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养殖补充的内容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
海参和海胆是中国传统的食物,通过自然环境无法获得。由于陆地地形、潮流、海洋环境等原因,渔业发展和水产养殖受到限制,使得海参海胆产量下降,影响了其作为传统食物的消费。为了满足人们对海参海胆的需求,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展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属于深海水产养殖技术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将海参海胆的种子放入海洋生态环境中,通过人为的补充硝酸盐、氨氮及温度保持规划好的海洋环境,使海参海胆的种子得以在海洋生态环境中迅速成长。加入硝酸盐的目的是防止种子的传播,一旦培养的海参海胆种子成功发芽,就可以通过移植水族箱内的种群进行大规模养殖,以提高海参海胆的养殖量,满足人们对海参海胆的需求。
实践显示,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技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它能有效地避免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可以保证海参海胆的合理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听起来非常复杂,但实际上,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具有可行性,而且其实施和管理也相对简单,可以以较低的投入成本,实现较高的收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除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外,其他技术也可以用于实现海参海胆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在现有的海参海胆种群中识别出优良的种群及时出现,以挽救当前海参海胆的产
量。此外,还可以采取船舶及渔具技术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海洋环境的破坏,如规定不得流浪捕鱼,并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确保水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认真掌握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运用其他技术,是实现海参海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相关技术的积极应用,以及对海洋环境的重视,才能实现海参海胆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海参海胆的需求,保护中国传统食物的传统和文化。
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制度
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制度
渔业养殖增殖管理制度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不少地方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水产养殖也越来越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在饲养过程中,必须强化增殖管理制度,保障水库水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水产养殖增殖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环境管理
1. 环境质量监测:定期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2. 垃圾清理:定期对池塘和水域进行垃圾和残餐的清理,保持水域清洁。
(二)养殖管理
1. 种苗管理:饲养员要认真审核种苗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2. 饲料管理:饲养员要根据鱼的品种、体型、生长期和质量等因素选用合适的饲料,按要求定量投喂,保证鱼的营养需求。
3. 疾病防治:饲养员要密切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4. 适时补种:根据养殖计划和养殖池塘的空余底面积,适时补充种苗,保证养殖池塘充足的鱼群密度。
(三)收获管理
1. 收获时机的决定:养殖人员应仔细观察鱼的生长状况,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机,避免鱼养过大或太小。
2. 收获方式:收获鱼苗时应注意技术,避免损伤鱼体,损失过大。
3. 保障水产品的安全:鱼类死亡后及时清理,保障水产品的卫生安全。
三、实施效果
与其他渔业养殖企业相比,实施养殖增殖管理制度的企业生产效益更高,鱼群密度和种苗的存活率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池塘的周边环境也更加整洁有序,水产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制定、实施一套严格的养殖增殖管理制度对渔业养殖企业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将应对市场的良好竞争,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保护环境和水道资源,推动渔业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内陆水域增养殖学重点
第一章:
●湖水在不同的季节有正温层和逆温层两种,正温层:湖水水温是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
●当水体的水温呈正温层分布时,水温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当湖水温度>4℃,水温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
●逆温层分布:湖水温度<4℃,水温由表层向底层逐渐升高;
●对于较深的水体会生成温跃层,温跃层的形成会阻碍水体的垂直运动,从而阻碍水体物质和气体的交换。表
层与下层之间氧气、营养盐类的交换受到阻碍,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分解都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水体的生产力。通常水深不到5米,或风浪作用强烈的水体一般不会形成温跃层,水体的生产力较高。
●在白天和夜间两个时间段,湖水的密度环流流向是不同的,白天岸周水向上,湖心水向下,夜间则相反。密
度流又不同于漂流,漂流是由大风引起的。密度流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
●湖泊与河流水体运动的成因是不同的,湖水的运动主要是由风力及温度变化引起的;
而河水的运动主要是重力梯度所
●某湖泊湖水的密度环流流向如左图,请判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白天还夜间(白天)
●大致分为内力湖与外力湖,哪些是外力,哪些是内力湖
内力湖—由于地壳运动diastrophism形成的湖泊
构造湖—由于地壳(crust of earth)的构造运动(褶皱、断裂)而成.
火山口湖—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口蓄水形成,多为圆形,深而陡峭,
堰塞湖—熔岩流、地震、山崩阻塞河谷而成
外力湖--由于地球表面及外部因素,如水流、风力等形成的湖泊
牛轭湖Oxbow lake—河流改道,旧河曲形成,深度较小,沿河流分布,图示;
溶岩湖—地下水溶蚀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形成,多分布于云贵高原;
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下是对这两个内容的操作建议:
1. 确定肉牛的营养需要:
肉牛所需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素的摄入量取决于肉牛的种类、体重、生长阶段、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一般来说,肉牛所需的营养需要量会高于其他家畜,因此需要定期补充饲料以确保其摄入足够的营养。
2. 制定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是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环境来制定的。它包括饲料种类、饲料配方、饲喂量、饲喂频率、饮水等。在制定饲养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饲料种类:肉牛的饲料应包括粗饲料(如牧草、秸秆等)、精饲料(如玉米、豆粕等)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剂。
饲料配方: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一般来说,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会根据肉牛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饲喂量:肉牛的饲喂量应根据其体重、生长阶段和饲养环境来确定。一般来说,肉牛每天需要摄入的饲料量为其体重的2%左右。
饲喂频率:饲喂频率应根据肉牛的消化特性和饲养环境来确定。一般来说,每天饲喂2-3次较为适宜。
饮水:肉牛需要充足的饮水来保持健康。在制定饲养标准时,应确保肉牛每天都能获得新鲜清洁的饮水。
总之,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肉牛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
条件。人事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和德、智、体、能的表现,档案内容丰富,数量巨大,情节具体,材料真实,时间准确。人事干部要善于利用档案,从档案中发现一个人的闪光点,挖掘其潜能,预测其发展方向,从而达到识人、选人、用人的目的,这对当前的水产系统人力资源开发、选拔优秀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利用人事档案有助于全面地把握干部的素质,对其做出准确的评价,促进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它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客观地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发挥、得到体现、得到鉴别,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中,要将查阅档案与实际考察有机结合,充分认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个人的素质做出全面的、准确的评价。
三、利用人事档案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干部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促进人才更好发展。
人事档案是一部人生史卷,记载着人生的足迹,记载着每个人的成绩和缺点。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特点,在单位内部进行合理的配置,因事而择人,用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要为人才提供创业机会,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事业上支持他们。人事干部要善于利用档案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做到量才施用,实现人才的科学化管理。
总之,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所具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动态性,决定了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人事档案工作n. All Rights Reserved.
虾蟹类增养殖学
开机方法:30只/m²,白天可以不开机,晚上开;50~60只/m²
白天也要开;投饵时停机,小虾停2~3hr,大虾停1~2hr;
注意底栖生物群落浮起,其死亡沉淀后,产生大量的氨,一
个月后会引起虾死亡;
养殖池水色,要稳定,透明度30~45cm,pH值7.5(晨)~8.5
(下午),调节时使用脱水石灰(HY)、白云石(Dolomite)、
虾蟹类增养殖学
绪论
虾蟹类增养殖学:研究虾蟹类增养殖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一门学科
以增加水产资源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生存、生长、繁殖等
内在规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人为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一、开展增养殖的意义
1.食用价值
高蛋白 15~20%
低脂 1~3%
低糖 1~5%
多维 Va、Vb₁、Vb₂、尼克酸
矿物质 Ca、P、Fe等。
2.工业原料
壳的主要成分:聚氨基葡萄糖,即2-乙酰胺葡萄糖缩合物
(C32N54H4O21),作为工业原料,其应用广泛。
(1)可溶性甲壳质
经过去钙、脱脂、漂白、脱乙酰基化学处理制成,溶于1%
稀醋酸成透明胶体溶液,黏度高,与水稀释不起沉淀。应用于纺
织、印染、造纸、医药、食品工业。
在2003年的虾产量中:
南美白对虾60万吨(海、淡水养殖产量各50%),该虾等渗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总24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 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o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 (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
体
①鱼类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②选用生长快、肉味关、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苗种容易获得的鱼类作为我
③国的主要养殖鱼类
④允分刑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液刑某些有机肥料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作为养殖鱼的
⑤饲料别肥料。
⑥立体混养
⑦科学的养殖水质管理
⑧综合养鱼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窗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种生产方式。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在生产上以养鱼为土,渔、农、牧三业配套:在经营上,贸、T.渔三业联
菅,成为以漁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是我国城市•人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
3、何谓用生态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 大水面养殖部分
鱼类增养殖学大水面养殖部分
1.生物量:B,现存量,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所存的生物总量
2.生产量:P,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生物增长的总量
3.P/B系数:生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称生物量的周转效率
4.鱼产量:水体单位面积(工业化养鱼采用单位体积)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鱼类生物量,包括死亡和外迁的
5.鱼产力:指水体保证鱼类再生产速率的一种性能,可分为实际产鱼力和潜在产鱼力。
6.生物幸存量:
7.水库施肥养鱼的原理:通过人工手段向湖泊水库水体中投施配比科学的氮、磷、微量元素等营养要素,培肥水质,通过光合作用,促使水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鲢鳙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同时也促进水生植物、固着生物。底栖动物、细菌和维管束植物、腐屑等大量繁殖增加,为草、鳊、鲤、鲫、青、鲴等吃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饵料。
8.鲢鱼标准:能够拦得住鲢,则同一规格的其他也能够被拦住。拦鱼设备的拦距和网目大小也就依相应规格的鲢鱼的体型参数为标准来确定。
9.凶猛鱼类的类型、代表、危害及控制措施
1.掠食型
(1)表层掠食型(最为严重):鳡鱼、鲌类及马口鱼,以追捕方式掠食其他鱼类
(2)底层掠食型:乌鳢、鲶鱼、鳜鱼及狗鱼,守候伏击其他鱼类
2.寄生型:七鳃鳗
控制措施:捕捞、杜绝进入
10.网箱养鱼高产原理、网箱种类及特点:
1.高产原理:(1)生态优势:网箱养鱼虽然把鱼限制在很小的空间,但借助于网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的溶氧、氨氮等各项水质指标与网箱外的广大水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2)生理学原理:避免了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袭击,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消耗,增加了营养积累,有利于生长和育肥。
6鱼类增养殖
鱼类增养殖
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中从简单的无机物通过各个食物链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被各类生物利用又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物质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叫~~~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cm ,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能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氧债:是好气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量。在池塘自然情况下的耗氧即为实际耗氧值。公式:OD=AOC-TOC(-mg/l)
成熟系数:=性腺重/鱼体重*100%(通常),也可=性腺重/(鱼体重—性腺重)*100%。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此期的最大特征是卵黄的积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逐渐蓄积卵黄直至充满细胞质。卵细胞的生长成熟: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其主要特征为细胞核分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IV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卵细胞的生
长成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指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通常将此过程称为生理成熟。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产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现象。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与体重之比。
性周期:达到性成熟年龄产卵以后,它的性腺按季节出现规律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性周期。
林蛙增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2021年第6期
74
林蛙的一生要经过胚胎期、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4个发育阶段,经历水中栖息(蝌蚪期、越冬期)和陆地栖息(幼蛙期、成蛙肥育期)两种生活环境变换。蝌蚪期一般分为蝌蚪初期、中期、后期和变态期。其中蝌蚪变态期是蝌蚪期最关键阶段。本文综述了林蛙增养殖核心技术,并总结了林蛙增养殖中的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要点,以期为林蛙增养殖提供参考。
林蛙增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文/黄权1 刘新宇2
林蛙是两栖动物,包括较多种或亚种。目前通常所说的林蛙是指东北林蛙。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unther )是分布在长白山脉的主要蛙种,可驯养利用,历史悠久,是水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调查数据表明,全国现有蛙农约36400户,从业人员约52万,年产值约200亿元。
一、林蛙增养殖核心技术
根据多年从事林蛙增养殖积累的经验,将林蛙增养殖技术总结为九个字,即“水、种、饵、林、繁、密、养、防、管”。水是指养蛙需要的水源、水质、水量和水文,用于林蛙的抱对产卵、孵化变态和越冬休眠;种是指养蛙所需的种蛙和蛙卵或蝌蚪及幼蛙;饵是指林蛙幼体(蝌蚪)和成体(幼蛙、成蛙)所摄食的青绿叶菜、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或者一个阶段中使用的人工繁殖饵料、自然繁生饵料或者配合饲料;林是指林蛙山林放养或圈养需要的林地、林型、树种等,草本植被、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或者围栏及肥育场;繁是指种蛙和卵团繁殖发育及其需要的条件;密是指种蛙、卵团、蝌蚪、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和放养模式;养是指综合养殖模式和技术;防是指养蛙过程中防逃逸,防病害,防污染,防盗窃;管是指养蛙过程中的日常管理。“水、种、饵、
水产增养殖(下)学复习
名词解释
1、水域负荷力:在一定的生境(水体空间)中能维持正常生长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生物量。它有一固定的上限。生境中可利用的能量与其它资源一道共同决定着这个系统的负载能力的大小。
1、补充群体(recruit population ,R ):指首次达到性成熟而参加产卵的鱼类所组成的群体。有的鱼类的繁殖群体完全是由补充群体组成。如一生只产一次卵的大麻哈鱼。
2、剩余群体(remainer population ,S ):指由重复产卵的鱼类所构成的繁殖群体。
由于种类和种群的不同,各种鱼类的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的组成比例亦不相同。按照产卵群体中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的比例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产卵群体(P )完全由补充群体(R )组成,而无多次产卵的鱼类。即P=R ;S=0。如一生只产一次卵的银鱼、河鳗、大麻哈鱼等鱼类的产卵群体。 2、剩余鱼获量: 又称平衡渔获量(equilibrium yield )。在任何一年中从某一种群中捕出鱼的数量等于其自然增长量,种群大小基本维持不变,这一年所捕出的鱼的数量即为剩余渔获量。
3、最大持续渔获量: 使水体鱼产量最大,又不危害水域中资源的长久利用,不破坏水域中鱼类生产力时的渔获量。 5、河网密度:指单位流域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密度(D )=
流域面积
总长
----S L ε
6、河流弯曲系数:某一河段的实际曲线长度与该河段的直线长度之比值
7、兴利水位:指水库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为满足所设计的兴利要求,在水库开始供水时应蓄到的最高水位。又称兴利水位。
增养殖的概念.ppt
1826 309 767 1076 648 102 750 4005 974 1498 2472 1422 229 1651
▪ 所面临的问题:
1. 增养殖发展不平衡(地区、品种等) 2. 资源利用浪费、环境容量(污染) 3. 技术滥用、病害蔓延、产品质量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
❖增养殖的发展概况
• 我国开展水产增养殖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公元前2000年,春秋时代荀况、秦汉《吕氏春秋》“竭
❖虾蟹类资源的管理
1. 亲虾的保护,如春季在北纬35°以北禁捕中 国对虾亲体;
2. 仔、幼虾的保护; 3. 确定合理的虾蟹类开捕期,如黄渤海控制9月
5日流网作业; 9月15日帆船拖网作业; 10 月5日机轮拖网作业; 4. 捕捞强度的限制; 5. 改善繁育场条件
❖虾蟹的放流增殖
1. 放流的条件:
虾蟹类的增殖
❖影响虾蟹类资源量变动的因素:
• 资源量(B)由补充(R)、生长(G)、死亡(M) 和捕捞(C)影响。
• 即:B=R+G-M-C
• 当R+G=M+C时,资源量不变,对于自然虾蟹种群而 言,生长(G)和自然死亡(M)是一定的,增加补充 (R)和限制捕捞(C)对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有利的。
• 归纳来讲,虾蟹类资源量受种群交替状况、产 卵亲体的数量、环境因子的变化、人为性损害 的影响。
C. 地理气候条件: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
1、育苗场场址选择:
1.海区的条件:盐度25~32,最低不低于20;pH值7.8~8.4;水交换好、无污染;底质以沙质或礁石为佳;藻相以硅藻优势、甲藻少;
2.场基坚固,抗风能力强;
3.淡水水源充足
4.电力、交通便利。
2、育苗用水处理的程序
1、沉淀与过滤:天然水域常受径流、降雨的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大,有机物和悬浮物多,所以一般育苗场均建有沉淀池贮水。沉淀池可选择土池或水泥池。
育苗用水经沉淀后需要过滤消除杂藻、有机物、敌害生物。虾蟹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二级过滤后方可使用。
2、盐度的调整:不同种类的虾蟹育苗对盐度的有不同的要求:对虾25~32;蟹类13~17;河蟹8~25;罗氏沼虾8~15。盐度突变不得超过±2。因此必须对天然海水进行盐度调整。
3、pH值的调整:虾蟹类苗种要求水的pH值为7.8~8.4,天然海区的pH值一般过高,可采用黑暗沉淀的方法降低pH值;pH值过低时可用生石灰提高。
4、重金属的调控:一般用浓度4~6 x 10-6 的EDTA-Na2螯合剂螯合重金属。
5、海水的消毒:药物消毒:氯制剂(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碘制剂(碘伏/季氨盐碘)、海因类、苯扎溴氨等;物理消毒:紫外线发生器;生物处理:光合细菌等益生菌类。
3、育苗水环境的控制
1、水温育苗过程应保证水温的恒定,在适温条件下,尽量提高水温以缩短育苗周期(斑节虾25 °C, Z1~P1需12~15天;31 °C ,仅需5~7天)。但应避免高温育苗。添水、换水、或升温时应注意温差的变化:T水突变<±0.5°C;T水日变化<±2°C。
动植物增养殖讲解
第一章鲍的养殖
1、杂色鲍、皱纹盘鲍对温、盐度适应性如何?
(1)对温度的适应性:
皱纹盘鲍适温范围8-24℃最适20℃左右。杂色鲍适温范围10-28℃,最适范围22-28℃(2)对盐度适应性
皱纹盘鲍28-35‰(1.019-1.024)为适范围。杂色鲍27-37‰为适应范围,最适32-34‰。盐度低于17‰和比重低于1.013长时间会发生死亡。
2、鲍催产方法主要哪几种?叙述其催产方法。
(1)变温剌激法:升降温2-3次,每次升降温幅度3-7℃,可促进精卵排放。但要注意,九孔鲍升温不能高于30℃,降温不能低于23℃。
(2)阴干诱导法:
1)亲鲍露空阴干1-2小时后,放于过滤海水中让其自然排放精卵。
2)每隔30min把催产水槽内的海水排干,阴干15-20min,反复进行几次,可促进亲鲍自行排入精卵。
(3)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海水,照射剂量通常要求达到800毫瓦.小时/升海水,然后用紫外线照射海水浸泡亲贝,每次浸泡60min-120min。连续换紫外线照谢海水2-3次,就可促进精卵排放。
照射量=紫外线灯功率×照射时间÷照射水量
(mw)(h) (L)
(4)阴干、变温、紫外线照射海水综合诱导法:
1)♀♂比例3:1;2)阴干60min左右;3)诱导水体10-80L;4)亲鲍密度1-2个/L;5)雌雄分别放于不同诱导水槽中;6)微充气;7)紫外线照射海水剂量300-800毫瓦.时/L;8)诱导过程:亲鲍先用紫外线海水浸泡30min,然后升温或降温1-1.5h ,再换新的紫外线海水后升温或降温1-1.5h ,反复进行就可诱导精卵排放。(阴干→紫外线海水浸泡→升温或降温→换新的紫外线海水→升温或降温→换新的紫外线海水,反复进行就可排放精卵。)(5)过氧化氢海水处理诱导法:
渔业资源增养殖措施
渔业资源增养殖措施
2019-10-15
1⽔库渔业资源现状
1.1鲢鳙鱼资源⼆龙⼭⽔库鲢、鳙鱼是⽔库主要捕捞群体,特别是渔业合作经营期间,产量最⾼年份达到150吨,其余年份也在80吨左右,产量由历史最好年份亩产量不⾜5Kg,提⾼到13.9Kg,产量增加
2.8倍。“7.13”洪⽔使库容总量整体交换三次,鲢鳙鱼随溢洪⽽下,产量剧降,直⾄2002年渔业合作,鲢鳙鱼产量才得到恢复。由于合作期短,鲢鳙鱼种投放量多集中在前三年,后续投放量不⾜;加之渔政管理混乱,⾮法私捕滥捞成风,⼈为因素造成库区鱼类资源量下降。近两年,县财政投资补放鲢鳙鱼种4万余⽄、夏花鱼苗近200万尾,库区鲢鳙鱼资源略有回升。
1.2⾃然鱼类和⼤银鱼资源库区⾃然鱼类回捕量受库底复杂地形和⽔位变化的影响,产量始终不⾼,常年维持在15吨左右。除1986年冰下拉⽹捕获单品种鲤鱼4.2吨,其余时间鲤鱼捕获量很少,就是在鲤鱼繁殖期产量增幅也不明显。根据冰下拉⽹单品种捕获量和繁殖期鲤鱼活动情况证实,说明库区⾃然鱼类蕴藏⼀定数量,只是渔具渔法存在问题。⼤银鱼⾃1995年移植成功后,⼗⼏年来种群数量变化幅度较⼤。2002年捕获量13吨。2003年捕获量3吨。产量相差悬殊。2005年项⽬转让后当年投卵1.0亿粒。2006年捕获量增⾄60吨(含私捕约10吨),占当年库区鱼获物总产量的40%。成为⽔库渔业资源的⼀⼤补充。翌年投卵1.2亿粒,测试没有形成群体。分析其变化原因:⼀是发眼卵质量问题。⼆是采取泥底⼈⼯铺沙投卵技术不成熟,⽅法不科学。2009年因⼤银鱼吞⾷鱼卵、鱼苗,对库区⾃然鱼类的繁衍增殖构成威胁,在社会舆论下,终⽌了投卵活动。⽬前,⼤银鱼在库区仍具有⼀定存储量,在条件适宜时仍有形成群体的可能。
鱼类增养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透明度:指光线透入水体的深度。
2、补偿深度:水体中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至某一深度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恰好等于其他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这一深度就叫补偿深度。
3、淤泥:一种由生物、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中间产物、以及土壤颗粒共同形成的呈黑色或黑褐色有弹性的胶体状混合物。
4、氧盈:即光合作用产生的养超过水体溶解氧的饱和度的盈余部分。
5、氧债:指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微生物将有机物不完全分解,形成大量还原性的中间产物,这部分产物要转化成最终分解产物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将这部分耗氧定名为氧债。
6、碎屑:指生物体破裂后的小片,包括生物残骸、排泄物和它们的分解产物。
7、腐屑:有机碎片(碎屑)附生大量微生物后,进一步降解碎屑,形成的复合体。
8、卵子的大生长期:指原生质积累完成后,初级卵母细胞继续吸收营养,增大体积,并将吸收的营养转化为卵黄颗粒。也叫是卵黄积累期。
9、卵子的小生长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分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此期只通过原生质的增加,使卵母的体积增大,但无卵黄的积累,故也叫原生质生长期。此期的卵母细胞,称第二时相卵母细胞。
10、内源性卵黄积累期:卵黄发生的早期,卵母细胞的卵黄由卵母细胞自身合成,称为内源性卵黄发生。
11、外源性卵黄积累期:卵黄发生的中、后期,大量卵黄蛋白先由肝合成卵黄蛋白原,再由卵母细胞转化成卵黄蛋白,并以卵黄颗粒的形式大量、迅速地积累。
12、繁殖力:指鱼类繁衍后代的能力。鱼类繁殖力和鱼的性成熟年龄、性周期长短、个体大小、怀卵量、产卵量以及鱼苗成活率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鱼、青鱼、鲢、鳙、鲮属敞水性产卵类型
2.产卵场的共性; 1.位置:河床具有深槽或深潭的江段上, 2.宽度:宽窄相间的江段,
3.深度:5~84m,
4.底质:石质、石砾质、沙质,
5.水文:要求一定的涨水条件,
6.水温:18℃~31℃,最适22~28℃.
3.产卵:“浮排”,即亲鱼在水面上产卵;“闷散”,即亲鱼在水下产卵。
4. 鲤鱼和鲫鱼:草上产卵,粘性卵,涨水产卵旺盛;产卵季节为:14℃,桃花盛开。
5. 团头鲂:草上性产卵鱼类,产粘性卵。但其黏性比鲤、鲫鱼差一些。
6. 鳊鱼----长春鳊:敞水性产卵鱼类,卵为半浮性。
7.在静水环境下,Ⅳ期以后不能过渡到第V期,不能产卵。
8. 怀卵量:评价繁殖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分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绝对怀卵量;绝对怀卵量与体重(g)之比为相对怀卵量。人工条件下产卵量为5~10万粒/Kg
9. 鱼类性腺类固醇激素
鱼类性激素的结构和种类
•雌性激素或雄性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都由四个碳环组成,样子很像“甾”字,
故又称“甾体激素”或“性腺类固醇激素”。
(1)雌性激素
•主要由卵巢的滤泡细胞分泌。。
–孕激素:代表物是黄体酮(17α羟孕酮、17α-羟-20β二氢黄体酮等)
–雌激素:代表物是雌二醇
–皮质类固醇激素:代表物是11-脱氧皮质醇和11-脱氧皮质酮。
(2)雄性激素
–由精细小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主要成分是睾丸酮(11-酮基睾酮,即11-KT)
鱼类性激素的生理功能
(1)对性分化的影响
–鱼类的原始生殖细胞性分化主要受性激素的影响。在原始生殖细胞进入生殖嵴但又尚未出现性分化的一段时间内,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占优者可诱导性分化的发育趋向。
•对刚孵化出膜处于仔鱼期的尼罗罗非鱼苗,喂以混有雄性激素的饲料,可使遗
传上的雌性鱼性逆转为生理上的雄性鱼。
•(2)对卵巢和精巢发育的影响
–促使脑垂体GtH细胞发育,并合成GtH,使脑垂体GtH含量增高,也即具正反馈作用。
•雌性激素对成鱼能诱导其卵母细胞的生长、卵黄发生和积累,但对脑垂体GtH
的产生具负反馈作用。孕激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常在产卵季节达到最高峰,这
两类激素在卵母细胞的最后成熟和排卵过程中都有明显的作用。与雌性激素一
样,雄性激素对早期性未成熟鱼类个体脑垂体中的GtH细胞的发育和GtH的积
累具有促进作用。对成鱼性腺发育影响较大的雄性激素是睾酮(T)和11—酮
基睾酮(11-KT),它们有利于诱发精巢的发育和成熟,但对脑垂体GtH的分
泌具负反馈作用。
10.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影响
一、营养
•鱼类性腺发育与营养的关系甚为密切。
。在成熟卵内蛋白质中以卵黄蛋白占其大部分,卵黄蛋白在化学上不是单一的蛋白,其主要成分是卵黄磷脂蛋白(脂蛋白)。它是构成鱼卵卵黄的主体,以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亲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母体需要从外界摄人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储备充足的蛋白质和脂肪,它是母体将其转化为卵黄脂磷蛋白的前身物。因此,饲料种类和数量直接影
响到性腺的发育成熟,一般在投喂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成熟卵子数量增加。在饲料不足
或饥饿条件下,往往成熟卵子减少,成熟系数下降,甚至推迟产卵期,或不能顺利产卵。。卵巢中蛋白质含量变动的基本趋势是:
–随性腺发育成熟而上升,成熟产卵后下降,其变动幅度比较大。
。鲤科鱼类在产后的夏秋季节,卵母细胞处于生长早期,卵巢的发育主要靠外界食物供应蛋白质和脂肪等原料。
二、温度
–温度是影响鱼类成熟和产卵的重要因素。18℃以上
三、盐度
–固定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的鱼类,它们在繁殖时仍需要与生长相同的盐度。而溯河或降海性鱼类,在性腺成熟的过程中,盐度有重要作用。
四、光照
•光照对鱼类的生殖活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影响的生理机制也比较复杂。
–一般认为,光周期、光照强度和光的有效波长对鱼类性腺发育均有影响作用。
–光刺激通过眼睛和松果体而起作用。长光周期时,松果体产生的褪黑激素受到抑制,脑垂体GtH分泌增加
五、水流
•水流是刺激溯河洄游性鱼类性腺成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流对溯河性鱼类(鲑鳟鱼等)和产半浮性卵鱼类的生殖腺成熟和产卵极为重要。一些溯河性鱼类在溯河过程中才能产生高能量代谢水平,使性腺完全发育成熟,产生卵子。
11.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培育、催情产卵、孵化等三个部分。
12.亲鱼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
13.鲢、鳙亲鱼培育
–鲢、鳙亲鱼的培育可采取单养或混养。一般采取混养方式。
–以鲢为主的放养方式可搭养少量的鳙或草鱼;
–以鳙为主,可搭养草鱼,一般不搭养鲢。
–一般每亩放养重量以150~200kg为宜。
–主养鱼放养的雌雄比例以1∶1.5为好。
长江流域的培育方法
①产后培育:“大水、小肥”
②秋、冬季培育:“大水、大肥”
②春季强化培育:“小水、大肥”,辅以投喂精饲料
④产前培育:从“大水、小肥”到“大水、不肥”
14.草鱼、青鱼的亲鱼培育
(1)放养密度和雌、雄鱼比例
–草鱼:7~10kg的草鱼亲鱼15~18尾/亩
–青鱼:20kg以上的青鱼8~10尾/亩
–雌、雄比例为1:1.5,最低不少于1:1。
–搭配鲢或鳙的后备亲鱼5~8尾以及团头鲂的后备亲鱼20~30尾
15.“青料为主、精料为辅相结合投喂,定期冲水”是培育好草鱼亲鱼行之有效的方法。
16. 产卵设施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收卵设备,产卵池一般60~100m2,椭圆形或圆形。
16.掌握剂量和注射次数的基本原则
–催产剂有单一使用的,也有混合使用的。以促使亲鱼顺利产卵和排精,又不损伤亲鱼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