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4)信息加工论模式
代表人物:西蒙1986、安德森1990 问题有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空间问题——猫走迷津
2.1 问题解决的模式
信息加工观点
2.1 问题解决的模式
(4)现代认知派模式
基克等人,根据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认为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策 略包括四个阶段。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河内塔问题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河内塔问题 1.有三根杆子A、B、C。
A杆上有五个碟子。 2.每次移动一个碟子,大
碟子不能移在小碟子上面。 3.把A杆上的五个碟子移
到C杆上需要多少步?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执行计划或者尝试解答阶段
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步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
01
PART ONE
问题与问题解决
1.1 问题及其分类
问题的界定——什么是问题? • 概念: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马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3.整体表征 对于许多问题,图形表征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例如: “有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在一条直线上。从甲庄到丁庄的距离 是64000米,从乙庄到丙庄的距离是16000米。现有小明和张华两个人自甲、 丁两庄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小明每小时走3000米,张华每小时走2OOO米。 当小明走到丙庄时,张华刚好走到乙庄。问他们各走了多少路?”这道题 对已学过相向而行相遇的问题的学生来说,构成了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二、创造性培养
•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 •
(二)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创造性培养。
(三)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四)在知识教育中培养创造性

• • • • •
(五)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动机和好奇心;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3)发展直觉思维; (4)培养创造想象。 (六)培养其创造个性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及三类知识的作用
(二)写作过程及三类知识的作用
(一)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及三类知识的作用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问题表征: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给定条件、 目标和允许的操作,它需要陈述性知识。 2、设计解题计划:指确定解题的一般步骤,如重新描述问题,
(3)障碍(obstacle):解决问题方法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必须 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operation)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 目标状态。
• 2、问题解决:
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 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与条件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
• 1、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如何理解问题解决的? •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指出陈述性知识、程序 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 3、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你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 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它包括三个成分:
(1)给定(given):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 状态; (2)目标(goal):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 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

如何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当今社会和职场中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具备这两项能力不仅可以让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具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要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意味着愿意接受新思维和新观念,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有的观念。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建议大家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

因此,建议大家多读书、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为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另外,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问题解决的框架,合理地推理和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因此,建议大家多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问题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通常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建议大家多参与团队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培养自信和坚韧的品质。

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只有充满信心和坚韧不拔,才能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方案,不轻言放弃。

因此,建议大家培养自信心和坚韧品质,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单元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学章节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第三节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五节创造性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2.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4.理解并掌握创造性的培养。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1、问题及问题实质;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途径。

2、通过大量举例及课堂内讨论,让学生理解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性培养的要点。

4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内容第一节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一、问题及其类型(一)问题的实质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请打一双音节词。

如果你感到疑惑,这就构成问题。

但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复杂的认知操作,而简单的习题依据已有的经验可以立即作出解答。

问题一般包括四种成分:1)起始状态,指用一些已知条件对问题作出的描述;2)目标状态,指疑难解决后的最终状态;3)障碍,指那些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4)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

(二)问题的类型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2.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

排列问题给出了所有的成分,要求问题解决者以一定方式进行排列,以达成目标状态。

结构推导问题给出了几个条件,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隐含在这些条件中的结构形式,并用来解决问题。

转换问题只给出了一个初始状态,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一系列产生目标状态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使初始状态不断向目标状态转化,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3.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教育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变通、富有创意的思维方式。

教育学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过实践、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其次,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育学倡导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提问和启发性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思考。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开拓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

此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被教育成能够主动思考和质疑的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教育学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育学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教育学强调学生的学科基础的扎实性,提供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解决。

教育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互配合、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教育学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学通过提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创意激发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首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需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创意。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注重实践的训练。

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或者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此外,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美术、音乐、写作等。

这些课程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需要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潜能,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竞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同时,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注重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单元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学章节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第三节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五节创造性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2.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4.理解并掌握创造性的培养。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1、问题及问题实质;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途径。

2、通过大量举例及课堂内讨论,让学生理解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性培养的要点。

4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内容第一节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一、问题及其类型(一)问题的实质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请打一双音节词。

如果你感到疑惑,这就构成问题。

但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复杂的认知操作,而简单的习题依据已有的经验可以立即作出解答。

问题一般包括四种成分:1)起始状态,指用一些已知条件对问题作出的描述;2)目标状态,指疑难解决后的最终状态;3)障碍,指那些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4)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

(二)问题的类型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2.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

排列问题给出了所有的成分,要求问题解决者以一定方式进行排列,以达成目标状态。

结构推导问题给出了几个条件,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隐含在这些条件中的结构形式,并用来解决问题。

转换问题只给出了一个初始状态,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一系列产生目标状态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使初始状态不断向目标状态转化,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3.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ppt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ppt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Nhomakorabea17
第三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各门学科的 具体内容,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18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 决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已有的有关经验作为背景知识,不仅能使学 生把问题情境与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正 确地理解问题的性质和条件,而且有助于学 生在问题解决中选择合适的推理规则和解题 策略。
3、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创造的翅 膀,它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成分。
4、创造性人格:研究表明,高创造者一 般具有其显著的人格特点。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27
二、培养小学生儿童创造性的措施
(一)创设环境、激发潜力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16
(五)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
所谓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实物叫原型。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作用尤其明显。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 其解时,如果暂时停止对该问题的思考去干别的 事情,几小时或几天后,他可能突然想到解决的 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22
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教学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 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目的和意义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 多样化,需要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来应对这些挑战。 因此,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人们可以更好 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可 以为社会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激发好奇心
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和发现新事 物,培养其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
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文化、艺术和 科技,拓宽其视野和认知范围。
培养发散性思维
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培养孩 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鼓励想象和幻想
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不受现 实限制,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场景
能力与创造性。
输标02入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之 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创造性来提升问题解决 能力。
01
03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将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培 养融入教育体系中,以更好地培养下一代的创新人才。
04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培养问 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 技术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 性的培养
• 引言 • 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问题解决技巧和工具 • 案例分析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个人素质,它们能够帮助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能力涉及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评估解决方案的能力,而创造性则涉 及到产生新奇、有价值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标准化考试的影响
标准化考试往往强调标准答案和解题技巧,限制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挥。
3
缺乏实践机会
在许多教育环境中,学生缺乏实践问题解决的机 会,导致他们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性化教育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方 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的新思路。
类比法
通过比较类似的事物或现象, 寻找启发和灵感,从而找到解
决问题的新方法。
原型法
通过制作问题解决方案的初步 模型或原型,快速测试和迭代
,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案例
01
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和营销策略,打破传统手机市
场的格局,成为行业领导者。
特斯拉电动汽车案例
Part
02
创造性培养
创造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创造性的定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 有价值的思维或产品的能力。
创造性的重要性
创造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重要驱动力,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独特性
创造性思维不受传统思维框架
1
的限制,能够产生独特的、与
创造性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人们能够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各 种挑战。
Part
04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的实践 应用
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01
02
03
04
头脑风暴法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尽可能多的 创意和解决方案,不受限制和
批评,以激发创新思维。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第一节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一、传统智力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以心理测量为基础,认为智力有因素构成,可以通过因素分析进行探索,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

(一)单因素论(二)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是普遍因素,又称G因素;而是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

(三)瑟斯顿的群因素论语词理解、语词流畅、推理能力、计数能力、机械记忆能力、空间能力和知觉速度。

(四)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流体智力是指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即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会随年龄的老化而衰退,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

晶体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并且不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衰退,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常识等。

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到达高峰后,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而晶体智力不但不衰退,反而上升。

(五)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第二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行为、符号、语义、图形4个符号;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即智力活动的结果,包括单元、门类、系统、关系、转换、蕴含6个因素。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这8种智力在人体身体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评价: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

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三、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所谓成功智力,就是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的或者文化的目标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即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需要的心理能力。

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是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核心能力。

它们不仅对学生个人的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或面对挑战时能够形成独特且富有创意的思维方式。

对高中学生而言,培养创造性思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学科研究,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

2. 拓宽知识面:广泛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基础。

学生应该积极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并参与课外学习活动,开阔眼界,增加见闻。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学生应该学会质疑和思考,不囿于传统观念和常规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1. 实践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实地考察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和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应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推理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逻辑思维的训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4. 培养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了成功的关键要素。

不仅仅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够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对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并主动寻找新的知识和体验。

可以通过实践、阅读、参观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 鼓励尝试与失败创造性思维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挑战。

我们应该敢于尝试新颖的想法和方法,并不畏失败。

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通过失败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教训,进而有更好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3. 多角度思考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创造性思维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通过多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到更出色的解决方案。

4. 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培养与训练来提高的。

例如,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反转思维、联想等方式来激发创造性思维。

同时,阅读有关创造性思维的书籍或参加相关培训,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技巧。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 定义问题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准确定义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并将其具体化、可测量化。

只有明确了问题,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它。

2. 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充分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我们应该主动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多方面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扩大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可以更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 分析问题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后,我们应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影响因素以及问题的本质,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创造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需要寻找创造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同时也要去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日益被重视。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能够帮助学生迈向成功的道路。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一个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教育体制的根本上进行改革,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生应该被鼓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不同学科之间存在联系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其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将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不仅应该被灌输理论知识,还要有机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实验、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竞赛和团队项目,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评价机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要素。

学校和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已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和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以更主体、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自己的评价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两个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还能促进他们在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

一、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识别问题、搜集并分析相关信息,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功,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 提供挑战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的问题解决活动,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让他们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寻找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科学、技术和创业领域中创造出新的成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1. 培养观察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发现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供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自主搜索和探究找到答案,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实践。

总结: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标准的、惟一的、 确定的/封闭的 惟一的、规定性的 常规的、 经过良好组织、 来自结构良好领域 清晰、确定 单一 熟悉的、 确定的、惟一的
结构不良
部分呈现或冗余
多样的/开放的 或者根本没有答案 多种方案 不明确的 模糊、不清晰 多样化 不熟悉的、多样化的
一、问题及其分类
(二)问题的分类 2.常规问题 vs.真实性问题: 根据问题的领域范围
问题解决就是把问题划分成诸成分,从记忆中激 活旧有的信息,或寻找新的信息。如果失败了, 就可能退回到最初的问题,另找方法,或重新定 义问题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问题解决不 是线性的,问题解决者可能跳来跳去,跨步或联 合一些步骤。
20
(三)现代认知派模式
问题图式被 激活成功 无图 理解和 式 激 表征问题 活 成 功 评价 停止
48
(一)创造性的本质
创造性: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 生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 以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为核心,聚合 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为支持性因素,两 种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25
(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理解信息含义
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还必须准确地表征问题。 要成功地表征问题就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语言理 解,理解问题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
26
(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小船在静水中每小时比在流水中快64米。
这是一个关系命题,它描述了两种速度之间的 关系 。 糖的价格是每千克15元。 这是一个指定命题,它只指明了某种东西的价格, 即一个单位糖的价格。
40
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单元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学章节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第三节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五节创造性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2.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4.理解并掌握创造性的培养。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1、问题及问题实质;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途径。

2、通过大量举例及课堂内讨论,让学生理解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性培养的要点。

4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内容第一节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一、问题及其类型(一)问题的实质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请打一双音节词。

如果你感到疑惑,这就构成问题。

但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复杂的认知操作,而简单的习题依据已有的经验可以立即作出解答。

问题一般包括四种成分:1)起始状态,指用一些已知条件对问题作出的描述;2)目标状态,指疑难解决后的最终状态;3)障碍,指那些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4)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

(二)问题的类型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2.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

排列问题给出了所有的成分,要求问题解决者以一定方式进行排列,以达成目标状态。

结构推导问题给出了几个条件,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隐含在这些条件中的结构形式,并用来解决问题。

转换问题只给出了一个初始状态,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一系列产生目标状态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使初始状态不断向目标状态转化,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3.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结构良好问题有两个基本特点:1)问题的明确性;2)解法的确定性。

例如小学课本中的习题多为这类问题,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等。

结构良好问题在学校情境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情境中经常是结构不良问题。

这种问题也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这类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在城市中心开通一条公交路线,该怎么设计2)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这类问题经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由多种解法和思路。

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结构不良问题常常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发展他们的创造性。

二、问题解决及其特点(一)问题解决的实质问题解决是形成一个新答案,超越以前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的过程。

尽管学生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但从问题解决过程看,存在一些共同点。

1)所要解决的是新的问题,初次遇到的问题。

2)在解决问题中,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的问题。

3)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某种能力或倾向会随之发生变化。

之后可作为其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指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几何题的证明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过程,几何题中,已知条件和求证结果,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境。

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已知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

一般问题解决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1.问题情境性。

问题解决总由一定问题情境引起。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其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

它会引起个体的认知失衡,从而促使个体积极思考并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

2.目的指向性。

问题解决是自觉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的心理操作(如白日梦)就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操作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操作,而不是单一的心理操作。

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而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

那些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的活动,如回忆朋友的电话号码,虽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但不能成为问题解决。

4.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必须要有认知成分的参与,整体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有些活动,象系鞋带等,尽管它们也是有目的的,也包括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三)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前者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要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后者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现新方法,采取新步骤而实现的。

小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人们已经设计好的,能让他们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迁移到新的课题情境中,这些新课题的情境可以是课本中首次出现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习题。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一、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教学的目的既是让学生能自如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

提出了不同的模型。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为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

其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并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建立问题表征、确定认知操作、实施认知操作、评价解决结果等四个基本阶段。

(一)建立问题表征要实现问题解决,首先要把任务转化为问题空间(任务问题,包含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具体包括:1.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要理解和表征问题,首先必须找出该问题的相关信息,忽略无关的细节,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

如:在抽屉里有黑色和棕色两种短袜,黑袜和棕袜的比例是4:5。

为了得到一双相同颜色的短袜,需要从抽屉中取出多少只短袜2.理解问题中语句的含义: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还必须准确地表征问题。

这就要求具有某一问题领域特定的知识。

假设处理的是文字或口头问题,则第一个任务就是语言理解。

如:“小船在静水中比在流水中每小时快64米。

”这是一个关系命题。

它描述了两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再如:“糖的价格是每千克15元。

”这是一个指定命题。

它只指明了某种东西的价格。

在解决这两种命题的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每个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些句子可能比另外的句子更难于理解。

研究表明,关系命题比指定命题更难以理解和记住。

有些学生容易将关系命题转换为指定命题,如将“小船在静水中的素素比在流水中每小时快64米”记成“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4米”,这样就很难表征整个问题。

3.理解问题的整体情境:表征问题的第二个任务是集中问题的所有句子,以便理解整体问题。

有时候,即使你读懂了问题的每一个句子,也可能误解整体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当学生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就不容易被无关信息或欺骗性文字所迷惑;一旦错误的表征问题,就会使问题变得困难而难以解决。

(二)确定认知操作当问题被准确表征后,问题解决者就要进行认知操作。

所谓认知操作就是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

这种使问题状态发生变化的认知活动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需要应用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进行。

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1.算法式策略:指为了达到目标或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它通常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策略实际上是解题的一套规则。

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只要选择的算法适合,并且能正确地按照其规则进行操作,就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如大数目除法:3674859÷11,只要正确地按照乘法和减法的算法,反复地做下去,就能获得最终的解。

2.启发式策略: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

这种办法容易使用,但不能确保成功。

但它省时省力,简便易行,所以称为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常用的有目的-手段分析和目标递归策略。

1)目标―手段分析:从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出发,首先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总目标化为若干子目标;然后以问题的当前状态为起点,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方法来逐步实现这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2)目标递归策略: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以达到问题解决得策略。

一般地,如果从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途径有多种,手段-目的分析策略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如果从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几条途径,宜用目标递归策略。

(三)实施认知操作实施认知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实际运用策略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也叫执行策略阶段。

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只需要少量操作,选定的策略就能顺利实施;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一系列的操作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选定的策略无法实施。

(四)评价解决结果在认知操作结束后,需要对问题状态转变的认知活动是否正确,选择的策略是否合适,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

如果当前状态被评价为目标状态,则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需要进一步对问题状态的转变过程进行认知和改变策略,甚至需要重新表征问题空间。

二、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有关的知识经验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

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经验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专门的知识经验对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专家和新手差异的研究上。

大量研究表明,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结构特征是不同的。

专家记忆中的知识是经过组织且具有良好的结构,在搜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时能充分得到运用。

不过,一方面专家通过自动化使问题解决变得容易,另一方面这也使专家变得僵化,只能用一种方式看待问题,很难转换角度。

(二)个体的智能和动机智力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智力水平越高,越容易解决问题。

而智力水平低的学生解决问题往往遭到失败。

个体的认知特征,如灵活性、对问题的敏感性、好奇心等,也明显影响问题解决。

认知方式如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性和沉思性等都与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有密切关系。

思维源于问题,但只有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时,人们才能以进取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一般地,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动机强度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

(三)问题情境和表征方式问题情境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