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合集下载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PPT142页)

课件服装结构构成方法_原型(PPT142页)
3、前浮余量转化为腰省量或起翘量
使前衣身原型的腰线低于后衣身 原型腰线放量后,将前、后侧缝的差 数转入前衣身腰省量或起翘量。
㈡ 后浮余量消除
后浮余量的消除与衣身整体结构平衡无关, 它只关系到衣身后部的局部平衡。 其消除方法:
1、后浮余量----省道 省尖位置是以肩胛骨中心为圆心的360°旋 转,如下图所示。 2、后浮余量----肩缝缝缩 后浮余量转入肩缝成分散的省的形式,然后 用缝缩的方法解决,如下图所示。
4、箱型原型与梯型原型的关系
1.箱形原型的胸围一般大于梯形原型的胸围。 梯形原型的胸围松量为10cm左右,而箱形原型 一般为12cm左右,两者基本上都等于各自的原 型衣身自然包覆人体所需的最小松量。 2.箱形原型的袖窿宽a略大于梯形原型的袖窿宽b.
3.箱形原型BL以上的浮余量以上的浮余量以 袖窿省(或肩胸省)的形式进行处理, 将其关闭使之量转化到腰省,便可转换为梯形原型。 反之亦然。
与后肩宽等长。
8、在袖窿深线上取BP点,取前浮余量B*/40+2,画顺前袖
窿弧线。
新 文 化 女 装 原 型
新文化式女装原型制图步骤
规格:B*=84cm,W*=64cm,背长=38cm,袖长 =52cm
一、作前后衣身 1、A点向下按背长尺寸作后中心线 2、在WL线上以B/2+6cm作横向宽度线 3、A点在后中心线上向下取B/12+13.7cm,作

日本新文化女装原型

日本新文化女装原型

日本新文化女装原型

(一)、规格设计

胸围B=84cm+12cm(放松量)=96cm

腰围W=68cm+ 6cm (放松量)=74cm

背长BL=38cm

(二)、制图步骤

1.作背长线38cm

2.作下平行线B/2+6=84/2+6cm=48cm

3.后片袖隆深B/12+13.7cm=20.7cm

4.作前中线,按前片袖隆深B/5+8.3cm=2

5.1cm

5.前胸宽B/6+

6.2cm=16.7cm

6.后背宽B/6+

7.4cm=17.9cm

7.横背宽线,距上平线8cm作一条水平线

8.作G线,在背宽线上过袖隆深线与横背宽线间距的二等份点下移0.5cm的点所作的水平线

9.作F线,过胸宽向左量B/32=2.6cm的点向上作F线与G线垂直相交

10.作侧缝线,过背宽线与F线之间二等份点作竖垂线

11.前横开领=B/24+3.4cm=6.9cm

12.前直开领=前横开领6.9+0.5cm=7.4cm

13.前领口弧线,取对角线的三分之一下移0.5cm为辅助点,画顺领口弧线

14.作前肩线,取22°,其长度超过胸宽线1.8cm

15.后横开领=前横开领6.9+0.2cm=7.1cm

16.后直开领为后横开领的三分之一

17.作后肩斜线18°,长度为钱肩线长+后肩省1.8cm

18.作后肩省,省尖位于后横背宽线的二等份点右移1cm的点,省道左侧比省尖的竖直位置偏右1.5cm,省大B/32+0.8cm=1.8cm

19. BP点,二等份胸宽,该等份点往左移动0.7cm,即胸乳点

20.作前胸省18.5°

21.画顺袖隆弧线

22.吸腰省量=(B—W)/2cm=11cm 23.吸腰省量的分配:a=11x 0.14=1.54cm; b=11x 0.15=1.65cm; c=11x 0.11=1.21cm; d=11x 0.35=3.85cm; e=11x 0.18=1.98cm; f=11x 0.07=0.77cm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男装实用原型结构设计

袖窿深制图公式的取舍白嘉良郝爽姚兰

如今,人们在保证服装服用功能(包括御寒和保护功能)的同时,还不断追求着视觉上的审美效果。作为服装结构设计人员,仅仅具备审美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服装结构制图中正确认识各部位之间的相关性,合理安排比例,才能产生舒适、美观的视觉效果。这就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人员经历充分的理性思维过程。过去,我国的服装结构制图长期沿用含有修正值的线性公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例裁剪法。但是,由于传统比例公式过于依赖经验和缺乏变化,使之越发不能适应现代服装造型的需要。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外形式直观、变化灵活的原型方法乘虚而入,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一部分人甚至开始迷信原型。实际上,原型方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部位的调整仍无法摆脱对经验的依赖。也就是说,原型方法在服装各部位之间关系方面,依旧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性认识。尤其是对于袖窿深变化的问题,原型更是没有很好地解决。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调整。让我们暂时抛开原型这个思维模式,运用真比例工具来寻找可以使服装结构设计更加简便、灵活和高效,而且可以使服装结构更加合理的方法。

服装制图公式决定着服装的外观形态,代表着服装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反映着影响服装部位的相关因素。因为服装是立体的,影响其变化的决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但是要研究服装的变化规律,还得排除干扰,把握一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公式的准确、合理。

例如,“袖窿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位(如图),它不象“胸围”、“背宽”等可以直接测量的部位一样直观。这个部位的公式是根据普遍的测量结果,结合视觉上的美观比例所设定的。对袖窿深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只有“胸围”和“身高”是主要因素,诸如“面料厚度”、“肩斜角度”等次要的干扰因素可以姑且不做考虑。为了清楚地理解认识服装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袖窿深制图公式加以分析。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

号 型

160/84A 胸 围84cm 背 长38cm 腰 围66cm 背

长制图步骤1)画后中心线(定背长38cm)再画上平线下平线,前中心线(1/2胸围+5cm放松量)

2)画袖窿深线=B/6+7cm,画背宽线=B/6+4.5cm,前胸宽线=B/6+3cm,侧缝线(居中)

3)定后领宽=B/20+2.9cm,后领深=后领宽/3,前领宽=后领宽-0.2cm,前领深=后领宽+1cm

4)后肩斜=后领深,后肩线长=背宽线+2cm,前肩斜=后领深X2,前肩线长=后肩线长-1.5cm 5)前长腰线往下3.5cm(前领宽/2),BP点距袖窿深线4cm,距前中=前胸宽/2+0.7cm,6)前腰省大=W/4+1cm+2.5cm松量,后腰省大=W/4-1cm+2.5cm松量,肩省长7cm,大1.5cm。

7)画前后领圈线,前后袖窿(AH)线…

1BP B/6+7B/6+4.5B/6+3

2cm 2cm

4cm

B/20+2.9=

0.5cm 1.5cm

1.5cm 3.5

W/4-1+2.5

W/4+1+2.5

/3=

2 B/2+5cm 9.2cm 7cm

号 型160/84A 袖长56cm

制图步骤

1)画袖肥水平线,定袖山高线=AH/4+2.5cm

2)画后袖斜线=后AH+0.5cm,前袖斜线=前AH-0.5cm。

3)袖中心线=1/2袖肥,袖口线(按袖长),袖肘线=袖长/2往下3cm。

4)画前后袖山弧线,和袖口弧线…

2+0.5-0.5

长袖长/2+3

2cm

1.5cm

1.8cm AH/4+

2.51cm

0.8cm EL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篇)第二章衣原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篇)第二章衣原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3.绘制前袖窿底弧线:将F点和侧缝之间距离进行三等分,取其一等分记为▲;从F点 起作对角线,并取▲+0.5cm长度作为参照点画前袖窿弧线;经过袖窿深点、袖窿弧线 参照点G点画顺前袖窿底弧线。
4.绘制胸省和前袖窿上部分弧线:将G点和BP点连接成线,以此线为基准向上取夹角 (B/4-2.5)°作为胸省量,省的两侧长度相等。通过肩点和胸省端点画顺上部分袖窿弧 线,并与胸宽线相切。需要注意的是,当胸省合并时,袖窿弧线要保持圆顺。
(二)绘制衣身原型轮廓线,见图2-2
1.绘制前领口弧线:从B点起沿水平线取B/24+3.4cm为前领宽,记为◎,得到SNP点; 再从B点起沿前中心线向下取◎+0.5cm为前领深,然后画出长方形领口;画长方形对角 线,将其进行三等分,以三分之一等分点向下0.5cm作为参考点,最后画顺领口弧线。
2.绘制前肩线:以SNP点为基准点、水平线为基准线,取前肩斜度22°作前肩斜线, 与前胸宽线交汇,后将其顺延1.8cm形成前肩线。
1)不论运用哪一种转省方式,其省尖都不能直接指在BP点 上,这样容易使胸部出现锥形状,从而影响胸部的造型美观。 正确做法是:令省尖点与BP点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设为2~ 5cm,目的是使胸部呈球形状隆起。
2)尽可能将基础胸省量转移彻底,当遇到某些款式或造型 线的特殊情况时,会出现纸样的基础胸省量无法完全转移, 这时可通过褶裥或缩缝等手法来处理。

女装及大衣结构图1

女装及大衣结构图1

由净样到毛样的加放量
打制样板的方法和程序: 依照裁剪结构图(净样)的轮廓线将衣片逐片拓画在
样板纸上,然后在净样线条周边加放出缝头(缝份)、 折边、放头、缩水等所需宽度,画成毛样板轮廓线, 裁剪成片。图示 在裁剪好的样片上,按照口袋、省道、及其他标准打 剪口、钻孔。图示 制作样板的关键,在于掌握由净样到毛样的加放量。
女装及大衣结构图1
3.1 女装整体规格设计
服装规格设计方法
✓ 按照款式效果图中人体各部与衣服间的比例 关系,注重款式造型的审视
✓ 通过对比所设计的产品与已生产出的产品的 数据资料来进行规格设计
✓ 实际生产中成衣规格则更多地以身高h,胸围B为参 照物,以效果图的轮廓造型进行判断。
3.2 各细部规格设计参照公式
净样——〉毛样
缝头放量参考数据
缝头亦称缝份、放缝、做缝
折边放量参考数据
折边:服装边缘部位的折起部分,如门襟、底边、裤口、袖口等。
双嵌线口袋示意图
成品规格 160/84A 衣长 L=74 胸围 B*=104 肩宽 S=42 袖长 SL=55 袖口 CW=14.6 领大 N=38 腰节 WL=40
袖长 SL=55 袖口 CW=14.6
圆驳领女上装
外形特征: 合体型 圆驳领 刀背缝(公主线)卡腰 圆摆两粒扣 双嵌线袋 前片腋下省转移到刀背缝内
领围 N = 0.25(B+内穿衣厚度)+(15~20) 肩宽 S =0.3B*+(12~13) 袖口宽 CW = 0.1(B+内穿衣厚度)+ 0~2

电子课件-《服装结构制图(第三版)》-A18-3644 第四章 女上衣结构制图

电子课件-《服装结构制图(第三版)》-A18-3644 第四章 女上衣结构制图

省转褶裥
3)连省成缝(公主缝)应用。公主缝是指肩省与腰省相连,并至底边的 一条顺畅分割线。袖窿省与腰省连接并分割的线,常称为“刀背缝”。
女性人体体积差
省道的设计原则 为满足人体胸部凸出部位的需要,前衣 片从各个方向向胸凸部位进行省道设计,省 尖均指向胸高点。 腰省的设计 腰省,即胸腰差省,由胸围与腰围的差 值引起。这个差值在整个腰围圆周上均匀分 布,因此,通常情况下腰省在腰围线上可自 由移动但不能旋转。
胸省名称
省道的应用 省道的转移是省道设计的基础。在省道转移过程中,省道的省量不发 生变化,只是位置进行变换。 (1)单省道转移方法 1)胸省转侧缝省 ①取原型侧缝线上任意一点连线至 BP 点,并剪开。 ②前衣片 BP 点下部折叠,将腰围线底边对齐。 ③修正侧缝剪开的省道长度,一般侧缝省省尖点距 BP 点 4 ~ 5 cm。
2)省转褶裥应用。胸省转至前肩育克处变褶裥设计。 结构制图要点: ①先将前衣片基础样板的前肩部做平行肩缝的分割线,分割下来的部分为 前肩育克。 ②在育克分割线处确定一条肩省中心线至 BP 点,并剪开,同时将侧缝省 与腰省合并,将侧缝省与腰省的省量转至肩省内。 ③将衣片的育克分割线用弧线画顺,转换成褶裥形式。 ④在转换过程中,需要将育克与衣片先做出刀眼对位标记,便于工艺制作。
女性前、后腰节长
腰部
女性腰部呈扁圆形,小于胸围和臀围,侧腰部与

服装裁剪技术 原型裁剪法基础知识

服装裁剪技术 原型裁剪法基础知识
整理课件
三 、 女 装 原背 型长 制: 图84 38
胸 围 :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四、袖原型制图
袖子的原型是胳膊部分的原型, 是考虑了余量和吃势的一片袖子, 它以衣身袖窿为基础。
整理课件

长袖பைடு நூலகம்
:原
52

袖 窿

弧图


42
整理课件
腰围 臀围 腰长 裙长 62 88 18 60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按1:5比例做衣身原形 袖原型和裙原型制图.
整理课件
第五章 原型裁剪法基础知识
一、原型裁剪法的定义
原型裁剪法以服装原型样板为绘图依据, 然后根据服装款式的结构和造型要求,在 原型的基础上,对各部位作放大、缩小、 收省等处理,完成款式所需的结构设计, 成为正式的服装平面图。 二、原型的分类
分为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和童装原型。 女装原型又分为衣身原型、袖原型和裙原型。

服装裁剪技术 原型裁剪法基础知识

服装裁剪技术 原型裁剪法基础知识

第五章 原型裁剪法基础知识
一、原型裁剪法的定义 原型裁剪法以服装原型样板为绘图依据, 然后根据服装款式的结构和造型要求,在 原型的基础上,对各部位作放大、缩小、 收省等处理,完成款式所需的结构设计, 成为正式的服装平面图。 二、原型的分类 分为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和童装原型。 女装原型又分为衣身原型、袖原型和裙原型。
三 、 女 装 原 型 制 图
背 长 : 38 胸 围 : 84
四、袖原型制图
袖子的原型是胳膊部分的原型, 是考虑了余量和吃势的一片袖子, 它以衣身袖窿为基础。
袖 长 : 52 袖 窿 弧 长 : 42
袖 原 型 制 图
腰围 62
臀围 88
腰长 18来自百度文库
裙长 60
按1:5比例做衣身原形
袖原型和裙原型制图.

女上衣原型制图

女上衣原型制图

女上衣原型制图

制图步骤

一、前片制图

(一)框架线:

1、前中线:划一条约60cm长的垂线。

2、上平线:在前中线上端划一条垂直于前中线的水平线,长约55cm(大于

B/2)。

3、下平线(腰节线WL):距上平线40cm(前腰节长为40cm,或号/4)划上

平线的平行线。

4、胸围线BL(胸高线):距上平线24cm(胸高24cm,或B/4)划上平线的平

行线。

5、侧缝直线(胸围大线):距前中线B/4 +0.5=24.5cm做前中线的平行线至下

平线。

6、前领深线NL:距上平线N/5 +0.3=7.5cm做上平线的平行线。

7、前领宽线:距前中线N/5 -0.3=6.9cm做前中线的平行线。

8、肩斜线:在上平线上由领宽线向左量15cm,再向下量6cm定一点,连接领

宽点,即为肩斜线。(即按15:6的比值确定前肩斜度)

9、前肩宽:由前中线向左量S/2 -0.7=19.3cm,交肩斜线,即为前肩宽。

10、前胸宽线:由前中线向左量3B/16 -1=17.4cm,做前中线的平行线。

11、袖窿深线:侧线处BL向上2—4cm做水平线(胸省量)。

(二)结构线:

12、划领口弧线:如图做对角线,把对角线三等分,距下一等分0.2左右划弧。

13、划袖窿弧线:定前腋点,即袖窿深的1/2向下2.5cm为前腋点,如图做线,画顺袖窿弧线。

14、BP点确定:BL上,前胸宽二等分,向左0.7—1cm定点即为BP点。

15、胸省:BP点与侧线和袖窿深的交点连线。

16、腰省:由BP点向下做垂线,WL线上垂足左右各1.5cm(省量3cm)定点,为省根位,省尖距BP点4—5cm,如图连线。

第二节-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PPT课件

第二节-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PPT课件
11、 作后领口弧线:后领宽:前领宽+0.2=7.1,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肩省大: B 0.81.83 32
13、标注BP点
14、作袖窿省
袖窿省的角度:(B2.5)18.5 4
15、 作前后袖窿弧线
注意:1、弧线在肩端点处跟肩线的夹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腋下的交汇处要圆顺
16、标注肩省 17、标注腰省
腰省总量= 胸-腰 围 ( 围 8 4 1) 2 ( 6 6 6 ) 12
2
2
18、 加深轮廓线,标注纱向
三、各部位的名称
7
2021/7/24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部位
尺寸 (cm)
胸围 84
胸围松 12 量 腰围 66
腰围松 6 量 背长 38
袖长 50.5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ຫໍສະໝຸດ Baidu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东华女装原型框架制图

东华女装原型框架制图

2.1 款 式 分 析
○衣身廓形:H型 ○结构要素:省道 ○胸围线以上曲面量处理:
前片——适量的前袖窿 松量、侧缝省 后片——适量的后袖窿 松量、袖窿省
○领窝造型:基础领窝
○袖窿造型:合体风格圆
装袖的基础袖窿
号型:160/84A
2.2 规 格 设 计
细部尺寸
细部 衣长(BNP∽底边) 胸围(B+松量=84+12) 肩宽 领围 胸高(SNP ∽ BP) 袖窿深变化(袖窿底点——BL) 前胸宽 后背宽 尺寸 38 96 39 38 24.7 0 33.2 35.4
备注:课代表在下次上课前的前一天将作业交过来


东华女装原型框架制图
2012年9月18
?什么wk.baidu.com原型
一、女装原型概述
•何谓原型及原型纸样设计?
原型是最基础的服装纸样,包含服装造 型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人体体型特征信息, 体现了最基本的服装款式信息。 原型纸样设计就是以原型为基础纸样, 在此基础上根据服装款式进行尺寸的增减 变化,省道转移和剪切拉展变化,完成纸 样设计。
?何谓成品规格
2.3 结 构 设 计 图
2.4 框 架 制 图
三、小结
本次课主要了解了与原型有 关的基础知识,重点学习了东华 女装原型的框架图的制图方法。
四、作业
•比例1:1,牛皮纸绘制东华原型框架制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男装实用原型结构设计

袖窿深制图公式的取舍白嘉良郝爽姚兰

如今,人们在保证服装服用功能(包括御寒和保护功能)的同时,还不断追求着视觉上的审美效果。作为服装结构设计人员,仅仅具备审美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服装结构制图中正确认识各部位之间的相关性,合理安排比例,才能产生舒适、美观的视觉效果。这就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人员经历充分的理性思维过程。过去,我国的服装结构制图长期沿用含有修正值的线性公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例裁剪法。但是,由于传统比例公式过于依赖经验和缺乏变化,使之越发不能适应现代服装造型的需要。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外形式直观、变化灵活的原型方法乘虚而入,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一部分人甚至开始迷信原型。实际上,原型方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部位的调整仍无法摆脱对经验的依赖。也就是说,原型方法在服装各部位之间关系方面,依旧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性认识。尤其是对于袖窿深变化的问题,原型更是没有很好地解决。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调整。让我们暂时抛开原型这个思维模式,运用真比例工具来寻找可以使服装结构设计更加简便、灵活和高效,而且可以使服装结构更加合理的方法。

服装制图公式决定着服装的外观形态,代表着服装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反映着影响服装部位的相关因素。因为服装是立体的,影响其变化的决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但是要研究服装的变化规律,还得排除干扰,把握一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公式的准确、合理。

例如,“袖窿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位(如图),它不象“胸围”、“背宽”等可以直接测量的部位一样直观。这个部位的公式是根据普遍的测量结果,结合视觉上的美观比例所设定的。对袖窿深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只有“胸围”和“身高”是主要因素,诸如“面料厚度”、“肩斜角度”等次要的干扰因素可以姑且不做考虑。为了清楚地理解认识服装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袖窿深制图公式加以分析。

在传统男装制图过程中,“袖窿深”部位多采用一些带有修正值的线性公式。其中,被人们普遍认可并广泛采用的有如下两种形式:

(1)1.5/10B+ 8

(2)B/5 +3

(公式中常数项单位是cm,以下同)

事实证明,在一般正常体型情况下运用这两个公式,其结果还是较为理想的,也比较接近美观效果的真实测量值。这说明过去前人在制定公式的时候是经过反复检验的,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给后人继续探索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公式的适用范围。其实上面的公式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一定范围内接近真实测量值,只局限在一般较小的范围之中。而且形式不够准确、直观,没有明确反映真实情况,并且也不适应现今生产和教学的需要。

比如,在B(成品胸围)=100cm的情况下,

(1)1.5B/10 +8 =23

(2)B/5 +3=23

结果是相同(或接近)的。

但是,如果B的值发生改变后会是什么情况呢?假设B=110cm,则(1)1.5B/10 +8 =24.5

(2)B/5+ 3 =25

结果是不同的。

为什么是同一部位的公式,计算结果却不相同呢?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这主要是公式中的修正值——“常数项”的存在所造成的。并且在规格变化的过程中,常数项越大,其变量的变化空间就越小,最终导致其结果偏离实际真实值越远。过去,人们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是采取经验调节。但是,在没有正确理论引导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调节都会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无法准确说明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采用“0.23B”这个公式来解决袖窿深的一般计算问题,排除了常数项的干扰,形式直观、便于理解。而且运用“真比例尺”还可以免除计算上的麻烦,快速、准确,为实际设计提供了便利。那么,是不是将其转化成如“0.23B”这样没有修正值的形式就是万能公式了呢?并不是这样。前面所说的一般指的是比较接近、近似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如果理性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看到影响袖窿深变化的不仅仅是胸围,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我们知道,公式是为了符合服装的普遍规律,即在服装规格改变时保持局部与整体的比例不变,也就是保型。服装生产中的推档、放码(推板),实际上就是在做保型的工作。推板的方式很多,但其中都隐含着保型的目的。我们经常采用的“点放码推板法”,是按照国家“五二、五三、五四”等系列标准执行的。即是以身高为5cm,胸围分别为2、3、4cm为一档进行推放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胸围和身高因素在服装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推档、放码过程中,必须对身高和胸围两个因素同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型的目的。

一般来说,我们国家多采用的是“五四”系列的样板推放标准。即身高变化5cm,胸围相应变化4cm,而身高中的衣长相应变化2cm 。既然这样,就可以估算身高和胸围这两个因素在变化时各自所占的比例了。例如我们通过测量得到:女子在身高160cm,胸围100cm,在保证通常视觉美观的前提下,“袖窿深”是23cm。由“五四”系列我们知道了上装中胸围和衣长的比例是4:2,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基本比例对具体数据进行分配:把“袖窿深”=23cm根据4:2平均分成6份,胸围占4份、衣长占2份。从而得出的数据为15.333…:7.667…,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为15.333 7.667=23 。我们把得到的这组数字代回到控制部位的数据中去,因此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公式:“0.153B +0.048h(身高)”约等于“0.15B+ 0.05h”。这正是目前“真比例技术”推出的“0.15B+ 0.1半号”这个公式。

(注:什么是“半号”呢?我们知道,“号”所代表的就是身高,一般我们研究的人体身高均在100cm以上,这会给我们人脑的计算带来一定的不便。使用“半号”的话,不但可以方便计算,如果不超过“真比例尺”范围的话还可以免除计算,不仅如此,半号与相对稳定的人体上半身长度也有着对应关系。)仔细观察这个公式,我们会发现,若将公式中比重较小的“0.1半号”简化成常数的话,恰恰是上面的“1.5/10B +8 ”这个公式!看来当初人们是出于简便的考虑,将公式进行了演化,殊不知这表面上的简化却掩盖了事物发展的真实规律。该做法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简化,反而给实际的研究、生产、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又有多少人从此被经验的大山拦住驻足不前呢!

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胸围和身高对袖窿深影响幅度的不同,推出另外不同的袖窿深计算公式。如根据“五二”系列可得出公式:“0.12B+ 0.14半号”;根据“五三”系列可得出公式:“0.14B+ 0.12半号”。只是这两个公式在形式上和习惯上都不如“0.15B+ 0.1半号”来得理想,所以我们通常采用后者。其实,也可以将另一种形式“B/5 3”转化成“0.20B 0.04半号”的形式,因为起重要因素的胸围部分比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