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公开课教案-《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我的第一本书》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的: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教法学法:问题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回到第一单元,一起学习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这是著名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知道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些年来同时写散文。
第一本书的故事也发生在山西,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回到山西老家,去感受作者经历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二、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问题一:这是怎样一本书?引导: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词句。
明确:凄惨的(“简直是一团纸……没有头尾。
”)、父亲补全装订好的、完整的不同寻常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
感情:“难以忘怀……很难笑起来。
”“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三:具体研读:问题二:作者对这本书的感情是崇敬赞美的、难以忘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理解“难以忘怀”)引导:再次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情。
(用“谁+做什么”来概括)明确:“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等。
问书考书灯下补书:亲情——我和父亲裁书送书:友情——我和乔元贞带狗背书:童趣——我和两只狗转学带书:我对生命中第一本书的珍视。
问题:在这些事情、情感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最想突出的是什么?明确:父子情“问书考书”:引导:让学生找描写父亲动作、语言、表情的词语和句子。
明确:“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并欣慰地夸奖”:疼爱。
“板起面孔”:生气、严肃。
3《我的第一本书》

(1-2)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 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 (3-9)第一本书的来历。 第一本书的来历。 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 14)呼应开头, 记之情(不能忘本)。 的珍视铭 记之情(不能忘本)。
下列红色字体你会读吗: 下列红色字体你会读吗:
幽默( yōu )凄惨( qī )奥秘( ào ) chān)磨蹭( mó ) 马鬃(zōng 掺和( ) wǎng 翻来覆去( fù ) 枉( )翻来覆 ) 脊背( jǐ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凄惨: 凄凉悲愤. 凄惨: 凄凉悲愤. 奥秘: 奥妙神秘. 奥秘: 奥妙神秘. 一次又一次; 重复. 一次又一次;多次 重复. 翻来覆去: 翻来覆去: 温厚:温和宽厚. 温厚:温和宽厚. 掺和: 掺杂混合在一起。 掺和: 掺杂混合在一起。 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知书识礼: 知书识礼: 酷似: 极其像。 酷似: 极其像。
……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般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 滴血的趾爪! 滴血的趾爪!
——《华南虎》 《华南虎》
牛汉,原名史成汉, 蒙古族,当代诗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 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 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 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 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 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 是不幸,还是喜悦, 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 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 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 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 是人生的本色吗? 是人生的本色吗?
江苏省铜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
检测预习情况:1.认读字词:幽默凄惨奥秘酷似掺和磨磨蹭蹭翻来覆去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二、感知内容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怎样的关系?明确:1、看书──逼书──送书──读书2、父亲、乔元贞、我父亲改订书→我送书→乔之贞三、捕捉情感学生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发言:1、说说你从叙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哪些感情?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情?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明确:1、父子之情:父亲发现那本“凄惨的课本”只是叹气,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可见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和、善良的人,是一个既理解、尊重孩子,又对孩子负责的好父亲。
友情的珍贵:元贞的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
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学之间淳厚的友情显得弥足珍贵,温暖人心。
人与狗的乐:是我早已调教好的,只要主人下令,大狗便汪汪叫几声,来一个人狗合演“双簧戏”,给恶劣的生活处境带来一丝乐趣。
2、“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用《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从娃娃抓起,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用《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从娃娃抓起,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幼儿时期的审美认知是一种感性认识,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渠道去感知和感受美的对象和现象。
而这个过程不同于成年人,不需要通过语言的文字表述和理性思考。
因此,我们需要从幼儿喜欢的事物、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去考虑,关注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以此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我的第一本书》这个教材作为一种启蒙教材,从画面、色彩、文字等方面切入,孩子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感受美、领略美、了解美、认知美。
其中第一步是让孩子们接触各种绘本,先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接触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注意绘本的画面,讲述画面中的故事,识别形状和色彩,并引导孩子们为绘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第二步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引导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意识。
众所周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他们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成长和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和感知故事中的美妙之处,例如故事中的情感传达、与人物形象相符的色彩和造型等。
让孩子们逐渐认识、懂得和领略美的力量。
第三步是采用互动形式,进行思维启发和表达训练。
在此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绘画、艺术创作等互动形式来引导幼儿对绘本中的美的表达和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编故事,涂色或画画,体验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孩子们回应和赞扬,增强他们对美的自尊、自信和爱好。
实际上,《我的第一本书》这个教材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数不尽的好书可以为孩子们打开学习成长的大门,只要我们懂得细心倾听、灵活创新和适度引导,就能让幼儿在审美意识上不断突破自我,感受到美的存在,并愉悦地将其表达出来。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们要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从各个方面去提升孩子的审美触角,让孩子们能够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中理解并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面对成长中的变化和挑战。
手工制作教案:DIY《我的第一本书》

手工制作教案:DIY《我的第一本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常常需要寻找新颖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其中包括DIY手工制作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篇文章将向大家介绍一款儿童DIY手工制作教案:《我的第一本书》,这款DIY手工制作活动适合年龄在3-6岁的儿童进行,教案内容详细,易懂易学,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增加乐趣。
一、活动目标通过自己DIY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步骤1、制作书籍封面我们需要准备一张颜色鲜艳的卡纸,将卡纸从中间对折,然后将其两侧各分割成两个部分,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张可以折成书封的卡纸。
再准备一张白纸,将其折成与卡纸相同的大小,画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小图案。
在图案下方写上书名和作者的名字。
将白纸贴在封面卡纸内侧,用胶水将卡纸的两侧粘合起来,制作完毕。
2、手工装订书页将一张大白纸剪成半,便得到了两张大小一致的纸,再将其折成半,连成一个小本子。
在折纸的位置处,可以用细线或硬管夹卡紧,然后起笔在纸的折痕处钻眼,钻过之后用线穿起来,打上结,装饰成一个小蝴蝶结,书页就可以手工装订完成了。
3、写下自己的故事在这本小书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写下自己喜欢的故事。
可以是大人讲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编的故事。
要把这些故事形成文字,然后手写到每一页,在最后一页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4、小书互换阅读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小书互换阅读,让孩子们相互展示自己的小书。
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能让孩子们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三、教学技巧1、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在课堂中,老师需要耐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不仅要赞扬其劳动成果,更需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创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思维在书写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优秀3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一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内容,体会独特的思想情感;2、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3、增加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重难点: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课文感知】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简介《死魂灵》。
(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识记重点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四、拓展与延伸1、阅读训练:⑴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⑶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⑷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1.了解写作一本书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2.掌握书籍创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3.提高写作和创作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计算机和投影设备•白板、黑板或幻灯片•教学范例和参考材料•学生笔记本和写作工具教学过程1. 引入 (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本教案的主题和目标:写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
•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写作创作的热情。
2. 了解书籍创作 (15分钟)•向学生介绍写一本书的基本要素和流程:创意、大纲、章节、写作、修改等。
•分享一些著名作家的创作经验和写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创作主题和大纲 (20分钟)•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思考并确定自己书籍的主题和内容。
•引导学生制作书籍的大纲,明确书籍的章节和内容结构。
4. 写作与修改 (30分钟)•鼓励学生按照书籍大纲开始写作。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使自己的写作更具吸引力和流畅性。
•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提供反馈和修改意见。
5. 最终编辑与发布 (20分钟)•教导学生进行最终编辑和校对,确保书籍内容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引导学生理解书籍的出版和发布过程,讨论不同的出版方法和平台选择。
6. 自我评估与总结 (10分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书籍创作进行评估,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分享的方式,总结本次创作经验和收获。
导师反馈与评估•指导学生撰写一份个人反馈报告,总结自己的创作过程、收获和反思。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反馈意见,帮助彼此进一步提升写作和创作能力。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他人,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提供进一步的写作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在写作和创作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享受写作的过程,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才华。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优秀3篇】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编的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优秀3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篇一:《我的第一本书》教案篇一课题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童趣启蒙:如何编写适合幼儿的《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童趣启蒙:如何编写适合幼儿的《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一、认知发展在编写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认知上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
通常来说,幼儿在2岁左右开始慢慢有记忆能力和认知能力,3岁时已经能够开始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4岁时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5岁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因此,编写适合幼儿的《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时,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2-3岁幼儿的教学中,要重点培养记忆力和感知能力,给予更多的视觉和听觉启蒙;在3-4岁幼儿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语言游戏和数学游戏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在4-5岁幼儿教学中,则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语言发展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于幼儿的语言启蒙教育来说,《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也应该注重幼儿的语言发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编写不同的听说练习活动。
在启蒙教育中,要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2-3岁幼儿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故事、语言模仿、词汇拓展等方式,增强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在3-4岁幼儿教学中,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在4-5岁幼儿教学中,则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主题等方式,拓展幼儿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三、趣味性幼儿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趣味和惊喜,所以在编写教案时,趣味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教材的内容例如图文并茂的、有趣的故事、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教材的设计素材。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贴合幼儿的生活体验和兴趣特点,加入易于理解、有趣的故事、歌曲、颜色和形状等教学元素,创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课件5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 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 了乔元贞的一生“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 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等小东西。”这算什么 “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 好学的孩子,但是他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 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 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乔元贞的归宿与作者的成就相比,确实没有出 息,但并不是看不起乔元贞,而是在启迪我们去 深刻思索生活与人生的命题,认识“知识改变命 运” 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 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 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 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 “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 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 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 (1951)、《爱与歌》(1954)、 《温泉》(1984)、《海上蝴蝶》 (1985)、《沉默的悬崖》(1986)、 《牛汉诗选》(1998)。 及自选集 《蚯蚓和羽毛》等。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知识改变人生命运。
——高尔基
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 化主题。 补叙:对情节中的人物、事件做必要的补充。
1.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 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2.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
3.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培根
酷( kù )似 马鬃( zōng ) 哄(hōng)笑 哄( hǒng )骗 ng ) 起哄( h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3 ..我的第一本书》研讨课教案_17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围绕“第一本书”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2.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中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著名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回忆他童年生活的散文。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在文章开头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句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话入手,一起阅读这篇文章。
二、新授1、快速的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中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2、总结难难以忘怀的事“父亲”:藏书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我”:翻书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念书3、读课文3、4、8节,联系相关语句,体会父亲哪些方面让人感动。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父子情深珍贵的友谊活动: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并找学生点评4、为什么“很难笑出来呢?”总结:苦难的生活5、也有笑起来的时候,是因为什么?总结是“读书的快乐”活动:通过朗读体会这份快乐6、读书这么快乐,可是有人却念不上书,谁呀?乔元真的命运和我的命运比较,你得出怎样的结论?结论:知识改变命运7、找到自己还有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讨论“人不能忘本”的含义总结:表面指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深层指:父子情深珍贵的友谊苦难的生活读书的快乐人生的第一课●总结:希望这种读书方法能为同学们读散文打开一扇窗。
●作业小练笔写“我的第一本书”。
幼儿教育老师必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分享

幼儿教育老师必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分享。
1.《我的第一本书》概述《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面幼儿的绘本,书中的情节非常简单、生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很多的互动元素,使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沉浸式的方式来体会绘本的内容,并且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来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引导,例如”翻开下一页”、”跟我一起读”等语言提示。
在整本书的设计中,作者还通过加粗、放大、着色等手段进行了文字和图像的强调,使其更加突出。
整本书以孩子探索的视角展开,以小考题的形式展现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孩子逐步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事物,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主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2.《我的第一本书》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启发式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格特质。
而《我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为教师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并且在教师的教学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借助的地方。
a.增强阅读习惯《我的第一本书》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这本书,引导孩子们了解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并且借助故事中的场景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于图像与语言的相互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测试题进行测试,让孩子们对阅读有更深入的体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b.促进良好的情感社交能力《我的第一本书》具有非常良好的教育性质,让孩子们在阅读其中的故事和情节之余,更好地了解自己、学会理解他人,使孩子们的情感、认知、社交和语言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整个阅读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从书中的场景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魅力,并且从中学会如何去感受、理解、倾听和沟通。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善于交际和合作,从而使得孩子们的成长更加全面。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5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课文,培养表达、概括能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同学的友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品味文章的语言的深刻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在难以得到精神食粮的本书时候,书的珍贵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第一本书”在作者的记忆里是非常珍贵的。
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进牛汉牛汉,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2、积累字词注意下列字词的音义酷似掺和脊背枉读知书识礼翻来覆去奥秘凄惨3、整体感知(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②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③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读过文本,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各种情感,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表现了哪些情感。
讨论、点拨:①父子情。
如父亲关心“我”的学习;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
②同学、朋友情。
如:“我”把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半给了家庭困难的乔元贞等。
③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什么?不仅仅指那半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的一次珍贵经历。
它蕴含着生活的艰辛,父子的深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儿童启蒙教育教案:《我的第一本书》

儿童启蒙教育教案:《我的第一本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幼儿教育则更是被重视。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宝宝们从小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智力与身体的全面发展。
教材的选择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而《我的第一本书》就是一本很适合幼儿启蒙教育的好书,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我的第一本书》出版社简介《我的第一本书》是由上海交通出版社所出版的一本儿童图画书,该书是一本专为幼儿量身打造的交互式学习功能图书。
全书总共10个主题,内容包括:家庭日常、动物、交通工具、界域、大自然、数字表达、颜色形状、游戏、身体器官、生活常识等。
它非常适合3-6岁的儿童阅读,让宝宝们在阅读中学习,建立自信,增强记忆。
二、教育意义1.掌握基础常识《我的第一本书》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家庭日常、大自然、生活常识、数字表达、颜色形状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宝宝们轻松掌握基础常识。
例如,书中有一张关于全球各大洲的地图,宝宝可以看到地球是个圆形的,各个洲之间是独立的,这样的地图有助于宝宝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2.建立自信心阅读《我的第一本书》可以让宝宝们在认识新事物的同时,逐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宝宝透过书中的图画认识世界,知道世界上有那些事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心,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是很有益处的。
3.提高记忆力《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有图画,还有翻页拉环和贴纸等多种交互元素。
通过这些交互,宝宝可以更好地体验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这样的体验更加深入心灵,更容易让宝宝记忆。
而这样的体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宝宝的记忆力,还有利于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建议在引导宝宝们阅读《我的第一本书》时,除了让孩子们自己翻阅外,还可以把教学分为以下步骤:1.初步引导(3-4岁)在幼儿初步阶段,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如何翻页,让他们感受到翻过去后的惊喜和快乐,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翻页,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原创新课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226162

温馨提示: 如何品味语言 对语言的品味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 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 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 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yùnyòng)……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nányǐ)自主的傀 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 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 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
【解析】“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tóngshí)大笑。与句中“满 屋子的人”重复。
第七页,共26页。
3.(原创题)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zhèngquè)的一C项是( )
A.“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 得一字不差。
B.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 《北新》《新月》……等杂志。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 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注释】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课型:现代文主备:刘远华课时:1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学习流程:
一、预学:
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5分钟)
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词语注音:
酷似凄惨奥秘掺和脊背(让学生在书中把这些词都画下来。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二、互学: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学
3、合作探究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第一本书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三、评学:
1、各组展示互学情况。
2、完成练习册: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