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二轮三轮复习1.1 自然灾害的概述整合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以下是自然灾害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自然灾害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高三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断层活动: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

断层一侧的岩层受到挤压,另一侧受到拉伸,当积累的能量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石突然断裂,释放出能量,引起地面震动。

3.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4.财产损失:地震会导致房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次生灾害: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防范措施1.建筑抗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地震预警:通过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逃生时间。

3.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教授防震知识,加强地震应急演练。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强烈释放方式。

火山喷发时,岩浆、火山灰、碎屑物和有害气体等从火山口喷出,对周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1.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多发生在板块边缘或板块内部的活跃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带。

2.地壳运动:地壳内部的岩浆上升,积聚在地面以下,形成岩浆库。

当岩浆库压力超过地壳承受能力时,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

3.人员伤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会对附近居民造成严重伤害。

4.环境污染: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火山灰对大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2020年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讲 自然灾害概述

2020年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讲 自然灾害概述

章节演练
1.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 60%。2012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 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米多。 材料二 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
(1)指出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海道西部地区降雪量较大,灾害严重。该区 域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影响,降雪较多。第(2)题,积雪融化容易引发洪 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 (1)西部地区。冬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受到抬升 作用,形成大量降雪。 (2)积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洪涝灾害;在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
地表沉降、地裂缝、塌陷等
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
诱发地震
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
人类活动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
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进行减灾 教育等
进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 石流的发生
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 损失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必考要求
b b c d
d d b
c d
b
第一讲 自然灾害概述
考点研析 章节演练
考点研析
考点一 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 异现象和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 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是否有人、财产等承灾体。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
思维导图
]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①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主因)
①气象因素: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地形、地势因素:地势低洼。

③河湖因素⎩⎪⎨⎪⎧ 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堤坝溃决
④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⑤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诱因)
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拓展延伸
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
(1)原因: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强弱、进退异常,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2)正常年份,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强降水集中地区
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素材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素材湘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型:自学展示1.通过自读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2.通过案例分析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的概念: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和。

2.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3.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

4.自然灾害的属性①自然属性:自然的;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具有广泛性与。

①广泛性:自然灾害的很广;②区域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的决定的。

2.具有和不确定性。

3.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

4.具有联系性。

①一方面是具有联系性;②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

6.具有和。

【图表导读】教材图1-7“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1)1963~1992年全世界发生重大灾害的趋势如何?(2)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究】:1.自然灾害的概念(1)自然灾害是指主要形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形成所具备的条件①诱因——②客体——2.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简要介绍补充说明广泛性①区域性②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③不重复性④联系性⑤严重危害性不可避免性⑥可减轻性【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感悟:。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突发事件,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地理学科将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

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 暴雨灾害:指短时间内雨量大于平均雨量所引发的灾害。

暴雨会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2. 台风灾害:台风是在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强热带气旋,其伴随的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现象造成了重大灾害损失。

3. 干旱灾害:由于长时间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二、水文灾害1. 洪水灾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过河床、水库坝顶或岸堤高程,引发的大范围涝灾。

洪水是水文灾害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一种。

2. 旱灾:旱灾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干旱造成,造成水资源紧缺、农作物严重减产。

3. 冰雪灾害:包括雪灾、冰冻灾害等,主要由于严寒天气、降雪或冰冻导致的交通受阻、农作物受害等问题。

三、地质灾害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抖动现象,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混合着水流动起来的一种地质灾害,常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巨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的溶解、沉降或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塌陷的一种地质灾害。

四、生物灾害1. 蝗灾:蝗灾是指大量蝗虫大面积迁飞并大规模繁殖,导致农作物被吃光的严重灾害。

2. 病虫灾害:农作物受到虫害或病害的侵袭,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赤潮等,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总结:地理灾害是地球自身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也是人与自然的一场严峻考验。

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能够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能够让大家对于自然灾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教案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教案【专题要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4.防灾与减灾5.自然灾害防治措施【考纲要求】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整体把握自然灾害带来的多方面影响,,重点掌握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的措施。

【知识网络】侧重于我国自然灾害的考查,主要涉及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预防措施的考查。

【典例精析】1、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标准答案】(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抛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lO 分)[09山东文综-自然灾害与防治]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并分析其原因。

(2)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6分)【试题解析】以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为材料,主要分析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

(1)小题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月,即冬季和春季。

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

(2)小题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应从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分析。

【标准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图涝渍灾河图123、[09高考福建卷选修5—自然灾害]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1课时 自然灾害概述课件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1课时 自然灾害概述课件 湘教版选修5

其他:大风、冰雹、低温冻害、雪灾、干热风、龙卷风等
2020/10/25
2.地质灾害
含义:是由 地质动力 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
地 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 并危 质 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类型
地 震
含义: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 意义:量度地震大小的指标
震级 决定因素:释放 能量 的多少
2020/10/25
规律总结 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 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
2020/10/25
(2)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
(3)灾情前兆与预报: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 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 性,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
含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下滑
滑坡 的现象
主要分布国: 中国 、美国、 日本 、意
大利、 瑞士 等
滑坡和
含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
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
泥石流 泥石流
洪流
特点:冲刷、淤积量大,破坏力强
主要分布国: 中国、日本、 印度 等
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 危害 淤塞 河道
2020/10/25
解析 学以致用是学习地理的归宿,而利用所学 地理原理解决现实问题是“有用地理”的具体体 现。结合本题材料内容特别是图示经纬网以及海 陆轮廓可以看出以下信息:一是M国为孟加拉国; 二是N是形成于北印度洋的热带飓风。结合中学地 理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可以知道,孟 加拉国的洪涝灾害与该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等 密切相关;而热带气旋导致该国洪灾的原因与热 带气旋的本身特点密切相关。三是M国地处20°N 以北,在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上。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引发的一系列不可抗拒的灾害现象,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通过总结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为考生提供参考。

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地壳的断裂引起的一种地表震动现象。

地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板块运动和岩石断裂等,常见于构造活跃带附近。

地震的震级可以通过里氏震级和地壳短期变形等来测定。

地震常伴随着破坏性的地壳运动、地上建筑物倒塌等不良后果。

二、台风台风,又称热带气旋,是一种热带海洋的风暴性的低气压系统。

台风生成的条件包括海水温度高、海水蒸发量大、大气温度梯度小等。

台风通过旋转的强风带和暴雨带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风灾和水灾,例如风暴潮、洪涝灾害等。

三、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地表、地下水过多或降雨异常等原因,导致水体超出原有容量,造成农田和城市区域内的淹没、植物死亡等现象。

洪涝灾害常发生于河流流域、低洼平原和人类活动集中地区。

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有持续的降雨、雨量集中、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由于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或下降雨不均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地表水资源供需失衡现象。

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死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干旱灾害的频发和严重性不断加剧,对于草原和农业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滑坡是指地表的土壤、岩石或构筑物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失稳、滑动或坍塌现象。

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地势陡峭的山区和土质脆弱的地区。

滑坡可能导致道路中断、房屋毁坏等不良后果。

而泥石流是指由于陡坡上的土石流失平衡导致的一种复杂的地质灾害,常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六、火山喷发灾害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口或附近地区喷出岩浆、烟气、火山灰、岩渣等物质的现象。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和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

火山喷发可能引发火山喷发灾害,包括火山碎屑流、火山灰落下、火山口松动等。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其中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的灾害,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造成地面发生震动,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为了防御地震,需要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增强抗震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和泥石流是另外两种地质灾害。

滑坡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泥石流的成因包括地形、植被、气候和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摧毁城镇、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甚至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为了防御滑坡和泥石流,需要加强监测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建立应急预案、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等。

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是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它们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1.淹没海岸线沿岸城镇、村庄,造成人员伤亡;2.破坏港口、码头、船只和海岸防护工程,造成财产损失。

三、防风暴潮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加强海岸防护工程建设,如修建防波堤、海堤等;3.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加强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一、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1)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4、影响洪涝灾害损失的因素:灾害强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

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分布:(1)世界:非洲、亚洲、大洋洲内陆地区是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最严重地区是非洲。

(2)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最严重地区是华北。

3、危害:(1)生产: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危机畜牧业;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

(2)生活: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社会稳定。

(3)环境: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加剧生态退化。

三、台风灾害:1、定义: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构成: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3、分布:(1)世界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我国: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4、危害:(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1500字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台风、海啸等多种形式。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下面是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1. 地震:地震是指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

地震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房屋损坏、基础设施破坏等。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及断裂带有关。

2.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或湖泊水位超过警戒线引起的涝灾。

洪水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农田淹没、城市内涝等。

洪水的发生与降雨量、地形地貌、下垫面等因素有关。

3. 干旱: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降水量偏少,导致地表水资源不足的气候现象。

干旱灾害的影响包括农田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干旱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地表蒸发等因素有关。

4.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和暴雨的天气系统。

台风灾害的影响包括狂风肆虐、暴雨引发洪水等。

台风的发生与地球自转、热带海洋的海温等因素有关。

5. 海啸:海啸是指地震、海底滑坡等原因造成海洋中的大规模海浪,可引发沿海地区的灾害。

海啸灾害的影响包括海水侵蚀、房屋被摧毁等。

海啸的发生与海底地震、大规模海底滑坡等因素有关。

6.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风暴,具有旋转的狂风、破坏性强。

龙卷风灾害的影响包括房屋被摧毁、树木被拔起等。

龙卷风的发生与强热带气旋的形成有关。

在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时,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防御措施。

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灾害事件,了解其影响和教训。

此外,还应掌握一些灾害监测、预警和救援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监测、洪水预警和救援组织等。

以上是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自然灾害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预祝你取得理想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 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 瓦、折木,苗稼荡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 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 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 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 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世界二大自然灾害带
灾害带 主要的自然 致灾因子 灾害 受灾体特 性 人口集中 、经济发 达地区
环太平洋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 →多海啸; 沿岸几百 台风、海啸、 千米宽的 风暴潮 自然灾害 热带、副热带海域→ 台风 带 →风暴潮 北纬20° -50°之 间的环球 自然灾害 带 水旱、 风暴潮、 台风、 山地地质 灾害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 害; 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 →风暴潮;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 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 纬度地带 ,人口稠 密,经济 密度大
自然灾害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①这里是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火山; ②这里是世界高大山脉集中地带,山高坡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③这里气候复杂,大气运动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水、干旱、台风等灾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④各种灾害相互作用,又能产生海啸、风暴潮等灾害。
土壤侵蚀危害
侵蚀区: 沟谷区: 下 游: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区域性
全球性
隆冬时节,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寺的僧尼拉来了满满 一卡车羊粪。36岁的经师阿旺维色说:“天冷燃料充足, 当然让人高兴,但我们更盼望下几场雪,让珠峰多一些雪 山的味道。” 珠峰“颈部”“裙摆”不白了 冬日里的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 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 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 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 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 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阿旺维色说。 从绒布寺南行8公里,来到离珠峰更近的登山大本营, 也不见丝毫雪迹,反倒是一片片不长一根草的石丘沙坡横 亘在眼前。“20年前我刚来绒布寺出家时,厚厚的雪线 一直从珠峰延伸到这里,现在大大退缩了。”阿旺维色说。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 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
1、两方面 2、影响因素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灾害的强度 年龄、性别、收入、 个人对灾害的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 应急反应不同
注意: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4)联系性
(5)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析讨论以下案例分别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资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 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 灾害的60%~70%。
课程标准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008年的那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一些 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台风
干旱
寒潮
洪涝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充分条件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 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洪涝
干旱
寒潮
台风
鼠灾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 和过程。
2、自然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 变异现象和过程。 3、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 4、形成条件: 必要条件 —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
材料二说明自然灾害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特点。 暴雨可增加山坡重力负荷,过多水分渗入地下软弱面,使山坡失去平 衡,发生滑坡后暴雨产生的流水侵蚀力更强。
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 承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加剧灾害的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 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P6 1、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 “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 2%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 P7 1、存在联系。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 收长波辐射的热量减少导致寒冷。 2、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 的其他灾害,这种情形称之为灾害链,也叫次生灾 害。如地震后导致的房屋倒塌、交通线中断、各种 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等就是典型的 灾害链。 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 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 P8 区域性 联系性 周期性 不可避免性
人员伤亡不同
表 现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财产损失
道路、 机场、船 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 损毁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
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 的损失
(五)飓风活动频繁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 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 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误入歧途一瞬间,积重难返上百年”
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一举毁掉60万亩耕地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同时也是海潮频 繁肆虐的重灾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居 民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致 使8000多眼农用机井报废,40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亩耕 地丧失生产能力,粮食累计减产30亿到45亿公斤,直接 经济损失40亿元。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 屡屡发生,从北向南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 南等多个省份。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尤为迅 速,仅2003年海水入侵面积就达2457平方千米,比20世 纪80年代末增加了937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增加62平方 千米。
(二)影响世界农业
(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 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 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 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 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 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 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探究一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 虑,该小组应查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孟加拉国或M国的)地形图、 水系(河流)图、气候(降水量) 图。
(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热带气旋会带来)暴雨天气,导致风暴潮。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一、海平面上升 二、影响世界农业 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五、飓风增多
六、影响人类健康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 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5)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 烈地震引起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海啸)为诱因, 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 (6)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咸阳段发 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 现场死亡1人,重伤13人。
答:突出的是周期性。
资料四:由于人口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 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 的加剧。 答:突出的是严重性。
材料五: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 营口县一带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 度16~21千米,震中烈度为Ⅳ度强。4日10时30分,省 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 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 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答:突出的是可减轻性。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思考:根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P5 1、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地形,平 均海拔1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积水 2、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大部 分地区年降水量达到2000-3000毫米,东北部地处山地 迎风坡,年降水量高达5000-6000毫米。每年7-9月为雨 季,降水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当西南季风来得 早,退得迟,势力强大时,降水强度增大、历时时间长, 出现洪涝灾害。 3、最大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国位于下游地区 接纳中上游地区干支游大量来水使水量增大,水深可达 1-4米。易加重孟加拉国的水灾。 4、对。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暴发风暴潮最频繁的地区。 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 重了水灾灾情。 5、地形气候河流位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