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关知识点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的性质书写(1)∵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AB∥CD(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AB∥CD(已知)∴∠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要点提示★1.由性质1推导性质2,进一步导出性质3,再运用平行线的知识得出平行线的传递性,体现了几何演绎的思想和方法,要逐步领会和掌握.2.几何学习要注意“看图说话”、“用图说话”,要逐步学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和各自功效.如平行线的传递性,可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对于直线a、b、c,如果a∥b,b∥c,则a∥c.3.有了平行线间的距离,至此就学了几何中的三种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后两种都可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任意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即点到垂足(点到点)的距离.。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平行线的性质(八大题型)(解析版 )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定理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语言表示:∵a∥b(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语言表示:∵a∥b(已知),∴∠2=∠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语言表示:∵a∥b(已知),∴∠1+∠2=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注意】(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注意】在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需对命题的语序进行调整或增减词语,使句子完整通顺,但不改变原意.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论证的依据.【拓展】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如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2=a(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注意】(1)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2).定理一定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是定理.证明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依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方法,或依据结论探寻所需要的条件,再由题设进行挖掘,寻求证明的途径;④书写证明过程.是()A.40°B.50°C.60°D.70°【分析】由垂线可得∠ACB=90°,从而可求得∠B的度数,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BCD的度数.【解答】解:∵BC⊥AE,∴∠ACB=90°,∵∠A=50°,∴∠B=180°﹣∠ACB﹣∠A=40°,∵CD∥AB,∴∠BCD=∠B=4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题技巧提炼两直线平行时,应联想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由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得到两个相关角的数量关系,由角的关系求相应角的度数.【变式1-1】(2023秋•简阳市期末)如图,a∥b,∠1=40°,∠2=∠3,则∠4=()A.70°B.110°C.140°D.150°【分析】先根据a∥b,∠1=40°得出∠2+∠3的度数,由平角的定义得出∠5的度数,再由∠2=∠3得出∠2的度数,再得出∠2+∠5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1=40°,∴∠2+∠3=180°﹣40°=140°,∴∠5=180°﹣140°=40°,∵∠2=∠3,∴∠2=70°,∴∠2+∠5=70°+40°=110°,∴∠4=∠2+∠5=1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熟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五莲县期末)如图,已知AB∥DE∥CF,若∠ABC=70°,∠CDE=130°,则∠BCD的度数为()A.10°B.15°C.20°D.35°【分析】由AB∥CF,∠ABC=70°,易求∠BCF,又DE∥CF,∠CDE=130°,那么易求∠DCF,于是∠BCD=∠BCF﹣∠DCF可求.【解答】解:∵AB∥CF,∠ABC=70°,∴∠BCF=∠ABC=70°,又∵DE∥CF,∴∠DCF+∠CDE=180°,∴∠DCF=50°,∴∠BCD=∠BCF﹣∠DCF=70°﹣50°=2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1-3】(2021秋•霍州市期末)如图,如果AB∥EF、EF∥CD,若∠1=50°,则∠2+∠3的和是()A.200°B.210°C.220°D.23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用∠2、∠3分别表示出∠BOE和∠COF,再由平角的定义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EF,∴∠2+∠BOE=180°,∴∠BOE=180°﹣∠2,同理可得∠COF=180°﹣∠3,∵O在EF上,∴∠BOE+∠1+∠COF=180°,∴180°﹣∠2+∠1+180°﹣∠3=180°,∴∠2+∠3=180°+∠1=180°+50°=23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a∥b,b∥c⇒a∥c.【变式1-4】(2022秋•安岳县期末)已知∠1的两边分别平行于∠2的两边,若∠1=40°,则∠2的度数为.【分析】①图1时,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和角的和差计算出∠2的度数为40°;②图2时,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量代换和角的和差计算出∠2的度数为140°.【解答】解:①若∠1与∠2位置如图1所示:∵AB∥DE,∴∠1=∠3,又∵DC∥EF,∴∠2=∠3,∴∠1=∠2,又∵∠1=40°,∴∠2=40°;②若∠1与∠2位置如图2所示:∵AB∥DE,∴∠1=∠3,又∵DC∥EF,∴∠2+∠3=180°,∴∠2+∠1=180°,又∵∠1=40°∴∠2=180°﹣∠1=180°﹣40°=140°,综合所述:∠2的度数为40°或140°,故答案为:40°或140°.【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等量代换,邻补角性质,对顶角性质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是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是射线平行,分类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后计算.【变式1-5】(2022春•海淀区月考)如图,点C在∠MON的一边OM上,过点C的直线AB∥ON,CD 平分∠ACM.当∠DCM=60°时,求∠O的度数.【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CM的度数,进而得出∠OCB的度数,再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O的度数.【解答】解:∵CD平分∠ACM,∴∠ACM=2∠DCM.∵∠DCM=60°,∴∠ACM=120°.∵直线AB与OM交于点C,∴∠OCB=∠ACM=120°(对顶角相等),∵AB∥ON,∴∠O+∠O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O=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1-6】(2023秋•海门区期末)如图,直线CE,DF相交于点P,且CE∥OB,DF∥OA.(1)若∠AOB=45°,求∠PDB的度数;(2)若∠CPD=45°,求∠AOB的度数;(3)像(1)(2)中的∠AOB,∠CPD称四边形PCOD的一组“对角”,则该四边形的另一组对角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3)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证得结论.【解答】解:(1)∵DF∥OA,∠AOB=45°,∴∠PDB=∠AOB=45°;(2)∵CE∥OB,∴∠CPD=∠PDB,∵DF∥OA,∴∠PDB=∠AOB,∴∠AOB=∠CPD,∵∠CPD=45°,∴∠AOB=45°;(3)相等,理由如下:∵CE∥OB,DF∥OA,∴∠OCP+∠AOB=180°,∠CPD+∠ODP=180°,∵∠AOB=∠CPD,∴∠OCP=∠ODP.【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熟练掌握并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7】(2021春•黄冈期中)如图,DB∥FG∥EC,A是FG上的一点,∠ADB=60°,∠ACE=36°,AP平分∠CAD,求∠PAG的度数.【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DAG和∠CAG度数,然后根据AP平分∠CAD,即可得到∠PAG 的度数.【解答】解:∵DB∥FG∥EC,∴∠BDA=∠DAG,∠ACE=∠CAG,∵∠ADB=60°,∠ACE=36°,∴∠DAG=60°,∠CAG=36°,∴∠DAC=96°,∵AP平分∠CAD,∴∠CAP=48°,∴∠PAG=12°.【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1-8】(2023秋•原阳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C.BE垂直于CE,求证:CE平分∠BCD.【分析】过E作EF∥AB交BC于点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BC+∠BCD=180°,再结合垂线的定义可得∠ABE+∠DCE=90°,∠EBC+∠ECB=9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过E作EF∥AB交BC于点F,∴∠ABE=∠FEB,∵AB∥CD,∴EF∥CD,∠ABC+∠BCD=180°,∴∠DCE=∠FEC,∵BE⊥CE,∴∠BEF+∠CEF=∠ABE+∠DCE=90°,∴∠EBC+∠ECB=90°,∵BE平分∠ABC,∴∠ABE=∠EBC,∴∠DCE=∠BCE,∴CE平分∠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的定义,证明∠ABE+∠DCE=90°,∠EBC+∠ECB=90°是解题的关键.【例题2】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B=90°,DE平分∠ADC,CE平分∠DCB,∠1+∠2=90°,试说明DA⊥AB.【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条件可得∠ADC+∠BCD=180°,可证明DA∥BC,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90°,可证明DA⊥AB.【解答】证明:∵DE平分∠ADC,CE平分∠DCB,∴∠ADC=2∠1,∠BCD=2∠2,∵∠1+∠2=90°,∴∠ADC+∠BCD=180°,∴AD∥BC,∴∠A+∠B=180°,∴∠A=180°﹣∠B=90°,∴DA⊥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解题技巧提炼准确识别图形,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再综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及邻补角的定义求解.【变式2-1】(2022春•龙岗区期末)已知,如图,∠1=∠ACB,∠2=∠3,FH⊥AB于H,求证:CD⊥AB.【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BHF=90°,再由∠1=∠ACB得出DE∥BC,故可得出∠2=∠BCD,根据∠2=∠3得出∠3=∠BCD,所以CD∥FH,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FH⊥AB(已知),∴∠BHF=90°.∵∠1=∠ACB(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已知),∴∠3=∠BCD(等量代换),∴CD∥FH(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DC=∠BHF=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D⊥A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2-2】如图,已知DA⊥AB,DE平分∠ADC,CE平分∠DCB,且∠1+∠2=90°,试说明BC⊥AB.【分析】过E作EF∥AD,交CD于F,求出∠FEC=∠2=∠BCE,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BC∥E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过E作EF∥AD,交CD于F,则∠ADE=∠DEF,∵DE平分∠ADC,∴∠1=∠ADE,∴∠1=∠DEF,∵∠1+∠2=90°,∴∠DEC=90°,∴∠DEF+∠FEC=90°,∴∠2=∠FEC,∵CE平分∠DCB,∴∠2=∠BCE,∴∠FEC=∠BCE,∴BC∥EF,∴BC∥AD,∵DA⊥AB,∴BC⊥A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并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2-3】(2022春•海淀区校级月考)如图,AD∥BE,∠B=∠D,∠BAD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F平分∠DCE.求证:CF⊥AE.【分析】由AD∥BE,∠B=∠D,可推出∠B+∠BAD=180°,∠B=∠DCE,AB∥CD,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BAE=12∠BAD,∠FCG=12∠DCE,进而得出:∠CGF=12∠BAD,∠FCG=12∠B,可推出:∠CGF+∠FCG=12(∠BAD+∠B)=12×180°=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CFG=90°,由垂直定义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AD∥BE,∴∠DCE=∠D,∠B+∠BAD=180°,∵∠B=∠D,∴∠B=∠DCE,∴AB∥CD,∴∠CGF=∠BAE,∵AE平分∠BAD,∴∠BAE=12∠BAD,∴∠CGF=12∠BAD,∵CF平分∠DCE,∴∠FCG=12∠DCE,∴∠FCG=12∠B,∴∠CGF+∠FCG=12(∠BAD+∠B)=12×180°=90°,∴∠CFG=180°﹣(∠CGF+∠FCG)=180°﹣90°=90°,∴CF⊥AE.【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垂直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例题3】(2023秋•深圳期末)太阳灶、卫星信号接收锅、探照灯及其他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有关.如图,从点O照射到抛物线上的光线OB,OC反射后沿着与PO平行的方向射出,已知图中∠ABO=44°,∠BOC=133°,则∠OCD的度数为()A.88°B.89°C.90°D.91°【分析】依题意得AB∥OP∥CD,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OP=∠ABO=44°,∠OCD=∠POC,从而可求出∠POC=∠BOC﹣∠BOP=89°,进而可得∠OCD的度数.【解答】解:∵AB∥OP∥CD,∠ABO=44°,∴∠BOP=∠ABO=44°,∠OCD=∠POC,∵∠BOC=133°,∴∠POC=∠BOC﹣∠BOP=133°﹣44°=89°,∴∠OCD=∠POC=89°.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准确识图,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题技巧提炼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联系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实际问题,有时需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同时还会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变式3-1】如图,在A、B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地测得公路走向是北偏东48°,A,B 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若公路AB长8千米,另一条公路BC长是6千米,且BC的走向是北偏西42°,则A地到公路BC的距离是千米.【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图中给出的信息,再根据已知转向的角度求解.【解答】解: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BG=48°,∵∠ABC=180°﹣∠ABG﹣∠EBC=180°﹣48°﹣42°=90°,∴AB⊥BC,∴A地到公路BC的距离是AB=8千米,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是方向角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变式3-2】(2022春•沧县期中)某学员在驾校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的行驶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左拐45°,第二次向左拐45°C.第一次向左拐60°,第二次向右拐120°D.第一次向左拐53°,第二次向左拐127°【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两次拐弯的方向相同,形成的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是解题关键.【变式3-3】如图是潜望镜工作原理示意图,阴影部分是平行放置在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已知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有∠1=∠2,∠3=∠4,请解释进入潜望镜的光线l为什么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m是平行的?【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条件可得∠1=∠2=∠3=∠4,可证得∠5=∠6,可证明l∥m,据此填空即可.【解答】解:∵AB∥C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3=∠4(已知),∴∠1=∠2=∠3=∠4(等量代换),∴180°﹣∠1﹣∠2=180°﹣∠3﹣∠4(平角定义),即:∠5=∠6(等量代换),∴l∥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变式3-4】(2023秋•市南区期末)如图是一种躺椅及其简化结构示意图,扶手AB与底座CD都平行于地面,靠背DM与支架OE平行,前支架OE与后支架OF分别与CD交于点G和点D,AB与DM交于点N,当前支架OE与后支架OF正好垂直,∠ODC=32°时,人躺着最舒服,则此时扶手AB与靠背DM的夹角∠ANM=.【分析】由AB∥CD可求得∠BOD的度数,再根据OE∥DM即可求出∠ANM的度数.【解答】解:∵AB∥CD,∠ODC=32°,∴∠BOD=∠ODC=32°.∵OE⊥OF,∴∠EOF=90°,∴∠EOB=90°+32°=122°.∵OE∥DM,∠ANM=∠EOB=122°.故答案为:12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5】(2023秋•东莞市校级期末)如图为某椅子的侧面图,∠DEF=120°.DE与地面平行,∠ABD=50°,则∠ACB=.【分析】根据平行得到∠ABD=∠EDC=50°,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DE∥AB,∴∠ABD=∠EDC=50°,∵∠DEF=∠EDC+∠DCE=120°,∴∠DCE=70°,∴∠ACB=∠DCE=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对顶角.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6】(2022•小店区校级开学)如图1是一个由齿轮、轴承、托架等元件构成的手动变速箱托架,其主要作用是动力传输.如图2是乎动变速箱托架工作时某一时刻的示意图,已知AB∥CD,CG∥EF,∠BAG=150°,∠AGC=80°,则∠DEF的度数为()A.110°B.120°C.130°D.140°【分析】过点F作FM∥CD,因为AB∥CD,所以AB∥CD∥FM,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出∠MFA,∠EFA,进而可求出∠EFM,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DEF.【解答】解:如图,过点F作FM∥CD,∵AB∥CD,∴AB∥CD∥FM,∴∠DEF+∠EFM=180°,∠MFA+∠BAG=180°,∴∠MFA=180°﹣∠BAG=180°﹣150°=30°.∵CG∥EF,∴∠EFA=∠AGC=80°.∴∠EFM=∠EFA﹣∠MFA=80°﹣30°=50°.∴∠DEF=180°﹣∠EFM=180°﹣50°=1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结合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角的转化和计算.【变式3-7】(2023春•岱岳区期末)如图,EF,MN分别表示两面互相平行的镜面,一束光线AB照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线为BC,此时∠1=∠2;光线BC经镜面EF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此时∠3=∠4,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先根据MN∥EF得出∠2=∠3,再由∠1=∠2,∠3=∠4可得出∠1=∠2=∠3=∠4,故可得出∠1+∠2=∠3+∠4,再由∠ABC=180°﹣(∠1+∠2),∠BCD=180°﹣(∠3+∠4),故可得出∠ABC=∠BCD,据此得出结论.【解答】解:AB∥CD.理由:∵MN∥EF,∴∠2=∠3,∵∠1=∠2,∠3=∠4,∴∠1=∠2=∠3=∠4,∴∠1+∠2=∠3+∠4,∵∠ABC=180°﹣(∠1+∠2),∠BCD=180°﹣(∠3+∠4),∴∠ABC=∠BCD,∴AB∥C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秦淮区校级月考)已知直线a∥b,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BAC=30°,∠ACB =90°)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并且顶点A,C分别落在直线a,b上,若∠1=22°.则∠2的度数是()A.38°B.45°C.52°D.58°【分析】根据已知易得∠DAC=52°,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1=22°,∠BAC=30°,∴∠DAC=∠1+∠BAC=52°,∵直线a∥b,∴∠2=∠DAC=5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1】(2022秋•琼海期中)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按如图所示摆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1=∠2B.∠2+∠3=90°C.∠3+∠4=180°D.∠1+∠2=9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求解.【解答】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1+∠2不一定等于90°,故D符合题意;由题意可得:90°+∠2+∠3=180°,∴∠2+∠3=90°,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4=180°,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变式4-2】(2023秋•榆树市校级期末)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使FD∥BC,点E落在CB的延长线上,则∠BDE的大小为度.【分析】由题意可得∠EDF=45°,∠ABC=6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DF=∠ABC=60°,从而可求∠BDE的度数.【解答】解:由题意得:∠EDF=45°,∠ABC=60°,∵FD∥BC,∴∠BDF=∠ABC=60°,∴∠BDE=∠BDF﹣∠EDF=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变式4-3】(2023秋•新野县期末)如图,直线m∥n,且分别与直线l交于A,B两点,把一块含60°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2=98°,则∠1=.【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4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已知可得,∠3=30°,∵∠2=98°,∴∠4=180°﹣∠2﹣∠3=52°,∵m∥n,∴∠1=∠4=52°.故答案为:5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平行线的性质.【变式4-4】(2022•大渡口区校级模拟)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若AC∥DE.则∠BAE的度数为()A.85°B.75°C.65°D.55°【分析】由题意得∠E=60°,∠DAE=∠B=90°,∠BAC=45°,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AE=120°,从而可求得∠CAD=30°,则∠BAD=15°,即可求∠BAE的度数.【解答】解:由题意得:∠E=60°,∠DAE=∠B=90°,∠BAC=45°,∵AC∥DE,∴∠E+∠CAE=180°,∴∠CAE=180°﹣∠E=120°,∴∠CAD=∠CAE﹣∠DAE=30°,∴∠BAD=∠BAC﹣∠CAD=15°,∴∠BAE=∠DAE﹣∠BAD=7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灵活运用.【变式4-5】(2022秋•绿园区校级期末)如图,AB∥CD,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AEG=20°,则∠HFD的度数为()A.40°B.35°C.30°D.25°【分析】将∠AEG,∠GEF的度数,代入∠AEF=∠AEG+∠GEF中,可求出∠AEF的度数,由AB∥CD,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出∠DFE的度数,再结合∠HFD=∠DFE﹣∠EFH,即可求出∠HFD 的度数.【解答】解:∵∠AEG=20°,∠GEF=45°,∴∠AEF=∠AEG+∠GEF=20°+45°=65°.∵AB∥CD,∴∠DFE=∠AEF=65°,∴∠HFD=∠DFE﹣∠EFH=65°﹣30°=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牢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6】(2023秋•盐城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ACB=∠ECD=90°,∠A=45°,∠D=60°.若AB∥DE,则∠ACD的度数为.【分析】过点C作CF∥AB,则有AB∥CF∥DE,从而可得∠ACF=∠A=45°,∠DEF=∠D=60°,即可求∠ACD的度数.【解答】解:过点C作CF∥AB,如图,∵AB∥DE,∴AB∥CF∥DE,∴∠ACF=∠A=45°,∠DEF=∠D=60°,∴∠ACD=∠ACF+∠DCF=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题5】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8°,则∠AEG的度数()A.58°B.64°C.72°D.6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DEF=∠1=58°,由折叠的性质得∠GEF=∠DEF=58°,再由平角定义求出∠AEG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DEF=∠1=58°,由折叠的性质得:∠GEF=∠DEF=58°,∴∠AEG=180°﹣58°﹣58°=6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长方形的性质以及平角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1】(2022秋•陈仓区期末)如图,将矩形纸条ABCD折叠,折痕为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D′E与BF交于点G.已知∠BGD′=26°,则∠α的度数是()A.77°B.64°C.26°D.87°【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EG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出∠α的度数.【解答】解:∵矩形纸条ABCD中,AD∥BC,∴∠AEG=∠BGD'=26°,∴∠DEG=180°﹣26°=154°,由折叠可得,∠α=12∠DEG=12×154°=77°,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问题,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变式5-2】(2023•台州)用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图案,若∠1=20°,则∠2的度数为.【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各角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标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2=∠BAC=180°﹣∠ABC﹣∠ACB.∵图案是由一张等宽的纸条折成的,∴AB=AC,∴∠ABC=∠ACB.又∵纸条的长边平行,∴∠ABC=∠1=20°,∴∠2=∠BAC=180°﹣2∠ABC=180°﹣2∠1=180°﹣2×20°=140°.故答案为:140°.【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变式5-3】(2022秋•昭阳区期中)如图,把△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BC∥DE;若∠B=50°,则∠BDF的度数为()A.40°B.50°C.80°D.100°【分析】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E=50°,再利用折叠前后图形不发生任何变化,得出∠ADE=∠EDF,从而求出∠BDF的度数.【解答】解:∵BC∥DE,若∠B=50°,∴∠ADE=50°,又∵△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ADE=∠EDF=50°,∴∠BDF=180°﹣50°﹣50°=8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与平行线的性质,利用折叠前后图形不发生任何变化,得出∠ADE=∠EDF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5-4】(2023秋•阳城县期末)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1=110°,则∠2=.【分析】证明∠2=∠4,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a∥b,∴∠2=∠5,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4=∠5,∴∠4=∠2,∵∠1=∠2+∠4=110°,∴∠2=∠4=55°,故答案为:55°.【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翻折变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5-5】(2022•沭阳县模拟)已知长方形纸条ABCD,点E,G在AD边上,点F,H在BC边上.将纸条分别沿着EF,GH折叠,如图,当DC恰好落在EA'上时,∠1与∠2的数量关系是()A.∠1+∠2=135°B.∠2﹣∠1=15°C.∠1+∠2=90°D.2∠2﹣∠1=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DC恰好落在EA'上,∴∠ED′G=90°,∴∠D′EG+∠D′GE=90°,∴∠A′EA+∠D′GD=360°﹣90°=270°,由折叠得,∠1=12∠A′EA,∠2=12∠D′GD,∴∠1+∠2=13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由折叠的性质得到∠1=12∠A′EA,∠2=12∠D′GD是解题关键.【变式5-6】如图,长方形ABCD中,沿折痕CE翻折△CDE得△CD′E,已知∠ECD′被BC分成的两个角相差18°,则图中∠1的度数为()A.72°或48°B.72°或36°C.36°或54°D.72°或54°【分析】设∠FCD'=α,则∠BCE=α+18°或α﹣18°,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BCE=α+18°时,∠ECD'=2α+18°=∠DCE,②当∠BCE=α﹣18°时,∠ECD'=2α﹣18°=∠DCE,分别根据∠BCD=90°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设∠FCD'=α,则∠BCE=α+18°或α﹣18°,①当∠BCE=α+18°时,∠ECD'=2α+18°=∠DCE,∵∠BCD=90°,∴α+18°+2α+18°=90°,解得α=18°,∴∠CFD'=90°﹣18°=72°=∠1;②当∠BCE=α﹣18°时,∠ECD'=2α﹣18°=∠DCE,∵∠BCD=90°,∴α﹣18°+2α﹣18°=90°,解得α=42°,∴∠CFD'=90°﹣42°=48°=∠1;综上所述,图中∠1的度数为72°或48°,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解题时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例题6】(2023秋•仁寿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D⊥BC,EF∥BC,EC⊥CF,∠EFC=∠ACF,则下列结论:①AD⊥EF;②CE平分∠ACB;③∠FEC=∠ACE;④AB∥CF.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F,故①符合题意;∠CEF=∠BCE,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CEF =∠ACE,故③符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E平分∠ACB,故②符合题意;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B∥CF,故④不符合题意.【解答】解:∵AD⊥BC,EF∥BC,∴AD⊥EF,故①符合题意;∵EF∥BC,∴∠CEF=∠BCE,∵EC⊥CF,∴∠ECF=90°,∴∠CEF+∠F=∠ACE+∠ACF=90°,∵∠EFC=∠ACF,∴∠CEF=∠ACE,故③符合题意;∴∠ACE=∠BCE,∴CE平分∠ACB,故②符合题意;∵EC⊥CF,要使AB∥CF,则CE⊥AB,∵CE平分∠ACB,但AC不一定与BC相等,∴无法证明AB∥CF,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1】(2023秋•浚县期末)如图a∥b,c与a相交,d与b相交,下列说法:①若∠1=∠2,则∠3=∠4;②若∠1+∠4=180°,则c∥d;③∠4﹣∠2=∠3﹣∠1;④∠1+∠2+∠3+∠4=360°,正确的有()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逐一进行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①若∠1=∠2,则a∥e∥b,则∠3=∠4,故此说法正确;②若∠1+∠4=180°,由a∥b得到,∠5+∠4=180°,则∠1=∠5,则c∥d;故此说法正确;③由a∥b得到,∠5+∠4=180°,由∠2+∠3+∠5+180°﹣∠1=360°得,∠2+∠3+180°﹣∠4+180°﹣∠1=360°,则∠4﹣∠2=∠3﹣∠1,故此说法正确;④由③得,只有∠1+∠4=∠2+∠3=180°时,∠1+∠2+∠3+∠4=360°.故此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AB∥CD∥EF,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1+∠2+∠3=180°B.∠1+∠2=180°+∠3C.∠1+∠3=180°+∠2D.∠2+∠3=180°+∠1【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2+∠BDC=18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CDE,而∠CDE=∠1+∠BDC,整理可得∠2+∠3﹣∠1=180°.【解答】解:∵AB∥CD∥EF,∴∠2+∠BDC=180°,∠3=∠CDE,又∠BDC=∠CDE﹣∠1,∴∠2+∠3﹣∠1=18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从复杂图形中找出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3】(2023春•镇江期中)如图,AB∥CF,∠ACF=80°,∠CAD=20°,∠ADE=120°.(1)直线DE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2)若∠CED=71°,求∠ACB的度数.【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AC=∠ACF=80°,根据∠CAD=20°,求出∠BAD=60°,根据∠BAD+∠ADE=180°,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CED=7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29°.【解答】解:(1)DE∥AB;理由如下:∵AB∥CF,∠ACF=80°,∴∠BAC=∠ACF=80°,∵∠CAD=20°,∴∠BAD=∠BAC﹣∠DAC=60°,∵∠ADE=120°,∴∠BAD+∠ADE=60°+120°=180°,∴DE∥AB.(2)DE∥AB,∠CED=71°,∴∠B=∠CED=71°,∵∠BAC=80°,∴∠ACB=180°﹣∠B﹣∠BAC=180°﹣71°﹣80°=2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变式6-4】(2022春•舞阳县期末)如图,点D在AC上,点F、G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B并交BD于H,且∠EHD+∠HBF=180°.(1)若∠F=30°,求∠ACB的度数;(2)若∠F=∠G,求证:DG∥BF.【分析】(1)由对顶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BF∥EC,则同位角∠ACE=∠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结合已知条件,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等量代换推知同位角∠BCE=∠G,则易证DG∥BF.【解答】(1)解:∵∠EHD+∠HBF=180°,∠EHD=∠BHC,∴∠BHC+∠HBF=180°,∴BF∥EC,∴∠ACE=∠F=30°,又∵CE平分∠ACB,∴∠ACB=2∠ACE=60°.故∠ACB的度数为60°;(2)证明:∵CE平分∠ACB,∴∠BCE=∠ACE,∵∠ACE=∠F,∠F=∠G,∴∠BCE=∠G,∴DG∥EC,又∵BF∥EC,∴DG∥BF.【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变式6-5】(2022春•温江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点E、F在直线AB上,点G在线段CD上,ED与FG交于点H,∠D+∠AED=180°,∠C=∠EF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
4
b
2
∴ 2+ 4=180°
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格式:
∵a∥b(已知)
∴∠2+∠4=180 °
a
1
4
b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典例精析
例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所以
∠A与∠D互补, ∠B与∠C互补. D
C
于是∠D=180 °-∠A=180°-
100°=80°
A
B
∠所C以=梯18形0的°另-∠外B两=1个80角°分-1别15是°8=06°5°、 65°.
四、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解 ∵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1
又∵ ∠1=∠3(对顶角相等),
3
b
2
∴ ∠2=∠3(等量代换).
c
总结归纳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a∥b(已知)
解: ∠A =∠D.理由:
∵ AB∥DE( 已知 )
D
∴∠A=_∠__C_P_E__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AC∥DF( 已知 )
F C
P E
图1 B
∴∠D=_∠__C_P_E_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1.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中,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下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和交流合作的意识。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知识要点及重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重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三、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由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性质1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四、教学建议教材所选的例题及课后练习题1,都是平行线性质的直接运用,较为简单。
练习题2是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是为了让学生区分判定和性质,推理也比较简单。
考虑到学生还处于几何初步阶段,进度不可过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
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被灵活应用。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互补,即角度和为180°。
二、性质的应用1.计算平行线的距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计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判断角度大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大小。
3.解决实际问题: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
三、注意事项1.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所具备的属性。
因此,确定两条线是否平行,首先需要确定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平行线的性质需要通过横截线来体现,因此在证明或应用性质时,需要明确横截线的位置。
3.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并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相关定理与概念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2.垂直线的性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五、易错点提醒1.学生在应用性质时,容易出现混淆,将判定定理和性质混淆使用。
需要明确的是,判定定理用于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而性质用于说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或推导其他结论。
2.对于同旁内角互补的理解,学生容易出现误区,认为同旁内角之和为90°而非180°。
需要强调的是,同旁内角互补是指它们的角度和为180°,不是90°。
3.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学生容易忽略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或隐藏条件,导致解题错误。
需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注意细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加深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本节课,我们针对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展开学习.【设计意图】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为本节课题目的讲解提供理论依据.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1.如图,直线AB∥CD,OG是∠EOB的平分线,∠EFD=70°,则∠BOG 的度数是().A.70°B.20°C.35°D.4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得到过程如下:∵AB∥CD,∴∠EOB=∠EFD=70°.又∵OG平分∠EOB,∴∠BOG=12∠EOB=12×70°=35°.【答案】C【归纳】(1)在确定两角之间数量关系或求角度的问题中,如果有平行线,那么先考虑平行线的性质;(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时,一定要弄清楚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问题】2.如图,CD⊥AB于点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FE⊥AB于点E,∠1=∠2,∠3=62°,求∠BCA的度数.【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分析,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等量替换,通过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来解答本题.【答案】解:∵CD⊥AB,FE⊥AB,∴∠BEF=∠BDC=90°.∴FE∥CD.∴∠2=∠BCD.∵∠1=∠2,∴∠1=∠BCD.∴DG∥BC.∴∠BCA=∠3=62°.【归纳】遇到平行线的条件时就要联想到角的相等或互补;遇到角的相等或互补时就要联想到两直线平行;遇到垂直的条件时就要联想到垂直的性质.【问题】3.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2=∠3,试说明∠3=∠G.【答案】解:∵AD平分∠BAC,∴∠1=∠2.又∵∠2=∠3,∴∠1=∠3.∴GE∥A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G.【归纳】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选择:(1)由角的关系得到平行,用的是平行线的判定.(2)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关系,用的是平行线的性质.【问题】4.如图,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则∠1与∠2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说明理由.【答案】解:∠1+∠2=90°.理由如下:∵BE平分∠ABC,CE平分∠BCD,∴∠1=12∠ABC,∠2=12∠BCD.∵AB∥CD,∴∠ABC+∠BCD=180°.∴∠1+∠2=12∠ABC+12∠BCD=12(∠ABC+∠BCD)=12×180°=90°.【归纳】要确定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关键是看这两个角属于哪一类角,当角不是由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时,一般要考虑这两个角与这三类角之间有无倍、分关系.【设计意图】前面几道题目涉及到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相关角度的计算,在解决该类问题时,一般要综合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灵活求解.【问题】5.如图,已知BE∥CF,∠1=∠2,请判断直线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师生活动】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图形进行分析,写出解题过程并组内纠错.【答案】解:∵BE∥CF,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EBC=∠BCF.又∵∠1=∠2,∴∠1+∠EBC=∠2+∠BCF.即∠ABC=∠BC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B∥CD.【问题】6.如图,已知AD∥BC,∠A=∠C,试说明AB和CD的位置关系.【答案】解:AB∥CD.理由如下:∵AD∥BC,∴∠C=∠CDE.∵∠A=∠C,∴∠A=∠CDE.∴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归纳】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或判定时,一定要看清楚直线与角的位置关系,分清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设计意图】问题5和问题6主要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边的位置关系,在解决该类问题时,要分清截线和被截线.【问题】7.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梯形的特征去分析,知道两边平行就可以应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答案】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AB与D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与∠C互补.于是∠D=180°-∠A=180°-100°=80°,∠C=180°-∠B=180°-115°=65°.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问题】8.如图,MN,EF表示两面互相平行的镜子,一束光线AB照射到镜面MN 上,反射光线为BC,此时∠1=∠2;光线BC经过镜面EF反射后的光线为CD,此时∠3=∠4.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解:AB∥CD.理由如下:∵MN∥EF,∴∠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2=∠3,∠3=∠4,∴∠1+∠2=∠3+∠4.∵∠1+∠ABC+∠2=180°,∠3+∠BCD+∠4=180°,∴∠ABC=∠BC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归纳】实际问题一般要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有关角的度数.【设计意图】问题7和问题8两题涉及到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角的度数.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角的度数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边的位置关系三、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第2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1
2、问题探索 问当下题直图2线)A,B前与面C所D不发平现行的时式(子如都
不成立。这说明只有AB∥CD 时,前面的式子才能成立.
如果改变AB和CD的 位置关系,即直线AB 与CD不平行,那么你 刚才发现的结论
还成立吗?请同学们 动手画出图形,并用 量角器量一量各角的 大小,验证一下你的 A 结论.
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 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 “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 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 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角, 如 ∠1与 ∠6等,书上没有 定义.
E
A
41 32
B
C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6
D
F
∠1= ∠5, ∠ 2=∠6, ∠ 3=∠7, ∠4= ∠8;
∠2= ∠8, ∠3=∠5, ∠ 1=∠7, ∠4=∠6;
∠2+ ∠5=180°, ∠3+ ∠8=180°, ∠1+ ∠6=180°, ∠4+ ∠7=180°;
问题4
(1)具有相等关系的两个 角,有的是同位角,有的 是内错角,如∠1与 ∠5等
(都1是)同具位有角相; 等∠2关与系∠的8等 两都角是内有错怎角样。的还位有置一些关说 系回不∠呢答出7,名?)∠字(4的与请角∠甲,6组等如.同∠学1与 ((22))互具有补互的补两关角系又的有两个 怎角样,的有位的是置同关旁系内呢角?,如 (∠请2与乙∠组5同等都学是回同答旁)内角;
第3课时平行线及其性质七年级数学下册考点知识清单+例题讲解+课后练习(人教版)(原卷版)
第3课时——平行线及其性质(答案卷)知识点一:平行线: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若直线a平行于直线b,则记作,读作。
注意:一定要在同一平面内。
且一定要时直线。
2.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具体步骤:①将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将直尺与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紧靠在一起。
③固定直尺不变,平移三角尺,使三角尺原来与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与已知点重合。
④沿着三角尺该直角边画直线。
【类型一:确定平行线】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无法确定2.在长方体中,对任意一条棱,与它平行的棱共有()A.1条B.2条C.3条D.4条3.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与棱AB平行的棱有几条()A.4B.3C.2D.1【类型二:作图】4.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1)过P画l1∥OA;(2)过P画l2∥OB;(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关系?5.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经过点C 画与线段AB 互相平行的直线l 1,再经过点B 画一条与线段AB 垂直的直线l 2.知识点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有且只有:存在且唯一。
2.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若c b b a ∥,∥, 则a c 。
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若c a b a ⊥⊥,,则b c 。
【类型一: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判断理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垂直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D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B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C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D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8.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c、d的位置关系为()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D.没有确定关系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1)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如果a∥b,a∥c,那么b∥c(3)如果两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4)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马路的斑马线是平行线B.100米跑道的跑道线是平行线C.若a∥b,b∥d,则a⊥d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十大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
专题5.2 平行线的性质【十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计算与证明)】 (1)【题型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书写过程)】 (5)【题型3 平行线与三角尺(直角顶点在平行线上)】 (9)【题型4 平行线与三角尺(直角顶点不在平行线上)】 (11)【题型5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16)【题型6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求定值)】 (21)【题型7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规律问题)】 (31)【题型8 平行线的性质(折叠问题)】 (36)【题型9 平行线的应用(转角问题)】 (41)【题型10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旋转)】 (46)【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例1】(2022·西藏·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点D,E在AC上,点F,G分别在BC,AB上,且DG∥BC,∠1=∠2.(1)求证:DB∥EF;(2)若EF∠AC,∠1=50°,求∠AD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ADG=40°【分析】(1)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证;(2)先求出∠C,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得解.(1)证明:∠DG∥BC,∠∠1=∠DBC.又∠∠1=∠2,∠∠2=∠DBC,∠DB∥EF.(2)∠EF∠AC,∠∠CEF=90°.∠∠2=∠1=50°,∠∠C=90°-50°=40°.∠DG∥BC,∠∠ADG=∠C=4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1】(2022·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七年级期末)已知:如图,AE⊥BC,FG⊥BC,∠CEA=∠FGB,∠D=∠ABC+5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C=30°【分析】(1)先证明AE∥GF,可得∠EAB=∠FGB,再证明∠CEA=∠EAB,从而可得答案;(2)由AB∥CD,可得∠D+∠CBD+∠ABC=180°,再把∠D=∠ABC+50°,∠CBD=70°代入进行计算即可.(1)证明:∵AE⊥BC,FG⊥BC,∠AE∥GF,∴∠EAB=∠FGB,∵∠CEA=∠FGB,∴∠CEA=∠EAB,∠AB∥CD;(2)解:由(1)得,AB∥CD,∴∠D+∠CBD+∠ABC=180°,∵∠D=∠ABC+50°,∠CBD=70°,∠∠ABC+70°+∠ABC+50°=180°∴∠ABC=30°,∴∠C=∠ABC=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方程思想的应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1-2】(2022·重庆·巴川初级中学校七年级期中)如图,∠ABC中,∠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D,点F在BA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CD上,EF与AC相交于点G,且∠BDA+∠CEG=180°.(1)求证:AD∥EF;(2)若点H在FE的延长线上,且∠EDH=∠C,则∠F与∠H相等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详解(2)∠F=∠H,说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BDA+∠CEG=180°,∠DEF+∠CEG=180°,可得∠BDA=∠DE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D∥EF;(2)根据∠EDH=∠C,可得DH∥AC,继而得到∠H=∠EGC,由对顶角∠AGF=∠EGC,可得∠H=∠AGF,由(1)AD∥EF可得∠DAG=∠AGF,∠BAD=∠F,再因为AD是∠BAC的角平分线,有∠DAG=∠BAD,即可证明∠F=∠H.(1)证明:∠∠BDA+∠CEG=180°,∠DEF+∠CEG=180°,∠∠BDA=∠DEF,∠AD∥EF.(2)解:∠F=∠H,理由如下:∠∠EDH=∠C,∠DH∥AC,∠∠H=∠EGC,∠∠AGF=∠EGC,∠∠H=∠AGF,∠AD∥EF,∠∠DAG=∠AGF,∠BAD=∠F,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DAG=∠BAD,∠∠F=∠H.【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并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1-3】(2022·湖北·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三模)如图,已知AD⊥BC,EF⊥BC,∠1=∠2.(1)求证:EF∥AD;(2)求证:∠BAC+∠AGD=180°.【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得出∠EFB=∠ADB=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AD;(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BAD,由∠1=∠2得出∠2=∠BA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G∥BA,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AD⊥BC,EF⊥BC,∠∠EFB=90°,∠ADB=90°(垂直的定义),∠∠EFB=∠ADB(等量代换),∠EF∥A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证明:∠EF∥AD,∠∠1=∠B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2=∠BAD(等量代换),∠DG∥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书写过程)】【例2】(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七年级期中)如图,∠1=∠2,∠A=∠D.求证:∠B=∠C.(请把下面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1=∠2(已知)又∵∠1=∠3(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AE∥FD(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_)∵∠A=∠D(已知)∴∠D=∠BFD(等量代换)∠_____∥CD(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答案】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F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先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证明∠2=∠3,再证明AE∥FD,可证明∠A=∠BFD,可得∠D=∠BFD,再证明AB∥CD,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证明:∵1=∠2(已知)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E∥F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F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D(已知)∴∠D=∠BFD(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的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2-1】(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已知:如图,AB∥EF,∠1=∠2,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求证:BE⊥CE.证明:∠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ABC∠∠ABE=∠EBC=12∠2=________=1∠BCD(角平分线定义)2又∠∠1=∠2,∠∠1=∠ECD()∠EF∥CD()又∠AB∥EF(已知)∠________________()∠∠ABC+∠BCD=180°()(∠ABC+∠BCD)=90°,∠∠ABE+∠2=12又∠AB∥EF,∠∠ABE=∠BEF()∠∠BEF+∠1=90°,∠∠BEC=90°,∠BE⊥CE()【答案】∠ECD;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垂直定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垂直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详解】证明:∠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ABC∠∠ABE=∠EBC=12∠BCD(角平分线定义)∠2=∠ECD=12又∠∠1=∠2,∠∠1=∠ECD(等量代换)∠EF∥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AB∥EF(已知)∠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ABC+∠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C+∠BCD)=90°,∠∠ABE+∠2=12又∠AB∥EF,∠∠ABE=∠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1=90°,∠∠BEC=90°,∠BE⊥CE(垂直定义).故答案为:∠ECD;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垂直定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垂直的定义等知识点,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2-2】(2022·湖南·株洲景炎学校七年级期中)完成下面证明过程并写出推理根据:已知:如图所示,∠BAP与∠APD互补,∠1=∠2.求证:∠E=∠F.证明:∠∠BAP与∠APD互补(已知),即∠BAP+∠APD=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P=∠APC(_____________________).又∠∠1=∠2,∠∠BAP-∠1=∠APC-∠2(等式的性质),即∠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FP;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图形完成填空即可求解.【详解】∠∠BAP与∠APD互补(已知),即∠BAP+∠AP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AP=∠A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BAP-∠1=∠APC-∠2(等式的性质),即∠3=∠4,∠AE∥FP(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为: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FP;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证明,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3】(2022·重庆·巴川初级中学校七年级期中)推理填空: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如图,已知∠1+∠2=180°,∠B=∠DEF,求证:.DE∠BC证明:∠∠1+∠2=180°()∠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EF(已知)∠∠DEF=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BC()【答案】已知;对顶角相等;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FC;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由于∠1+∠2=180°,∠2=∠3,则∠1+∠3=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EF,则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B=∠CFE,由于∠B=∠DEF,所以∠DEF=∠CFE,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DE∥BC.【详解】证明:∠∠1+∠2=180°(已知)∠2=∠3(对顶角相等)∠∠1+∠3=180°∠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DEF(已知)∠∠DEF=∠EFC(等量代换)∠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型3 平行线与三角尺(直角顶点在平行线上)】【例3】(2022·辽宁·阜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如图,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E、F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对边上,点E为直角顶点,∠EFG=30°,延长EG交CD于点P,如果∠3=65°,那么∠2的度数是()A.100°B.105°C.115°D.120°【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1=25°,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AEF=90°-∠1=6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D=90°,∠3=65°,∠∠1=25°,∠∠FEG=90°,∠∠AEF=90°-∠1=65°,∠AD∥BC,∠∠2=180°-∠AEF=1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和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得出∠AEF与∠2互补.【变式3-1】(2022·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2;(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D【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及直角三角板的特殊性解答.【详解】解:∠纸条的两边平行,∠(1)∠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4+∠5=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均正确;又∠直角三角板与纸条下线相交的角为90°,∠(3)∠2+∠4=90°,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变式3-2】(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中)将一块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ABC=30°,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1=20°,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使直线m∥n ()A.∠2=20°B.∠2=30°C.∠2=45°D.∠2=50°【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平行线的判定可知,当∠2=∠ABC+∠1时,m∥n,即∠2=∠ABC+∠1=30°+20°=5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3】(2022·河南南阳·二模)小明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直角边CD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F,斜边DE∥BC,∠B=30°,∠E=45°,则∠CFB的度数是()A.95°B.115°C.105°D.125°【例4】(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一块含45°的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落在直线b上,若∠1=58°54′,则∠2的度数为()A.103°6′B.104°6′C.103°54′D.104°54′【答案】C【分析】设∠2的同位角为∠3,∠3的邻补角为∠5,三角板的一个锐角为∠4,根据等腰三角板的特点可求出∠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5,再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出∠3,进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出∠2.【详解】设∠2的同位角为∠3,∠3的邻补角为∠5,三角板的一个锐角为∠4,如图,∠直角三角板含一个45°的锐角,∠该三角板为等腰三角形,∠∠4=45°,∠∠1=58°54′,又∠在三角形中有∠1+∠4+∠5=180°,∠∠5=180°-(∠1+∠4)=180°-(58°54′+45°)=180°-103°54′=76°6′,∠∠3+∠5=180°,∠∠3=180°-∠5=180°-76°6′=103°54′,∠a∥b,∠∠2=∠3,∠∠2=103°5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4-1】(2022·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用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按图中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直尺的直角顶点与三角板的60°角顶点重合,直尺两边分别与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相交,若∠1=50°,则∠2的度数为()A.25°B.22.5°C.20°D.15°【答案】C【分析】如图,根据题意得到∠C=90°,AB∠DE,∠CDF=60°.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BC=40°,再根据平行的性质求出∠CDE=40°,即可求出∠2=20°.【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C=90°,AB∠DE,∠CDF=60°.∠∠C=90°,∠1=50°,∠∠ABC=180°-∠C-∠1=40°,∠AB∠DE,∠∠CDE=∠CBA=40°,∠∠CDF=60°∠∠2=∠CDF-∠CDE=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熟知两个定理并理解题意得到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2】(2022·福建·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CD,将一副直角三角板作如下摆放,∠GEF=60°,∠MNP=45°.下列结论:①GE∥MP;②∠EFN=150°;③∠BEF=75°;④∠AEG=∠PMN.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答案】①②③④【分析】①由题意得∠G=∠MPN=∠MPG=90°,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GE∥MP;②由题意得∠EFG=30°,利用邻补角即可求出∠EFN的度数;③过点F作FH⊥AB,可得FH∥CD,从而得到∠HFN=∠MNP=45°,可求得∠EFN=105°,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BEF;④利用角的计算可求出∠AEG=45°,从而可判断.【详解】解:①∵∠G=∠MPN=∠MPG=90°,∴GE∥MP,故①正确;②∵∠EFG=30°,∴∠EFN=180°−30°=150°,故②正确;③过点F作EH∥AB,如图,∵AB∥CD,∴FH∥CD,∴∠HFN=∠MNP=45°,∴∠EFN=150°−45°=105°,∵FH∥AB,∴∠BEF=180°−105°=75°;故③正确;④∵∠GEF=60°,∠BEF=75°,∴∠AEG=180°−60°−75°=45°,∴∠AEG=∠PMN=45°,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判定条件与性质并灵活运用.【变式4-3】(2022·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所示,将一直角三角板放在AB,CD两条平行线之间:(1)图甲中,容易求得∠1+∠2=90°,请直接写出图乙中∠1,∠2的数量关系;(2)请问图丙中∠1,∠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并加以说明;(3)请直接写出图丁中∠1,∠2的数量关系.【答案】(1)∠1+∠2=270°(2)∠2-∠1=90°;见解析(3)∠1=∠2+90°【分析】(1)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1,∠2的关系.(2)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角互补,即可得∠1,∠2的关系.(3)过点O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1,∠2的关系.(1)如图,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1+∠3=180°,∠2+∠4=180°又∠∠3+∠4=90°∠∠1+∠3+∠2+∠4=180°+180°∠∠1+∠2=360°−90°=270°∠∠1+∠2=270°.(2)如图,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1=∠3,∠2+∠4=180°又∠∠3+∠4=90°∠∠1+180°−∠2=90°∠∠2−∠1=90°.(3)如图,过点O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MOC=∠2∠∠1=90°+∠MOC∠∠1=90°+∠2.【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平角互补.【题型5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例5】(2022·黑龙江鹤岗·七年级期末)如图①,AB∥CD,M为平面内一点,若BM∠MC,则易证∠ABM与∠DCM互余.(1)如图②,AB∥CD.点M在射线EA上运动,猜想点M在点A和D之间时,∠BMC与∠ABM、∠DC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在(1)的条件下,当点M在射线EA的其它位置上时(不与点E,A,D重合)请直接写出∠BMC与∠ABM、∠DCM之间的数量关系.又∠AB∥CD,∠MF∥CD,∠∠DCM=∠FMC,∠∠ABM+∠DCM=∠BMF+∠CMF=∠BMC;(2)解:当点M在E、A两点之间时,如图3,∠BMC=∠DCM-∠ABM;过M作MF∥AB,交EC于F,则∠ABM=∠BMF,又∠AB∥CD,∠MF∥CD,∠∠DCM=∠FMC,∠∠BMC=∠CMF-∠BMF=∠DCM-∠ABM;当点M在A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BMC=∠ABM-∠DCM.过M作MF∥AB,交EC于F,则∠ABM=∠BMF,又∠AB∥CD,∠MF∥CD,∠∠DCM=∠FMC,∠∠BMC=∠BMF-∠CMF=∠ABM-∠DC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构建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变式5-1】(2022·辽宁·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点A,点B分别在线段MN,PQ上,且∠ACB-∠MAC=∠CBP.(1)如图1,求证:MN∥PQ;(2)分别过点A和点C作直线AG、CH使AG∥CH,以点B为顶点的直角∠DBI的两边分别与直线CH,AG交于点F和点E,如图2,试判断∠CFB、∠BE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BD和AE恰好分别平分∠CBP和∠CAN,并且∠ACB=80°,求∠CFB 的度数.(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见解析(2)∠CFB−∠BEG=90°,证明见解析(3)∠CFB=130°【分析】(1)过C作CE∥MN,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B作BR∥A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G=∠EBR,∠RBF+∠CFB=180°,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3)过E作ES∥M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NAE=∠AES,∠QBE=∠BES,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NAE=∠EAC,∠CBD=∠DBP,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1)解:如图,过C作CE∥MN,∠∠1=∠MAC,∠∠2=∠ACB-∠1,∠∠2=∠ACB-∠MAC,∠∠ACB-∠MAC=∠CBP,∠∠2=∠CBP,∠CE∥PQ,∠MN∥PQ;(2)如图,过B作BR∥AG,∠AG∥CH,∠BR∥HF,∠∠BEG=∠EBR,∠RBF+∠CFB=180°,∠∠EBF=90°,∠∠BEG=∠EBR=90°-∠RBF,∠∠BEG=90°-∠RBF=90°-(180°-∠CFB),∠∠CFB-∠BEG=90°;(3)如图,过E作ES∥MN,∠MN∥PQ,∠ES∥PQ,∠∠NAE=∠AES,∠QBE=∠BES,∠BD和AE分别平分∠CBP和∠CAN,∠∠NAE=∠EAC,∠CBD=∠DBP,∠∠CAE=∠AES,∠∠EBD=90°,∠∠EBQ+∠PBD=∠EBC+∠CBD=90°,∠∠QBE=∠EBC,∠∠EBC=∠BES,(360°−∠ACB),∠∠AEB=∠AES+∠BES=∠CAE+∠EBC=12∠∠ACB=80°,∠∠AEB=140°,∠∠BEG=40°,∠∠CFB-∠BEG=90°,∠∠CFB=13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2】(2022·湖北·宜昌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1=∠2,∠D=∠CMG.(1)求证:AD∥NG;(2)若∠A+∠DHG=180°,试探索:∠ANB,∠NBG,∠1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若∠ANB:∠BNG=2:1,∠1=100°,∠NBG=130°,求∠A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NBG+∠1−∠ANB=180°(3)∠A=105°【分析】(1)由∠1=∠2,∠1=∠GFC,得到∠2=∠CFG,于是得到CM∥D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ACM,等量代换得到∠CMG=∠ACM,于是得到结论.(2)过B作BP∥AN交NG于P,由于AD∥NG,于是得到∠D=∠DHG,等量代换得到∠A+∠D=180°,得到AN∥DH,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BP∥CM,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PBG+∠1=180°,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3)由∠1+∠PBG=180°,∠1=100°,得到∠PBG=80°,由于∠NBG=130°,于是得到∠ANB=∠NBP=50°,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NB:∠BNG=2:1,即可得到结论.(1)证明:∠∠1=∠2,∠1=∠GFC,∠∠2=∠CFG,∠CM∥DE,∠∠D=∠ACM,∠∠D=∠CMG,∠∠CMG=∠ACM,∠AD∥NG;(2)解:∠NBG−∠ANB+∠1=180°;理由如下:过B作BP∥AN交NG于P,∠∠ANB=∠NBP,∠AD∥NG,∠∠D=∠DHG,∠∠A+∠DHG=180°,∠∠A+∠D=180°,∠AN∥DH,又∠CM∠DH,∠BP∥CM,∠∠PBG+∠1=180°,∠∠PBG=∠NBG−∠NBP=∠NBG−∠ANB,∠∠NBG−∠ANB+∠1=180°;(3)解:∠∠1+∠PBG=180°,∠1=100°,∠∠PBG=80°,∠∠NBG=130°,∠∠ANB=∠NBP=50°,∠∠ANB:∠BNG=2:1,∠∠BNP=25°,∠∠ANG=75°,∠∠A=10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顶角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3】(2022·湖北·潜江市高石碑镇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1,AB∥CD,直线AE分别交AB、CD于点A、E.点F是直线AE上一点,连结BF,BP平分∠ABF,EP平分∠AEC,BP与EP交于点P.(1)若点F是线段AE上一点,且BF∠AE,求∠P的度数;(2)若点F 是直线AE 上一动点(点F 与点A 不重合),请写出∠P 与∠AF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45°(2)当F 点在A 点上方时,∠BPE =12∠AFB ,当F 点在A 点下方时,∠BPE =90°﹣12∠AFB【分析】(1)过点P 作PQ ∥AB ,过点F 作FH ∥AB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BP +∠CEP =∠BPE ,∠ABF +∠CEF =∠BFE ,再由垂直定义和角平分线定义求得结果;(2)分三种情况:点F 在EA 的延长线上时,点F 在线段AE 上时,点F 在AE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进行探究便可.(1)解:过点P 作PQ ∥AB ,过点F 作FH ∥AB ,∠AB ∥CD ,∠AB ∥CD ∥PQ ∥FH ,∠∠ABP =∠BPQ ,∠CEP =∠EPQ ,∠ABF =∠BFH ,∠CEF =∠EFH ,∠∠ABP +∠CEP =∠BPQ +∠EPQ =∠BPE ,∠ABF +∠CEF =∠BFH +∠EFH =∠BFE ,∠BF ∠AE ,∠∠ABF +∠CEF =∠BFE =90°,∠BP 平分∠ABF ,EP 平分∠AEC ,∠∠ABP +∠CEP =12(∠ABF +∠CEF )=45°, ∠∠BPE =45°;(2)①当点F 在EA 的延长线上时,∠BPE =12∠AFB ,理由如下:如备用图1,过点P作PQ∥AB,过点F作FH∥AB,过点P作PQ∥AB,过点F作FH∥AB,过点P 作PQ ∥AB ,过点F 作FH ∥AB ,∠AB ∥CD ,∠AB ∥CD ∥PQ ∥FH ,∠∠ABP =∠BPQ ,∠CEP =∠EPQ ,180°﹣∠ABF =∠BFH ,∠AEC =∠EFH ,∠∠CEP +∠ABP =∠EPQ +∠BPQ =∠BPE ,∠BFH ﹣∠EFH =180°﹣∠ABF ﹣∠AEC =∠AFB , ∠BP 平分∠ABF ,EP 平分∠AEC ,∠∠CEP +∠ABP =12(∠AEC +∠ABF )=12(180°﹣∠AFB ), ∠∠BPE =90°﹣12∠AFB ;综上,当E 点在A 点上方时,∠BPE =12∠AFB ,当E 点在A 点下方时,∠BPE =90°﹣12∠AFB .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在相交线问题中通常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将角度转化由此求出答案.解题中运用分类思想解答问题.【题型6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求定值)】【例6】(2022·湖南·株洲二中七年级期末)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1,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后的光线为n ,则入射光线m 、反射光线n 与平面镜a 所夹的锐角∠1=∠2.(1)如图2,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2)请你猜想:当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时,两平面镜a 、b 间的夹角∠3的大小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3,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如图3,两面镜子的夹角为α°(0<α<90),进入光线与离开光线的夹角为β°(0<β<90).试探索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100;90;(2)90°(3)2α+β=180°【分析】(1)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4=50°,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5=80°,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2=100°,则∠6=4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3;(2)当∠3=90°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4+∠6=90°,则2∠4+2∠6=180°,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到∠2+∠5=180°,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m∥n;(3)由(1)可得,∠5=180°-2∠2,∠6=180°-2∠3,再根据∠2+∠3=180°-∠α,即可得出∠β=180°-∠5-∠6=2(∠2+∠3)-180°=2(180°-∠α)-180°=180°-2∠α.(1)解:如图:∠∠1=∠4=50°,∠∠5=180°-2×50°=80°,∠m∥n∠∠2+∠5=180°,∠∠2=100°,(180°-∠2)=40°,∠∠6=12∠∠3=180°-∠4-∠6=90°;故答案为:100,90;(2)当∠3=90°时,m∥n理由如下:∠∠3=90°,∠∠4+∠6=90°,∠2∠4+2∠6=180°,∠∠2+∠5=180°,∠m∥n;(3)解:如图3,由(1)可得,∠5=180°-2∠2,∠6=180°-2∠3,∠∠2+∠3=180°-∠α,∠∠β=180°-∠5-∠6=2(∠2+∠3)-180°=2(180°-∠α)-180°=180°-2∠α,∠α与β的数量关系为:2α+β=180°,故答案为:2α+β=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时注意: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6-1】(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直线AB∠CD,点M,N分别在直线AB,CD 上,H为直线CD下方一点.(1)如图1,MH和NH相交于点H,求证:∠MHN=∠AMH−∠CNH.(温馨提示:可过点H 作AB的平行线)(2)延长HN至点G,∠BMH的平分线ME和∠GND的平分线NE相交于点E,HM与CD相交于点F.①如图2,若∠BME=50°,∠END=30°,求∠MHN的度数;②如图2,当点F在点N左侧时,若∠BME的度数为x°,∠END的度数为y°,且x+y的值是一个定值,请问∠MHN的度数是否会随x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MHN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③如图3,当点N在点F左侧时,②中其他条件不变,请问∠MHN的度数是否会随x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若不变,直接写出....∠MHN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①20°;②不变,180°−2(x°+y°);③不变,2(x°+y°)−180°【分析】(1)过点H作HQ∥AB.可得HQ∥CD,从而得到∠AMH=∠MHQ,∠CNH=∠NHQ,即可求证;(2)①根据∠BME=50°,∠END=30°,可得∠BMH=100°,∠GND=60°,从而得到∠AMH=180°−∠BMH=80°,∠CNH=60°.再由∠MHN=∠AMH−∠CNH,即可求解;②根据题意可得∠AMH=180°−2x°,∠CNH=2y°,再由∠MHN=∠AMH−∠CNH,即可求解;③过点H作OH∠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MHN=∠OHM−∠OHN=∠BMH−∠DNH.从而得到∠MHN=2x°+2y°−180°=2(x°+y°)−180°,即可求解.(1)证明:如图,过点H作HQ∥AB.∠HQ∥AB且AB∥CD,∠HQ∥CD,∠∠AMH=∠MHQ,∠CNH=∠NHQ,∠∠MHN=∠MHQ−∠NHQ=∠AMH−∠CNH;(2)解:①ME平分∠BMH,∠BME=50°,∠∠BMH=100°,∠NE平分∠DNG,∠DNE=30°,∠∠GND=60°,∠∠AMH=180°−∠BMH=80°,∠CNH=60°.由(1)可知:∠MHN=∠AMH−∠CNH=80°−60°=20°.∠∠MHN=20°;②∠ME平分∠BMH,∠BME=x°,∠∠BMH=2x°,∠NE平分∠DNG,∠DNE=y°,∠∠GND=2y°,∠∠AMH=180°−2x°,∠CNH=2y°,∠∠MHN=180°−2x°−2y°=180°−2(x°+y°).∠x+y为一个定值,∠∠MHN不会随x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度数为180°−2(x°+y°);③不变,∠MHN的度数为2(x°+y°)−180°.理由如下:如图,过点H作OH∥AB,∠∠BMH=∠OHM,∠AB∥CD,∠OH∥CD,∠∠DNH=∠OHN,∠∠MHN=∠OHM−∠OHN=∠BMH−∠DNH.∠ME平分∠BMH,∠BME=x°,∠∠BMH=2x°∠NE平分∠DNG,∠DNE=y°,∠∠GND=2y°,∠∠DNH=180°−2y°,∠∠MHN=2x°−(180°−2y°),∠∠MHN=2x°+2y°−180°=2(x°+y°)−180°.∠x+y为一个定值,∠∠MHN不会随x的变化而改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有关角平分线的计算,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利用类比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2】(2022·福建龙岩·七年级期末)如图1,点A、D分别在射线BM、CN线上,BM∥CN,BM∠BC于点B,AE平分∠BAD交BC于点E,连接DE,∠1+∠2=90°.(1)求证:AE∠ED;(2)求证:DE平分∠ADC;(3)如图2,∠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试猜想∠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予以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1)证明:如图1,过点E作EG∥BM,则∠1=∠3,∠BM∥CN,∠EG∥CN,∠∠4=∠2,∠∠3+∠4=∠1+∠2=90°,∠∠AED=90°,∠AE∠ED.(2)证明:∠ AE平分∠BAD,∠∠BAD=2∠1,∠BM∥CN,∠∠BAD+∠CDA=180°,∠2∠1+∠CDA,(3)∠F为定值.证明:如图2,过点F作FH∥BM,设∠AFH=α,∠DFH=β,∠BM∥CN,∠FH∥CN,∠∠α+∠β=∠6+∠7,∠∠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α+∠β=12(180°−∠1)+12(180°−∠2)=180°−12(∠1+∠2)=180°−45°=135°,∠∠F=∠α+∠β=135°,∠∠F为定值,∠F=135°,故答案为:∠F=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垂线的概念和角平分线与∠CFM互补(1)如图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平分线交于点P,EP的延长线与CD交于点G,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求证:∠HPQ的大小是定值.【答案】(1)平行;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即可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2)先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根据∠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可得∠EPF=90°,进而证明PF∥GH;(3)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及角的和差计算即可求得∠HPQ的度数.(1)解:结论:AB∥CD;理由如下:∠∠MEB与∠CFM互补,∠MEB=∠AEF,∠∠AEF与∠CFM互补,∠AB∥CD.(2)∠EG平分∠BEF,∠∠PEF=1∠BEF,2又∠FP平分∠EFD,∠∠EFP=1∠EFD,2由(1)知AB∥CD,∠∠BEF+∠EFD=180°,∠∠PEF+∠EFP=90°,∠∠EPF=90°,【例7】(2022·辽宁·鞍山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已知AB//CD,若按图中规律继续划分下去,则∠1+∠2+⋯+∠n等于()A.n•1800B.2n•1800C.(n−1)•1800D.(n−1)2•1800【答案】C【分析】根据第1个图形∠1+∠2=180°,第2个图形∠1+∠2+∠3=2×180°,第,3个图形∠1+∠2+∠3+∠4=3×180°…,进而得出答案.【详解】(1)∠AB∠CD,∠∠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过点E作一条直线EF平行于AB,∠AB∠CD,∠AB∠EF,CD∠EF,∠∠1+∠AEF=180°,∠FEC+∠3=180°,∠∠1+∠2+∠3=360°;(3)过点E、F作EM、FN平行于AB,∠AB∠CD,∠AB∠EM∠FN∠CD,∠∠1+∠AEM=180°,∠MEF+∠EFN=180°,∠NFC+∠4=180°;∠∠1+∠2+3+∠4=540°;(4)中,根据上述规律,显然作(n-1)条辅助线,运用(n-1)次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n个角的和是180°(n-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图中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变式7-1】(2022·湖南·邵阳市第六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已知直线AE,BF被直线AB所截,且AE//BF,AC1,BC1分别平分∠EAB,∠FBA;AC2,BC2分别平分∠BAC1和∠ABC1;AC3,BC3分别平分∠BAC2,∠ABC2…依次规律,得点C n,则∠C n的度数为()A.90−902n B.180−902n−1C.902n−1D.1802nAB∠CD.试求:(1)图(1)中∠A+∠C的度数,并说明理由.(2)图(2)中∠A+∠APC+∠C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图(3)中∠A+∠AEF+∠EFC+∠C的度数,并简要说明理由.(4)按上述规律,∠A+……+∠C(共有n个角相加)的和为【答案】(1)180°,理由见解析;(2)360°,理由见解析;(3)540°,理由见解析;(4)180°(n-1)【分析】(1)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C=180°;(2)沿P作一条平行A B、CD的平行线PM,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APM=180°,∠MPC+∠C=180°,故∠A+∠APC+∠C=360°;(3)根据第二题,同理可得∠A+∠AEF+∠EFC+∠C=540°;(4)由以上规律,有两个角时,和为180°;有三个角时和为360°;有四个角时和为540°…故可得有n个角时,和为180°(n-1).【详解】解:(1)∠AB∠CD,∠∠A+∠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过点P作一条直线PM平行于AB,∠AB∠CD,∠AB∠PM,∠CD∠PM∠AB,∠∠A+∠APM=180°,∠MPC+∠C=180°,∠∠A+∠APC+∠C=360°;(3)分别过点E、F作EM、FN平行于AB,∠AB∠CD,∠AB∠EM∠FN∠CD,∠∠A+∠AEM=180°,∠MEF+∠EFN=180°,∠NFC+∠C=180°;∠∠A+∠AEF+∠EFC+∠C=540°;(4)由以上规律,有两个角时,和为180°;有三个角时和为360°;有四个角时和为540°…故可得有n个角时,和为180°(n-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并考查学生通过计算总结规律的能力,是一道好题.【变式7-3】(2022·浙江·七年级阶段练习)阅读并探究下列问题.(1)如图①,将长方形纸片剪两刀,其中AB∥CD,则∠2与∠1、∠3有何关系?请进行证明.(2)如图②,将长方形纸片剪四刀,其中AB∥CD,则∠1、∠2、∠3、∠4、∠5的关系为.(3)如图③,将长方形纸片剪2016刀,其中AB∥CD,则共剪出个角.若将剪出的角(∠A、∠C除外)分别用∠E1、∠E2、∠E3…表示,则被剪出的这些角的关系为.(4)如图④,直线AB∥CD,∠EF A=∠HMN=x°,∠FGH=3x°,∠CNP=y°|2x+y−102|+√x+y−72=0由上述结论求∠GHM的度数.【答案】(1)∠1+∠3=∠2,证明见解析;(2)∠1+∠3+∠5=∠2+∠4;(3)2017,∠A+∠C+∠E2+∠E4+…+∠E2014=∠E1+∠E3+…+∠E2015.(4)48°.【分析】(1)过E点作EF∠AB,则EF∠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EF=∠1,∠CEF=∠3,即有∠2=∠1+∠3;(2)分别过E、G、F分别作EM∠AB,GN∠AB,FP∠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1)一样易得到∠2+∠4=∠1+∠3+∠5;(3)综合(1)(2)易得开口向左的角的度数的和等于开口向右的角的度数的和.(4)利用(3)的结论得到∠BFG+∠GHM+∠MND=∠FGH+∠HMN,易计算出∠GHM.。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第4课时)》示范教学课件
推理和证明有区别吗?
条件
结论
定义、定理、基本事实
推理
命题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题设: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
结论:这条直线也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
∠1与∠3,∠2与∠4.
位置关系:
有公共顶点,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反例:
OC 是∠AOB 的平分线,∠1=∠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
结论: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反例:
∠1=∠2,但∠1 与∠2 不是对顶角.
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假命题
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才能做出判断,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呢?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例1 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已知:如图,∠A+∠B=180°.求证:∠C+∠D=180°.
证明:∵ ∠A+∠B=180°,∴ 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又∵∠A=100°,∠C=110°(已知),
∴∠ 1 = 80 °,∠ 2 = 70 °(等量代换).
∴∠AEC=∠1+∠2= 80 °+ 70 ° = 150 °.
当堂巩固
1. 填空:如图,
A
(1)∠1=∠2 时,AB∥CD.
1
(2)∠3= ∠5 或∠4 时,AD∥BC. B
D
5 2
3 C
4 F
解:过点C作CF∥AB,
A
则 _∠__B_=_∠__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C
又∵AB∥DE,AB∥CF,
D
∴___C_F__∥__D_E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E=∠__2__(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1+∠2
即∠B+∠E=∠BCE.
B 1F 2
感受中考
2.(3分)(2021•包头8/26)如图,直线l1∥l2,直线l3交l1于点A,交l2于点B, 过点B的直线l4交l1于点C.若∠3=50°,∠1+∠2+∠3=240°,则∠4等于( )
A.80°
B.70°
C.60°
D.50°
【 分 析 】 由 题 意 得 , ∠ 2=60° , 由 平 角 的 定 义 可 得 ∠5=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c 图1
b
c
a 图2
3.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填一填
图形
同a 位 角b
1 2 c
内 错 角
a 3
b
2
c
同 旁
a
内 角
b
42 c
已知 a//b
结果 ∠1 = ∠2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 小专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含解析)
小专题(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EF,∠1=∠2.求证:∠3=∠ACB.证明:∵CD∥EF,∴∠DCB=∠2( ).∵∠1=∠2,∴∠DCB=∠1( ).∴GD∥CB( ).∴∠3=∠ACB( ).2.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D∥BE,∠A=∠E,求证:∠1=∠2.4.已知:如图,AD∥EF,∠1=∠2.求证:AB∥DG.5.(蓟县期中)已知:如图,∠1+∠2=180°,∠3=100°,OK平分∠DOH,求∠KOH的度数.6.如图,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CM⊥CN,求∠BCM的度数.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EFG=55°,求∠1,∠2的度数.8.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30°,∠FEC=15°,求∠ACF的度数.9.如图,AD⊥BC于点D,EG⊥BC于点G,∠E=∠3.请问:AD平分∠BAC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10.已知:如图,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且∠AEF=66°,∠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求∠PEF的度数;(2)若已知直线AB∥CD,求∠P的度数.12.(萧山区月考)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直线l3上有一点P.(1)如图1,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2)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3),试直接写出∠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不必写理由.小专题(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EF,∠1=∠2.求证:∠3=∠ACB.证明:∵CD∥EF,∴∠DC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DCB=∠1(等量代换).∴GD∥C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B=∠C.理由:∵AD平分∠EAC,∴∠EAD=∠DAC.∵AD∥BC,∴∠EAD=∠B,∠DAC=∠C.∴∠B=∠C.3.如图,已知AD∥BE,∠A=∠E,求证:∠1=∠2.证明:∵AD∥BE,∴∠A=∠EBC.∵∠A=∠E,∴∠EBC=∠E.∴DE∥AB.∴∠1=∠2.4.已知:如图,AD∥EF,∠1=∠2.求证:AB∥DG.证明:∵AD ∥EF , ∴∠1=∠BAD. ∵∠1=∠2, ∴∠BAD =∠2. ∴AB ∥DG .5.(蓟县期中)已知:如图,∠1+∠2=180°,∠3=100°,OK 平分∠DOH ,求∠KOH 的度数.解:∵∠1+∠2=180°,∴AB ∥CD.∴∠GOD =∠3=100°.∴∠DOH =180°-∠GOD =180°-100°=80°. 又∵OK 平分∠DOH ,∴∠KOH =12∠DOH =12×80°=40°.6.如图,已知AB ∥CD ,∠B =40°,CN 是∠BCE 的平分线,CM ⊥CN ,求∠BCM 的度数.解:∵AB ∥CD , ∴∠BCE +∠B =180°. ∵∠B =40°,∴∠BCE =180°-40°=140°. ∵CN 是∠BCE 的平分线,∴∠BCN =12∠BCE =12×140°=70°.∵CM ⊥CN ,∴∠BCM =90°-70°=20°.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EFG=55°,求∠1,∠2的度数.解:∵AD∥BC,∠EFG=55°,∴∠2=∠GED,∠1+∠GED=180°,∠DEF=∠EFG=55°.由折叠知∠GEF=∠DEF=55°.∴∠GED=110°.∴∠1=180°-∠GED=70°,∠2=110°.8.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30°,∠FEC=15°,求∠ACF的度数.解:∵AD∥BC,∴∠ACB+∠DAC=180°.又∵∠DAC=130°,∴∠ACB=50°.∵EF∥AD,AD∥BC,∴EF∥BC.∴∠BCE=∠FEC=15°.又∵CE平分∠BCF,∴∠BCF=2∠BCE=30°.∴∠ACF=∠ACB-∠BCF=20°.9.如图,AD⊥BC于点D,EG⊥BC于点G,∠E=∠3.请问:AD平分∠BAC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解:AD平分∠BAC.理由:∵AD⊥BC,EG⊥BC,∴∠ADC=∠EGC=90°.∴∠3=∠2,∠E=∠1.∵∠3=∠E,∴∠1=∠2,即AD平分∠BAC.10.如图所示,已知∠ABC=80°,∠BCD=40°,∠CDE=140°,试确定AB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AB∥DE.理由:过点C作FG∥AB,∴∠BCG=∠ABC=80°.又∠BCD=40°,∴∠DCG=∠BCG-∠BCD=40°.∵∠CDE=140°,∴∠CDE+∠DCG=180°.∴DE∥FG.∴AB∥DE.11.如图,直线l1,l2均被直线l3,l4所截,且l3与l4相交,给定以下三个条件:①l1⊥l3;②∠1=∠2;③∠2+∠3=90°.请从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进行证明.解:已知:l1⊥l3,∠1=∠2.求证:∠2+∠3=90°.证明:∵∠1=∠2,∴l1∥l2.∵l1⊥l3,∴l2⊥l3.∴∠3+∠4=90°.∵∠4=∠2,∴∠2+∠3=90°.12.已知:如图,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且∠AEF=66°,∠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求∠PEF 的度数;(2)若已知直线AB ∥CD ,求∠P 的度数. 解:(1)∵∠AEF =66°,∴∠BEF =180°-∠AEF =180°-66°=114°. 又∵EP 平分∠BEF ,∴∠PEF =∠PEB =12∠BEF =57°.(2)过点P 作PQ ∥AB. ∴∠EPQ =∠PEB =57°. ∵AB ∥CD ,∴PQ ∥CD ,∠DFE =∠AEF =66°. ∴∠FPQ =∠PFO. ∵FP 平分∠DFE , ∴∠PFD =12∠DFE =33°.∴∠FPQ =33°.∴∠EPF =∠EPQ +∠FPQ =57°+33°=90°.13.(萧山区月考)如图,已知直线l 1∥l 2,直线l 3和直线l 1,l 2交于点C 和D ,直线l 3上有一点P.(1)如图1,若P 点在C ,D 之间运动时,问∠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2)若点P 在C ,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 点与点C ,D 不重合,如图2和3),试直接写出∠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不必写理由.解:(1)当P 点在C ,D 之间运动时, ∠APB =∠PAC +∠PBD. 理由:过点P 作PE ∥l 1, ∵l 1∥l 2,∴PE ∥l 2∥l 1.∴∠PAC =∠APE ,∠PBD =∠BPE.∴∠APB =∠APE +∠BPE =∠PAC +∠PBD.(2)当点P 在C ,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在l 2下方时,则∠PAC =∠PBD +∠APB ; 在l 1上方时,则∠PBD =∠PAC +∠APB.。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2)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2)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能够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利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一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两根线段是否平行。
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定义,让学生复述并展示出来。
•通过给出几个示例,让学生观察线段的位置关系,引导他们尝试总结得出判定两条线段平行的条件。
•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给出的几组线段进行判断是否平行。
•分析并总结判断线段平行的方法和条件。
3. 练习和巩固•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于判断线段平行的条件,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
•点评学生的作业,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告知学生将学习平行线的性质(3)。
四、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且无论如何延长也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判定条件:1.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相交线段对顶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顶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承上启下。
】2、师: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合作交流一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角∠1 ∠2 ∠3 ∠4度数角∠5 ∠6 ∠7 ∠8度数2、观察、猜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生回答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或剪切的方法来验证。
(多媒体展示)3、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思考问题)4、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变式1: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 变式2:已知∠3 =∠4,∠1=47°,求∠2的度数? 四、走进生活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A =100°, ∠B =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
】五、巩固提升 六、总结升华、反思提升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2.运用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4.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 归纳:性质:线的关系←角的关系判定:角的关系→线的关系【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教学目标。
】A BCD七、板书设计:5.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
【纠错必备】平行线的性质一、对平行线的性质使用条件的误区例1 同位角一定相等吗?内错角一定相等吗?错解:同位角一定相等,内错角一定相等.剖析:同位角、内错角只反映两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它们没有确定的数量关系. 只有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同位角(或内错角)才相等.正解:它们不一定相等,如图,虽然a∥b,但∠1与∠2(同位角)显然不相等,∠1与∠4(内错角)也不相等,只有∠2=∠3(同位角),∠1=∠5(内错角).误区归类分析:由于受平行线性质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做题不认真,往往在解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问题时,忽略性质的前提条件——平行,而出现错解现象.当两条直线不平行时截出的同位角、内错角就不相等.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平行线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才会避免这类错误.跟踪训练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中:①同位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同旁内角互补. 正确的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二、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认识的误区例2 如图,判断下面的推理及所依据的理由是否正确.(1)因为DE∥BC,所以∠AED=∠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因为DE∥BC,所以∠BED=∠CB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因为∠ADE=∠ABC,所以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错解:(1)、(2)、(3)都正确.剖析:本题产生错解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1)是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其理由应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是由同位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其理由应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1)、(3)是错误的.正解:(1)、(3)错误,(2)正确.误区归类分析:由于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区别掌握不好,以及分不清条件和结论,所以在应用时容易出现混淆而造成错误. 因此,必须明确“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平行线的判定是用来说明两直线平行的,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用来说明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跟踪训练2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理由.如图,已知AB∥CD,∠B=∠D,试说明∠E与∠DFE相等.理由如下:∵AB∥CD(已知),∴∠B=∠DCE(),又∵∠B=∠D(),∴∠D=∠DCE(等量代换),∴AD∥BE(),∴∠E=∠DFE().答案1.A2.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类似于研究平行线的判定,我们先来研究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的关系.【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引入探究课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作好铺垫.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八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并对角度进行度量,完成表格.【答案】画出图形如下:完成表格:【问题】∠1,∠2,…,∠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对同位角的标记是否准确,能否正确对角度进行度量,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猜想.【答案】同位角有:∠1和∠5,∠2和∠6,∠4和∠8,∠3和∠7.每对同位角的度数都相等.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追问】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对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随意画出另一条截线,对前面的猜想进行验证.【答案】画出图形,并标记出各角:任意画一条截线d,得到各对同位角为:∠1′和∠5′,∠2′和∠6′,∠3′和∠7′,∠4′和∠8′.经度量,∠1′=∠5′=∠3′=∠7′=70°,∠2′=∠6′=∠4′=∠8′=110°.所以猜想成立.【新知】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分别概括发现的结论: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符号语言:∵AB∥CD,∴∠1=∠2.【动图】仔细观察下面的动图,巩固对平行线的性质1的掌握.【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由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其他性质打下基础.【问题】上一节,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似地,你能由性质1,根据下图,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平行线的判定,作出猜想:∠1=∠2.【追问】怎样验证猜想?【师生活动】教师给出要验证的问题:已知直线a∥b,c是截线.试说明∠1=∠2.引导学生写出推理过程,并分析是否正确.【答案】解:∵a∥b,∴∠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对顶角相等),∴∠1=∠2.【追问】类比性质1,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分别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表述吗?【答案】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号语言:∵AB∥CD,∴∠1=∠2.【动图】仔细观察下面的动图,巩固对平行线的性质2的掌握.【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构建研究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说理”向“简单推理”过渡.【问题】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我们可以推出平行线关于同旁内角的什么性质?【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及前面学习的性质1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独立得到猜想:∠2+∠4=180°,并让学生把要说明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如图,已知直线a ∥b,c是截线.试说明∠4+∠2=180°,然后完成解答.【答案】解:∵a∥b,∴∠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4=180°,∴∠4+∠2=180°.【追问】类比性质1,2,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分别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表述吗?【答案】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语言:∵AB∥CD,∴∠1+∠2=180°.【动图】仔细观察下面的动图,巩固对平行线的性质3的掌握.【总结】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切不可忽略“两直线平行”这一前提条件.当两条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就不相等,同旁内角也不互补.【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二、典例精讲【例1】如图,直线l与直线a,b相交,若a∥b,∠1=70°,则∠2的度数是多少?【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前面学过的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解答本题.【答案】解法一:∵∠1与∠3互为邻补角,∴∠3=180°-∠1=110°.又∵a∥b,∴∠2=∠3=11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法二:∵∠1与∠4互为邻补角,∴∠4=180°-∠1=110°.又∵a∥b,∴∠2=∠4=1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法三:∵∠1与∠5互为对顶角,∴∠5=∠1=70°.又∵a∥b,∴∠2=180°-∠5=11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归纳】当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出现两直线平行时,要考虑到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将直线的位置关系转化为角的数量关系.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要辨析清楚“三线八角”,并将它们的关系记准确.【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例2】如图,已知∠1=108°,∠2=72°,∠3=60°,试求∠4的度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纠错.【答案】解:∵∠1+∠2=108°+72°=180°,∴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3=6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归纳】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些“数量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由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判定方法;而由两条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性质的应用.【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在涉及到相关角度或平行时如何入手解决.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平行线的性质1二、平行线的性质2三、平行线的性质3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第1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同
位角相等; ●格式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不能混淆.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5.3-2,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若∠ 1=30°,则∠ 2 的度数为( A ) A.60° B.50° C.40° D.30°
感悟新知
1-1.[中考·柳州]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 ∥ b, ∠ 1=70 °,则∠ 2 的度数是( C ) A. 50° B. 60° C. 70° D. 110°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表达方式:如图5.3-3,因为a ∥ b(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并不是所有的内错角都相等,只有在“两直线平
行”的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5.3-4,AB ∥ CD,BE 平分∠ ABC,CF 平分 ∠ BCD,你能发现BE 和CF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吗? 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秘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 内错角相等,再由内错角相等 得到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解:BE∥CF.理由如下:∵ AB∥CD(已知),
∴∠ ABC=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 平分∠ ABC,CF 平分∠ BCD (已知),
∴∠ 2=
1 2
∠ ABC,∠ 1=Fra bibliotek1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水平较差,不能发现问题,根本上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课堂上生存的一些问题学生探究意识较差,所以,我针对该情况,教研组决定我来上公开课,此课为2015—2016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本人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
二、案例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⑴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横格纸中的线。
⑵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⑶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⑷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
2.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⑴画图探究。
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
(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填写结果:
第一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
第二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
第三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
第四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
将图中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
学生活动一:画图—剪图—叠合—猜想学生活动二:画图—剪图—叠合—猜想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
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
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⑵验证猜想。
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
⑶得出结论。
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
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2=∠3(等量代换)∠2+∠4=180°(等量代换)
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⑴(抢答)课本P21 练一练1、2及习题5.3 1、3.
⑵(讨论解答)课本P22 习题5.32、4、5.
5.课堂总结,归纳方法。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⑴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2、3.⑵教师补充总结:
①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前面将同位角剪下叠合后分析问题)。
②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
③用准确的
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表述)。
④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
(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说理过程)6 . 作业。
学习与评价:P 2 3 6 (选择);P24 7、12(拓展与延伸)。
三、案例存因反思
1.从教材和课标意图上看。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5.3.1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本课通过四个探究性问题实现了教材和课标的要求。
2.从教学目标和过程上看: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2)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目标和重验证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
从教学过程中看出:通过多元教学策略,通过师生教学活动,让学生讨论中交流,合作中探究,充分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从而实现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形成了多通道、多层面、多向性信息交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波动性是否和谐统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启发性原则下,采取直观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等),让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
辅助运用,学生直观易懂,效果很好。
4.从教学效果和作用上看: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教的方式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学的方式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
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
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上产生的效应是,学生自主思考,动脑动手积极主动,交流讨论气氛热烈,通过教师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及时鼓励学生探究,学生表现出心态积极向上,充满热情和激情。
三是课的氛围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体现了课堂既是学园又是乐园。
5.从教学欠缺和努力上看:
一是没有更好地体现课程的资源意识。
其实可以把校内或校外学生能够课前体会到的关于平行线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和内错角的事例先让学生去研究性学习,对课堂更有实感;
二是没能很好地体现差异性。
如课堂训练中,最好设计三种题,让好中差学生都能有更大的收获。
又如在设计问题时,分别对不同类别学生提出要求等,体现因材施教要好些。
6.从本人感受和希望上看:
在数学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学生
们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这样才会形成一种各谐、民主、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