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重点整理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相互联系与演变的学科。作为自然
科学的一支,地理学有着广泛的研究内容。在考研地理学中,自然地
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等。本文将对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
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一、地貌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其形成与演变规律的学科。在考研地
理学中,地貌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地貌学中,地表形貌是最
直观的地理现象,因此也是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地貌学包括地形类型与成因、地貌分类与区划、地貌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1.1 地形类型与成因
地形类型是指地表形貌的基本种类,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台地等。地形成因则指导致地表形貌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常见的地形
成因包括构造变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等。在考研地理
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1.2 地貌分类与区划
地貌分类是指对地球表面形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纳和分类。根
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对地貌进行不同的划分。常见的地貌分
类包括地貌基准面划分、地貌类型划分、地貌单位划分等。地貌区划
则是将地表形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具有相对独立的地貌类
型和演化特征。
1.3 地貌演化
地貌演化是指地表形态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地貌演化是地
貌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关注的内容。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在长期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主要包括构造变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不同地区的地貌演化过程不尽相同,我们需
地理中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点整理
地理中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点整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广泛涉及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在中考中,地理科目中既有关于地球的自然特征、自然灾害以及生态环境等内容,也有关于人类活动、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等内容。下面我们将对地理中考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地球与地理坐标
- 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
2. 气候与气象
- 气候和气象的区别与联系
- 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力等
-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3. 土地与地形
- 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
-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高原等
- 土地利用和保护
4. 水资源与水循环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5. 自然灾害
- 地震、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影响 - 防灾减灾措施和应急救援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
1. 人口与人口分布
- 人口数量、分布和变动
- 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动
- 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 城市与工业
- 城市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规律
- 工业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 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
3. 农业与农村
- 农业类型和农业区划
-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 农田水利和生态农业
4. 交通与通讯
- 交通方式和交通网络
- 通讯技术和通讯设施
- 交通与通讯的意义和影响
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以上是地理中考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并增加对地球的认识,增长自己的地理素养。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
近年来地理高考大纲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变化。可以理解为高考的主导方向就是力求稳定。大纲中对于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即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地理学科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
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
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
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
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学科地位:
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天津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内容总结
天津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内
容总结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对于天津市考研地理学复习来说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就天津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
1. 地理概念:地理学、地球、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理位置等。
2. 基本原理:相互关系原理、多样性原理、持续性原理、相互发展原理等。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构造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三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地球不同层的特点。
2. 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板块理论、地壳的运动与变动等内容。
三、地球的外部地理过程
1. 大气圈与大气环流: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的温度变化、地球的气候与气候类型等。
2. 水圈与水循环:水的存在形式、全球水循环过程、地球的水资源等。
3. 生物圈与生物地理学: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四、地表形态与地表过程
1. 山地:山脉、山地的成因、不同类型的山地。
2. 平原:平原的形成与类型、全球不同平原的分布等。
3. 高原与盆地:高原和盆地的形成、特点与世界上的典型高原和盆
地等。
五、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1.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与
防灾减灾措施。
2.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与治理等。
六、全球性的自然地理问题
1.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
2. 全球自然资源与能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以上是天津市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这些资料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一、自然地理
1.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是蕴含生命的蓝色星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地球呈略扁球形,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构成。
2.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是
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周期为365.25天。
3.地球的层次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球可分为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内部层次。地壳是最外围的固体岩石层,被分为板块,它们在地球表面上以不断移动的方式相互碰撞、挤压、拉伸,形成了板块构造。
4.地理环境与景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地球的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河流、湖泊、地形地貌等;人文景观包括城市、农田、工矿区、交通运输设施等。
5.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区划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由温度、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要素构成。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气象要素组合的差异,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的总数。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聚集点,相比农村拥有更高的人口密度和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
2.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都会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影响。
3.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群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城市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密集连续分布的城市集合体,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联系。
4.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高二自然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
高二自然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简介: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
地理规律,包括地球的构造、地壳变动、大气环境、水文水资源、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内容。高二自然地理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
的重要阶段,本文将重点归纳该阶段的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地球构造
1.1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核包括内核和外核,主要由
铁和镍组成;地幔是地球最厚最重要的地层,包括下地幔和上地幔;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陆壳主要由
花岗岩构成。
1.2 地壳和板块构造
地壳分布在地幔上,形成了地壳构造。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若
干个板块,包括大洲板块和洋中脊板块。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形成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2. 大气环境
2.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微量气体组成。
大气按照温度分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对
流层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影响最为显著。
2.2 大气运动及其影响
大气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包括风和风系,垂直运动包括对流、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大气运动对天气、气候和环境等均有重要影响。
3. 水文水资源
3.1 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媒介(包括大气、陆地、海洋)
之间循环的过程。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分布不均等方面。
3.2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水资源管理包括水的保护、节约、污染治理等方面。水环境管理旨在保护和改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以
下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导致季节的交替。
3. 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大气、水体、陆地和生物四个要素。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
复杂的自然环境系统。
4. 大气环境: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占主要比例。大气中的水蒸气、
温度、气压、风力和降水是大气环境的关键要素。
5. 水文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由江河湖海组成,地下水储存在地下。河流、湖泊和海洋是水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地貌和地质: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地质是指地球岩石和地壳的组成和
演化过程。
7.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旱灾、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社会
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8.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这些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要点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要点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结构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五带的产生和四季的更替。
地图的类型与阅读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的阅读: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政区图等。宇宙与地球
宇宙的构成与演化
•宇宙的构成: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
•宇宙的演化:大爆炸理论、恒星的形成与演化、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与地球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第三颗行星,日地距离适中,存在液态水,适合生命居住。
气候与天气
气候的构成与变化
•气候的构成:气温、降水、气压、湿度等。
•气候的变化:自然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和人为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等)对气候的影响。
天气的类型与特征
•天气的类型: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
•天气的特征:温度、湿度、风力、降水量等。
水资源与水循环
地表水与地下水
•地表水:河流、湖泊、冰川等。
•地下水:地下岩石层中的水。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
•水循环的意义: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塑造地貌、提供水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壤、植被与生物
土壤的类型与特征
•土壤的类型:砂土、壤土、黏土等。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什么是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学科,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个分科:1.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2.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3.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分人文地理学。
3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3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区分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3.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焦点之一上。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
接近,约为14710*10^4km,地球的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初离太阳最远,距离约为15210*10^4km。
4.地球的形状约为一个旋转椭球体。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140+-5)米,极半径
为(6356755+-5)米,总面积为 5.1*10^8km2,总体积为10833*10^8km3,总质量为
6.588*10^27g。
自然综合地理考试重点整理
1.地理环境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
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地理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
3.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P5
答: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分别研究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及要素在整个地球表层中的作用,其研究方向往往各有所侧重,强调分部研究但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来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系统观念,在研究过程中既注重整体性,也注重整体系统下部分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侧重从部分出发,综合自然地理学侧重从整体出发,但两者均有整体与部分结合分析的综合性。
4. 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之一;
5. 《管子地员篇》——进一步对全国的土地作了系统的划分和评价(自然区划&土地类型);
6.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宇宙派”--《地理学》--地理学之父;
7.古罗马--斯特拉波--“博志派”--《地理》--最早记述世界自然和人文的地理志,奠定了
地方志的方向;
8.荷兰--瓦伦纽斯--《地理学通论》--第一个接近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学者;
9.德国--洪堡—古典地理学的集大成者,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0. 洪堡的贡献:①总结出自然地理学和方志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正确地指出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因果关系;②探讨了地形、气候与植物的关系,坚持用地理学的眼光和立场研究植物;
《自然地理学》全书重点
自然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既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而是接近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底部)。
绪论
一、“地球表层”特征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包括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
二、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1.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自然地理环境。
2.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及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条件等。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大一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大一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
二、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大气、水、岩石、生物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耗散结构)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
1、广义的地球表层: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层底部
2、狭义的地球表层: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
3、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和地貌
四、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
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和三阶段)
1、从研究对象看,地理学可以分为: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
②研究经济地理环境的经济地理学;③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
2、从研究层次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一级综合);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一级综合。
3、从研究领域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理论性的理论地理学研究;②应用性的应用地理学研究;③区域性的区域地理学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具三重性。
4、从研究阶段分为三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现代过程的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属于时间地理学。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的知识点。以下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圈
1.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氮氧。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
2. 气压和温度的分布: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气压和温度的分布是由大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引起的,其中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高空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3. 气象要素和气象要素的测量: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测量气象要素的常用仪器有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和雨量计等。
4.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层内的颗粒运动,主要包括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形式。天气系统是指由气压分布和气压的变化引起的天气现象,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暖锋和冷锋、气旋和反气旋等。
5. 气候和其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和气象要素的统计数据。气候的变化是指气候长期平均值和气候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太阳活动、地球自转轨道变化、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因素。
二、水圈
1.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蒸散、地下水补给等。
自然地理学 重点
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区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运行机制。
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研究内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空间与组成结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人地相互作用;评估、预测、规划、管理和调控。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①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
②区域性(本质特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性)
③环境性(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④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功能结构性)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一、定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
用系统、综合、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
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科学。
二、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P9)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包括:①、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
②、引力的影响(太阳与太阳系行星引力是地球沿自身固有轨道运行;太阳月亮引力引起潮汐现象)
③、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改变地表环境形成陨石坑与环形山;导致地震;地球表层环境的灾变;岩石圈破
裂,引起板块分裂与运动)
④、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包括:①、能量的来源(地热能)
②、物质的交换(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板块俯冲等)
③、其他环境效应(地震,地核、地幔物质运动与相变导致的地球重力场、磁场的变化等)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一、综合自然地理
1、自然地理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总体规律,探讨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结构形成规律,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并寻求控制和调节途径。
(2)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不同尺度及从属关系,划分出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进行多种等级的地域系统和类型系统研究,即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土地评价研究。
(3)研究各级自然综合体的综合特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径。
(4)揭示人类生活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关系,谋求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3、现代地理主要特征:
(1)强化学科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2)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注重应用研究
4、新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工作内容:综合考察、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实际应用研究
5、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层次有序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开放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6、水循环:指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水圈的内部及其与外部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
7、生物循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
8、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
【填空判断】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以及潮汐能等等。主要能量均来自自然地理环境外部,构成为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因素。
【填空判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简答】各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如何体现整体性:
地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蕴含着外力)和岩石圈(蕴含着内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气候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水与大气相互联系,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热的配置。各种水文过程实质成为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是联系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键环节。
通过食物链的联系,生物改造着周围环境(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参与风化作用、土壤形成作用、地貌的改造、岩石和非金属矿产的建造等等)。
【填空判断】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特点?
1、分层结构
垂直分层现象非常明显:从地壳,到水圈、大气圈等;大气圈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
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就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在水平分布方面的差异与变化。
3、立体交叉(渗透结构)
组成地表环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结构。
4、多级嵌套
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系统在空间上相互交叉、叠置,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是多级嵌套。如图:水圈的组成。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自然地理过程(及其现象)随时间重复出现的变化规律称为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简称节律性或节奏性、韵律性。如昼夜的更替、季节的更替、冰川的进退、海陆的升降,以及生物的盛衰等等。
节律性是自然界一种特殊的(时间)循环。它是在发展背景上的重复,是递进中的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类型: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
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严格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
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阶段性节律:生物自身特性所形成的节律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这是指生物类群在周期性或旋回性变化的背景上,以一定阶段为周期表现出的突变性的重复。按节律的性质可划分为以下两类:
①生物生长节律(生物生长过程总是经历着个体的出生、成长和衰亡,而子代个体又重复这一类似的过程);②生物进化节律(高级取代低级,强者淘汰弱者,如此反复地发生,阶段性跃进式地发展)。
【简答】碳循环中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各要素相互联系:
自然界碳循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在这个过程中,只靠植物一个要素是无法完成碳循环的,必须要依靠地理环境中的阳光、大气、水、土壤、植被等多个自然要素(甚至包括人类)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即反映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且多个要素组合在一起即整体具备了一个单个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这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名词解释】地带性(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也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论述】自然地带学说(地带性规律学说):
地理学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是由地带性开始的。地理带和地带的概念,追根溯源,是指纬度带或纬度地带。
自然地带学说(最初也称纬度地带性学说)的创立者是B.B道库恰耶夫,该学说的要点是:
(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2)地球形状、日地距离、黄赤交角等因素所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各纬度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3)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还存在另一种规律。因此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实际上是指纬度带和纬度地带。
自然地带学说问世后,一方面在20世纪前半叶曾受到怀疑,另一方面也在其后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具体表现为:
(1)查明了不仅气候、植被、土壤等各自然要素具有地带性特征,而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也具有地带性特征,从而形成大致呈东西延伸的自然地带。
(2)在海洋上也发现了地带性证据。
(3)突破了单纯考虑热量的局限性,发现水分尤其是水热组合关系在地带性分异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辐射干燥指数概念。
(4)揭示了大陆沿岸和内陆腹地纬度地带谱全然不同的事实,修正了自然地带环球分布的观念。
(5)确认了地带性区域内仍有非地带性分异存在。
【填空判断】根据地域分异的规模大小,一般将全球地域分异分为三种规模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
【简答】纬度地带性
如何表现:地带性规律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形成原因:地球的球形、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上热量差异。
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群落纬度地带性的形成和表现:
气候(主导):热量带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降水量及降水季节不同。
水文: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水文过程具有地带性特征。
植被与土壤:不同地域的特定水热组合长期与地表物质作用,形成该地域中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简答】干湿地带性(经度/经向地带性)
如何表现:非地带性规律在大陆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形成原因:
①根本原因:海洋和大陆两大体系对太阳辐射的不同反响,从而导致大陆东西两岸与内陆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的不同。
②直接原因:干湿程度的差异影响其他因素分异。
【简答】垂直地带性
如何表现: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形成原因:
①根本原因:构造过程和山地地形。
②直接原因:山地高度不同而引起热量、水分及其对比关系的变化。
【名词解释】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间的完整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性,逐级划分或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填空判断】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简单理解)
原则:常用的区划原则分为两大类:一是区划的一般原则,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考虑的原则;二是区划的基本原则,这是综合自然区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般性原则
1、发生统一性原则
2、相对一致性原则
3、区域共扼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
基本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2、主导因素原则
总原则:从源、从众、从主。
方法:1、部门区划叠置法2、主导标志法3、地理相关分析法4、古地理法5、顺序划分法6、合并法(类型组合法)
区划原则和方法的关系
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
相对一致性原则:顺序划分和合并法
空间连续性原则:类型制图法
综合性原则:①部门区划叠置法
②地理相关分析法
主导因素原则:主导标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