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率统计部分课程标准
《概率统计》课程标准
《概率统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概率统计》是从数量化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及其规律性以及分析数据的一门学科,它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可以说:凡是有不确定现象和数据的地方,都有概率统计的用武之地。
通过《概率统计》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和数据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概率统计》的课程类型是必修课。
总学时是34学时,先修课程为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1、知道《概率统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知道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
2、理解和掌握概率论的主要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3、理解和掌握数理统计的主要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与概率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的性质,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了解大数定律,会用中心极限定理求近似概率,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尝试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专题划分与学时分配第2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课时)第3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课时)第4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6课时)第5章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2课时)第6章参数估计(4课时)第7章假设检验(4课时)四、教学方法建议1、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课堂练习,为学生批改作业,给学生进行作业讲评,也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完成作业,并通过网络来和学生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
2、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引出问题,做到深入浅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录制教学视频,上传网络空间,让学生可以回看。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识这门学科的背景、结构、思想方法、作用和发展,利用网络空间,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数学思维方法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养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部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单的代数运算等。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相关的运算。
2.2 几何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和计算。
2.3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部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4 综合与应用综合与应用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3.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评价方法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四、课程资源教师和学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践基地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标准解读与建议5.1 解读本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2 建议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完整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标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由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部分组成。
它是研究随机现象并找出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科学体系。
从学科性质讲,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为建筑专业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二)先修后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这些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后续课程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地基与基础》等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模型建立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极力用较为通俗的语言阐释概率论的基本理论和数理统计思想方法;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强调数理统计理论的应用价值。
总之,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力求在实际应用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也为其它学科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几乎遍及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中。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推断的各种基本方法,并能用所掌握的方法具体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能力目标力求在简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其它学科的学习中能灵活、自如地应用这些理论。
(二)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概率论中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定理;2.学会应用概率论的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3.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分析、不断创新的精神;2.培养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3.培养具有认真、细致严谨的职业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1~3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修改完善课标稳步推进课改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欢迎使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制定了全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这份标准包含了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思维方法和核心技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的有效转化和发展。
一、总则1. 课程目标和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和技能,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科性质和认识方法:数学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特性、广泛应用性和较高抽象性的科学。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符号和方法进行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认识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3. 课程内容和难度等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拓扑、数理统计和概率等基础部分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部分。
各部分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和衔接关系,内容逐步深入,难度逐步加深。
二、数与代数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学生应该掌握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和性质,熟练运用各种数形式进行计算、比较和排序。
2. 代数式和方程式:学生应该学会书写代数式和方程式,理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含义和本质,能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基本方程。
三、几何与拓扑1. 几何图形和构造:学生应该认识、分类和描述各种几何图形,掌握各种几何构造方法,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 几何变换:学生应该学会欧氏几何变换和非欧氏几何变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几何变换进行图形的刻画、变形和比较。
四、数理统计和概率1. 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生应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统计数据,理解统计思想和方法,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概率与随机事件:学生应该掌握概率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思想,理解随机事件的本质和规律,能够运用概率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决策。
五、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1. 数学思维和方法:学生应该形成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
⼩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数学修订版新课标解读闽侯县⼩学数学学科⼯作室施燕陈光登林宪⼩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标解读,主要是想与⽼师们共同分享《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规定,包括核⼼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数据分析的⽅法、数据的随机性及简单事件发⽣的可能性。
通过讨论澄清以下困惑:在实验稿《课标》中“统计观念”是核⼼概念,现在为什么改名为“数据分析观念”呢?发展学⽣的“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标,那么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在“统计”的教学中,如何让学⽣在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法有哪些?如何设计合理的活动,使学⽣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概率”的教学中,如何让学⽣感受随机现象?⼀.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也许有⼈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统计不就是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吗?这些事情计算器、计算机就能做的很好,还有必要花那么多精⼒学习吗?确实,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等内容不应再占据学⽣过多的时间,事实上它们也远⾮统计的核⼼。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标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提到观念,显然它就绝⾮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技能,⽽是⼀种需要在亲⾝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组数据的领悟:由⼀组数据所想到的,所推测到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统计与概率独特思维⽅法和应⽤价值的认识。
(⼆)数据分析观念体现的哪些⽅⾯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说明只要有⾜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目? 录第一部分? 前? 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 ?录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部分?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统计与概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三个学段内容的安排(第二学段)
1 数据的统计过程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计
算能运用计算器,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折线
图、扇形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 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 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意义,能选择 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二)第三学段总的目标
1 从事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提出问题、确定样 本、收集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分析数 据、作出决策和预测),
2 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 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的技能;
3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 用统计与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第三学段总的目标
统计全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 计数据; (2)感受抽样的必要性,指出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容量.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一)三个学段内容的安排(第三学段)
(4)理解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 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5)会计算方差、极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 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 用,会用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四、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处理特点
(一)三个学段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
1 对数据统计过程有初步的体验 (1)如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分类等活动;
(2)用计数、测量、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 在统计表中;
(3)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4)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 不解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课程分享
谢谢聆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统计与概率”学习分享
汇报人:
1、划分三个主题
统
数据分类
这些内容分布在三个
计 与 概
数据的收集、整 理与表达
学段,由浅入深,相互 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了解统计与概率的 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
率
随机现象发生的
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
识。
可能性
2、主要内容
“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物体的分类; (2)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动手活动中感悟分类的价值,在分类的过 程中,学会分类的方法。 (3)运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记录并描述分类的结果,体会如 何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学业要求】
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 1 ) 能收集、整理具体实例中的数据,并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与
2、条形统计图教学要通过现实背景,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 3 、 平均数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数所具有的代表性,例 如:某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业要求】
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1)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获取数据; ( 2 ) 能把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会解释统计图表达的意义; ( 3 ) 能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问题 。
2、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能列举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课题学习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第二学段“概率与统计”教材解读
小学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教材解读第一部分:小学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编排体系(一)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三)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将涉及解决问题、计算、推理,以及整数、分数、比值等知识,这实际上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和运用过去的旧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
动手收集与呈现数据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做概率游戏本身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挑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三、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要求与原教材之间的差异(一)增加有关概率的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学生逐步感受和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都安排了有关概率的初步知识。
在第一学段(三年级上册)关于“不确定现象”的四个目标和第二学段关于“可能性”的三个目标都是让学生初步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刻画,同时在这些过程中学会运用“实验、模拟、列举”等数学方法。
(二)统计知识学习低龄化、统计知识学习过程化课程标准对统计知识的要求作了较大调整,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知识学习低龄化,使统计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几乎每一册都有关于统计知识的学习,这样,起点年级低,分布年级广,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有关统计的方法和渗透统计的观念。
二是统计知识学习的过程化。
《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第二学段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等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标准》把从事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作为统计学习的主要任务,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同伴合作交流。
新一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3
新一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3新一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3)1.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一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
本标准旨在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新一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
2. 课程内容新一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四个方面。
在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的同时,增加了数学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2.1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部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负数、方程、函数等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数的运算规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初步了解代数表达式。
2.2 几何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图形的性质,掌握图形的变换规律,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部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示等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统计方法,了解概率的计算,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综合与应用综合与应用部分包括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实践活动等。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课程目标新一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等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实施建议4.1 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2 评价方法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采用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上海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编写的。
该标准是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依据,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课程目标。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创新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4. 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5. 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代数、方程、函数、几何、统计和概率等内容。
具体包括:1. 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的认识和运算;2. 分数、小数、百分数,包括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认识和运算;3. 代数,包括代数式、方程式的认识和运算;4. 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性质;5. 统计和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制作,以及概率的认识和运算。
三、教学方法。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评价标准。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全面评价,包括日常学习情况的观察记录、课堂表现的评价、作业和练习的评价、考试和测试的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