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篇)【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市场营销【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市场营销【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保险市场营销16.1复习笔记一、保险市场营销概述1.保险市场营销的概念及特点(1)保险市场营销的概念保险市场营销是指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整体活动。

从整体来看,保险市场营销活动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分析保险市场机会、研究和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

(2)保险市场营销的特点①保险市场营销并非等于保险推销。

保险推销是保险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把保险单卖出去,而保险商品是否适销对路、营销管理是否卓有成效等则不是保险推销的任务。

②保险市场营销特别注重推销。

保险商品具有特殊性,仅仅是对保险消费者的一种承诺,而且这种承诺只能在约定的事件发生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履行。

此外,由于保险商品过于抽象,保险单过于复杂,使得人们对保险商品了解甚少,一般不会主动地购买保险商品。

因此保险必须靠推销。

③保险市场营销更适应于非价格竞争的原则。

其具体表现为保险市场营销的服务性和专业性。

首先,保险服务不仅表现为在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前,而且还表现在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后。

其次,保险市场营销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推销人员。

因为对一个被保险人而言,购买保险是一项风险管理计划、一项投资计划、一项财务保障计划,因而保险推销人员需要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根保险市场的行情,结合不同客户的心理特征,帮助其购买合适的保险保障。

(3)保险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保险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①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观念;②以销售为导向的营销观念;③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观念;④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2.保险市场营销管理程序保险市场营销管理程序包括分析营销机会、保险市场调查与预测、保险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制定保险市场营销策略、组织实施和控制营销计划等项工作。

(1)分析营销机会分析市场环境,寻找营销机会,是保险市场营销活动的立足点。

其中,机会是指在营销环境中存在的对保险企业的有利因素。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国际化【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国际化【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保险监管国际化21.1复习笔记一、保险监管国际化的背景1.保险业务国际化保险业务国际化的主要原因是保险市场全球化:①保险与再保险业务的国际性特点决定了保险业务必须国际化;②跨国公司的保险需求推动保险业务朝国际化发展;③巨额保险标的的出现推动了保险业务国际化的发展;④保险自由化为保险业务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2.保险机构国际化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保险公司出于内在的发展需要和迫于外在的竞争压力,往往采取自身扩张和战略联盟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国际性的保险机构。

保险机构进行国际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人希望借此提高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率。

国际扩张的吸引力就在于保险人的经济风险和承保风险都得到了分散,而且保险人还可以国际化的机构做平台,通过国际化的投资政策获得良好的收益。

为了满足那些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的客户的保险需求,保险机构也必须进行国际扩张。

3.保险风险国际化保险风险国际化是指保险标的风险超越一国的国界而跨越两国或两国以上国界,它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结果。

风险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风险是无国界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风险因素迅速地在国际范围内出现。

二、保险监管国际化及其标志1.保险监管国际化的含义保险监管国际化有其明确的含义和特定的内容:(1)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保单持有人和投保人的利益,防范系统性保险风险的跨国传播和蔓延,维护国际保险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各国保险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组织和机制。

通过这个组织和机制,形成一套为不同辖区的保险监管机构所广泛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保险监管国际规则。

(2)保险监管国际规则只能是对各国保险监管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共性抽象,是对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及其运作的基本要求和最低标准,所以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不同国家保险监管制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不应当也不可能代替各国保险监管具体法规以及各具特色的不同监管方式和习惯做法。

(3)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应当允许不同国家的保险监管机构在适应保险监管国际化形势的过程中有先有后,有快有慢。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五章 保险形态的分类)】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五章 保险形态的分类)】

第五章保险形态的分类一、概念题1.法定分类法答:保险形态的法定分类法源于各国的法律,由于各个国家的保险法规对保险分类的规定不同,因而保险形态分类在各个国家之间不尽相同。

美国保险法将保险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日本的法律把保险分为损害保险和人身保险。

西欧国家的保险法一般将保险业务分为两大类,即寿险与非寿险。

寿险是指人寿保险,非寿险则包括火灾保险、海上保险和意外保险等。

按我国《保险法》的分类,商业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人身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两大类。

法定分类法的确立是出于国家对保险业进行宏观管理的目的。

2.理论分类法答:保险形态的理论分类法主要基于对保险的总体特征的把握,以及对保险运动规律的探求,这种分类通常反映出理论上的特征而不同于法定分类和实用分类。

为了对种类繁多的险种在总体上归纳其特征,保险理论上将保险按保险标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划归;为了客观认识保险的经营方式,保险理论上将保险按经营方式分类标准进行了划归;同样,按实施方式、经营动机等标准对保险形态进行的分类,也可以说是理论上对保险形态的划归。

3.实用分类法答:保险形态的实用分类法来自于保险公司的业务实践,是保险公司根据自身业务操作的需要对保险业务进行的划归。

由于实践的丰富性、变化性,使保险的实用分类比法定分类与理论分类更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保险公司可以按其经营的业务侧重点或业务量对保险业务进行划归,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现有规模进行划归,还可以根据保险需求市场的状况进行划归。

实用分类对保险划归是基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通过对业务的划归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经营,以适应保险需求市场。

4.商业保险答:商业保险,又称合同保险或自愿保险,即保险双方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自愿订立保险合同,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用于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事件时,保险人履行赔付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 保险形态的分类)】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 保险形态的分类)】

第五章保险形态的分类一、概念题1.共同保险[中央财大2012保险硕士、河北大学2012保险硕士]答:共同保险是指要保人与两个以上保险人之间,就同一保险利益,对同一危险共同缔结保险合同的一种保险。

在实务中,数个保险人可能以某一保险公司的名义签发一张保险单,然后每一保险公司对保险事故按损失比例分担责任。

从形式上看,共同保险与再保险相似,要保人仅需与某一保险公司接触,不必与各保险公司分别接洽,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反映的保险关系不同。

共同保险反映的是投保人与各保险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保险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法律关系;再保险反映的是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再保险接受人与原投保人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其次,对风险的分摊方式不同。

共同保险的各保险公司对其承担风险责任的分摊是第一次分摊,而再保险则是对风险责任进行的第二次分摊;共同保险是危险的横向分担,再保险则为危险的纵向分担。

2.保证保险[对外经贸大学2011保险硕士]答:保证保险是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的信用的一种保险。

保证保险的保险人代被保证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如果由于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犯罪行为,致使权利人受到经济损失,由其负赔偿责任。

保证保险有三个当事人:保证人即保险人,权利方即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义务方即被保证人。

在保证保险中,当所保证的事件发生,权利人遭受损失,但只有在被保证人不能补偿损失时,保险人才会代为赔偿。

被保证人对保险人(保证人)为其向权利人支付的任何补偿,均有返还给保险人的义务。

保证保险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履约保证保险,承保工程所有人因承包人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交付工程而遭受的损失。

②忠诚保证保险,承保雇主因雇员的不法行为,如盗窃、贪污、伪造单据、挪用款项等行为而使雇主受到的经济损失。

忠诚保证保险按照雇主的要求可以投保其所有雇员,也可投保其指定的某些雇员。

3.职业责任保险[广东商学院2011保险硕士]答:职业责任保险是以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技术工作时因疏忽或过失造成合同对方或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所导致的经济赔偿责任为承保风险的责任保险。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制度【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保险监管制度19.1复习笔记一、保险监管目标中国保险监管目标可以表述为: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保险体系的整体安全与稳定,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1.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被保险人对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产品的认知程度是极为有限的,即存在信息不对称。

监管者通过法律和规则,对供给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制约同时还有一些强制的信息披露要求,让需求者尽量知情,以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鼓励需求者自觉掌握尽量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提高判断力,并且应当对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承担相应的风险。

2.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公平的竞争,必然导致少数人侵害多数人的利益。

因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目标的延伸。

3.维护保险体系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如果保险体系的运转是安全和稳定的,那么,维护相关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就有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4.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当前一个时期,要特别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市场取向的发展、有秩序并充满活力的发展和有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三个“维护”和一个“促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我国所有监管法律、规章、监管措施和具体监管行为是否正确和有效,也必须以是否符合监管目标为准绳。

二、保险监管机构1.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在保险监管中的角色保险监管一般是由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分层次运作的。

(1)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是保险监管机制中的第一个层次。

立法机构要通过颁布法律,建立保险监管的法律基础和法律体系,明确执行保险法律的监管机构及其法定的职责范围。

(2)司法机构司法机构是保险监管机制中的第二个层次。

法院在保险监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①解决保险人和保单持有人之间的争议;②通过颁布支持保险监管机构的命令和判定违反保险法律行为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以保证保险法律的实施;③处理保险人和保险中介人的有关申诉,如要求调整甚至撤销不适当的保险法规或监管机构颁布的监管规章。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保险形态的分类)【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保险形态的分类)【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第五章保险形态的分类本章要点●对保险形态分类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阐明保险的外延,探讨保险关系的表现及其具体内容。

保险的外延作为一种类别事物,其内容只有采用分类的方法才能全部展现出来。

●保险形态分类的标准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质。

分类的方法有三种:法定分类法、理论分类法和实用分类法。

分类都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要体现保险合同的内容;二是要与法律规范和统计口径一致;三是要与国际市场的标准与做法衔接。

●保险形态分类的标准产生于保险实践,随保险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

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中曾经使用过的保险形态分类标准主要有保险经营、保险技术、保险政策、立法形式和经济因素五种。

●现实生活中比较定型的保险种类有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

第一节保险形态分类的意义与方法一、保险形态分类的意义保险形态分类的分析是为了阐明保险的外延,探讨保险关系的表现及其具体内容。

保险的外延是一种类别的事物,其数量已达数百种之多。

保险外延的内容只有采用分类的方法,即按照不同的属性,把那些数量众多的保险形态分成若干小类的方法,才能全部展现出来。

保险服务范围越来越宽,对形形色色的日益繁杂的保险形态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辨别不同类别保险形态的内在要求,寻找不同类别保险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在理沦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必要的。

保险形态分类的意义:首先,通过保险形态的分类分析,可以确定保险学的研究范围,了解保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保险起源于海上保险。

海上保险在性质上属于财产保险。

然而,初始阶段的财产保险与当今社会的财产保险相比,无论其保障对象还是其责任范围,都有着某些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可以通过保险形态的分类得到说明。

其次,保险形态的分类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弄清保险各种类别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改进保险经营方式,加强保险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与保险形态相适应的保险法规和制度,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魏华林《保险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章)【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名词解释1.道德风险[武汉大学2012研]答: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风险管理[河北大学2011研]答: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

它要求人们研究风险的发生和变化规律,估算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3.保险答:《保险法》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保险进行定义:①保险的法律定义: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即保险关系是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②保险的经济学定义: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意外损害的一种财务安排。

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

以保险人为中介,多数人参加保险,分摊少数人的损失。

二、选择题1.构成风险存在与否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A.风险发生的频率B.风险发生的时间C.损失D.获利的可能【答案】C【解析】风险的真正含义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包括三个基本条件: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2.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该分类标准被称作是()。

魏华林保险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魏华林保险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魏华林保险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魏华林《保险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判断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六、计算题七、案例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二章保险的性质与功能第三章保险合同第四章保险的基本原则第五章保险形态的分类第六章财产损失保险第七章责任保险第八章人身保险第九章再保险第十章保险经营导论第十一章保险单设计第十二章保险精算第十三章保险基金及其运用第十四章保险经营效益第十五章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第十六章保险市场营销第十七章保险经营风险及其防范第十八章保险监管理论概述第十九章保险监管制度第二十章保险监管内容第二十一章保险监管国际化•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在发生()的情形下,按照分摊原则来处理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研]A.共同保险B.重复保险C.原保险D.再保险【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在同一保险时期分别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对重复保险的保险财产损失,要按照重复保险分摊原则在所有保险人之间分摊损失。

2若干非保险业的大规模企业或企业集团为节省费用及承保自己所拥有的风险单位,而投资设立的附属保险机构,称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研]A.自我保险B.商业保险C.专属保险D.自付额保险【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自我保险公司是指由母公司设立下属子公司专门从事本集团内部的保险业务。

自保公司由母公司紧密控制,其主要业务对象即被保险人为母公司。

3参加保险是对付风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的风险。

[浙江工商大学2016研]A.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大B.损失频率低,损失程度大C.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小D.损失频率低,损失程度小【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对付风险的方法有四种:避免、自留、预防和转嫁。

其中,避免适用于某种风险的特征是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大;自留适用于某种风险的特征是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小或者失频率低、损失程度小;预防适用于某种风险的特征是损失频率低、损失程度小;转嫁适用于某种风险的特征是损失频率低、损失程度大。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5章)【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及其特征一、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强调“损失的事件”的存在。

“损失的事件”与“可测定性”不同,可测定性的不确定性可以存在于各种场合,并不一定产生损失。

“事件”并非特指“不幸事件”。

“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含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可能性指客观的存在,在概率上既不可能等于0,也不可能等于1,若不确定性的概率既可为0,亦可为1,那么就失去了可能性的含义。

此外,不确定性仅仅是风险的特征之一,并不包括风险的全部。

二、风险的特征客观性。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风险的发生还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损害性。

凡是风险都会给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

经济上的损害(或称损失)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

保险不是保证风险的不发生,而是保证消除风险发生的后果,即对损失进行经济补偿。

不确定性。

风险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空间上的不确定性;②时间上的不确定性;③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

可测定性。

就个别单位而言,风险基本上是一种随机现象,是不可预知的。

就风险总体而言,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随机现象一定要服从于某种概率分布。

发展性。

人类在创造和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

尤其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

风险的发展为保险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三、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一)风险因素(Hazard)风险因素(hazard),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分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是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件的物理功能的风险因素。

例如,汽车厂家生产的刹车系统、发动机功能等,建筑物的坐落地址、建筑材料、结构、消防系统等,均是实质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

例如,诈骗、纵火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经营效益)【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经营效益)【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四章保险经营效益14.1 复习笔记一、保险经营效益概述1.保险经营效益的概念保险经营效益既是保险经济保障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保险经济保障活动的归宿点。

保险经营效益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保险经营成本,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保险保障服务,取得最大的有效成果。

利润是反映保险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性指标。

具体而言,保险经营效益的主要内容有:(1)以尽可能少的承保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承保利润。

这是保险经营效益的最主要内容。

(2)以尽可能少的投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

这是保险经营效益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发挥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2.提高保险经营效益的途径(1)增加保费收入,提高保险承保质量提高保险经营效益是以一定的保费收入为前提的。

在一定条件下,保险企业取得利润的数量取决于保费收入的增长量。

而要实现保费收入的增长必须提高保险承保质量,具体包括提高展业、核保、分保、防灾、理赔等工作环节的质量。

(2)提高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一定的保费收入数量条件下,保险经营效益的高低则取决于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高低,保费收入不变,但提高了保险经营管理水平,就能增加保险企业经营效益。

(3)提高保险企业的人员素质保险企业经营效益,从根本上说是保险企业的职工占用一定的资金创造出来的。

因此,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4)有效地进行保险投资保险投资不仅是保险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

(5)积极发挥组织要素的作用通过对保险企业组织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或机构,不仅能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保险经营效益技术指标(1)保费收入指标保费收入是保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缴的保险费总额。

保费收入既是衡量保险业务发展规模的客观尺度,也是提高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出发点。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社会保险)【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社会保险)【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附章社会保险本章要点●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和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它主要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费率的计算、保费的征收、保费的负担方式、社会保险的财务制度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运用构成了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主要内容。

多数国家在保费的征收方面采用的是比例保费制,负担主体多为雇主雇员双方,财务方面多为现收现付制度,基金多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和公共投资。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养老社会保险项目上,一些国家开始采用完全或部分积累制;在基金运用上开始多样化投资模式。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对以企业为单位分散风险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使之成为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险制度。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城镇逐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也在试点中。

第一节社会保险概述一、社会保险的概念及外延社会保险是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人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为其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二、社会保险发展的四个阶段(一)社会保险的初创时期1883年~1934年。

从1883年至1927年,德国先后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老年和失业保险,工伤、疾病、残障保险,1883年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德国的建立可以看做是现代社会保险的开端。

当时,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仅为有正常工资收入的人提供保障,大批的无正常收入的人都被排斥在这一制度之外;从它提供的保障水平看,它提供的保障很低,并不足以保障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从它的限制条件看,它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对那些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反对政府的工人,均以莫须有的理由被拒之于这一制度之外。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合同)【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合同)【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章保险合同3.1 复习笔记一、保险合同概述保险合同又称保险契约,它是保险关系双方之间订立的一种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即根据当事人的双方约定,一方支付保险费给对方,另一方在保险标的发生约定事故时,承担经济补偿责任;或者当约定事故发生时,履行给付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

1.保险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共性(1)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

(3)保险合同必须合法,否则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保险合同的特性(1)双务性①单务合同是对当事人一方只发生权利,对另一方只发生义务的合同;②双务合同是当事人双方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一方的权利即为另一方的义务。

保险合同具有双务性,其理由在于,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负有按约定缴付保险费的义务,而保险人则负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区别于一般的双务合同,在保险合同中,虽然投保人缴纳了保险费,但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才履行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的义务。

(2)射幸性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保险合同具有射幸性特点,是指保险合同履行的结果建立在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基础之上。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特点来源于保险事故发生的偶然性,这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在人寿保险中,在大部分场合,由于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是确定的,因此,许多人寿保险合同具有储蓄性,射幸性特点较弱。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特点是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的,而从总体来看,保险合同不存在射幸性的问题。

(3)补偿性这主要是对财产保险合同而言的。

补偿合同是指保险人对投保人所承担的义务仅限于损失部分的补偿,赔偿不能高于损失的数额。

根据保险合同的补偿性质产生了保险利益原则、代位求偿原则和不能超额保险的原则。

(4)条件性保险合同具有条件性。

作为投保人,他可以不去履行合同所要求他做的事情,但如果投保人没有满足合同的要求,他就不能强迫保险人履行其义务。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的基本原则【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的基本原则【圣才出品】

第四章保险的基本原则4.1复习笔记一、保险利益原则1.保险利益及其成立要件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既是订立保险合同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险合同生效及在存续期间保持效力的前提条件。

(1)保险利益的含义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因保险标的完好、健在而存在,因保险标的损毁、伤害而受损。

(2)保险利益的要件①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

②保险利益必须是确定的利益,即现有的利益,而不是预期的利益。

③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上的利益。

经济上的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利益价值必须能够用货币衡量。

2.保险利益的意义(1)规定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为了使被保险人既能够得到足够的、充分的补偿,又不会由于保险而获得额外的利益,就必须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上所具有的经济利益,即保险利益作为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

(2)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因保险标的受损而受损,因保险标的存在而继续享有,这样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就会关心保险标的的安危,认真做好防损防险工作,使其避免遭受损害。

即使有故意行为发生,被保险人充其量也只能获得其原有的利益,因为保险利益是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保险人只是在这个限度内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因此也无利可图,从而避免了道德风险。

而在人身保险方面,保险利益的存在更为必要,如果投保人可以以任何人的死亡为条件而获取保险金,其道德危险发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区别保险与赌博的标准就单个保险合同来说,保险与赌博同样决定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获得货币收入或遭受货币损失,都具有射幸因素。

但是,从实质上看,二者毫无共同之处。

保险是基于人类“互助共济”的精神,“千家万户帮一家”,通过保险补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危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定。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篇保险市场篇第15章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15.1 复习笔记一、保险市场概述1.保险市场的概念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

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保险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保险人为消费者提供的保险保障,即各类保险商品。

2.保险市场的构成要素保险市场必须具备的两大要素就是保险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1)保险市场的主体保险市场的主体是指保险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中介方。

①保险商品的供给方,是指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承担、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的各类保险人。

②保险商品的需求方,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等条件下,为寻求风险保障而对保险商品具有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消费者的集合。

保险商品的需求方由有保险需求的消费者、为满足保险需求的交费能力和投保意愿三个主要因素构成,这三个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③保险市场中介方,既包括活动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充当保险供需双方的媒介,把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保险人和投保人联系起来并建立保险合同关系的人(包括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人);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有关保险业务的公证、鉴定、理算、精算等事项的人。

(2)保险市场的客体保险市场的客体是指保险市场上供求双方具体交易的对象,即保险商品。

①保险商品是一种无形商品。

保险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仅仅是对保险消费者的一纸承诺,而且这种承诺只能在约定的事件发生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履行,不像一般商品可以实质性地感受其价值和使用价值。

而一张保单也不过是保险产品的一个外壳,是保险保障的一个有形载体。

②保险商品是一种“非渴求商品”。

通常,很少有人主动买保险,除非法律有强制性的规定,因为人们总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前存有侥幸心理。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内容【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内容【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保险监管内容20.1复习笔记一、市场准入和股权变更监管1.市场准入监管的意义和要求市场准入是确保保险机构能够随时履行其义务,从而使境内外投保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保护的第一步,也是监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许可证发放程序以及对保险机构的日常监管符合国际标准,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监管机构和保险业的信心。

2.市场准入监管的内容监管机构应慎重审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申请者的资本金是否满足最低资本要求;②申请者的营业计划,以及其拟经营的业务;③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是否合适;④拟设立公司中直接或间接参股的自然人或法人的情况;⑤核查拟设公司所属集团的结构是否透明并确认该集团在监管方面不会出问题;⑥审核保险公司的章程、公司精算师和审计师的资格与可靠度等。

3.公司股权变更监管保险监管机构应监督辖区内保险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包括设定股权变更的明确要求,建立评估变更适当性的标准,要求保险公司及时提供控制权变更的报告,对公司控制权的变更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等。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监管1.公司治理监管保险企业治理的关键是明确保险公司内部决策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有一套确保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负主要责任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体系。

董事会应该对偿付能力或其他监管标准负首要责任,并成为遵守这些标准的第一道防线。

保险监管机构应要求董事会和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谨慎经营,对维护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足性以及遵守法律和监管机构的其他要求负责。

强化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对稳健的审慎监管的有效补充。

2.内部控制监管(1)内部控制及其作用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公司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防范经营风险,对内部各种业务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确保谨慎、稳健的经营方针得到贯彻执行;能够识别、计量、控制保险业务经营风险和资金运用风险,确保公司稳健运营;能够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各项报表、统计数字的真实和及时;能够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的性质与功能【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的性质与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保险的性质与功能2.1复习笔记一、保险的性质1.保险性质说的评介(1)损失说保险产生的最初目的,是要解决物质损害的补偿问题。

从这个概念出发来阐述保险机制特征的,主要有以下三说:①损失赔偿说该学说从合同的角度给保险下定义的,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

其一,保险是经济范畴,经济范畴是经济关系在理论上的抽象;而合同是法律行为,是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形式,因此,把保险合同等同于保险是错误的。

其二,该学说即使从合同角度来解释保险的概念,也仅局限于合同保险,即私法上的合同概念,而不能解释公法上强制成立的保险关系,如社会保险、存款保险等。

②损失分担说该说强调在损失赔偿中,多数人互相合作的事实,因而把损失分担这一概念视为保险的性质。

该学说抛开了对保险概念的法律上的解释,而从经济角度指出保险是多数被保险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分担损失赔偿,实际上已经阐明了保险的本质,这是一大进步。

但把“自保”也纳入保险范畴,则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自保”在风险准备金上的摊提与单独的储蓄并无任何区别。

③危险转嫁说该说是从危险处理的角度来阐述保险的本质,认为保险是一种危险转嫁机制,个人或企业可借此以支付一定的代价为条件将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风险转嫁出去。

由于新的危险单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它可能带来十分巨大的损失,使个别单位或个人根本无法独自承担这种损失,只能将这种危险转嫁出去,以减少对危险损失的负担。

就连保险人为了经营财务成果的稳定,也需要将承保的巨额危险用分保的形式予以转嫁。

但该说还是隐含了商业保险的合同概念。

总而言之,上述三种损失说都是以损失补偿的概念来阐明保险的性质。

相比较之下,其中损失分担说是比较严谨的经济学上的保险定义。

(2)二元说“二元说”论者认为: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以经济补偿为目的,后者以给付一定金额为目的。

人身保险是非损失保险。

主要观点有:①否定人身保险说该说认为:人身保险并不体现保险的性质,它是和保险不相同的另外一种合同。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精算)【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保险精算)【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二章保险精算12.1 复习笔记一、保险精算概述1.保险精算的概念保险精算是运用数学、统计学、金融学、保险学及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业务中需要精确计算的项目,如研究保险事故的出险规律、保险事故损失额的分布规律、保险人承担风险的平均损失及其分布规律、保险费和责任准备金等保险具体问题的计算。

2.保险精算的基本任务在寿险精算中,利率和死亡率的测算是厘定寿险成本的两个基本问题;非寿险精算始终把损失发生的频率、损失发生的规模以及对损失的控制作为它的研究重心。

保险精算的首要任务是保险费率的确定,但这并不是保险精算的全部。

伴随着金融深化的利率市场化,保险基金的风险也变为精算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这方面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投资收益的敏感性分析和投资组合分析、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等。

3.保险精算的基本原理保险精算最基本的原理可简单归纳为收支相等原则和大数法则。

(1)收支相等原则收支相等原则就是使保险期内纯保费收入的现金价值与支出保险金的现金价值相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计算: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①根据保险期间末期的保费收入的本利和(终值)与支付保险金的本利和(终值)保持平衡来计算;②根据保险合同成立时的保费收入的现值与支付保险金的现值相等来计算;③根据在其他某一时点的保费收入与支付保险金的“本利和”或“现值”相等来计算。

(2)大数法则大数法则是用来说明大量的随机现象由于偶然性相互抵消所呈现的必然数量规律的一系列定理的统称。

①切比雪夫大数法则这一法则的结论说明,在承保标的数量足够大时,被保险人所交纳的纯保险费与其所能获得赔款的期望值相等。

这个结论反过来,则说明保险人应如何收取纯保费。

②贝努利大数法则这一法则对于利用统计资料来估计损失概率是极其重要的。

当某个所需要求的概率不能通过等可能分析、理论概率分布近似估计等方法加以确定时,则可通过观察过去大量实验的结果而予以估计,即用比率代替概率。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责任保险)【圣才出品】

魏华林《保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责任保险)【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责任保险7.1 复习笔记一、责任保险概述1.责任保险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责任保险是指以保险客户的法律赔偿风险为承保对象的一类保险,它属于广义财产保险范畴,适用广义财产保险的一般经营理论,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和经营特点:①责任保险与一般财产保险具有共同的性质,即都属于赔偿性保险;②责任保险承保的风险是被保险人的法律风险;③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可能造成他人的利益损失为承保基础。

(2)分类根据业务内容的不同,责任保险可以分为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五类业务。

2.责任保险的基本特征责任保险与一般财产保险的共同点是:均以大数法则为数理基础,经营原则一致,经营方式相近(除部分法定险种外),均是对被保险人经济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作为一类独特的保险业务,责任保险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特征责任保险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不仅是各种民事法律风险的客观存在和社会生产力达到了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一定的阶段,而且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其中法制的健全与完善是责任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最为直接的基础。

(2)补偿对象的特征尽管责任保险中保险人的赔款是支付给被保险人,但这种赔款实质上是对被保险人之外的受害方即第三者的补偿,从而是直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间接保障受害人利益的一种双重保障机制。

(3)承保标的的特征责任保险承保的标的是没有实体的各种民事法律风险,保险人承担的责任只能采用赔偿限额的方式进行确定。

(4)承保方式的特征责任保险在承保时根据业务种类或被保险人的要求,可以采用独立承保、附加承保或与其他保险业务组合承保的方式承保业务。

①在独立承保方式下,保险人签发专门的责任保险单,它与特定的物没有保险意义上的直接联系,而是完全独立操作的保险业务。

②在附加承保方式下,保险人签发责任保险单的前提是被保险人必须参加了一般的财产保险,即一般财产保险是主险,责任保险则是没有独立地位的附加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篇保险监管篇第十八章保险监管理论概述18.1 复习笔记一、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都有一些理论试图说明监管存在的必要。

规范经济学强调“公共利益”,认为监管是为了服务于公共利益而存在,监管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实证经济学则强调“私人利益”,认为监管者的动机在于促进私人的利益。

1.公共利益论“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应当是寻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该理论认为监管存在的原因如下:通常政策制定者将此目标解释为在保持生产者剩余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

政府监管者通过将保险费率保持在“竞争性”的水平,尽可能扩大消费者剩余。

在没有其他压倒一切的社会目标的情况下,如果某项监管政策减少了社会福利,那么它就是不可取的;如果某项监管政策增加了社会福利,那么它就是可取的。

当然,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处于“帕累托改进”状态的。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者应当关注社会福利的变化,一旦市场失灵鼓励了生产者的行为,使社会福利遭到损害,他们就有理由采取矫正市场失灵的监管措施。

2.私人利益论(1)私人利益论“私人利益论”认为监管者为了获得来自行业的资金以及其他支持,可能会表现出倾向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行业(保险人)的偏见;相反,为了获得消费者(选民)的支持,则可能会表现出倾同于消费者的偏见(如压制价格),即使长期效果是有害的。

(2)俘获理论“私人利益论”中最著名的监管理论是“俘获理论”,该理论认为监管者被其所监管的行业俘获而为该行业的利益服务。

组织严密、资金充足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左右立法者和监管者,从而使他们为其所用。

保险业的特殊利益集团包括保险人、再保险人、保险代理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为保险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公司。

3.经济管制论经济管制论亦称“政治”监管理论。

该理论认为监管将在现有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内,通过不同私人利益集团的讨价还价而确立。

监管者选择政策的目的是使其政治支持最大化。

按照经济管制论的观点,即使监管有利于被监管的行业,监管政策也不会设定在使产业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

二、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于保险实践中存在各种市场失灵现象。

也和其他市场一样,保险市场失灵也可以概括为市场支配力、外部性、免费搭车和不完全信息。

1.市场支配力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购买者对他们所交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影响能力。

如果某些市场参与者能够影响价格,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失效了。

市场支配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壁垒、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或价格歧视等。

(1)市场准入壁垒问题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如果市场存在准人壁垒,而且销售者数量较少,就会出现市场支配力。

绝大多数市场支配力都是由政府创造或支持而形成的,这种市场支配力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得到缓解。

(2)规模经济问题如果一个厂商的产出增长率高于投入的增长率,就出现了规模经济,会造成强大的市场支配力。

保险市场中来自规模经济的准入壁垒并不突出,一般认为保险市场是竞争性的,可以支持各种规模的保险人。

因此,规模经济引起保险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很小。

“范围经济”也可能造成市场失灵。

范围经济是指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协作生产所带来的效率。

在保险市场中,某些险种的协作生产会出现范围经济。

(3)产品差异和价格歧视问题如果购买者由于产品质量、服务、厂商的位置、声誉等原因,更加偏好某一个公司的产品,就出现了“产品差异”。

数量很多的厂商生产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就出现了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也是造成市场支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相同的产品向不同顾客群体索要不同的价格。

保险人有时也会采取“价格歧视”。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厂商的生产行为或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直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保险中也存在负面外部性和正面外部性。

最明显的保险负面外部性就是有人为了获取保险赔偿或给付,故意损害财产和谋害人命。

这些破坏活动表现为社会的净福利损失,它也可以被看做经营保险业的一种“成本”。

(1)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困境造成其他经济领域的混乱。

系统性风险可以分为两类,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即“台阶式破产”和“挤提”。

台阶式破产是指一个金融机构破产直接引起其他金融机构的破产,台阶式破产风险有可能通过风险集中和再保险渠道在保险市场中传递。

挤提是指许多存款人或其他债权人同时要求提取现金。

保险业曾经发生过“挤提”的情况,但还没有发生过因挤提风潮导致财务状况良好的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

总的来讲,与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情形不同,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

(2)偿债危机保护消费者,还应考虑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人无力偿债而遭受的损失最小化。

一旦保险人陷入偿债危机,政府将通过安排兼并、收购、业内拯救计划等措施,使消费者免受损失。

许多国家建立了保证基金等机制以确保被保险人不会因保险人无力偿债而遭受经济损失,不过保证基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规则的作用。

3.“免费搭车”某些集体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例如警察、消防队、国防、法院系统等。

如果有人以极低的或零成本获得了这些产品,称之为“免费搭车”。

当某个保险贸易协会进行院外活动要求更有利的立法时,包括非成员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因此受益。

如果某些人知道或相信有人会补偿他们遭受的任何损失,保险市场的“免费搭车”问题就有可能出现。

如果某些个人或企业相信政府会在灾难发生时提供资助,他们购买此类商业保险的愿望将会有所减弱。

同样,如果某人知道他将获得免费的急救医疗,就不会再购买相应的商业健康保险。

保险监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无数的个人和企业从中获益,但他们无须为此付费,或花费很少。

4.不完全信息与保险监管不完全信息是造成保险市场失灵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通常指不对称的信息和不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存在的信息。

(1)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而另一方缺少的相关信息。

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

①隐蔽信息“旧车问题”和逆向选择是比较典型的隐蔽信息。

如果买者对所购产品的知识少于卖者,就可能出现“旧车问题”。

如果买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多于卖者,就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

投保人可能隐瞒了相关的重要信息,他们可能利用保险人的信息欠缺,导致保险人的实际损失高于其根据不完全信息或错误信息作出的判断。

保险市场上卖者信息多于买者信息的“旧车问题”比较突出。

②隐蔽行为隐蔽行为包括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保险公司经理层(代理人)的目标可能与公司股东获得利润的目标不相符,销售人员(代理人)的私人利益与保险人(委托人)的利益可能不完全相符。

这种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偏离的情况会造成无效经济。

隐蔽行为还体现在道德风险上,由于保险的存在,被保险人可能会因此而忽视风险防范,甚至进行更加危险的行为。

保险提供的是一种未来交付的金融产品,它关系到公共利益,所以政府应当对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予以关注,通过有效监管确保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维护广大投保人的利益。

(2)不存在的信息在保险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有些信息原本是不存在的,不论买者还是卖者都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

保险合同承诺的是未来的支付,它的价格是在生产成本未知的情况下厘定的。

如果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某人无法了解当前和未来所作选择的结果,他就面临着不确定性,使得他采取一些改进行为,以减轻风险。

这类对冲行为消耗了额外的资源,从而减少了社会的整体福利。

人们通过分散化经营和建立无力偿债保障基金等方式来应对类似的情况。

不存在的信息和不对称信息问题会导致消费者无法了解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

社会保险计划的基础之一就是个人不愿或不能全面地安排自身的财务安全,因此政府必须“越俎代庖”。

5.保险市场中的监管失灵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管,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实践也证明通过保险监管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市场失灵。

与此同时,正如市场失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监管失灵也同样在所难免。

造成监管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同样存在信息不灵的问题政府政策制定者难以具体实施其理想的目标。

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也并非易事。

(2)政府工作人员可能缺乏彻底、公正地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的直接动机政府工作人员中也可能存在“代理人失控”问题,加之有些国家的政府公务员报酬偏低,有可能出现懈怠甚至滥用职权等现象。

(3)监管本身可能引发与市场规则相矛盾的行为被监管者往往通过对监管活动施加影响,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即所谓“寻租行为”。

这类行为本身是非生产性的,即它们造成社会净福利损失,从而降低社会效率。

寻租行为还可能通过减少社会福利而造成市场扭曲。

相反,监管者也可能对消费者的降价压力给予过多的不合理重视。

从而在长期来看,有可能扰乱整个市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4)“占据”问题也与寻租行为有关一般来讲,被监管者通常信息灵通,其整体利益与监管的性质和质量紧密相连。

消费者往往信息不灵、组织松懈、利益分散。

这有可能使得监管者出于自身利益,更重视生产者,而忽视消费者。

三、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分析1.一般经济监管的收益与成本对公共利益论者而言,经济管制的效果是指全社会福利实现的程度,换言之,市场竞争的增进程度。

对私人利益论者而言,经济管制的效果是指特殊集团利益实现的程度。

2.保险监管的收益与成本(1)保险监管的收益保险监管的收益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所获得的利益,是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增强所带来的利益,可做如下度量:如果保险监管当局不实施金融监管,则保险体系不稳定所造成的损失,等于避免了不稳定的利益。

保险监管的收益等于无监管导致的损失的期望值。

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的直接受益者为保险机构和投保人,间接受益者则为全社会。

将保险监管的总收益记为r(x),x为监管水平,dr(x)/dx>0,d2r(x)/d2x<0。

(2)保险监管的成本保险监管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直接成本指监管机构实施监管过程中支出的成本;间接成本则指因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监管的直接成本中监管机构支出部分,一般由政府负担,即由全社会负担,由保险机构支出部分则由各保险机构负担。

保险监管的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记为c(x),dc(x)/dx>0,d2c(x)/d2x <0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3)监管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理想监管均衡①监管的边际收益(MR(x)),是指监管机构将监管水平(x)提高一单位(如严格监管标准)所带来的监管收益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