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为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县域经济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就业增加、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财政增长以及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市委、市政府又把正定列入石家庄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梯队,要求我们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
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课题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正定县委认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历程,并就今后发展思路和措施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思考。
一、发展现状正定县毗邻省会,辖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人口43.7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九五”期间曾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行列。
但经过2001年区划调整,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乡镇划归石家庄市区,经济总量减少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3668万元调减至17700万元,减少四分之一,经济实力受到较大影响。
面对现实,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县情,完善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就恢复到区划调整前水平;2003年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又跻身“河北省十强县”,位列第九;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27.4%;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23.5%。
具体讲,目前我县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
目前,全县发展优质专用麦26.6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6.9%;奶牛存栏4.18万头,发展养牛小区18个,40%的奶牛实现进区饲养;生猪存栏40.86万头,出栏77.58万头;林果发展到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7.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涌现出了惠康、天天乳业、海天饲料、先锋饲料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1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58%;初步形成了禽蛋、蔬菜、乳制品、肉类、林果、优质麦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65%。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
第三阶段,2002年后,特别是“十一五”后,中国 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21世纪初,城市经济与 农村经济割裂式发展掩饰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城 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出口 外需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的弊端显现,内需的经 济发展拉动力不足的难题凸显,而拉动内需的重点在 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和复苏农村需求都要求加快发展 县域经济,特别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后,更加认 识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大发展成为了中国
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国的农 村经济时代。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重点在 乡村。农村经济获得了短暂的较快发展。但 严格说,这是不完全的农村经济时代。因为 农村改革重点在土地,将土地承包给农民。
第二阶段,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进 入城市经济时代。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 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拉开序幕; 1992年中国进行土地要素和资金要素的体制改革, 真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1997年,国家通过积极 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大规模地投资于基础设施, 启动内需,城市化进程加快。到2000年,中国设 市城市从1980年223个增加到663个,出现了东 南沿海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城市 群。
比重,银行存款、贷款余额增长率。
3、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邮电发展指 标。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固 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重,户均用电量,通公路自然村比重 ,有线电视覆盖率,百户有线、无线电话拥 有量,万人国际互联网入网户数。
4、国内贸易和对外经贸指标。包括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实际利用县外资金
1、综合经济指标。用于反映一个地区 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主要包括: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 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指数,工业总产值指数,工业经济效益综
析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房, 随时满 足入 区项 目的需 要 , 时做好 园 区绿化 、 同 亮 化等工 作 , 改善 园 区的整 体形 象。
础 。“ 县 治 、 下 安 ” 成 为 治 国 理 政 的 基 本 理 念 。 郡 天 ,
党 的十六 大报告 关 于全 面繁 荣农 村经 济 、 加快 城 镇 化进程 的论 述 中 , 帜 鲜 明地 发 出 了 “ 大 县 域 经 旗 壮
济” 的号 召 , 的十七大报 告 , 党 从统筹城 乡发展 , 推进
( ) 三 围绕 关键 行 业 抓 调 整 , 新 产 业 集 聚 方 式 。 创
在 调整产 业布局和 企业定 位时 , 以产业链 条 、 要 上下
乡环境治理 、 生态 保护工程 , 成城 乡生态环 境高度 形 融合 互补 、 经济社 会 与生 态协 调 发展 的 城 乡一 体化
生态发 展格局 。 二 、 行 产 业 规 划 , 进 县 域 产 业 集 聚 进 推
乡二元经 济结构 , 实现城 乡在政 策上 的平 等 、 产业发 展上 的互 补 、 国民待遇上 的一致 , 让农 民享 受到与城 镇居 民同样 的文 明 和实 惠 , 使整 个 城乡 经 济社 会 全 面、 协调 、 可持续 发 展l 。在 实 施过 程 中 , 求政 府 1 J 要
村的联结 点 , 是经 济发展 、 会稳定 和政 权巩 固的基 社
现代化 , 提高生产 要素配 置 的效 率与效 益 ; 四是加 快
作者 简 介 : 业 云 (9 5 )女 , 东齐 河 人 , 昌 16 一 , 山 中共 济 南市 委 党 校 副教 授 , 法学 硕 士 。 研究 方 向 : 公共 管理 。
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2 - 3 加快转变政府 职能, 创建服务型地方政府 目前,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作用 日益发挥 出
绿色 、 循环 、 低 碳 的现 代 产 业 体 系发 展 缓 慢 ; 同时, 河 北 省 城 镇 县 域 经 济发 展 还 有 很 大 的 空 间 , 今 后 应 积极 探 索 “ 强县 扩 权 ” 、 “ 强 镇 扩 权 ” 的有 效途 径 , 进 一步 为县 域 经 济 发 展 “ 松 绑 ” 。 化水平较低, 人 均 收入 水平 在 全 国排 名靠 后 , 不 同 区域 之 间 发 展 极 不 平 衡 。 面对 这种 情 况 ,发 展 县 域 经济 成 为 破 解 河 北 发 展 瓶 颈 的 有 效 途径 ,而 河 北 省 各 级 地 方政 府 必 须 加 快 转 变 政 府职能 , 以适 应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需要 。
地 方政 府在县域 经济发展 中的职 能定位
张
( 张 家 口市桥 西 区政 府
摘 要
线
河北 ・ 张家口 0 7 5 0 0 0 )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 受到各级政府部 门和专家学者 的高度关注, 而县域经济
的发展离不开地 方政府 , 正确定位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 中的职 能, 充分发挥其促发展 、 保稳定 的积极作用 , 对推 动
发展 重 要 的执 法 部 门也 纷 纷 实 行 垂 直 管 理 ,各 垂 直 部 门对 上 定 领 域 的合 作来 分担 政 府 的责 任 ,进 而 提 高 社会 整 体 的管 理 负责 、 各 自为政 、 缺 乏协调 , 不利于地方管理 。同时, 县级政府 水 平 。 职能被弱化 , 加剧了“ 政出多头、 部 门打 架 ” 的现 象 , 降低 了行 政效率 , 损 害 了地 方 政 府 的 权威 。
如履薄冰的紧迫感 如临深渊的危机感 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市委书记在省委书记主持县域经济座谈会上的发言
县域经济座谈会上的发言(年月)一、关于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这次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形式之新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视和殷切希望。
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切中实际,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通过听,听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倍感责任重、倍感压力大、倍感信心足;通过看,看先进地区的活力四射、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背水一战、加快发展的信念和意志;通过比,比变化、比发展、比差距,进一步增强了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如临深渊的危机感、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必须用高点定位的境界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要求振奋精神,咄咄逼人的形势鼓舞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埋头苦干,把全市上下的干劲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一)勇于否定自我,敢于赶超自我,在思想上,反骄破满、反满破慢、反慢破难。
中阳是革命老区,地雷战的故乡,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台市一直处于落后位置,曾一度为中台的扶贫县。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的思路和中台市委、市政府“赶超发展、走在前面”的要求,以“奋战五年再造中阳”为目标,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创造了中阳历史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肯定,年月中台市委在中阳召开了中台市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中阳的变化源于思想的解放,今后的发展也必须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奋发有为、高昂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以思想解放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发展之果。
1、实施三个步骤,把会议贯彻到实处,把任务安排到实处,把措施落实到实处。
分三步走:第一步,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第二步,结合半年工作总结会议,按照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观摩路线组织外出参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典型,查找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具体部署,把发展的目标定高,把工作的干劲鼓足。
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与政府能力
天 府 新论 20 年第 2 08 期
论县域经济发展 中的政府职能定位与政府能力
论 域 济 展 的 府 能 位 政 能 县经发中政职定与府力
赵泉 民
[ 摘要]县 域 经 济应是 二种 以市场化 为导 向的 经济 。 民营 经济是 发展 县域 经济 的 “ 要取 首
[ 中图分 类号 ]F2 [ 17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1-03 (0 8 2 r —o (4- 63 20 )O—c 3 4 K -- 7
个 具 体 的 县 域 社 会 运 行 和 发 展 状 况 之 如 何 ,不 仅 作 题 。有 一 个好 的 、切 实 可 行 的 发 展 战 略 ,就 有 了 灵 魂 ,全
政 府能 力不足 的 掣 肘 ,故 必 须要 从 转 变政 府施 政 理 念 、创 新 政 府 体 制 、合 理 分权 和 权 力 下
放 、健 全科 学决 策机 制及 人 力资 源开发 和依 法行政 等 方 面来提 升政 府公信 度和 政府 能 力。
[ 关键词]县 域 经 济 ;县 级政府 ;政 府职 能 ;政 府 能 力
路 ,另 一 方 面 ,还 要 主 动 参 与 经 济 全 球 化 ( 为 , 面对 经 因 济 全 球 化 ,没 有 任 何 一 个 国 家 和 地 区可 以 独 善 其 身 ; 同时 , “ 球化”又 是 与 “ 地 化” 和 “ 域化 ”紧密相 系) 全 本 区 ,立 足 于本 地 的 资 源 禀 赋 ,努 力 地 发 掘 自 己 的 “ 展 优 势 ” 发 ,并
面:
从中进 行 特色 产 业定 位 ,以培育 经 济增 长 点 。惟 有 如此 ,
方有 可 能 形 成 独 特 的 区域 经 济 竞 争 能 力 。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或者基本单元,是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县域经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泛博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
根据市政协领导的统一安排,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一、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县域既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经济单元,处于国民经济的中观层次。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销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业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处于强国、强省、强市和为民、安民、富民的第一线,是统筹城乡发展、维系群众生活和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点。
(二)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
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动机。
发展县域经济既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有力举措,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最有效、最现实的发展路子,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六大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了出来;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二次会议也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2005 年出台的中央 1 号文件又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再三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
(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浅议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角色偏差问题的解决
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供给不 足。当前 , 在县域经 济
中, 尤其是在广大农村 ,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不到位 , 是县 乡政 府在发挥其作用 的最大缺位 。近几年来 , 在中央向 “ 三农” 倾斜 的政 策导向下 , 各县市普遍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农村公 共服 务
的投入 , 启动了三通工程( 即通路 、 通水和通广播 电视 ) , 农村基 础条件有 了很大改善 。但是从实际情况 看 , 在农村 医疗卫生保
健、 教育等关系民生的重要方面问题依然存在 , 看病就 医难 、 辍
学 率高等始终制约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 , 在某 些地 方甚至农民行 路难、 吃水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随着农业税 的免除 , 乡村
两级收入大幅度下降 , 农村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管理
受到更大制约 , 基本上处于工程无钱建 、 设施无人管的状态。
一
节 目标上 , 偏好 高投 资和 高速度 , 而易忽视经 济结构、 经 济效 益 和可持续发展 ; 在调 节手段上 , 偏好于行政方 法 , 相对忽视经 济
方法和法律方法 ; 在 调节方式上 , 偏好于直接管理 , 而忽视 间接 管理 , 喜欢通 过计划或命令 的方式干预 经济活动 , 不 善于运 用
:
E 4 ̄息不对称导致公共政策偏差。政府制定并实施 经济
实 中由于政府部 门提供 的是特 殊的服务 , 其他机构难 以替代 这
些 部1 ' ] 的工作 , 因而无法判断 它们的成本 , 政 府往 往高成本 低
虽“ 开” 而难 “ 发” , 少数市 场往往有场 无市 , 个别基地 常常有 名
Ⅻ
域 经 济
—
.
P A E 0 O l 、 i T EM O R V e 0 O 羲 撑 f } e c ●_ S● ■ ■ ■ ■ ■ _
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各位县市委书记、市区领导、各级工作人员、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委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探讨如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型升级,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则是我们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步骤各县委、县政府要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产业发展。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明确目标,厘清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机制,促进县域经济优化升级。
我们要认真分析全市经济新形势,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实力的县域经济。
为此,各县市要认真制订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落实具体措施和责任,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健全经济政策体系,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力为了激励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我们要健全经济政策体系,制定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政策。
要根据各县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和计划,帮助各县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产业集群,打造发展的新亮点。
同时,加强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市粮食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生产基地。
三、加强产业转型,抓住发展机遇工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各县市应该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走转型发展之路。
应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
同时,要加强对外拓展,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县域经济发展应科学定位、分类指导
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庞大的市 场需求 。我国地域 辽阔, 县情各异 ,三化” “ 政策显然并不适用于所 有县域 。众县“ 三化” 势必会导致资源 的恶性竞
争和配置效率 的低下 , 如地价 的恶性下压、 农地 的挤压 占用 、 已投资项 目的效益低下等 。县域经 济的分类指导可使得各 县根据 自己的县情科学 定位职能 , 因地制宜地理性选择发展模式。这一
其突出特征是工业化程度较高 , 服务业比较 发达 , 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只占很小 比例。这类县 域又大致可分为两种 : I 位 于区域 中心城市周 () 边, 在大 、 中城市多年来强力辐射效应 中成长起 来的县域 , 承担着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的配套或协 作功能 , 如昆山、 江阴等长三角的县 ;2 位于改 () 革开放 的前沿地带 , 充分把握 了市场先机 , 已开 发出自己特 色产业 的县域 , 如顺 德等珠 三角的 县, 已成为当地区域经济的重要一极。这些县都 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 是县域经济的佼佼者和表 率, 全国百强县中大多属于此类。其发展战略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I 继续巩 固现有工业 基础, . 充分享受 中心
2024年县域经济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3篇)
2024年县域经济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我感谢主办方举办2024年县域经济座谈会,并给我这个机会作为一名普通人代表发言。
我是某县的一名企业家,也是一名农民,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有着深切的关注和思考。
2024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收官之年。
作为县级单位,我们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想结合我所在的县域实际,就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首先,我想谈谈我所在县域的优势和挑战。
我们的县域是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广阔的农田。
我们以传统农业为基础,逐渐发展起了农业产业化,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农产品销售渠道较窄、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我想强调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
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应加大创新力度,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
同时,加强和优化县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
此外,我们还应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第三,我想着重强调的是县域的人才培养和留住。
现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推动人才的引进和留住。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完善教育体系、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等。
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我想谈谈县域间的合作与共赢。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孤立于其他县域,应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可以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各领域合作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的发展战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资源。
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政策建议
[摘要]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
本文重新定位了县域经济的内涵,通过对县域经济作用的分析,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总目标、总要求。
具体说来,包括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有关内容。
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的定位。
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还是农村经济?现在所说的县域经济是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一种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
在宏观上应该说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
但是不是农村经济本身,更不是行政层次上的县及县以下经济。
目前,理论界对县域经济的概念和定位存在某种误区。
有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的县域经济GDP占全国GDP的55.2%,市辖区GDP占全国GDP的44.9%。
之所以出现这么一个数字,50%以上是县域经济,这里面显然是把县域经济等同于县及县以下经济了。
如果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全部的农村经济都纳入到县域经济的范畴,这不是我们所讲的要发展县域经济这个概念的本来含义。
县域经济不能等同于县及县以下经济。
从范畴上讲,至少不能把农村经济中的农业这一块或者是第一产业这块包括在内。
这样讲县域经济的份额就不是前面讲的50%以上了。
最多也就是40%左右。
再把农村分散的第二、三产业剔除的话,县域经济也就只有30%左右。
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的份额就比较低了。
通常有一个概念,就是把县域经济说成是县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经济的总和。
笔者认为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内,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以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为直接目的的一种区域经济。
浅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必要性,进一步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采取的一系列做法,扬长避短,更好促进当代经济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府作用一、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的转变、公共事业的发展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应该以市场为基础手段,区域经济发展也应该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领域,市场是无效的或是缺乏效率的。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各种情况。
在市场失灵下,公共产品不能实现完全、公平的供给。
因此,克服市场失灵通常要求政府的干预。
但是,地方政府对市场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能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而不能过度的进行强权干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2.政府利益地方化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产生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异化行为,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公共服务缺乏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人不平衡,偏重生产性和盈利性的经济类基础设施(交通、水电、通讯等),而对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是在公共事业的投人上,又没有把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分开,导致公共产品领域不断扩大,给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使财政支出捉襟见肘,这既限制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又限制了公共事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方政府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而且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在投资、税收、招商引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角色和作用入手,分析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投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最基本角色便是投资。
国家层面往往是通过财政投资向地方政府进行资金的拨付、调配,支持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缓解压力,地方政府通过政府性基金的形式加大了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为经济的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方政府还可以采取多种投资方式,如BOT(建设、运营、转让)、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以便更好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税收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资源之一。
地方政府在税收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激励,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会通过减免、差别化税收等措施,来鼓励企业投资。
而在收取税收的时候,地方政府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财政情况,平衡好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
因此,税收可以说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关键手段。
三、招商引资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刺激经济发展。
胡安莎拉姆(J. S. Hsu)在她的研究中指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承诺税收减免、基础设施支持等方面来吸引外资企业。
同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也要注意企业的质量、产业结构、环保等方面,以免环境、社会等维度的负担过重而引起后续的困难。
因此,招商引资是一种需要掌握技巧的有效方法,需要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管理和规划。
四、产业政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促进某些产业发展而采取的政策。
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地方政府不仅可以刺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地方政府角色与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角色与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吸引投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投资引导和市场监管等角度探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 政策制定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第一项重要职责是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特点的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条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注重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吸引企业投资进驻。
这种政策制定的方式能够促使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2. 投资引导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引导投资。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投资。
地方政府可以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提供土地资源等,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通过引导投资,地方政府能够增加本地区的产业数量和规模,提高当地就业率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
3. 市场监管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还要承担市场监管的责任。
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以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企业、投资者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以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还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整个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产业布局、推动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等方式,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这样能够使得整个地区的经济能够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
总之,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政策制定、投资引导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地方政府都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作用。
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竞争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基础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寻找出路时,县级政府作为县域经济的领导者,其合理定位和行为导向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县域经济竞争中的政府行为进行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可以从基本面来更加透彻的探寻问题根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一,明确县域政府的职能,实行有效干预从县域政府的基本功能来看,其职能包括政府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政治职能。
纵览市场经济发展进程,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对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进行着干预和调控。
更何况,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针对这一基本国情,县域政府必须要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这一点也是众多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学者的一致意见。
关键是如何干预,从哪些方面干预。
二,明确大方向,全面推进“三化”我国2800多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千差万别,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看,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农业化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
在进入十二五时期,县域政府应该明确上述战略思想,并将其贯穿县域经济发展的全程。
三,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发现比较优势,培育地方特色经济纵观全国先进县的发展模式,都可以看出每一个成功模式的背后都有着它的比较优势。
比如资源型县域经济、区位优势性县域经济、外向型县域经济、特色经济型县域经济等等。
这当中,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的初始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政府在发展初期必须挑起大梁,集中精力研究发展战略问题,要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及趋向,结合本县的区位特点及具体条件,经过认真的调研和思考,确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并拟定主要的实现措施。
四,实现县域制度创新上述提到的“三化”是发展县域经济总体的方向,但具体到实际政策措施时,上面提到的培育地方特色经济是一方面,我想还可以从制度方面着手。
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中央编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
市、县、乡三级政府在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市、县、乡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权责,能够加快推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及职能转变要明确市、县、乡政府的职能定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指一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享有权力,承担义务和应负责任的总体权能的概括。
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下,政府承担的职能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承担职能也是各有侧重点的。
就我国而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婆婆加老板式”的全能政府,宏观微观一把抓,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一是通过中长期发展战略指导和产业政策引导,通过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的综合协调平衡,通过积极措施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强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二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力度,弱化了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三是受经济增长、社会组织力量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驱动力的刺激和影响,政府职能在逐步分化;四是随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入和自身改革的深化,政府优化了自身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功能。
尽管我国政府职能较计划经济体制下发生了较大转变,但这种转变还远远没有到位,一是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发展;二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无法满足人们对社会公共品的需求;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界定不清,造成了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为此,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为作者:发布时间:2005-02-05 10:10:00来源:扬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冬冰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全国而言,2001年末全国县域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4%,县域人口9.4亿人,占全国73%。
全国县域GDP5万多亿元,占全国52%。
从扬州来看,县域(江都、仪征、高邮、宝应)面积5665平方公里、人口342万人,占全市85%和76%;2002 年县域实现GDP272.2亿元,财政收入20.87亿元,分别占全市54%和52%。
本文不打算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作全面考察,而是以扬州市为例,对处于县和省之间的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作初步探讨。
因为今后20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化发展与区域内县域经济如何实现互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其中,市级政府的角色应当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作用发挥的如何,对区域内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都有重要意义。
一、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大交通的改善和城市能量的扩张,作为区域中心的省辖市与其代管的周边县(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城市政府正在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政府。
在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域,要么成为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撤县设区),要么成为与中心城市联系日趋紧密的城镇组团。
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中城市掀起扩容浪潮。
江苏大部分省辖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将周边的紧邻县(市)划入城市范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浙江杭州市将萧山、余杭并入市区,地域扩大到30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50万人,成为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处我国南部的花都、番禺不久前也划归广州市,使广州地域面积达到7400平方公里,超过了上海,人口达到1000万,接近北京,而佛山市则由于将南海、顺德、三水和高明四县(市)并入麾下,一跃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
由此看来,市级政府将不再是专家和学者所讨论的那样,是一个待撤销的多余层次,恰恰相反,它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嬗变期。
它在城市化进程的隆隆脚步声中,猛然意识到应有的作为,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市级政府就是城市政府的概念不复存在,市县两级的关系被全面刷新。
市级政府正在成为区域傲视群雄的主体,它在打造和展示自己的全新形象,它在吸纳并聚合自身稀缺的优质生产要素,它在向周边抛射出强大的经济能量。
它对周边的县域已不再满足于发挥行政性、单一化的代管职能,而是正在对县域经济发挥着综合性、全方位的带动功能。
它要把县域经济融合在以市区为中心的一体化经济之中,并且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当中,通过市级政府的改革探索和职能创新,为中国政府层次过多的难题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分析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至少具有以下功能:品牌功能:一般而言,省辖市都比县级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是区域内县域经济可资利用的一张名片。
集聚功能:市级政府可以利用自身行政影响力及城市投资环境吸引力帮助县域吸引生产要素。
导向功能:市级政府通过示范导向、规划导向、政策导向、服务导向、重大活动导向及舆论导向等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整合功能:市级可以用行政、市场等手段来整合县域的资源和优势,集中进行策划、运作,变个体优势为集群优势。
辐射功能:市级拥有的要素富集度与县级存在一个梯次,它具有向县域辐射人才、项目、产业、信息等要素的能力。
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在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打造城市品牌,集聚生产要素。
近年来扬州全力打造资本着落“跑道”,促进要素在市区和县域的集聚,特别是去年一举夺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三块“金牌”,产生轰动效应和放大效应,给县域经济发展借势乘势、打扬州牌创造了条件。
强化组织引导,提供高效服务。
近两年扬州市出台激励政策,组织专题活动,营造发展氛围,大手笔推动城市建设,启动园区建设和沿江开发,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基层评议机关部门活动,投资软环境大为改善。
市级的示范导向、政策导向、活动导向和浓烈的工作氛围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四县(市)2002年城镇基础设施投入19.05亿元,同比增66.7%;县域外商直接投资接近1亿美元,增156%,利用民资达34亿元,增92%。
对上争取支持,向下辐射带动。
在对上争取上,扬州市政府积极帮助高邮、宝应争取参照享受苏北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帮助各县(市)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和专项补贴;争取省农洽会在扬召开,帮助县(市)签约了一批利用外资、民资、工商资本项目和国家、省投入的示范项目;帮助仪征、江都争取沿江高等级公路的立项开工等等。
在对下辐射上,仅2002年部门帮扶就支持各县(市)扶贫投入350万元,下派了一批挂职干部,最近市政府又对全市农村经济组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计划用三到四年时间,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农村全面小康,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和配套措施。
在市区工业经济对县域的带动方面,各县(市)企业为市区配套协作的年产值达数十亿元。
各县(市)经济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得益于市级的支持、引导和带动,有了较大发展。
2002年,扬州县域经济实现GDP302.3亿元,财政收入26.5亿元,分别比上年递增11%和27%。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扬州县域经济近年虽有较快发展,但与周边的镇江、泰州、南通等市相比,经济总量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看,2002年扬州县域GDP分别为泰州和南通的83%和34%;县域财政收入分别为泰州和南通的87%和30%。
南通市的通州、海门、启东进入了全国百强县行列,而扬州仅江都一家;镇江市虽然只辖丹阳、句容、扬中三县(市),县域人口及面积远不及扬州,但2002年实现GDP309亿,高于扬州。
从县域主要指标占全市比重看,2002年扬州县域GDP占全市54%,分别比镇、泰、通少1个、18个和22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48%,分别比泰州和南通少9个和22个百分点,说明扬州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镇、泰、通强。
从县域人均指标看,2002年扬州县域人均GDP8840元、人均财政收入775元、人均储蓄6738元,比镇江少9674元、686元和2486元;比南通少2570元、345元和2937元。
与泰州相比,这三项指标分别高出592元、91元、803元,但相差不大,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扬州县域经济总体上看还是县不强,民不富。
从县域经济结构看,2002年,扬州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7:45.2和35.1,第一产业比重分别比镇、泰、通高11.1个、1.3个和3.8个百分点,说明农业经济在扬州县域经济中还占有较大份额;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比镇江、南通低9.9个和4.1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与一产增加值的比重扬州为2.3,分别比镇江、南通低4. 1个和0.8个百分点,按国际通行标准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说明扬州县域工业化程度不高;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分别比镇江、泰州低1.2个和3.7个百分点,说明扬州服务业发展不快,经济结构的优势不明显。
再从市域内部结构看,2002年扬州市区人均GDP为22764元,人均财政收入为2655元,分别是县域的2.6倍和3.4倍,反映出市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
分析扬州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投入不足。
从投资总量上看,扬州县域经济投入较少。
2002年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亿元,分别为泰州和南通的75%和42%;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为49%,比泰州和南通分别低17个和20个百分点。
2002年扬州县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58万美元,分别为镇、泰、通三市的32%、75%和77%;县域利用外资占全市总额35%,又比镇、泰、通分别低21个、22个和14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上来看,对扬州县域经济增长起直接作用的工业投资尤为不足。
2002年县域工业完成技改投入33.2亿元,占全市技改投入的43.6%,占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37.2%;县域利用外资中小资本较多,2002年县域合同利用外资千万美元的项目仅6个,世界500强落户县域的累计仅有4家,有的县(市)还是空白;县域没有一家上市企业(仪化股份公司系部属企业除外)。
工业投入不足导致扬州县域经济缺乏具备较强牵动力的增长点,2002年全省工业销售50强企业中剔除仪化公司扬州地方企业尚无一家。
(二)人才缺乏。
从人才要素的情况看,扬州县域人才较少,在经济一线的人才更少。
2002年扬州籍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到县域工作的仅339人,占同类毕业生总数19.3%,到县域企业工作的更少,仅占5.7%。
若按县(市)细分,到企业就业的人数为,江都66人,占该县(市)同类毕业生总数的3.8%,仪征28人,占1.6%,高邮、宝应更少,分别为2人和4人,仅占0.1%和0.2%。
(三)环境不优。
一是金融环境,全市县域金融机构2002年末净增加存款41.9亿元,增加贷款仅为4.2亿元,增加存款的存贷比为10%,其中,高邮、宝应的贷款为负增长。
贷款的审批权层层上收,目前高邮仅剩中行有30万元的放贷权,企业贷款困难重重。
二是税收环境,存在税源不丰、收过头税以及查处过滥过重的问题,有些国家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兑现,如高邮金飞达集团近两年已有3100万元税金未退,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
三是行政管理服务环境,尽管扬州市县都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审批服务中心,情况有所好转,但重管理轻服务、重收费轻服务、办事呆板教条、部门利益至上的问题仍时有发生。
扬州目前仍存在企业到外地办厂或开票、车辆到外地上牌的现象,说明投资环境、部门服务还有待改进。
不合理收费仍较普遍,如某县(市)的技术监督部门对一个乡镇小企业一年要收8项管理费用(不含处罚收费),就达3万多元。
(四)协调乏力。
从扬州市级来看,由于近年来市直经济遇到了较大困难,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处于攻坚时期,城市建设任务又十分繁重,因而在对县域经济工作指导、精力投放和财力支持等方面,特别是在一些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的协调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成效不大;从县(市)自身来看,也存在着对上级主动争取和衔接不够、内部的统筹和协调力度不大等问题。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到底怎么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扬州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笔者认为宜把握以下方向:一是民营经济方向。
广东、浙江等地的发展经验表明,是民营经济造就了一批富县强县,苏南县域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也大大激发了县域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是富民经济,是强县强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