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选题1、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正确答案:又联合又斗争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熟的标志性文章是正确答案:《论人民民主专政》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正确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4、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5、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正确答案:井冈山根据地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正确答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正确答案:《辛丑条约》10、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三大1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正确答案:农民问题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四大14、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最根本原因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的侵略1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正确答案:中国无产阶级16、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正确答案:五四运动17、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的是正确答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正确答案: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19、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正确答案:党的二大20、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正确答案: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2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正确答案:土地革命22、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正确答案:农民阶级二、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正确答案: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正确答案: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3、反对帝国主义基本内涵是正确答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4、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正确答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5、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正确答案:民族性;科学性;民主性6、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革命有正确答案: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戊戍维新运动;辛亥革命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正确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8、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内涵是正确答案:允许民族工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引导;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节制或者限制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提出的策略思想是正确答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0、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正确答案: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三、判断题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经验

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 消灭;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全国工业 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加 128.3%,平均年增长18%, 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5%, 平均年增长4.5%.) ; 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社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 丰富的历史经验。
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 工 商 业 的 改 造
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 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 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
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
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
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
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式 进行改造。
企业、制度的改造
和平改造内容
人 的 改 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 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农 业 社 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 经验,创造出互助组、 初级社、高级社等过 渡形式。
主 义
改 造
状点 合 渡 这 实 况和 农 的 种 践 。生 民 办 逐 证 产的法步明 力特符过,
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
手工业
改 造
逐步过渡,不仅保护 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 的发展,而且为手工 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013版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P1(导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重要理论。
P2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P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P4根据毛主席所说的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下来就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了。
所以从1949年建国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
经过七年的努力,到1956年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中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P5 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P6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有哪些特征呢?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那么,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呢?这个问题需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方面来加以分析。
毛概整理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近代中国国情根本性变幻: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演变过程: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半殖民地:主权不完整,经济不独立;半封建:封建社会解体,封建剥削制仍保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目的和归宿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概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因素,经济成分构成上也具有过渡因素,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能穿插任何阶级的专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化三改”(或是“一主三翼”)。
4、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与阶段。
党中央决定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
具体而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具体步骤是先后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则:和平赎买;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步骤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来完成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主要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2013版毛概第三章第三节

【导入】毛泽东曾有一个回忆:“ 1949年那样大的胜利,并没有使我高兴;到1956年,当我看到那么多农民参加合作社,接着是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我开始高兴了。
”思考:为什么到1956年才开始高兴?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课件展示】改造前后五大经济的比例表等。
2、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课件展示】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等。
3、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已经被赶出了中国官僚资产阶级不复存在地主、富农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4、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板书)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忆一忆】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1、列宁批评庸俗生产力论,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走向社会主义;2、毛泽东认为,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3、邓小平指出,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
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毛概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点: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难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
——周恩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在政治上,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2、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在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从而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需要尽可能的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这些对国民经济有利的一切城乡资本主义都是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的。
个体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发展动向,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A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 1952年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认为先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也许十几年,也许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1)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2)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毛概第三章(课堂PPT)

毛泽东思想概论
教学内容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
经验教训 •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自学)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性质: 2、特征: 3、阶级结构: 4、主要矛盾和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 有两个方面: ——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现实依据: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P58)
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 10到15年时间基 本上完成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
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作为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
完整表述了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毛泽东认为当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已经 具备;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01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马恩实现革命转变的理 论构想:在无产阶级 取得政权以后,只有 经过一个过渡时期, 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 义之间的“革命转变 时期”,才能建立起 社会主义制度,这是 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 观点。
6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是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性质: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从属于社会主义 体系的过渡性的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第三仗:粮食大战
陈云在上海周围完成了三道防线的部署,第一道是 杭嘉湖、苏锡常一线现有的存粮,第二道是从江苏、 浙江和安徽急速运粮,第三道由东北、华中、四川 组织抢运。他甚至向中央打报告,准备从国外增购4 亿斤大米。 正月初五一到,粮食交易市场上“红盘”开出,出 乎所有投机商的预料,粮价不涨反跌,而且连续数 日下跌。上海广泛开设国营粮店,持续抛售两亿多 斤大米,投机商不得不跟进抛出,损失前所未见。
毛泽东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主要矛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建国初期的形势
国民党时期滥发纸币,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困难。 对一切愿意为新中国效力的原国民党军政 人员和原官僚资本企业职员,国家一律 “包下来”,使得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一些资本家趁国家财政经济困难和物资供 应不足,囤积粮食等物资,哄抬物价,牟 取暴利,严重干扰国民经济的恢复。
毛概第3章

农业改造与手工业改造的比较
相同点 性质 个体农业 手工业 小私有、 合作化 积极领导、 逐步 劳动者 道路 稳步前进 过渡 道路 方针 方式 不同点 步骤 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 供销小组、供 销合作社、生 产合作社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依 ♣方 ♣政 ♣道 ♣内 ♣步 据 法 策 路 容 骤 ♣必要性 ♣可能性
两者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改造是工业化的条 件和手段。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总路线的实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 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显著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阶段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 产 主 义 发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展 历 程
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列 宁
♣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必须经过 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2.为什么向社会主义转变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马分肥
(个别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分配)
资本家红利 20.5% 企业公积金 30%
国家税收 34.5% 职工福利 1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资本家红利:20.5%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日本
奉系军阀 奉天、黑龙 张作霖、张 日本
晋系军阀
阎锡山
日本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 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 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局进攻,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 一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不 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视频:遵义会议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
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 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指出:
“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 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 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 了中国这个客 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 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 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 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 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的社会基础; 第二,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障碍;
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 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 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 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概论》第三章讲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讲稿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引入课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讲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我们又学习了课文的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
今天,我们开始讲课文的第三章。
第三章的内容是讲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文从理论逻辑上讲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重要内容、伟大意义。
如果要从这一理论逻辑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知道,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不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同时创立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
毛泽东就是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运用军事理论,指导人民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最伟大的历史意义。
因此,今天我们要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理解,也可以从毛泽东思想军事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从旧中国灭亡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来理解。
综上所述,本课就以“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为专题,从历史和理论的结合上讲明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军事理论的有关内容,目的是让同学们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一、毛泽东军事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征是毛泽东军事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1、近代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
毛概第三章整合知识点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革命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主义革命动力:人民大众【无产阶级是最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革命领导: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共同团结战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一个【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毛概 第三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947年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与老乡一起吃饭。
1946年毛泽东在陕 北打乒乓球
经验总结:
(1)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理论。
(2)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3)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人民军队理论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建设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 革命实践和对这一实践 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没 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内容结构
知识点
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
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的农业国);社会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征: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
(一)新 民主主义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 沿长城开往前线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中国旧民主主义 革命: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进行了 前仆后继、不屈不挠 的斗争。太平天国农 民战争、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妥协性,无 不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开创了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 历史性巨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5)解放战争时期的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应向何处 去?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国共两 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 来的经验,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总路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 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同时,完成了人民 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 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

➢ 党的建设的内容:
思想建设
延安的整风
战士在学习
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1.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2.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解决一部分党员
2. 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 争。
这是因为: ①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
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 队伍的主力军。 ② 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③ 广大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是中国 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 地。
三.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
1. 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大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第一
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 人异常地强大和凶恶,有 强大的封建势力和强大的 帝国主义,还有勾结帝国 主义和封建势力并与人民 为敌的买办大资产阶级。
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命 统 一 战 线 , 是 极 其 重 要 的 。
在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的 过 程 中 建 立
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3. 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把坚持对党员进行
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4. 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
① 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加 强党的理论建设;
② 以党章为主要内容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 的教育。
组织建设
2.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1. 扩大党的组织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核心
1. 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 2. 中国农民和无产阶级有一种天然联系。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3)在方法和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实施 “一刀切”,淡化了工业化;
4)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 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 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0.1%
70%
80%
工业资本比重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 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 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 富两极分化现象。
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案例: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记者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 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 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两次修改总路线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总路线具体内容: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 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 毛泽东主席的最大的功 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 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 义改造。 ----邓小平1980年5月
1956年1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庆祝改造胜利大游行
• 在几亿人口的中国,消灭 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的社 会变革,是在保证国民经 济基本上稳定发展的情况 下完成的,同时也是在人 民群众普遍拥护的情况下 完成的。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 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 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河北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 的农民报名入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疆乌鲁木齐郊区和平乡维吾尔 族农民报名入社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 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 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 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 级政策。
新中国这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吗?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 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第二步:继续向前推进革命,经过社会 主义革命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 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 会?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应该走什么 样的道路?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了公私合营 在庆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游行 的新厂牌,职工们在向经理祝贺。 中,重庆市职工代表“报喜队”与 资方代表“报喜队”在街头相遇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 主义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协二届二 次会议上表态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 人阶级看齐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关于过渡的最初设想:时间上先 建设15年到20年再过渡;条件上,先工 业化,再国有化和集体化;在过渡的步 骤和方式上,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 大了的时候,再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步骤: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 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 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上海市棉布业的店员们庆 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后, 私方举行大会,欢迎公方代表进厂。 当时许多私营工商业者对公私合 营是欢迎的,也有一些人表示欢迎, 内心惶恐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组织3000人 “报喜队”,他们高呼“坚决 服从领导,服从分配,不抽逃 资金,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
格雷格十分珍爱他的“秘密武器”——一台安装了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大型拖拉机。这套自动驾驶和卫
星定位系统是他今年春天花7500美元买的,可以使拖拉机 由电脑控制作业,无需人工操作,而且耕地质量高。在使
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方面,格雷格算是后来者。实际上,
已经有20%的美国农场开始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很多 美国中等规模的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都已经安装了
GPS定位系统。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农业机械每个都有特
定用途,正是它们把格雷格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分析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
土改后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在谁手里?
农民分得土地后的劳动热情和干劲大不大? 土改后的农村还存在什么问题?
可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发展农业生产力
可以更好的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 商品粮、工业原料、资金积累、市场
3.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 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但落后的个体
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工业化需要:
小农经济落后,无法满足工业化的要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 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 业化的发展。
可以避免农村两极分化、更好地巩固工农联盟
1953年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1953年冬《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 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1
2
3
图一、河北宁河县董庄子 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正把 大批余粮运往国家粮库 图二、选举社干部 图三、对入社的牲畜议价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人耕种3000英亩土地 • 格雷格夫妇的农场和牧场,加在一起大约有3000英亩(1英 亩约合6市亩),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小麦、玉米和荞麦。 格雷格夫妇共拥有185头母牛和8头公牛,所有这些牛都是肉牛。 牧场上,许多牛在悠闲地“散步”,每头牛的两只耳朵上都戴 着一个橘黄色的塑料卡片。格雷格说:“这是牛的身份证,上 面有牛的出生日期、亲属关系及编号等信息,所有信息都可以 通过电脑一览无余。” • 格雷格说,他的全部家当包括农场、牧场、房屋、牲畜、 农机具等在内,总价值约为120万美元。
为什么要实行和平赎买?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 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 的关系。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 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上述5种经济成分。 哪个阶级看到会由忐忑不安到舒心欢迎?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 盾: 土地改革完成后,工人阶级和 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 的主要矛盾。
首先,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的中国代表了一种先 进的生产力,他们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其次,民族资本家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很爱国的
用实业挑战侵略
范旭东是中国近代化工的奠 基人,麾下不仅有当时中国第 一座精盐厂,还开办了亚洲第 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 司碱厂,以及远东第一化工 厂——永利南京硫酸厂。 “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决不与 侵略者合作” 范旭东---“工业先导, 功在中华”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 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 社会形态。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五种经济成分: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作社经济、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 中南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 把过渡时期总路线载入了宪 法
机关干部在街头宣传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 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 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 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 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 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的有机统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 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 的步骤。
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互助组有两种:临时性的和常年性 的。临时性的一般是在农忙时节临 时组织起来的;常年性的是较为稳 定的合作。
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 城南关镇群力农业社在 分粮
入社农民检查农具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和土地分红相结合
第四,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 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
上海市一些私营工商业者的家属正在 编写活报剧,准备演出,宣传接受社 会主义改造
(左一)荣毅仁申请公私合营
创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 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即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的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 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 会主义性质.土地、牲畜、大农 具一律归公,由合作社统一安 排生产、饲养、使用,劳动产 品实行按劳分配。
郊区高级社的农民在收运粮食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太原市组织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 化的游行。
1956年的重庆市街景
学习目标
1.了解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3.认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 然性的基础上,认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