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一节 电是什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4章 了解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4章 了解电路

第14章了解电路

第1节电是什么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2.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3.了解静电感应现象及应用.

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7、58页,完成下列填空:

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另一种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小组讨论】

1.用塑料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然后用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发现塑料梳子能够吸住小纸屑,说明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教师】

做摩擦起电实验时,相互摩擦的物体应是不同的物体,且两个物体均要与外界绝缘.故实验一般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成功率较高,在空气潮湿的条件下失败率较高.

【跟踪训练】

1.在日常生活中,“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例如:用干毛巾擦镜子,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这是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2.干燥的天气里将用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所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带电,会吸引不带电的头发.

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9页,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远离,猜想同种电荷可能相互排斥.

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相互远离,进一步验证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第一节 电是什么

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一节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怒发冲冠”,设疑导入。

新课教学:

一、摩擦起电

展示:探究摩擦起电实验的图片。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师点拨: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这种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阅读58面的迷你实验室。

师:从“迷你实验室”可知,两气球相互排斥,这是为什么呢?

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大屏幕展示:课本P59页的图14-3所示的实验。

得出结论: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即学即练: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是什么》教案

电是什么

一、教课内容剖析

本节教材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本章教材介绍了摩擦起

电、电路连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是整

个电学的基础。

这一节是本章的要点和要点,本节教材学习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整

个电学部分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累积;本课内容在编排上真切表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经过研究、剖析、归纳来认识静电,防备和利用静电,所以,这一节课不论在知识学习上仍是培育学生能力上都十分重要。

二、学生学习状况剖析

学生对电已有感性认识,但电是如何来的却全无所闻,所以,摩擦起

电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要点;电荷是真切存在的微观物体,我们看不到,所以,电荷的分类、摩擦起电的本质是难点。本节课我经过实验研究和剖析议论来打破要点与难点。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我打算采纳以教师指引,学生研究和实验为主的互动启迪式教

课方法。经过身旁摩擦起电的案例的研究、剖析、议论使学生踊跃的参加

教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向教课手段,增添一系列师生、学生与学生活

动睁开教课。

四、浸透科技、校训、德育或环保教育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大家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心主义的世

界观。

五、教课目的

A、认知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及其作用。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育学生从平时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的能力。

2)培育学生利用身旁现有物件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

3)培育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照,归纳、归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C、感情目标

九年级物理认识电现象教案

九年级物理认识电现象教案

第三章认识电路

第一节电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物体带电的实质。

3、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4、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难点:物体带电的本质。

【课堂探究】

夏天常有“闪电〞出现,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这些现象如何产生的呢?

一、静电现象

观察:摩擦起电

如下图,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

后靠近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橡胶棒或玻璃棒能____________小纸屑。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体带电: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物体带电现象:梳头发时,头发飘起来;夜晚脱毛衣有“火花〞; 风扇的扇叶容易吸引灰尘;摩擦塑料尺吸引纸屑等。

2、带电体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电荷:〔物理学家富兰克林规定〕

〔1〕正电荷〔+〕:把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__上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2〕负电荷〔-〕:把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__上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原因:〔课本35页〕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

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 电是什么教案1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 电是什么教案1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1节电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4.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二、教学重难点

1.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2.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教学过程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一、摩擦起电

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

电、感应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相

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那么丝绸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同学回答。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如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

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验电器
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结构:如右图
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
原理来工作。
金属箔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电荷)。用Q 表示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金属球 金属杆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导体相接触 时 , 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会使导体内部的电 荷重新分布 ; 异种电荷被吸引到离带电体近的一 端 , 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一端。这 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如以下图所示 , 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
当乙球靠近甲球时,两球互相排斥,那么以下说法准确
的选项D 是哪一项:〔

A.甲球带正电 , 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不带电 , 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 , 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或都带正电
小结
摩擦 起电
两种电荷 的相互作

验电器、静 电现象
那么D带负
电荷。
A
B
AC
C
D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 的通草球时 , 假设通草球被吸引 , 那么该通草球 〔 D〕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是什么》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是什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电是什么》。本节主要介绍电的概念、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静电现象。具体内容包括:

1. 电的概念:电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现象,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 电荷的性质: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库仑定律。

4. 静电现象:由于电荷的积累和相互作用,产生的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电的概念,理解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的能力。

3. 通过对静电现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成因和防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静电现象演示器。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静电现象的图片,如塑料尺吸引纸片、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吸引铁屑等,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的神奇。

2. 概念讲解:

介绍电的概念,解释电荷的性质,阐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例分析: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脱衣时产生的静电、打印机工

作原理等,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成因。

4. 互动环节: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止静电现象,并展示各自的方案。

六、板书设计

1. 电的概念

2. 电荷的性质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静电现象的成因和防止

七、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1节 电能 电功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1节 电能 电功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八章电能电功

第1节电能电功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

2.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3.能用电功公式W=UIt进行简单的电学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知道电流能够做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

照明灯、苹果、电能表等。

打开教室的照明灯,请同学思考照明灯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知识点1

电能

我们教室的照明灯能发光,是因为消耗了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2个问题:

(1)电能是如何得到的?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都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哪些形式的能?

学生思考后回答:

(1)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如火力、水利、风力发电厂以及各种各样的电池,他们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2)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水器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总结:评价并补充同学们回答的问题,总结得出,电能是可以转化的,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实质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知识点2

电能的单位

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

(1)将一个苹果从地面放到桌面上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2)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14.1《电是什么》沪科版初中物理市级优质课教案

14.1《电是什么》沪科版初中物理市级优质课教案

14.1 电是什么

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通过静电以及静电的应用和防护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和带电体的性质。

(2)探究并了解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和使用验电器,认识验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2)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方案,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

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对静电的利弊的认识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上册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在实验中合作探究,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通过逻辑推理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一)知识基础。小学科学已经接触过摩擦起电,并且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二)认知能力。学生思维较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学习动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比较典型的求趣、求动心理。

(四)学习风格。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喜爱合作学习,喜爱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喜欢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较容易受外界评价与成就水平影响,焦虑水平适中。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运动速度及磁场的强弱有关

3.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归纳、概括和想象的能力。

4.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5.通过向学生介通过向学生介绍电磁感应发展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用于探索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电磁感应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

由实验现象概括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还是风力发电,都是通过发电机发电的。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法拉第的发现

自主阅读教材P124~12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在1831年由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2.如下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ab导线静止。当蹄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选填“会偏转”或“不偏转”);若磁铁运动方向不变,只对调磁极,就可以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2题图)

3.如下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较长的软电线两端与灵敏电流计两接线柱连接起来,两同学拿着电线的两处,分别站在地面上的东西方向,像跳绳一样在空中不停地摇动电线,可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

一、教学内容

1. 电能的概念:介绍电能的定义、单位以及电能的计算方法。

2. 电功的概念:介绍电功的定义、单位以及电功的计算方法。

3. 电能与电功的关系:讲解电能和电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将电能和电功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电能和电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

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等,

引入电能和电功的概念。

2. 电能的讲解:讲解电能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电功的讲解:讲解电功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4. 电能与电功的关系:讲解电能和电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等,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能和电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电能:定义、单位、计算方法

电功:定义、单位、计算方法

电能与电功的关系

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

什么教案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摩擦起电的本质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科学思维

(1)在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时,用观察法、归纳法,从很多的现象或实例中,找出带电体共有的特点——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用推理法、归纳法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科学探究

注意观察身边的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会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4.科学态度和责任

了解静电现象,关注静电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

2.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

教学情境: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知识归纳:

(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

第十四章认识电路

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现象”的初步知识本章教学内容,就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是什么、让电灯发光,学习连结串

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科学研究: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学习丈量电压.

本章共分 5 节:

1.第 1 节“电是什么” ,主要叙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摩擦起电的本质,静电感觉及静电现象的应用,知道验电器的作用及原理.

2.第 2 节“让电灯发光” ,本节是本章的要点教课内容,本节的教课要点应放在让学生

认识简单电路、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能着手连结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并注意从

一开始就培育学生优秀的电学实验习惯、优秀的画电路图的习惯.

3.第3 节“连结串连电路和并联电路” ,本节主要叙述了串连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色,

要修业生能正确辨别串、并联电路,能画简单的串连、并联电路图,能依据电路图连结本质

电路 .

4.第 4 节“科学研究: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本节的内容能够分红三个部分,第一,用类比的方法成立电流观点,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二,如何使用电流表;第三,实验研究:(一)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二)串连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三)并联电路的干路和

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经过让学生在察看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着手实

查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剖析论证、评估沟通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领

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电是什么

观察图14-1-1,回答下列问题:

图14-1-1

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毛皮摩擦过的梳子、塑料棒能够__吸引__轻小物体,物理学中就说塑料尺、梳子__带了电__,或者说带了电荷。

问题2:在两幅图中,梳子、塑料尺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带电的,物理学中把用__摩擦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摩擦起电__。

问题3:与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__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附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__。

学点2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探究教材P59的实验,同时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14-1-2

实验1:如图14-1-2(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相互__远离__,猜想同种电荷可能相互__排斥__。

实验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相互__远离__,进一步验证了同种电荷相互__排斥__。

实验3:如图(c)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能观察到它们相互__靠近__,说明异种电荷相互__吸引__。

问题1:摩擦起电现象中,物体带了电荷,不同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经过大量研究验证,自然界中只存在__两种__电荷,一种与用__丝绸__摩擦过的__玻璃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__毛皮__摩擦过的__橡胶棒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问题2:由以上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排斥__,异种电荷互相__吸引__。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共33张ppt)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共33张ppt)

7.一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用线悬挂的塑料小 球,小球先被吸引,与玻璃棒接触后又分开,因此可以确 定,小球原来( C ) A、一定带负电 B、可能带正电 C、不一定带电 D、一定不带电
8、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通草球,其中任何两个小球
靠近时都会相互吸引,由此可以推知,这三个小球( B )
概念理解:中和与中性
• 物理中的中和与中性也是不同的概念,中 和是一种现象、中性是一种性质.中和指
的是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的现 象,如雷电的发生就自然界中的一种中和 现象,中和后物体对外不显电性,即物体 呈现电中性.值得注意的是电荷中和时, 正、负电荷相互抵消,而不是消失,其实 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13、在加油站附近,贴有“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 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样做的道理
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运 输过程中汽油与桶壁摩擦,而使塑料桶带电,因塑 料是绝缘物质,桶上电荷不易转移,积累到一定程 度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火花引燃汽油,造成事故。
14、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
验电器的张角越大, 表示它所带的电荷越多。
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2、接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 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物体带电的方法:

九年级物理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教案

出示问题自主学习(学科环节)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

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

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作用,使带

电体附近物体带电。近

端带电荷,远

端带电荷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电荷完全抵

消的现象

出示问题,学生阅

读课本寻找答案。

小组交流合作,

尝试练习互动探究(学科环节)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

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甘落后D.可能带负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2、一个物体接触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合拢,后又缓慢张开一定的角度,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

A.不带电B.带正电

C.带负电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

有两种电荷。

学生归纳本节学习

收获,教师补充提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使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怒发冲冠”,设疑导入。

新课教学:

一、摩擦起电

展示:探究摩擦起电实验的图片。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师点拨: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这种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阅读58面的迷你实验室。

师:从“迷你实验室”可知,两气球相互排斥,这是为什么呢?

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大屏幕展示:课本P59页的图14-3所示的实验。

得出结论: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即学即练: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4、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5、思考:

(1)你能解释“怒发冲冠”的原因了吗?

(2)散开的塑料绳越捋越开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呢?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介绍:验电器的使用。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回答后师点拨: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四、电荷的多少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想一想:为什么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与雷雨云带的电会相差这么大?

五、摩擦起电的原因、电中和现象

师介绍:元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及电中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当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就会在物体间发生转移,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有多余的电子带负电;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因此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电中和现象:

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放在一起两物体都恢复到原来不带电的中性状态的现象叫电中和现象。

(中和现象并不是电荷的消失,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抵消。)

学生讨论: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为什么是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为什么是负电?

2.用塑料梳子多梳几下头发,头发为什么会越梳越蓬松,并随梳子“飘”起来。

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有时候会发现衣服会粘在皮肤上,为什么?

4.冬天在晚上脱毛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课堂小结

1、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