会学
6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一)研究角度的综合性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
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结构)
生
医疗条件
育
风俗习惯
率
妇女地位
文化程度
生育观念(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生活方式(独身、丁克家庭)
7
(二)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实证性既是社会学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学区 别于社会哲学的关键所在。 迪尔凯姆:
8
(三)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 一切社会科学中,恐怕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社会学这样,不 仅广泛地与几乎每一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形成 一系列的分支社会学,如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 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 民族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科学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艺社会学、语言社会学、体育社会 学、军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化学社会学等;而且还能根 据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切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产生难以尽数 的分支社会学,如闲暇社会学、情境社会学、住宅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性社会学等。
“如果把社会现象只作为哲学问题的话,自然不必用什么 特别的具体的方法,只要用通常‘演绎的’和‘归纳的’ 推论,把一般的概括当作大致的观察就够了。事实上,社 会现象必须加以细致考察才能被真正了解。也就是说,研 究事物必须以事物为主,而不能以一般性原理为主;对一 些特别的问题,必须进行特别的实验才能弄清楚,考虑所 得的证据,还必须合乎规律。所有这些,说明如果忽视实 际的考察,只用一般的哲学推论,就无从进行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1988:1-2)。
(二)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社会学意义
1.定义社会学的视角:宏观角度VS微观角度
2.社会本质的理解:社会唯实论VS社会唯名论
3.社会研究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整 体主义)VS个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实证主义(自然主义)VS非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4.社会学体系的建构:宏观社会学VS微观社会学
6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一)研究角度的综合性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
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结构)
生
医疗条件
育
风俗习惯
率
妇女地位
文化程度
生育观念(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生活方式(独身、丁克家庭)
7
(二)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实证性既是社会学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学区 别于社会哲学的关键所在。 迪尔凯姆:
8
(三)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 一切社会科学中,恐怕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社会学这样,不 仅广泛地与几乎每一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形成 一系列的分支社会学,如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 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 民族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科学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艺社会学、语言社会学、体育社会 学、军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化学社会学等;而且还能根 据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切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产生难以尽数 的分支社会学,如闲暇社会学、情境社会学、住宅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性社会学等。
“如果把社会现象只作为哲学问题的话,自然不必用什么 特别的具体的方法,只要用通常‘演绎的’和‘归纳的’ 推论,把一般的概括当作大致的观察就够了。事实上,社 会现象必须加以细致考察才能被真正了解。也就是说,研 究事物必须以事物为主,而不能以一般性原理为主;对一 些特别的问题,必须进行特别的实验才能弄清楚,考虑所 得的证据,还必须合乎规律。所有这些,说明如果忽视实 际的考察,只用一般的哲学推论,就无从进行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1988:1-2)。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一章
➢ 以喝咖啡为例:symbolic value, as social ritual/ use as a drug / so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 history / political…..
➢ 以泰坦尼克为例: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69%的妇女儿 童获救,男乘客中17%生还,但从分层角度来看生还率:三 等舱26%,二等舱44%,头等舱60%。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贫困、种族、性别
社会制度
家庭、教育、宗教、权力与政治、经济与劳动
社会变迁
社会问题、人口与生态、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城 市与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
当代社会学热点问题
具体问题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资本 信任
总体趋势
信息社会 消费社会 风险社会 全球社会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1)“总和说” (2)“综合说” (3)“普遍说”
讨论:社会学是万 学之王பைடு நூலகம்是万学之 余?
(4)“平等说”
(5)“共通说”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就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来说,把社 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既有利于明确它跟历 史唯物论的区别和联系,又有利于划清它与 其他单科性的和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的界限以 及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
创立时期社会学的特点
与哲学关系密切,还没有完全从哲学的怀抱 中解放出来;
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力图用自然科 学的方法考察社会;
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 会关系。
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古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如社会学说和历
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的分类
按功能划分: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前者如政府官员、军
01
按地位划分: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前者如性别、种族等,后者
03
02
人等,后者如演员、作家等。
04
如职业角色。
按表现划分: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前者如学生、演员等,后
05
06
者如夫妻、朋友等。
社会角色的功能
规范个体行为:社会角色为个 体行为提供了规范和标准,使
形成过程
社会角色通常是由个体所 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等因素共同塑造 的。
影响因素
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性 别、年龄、职业等都会影 响社会角色的形成。
社会角色的演变
历史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演变。
现代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女性 地位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 多样化,传统的性别角色 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3
通过理解社会角色,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 境,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研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社会角色的异同,以揭示社会角色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
探索社会角色与心理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关系,为提高人们 的福祉提供理论支持。
关注社会角色的动态变化,研究社会变迁对社会角色产生的影响,以及社 会角色如何影响社会变迁。
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相关角色如营养师、 健身教练等逐渐受到重视。
共享经济与自由职业者
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如网约车司机、在 线教育老师等。
社会角色发展的未来展望
1 2 3
多元化与个性化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第二节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等 ; 较缓慢的自然生态的变化,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风沙
侵袭等。 二、人口因素
人口密度、性别年龄比 三、社会因素
社会价值观、社会生产力(根本原因)、社会改革与 革命教育结构、战争、民族歧视与压迫、社会继替规则 (世袭或自致)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理论解释
一、社会流动率理论 二、地位实现模型理论 三、社会流动的结构分析理论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2)二元经济理论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四、推拉理论
一、社会流动率理论
索罗金发表于1927年的《社会流动》是第一部用现代观点系 统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
索罗金强调对社会流动的定量研究,侧重研究了流动的数量、 方向和地区分布等问题。
1.价值导向扭曲。 2.公平竞争受到压抑。 3.社会压力加大。
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流动状况
a.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b.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农民:我国农民的流动愈来愈表现为他们在自然空间中和
职业或产业体系中的位置的变化。 工人:我国工人的流动既没有地域的变动,也很少有职业
于是,在流入地的那些使移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因素就成为流动 人口的拉力,而流出地的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流动 人口的推力。
人口迁移就是在流出地的推力和流入地的拉力两种力量共同作 用下完成的。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以前中 国的社会流动状况
改革开放以前社会流动的政治性与封闭性特征所产生 的负功能是明显的:
又称作自由流动,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 职业的变化,强调个人的条件、流动欲望和社会背景 对社会流动的意义和作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社区
第四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和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 城市化的含义
2.我国城市发展状况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中国城市化道
路
第八章 越轨行为和社会控制
第一节 什么是越轨行为 一、越轨行为的含义 越轨:人的行为脱离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轨道,超越
序 言
(1)安全阀制度 (2)冲突是使社会关系稳定的
重要因素 (3)社会冲突是一个调整规范适应新环 境的机制 (4)冲突创造了联合和联盟 3.交换学派 彼得· 步劳 乔治· 霍曼斯 (1) 成功命题(2)刺激命题(3)价值命题(4)剥 夺——满足命题(5)攻击——赞同命题(6)理性 命题 彼得· 布劳
3.功能学派的分层思想 摩尔和戴维斯
4.冲突学派的分层思想
图明
第六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二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社会成员的社会位置的一切形式的变动和移 动 社会流动是以社会分层为前提的 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社会流动 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流动频率不断提高
第六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一章
(2) 社会系统的特点
社
会
第二节 社会的结构和类型 一. 什么是社会结构 二.社会结构的功能 三.社会类型 1.马克思的五种社会类型 2. 蒙昧的,野蛮的和文明的社会 3.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超工业社会
第一章
第三节 社 会 制 度
社
会
一. 社会制度的涵义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和特点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三章 社会互动
第二节 社会互动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强调社会互动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 重要性的一种理论观点。它是由以米 德为首的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心智、自我与社 会》 人类应具有以下一些能力:①运用各种符号的能力 ;②自主地选择所能采取的行动的能力;③避免不 适当的行为和选择认为是适当的行动 决策的能力
第四章 个体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特征
1. 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2. 社会化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征。 3. 社会化具有终身持续性的特征。 三.社会化的条件 首先,人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殊的生理条件。 其次,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再次,与动物相比,人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最后,人有语言的潜能
第五章
第二节 组织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
社会组织
组织所期望达到的未来状态
1.组织建立的根本原因
2.激发组织活动的动力
3.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准
4.不同组织区别的标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五章
二、组织目标的类型
社会组织
1.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2.计划目标和实施目标
3.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序 言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 社会学的对象 (一) 社会学的定义 (二)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三) 社会学和相关的社会科学 (四) 社会学的特征 二 社会学的功能和意义 (一) 社会学的功能 (二) 社会学的意义
序 言
第二节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 社会学的由来 二.社会学发展简史 (一) 社会学的创立时期 奥古斯特· 孔德 (1) 实证主义 (2) 社会静力学 个人 家庭 社会
第五章
5.有一定物质设备 三、组织的类型
社会组织
4.有一个权威的领导体系
1.组织结构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组织功能和目标
生产组织、整合组织和政治组织
第五章
社会组织
3.组织目标和收益者关系
互利组织、私有者赢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和
公益组织 4.对成员的控制方式和成员对权威的服从 强制性组织、功利组织和规范组织 5.组织成员人数 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和巨型组织 四、组织的功能
第一节 社区的性质
一、什么是社区 藤尼斯 1887年
社区: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 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 属感的 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 体
第七章 社区
二、社区的要素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有一定的地域
序 言
(3).社会动力学
第一阶段是神学的虚构阶段。 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的抽象阶段。 第三阶段是科学的实证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神学的军事时代。 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的法学家时代。 第三阶段时科学的工业家时代
序 言
1. 人类宗教
赫伯特· 斯宾塞(1820——1903年) 1. 社会有机论 2. 社会进化论 (二) 社会学的形成时期 埃米尔· 涂儿干(1858——1917年) 1. 对社会事实的研究 2. 社会团结 3.《自杀论》
第三章 社会互动
2. 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和影响因素
社会互动一般由以下五个阶段所构成: ① 相互了解阶段 ② 寻求沟通阶段 ③ 相互识别阶段 ④ 想象演练阶段 ⑤ 调整反应阶段
第三章 社会互动
影响互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情景 情景定义 2.行为规范 3. 由个人的遗传特征和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人格 4. 人们对情景的解释过程 5. 个人的一些暂时型倾向
第三章 社会互动
“角 色扮演”
库利 “镜中我” 自我的发展与定型包括三个阶段 “玩耍阶段” “游戏阶段” “一般他人” “主我” “宾我”
第三章 社会互动
二.拟剧论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 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印象整饰” 个人是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方式在他人面前 表现自己,以达到控制给别人造成的印象, 从而控制后果的目的。 “前台” 与”后台”
第四章 个体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和条件
一. 社会化的概念 个体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 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和规范并将其加 以内化,以获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并逐渐认 识社会的过程。
第四章 个体的社会化
要正确理解上述概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加以理解。 (1) 社会化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 的过程。 (2) 必须在一段时间中学习一定的知识、 技能和规范。 (3) 将自己掌握的社会规范加以内化。 (4) 社会化的目的是获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第三章 社会互动
三.交换关系论
霍曼斯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彼得· 布劳 四.本土方法论 哈罗德· 加芬克尔
第三章 社会互动
第三节 互动中的非语言沟通
一. 体态语言 二.个人空间 密切空间、人身空间、社交空间和公共空间
第三章 社会互动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方式
根据互动方式是否具有传递性的特征,我们 可以将互动的方式分为双向互动和单向互 动。 一. 合作 二.竞争 三.冲突 四.调适 五.暗示 六.模仿 七.感染
第二章
二.文化传播
社会文化
三.文化分析 (一) 文化的普同和差异 二.文化相对论和种族中心主义 三.文化分层 1. 主文化与亚文化 2. 雅文化与俗文化
第三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
一. 什么是社会互动 1. 社会互动的涵义 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群体与人,群体与群体 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七章 社区
第三节 城市社区
一、城市社区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市社区的区位结构
三、城市的地位
第七章 社区
四、城市的特定
广大居民以工商服务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手
段 经济生活集中、人口密度大、组织结构复杂 生活方式多样化,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相应缩 小 人员流动频繁,人员交往多,但感情色彩不 浓厚
第四章 个体的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
一、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和规范
三、形成个性特征
四、培养和形成社会角
第四章 个体的社会化
角色: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
对他提出的要求,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力适 应社会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角色分类: 先赋性角色与获得性角色 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 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 角色参与程度
第二章
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
社会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二.文化的起源 三.文化的特征 普遍性。 累积性。 发展性。 差异性。 四.文化的结构和构成要素 文化特质,文化结丛和文化模式
第二章
第二节
社会文化
文化分析 一. 文化传播与增殖 1. 单向性辐射状传播方式(扩散性传播方 式) 2. 多向交汇型文化传播方式 3. 选择吸附型文化传播模式 4. 双向文化传播方式 5. 跳跃式文化传播方式 6. 循环型文化传播方式
第三章 社会互动
二.社会互动的意义
首先,互动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 我们认识各种社会的基础。 其次,社会互动也是我们认识更大的社会系统和制 度的基础。通过互动,构成各种社会 关系,组成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 再次,人们正是在频繁的社会互动中形成了各种社 会关系,因此 ,社会互动是构成社 会关系的基础,社会互动显示出人们社会关系中最 基本的活动过程。
第五章
影响因素
社会组织
三、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1.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2.组织成员的要求
3.领导人的水平和能力
4.组织的物质设备条件
第五章
四、组织目标的变化
社会组织
目标的转移和目标的承续
第五章
第三节 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 1.直线性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
2.职能性组织结构
3.综合性组织结构
二、组织的领导
第五章
一、组织管理方式
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