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相》导学案1.诵读诗歌,研读诗作,涵咏字句,品味持情。
2.体悟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借古抒怀。
3.感悟人文精神:歌颂丰功伟绩,惋惜壮志未酬。
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任务检测:1.文体知识近体诗又名 ,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 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要求诗句 ,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 。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 。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每句中用字 。
2.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 诗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 ”。
其主要作品有“ ”等,诗风 。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 ”,与“诗仙”李白齐名。
著有《杜工部集》。
3.写作背景《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
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
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
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糊涂,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
(背景:国乱、君昏、民困、己穷)4.解题(1)交代写作对象: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
(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说明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
(3)点明题材:咏史怀古诗补充: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学习目标①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②用比较的方法深入理解诗歌。
③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步骤:一、知人论诗知世论诗(1)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其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请同学们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为什么填这个词或词组?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
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
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
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
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
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
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是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城西浣花溪边修建了几间草堂,定居在浣花溪畔,开始了在蜀中较为稳定的生活。
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二、诵读,感受诗歌意蕴美朗读古诗词的技巧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2、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完整word版)《蜀相》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蜀相》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词语。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学习设想:以读为主。
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
他的政治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2、查资料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从题目入手,鉴赏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从诗的题材(内容)上说,我们学过的诗有离别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等等,那杜甫的《蜀相》是什么诗?2、结合我们学过的类似诗歌谈谈这种诗歌有什么特点3、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4、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5、“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
《蜀相》导学案及答案
《蜀相》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①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②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③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诗歌意蕴美。
②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情感,学会“炼”字三、课前预习1、作家及作品介绍(知人):杜甫(712-770),字____,自号____,世称____、____等,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____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____”,其诗被称为“____”。
杜甫与李白合称“____”,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____”。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写作背景(论世):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3、字音字形祠.()堂柏.()森森空好.()音频fán()泪满襟.()四、教学过程1、从诗歌的思想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诗。
2、诗中写了诸葛亮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选他为咏怀对象?3、诗题为“蜀相”,应重在写人,为何用一半笔墨写祠堂及其周围的景色?景物有什么特点?其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五、知识拓展炼字题的类型1.炼动词。
课文《蜀相》的教案(精选10篇)
课文《蜀相》的教案课文《蜀相》的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蜀相》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蜀相》的教案篇1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
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给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吗?(缓解紧张情绪)想让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们一样的年轻,不过现在老了;我也很喜欢流行音乐不过老师比较喜欢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
所以老师很喜欢唐朝乐队的歌。
唐朝乐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摇滚乐队。
老师最喜欢他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
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气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
《蜀相》_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主备:付勇审核:闻冲使用时间:2013年1月14日蜀相①杜甫丞相祠堂②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④,两朝开济⑤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⑥,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曾封武乡侯。
②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
③锦官城外柏森森:(武侯祠)在成都城外的一片翠柏之中。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三顾,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赞美诸葛亮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的。
⑤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开,开创。
济,扶助。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12年(234)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通过锤炼字句,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看对联,猜名人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人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
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的四个阶段:(1)35岁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2)35至44岁长安蹉跎阶段。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帅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
代表作:《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3)45至48岁陷贼与官的阶段。
安史之乱开始之后,他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竟为叛军所俘虏,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他弃官西行,最后定居四川。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蜀相》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之作,由著名作家巴金创作,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并广受欢迎。
作品以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主角,描写了诸葛亮的一生和政治生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智者的家国情怀和为人民谋利的精神。
本篇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部文学作品,认识历史、了解人物,提升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本篇导学案的实施细节和步骤。
1.导入在课堂上通过讲述三国历史和蜀汉政治背景来引入本篇作品,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同时启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热情和向往。
2.阅读指导为保证学生对本文的深入理解,以普通话朗读和发音指导为并关注一些词语和细节,提醒学生应该特别留意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蜀相诸葛亮的心路历程和人物性格变化,加深读者对小说人物及历史背景的感性认识。
3.个别交流与讨论在进行完观念的讲解和阅读指导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安排1-2次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对本篇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了解问题的本质,加深对诸葛亮个人、历史背景和人性思考的认识,加强学习效果。
4.网上人文素养项目本篇导学案还设计了一些网上人文素养项目,包括人文音乐、人文电影等。
通过这些项目,帮助学生深化对本篇文学作品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5.简单评估教师可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主题理解的深度,以及个别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等。
总之,《蜀相》导学案是一篇基于人教版高中选修课程的文学作品分析,面向学生,带有示范性、跟踪性和启发性,旨在提高学习的效果、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以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历史及文化的热爱和理解通过对《蜀相》的导学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该导学案的设计非常有针对性、全面且深入。
它不仅关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表面理解,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个体人性的思考。
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授课人: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贺宝英学习目标:1、重温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2、朗读并背诵本首诗,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沉的情感。
3、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介绍的杜甫,你会用哪个词?为什么用这个词?请写下来并简述理由。
(二)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填空。
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朝代)伟大的诗人。
他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
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
(三)、写作背景1、安史之乱未平息,唐王朝风雨飘摇2、杜甫经仕途打击理想彻底被破灭3、暂时安定不忘民空怀一腔报国情二、课文及注释。
蜀相⑴丞相祠堂何处寻⑵?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⑷。
三顾频烦天下计⑸,两朝开济老臣心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⑺。
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他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教学目标】①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②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教学方法和手段】朗诵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看对联,猜名人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2、作者杜甫1.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2.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5.代表诗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问题1: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
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
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
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3、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蜀相》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解题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
“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
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
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
(学生默读)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
《蜀相》导学案有解析版
《蜀相》导学案有解析版《蜀相》导学案新授课2课时班级姓名编写:审核:【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准确把握“蜀相”形象,全面解读诗人情感。
2.能力目标:(1)学会围绕诗中关键句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的方法。
(2)学会通过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以把握诗人情感内蕴的方法,提高“怀人伤己”类“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情感目标:体悟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及其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预习案】1.走近作者杜甫,字,世称、,自号“”,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这也使他形成了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而他则被称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蜀相》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
2.知识积累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
”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的诗被誉为“”。
他的诗风。
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佳句,。
”他创作成就辉煌:“李杜文章在,。
”他被誉为“”。
3.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零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4.诵读感知,觅得诗心(划分朗读节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通过锤炼字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把握诗歌内涵。
【教学重点】:1、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见《学海导航》)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这年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郁郁不得志的诗人怀着崇敬的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而写下了《蜀相》等诗歌。
2、诗歌题材:怀古诗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结合上节课的“读”、“译”、“思”,整体感知全文2、诵读指导七律句式的节拍有两种划分形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诵读时每个节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诵读起来才会有抑扬顿挫的韵律。
三、结合方法,合作探究1、诗中杜甫对诸葛亮有着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杜甫写这样一首诗仅仅是为了表达这种敬仰、惋惜之情吗?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四、总结怀古诗五、学以致用(一)请结合我们所学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怀古诗的知识鉴赏下面的诗歌。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韦庄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台城>作者(韦庄)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8江苏卷)(选做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蜀相导学案
导学案《蜀相》【学习目标】1、学习《蜀相》,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初步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手法。
3、学习迅速把握咏史怀古诗思想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学习难点】探究迅速把握咏史怀古诗思想情感的方法。
【学习方法】以旧带新、合作探究课前案一. 背景回放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生活上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彻底落空。
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755——763)仍未平息,生民涂炭,田园荒芜,生产遭到大破坏,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
所以当他来到诸葛祠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理解字词含义,疏通语句。
课堂案一、预习检测1、你认为本诗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诗句中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为什么?3、颈联为什么要写刘备三顾茅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合作探究1..诸葛亮和杜甫有哪些相同点?说说诗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的手法有哪两种?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总结归纳:联系本诗以及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马嵬》等咏史怀古诗, 分析此类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和鉴赏的基本步骤.四、【迁移训练】: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贾谊宅: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的是蜀汉时期名相诸葛亮的生平及其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举。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分析诗歌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主题思想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诗歌作品。
一、历史背景《蜀相》所描写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即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
诗歌中所提及的蜀汉时期,是指蜀汉政权在西南地区的建立和发展时期,也是乱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诸葛亮是蜀汉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在蜀汉时期,诸葛亮先后担任丞相、军师等重要职务,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推动了蜀汉政权的发展和繁荣。
他还以“卧龙凤雏”之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和智囊。
二、文化内涵《蜀相》是一首以“蜀相”为主题的叙事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干,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1.高尚品德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其高尚的品德一直是人们称颂的。
诗歌中多次提到诸葛亮“忠谠”,即他始终坚持忠于汉室,忠于天下百姓。
他不为私利所动,始终以国家利益和民众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种高尚的品德,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
2.杰出才干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杰出才干也是人们所称颂的。
诗歌中描写了他“谋略”高超,智谋过人,能够制定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指挥大军打胜仗。
他还是一位文化名人,善于诗词书画,对文化教育有着独特见解和贡献。
这种杰出才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博学多才”、“能文能武”的重要特征。
三、主题思想《蜀相》的主题思想是“忠诚报国,智谋安邦”。
诗歌通过对诸葛亮的描写,强调了忠诚和智谋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导学案
3.2 蜀相重难点:一、常识积累近体诗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二、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
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
所以当他来到诸葛祠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三、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杜甫约有1 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四、文言知识词语释义1.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2.三顾.频烦天下计(拜访)3.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扶助) 练习题:1.记字音①祠堂()②黄鹂()③三顾频烦()④开济()⑤满襟()⑥好()音2.一词多义1.寻①丞相祠堂何处寻()②寻逐春风捉柳花()③则买灯之事,寻已停罢()④飞来峰上千寻塔()⑤轻舟泛月寻溪转()2.朝①两朝开济老臣心()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③于是入朝见威王()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济①两朝开济老臣心()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④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⑤阴谷皆入济()3.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曲子词4.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 )A.写景诗B.怀古诗C.哲理诗D.闲适诗5.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慷慨激昂B.沉郁顿挫C.恬淡自然D.刚劲凝练6.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②两朝开济老臣心夕济兮西澨A.两个“顾”相同,两个“济”也相同B.两个“顾”相同,两个“济”不同C.两个“顾”不同,两个“济”相同D.两个“顾”不同,两个“济”也不同蜀相。
导学案 蜀相
《蜀相》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朗读成诵。
1、学会从炼字的角度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语言。
2、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炼字答题方法。
学习重点1、学会从炼字角度分析鉴赏诗歌。
课前预习1、字音栢()好()2、作者及背景(知人论世)3、对这副对联的理解诸葛亮(孔明)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第一课时1、朗读诗歌。
2、找诗中关键字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所找词的妙处。
3、寻与有4、尽皆“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
这两句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有情中景,景中情。
“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5、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周汝昌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杜甫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
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朗读成诵。
2、学会从炼字的角度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语言。
预习1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朝代)伟大的诗人。
他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
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
2.写作背景第一课时1、找出诗中关键字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所找词的妙处。
首联: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它就在那成都城外柏树茂密的地方。
颔联:台阶旁的绿草在明媚的春光中独自葱翠,叶下的黄鹂在徒然婉转啼鸣,却无人倾听。
颈联:三顾茅庐多次讨论天下计策,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尾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2.丞相祠堂何处寻?把‚寻‛改成‚有‛好不好?3如果我们把《蜀相》的颔联‚独‛和‚空‛改成‚尽‛‚皆‛好不好?为什么?①不好。
②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
③台阶旁的绿草在明媚的春光中独自葱翠,叶下的黄鹂在徒然婉转啼鸣,却无人倾听。
④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写美景无人欣赏来表现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⑤如果用‚尽春色‛‚皆好音‛则写出了一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天的景像,表达出欣喜愉悦的情感,与作者此时的情感不相符。
4.诗歌中所要表达什么感情?知人论世5.1、安史之乱未平息,唐王朝风雨飘摇6.2、杜甫经仕途打击,理想彻底被破灭7.3、暂时安定不忘民,空怀一腔报国情5.主旨诗人通过写武侯祠中的所见所闻,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拓展延伸,直击高考1.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蜀相导学案 -完整获奖版
《蜀相》导学案宜章一中李玉英【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咏史诗。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和钦敬之情,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功业未就的苦痛。
【学习重、难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学习方法】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了解背景反复吟,联想想象创意境。
【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导入】一个的杜甫。
(从身世遭遇、思想、成就等方面概括。
)一、自主学习:自学诗歌,熟读成诵,并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知识链接】1、诗人生平简介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
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
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2、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作者初到成都时。
【自学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_现实主义_ 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__沉郁顿挫__” 他的诗被誉为“__诗史__”, 后人尊称他为“__诗圣___” 。
《蜀相》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蜀相》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词语。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学习设想:以读为主。
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
他的政治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2、查资料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从题目入手,鉴赏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从诗的题材(内容)上说,我们学过的诗有离别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等等,那杜甫的《蜀相》是什么诗?2、结合我们学过的类似诗歌谈谈这种诗歌有什么特点3、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4、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5、“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导学案
导读:《蜀相》导学案
[明确目标]
1、知识和能力: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示:请在明确本文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再进行“先学先练”活动)
[合作探究]
1、整体感悟(赏析前提):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概括写出):
(2)触摸诗人,明确大意(概括写出):
(3)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课堂检查)
2、品味探究(专题训练):
(1)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
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诗眼”分别“自”、“空”
(2)“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3)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
(5)以《蜀相》为例,说明律诗对仗的特点
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对仗要求在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在句法结构上一致,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如本诗颔联的出句“映阶碧草自春色”和对句“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就是如此两句的定语“映阶”、“隔叶”都是动宾短语,“碧草”、“黄鹂”都是名词作主语,“自”、“空”是副词作状语,“春色”和“好音”都是偏正名词短语作谓语总之,此联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错,对仗十分工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