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产物
1-3典型蛋白质结构分子的功能和代谢-血红蛋白
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 +
UDP
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的结构
H
H
H HHH
H
ON
N
N
H
N
O
CH2
CH2
CO
COOH
H H OH
OO H
OH
H
H HO
CH2 CH2 CO O
O H H HO
COOH H
H OH
OH H
*排泄
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 入胆汁中,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三、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和胆色 素的肠肝循环
HO N
N
N
N
OH
成 反 应
d-尿胆素
H HHH
HO N
N
PP
中胆素原
+4H
HHHH HH
N
N
OH
2H
中胆素
H
H
PP
H
H 2H 粪胆素
粪胆素原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
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
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胆红素的形成与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单核-吞噬细胞
血液
胆红素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血红素
Y蛋白 胆红素-Y蛋白 Z蛋白 胆红素-Z蛋白
CO O2
胆红素-清蛋白
UDPGA 肝
Fe3+ NADPH
葡糖醛酸胆红素
胆绿素 NADPH
胆红素
胆素原
门静脉
胆素原的 肠肝循环
西医综合(生化专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西医综合(生化专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关于Ras蛋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0年)A.具有GTP酶活性√B.能使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C.具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D.属于蛋白质丝/苏氨酸激酶癌基因ras家族所编码的蛋白质(Ras蛋白)都为21kD的小G蛋白P21,位于细胞质膜内面,P21可与GTP 结合,具有GTP酶活性,并参与cAMP水平的调节。
其他三个选项均与:Ras蛋白特点无关。
2.下列关于GTP结合蛋白(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2007年)A.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B.可催化GTP水解为GDPC.霍乱毒素可使其失活√D.有三种亚基α、β、γ考查对G蛋白性质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G蛋白是一类和GTP或GDP结合的、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三个亚基组成:α、β、γ。
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G蛋白可分为激动型和抑制型G 蛋白等,激动型G蛋白的仪亚基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当有信号时,α亚基的GDP被GTP置换而被活化,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此后,α亚基上的CTP酶活性使结合的CTP水解为GDP,亚基失去活性恢复最初状态。
C蛋白的α亚基有一个可被霍乱毒素进行ADP核糖基化修饰部位,使α亚基仍可与GTP结合,但丧失GTP酶活性。
GTP不能水解为GDP,因此活化的α亚基始终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上,使其处于不正常的活化状态。
3.下列因素中,与Ras蛋白活性无关的是( )(2007年)A.GTPB.Grb 2C.鸟苷酸交换因子D.鸟苷酸环化酶√考查对酪氨酸蛋白激酶(TPK)体系的掌握情况。
Ras是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中的信号分子,性质类似于G的α亚基,与GTP结合时有活性。
当受体型TPK与配基结合后,发生自身磷酸化,并与GRB2(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和SOS(一种鸟苷酸交换因子)结合,进而激活Ras蛋白及下游的信号通路。
生化五答案
LDL:主要是把肝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血液。
HDL:主要是把血液的胆固醇转运到肝。
23.不参与鸟氨酸循环的物质是:
A、精氨酸 B、鸟氨酸 C、瓜氨酸 D、谷氨酸
24.蛋白质的编码氨基酸有:
A、8种 B、16种 C、20种 D、22种
25.胆红素来自体内哪个物质的分解:
A、铁卟啉 B、过氧化物酶 C、胆固醇 D、细胞色素
4.肾通过排出过多的 酸 和肾远曲小管对 Na+ 的主动重吸收及保留 HCO3- 的作用,保持血浆中 NaHCO3 的正常含量和 NaHCO3/H2CO3 的比值。
5.在DNA复制时,子代DNA与亲代DNA完全 相同 ,且一条链来自 亲代 ,另一条是 新合成的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 半保留复制 。
10.有关水的含量在个体间的差异,错误的是:
A、婴儿多、成人少 B、男性多、女性少
C、胖者多、瘦者少 D、成人多、老年人少
11.能增强神经肌的应激性、降低心肌应激性的离子是:
A、Na+ B、OH- C、Mg2+ D、K+
二、填空题
1.氨的主要去路是在 肝 中经 鸟氨酸循环 合成 尿素 ,经 肾随 尿排泄。
2.复制时DNA新链延伸的方向是从 5/ 端到 3/ 端,转录时RNA链延伸的方向是从 5/ 端到 3/ 端。
3.生物转化反应中所需的葡萄糖醛酸的供体是 UDPGA ,而所需的硫酸的供体是 PAPS 。
26.有机磷农药抑制的酶是:
A、磷酸化酶 B、胆碱酯酶 C、胃蛋白酶 D、琥珀酸脱氢酶
27. 磺胺药物对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抑制属于是: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它参与了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全面介绍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为一种催化酶,具有将葡萄糖与醛酸结合的能力。
通过将葡萄糖与醛酸反应,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能够将醛酸转移到葡萄糖分子上,形成葡萄糖醛酸酯。
这一反应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在植物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种代谢途径,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转运等。
在动物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参与了糖代谢过程,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能量供应。
在微生物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参与了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过程。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催化作用来实现的。
它能够将葡萄糖与醛酸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酯。
这一反应需要一定的催化剂和适宜的反应条件。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在生物体内能够迅速进行。
适宜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影响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不仅限于代谢过程中,还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在糖尿病等疾病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导致糖代谢紊乱。
因此,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了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调节了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催化作用来实现的,需要适宜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不仅限于代谢过程,还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对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作用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主要负责将各种外来物质(如药物、染料、毒素等)转化为葡萄糖醛酸代谢物。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将各种外来分子中的葡萄糖醛酸基团转移到其他分子或大分子上,从而影响外来物质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UGTs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能与多种物质形成非共价结合,并与其他药物发生竞争性抑制,酶促反应速度快,催化效率高。
UGTs 在药物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将亲脂性药物转化为脂溶性药物,利于转运和排泄;可将水溶性药物聚合形成大分子,减少溶解度,有利于消除。
同时,UGTs还参与了人体内许多内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药理学意义。
然而,当UGTs功能缺陷或被抑制时,可能导致药物蓄积、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临床用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UGTs活性检测,了解其药物代谢特点,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等问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生物转化的名词解释
生物转化的名词解释
答案:生物转化又称药物代谢,指体内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肝药酶作用而产生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药物结构改变。
外来化合物经过生物转化,有的可以达到解毒,毒性减低。
但有的可使其毒性增强,甚至可产生致畸、致癌效应。
分析:生物转化的类别:
葡萄糖醛酸化:肝细胞微粒体中含有非常活跃的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它以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UDP-葡糖醛酸)为供体,催化葡糖醛酸基转移到多种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包括药物、毒药和激素)上,如酚、醇、胺和羧酸等,生成β-葡糖醛酸苷。
硫酸化:硫酸化反应是人体化学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在芳香胺、多环芳烃等许多化学致癌物的生物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葡萄糖醛酸课件
目录
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 举例:
NH 2
苯胺
HO
NH 2
对氨基苯酚
2. 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
单胺氧化酶( monoamine MAO) 存在部位:线粒体内
oxidase,
催化的反应 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
RCH2NH2+O2+H2O2
• 意义 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限制
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
• 竞争结合剂 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二、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
*摄取 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
膜表面进入肝细胞
*转运 在胞浆与配体蛋白结合
内质网
*转化
❖ 部位:滑面内网质 ❖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为结合物为UDP葡萄
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概述
❖ 肝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原因 不同部位的肝细胞获得的氧和营养物
质具有差异。
*以终末微血管为中轴,将肝小叶中的肝细 胞分为三条带: I 带 (门管周带 periportal zone) III 带 (小叶中心带 centrolobular zone) II 带 (介于I带与III带之间)
1.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部位: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 ﹡原料:胆固醇
※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是其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 ﹡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
➢ 过程
胆固醇(27C) 7α-羟化酶
7α-羟化胆固 醇
结合型初级胆汁 酸
初级胆汁酸(24C)
2.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诱导羧酸药物代谢激活的研究进展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 诱导羧酸药物代谢激活的研究进展谢彤, 梁艳, 郝海平, 谢林, 王广基*(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9)摘要: 含羧酸基团的药物可以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代谢转化, 形成亲电子活性的酰基葡萄糖醛酸苷活性中间代谢产物,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非酶或酶反应形成蛋白加合物或DNA加合物。
加合物的形成是含羧酸基团药物形成特异质反应和基因毒性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该类药物的代谢激活为例, 阐述了酰基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学活性、致毒机制、分布特征以及产生的毒性反应, 并探讨了研究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羧酸药物;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酰基葡萄糖醛酸苷; 代谢激活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09) 11-1193-07Advances in study of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carboxyl-acidcontaining drugs by UGTsXIE Tong, LIANG Y an, HAO Hai-ping, XIE Lin, WANG Guang-ji* (Key Lab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Abstract: The metabol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drugs containing carboxylic acid groups can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acyl glucuronide metabolites through catalysis by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and produce pro-acyl glucuronide intermediate metabolites with electronic activity. Then, protein or DNA adducts appeared after a series of non-enzyme or enzyme reactions. These adducts would change the protein activity and potentially lead to idiosyncratic and genotoxicity.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chemical activity, drug-induced mechanisms, distribution and toxicity resulting from this metabolic activation for these drugs, and stated the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Key words: carboxyl-acid containing drug; uridine diphospho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acyl glucuronide; metabolic activation肝脏是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 许多药物经肝脏代谢酶生物转化后, 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 从而易于排出体外, 但一些药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产生了活性的中间代谢物, 这些活性代谢物会激活原癌基因、改变体内的信号转导通路或与相应的组织蛋白、DNA结合形成加合物从而诱发癌症、造成肝肾损伤等。
西医综合(生化专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西医综合(生化专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关于Ras蛋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0年)(分数:2.00)A.具有GTP酶活性√B.能使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C.具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D.属于蛋白质丝/苏氨酸激酶解析:解析:癌基因ras家族所编码的蛋白质(Ras蛋白)都为21kD的小G蛋白P21,位于细胞质膜内面,P21可与GTP结合,具有GTP酶活性,并参与cAMP水平的调节。
其他三个选项均与:Ras蛋白特点无关。
2.下列关于GTP结合蛋白(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2007年)(分数:2.00)A.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B.可催化GTP水解为GDPC.霍乱毒素可使其失活√D.有三种亚基α、β、γ解析:解析:考查对G蛋白性质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G蛋白是一类和GTP或GDP结合的、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三个亚基组成:α、β、γ。
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G蛋白可分为激动型和抑制型G蛋白等,激动型G蛋白的仪亚基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当有信号时,α亚基的GDP被GTP 置换而被活化,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此后,α亚基上的CTP酶活性使结合的CTP水解为GDP,亚基失去活性恢复最初状态。
C蛋白的α亚基有一个可被霍乱毒素进行ADP核糖基化修饰部位,使α亚基仍可与GTP结合,但丧失GTP酶活性。
GTP不能水解为GDP,因此活化的α亚基始终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上,使其处于不正常的活化状态。
3.下列因素中,与Ras蛋白活性无关的是( )(2007年)(分数:2.00)A.GTPB.Grb 2C.鸟苷酸交换因子D.鸟苷酸环化酶√解析:解析:考查对酪氨酸蛋白激酶(TPK)体系的掌握情况。
Ras是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中的信号分子,性质类似于G的α亚基,与GTP结合时有活性。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糖原的降解需要磷酸化酶、 三、 糖原的降解需要磷酸化酶、转移酶和去分支酶
糖原磷酸化酶可以从糖原的非还原端连续地进行磷酸解, 糖原磷酸化酶可以从糖原的非还原端连续地进行磷酸解, 磷酸解 糖苷键的分支点还剩下4个葡萄糖单位的 磷酸解直至距 α-1,6 糖苷键的分支点还剩下 个葡萄糖单位的 部位停止,剩下的底物称为极限糊精,极限糊精可以通过糖原 部位停止,剩下的底物称为极限糊精, 极限糊精 去分支酶作用进一步降解。 去分支酶作用进一步降解。去分支酶具有葡聚糖转移酶和淀粉 -1,6-葡糖苷酶两种催化活性。 1,6-葡糖苷酶两种催化活性。 葡聚糖转移酶催化支链上的3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糖原分 葡聚糖转移酶催化支链上的 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糖原分 子的一个游离的4′端上, 糖苷键,而淀粉子的一个游离的 端上,形成一个新的 α-1,4 糖苷键,而淀粉 端上 1,6-葡糖苷酶催化转移后剩下的通过 α-1,6 糖苷键连接的葡萄 葡糖苷酶催化转移后剩下的通过 糖残基的水解,释放出一分子的葡萄糖。 糖残基的水解,释放出一分子的葡萄糖。因此对于原来糖原聚 合物中的每个分支点都可释放出一分子葡萄糖 释放出一分子葡萄糖。 合物中的每个分支点都可释放出一分子葡萄糖。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一、 葡萄糖醛酸途径可以生成糖醛酸和抗坏血酸 二、饮食中的其它糖可以经酵解途径降解 1 . 果糖可以转换为甘油醛 磷酸 果糖可以转换为甘油醛-3-磷酸 2 . 半乳糖可被转换为葡萄糖 磷酸 半乳糖可被转换为葡萄糖-1-磷酸 3 . 甘露糖可转换为果糖 磷酸 甘露糖可转换为果糖-6-磷酸 三、糖原的降解需要磷酸化酶、转移酶和去分支酶 糖原的降解需要磷酸化酶、 糖原合成的底物是UDP-葡萄糖 四、 糖原合成的底物是 葡萄糖 五、 葡萄糖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由非糖物质合成
实验7 改良J-G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20151116
一. 目的要求
❖
掌握本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基本原理。
❖
熟悉本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基本操作步骤及参考值。
了解临床测定血清胆红素的主要方法及意义。
❖
二.实验原理
❖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的偶氮胆红素; 在同样条件下,未结合胆红素须有加速剂破坏胆红素氢键后才能与 重氮试剂反应。
UDP-葡糖醛酸基 转移酶
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七.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3.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并泌入胆小管
(2)胆红素在内质网结合葡糖醛酸生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
❖
两种胆红素理化性质的比较
理化性质 未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 小 大 大 结合 大 小 小 结合胆红素
同义名称 与葡糖醛酸结合 水溶性 脂溶性 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及毒性
2. 试述胆红素代谢的基本过程以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在黄疸鉴 别诊断中的意义。
❖
七.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3.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并泌入胆小管
(2)胆红素在内质网结合葡糖醛酸生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
❖
部位:滑面内网质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葡糖醛酸, UDPGA) 催化酶: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产物:主要为双葡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 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按下表配制5种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标准液
试剂(ml)/管别 0 0.0 1.0 — — 1 0.2 0.8 2 0.4 0.6 3 4 5 1.0 0.0 171 10
胆红素标准液(171μmol/L)
稀释血清 相当于胆红素浓度 μmol/L mg/dl
2023年毒理学之外源物在体内的转运与转化相关知识解读
3
毒物动力学:toxicokinetics
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数量在ADME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求出各项动力参数,定量的描述机 体对外源化学物进行处置的特征。
以便明确靶器官、揭示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水平 与毒效应强度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中毒机制。
4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膜动转运 cytosis
1.被动转运: 顺浓度差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1)简单扩散: 大多数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
R K Ac1 c2
R 扩散速率 K扩散常数
d
A生物膜的面积
必须具有脂溶性,有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
C1-C2浓度梯度
脂水分配系数极高、只能溶于脂肪的物质难以通过 d 生物膜厚度
14
(三)经皮肤吸收
需要穿透多层细胞才能进入真皮层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毛囊、皮脂腺、汗腺少量毒物吸收 2个阶段: 穿透阶段:被动扩散透过角质层 吸收阶段: 通过表皮深层和真皮层并经静脉或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 一般:具有较好的脂溶性的物质易于经过皮肤吸收
高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物质吸收困难 潮湿的皮肤、充血的、发炎的、损伤的皮肤,吸收增加 损害角质层的酸、碱、二甲基亚砜、芥子气
22
2.肾小管排泌 有一些主动转运体系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 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 多药耐受蛋白:毒物排泄 重吸收: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肽类转运蛋白
吸收肾小管腔内的毒物 毒物还可以随小分子血浆蛋白吸收,损伤近曲肾小管 如:甲硫蛋白—镉
23
(二)经粪便排泄 1.混入食物中的毒物
未被吸收的 2.随胆汁排出的毒物
生物转化
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癌的关系等问题,一向备受人们
关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势必会极大地促进CYPs结
构与功能的研究,并促进CYPs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
用。许多P-450网页可查。
26
生物转化酶
黄素单加氧酶(微粒体内)
(flavin-containing monoxygenase,FMO) 特点:
1、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为辅酶
肽-s-转移酶等。
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化学物代谢转化Ⅰ相反应的重要 酶。
17
生物转化酶
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 或单加氧酶
又称
混合功能氧化酶( 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
是一个蛋白质的超家族。是多种同工酶的集合体,可催
化不同类型的氧化反应。 特点:加单氧,微粒体,混合功能,多种氧化(还原) 含有的血红素铁在二价时与CO结合在光谱450nm处有最 大吸收峰而命名。
31
生物转化过程
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a)芘(BaP) 在体内的主要代谢 途径(图3-2,p48): ①向下箭头:形成3-羟-BaP,主要的解毒产物 ②右下箭头:在P450酶催化下生成BaP-4,5环氧化 物;再经环氧化物水化酶的催化生成BaP-4,5二氢二 醇(重排为酚类)。进一步代谢解毒。 ③向右箭头:在P450酶催化下生成BaP-7,8环氧化 物(或BaP-9,10环氧化物);再经环氧化物水化酶 的催化生成BaP-7,8二氢二醇;再由P450酶催化进 一步生成邻二氢二醇环氧化物,邻二氢二醇环氧化 物有多种形式,其中的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 为终致癌物。
24
生物转化酶
P-450催化的7种氧化反应类型(下述) ①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羟化:
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葡萄糖醛酸结合作用(GAG)是将某些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从体内清除的主要过程。
当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时,它会被肠道细菌还原为粪胆原,部分粪胆原被肠道重吸收后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肠道重吸收的粪胆原增加,血清间接胆红素会升高,从而可能导致溶血性黄疸。
葡萄糖醛酸结合作用在肝脏中发生,这个过程由UDP-葡糖醛酸提供葡糖醛酸基,由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完成。
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回肠末端与肠黏膜细胞结合进入肠黏膜细胞内,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间接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直接胆红素。
随后,直接胆红素由肠黏膜细胞分泌入毛细血管,直接胆红素随尿液排出体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GlcNAc-T)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是一种转移酶,它能够催化鸟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cNAc)与底物之间的醛酸基转移反应。
这种酶在底物的醛酸基上转移一个葡萄糖氨基糖(GlcNAc)基团,形成醛酸基-GlcNAc结构。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结构非常复杂。
它由多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都有特定的功能。
其中,酶的活性中心位于亚单位的结构域中,这个结构域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质。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在催化反应中,通过与底物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使底物的醛酸基与酶的葡萄糖氨基糖基团发生酯键形成。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有着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参与细胞表面糖基化的过程。
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修饰方式,通过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底物上的醛酸基与葡萄糖氨基糖基团结合,形成糖基化产物。
这些糖基化产物在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黏附以及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还参与细胞膜糖脂的合成。
细胞膜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细胞表面的识别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通过催化反应,将底物的醛酸基与葡萄糖氨基糖基团结合,形成细胞膜糖脂的前体物质。
这些前体物质进一步参与合成过程,最终形成细胞膜糖脂。
除了上述功能外,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还参与一些其他生物过程。
例如,它在糖蛋白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蛋白是一种具有糖基化修饰的蛋白质,它在细胞间的黏附、信号传导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通过催化反应,将底物的醛酸基与葡萄糖氨基糖基团结合,形成糖蛋白的糖基化修饰。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2987)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0分,每题5分)1. 在NDP转变为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dNDP)的过程中硫氧还蛋白和谷氧还蛋白起电子载体的作用。
()答案:正确解析:2. 从乙酰CoA合成1分子棕榈酸(软脂酸),必须消耗8分子ATP。
()答案:错误解析:3. 高能磷酸键只能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
()答案:错误解析:除了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以外,底物水平磷酸化和代谢底物分子内能量的重新分布也都可以产生ATP。
4. 真核生物的基因都含有内含子。
()答案:错误解析:真核生物的基因并不是都含有内含子。
5.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中的rRNA组分而不是蛋白质组分起主要作用。
()答案:正确解析:6.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都是偶联的。
()答案:错误解析: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都是偶联的,而真核生物则不是。
7. ATP是生物体能量储存和利用的形式。
()答案:错误解析:8. 氨基酸合成的过程中,将NH4+引入α酮戊二酸分子中生成谷氨酰胺需要NADH提供还原力。
()答案:错误解析:在这个过程中,提供还原力的物质是NADPH。
9. DNA滚环复制不需要RNA作为引物。
()答案:错误解析:10. Na+K+离子泵中,每完成一个循环,消耗1分子ATP,转运3个Na+和3个K+。
()答案:错误解析:11. 在肝中,果糖2,6二磷酸是从果糖6磷酸经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产生的。
()答案:正确解析:12. 糖原中由α1,6糖苷键形成的分支可以增加糖原合成及分解的速率。
()答案:正确解析:13. 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一条双链DNA含有许许多多基因,他们是相互不重叠的。
()[山东大学2016研]答案:错误解析: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DNA分子中,还有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是存在于RNA分子中,而且一条双链DNA上的基因是可以重叠的,称为重叠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与类型 (二)生物转化的意义与特点 (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与类型 1.生物转化的概念
某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转变,增强其极性或 水溶性,使其容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 饱食状态 肝糖原合成↑ 过多糖则转化为脂肪,以VLDL形式输出
• 空腹状态 肝糖原分解↑
• 饥饿状态 以糖异生为主 同时脂肪动员↑→酮体合成↑ →酮体供能, 节约葡萄糖
2.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
输均具有重要作用。
思考:肝内进行的主要脂类代谢有哪些? 胆汁的合成、胆汁对脂类的乳化作用、脂肪 酸的合成与分解、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变、酮 体的生成、磷脂的合成、脂蛋白的合成 。
①双重血供:肝动脉和门静脉。 ②双重排泄通道:肝静脉和胆道。 ③丰富的血窦,使血流速度变缓,有利于进行物质交
换。 ④大量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微粒体、高尔
基体、溶酶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 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分泌、排泄、 生物转化等作用,被誉为人体“物质代谢中枢”。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解读肝脏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各项指 标,说出其正常范围,以及指标异常时提示有哪些 疾病。 2、能够根据胆红素生化检测指标判断患者的黄疸 类型。 3、能够正确使用黄疸仪测定血液中胆红素浓度。 4、能够阐述脂肪肝发病的生化机制,并指导预防。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并能解决主要矛盾的能力。
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含有羟 基、羧基或者氨基的药物、毒物、激素,与 某些小分子物质或者化学基团结合,掩盖药 物、毒物的某些功能基团,使其生物活性或 毒性降低,极性和水溶性增强,利于排泄。
引言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最大的多功能实 质性器官,被称为“人体的化工厂”。
肝不仅在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 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分泌、排泄、 生物转化等作用,被誉为人体“物质代谢中枢”。
引言
肝脏复杂的功能与其独特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化学 组成特点密不可分。
肝静脉
肝在组织结构和生化组成上的特点:
第一节 生物转化作用
导入情景
谢先生,男61岁,因大量饮酒后出现纳差乏力半月, 尿黄4天入院。入院时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及巩 膜重度黄染,小便呈深黄色,四肢无浮肿,腹软。经检查: 生命指征平稳,总胆红素203μmol/L,白蛋白38g/L。经 白蛋白,输血浆及护肝对症治疗无好转,3日后查肝功能: 白蛋白30.5g/L,ALT 1150IU/L,AST 687IU/L,TBIL 415.9μmol/L,DBIL 251.8μmol/L,并开始出现大便带 鲜红色血且逐渐加重。彩超提示:弥漫性肝损害,腹水。 临床诊断:慢性重症肝炎。
能力训练任务
任务1、正确操作黄疸仪。 任务2、扮演护士,向患者解释黄疸的分型及生化机 理。 任务3、扮演护士,向患者解读胆红素生化检测报告 单中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生化含义。 任务4、扮演护士,向患者解读肝脏生化检验报告单 中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生化含义。 任务5、扮演社区护士,就“常见肝脏功能异常发生 的生化机制以及如何预防”向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目录
第一节 生物转化作用 一、概述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三、生物转化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胆汁酸代谢 一、胆汁酸的功用 二、胆汁酸的代谢
第三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一、胆色素代谢 二、黄疸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肝在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生物 转化的概念、特点及生理意义;血红素合成的原料 及生成部位;胆色素的概念及代谢; 2、熟悉肝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作用;生物转化 的影响因素;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胆汁酸的功能;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及功能; 3、了解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胆汁酸的生成;血红 素的生物合成。
肝在代谢中的作用
(一)肝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二)肝在激素、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一)肝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 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思考:肝内进行哪些糖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
不同营养状态下肝进行糖代谢的状态不同
肝在脂类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 消化吸收 分泌胆汁,乳化脂类,其中胆汁酸为脂类消化吸收所 必需
• 合成 脂肪酸、甘油三酯、酮体、 胆固醇 、磷脂 、脂蛋白
• 分解 脂肪酸的β氧化、 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 运输 合成与分泌 VLDL; HDL; LDL; apo CⅡ; LCAT
3.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 在血浆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氨、胆红素等 非营养物质
外源性:药物、毒物等
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将药物和毒物代谢转化
2.生物转化的类型: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1)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改变物质原来的功能基团,使非极性基团转 化为极性基团,增加亲水性。有的物质通过 第一相反应即可排出体外。
(2)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 清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作用) • 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氨基酸的转氨基、脱氨基、脱羧基、脱硫、转甲
基等(支链氨基酸除外)。
清除有毒的血氨及胺类,合成无毒的尿素。
(二)肝在激素和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1.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 激素的灭活 体内许多激素发挥作用后主要在肝进行 代谢转变,使其生物活性减弱或丧失的过程。
* 主要方式:生物转化
2.肝在维生素代谢中作用
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及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维生素的储存
是Vit A、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 维生素的转化 β-胡萝卜素→VA
Vit D3 → 25-(OH)-Vit D3 (活性形式) 水溶性维生素→辅酶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