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微积分基本定理

合集下载

微积分课件第5节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微积分课件第5节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z z dx dy. dz xz ( x z) y
2
一. 由一个方程确定的隐函数的微分法 x z ex2.设 ln , 求dz. z y
解2 (全微分法) x z 原式两边微分得: d ( ) d (ln ) z y zdx xdz y ydz zdy 即 2 z z y2 z z 整理得dz ( dx dy) xz y z z2 dx dy. xz ( x z) y
sin y x cos y y ye x ye x 0
sin y ye 所以, 得 y . x x cos y e
x
一. 由一个方程确定的隐函数的微分法
这里将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隐函数的存在性, 并利用多元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建立隐函数 的求导公式, 给出用偏导数来求隐函数的导数的
F F ( x , f ( x )) F F ( x , y ), y f ( x )
连 续函 数 y f ( x ), 且y0 f ( x0 ); Fx dy (2)有连续导数 (一元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 dx Fy 注意: (1) 证明从略, 求导公式推导如下: x 将函数 y f ( x ) 代入方程 F ( x , y ) 0 得 F dy F[ x, f ( x )] 0, 即Fx Fy 0, y dx 上式两端对x求导,由复合函数求导链式法则,得
Method3.也可先求偏导再代入全微分公式得所求.
一. 由一个方程确定的隐函数的微分法
z x y 例 4 设 z f ( x y z , xyz ),求 , , . x y z
z 思路:把 z 看成 x, y 的函数对x 求偏导数得 , x x 把 x 看成z, y 的函数对y 求偏导数得 , y y 把 y 看成 x, z 的函数对z 求偏导数得 . z 解 令 u x y z , v xyz, 则 z f ( u, v ),

高数同济5.2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高数同济5.2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二节
第五章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引例 二、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 – 莱布尼兹公式
一、引例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已知位置函数 之间有关系: 与速度函数
s(t ) v(t )
物体在时间间隔 内经过的路程为
T
T2
1
v(t ) d t s (T2 ) s (T1 )
这种积分与原函数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性 .
刹车, 问从开始刹

)
刹车后汽车减速行驶 , 其速度为
当汽车停住时,
2 2


5 t2 2
故在这段时间内汽车所走的距离为
s v(t ) d t (10 5t ) d t 10 t
0 0
2 0 10 (m)
练习1 计算 2 1 sin 2 x dx .
0

例3.
证明
只要证
在 证:
内为单调递增函数 .
F ( x) 0
x 0
x f ( x) f (t ) d t f ( x) t f (t ) d t
0
x
0 f (t ) d t
x 2
2

f ( x) ( x t ) f (t ) d t
x
0 f (t ) d t
2
2 sin x cos x dx cos x sin x 02 0.
0

?
原式 2 sin x cos x dx
0 4 0
sin x cos x 0 cos x sin x 2

cos x sin x dx 2 sin x cos x dx

2022届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三章第五节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数学(理)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三章第五节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Word版含解析

第五节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突破点(一) 求定积分基础联通 抓主干学问的“源”与“流”1.定积分的定义一般地,假如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用分点a =x 0<x 1<…<x i -1<x i <…<x n =b ,将区间[a ,b ]等分成n 个小区间,在每个小区间[x i -1,x i ]上任取一点ξi (i =1,2,…,n ),作和式∑i =1nf (ξi )Δx =∑i =1nb -an f (ξi ),当n →∞时,上述和式无限接近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积分,记作⎠⎛ab f (x )d x .2.定积分的相关概念在⎠⎛ab f (x )d x 中,a 与b 分别叫做积分下限与积分上限,区间[a ,b ]叫做积分区间,函数f (x )叫做被积函数,x 叫做积分变量,f (x )d x 叫做被积式.3.定积分的性质(1)⎠⎛a b kf (x )d x =k ⎠⎛ab f (x )d x (k 为常数);(2)⎠⎛a b [f 1(x )±f 2(x )]d x =⎠⎛a b f 1(x )d x ±⎠⎛ab f 2(x )d x ;(3)⎠⎛ab f (x )d x =⎠⎛ac f (x )d x +⎠⎛cb f (x )d x (其中a <c <b ).4.微积分基本定理假如f (x )是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并且F ′(x )=f (x ),那么⎠⎛ab f (x )d x =F (b )-F (a ).其中F (x )叫做f (x )的一个原函数.为了便利,我们经常把F (b )-F (a )记为F (x )b a ,即⎠⎛ab f (x )d x =F (x )b a =F (b )-F (a ).考点贯穿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例1] 计算下列定积分: (1)⎠⎛1(-x 2+2x )d x ;(2)⎠⎛0π(sin x -cos x )d x ;(3)⎠⎛12⎝⎛⎭⎫e 2x +1x d x ; (4) 20⎰π1-sin 2x d x .[解] (1)⎠⎛01(-x 2+2x )d x =⎠⎛01(-x 2)d x +⎠⎛012x d x =-13x 3⎪⎪⎪10+x 2|10=-13+1=23. (2)⎠⎛0π(sin x -cos x )d x =⎠⎛0πsin x d x -⎠⎛0πcos x d x=(-cos x )|π0-sin x|π0=2.(3)⎠⎛12⎝⎛⎭⎫e 2x +1x d x =⎠⎛12e 2x d x +⎠⎛121xd x =12e 2x | 21+ln x|21=12e 4-12e 2+ln 2-ln 1 =12e 4-12e 2+ln 2. (4)20⎰π1-sin 2x d x =20⎰π|sin x -cos x |d x =40⎰π (cos x -sin x )d x +24⎰ππ (sin x -cos x )d x=(sin x +cos x )⎪⎪⎪⎪π4+(-cos x -sin x ) ⎪⎪⎪π2π4=2-1+(-1+2)=22-2.[方法技巧]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的步骤(1)把被积函数变形为幂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指数函数与常数的积的和或差. (2)把定积分用定积分性质变形为求被积函数为上述函数的定积分. (3)分别用求导公式找到一个相应的原函数.(4)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出各个定积分的值. (5)计算原始定积分的值.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定积分[例2] 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计算下列定积分:(1)⎠⎛011-(x -1)2d x ;本节主要包括2个学问点: 1.求定积分; 2.定积分的应用.(2)⎠⎛5-5 (3x 3+4sin x )d x .[解] (1)依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011-(x -1)2d x 表示的是圆(x -1)2+y 2=1的面积的14(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故⎠⎛011-(x -1)2d x =π4.(2) ⎠⎛5-5 (3x 3+4sin x )d x 表示直线x =-5,x =5,y =0和曲线y =3x 3+4sin x 所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的代数和,且在x 轴上方的面积取正号,在x 轴下方的面积取负号.设y =f (x )=3x 3+4sin x ,则f (-x )=3(-x )3+4sin(-x )=-(3x 3+4sin x )=-f (x ),又f (0)=0, 所以f (x )=3x 3+4sin x 在[-5,5]上是奇函数,所以⎠⎛0-5 (3x 3+4sin x )d x =-⎠⎛05(3x 3+4sin x )d x ,所以⎠⎛5-5(3x 3+4sin x )d x =⎠⎛0-5(3x 3+4sin x )d x +⎠⎛05(3x 3+4sin x )d x =0.[方法技巧]1.利用定积分几何意义求定积分的策略当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不易求,而被积函数的图象与直线x =a ,x =b ,y =0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易求时,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定积分.2.两个常用结论设函数f (x )在闭区间[-a ,a]上连续,则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和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得两个结论: (1)若f (x )是偶函数,则⎠⎛a-a f (x )d x =2⎠⎛0af (x )d x ; (2)若f (x )是奇函数,则⎠⎛a-a f (x )d x =0.力量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 1.[考点一]⎠⎛1-1(x -1)d x =( )A .2B .-2 C.13D.12解析:选B ⎠⎛1-1 (x -1)d x =⎝⎛⎭⎫x 22-x 1-1=⎝⎛⎭⎫12-1-⎝⎛⎭⎫12+1=-2. 2.[考点一]20⎰πsin 2x2d x =( )A .0 B.π4-12 C.π4-14D.π4-1 解析:选B ∫20⎰πsin 2x2d x =20⎰π1-cos x 2d x =12x -12sin x ⎪⎪⎪⎪π20=π4-12.3.[考点一]设f (x )=⎩⎪⎨⎪⎧x 2,x ∈[0,1],1x ,x ∈(1,e](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0e f (x )d x 的值为( )A.43 B .2 C .1 D.23解析:选A 依据定积分的性质,可知⎠⎛0e f (x )d x 可以分为两段,则⎠⎛0e f (x )d x =⎠⎛01x 2d x +⎠⎛1e 1xd x =13x 3⎪⎪⎪10+ln x ⎪⎪⎪e=13+1=43. 4.[考点二]⎠⎛12-x 2+4x -3d x =________.解析:依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12-x 2+4x -3d x 表示圆(x -2)2+y 2=1与x =1,x =2及y =0所围成的圆的面积的14,即⎠⎛12-x 2+4x -3d x =π4.答案:π45.[考点二]⎠⎛-11[1-x 2-sin x ]d x =________. 解析:令1-x 2=y ,则x 2+y 2=1(y ≥0),该方程表示以(0,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一半.所以⎠⎛-111-x 2d x 表示圆x 2+y 2=1与x 轴所围成的上半圆的面积,因此⎠⎛-11-11-x 2d x =π2.又由于⎠⎛-11sin x d x =(-cos x )⎪⎪⎪1-1=-cos 1-[-cos(-1)]=0,所以⎠⎛1-1[1-x 2-sin x ]d x =π2.答案:π2突破点(二) 定积分的应用基础联通 抓主干学问的“源”与“流”1.定积分与曲边梯形面积的关系 如图:设阴影部分面积为S.图形阴影部分面积S =⎠⎛ab f (x )d xS =-⎠⎛ab f (x )d xS =⎠⎛a c f (x )d x -⎠⎛cb f (x )d xS =⎠⎛ab f (x )d x -⎠⎛ab g(x )d x=⎠⎛ab [f (x )-g(x )]d x2.求变速运动的路程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a ,b ]上所经过的路程s ,等于其速度函数v =v (t )(v (t )≥0)在时间区间[a ,b]上的定积分,即s =⎠⎛ab v (t )d t .具体步骤为:①找出速度函数v =v (t ),作出图形.②观看v =v (t )的图形是否满足v (t )≥0.③若v (t )≥0,则相应的时间段[a ,b ]上的路程为s =⎠⎛ab v (t )d t ;若v (t )<0,则相应的时间段[a ,b ]上的路程为s =⎪⎪⎪⎪⎠⎛ab v (t )d t =-⎠⎛ab v (t )d t .考点贯穿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例1] 由曲线y =x ,直线y =x -2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A.103 B .4 C.163D .6[解析] 作出曲线y =x 和直线y =x -2的草图(如图所示),所求面积为阴影部分的面积.由⎩⎪⎨⎪⎧y =x ,y =x -2得交点A(4,2). 因此y =x 与y =x -2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04[]x -(x -2)d x =⎠⎛04(x -x +2)d x =23x 32-12x 2+2x 4=23×8-12×16+2×4=163.[答案] C [方法技巧]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步骤 (1)依据题意画出图形;(2)借助图形确定出被积函数,求出交点坐标,确定积分的上、下限; (3)把曲边梯形的面积表示成若干个定积分的和; (4)计算定积分,写出答案.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例2] (1)一辆汽车在高速大路上行驶,由于遇到紧急状况而刹车,以速度v (t )=7-3t +251+t(t 的单位:s ,v 的单位:m/s)行驶至停止.在此期间汽车连续行驶的距离(单位:m)是( )A .1+25ln 5B .8+25ln 113C .4+25ln 5D .4+50ln 2(2)一物体在力F (x )=⎩⎪⎨⎪⎧5,0≤x ≤2,3x +4,x >2(单位:N)的作用下沿与力F 相同的方向,从x =0处运动到x =4(单位:m)处,则力F (x )做的功为________J.[解析] (1)由v (t )=7-3t +251+t=0,可得t =4⎝⎛⎭⎫t =-83舍去,因此汽车从刹车到停止一共行驶了4 s ,此期间行驶的距离为⎠⎛04v (t )d t =⎠⎛04⎝⎛⎭⎫7-3t +251+t d t =⎣⎡⎦⎤7t -32t 2+25ln (1+t )40=4+25ln 5. (2)由题意知,力F (x )所做的功为 W =⎠⎛04F (x )d x =⎠⎛025d x +⎠⎛24(3x +4)d x=5x|20+⎝⎛⎭⎫32x 2+4x ⎪⎪⎪42=5×2+⎣⎡⎦⎤32×42+4×4-⎝⎛⎭⎫32×22+4×2=36(J). [答案] (1)C (2)36 [方法技巧]定积分在物理中的两个应用(1)求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假如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且其速度为v =v (t )(v (t )≥0),那么从时刻t =a 到t =b 所经过的路程s =∫b a v (t )d t .(2)求变力做功:一物体在变力F (x )的作用下,沿着与F (x )相同方向从x =a 移动到x =b 时,力F (x )所做的功是W =∫b a F (x )d x .力量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二]若x (单位:m)表示位移的大小,一物体在力F (x )=x(单位:N )的作用下沿与力F (x )相同的方向运动了4 m ,力F (x )做功为( )A .8 JB .12 JC .15 J D.163 J解析:选D 由题意得W =⎠⎛04x d x =23x 32⎪⎪⎪40=163J. 2.[考点一]曲线y =2x 与直线y =x -1及x =4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 .2ln 2B .2-ln 2C .4-ln 2D .4-2ln 2解析:选D 由曲线y =2x 与直线y =x -1联立,解得x =-1,x=2,如图所示,故所求图形的面积为S =∫42⎝⎛⎭⎫x -1-2x d x =12x 2-x -2ln x |42=4-2ln 2. 3.[考点一](2022·衡阳一模)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32B .16 C.323 D.83解析:选C 由题意得,阴影部分的面积S =⎠⎛1-3 (3-x 2-2x )d x =⎝⎛⎭⎫3x -13x 3-x 2⎪⎪⎪1-31-3=323. 4.由抛物线y =x 2-1,直线x =0,x =2及x 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由x 2-1=0,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1,0)和(1,0). 所以S =⎠⎛02|x 2-1|d x =⎠⎛01(1-x 2)d x +⎠⎛12(x 2-1)d x= ⎪⎪⎝⎛⎭⎫x -x 3310+⎪⎪⎝⎛⎭⎫x 33-x 21=⎝⎛⎭⎫1-13+⎣⎡⎦⎤83-2-⎝⎛⎭⎫13-1 =2. 答案:25.[考点二]物体A 以速度v =3t 2+1(t 的单位:s ,v 的单位:m/s )在始终线上运动,在此直线上与物体A 动身的同时,物体B 在物体A 的正前方5 m 处以v =10t (t 的单位:s ,v 的单位:m/s )的速度与A 同向运动,当两物体相遇时,相遇地与物体A 的动身地的距离是________m.解析:设b s 后两物体相遇,则⎠⎛0b(3t 2+1)d t -⎠⎛0b10t d t =5,即b 3+b -5b 2=5,(b 2+1)(b -5)=0,解得b=5,此时物体A 离动身地的距离为⎠⎛05(3t 2+1)d t =(t 3+t )|50=53+5=130(m). 答案:130近五年全国卷对本节内容未直接考查[课时达标检测] 重点保分课时——一练小题夯双基,二练题点过高考 [练基础小题——强化运算力量] 1.⎠⎛01e x d x 的值等于( )A .eB .1-eC .e -1D.12(e -1)解析:选C ⎠⎛01e x d x =e x |10=e 1-e 0=e -1.2.已知t 是常数,若⎠⎛0t (2x -2)d x =8,则t =( )A .1B .-2C .-2或4D .4解析:选D 由⎠⎛0t (2x -2)d x =8得,(x 2-2x )|t 0=t 2-2t =8,解得t =4或t =-2(舍去).3.从空中自由下落的一物体,在第一秒末恰经过电视塔顶,在其次秒末物体落地,已知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为v =g t (g 为常数),则电视塔高为( )A .12g B .g C .32g D .2g解析:选C 由题意知电视塔高为⎠⎛12g t d t =12g t 2|21=2g -12g =32g.4.由曲线y =x 2,y =x 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A .16 B .13 C .23D .1解析:选B 由⎩⎪⎨⎪⎧y =x 2,y =x ,得交点为(0,0)和(1,1),故所求面积(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x -x 2)d x =⎝ ⎛⎭⎪⎫23x 3232-13x 3)|10=13. 5.20⎰π2sin ⎝⎛⎭⎫x +π4d x =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20⎰π2sin ⎝⎛⎭⎫x +π4d x =20⎰π(sin x +cos x )d x =(sin x -cos x ) ⎪⎪⎪⎪π2=⎝⎛⎭⎫sin π2-cos π2-(sin 0-cos 0)=2.答案:2[练常考题点——检验高考力量] 一、选择题1.定积分|x 2-2x |d x =( )A .5B .6C .7D .8解析:选D ∵|x 2-2x |=⎩⎪⎨⎪⎧x 2-2x ,-2≤x <0,-x 2+2x ,0≤x ≤2,∴⎠⎛2-2|x 2-2x |d x =⎠⎛0-2(x 2-2x )d x +⎠⎛02(-x 2+2x )d x =⎝⎛⎭⎫13x 3-x 2|0-2+⎝⎛⎭⎫-13x 3+x 2|20=8.2.(2021·河北五校联考 )若f (x )=⎩⎪⎨⎪⎧lg x ,x >0,x +⎠⎛0a 3t 2d t ,x ≤0,f (f (1))=1,则a 的值为( )A .1B .2C .-1D .-2解析:选A 由于f (1)=lg 1=0,f (0)=⎠⎛0a 3t 2d t =t 3|a 0=a 3,所以由f (f (1))=1得a 3=1,所以a =1. 3.若S 1=⎠⎛121x d x ,S 2=⎠⎛12(ln x +1)d x ,S 3=⎠⎛12x d x ,则S 1,S 2,S 3的大小关系为( )A .S 1<S 2<S 3B .S 2<S 1<S 3C .S 1<S 3<S 2D .S 3<S 1<S 2解析:选A 如图,分别画出对应图形,比较围成图形的面积,易知选A.4.(2021·贵阳监测)若由曲线f (x )=x 与y 轴及直线y =m (m >0)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83,则m 的值为( )A .2B .3C .1D .8解析:选A 由题意得,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0m2(m -x )d x =⎝⎛⎭⎫mx -23x 32⎪⎪⎪m2am 20=m 3-23m 3=83,解得m =2.5.设变力F (x )(单位:N )作用在质点M 上,使M 沿x 轴正方向从x =1 m 处运动到x =10 m 处,已知F (x )=x 2+1且方向和x 轴正方向相同,则变力F (x )对质点M 所做的功为( )A .1 JB .10 JC .342 JD .432 J解析:选C 变力F (x )=x 2+1使质点M 沿x 轴正方向从x =1运动到x =10所做的功W =∫101F (x )d x =∫101(x 2+1)d x =⎝⎛⎭⎫13x 3+x |101=342(J). 6.若函数f (x ),g(x )满足⎠⎛1-1f (x )g(x )d x =0,则称f (x ),g(x )为区间[-1,1]上的一组正交函数.给出三组函数:①f (x )=sin 12x ,g(x )=cos 12x ;②f (x )=x +1,g(x )=x -1;③f (x )=x ,g(x )=x 2.其中为区间[-1,1]上的正交函数的组数为( )A .0B .1C .2D .3解析:选C 对于①,⎠⎛1-1sin 12x cos 12x d x =⎠⎛1-112sin x d x =0,所以①是区间[-1,1]上的一组正交函数;对于②,⎠⎛1-1 (x +1)(x -1)d x =⎠⎛1-1 (x 2-1)d x ≠0,所以②不是区间[-1,1]上的一组正交函数;对于③,⎠⎛1-1x ·x 2d x =⎠⎛1-1x 3d x =0,所以③是区间[-1,1]上的一组正交函数.选C.二、填空题7.若函数f (x )=x +1x ,则⎠⎛1e f (x )d x =________.解析:⎠⎛1e ⎝⎛⎭⎫x +1x d x =⎝⎛⎭⎫x22+ln x |e 1=e 2+12. 答案:e 2+128.(2021·洛阳统考)函数f (x )=⎩⎪⎨⎪⎧x +1,-1≤x <0,e x ,0≤x ≤1的图象与直线x =1及x 轴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所求面积为⎠⎛0-1(x +1)d x +⎠⎛01e x d x =⎝⎛⎭⎫12x 2+x |0-1+e x |10=-⎝⎛⎭⎫12-1+(e -1)=e -12. 答案:e -129.⎠⎛1e 1x d x +⎠⎛2-24-x 2d x =________;解析:⎠⎛1e 1xd x =ln x |e 1=1-0=1,由于⎠⎛2-24-x 2d x 表示的是圆x 2+y 2=4在x 轴上方的面积,故⎠⎛2-24-x 2d x =12π×22=2π.所以原式=2π+1.答案:2π+110.如图,由曲线y =x 2和直线y =t 2(0<t <1),x =1,x =0所围成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设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t ),则S(t )=⎠⎛0t (t 2-x 2)d x +⎠⎛t1(x 2-t 2)d x =43t 3-t 2+13.由S ′(t )=2t (2t -1)=0,得t =12为S(t )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点,此时S(t )min =S ⎝⎛⎭⎫12=14. 答案:14三、解答题11.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f (-1)=2,f ′(0)=0,⎠⎛01f (x )d x =-2.(1)求f (x )的解析式;(2)求f (x )在[-1,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1)设f (x )=a x 2+b x +c(a ≠0), 则f ′(x )=2a x +b. 由f (-1)=2,f ′(0)=0,得 ⎩⎪⎨⎪⎧a -b +c =2,b =0,即⎩⎪⎨⎪⎧c =2-a ,b =0,∴f (x )=a x 2+2-a.又⎠⎛01f (x )d x =⎠⎛01(a x 2+2-a)d x=⎣⎡⎦⎤13ax 3+(2-a )x ⎪⎪⎪1=2-23a =-2.∴a =6,从而f (x )=6x 2-4. (2)∵f (x )=6x 2-4,x ∈[-1,1]. ∴当x =0时,f (x )min =-4; 当x =±1时,f (x )max =2.12.已知函数f (x )=x 3-x 2+x +1,求其在点(1,2)处的切线与函数g(x )=x 2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解:∵(1,2)为曲线f (x )=x 3-x 2+x +1上的点, 设过点(1,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k ,则k =f ′(1)=(3x 2-2x +1)⎪⎪⎪x=1=2, ∴过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y -2=2(x -1),即y =2x .y =2x 与函数g(x )=x 2围成的图形如图:由⎩⎪⎨⎪⎧y =x 2,y =2x可得交点A(2,4),O(0,0), 故y =2x 与函数g(x )=x 2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S =⎠⎛02(2x -x 2)d x =⎝⎛⎭⎫x 2-13x 3| 20=4-83=43.。

微积分教学课件第1章函数第5节初等函数

微积分教学课件第1章函数第5节初等函数

2
p -p
3
2p
3
.
18
二、初等函数
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或复 合运算得到的一切函数统称为初等函数.
本课程讨论的函数绝大多数都是初等函数.
例如, y sin(5 - ex+1 ) , y xsin x , y ln(1 + sin x), 等等.
19
例1 y xsin x 是初等函数吗?
换底公式
log a
N
log b N log b a
(b 0, b 1)
对数恒等式 log a a x x , aloga x x
10
5.三角函数
y sin x与y cos x的定义域均为(-, +),均以
2p 为周期. y sin x为奇函数,y cos x为偶函数.
它们都是有界函数.
常见的幂函数及其图形:
y y x3
o
x
4
2.幂函数 y xa (a是常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随 a 而异, 但不论 a 为何值, 它在(0, +) 内总有定义. 幂函数图形都经 过 (1, 1) 点.
常见的幂函数及其图形:
y
y3 x
o
x
5
2.幂函数 y xa (a是常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随 a 而异, 但不论 a 为何值, 它在(0, +) 内总有定义. 幂函数图形都经 过 (1, 1) 点.
第五节 初等函数
一、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 C (C是常数)
y
常函数的定义域
为 (-, +),图形为
平行于x 轴, 在 y 轴上
C
截距为C 的直线.

定积分的概念

定积分的概念
a
b
b
kf ( x)dx k
a
b
b
a
f ( x)dx.
b c
性质3:
性质4:

b
a b
f ( x)dx f ( x)dx f ( x)dx.
a b a
c
1dx
a
dx b a.
性质5: 如果在[a, b]上,f ( x) 0, 则 f ( x)dx 0 a b). (
x a、x b之间的各部分面积的代数和。
a
4.例子 应用定义计算 x dx 及
2 0
解:
e dx (1) f ( x) x 在[0,1]上连续,故 x dx存在。
x
2

1
1
0 1
2
0
1 i 将[0,n等分,则xi , 取 i (i 1,2, , n), 有 1] n n n n 1 2 1 2 0 x dx lim0 f ( i )xi lim0 i n i 1 i 1
x

b
a
f ( x)dx F (b) F (a) [ F ( x)]
x a

b
a f (t )dt也是f ( x)的一个原函数,从而
(微积分基本公式)
F ( x) ( x) C.令x a有F (a) C.即F ( x) ( x) F (a) 或 ( x) f (t )dt F ( x) F (a).令x b, 则
a
b

n
b
a
f ( x)dx I lim f ( i )xi
0
i 1
n

微积分第三章五节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与最小值.

微积分第三章五节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与最小值.
3) 判别 因 f (0) 6 0 , 故 为极小值 ;
y
又 f (1) f (1) 0 , 故需用第一判别法判别.
1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1
x
结束
定理3 (判别法的推广)
数,且 则: 1) 当 n 为偶数时,
f
为极值点 , 且
是极小点 ; 是极大点 .
( n)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则其最值只能
在极值点或端点处达到 .
求函数最值的方法: (1) 求 在 内的极值可疑点
(2) 最大值
M max
最小值
f (a ) , f (b)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特别:
•当 在 内只有一个极值可疑点时,
若在此点取极大 (小) 值 , 则也是最大 (小)值 .
x3 不是极值点
o a x1 x2 x3 x4
x5 b
x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定理 1 (极值第一判别法)
设函数 f ( x) 在 x0 的某邻域内连续, 且在空心邻域 内有导数, 当x由小到大通过 x0 时,
(1) f ( x) “左正右 负” , f ( x ) (2) “左负右 正”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2. 求函数 解: 1) 求导数 2 2 f ( x) 6 x ( x 1) ,
的极值 .
2 2 f ( x) 6 ( x 1)(5 x 1)
2) 求驻点 令 f ( x) 0 , 得驻点 x1 1, x2 0 , x3 1
由 f ( x0 ) 0 知, 存在 0 , 当0 x x0 时, f ( x) 0 ; 故当 x0 x x0 时, f ( x) 0 , 当x0 x x0 时, x0 x0 x0 由第一判别法知 f ( x) 在 x0 取极大值. (2) 类似可证 .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0
x
= ∫ f (t )dt .
0
x
定理 1 指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连续函数 f ( x) 取变上限 x 的定积分然后求导,其结果还 原为 f ( x) 本身.联想到原函数的定义,就可以从定理 1 推知 Φ ( x) 就是连续函数 f ( x) 的一 个原函数.因此,可得不定积分概念那一节未证的原函数的存在定理.
s(T1) T1
∫T1 v ( t ) d t = s = s ( T 2 ) − s ( T1 ) 6 447 4 4 8
s(T2) T2
T2
s t
隔 [T1 , T2 ] 内经过的路程 s 可以用速度函数 v(t ) 在 [T1 , T2 ] 上的定积分来表达:
s = ∫ v(t )dt ;
T1
f ( x) 在部分区间 [a, x] 上的定积分

x a
f ( x)dx
y
在几何上表示如图所示曲边梯形的面积 Ax . 这里, 记号 x 既表示定积分的上限,又表示积分变量.因为定积分与积 分变量的记法无关,所以,为了明确起见,我们把积分变 量改用其他符号,例如用 t 表示,则上面的定积分可以写 成
a ∆
x
一的值与之对应.因此,
Φ ( x) = ∫ f (t )dt (a ≤ x ≤ b)
a
x
为上限 x 的函数. 为了几何直观表述积分上限的函数,上面我们对被积函数 f ( x) 作了非负、连续的假 设.实际上,此条件减弱为可积即可.一般地,我们有如下定义.
定义 设 f ( x) 在 [a, b] 上可积,则
注: (1)设 f ( x) 连续, g ( x) 、 h( x) 均可导, a 为常数,则 ① ②
d g ( x) f (t )dt = f [ g ( x)] ⋅ g ′( x) ; dx ∫ a d g ( x) f (t )dt = f [ g ( x)] ⋅ g ′( x) − f [h( x)] ⋅ h′( x) . dx ∫ h ( x )

微积分教学大纲

微积分教学大纲

微积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微积分是高等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经济数学基础之一,它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微积分作为一学年的课程,是为财经类、管理类等非数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制定大纲的原则是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对该领域的基础知识、背景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微积分特有的分析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利用微积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结果有所了解,并能运用其手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单课题;三教学时数本课程共132学时,8学分;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五面向专业经济学、管理学所有本科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各种表示法,特别是分析表示法;了解函数的几何特性及图形特征,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掌握初等函数的结构并能确定其定义域,能列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基本要求1、理解实数与实数的绝对值的概念;2、理解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熟悉函数的表示法;3、了解函数的几何特性并掌握各几何特性的图形特征;4、了解反函数概念;知道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几何关系;给定函数会求其反函数;5、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能构成复合函数的条件;掌握将一个复合函数分解为较简单函数的方法;6、基本初等函数及定义域、值域等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基本性质;7、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8、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二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几何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经济中的常用函数;教学重点:1、五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分析表达式、定义域、值域及其图形;2、初等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的复合步骤的分解方法;3、几个常用经济量的含义及几个常用的经济函数;教学难点:1、复合函数的复合步骤的分解方法;2、利用图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研究问题的方法;第一节预备知识一、实数二、绝对值三、区间四、邻域五、集合第二节函数概念一、常量与变量二、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法三、函数定义域的求法第三节函数的几何特性一、函数的单调性二、有界性三、奇偶性四、周期性第四节反函数一、反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形二、反三角函数及其主值第五节复合函数一、复合函数的定义二、运算及举例第六节初等函数一、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及其图形二、初等函数的定义第七节分段函数一、分段函数的概念二、分段函数的图形特征第八节建立函数关系的例子一、总成本函数、总收入函数、总利润函数二、需求函数、供给函数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6学时;第二章极限与连续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极限与连续这两个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极限运算法则和两个极限存在准则,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基本要求1、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概念;关于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分析定义不做要求;2、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比较的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知道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3、知道两个极限的存在性定理,并能用于求一些简单的极限;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的极限存在性定理;4、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两个重要极限的证明不作要求;5、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概念;掌握函数间断点的分类;掌握讨论简单分段函数连续性的方法;6、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理解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必连续的结论;7、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定理,基本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8、掌握求极限的基本方法: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无穷小量的性质、两个重要极限以及函数的连续性等求极限的方法;二教学内容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极限的基本性质,无穷小及无穷大,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准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重点:1、极限概念、极限的运算法则;2、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一些基本初等方法;3、函数连续性的概念、间断点的分类;教学难点:1、极限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连续性;3、间断点的分类;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一、数列的概念二、数列极限的定义与几何意义三、数列极限的唯一性及收敛数列的有界性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一、0x x →时,函数()f x 的极限二、x →∞时,函数()f x 的极限三、函数极限的几何解释四、单边极限第三节 极限的基本性质一、唯一性二、有界性三、保号性四、不等式性第四节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一、无穷小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二、无穷小量的比较三、无穷大量的定义四、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第五节极限的运算法则一、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二、复合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第六节极限的存在性定理一、夹逼定理二、单调有界数列的极限存在性定理第七节两个重要极限一、0sin1lim xx x→=二、1(1)lim xxex→∞+=第八节函数的连续性一、函数的改变量二、函数的连续性,左连续与右连续三、函数的连续性与极限的关系四、函数的间断点及其分类五、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六、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七、分段函数的连续性第九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定理一、有界性定理二、最值定理三、介值定理四、零点定理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4学时;第三章导数与微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掌握导数四则运算法则,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反函数以及隐函数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导方法,会求简单的n阶导数;基本要求1、了解导数的概念;知道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了解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3、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4、掌握反函数的导数公式证明不作要求;5、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链式求导公式证明不作要求6、掌握隐函数求导法与对数求导法;7、了解高阶导数概念,掌握求二阶、三阶导数及某些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的方法;8、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可导与可微的关系;熟练掌握微分法则与微分基本公式;了解微分形式的不变性;9、知道边际与弹性的概念,会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二教学内容导数概念;导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高阶导数;隐函数的导数;函数的微分;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导数定义,利用求导公式及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初等函数的导数;2、复合函数的导数;3、微分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导数概念的建立;2、复合函数的导数;3、微分概念的建立,微分形式不变性;第一节导数的概念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二、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三、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四、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第二节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推导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第三节导数的四则运算导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第四节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导数,隐函数的导数,对数求导法一、反函数的导数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三、隐函数的导数四、对数求导法第五节高阶导数的概念与求法一、高阶导数的概念二、高阶导数求法第六节微分一、微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二、可导与可微的关系三、微分法则与微分基本公式四、微分形式的不变性第七节导数与微分的简单应用一、边际与弹性概念二、边际与弹性经济学意义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6学时;第四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会用中值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熟练运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凹凸型和拐点的方法,并会描绘简单函数的图形,会用到书分析一些简单的经济问题;基本要求1、能叙述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Cauchy定理,知道这些定理之间的联系,会利用这些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证明题如证明不等式;有关这些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2、熟练掌握00型、∞∞型的洛必达法则,了解其它未定式的定值方法;注意洛必达法则适用的条件;3、熟练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法;4、熟练掌握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方法;了解函数极值与最值的关系与区别;会求某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5、掌握曲线凹凸性的判别法;掌握求曲线拐点与渐进线的方法;6、掌握函数作图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会作某些简单函数的图形;二教学内容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单调性、凹凸性及拐点的判定;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及其求法;函数图形的描绘;教学重点:1、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题的条件,结论和有限增量形式;2、用洛必达法则求0,∞∞型的极限化五种不定式∞-∞,0∞, ∞1,00,0∞为型或∞∞型;3、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及曲线的凹凸性;4、经济应用问题: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教学难点:1、三个中值定理的证明,证明时辅助函数的引进;2、化五种不定式∞-∞,0∞, ∞1,00,0∞为型或∞∞型;3、利用单调性和极值证明不等式;第一节中值定理一、Rolle 定理二、Lagrange 定理三、Cauchy 定理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一、洛必达法则二、洛必达法则的条件及其应用第三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一、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判别法二、函数的凹凸性及其判别法、拐点第四节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一、函数极值的定义二、函数取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三、函数最值的概念四、求函数最值的基本步骤第五节 函数作图一、曲线的渐进线二、函数作图第五节 经济应用举例一、最大利润二、最小成本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8学时;第五章 不定积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还原法和分部积分法,会求一些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基本要求1、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2、熟悉基本积分公式;3、熟练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两种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4、会计算三种简单的分式的不定积分:A dx x a -⎰, ()m A dx x a -⎰,22(40)Mx N dx p q x px q +-<++⎰ 二教学内容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教学重点:1、原函数,不定积分的定义,基本积分公式;2、换元法,分部积分法教学难点:1、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分部积分法;2、有理函数式化部分分式代数和;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一、原函数的概念二、不定积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三、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基本积分表基本积分公式;第三节换元积分法一、第一换元积分法二、第二换元积分法第四节分部积分法一、分部积分公式二、分部积分公式应用第五节有理函数的积分一、简单分式的不定积分二、真分式的分解三、求有理函数不定积分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0学时;第六章定积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定级分和广义积分的概念,掌握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广义积分,另外会用定积分求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经济问题;基本要求1、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积分中值定理;2、会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熟练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3、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公式与分部积分公式;4、会利用定积分求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及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5、了解广义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掌握计算广义积分的方法;知道广义积分11pdx x+∞⎰与101p dxx⎰的收敛条件;知道Γ函数的定义、性质与递推公式;二教学内容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在面积、体积与经济学中的应用;广义积分;教学重点:1、定积分的概念,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计算;2、定积分的换元法及分部积分法;3、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难点:1、定积分几何意义,变上限定积分;2、广义积分的敛散性;3、”微元法”的基本思想;第一节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一、曲边梯形的面积二、定积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三、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四、积分中值定理第二节微积分基本定理一、变上限积分与原函数存在定理二、变上限积分的求导方法三、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第三节定积分的计算一、第一换元积分法二、第二换元积分法三、分部积分法第四节定积分的应用一、平面图形的面积二、立体的体积三、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第五节广义积分初步一、无穷积分的概念与无穷积分收敛与发散的定义及其计算二、瑕积分的概念与瑕积分收敛与发散的定义及其计算三、广义积分11pdx x+∞⎰与101p dxx⎰的敛散性判别四、Γ函数的定义、性质与递推公式五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4学时;第七章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多元函数微分理论,掌握多元函数微分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在求极值方面的应用.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对特殊区域会用极坐标系去计算积分;基本要求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了解平面区域、区域的边界、点的领域、开区域与闭区域等概念;2、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掌握二元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法;3、知道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4、理解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熟练掌握求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方法;掌握求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方法;5、掌握由一个方程确定的隐函数的求偏导数的方法;6、了解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用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求二元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二元函数极值的方法;7、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的常用方法,会计算一些简单的二重积分二教学内容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隐函数的求偏导数;全微分;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值;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法及应用;教学重点:1、偏导数的运算;2、复合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3、条件极值与拉格朗日乘数法;4、二重积分定义,性质;5、在直角坐标系及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教学难点:1、二元函数极限的概念;2、高阶偏导数的运算;3、复合函数的偏导数;4、极值应用问题的求解;5、二重积分定义;6、二重积分的定限第一节预备知识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与空间曲面与曲面方程二、平面上的区域、区域的边界、点的领域、开区域与闭区域的概念第二节多元函数的概念一、多元函数的定义二、二元函数的定义域与几何意义三、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第三节偏导数与全微分一、偏导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二、全微分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第四节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与隐函数微分法一、多元复合函数概念与微分法二、隐函数微分法第五节高阶偏导数一、高阶偏导数的定义二、高阶偏导数的求法第六节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一、二元函数极值的定义二、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三、条件极值与拉格朗日乘数法四、多元函数最值的概念与求法第七节二重积分一、曲顶柱体体积二、二重积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三、二重积分的计算法四、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28学时;第八章无穷级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级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有关级数收敛性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能熟练掌握简单的幂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基本要求1、了解无穷级数及其一般项、部分和、收敛与发散、收敛级数的和等基本概念;2、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敛散性判别条件;知道调和级数的敛散性;3、掌握级数收敛的条件,以及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4、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熟练掌握正项级数的达朗贝尔比值判别法;5、掌握交错级数敛散性的莱布尼兹判别法;6、了解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掌握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判别法;二教学内容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正项级数的判别法;任意项级数的判别法;幂级数的概念;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教学重点:1、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2、交错级数的判敛.任意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3、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教学难点:1、对级数通项的认识并选定恰当的判敛法;2、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第一节无穷级数的概念与性质一、无穷级数及其一般项与部分和的概念二、无穷级数收敛与发散的定义三、收敛级数和的概念四、几何级数与调和级数的收敛性五、无穷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六、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第二节正项级数一、正项级数收敛的概念二、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三、正项级数敛散性的比较判别法、达朗贝尔比值判别法四、P级数的敛散性第三节任意项级数一、交错级数的概念二、交错级数敛散性的莱布尼兹判别法三、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四、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判别法第四节广义积分的敛散性判别法一、无穷积分与瑕积分的比较判别法与极限判别法二、广义积分的绝对收敛性三、Β函数的定义四、Β函数与Γ函数的关系第五节幂级数一、函数项级数的概念二、幂级数的概念三、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和函数的概念四、幂级数敛散性判别法五、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六、幂级数的基本性质第六节函数的幂级数展开一、泰勒公式及其余项二、泰勒级数与麦克劳林级数三、幂级数展开定理四、将函数展成幂级数的方法直接展开法、间接展开法五、基本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10学时;第九章微分方程初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一些特殊而又简单的微分方程的解法,以及一阶线性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并会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基本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等概念;2、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3、掌握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4、会求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二教学内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微分方程的概念;2、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1、各种类型的微分方程的判别;2、建立实际问题的微分方程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微分方程的定义二、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定解条件三、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第二节一阶微分方程一、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二、齐次微分方程三、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第三节高阶微分方程一、n阶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二、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特征根解法三、几种特殊的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8学时;第十章差分方程初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阶,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一些特殊的一阶,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了解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应用;基本要求1、了解差分与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等概念;2、掌握一阶与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差分方程的解法;3、会求某些特殊的一阶与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的特解与通解;4、会求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二教学内容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与二阶差分方程的解法;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差分与差分方程的概念;2、一阶、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特解、通解;教学难点: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差分方程的特解与通解;第一节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差分与差分方程的概念二、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第二节一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一、一阶齐次差分方程的通解二、一阶非齐次差分方程的特解与通解第三节二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一、二阶齐次差分方程的通解特征根解法二、二阶非齐次差分方程的特解与通解第四节 n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一、n阶齐次差分方程的通解特征根解法二、n阶非齐次差分方程的特解与通解第五节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应用一、“筹措教育经费”模型二、价格与库存模型三、国民收入的稳定分析模型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8学时;三、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四、教材选用1、朱来义:微积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2版;。

微积分第5节幂级数展开式

微积分第5节幂级数展开式

2.如果能展开,an是什么? 3.展开式是否唯一?
1
定理1
f ( x) an x x0 n an
n0
f n x0 n N
n!
k 1
证 f ( x) an x x0 n ak x x0 k an x x0 n ak x x0 k
n0
n0
k n1
f
x x3 x5
n0
(2n 1) !
3! 5!
,
(1 x) Cn xn n0
0 : 1,1
收敛域:1 0 : (1,1]
1 :
1, 1
1
xn
x 1 ,
1 x n0
3
方法之二:间接法(利用已知展式法): 通过 恒等变形, 逐项微积分等方法展开 .
例1. 将 f (x) ex2在x 0处展开成幂级数.
n0
(2n 1) !
两边从 0 到 x 积分,得
x (,)
cos2 x 1 1 (1)n (2x)2n2
2 n0
(2n 2) !
1 (1)n (2 x)2n (1)n 22n1 x 2n ,
2 n1
(2n) ! n1
(2n) !
所以 cos 2 x 1 (1)n 22n1 x2n , x ( , )
x 1 x2
arctan
x
x 1 x2
arctan x,

x1 arctan x 0 1 x2 dx
x (1)n x2n dx (1)n x2n1 , (1 x 1)
0 n0
n0
2n 1
故 f (x)
x
(1)n
x 2n1 dx
(1)n
x 2n 2

微积分基本定理

微积分基本定理
Φ(x)的几何意义是:右侧直线可移动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图6-6所示,曲边梯形的面积Φ(x)随x的位置的变动而改变, 当x给定后,面积Φ(x)就随之确定.
图 6-6
二、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定理3
若函数f(x)在区间[a,b Φ(x)=∫xaf(t)dt
在[a,b]上可导,且
(6-2)
二、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一、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
为了讨论质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 速度函数间的联系,有必要沿质点的运动方向建 立坐标轴.设时刻t时质点所在位置st,速度 vtvt≥0.
已知质点在时间间隔T1,T2内经过的路程可以 用速度函数vt在T1,T2
一、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
又函数f(x)在点x处连续,而Δx→0时,ξ→x,所以
若x为区间[a,b]的端点,则只需将上面证明中的x换成a 或b,再分别限制Δx>0或Δx<0,即能证明Φ′+(a)=f(a),Φ′(b)=f(b).
综上所述,
这个定理指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连续函数f(x)取变上限x 的定积分然后求导,其结果还原为f(x)本身.
在上式中再令x=b,即得公式(6-3). ∫baf(x)dx=F(x)ba=F(b)-F(a).
三、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当a>b时,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仍成立.
由于f(x)的原函数F(x)一般可通过求不定积分求得, 因此,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巧妙地把定积分的计算问题与 不定积分联系起来,转化为求被积函数的一个原函数在 区间[a,b]上的增量问题.
二、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例5】
【例6】
二、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微积分基本公式说

微积分基本公式说

微积分基本定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是高中人教版选修2-2第一章第6的内容。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形成,以及用它求定积分。

在本节课之前教材已经引入导数和定积分的概念,并研究了其性质。

该定理揭示了导数和定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提供计算定积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整个数学学习中的一块重要知识,该定理为下一节定积分的应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深入研究数学作了一个知识储备。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学会应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2)通过对本课学习,培养应用微积分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对图像的研究,巩固数形结合的方法,;(2)通过设问,探究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培养化整为零,以直代曲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寻求计算定积分新方法的必要性,激发求知欲;(2)通过对定理的应用,体会微积分基本定理的优越性;(3)帮助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桥梁。

3、教学重点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确定了以下重点:通过探究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导出出微积分基本定理,以及对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学生是在高二时学习该定理,因此学生具备了以下知识和能力储备(1)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已经很熟悉;(2)已经熟练掌握高中导数的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理解了定积分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并能按定积分的定义求解定积分; (4)相对高一而言具有更好地抽象思维能力和计算、化简能力。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1)学生在本学期才开始接触微分和逐步逼近的思想,所以大部分学生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形成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只要求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2)在用微积分基本定理计算定积分时,部分学生对该定理的条件的理解和找满足()()x f x F ='的()x F 还是存在困难,但在高中对此要求不高,故提醒学生不必深究。

微积分 第二章 第五节 极限存在性定理与两个重要极限

微积分 第二章 第五节 极限存在性定理与两个重要极限

n
2 1 1 1
2! 3!
n!
2 1 1 1
12 23
n(n 1)
21 1 1 1 1 1 3 1 3.
223
n1 n
n
19
综上所述, {un } 单调增加且有上界,
因此 lim(1 1 )n 存在,记为 e.
n
n
无理数 e 2.718281828459
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log e x 记作 ln x .
三、证明:若 , 是无穷小,则 ~ 0( ).
x 2n1 sin x cos(a bx)
四、设 f(x)=lim n
2 x2n 1
求:1、 f ( x)的表达式 .
2、确定 a, b 的值,使得lim f ( x) f (1) , x1 lim f ( x) f (1) . x1
例12 求 lim(1 cos x) 4secx . x 2 4
解 原式 lim (1 cos x) cosx e4 . x / 2
lim cos x 0
x 2
22
例13 连续复利问题
将本金A0 存入银行, 年利率为 r, 则一年后本息
之和为 A0 (1 r ) . 如果年利率仍为 r,但半年计一次
2
x
2
8.
13
例7 求 lim tan x sin x . x0 sin3 2 x
错解 当 x 0 时, tan x ~ x, sin x ~ x.
原式
x x lim x0 (2 x)3
0.
解 当 x 0 时, sin 2x ~ 2x,
tan x sin x tan x(1 cos x) ~ 1 x3 ,
5、 lim sin x __________. x 2x

2-5第五节 函 数 的 微 分

2-5第五节    函 数 的 微 分

高 等 数 学 电 子 教 案
定理 由于f ’(x)和△ x 无关,且 α ∆x = ο (∆x) 所以上式相当(1)式, f(x)在点x0可微.且 f ′( x0 ) = A 上面表示可微 可导
函数f(x)在点x0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x)在点x0 可导,且 dy | x = x0 = f ′( x0 ) ∆x
1− 2 x 2 1− 2 x 2
解: 将1-2x2看成中间变量u
dy = e d (1 − 2 x ) = − 4 xe
2
dx
y ′ = − 4 xe x
例5
解 :
1− 2 x 2
2
y = f [φ ( x 2 ) + ψ 求函数的微分
( x )]
已知 f 可导 .
y = f [φ ( x 2 ) + ψ
′ ′ ′ dy = y ′ dx = y u ⋅ u ′ dx = y u du → dy = y u du x x
对照 dy=yx’dx, 公式dy=yu’du 说明不论u是自变量还是中
学 数
间变量,函数微分的形式是完全一样的,此即称为微分形式 不变性质.
高 等 数 学 电 子 教 案
例4
利用函数微分的不变性,求函数y=e1-2x2的微分和导数
∆y = A∆x + o(∆x) → ∆y o(∆x) = A+ ∆x ∆x
所以,f(x)在点x0可导,且A=f‘(x0). (2) 可导也可推出可微 如果y=f(x)在点x0可导,即有 由极限和无穷小的关系,得到
∆y lim = f ′( x0 ) = A ∆ x → 0 ∆x
学 数
∆y = f ′( x0 ) + α ( lim α = 0) ∴ ∆y = f ′( x)∆x + α∆x ∆x → 0 ∆x

微积分基本公式

微积分基本公式
1
1exdx
0
2
(2x
1
1)dx
[ex ]10
[x2
x]12
e
1.
例 8 计算 4| x 3 | dx . 0

4
3
4
3
4
| x 3| dx | x 3| dx | x 3| dx (x 3)dx (x 3)dx
0
0
3
0
3
1 [(x 2
3)2 ]30
1 [(x 2
1.3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当 x a 时 , 有 F(a) (a) C , 因 为 (a) 0 , 所 以 C F(a) ; 当 x b 时 , F(b) (b) C F(a) ,所以 (b) F(b) F(a) ,即
b f (x)dx F(b) F(a) . a
该公式进一步揭示了定积分与被积函数的原函数的联系,并且表明:当被积函数的原 函数可以求出时,f (x) 在[a ,b] 上的定积分值等于它的任意一个原函数 F(x) 在区间[a ,b] 上的增量.为了方便把 F(b) F(a) 表示为
解 先要算出从开始刹车到停车所需的时间.当 t 0 时,汽车速度
v0
36
km/h
36 1 000 3 600
m/s
10
m/s

刹车后 t 时刻汽车的速度为 v(t) v0 at 10 5t . 当汽车停止时,速度 v(t) 0 ,代入上式得,t 2 s .于是从开始刹车到停车汽车所走过的
x x
x
a f (t)dt a f (t)dt
x x
a
a f (t)dt x f (t)dt
xx f (t)dt (积分区间的可加性) x

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微积分》

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微积分》

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微积分》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2、会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求简单的定积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实例体会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事物间的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提高理性思维能力;2、了解微积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基本定理计算简单的定积分.难点: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二、教学设计复习:1.定积分定义:其中--积分号,-积分上限,-积分下限,-被积函数,-积分变量,-积分区间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一般情况下,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是介于轴、函数的图形以及直线之间各部分面积的代数和,在轴上方的面积取正号,在轴下方的面积去负号.曲边图形面积:;变速运动路程:;3.定积分的性质:性质1性质2性质3性质4三.引入新课:计算(1)(2)上面用定积分定义及几何意义计算定积分,比较复杂不是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

我们必须寻求计算定积分的比较一般的方法。

问题:设一物体沿直线作变速运动,在时刻t时物体所在位置为S(t),速度为v(t)(),则物体在时间间隔[a,b]内经过的路程可用速度函数表示为另一方面,这段路程还可以通过位置函数S(t)在[a,b]上的增量S (b)-S(a)来表达,即===S(b)-S(a)而推广:例题1:计算练习:例2.计算定积分练习回顾: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函数f(某)cSin某co某ln某导函数f′(某)0nco某-in某新知:基本初等函数的原函数公式被积函数f(某)cin某co某一个原函数F(某)c某-co某in某ln课堂小结:1.本节课借助于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以及图形得出了特殊情况下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成立,进而推广到了一般的函数,得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得到了一种求定积分的简便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到被积函数的原函数,这就要求大家前面的求导数的知识比较熟练,希望,不明白的同学,回头来多复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x)dx = f (x) n)µ
a
sin(x − t)dx = sin(x),
a ϕ(x)
d (2) dx
f (x)dx = f (ϕ(x)),
a
˜!Cþ•È©¼ê~K
Cþ•È©¼ê ‰Yµ0 úª
d (1) dx d dx x x
k'~K" Ù¥f(x)´ëY¼ê"
~1µOŽ lim
x+a lnn t t+2 dt x→∞ x
˜!Cþ•È©¼ê
kES½È© Ÿ"
˜!Cþ•È©¼ê
kES½È© Ÿ" ½È©´˜‡ê"Tꕆ ȼê!È©«mk'§†È©C þ ÀJÃ'"
˜!Cþ•È©¼ê
kES½È© Ÿ" ½È©´˜‡ê"Tꕆ ȼê!È©«mk'§†È©C þ ÀJÃ'"
b b
=µ f (x)dx =
a a
f (t)dt.
x
5Ÿ"
x
1. Φ(x) =
a
f (x)dx =
a b
f (t)dt.
Φ(a) = 0, Φ(b)=È© f (x)dx.
a b x
2. Ψ(x) =
x
f (x)dx = −
b
f (x)dx.
x
3. f ´[a, b]þŒÈ¼ê§KΦ(x) =
a
f (x)dx, x ∈ [a, b]´[a, b]þ
a b x
2. Ψ(x) =
x
f (x)dx = −
b
f (x)dx.
x
3. f ´[a, b]þŒÈ¼ê§KΦ(x) =
a
f (x)dx, x ∈ [a, b]´[a, b]þ
ëY¼ê"
x+∆x
y²µ|∆Φ(x)| = |
x
f (x)dx| ≤ M |∆x| → 0.
˜!Cþ•È©¼ê
Cþ•È©¼ê
β β
-x = ϕ(t),K
α
f (ϕ(t))ϕ (t)dt =
α
f (ϕ(t))dϕ(t).
!† È©
•,kN-LúªOŽ½È©§ ´† ¦Ñ È¼ê ¦Š •{´„, §I‡`z"
b β
¼ê2^úª
úªµ f (x)dx =
a α
f (ϕ(t))ϕ (t)dt,
Ù¥f (x)3[a, b]ëY,ϕ(t)3[α, β ]þëYŒ‡§¢SA^¥~~„ ‡üN"ü>È©• î‚éAµa = ϕ(α), b = ϕ(β ). úª†>¦Ñ ¼ê´f (x) ¼ê§m>¦Ñ ´f (ϕ(t))ϕ (t) ¼ê"duCþؘ § CþéA «m•Ø Ó§ÏdƒA È©••ØÓ" † {„k˜« {(‡L5w)µ
a a
f (t)dt.
•Äµ «mCz•[a, c]§È©†«m—-¢S†ck'"=µ ´c ¼ê" «mCz•[a, x]§È©´x
x x
¼ê" ¼ê§¡•”Cþ•È©¼
f (x)dx =
a a
f (t)dt—–´È©•x
ê”"
˜!Cþ•È©¼ê
Cþ•È©¼ê 5Ÿ"
˜!Cþ•È©¼ê
Cþ•È©¼ê
!† È©
•,kN-LúªOŽ½È©§ ´† ¦Ñ È¼ê ¦Š •{´„, §I‡`z"
b β
¼ê2^úª
úªµ f (x)dx =
a α
f (ϕ(t))ϕ (t)dt,
Ù¥f (x)3[a, b]ëY,ϕ(t)3[α, β ]þëYŒ‡§¢SA^¥~~„ ‡üN"ü>È©• î‚éAµa = ϕ(α), b = ϕ(β ). úª†>¦Ñ ¼ê´f (x) ¼ê§m>¦Ñ ´f (ϕ(t))ϕ (t) ¼ê"duCþؘ § CþéA «m•Ø Ó§ÏdƒA È©••ØÓ"
ëY¼ê"
x+∆x
y²µ|∆Φ(x)| = |
x
f (x)dx| ≤ M |∆x| → 0.
x
4.
f 3[a, b]þëY§KΦ(x) =
a d … dx Φ(x)
f (x)dx, x ∈ [a, b]´[a, b]þ
Œ
¼ê" = f (x).Œ„§Ò´f (x) ˜‡ ¼ê" 5µ (ØÒ´/‡È©Ä ½n0§`²/ëY¼ê7k ¼ ê"0
β β
-x = ϕ(t),K
α
f (ϕ(t))ϕ (t)dt =
α
f (ϕ(t))dϕ(t).
ÙA:´È©•vkUC§ ÏÛ3º
!† È©
!† È©
π/2
~µOŽ
0
sin t cos2 tdt.
!† È©
π/2
~µOŽ
0 π
sin t cos2 tdt. sin t − sin3 tdt.
~µOŽ
a b
f (t)dt.
Φ(a) = 0, Φ(b)=È© f (x)dx.
a b x
2. Ψ(x) =
x
f (x)dx = −
b
f (x)dx.
˜!Cþ•È©¼ê
Cþ•È©¼ê
x
5Ÿ"
x
1. Φ(x) =
a
f (x)dx =
a b
f (t)dt.
Φ(a) = 0, Φ(b)=È© f (x)dx.
a b x
2. Ψ(x) =
x
f (x)dx = −
b
f (x)dx.
x
3. f ´[a, b]þŒÈ¼ê§KΦ(x) =
a
f (x)dx, x ∈ [a, b]´[a, b]þ
ëY¼ê"
˜!Cþ•È©¼ê
Cþ•È©¼ê
x
5Ÿ"
x
1. Φ(x) =
a
f (x)dx =
a b
f (t)dt.
Φ(a) = 0, Φ(b)=È© f (x)dx.
˜!Cþ•È©¼ê~K
Cþ•È©¼ê
k'~K"
e−x
~3µ®•f (x)´ëY¼ê§…F (x) =
x x
f (t)dt,¦F .
d (x − t)f (t)dt. ~4µ f (x)´ëY¼ê§OŽ dx 0
a. ‡:´©lCþ"
˜!Cþ•È©¼ê~K
Cþ•È©¼ê
k'~K"
e−x
~3µ®•f (x)´ëY¼ê§…F (x) =
˜!Cþ•È©¼ê
kES½È© Ÿ" ½È©´˜‡ê"Tꕆ ȼê!È©«mk'§†È©C þ ÀJÃ'"
b b
=µ f (x)dx =
a a
f (t)dt.
•Äµ «mCz•[a, c]§È©†«m—-¢S†ck'"=µ ´c ¼ê"
˜!Cþ•È©¼ê
kES½È© Ÿ" ½È©´˜‡ê"Tꕆ ȼê!È©«mk'§†È©C þ ÀJÃ'"
d (x − t)f (t)dt. ~4µ f (x)´ëY¼ê§OŽ dx 0
a. ‡:´©lCþ"
d dx x 0
sin2 (x − t)dt.
‡^/† È©{"0
!† È©
•,kN-LúªOŽ½È©§ ´† ¦Ñ È¼ê ¦Š •{´„, §I‡`z" ¼ê2^úª
!† È©
•,kN-LúªOŽ½È©§ ´† ¦Ñ È¼ê ¦Š •{´„, §I‡`z"
b β
¼ê2^úª
úªµ f (x)dx =
a α
f (ϕ(t))ϕ (t)dt,
!† È©
•,kN-LúªOŽ½È©§ ´† ¦Ñ È¼ê ¦Š •{´„, §I‡`z"
b β
¼ê2^úª
úªµ f (x)dx =
a α
f (ϕ(t))ϕ (t)dt,
Ù¥f (x)3[a, b]ëY,ϕ(t)3[α, β ]þëYŒ‡§¢SA^¥~~„ ‡üN"ü>È©• î‚éAµa = ϕ(α), b = ϕ(β ).
ëY¼ê"
x+∆x
y²µ|∆Φ(x)| = |
x
f (x)dx| ≤ M |∆x| → 0.
x
4.
f 3[a, b]þëY§KΦ(x) =
a
f (x)dx, x ∈ [a, b]´[a, b]þ ¼ê"
Œ
¼ê"
d … dx Φ(x)
= f (x).Œ„§Ò´f (x) ˜‡
˜!Cþ•È©¼ê
Cþ•È©¼ê
0
!† È©
π/2
~µOŽ
0 π
sin t cos2 tdt. sin t − sin3 tdt.
b b
~µOŽ
0
~µy²µ f (x)dx =
a a
f (b − x + a)dx.
b b
=µ f (x)dx =
a a
f (t)dt.
•Äµ «mCz•[a, c]§È©†«m—-¢S†ck'"=µ ´c ¼ê" «mCz•[a, x]§È©´x ¼ê"
˜!Cþ•È©¼ê
kES½È© Ÿ" ½È©´˜‡ê"Tꕆ ȼê!È©«mk'§†È©C þ ÀJ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