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导学案修订版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8d5cce009581b6bd9eb33.png)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篇一:《边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点、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内容和过程2、简介作者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我国现代作家、文物研究家。
他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长城》,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代表作。
他的《边城》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2)沈从文是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渴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的。
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
身处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
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他生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特殊的深厚感情。
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3)沈从文名言名句1.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
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德性,也因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
2.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
3.宁可在法度外灭亡,不在法度中生存。
4.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4)关于人性的名言1.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37ce09227916888486d7fa.png)
复述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的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四
、分析典型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天气明朗落日薄雾白云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下面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
一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
1爷爷与顺顺
学生举例分析:(1)风景美: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边城》导学案教师版修正版
![《边城》导学案教师版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afa53e4431b90d6c85c7e1.png)
《边城》导学案教师版【知识链接】一、题解1、边远:边地的小城。
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2、边缘: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即非主流文化,摒弃上流社会人性的伪善,写人性的真实。
3、边城的创作动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7年到上海,曾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82f94aaea998fcd220e0f.png)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着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 、、.、、/.八1二、|~r二、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 ),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苗族。
“京派作家”。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 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着,有许多专着。
1978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部编版《边城》教案、导学案(共三篇)
![部编版《边城》教案、导学案(共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8c7a139b89680202d8250c.png)
《边城》教案【教材分析】《边城》以撑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比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在这“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在节选的四个部分中,风物人情之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学生理解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人性之美是本此教学的重点。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小说人物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也就是小说主题的把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小说情节发展,体味小说环境描写。
方法目标: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情感目标:1、领略作品通过散文化的叙事笔调所营造的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感受作品中表现的淳厚民风,人情和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形象。
从而体会边城人民身上的人性美。
2、通过对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并由此触及对小说主旨的思考。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文学的天地中,我们可以走南闯北,跨越国界。
我们可到水泊梁山,看看水浒好汉的侠肝义胆,也可到俄国,见识一下套中人的保守愚昧。
今天,我们将到湘西边城,认识沈从文笔下的一个姑娘翠翠。
翠翠是一位怎样的女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边城之事1、读这篇小说,我们会发边城的事在一个古老的节日中缓缓展开,什么节日呢?(端午节)文中写了几次端午节?明确: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巧遇傩送)—上一年的端午(初识天保)—眼前的端午2、那么,翠翠念念不忘的是哪个端午?两年前的端午,巧遇傩送三、边城之人1、巧遇傩送这部分集中对翠翠进行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部分在那些情节里?①分角色朗读:P18“码头上已无别的人”至“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翠翠怎样的性格特点?“是谁人?”“我是翠翠。
”——单纯“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可爱“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53094d6edb6f1aff001fc5.png)
一、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的社会。
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品析文中主要人物(如翠翠)的人物形象。
二、知识连接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
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2、创作背景:《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
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
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
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1、谈谈你对《边城》这个小说题目的理解?2、结合自己的思考为《边城》续写一个结局。
边城导学案1
![边城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8e1f12eba1aa8114431d952.png)
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课前案【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了解《边城》的文化,感受《边城》表现的淳朴的人情美。
2、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难点】1、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
2、从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寻觅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踪迹。
【学习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课前预习案】一、认真阅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泅.()水茶峒.()傩.()送氽.()蘸.()酒蚱.()蜢.()牛犊.()鞶.()鼓碧溪岨.()悖.()时喧阗.()棕榈.()镇筸.()怏怏.()歇憩.()睥.( )睨.()角隅.()糍.()粑.()2、词语解释:喁喁:喧阗:俨然:张冠李戴:信口开河: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段所写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课堂探究案】(一)文本细读,重难点突破:研习第三部分:1、大家看书,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风俗?2、赛龙舟赛出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谁呢?3、边城给你什么印象?4、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研习第四部分:1.大家来看翠翠和傩送是怎么相识的?2.起初邂逅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后来知道真相后心理有什么变化?3.从这里,你能看出翠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研习第五部分:请大家阅读第五部分的内容,把二老和翠翠邂逅后翠翠的心理变化找出来。
研习第六部分:1.翠翠开始为二老而伤神了,除了第五部分,在小说的第六部分又有相关的描写,请从原文中找出来。
2.请大家注意第六部分描写婚嫁的这一段,在看到别人家办喜事时,翠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二)文本延展阅读写在沈从文故居红尘子一抹淡淡的月辉,一片昏暗的灯光。
心披着一袭风尘,我从灯火阑珊的凤凰古城文化广场,走到被昏暗的灯光洗褪了色的月辉里,瞻仰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居。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精编版
![边城导学案及答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4e436fa8114431b90dd8bd.png)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著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二、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苗族。
“京派作家”。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fed7d7551810a6f424862b.png)
《边城》导学案(1-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赏析品味边城原始淳朴的风景美、风情美。
2.分析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品味人性美、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情感与价值观欣赏品味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人情美【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难点:分析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品味人性美、人情美。
【知识链接】走近作家作品:1.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自称“乡下人”。
有“文字魔术师”“风俗画家”“文体作家”的美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边城》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
2.了解《边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结束而似乎又并未结束,给读者留下的是凄凉的余韵,是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感伤!自主学习1.熟悉字词,并给下列字词注音。
泅水()茶峒()傩戏()氽()伶俐()牛犊()悖时()喧阗()棕榈()镇筸()怏怏()歇憩()糍粑()踹()角隅()嗤笑()拮据()睨视()端倪()蘸水()2.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边城》导学案3.doc
![《边城》导学案3.doc](https://img.taocdn.com/s3/m/88a139c083c4bb4cf6ecd106.png)
《边城》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 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 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过程与方法:1. 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诗一般的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 启发点拨、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多种方法结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 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丰富的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 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 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难点: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学法指导】方法:从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研究品味小说的语言美。
步骤:自己找到文中的写景的语句一动手分析它的好处一一语言美在何处【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 涎( )船舷( )角隅( ) 火镰( ) 埋( )怨 结()子 违悖( )黑黝黝( )奉赠( ) 爱憎( ) n 禺隅( ) 放肆( )挪移( ) 规矩( ) 眸子()羞惭() 孤雏()受酬()莞()尔痢()菜竹篁() 胡谄()茶胴()傩()送二、文本解读1.读第一段,这里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况?2.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通过文本的描述,3.文本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4.小说节选部分中写的次数最多的哪一种民俗活动?小说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主角是谁?5.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展现出来的?萃萃:祖父:天保:傩送:顺顺:三、合作探究1、《边城》这么美,人也这么善良,关系这么和谐,那作者为什么一边在赞美歌颂,却又一面要把它写成悲剧呢?2、作者为什么要把小说的名字起为《边城》呢?(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来分析)【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违悖(bei) 黑黝黝(you)奉赠(zeng)B.爱憎(zeng)口禺□禺(yu)放肆(si)C.挪移(nuo) 规矩顷眸子(如)D.羞惭(chan) 孤雏(chu) 受酬(chou)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蚩尤嗤笑妍端嗤之以鼻B.艾蒿局于编素稿木死灰C.庭院游艇挺拔铤而走险D. 温柔杂糅蹂蹒矫揉造作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小山村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边城》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五)共3篇
![《边城》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五)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52b1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2.png)
《边城》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五)共3篇《边城》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五)1《边城》实用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五)《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巴金先生创作的代表作品。
作为一部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的作品,《边城》既可以看作是一部意识形态的小说,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具有史诗特点的民族史诗。
本文将从小说的题材、文化内涵、思想与艺术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一、小说的题材《边城》在小说的题材上主要涉及到了中国农村生活,解放前革命和反抗形态,以及人性的自我拯救和文化救赎等方面。
小说所设立的背景是中国与外部世界隔离并相互依存的交界地带,被称为边城。
小说的主人公李半山一家在这个没有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边城里挣扎生存,他们希望通过挣脱束缚、挑战命运的方式获取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种人性的抗争和拯救融入了小说中的主要题材。
二、文化内涵《边城》中的文化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对人类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描写之中,同时还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化上。
小说中,巴金先生通过语言、形象和情节等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融入到小说中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道德、信仰、礼仪和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阐释和质疑,小说让读者看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和无穷深度。
三、思想与艺术结合《边城》中的思想和艺术相互结合,互为依存。
在小说中,作者巴金先生用诗意的笔法将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意义细腻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小说同时呈现出婉丽、雍容、奇峭的美感,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先锋水平。
此外,《边城》中的思想和艺术也是彼此之见的,对人类自由的思考和对艺术创作的探究贯穿了整个小说。
《边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读者不仅可以获得文化上的启示、思想上的指引和艺术上的享受,同时也深化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这样一部经典之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小说的题材和文化内涵,同时还需要学会思想与艺术的结合,探索小说中的意义和主题。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读者去阅读这样的经典之作,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复杂与深刻之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珍品,《边城》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同时也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完整word)边城导学案教师用案
![(完整word)边城导学案教师用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a2e1df8c75fbfc67db22f.png)
《边城》导教案周艳芳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顺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环境的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格美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
二:关于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effeI•ey C.KinKley著《沈从文论》j。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b53b7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d.png)
3.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沈从文善于运用华丽的词藻和细腻的描写,使整个叙述充满了美感和艺术性。他的语言曲折含蓄,极具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湘西的边城小镇,亲身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三、预习检测题
一、填空题
1.《边城》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2.《边城》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省边境的一个小镇上,展现了当地独特的_______和_______。
3.翠翠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
1.《边城》中的男主角是谁?
第四部分:社会风俗与人物关系的描绘。段落八:介绍茶峒地方的建筑特色、社会风俗以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段落九:通过描绘各种社会活动和人物交往,进一步展现湘西社会的风土人情。
第五部分:结尾与感慨。段落十:以翠翠的等待和期盼作为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段落十一:作者的感慨与思考,对人性、爱情、命运等主题的深入探讨。
从故事背景来看,《边城》以湘西边陲小镇茶峒为舞台,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气息的世界。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真挚。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和谐,这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所难以体验到的。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各具特色。主人公翠翠、老船夫以及天保、傩送等人物,都有着各自的命运和情感纠葛。翠翠的纯真善良、老船夫的淳朴善良以及两位年轻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与真挚。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让我们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共鸣,也让我们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边城导学案
![3、边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03c0a884868762caaed59e.png)
精忠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3 、边城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情节,了解《边城》所讲的故事。
2、探讨《边城》中“情窦初开”情节揭示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桃花源记》引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二、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二、《边城》故事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三、边城的创作动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四、《边城》解题边地的小城。
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21e8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b.png)
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边城》导学案课前准备:【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
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知识脉络】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mào)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
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很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很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绝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
《边城》导学案121
![《边城》导学案121](https://img.taocdn.com/s3/m/b432e7d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边城》导学案12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 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1.在分析故事情节中, 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沈从文笔下的爱与美。
【知识链接】一、中国十大最浪漫城市:凤凰扬州三亚香港杭州哈尔滨上海澳门苏州张家界二. “在沈从文的书里, 在黄永玉的画里, 在谭盾的琴里, 在罗洗河的棋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凤凰古城宣传语1984年, 沈从文在众人陪同下, 重游湘西老家, 兴致勃勃, 然而, 最后一天, 82岁的他却突然坐在地上不起来, 哭着说自己再也不想离开了。
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 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 沱江之畔, 丹崖之下, 一方矗立的皱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 水是忘情水, 石是三生石, 倦游归来的沈从文, 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 像孩儿永远扑进母亲的怀抱。
一. 预习检查1. 字音:蘸酒( ) 泅水( ) 老鹳河( ) 傩送( )氽着( ) 鞶鼓( ) 踹水( ) 欺侮( )碧溪岨( ) 茶峒( ) 喧阗( ) 糍粑( )2. 涵咏词义(1)平淡无奇:(2)插科打诨:(3)不假思索:(4)张冠李戴:(5)信口开河:二. 学习过程1.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 发生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简述述故事情节。
2.《边城》整部小说共有二十一章, 课文节选自原文的第三至第六章, 试分别概括其内容。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3.小说是叙事文学, 但也可以有散文一样美的语言和意境, 请找出文中的两句话进行赏析, 并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当堂检测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儒腐嗫嚅濡染蠕动妇孺B. 婵娟禅让蝉联惮烦禅杖C. 绯红斐然扉页菲薄翡翠D. 噪音燥热腥臊躁动害臊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废驰博闻强识狙击珠联璧合B. 翔实貌合神离宣泄轻歌慢舞C. 攀援张皇失措撕杀见贤思齐D. 端详猝不及防泄露饱经沧桑3.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这个小山村风景秀美, 依山傍水, 空气清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导学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边城》导学案一、简介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我国现代作家、文物研究家。
他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着,有许多专着。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着作有《湘行散记》《边城》《长河》等。
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他生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特殊的深厚感情。
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二、识记字词1.、.蘸.酒(zhàn) 泅.水(qiú) 老鹳.河(ɡuàn) 傩.送(nuó) 氽.着(tǔn) 鞶.鼓(pán)踹.水(chuài) 欺侮.(wǔ) 碧溪岨.(jū) 茶峒.(dònɡ) 喧阗.(tián) 糍粑..(cí bā)2、插科打诨: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三、简述《边城》的情节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四、文本赏析1、在阅读中理清情节。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3、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边城的“人生形式”的?4、关于翠翠这个人物形象:六、达标检测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新家具形式的出现和新工艺技术的发展,明清硬木家具的榫卯结构呈现出工艺精良,扣合严密,间不容发....的特点,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着实令人惊叹。
B.一般人因为不懂法做出了私闯民宅的事情,倒也情有可原。
令人义愤填膺的是,法院执法人员在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下,竟然私闯民宅,对该房产进行评估,其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玷污了法律的严肃性,和鸡鸣狗盗....无异。
C.“秦火火”和一些无良记者、网络推手、网络大V的落网,除了警醒我们不要在网络世界里造谣诽谤、寻衅滋事,还提醒我们要谨慎转发,以免以讹传讹....。
D.一份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上百起车辆自燃事件发生。
专家提醒广大车主朋友,除了认真做好车身保养,还要定期对车载灭火器进行检查,以备不时之需....。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学习需要全身心投入,都快升入高三了,还这么不懂事!不要嫌妈妈唠叨,不要怪老师抓得紧,不要辜负了这。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舞动着青春的臂膊,触摸着改革的琴弦,你能吗?(3)冲动是魔鬼,遇事要淡定,为哪般?气坏了身子,赶跑了理智,亲者痛,仇者快,到头来,万事还是一团糟。
A.豆蔻年华春意阑珊怒不可遏 B.锦瑟年华意兴阑珊怒发冲冠C.豆蔻年华意兴阑珊怒发冲冠 D.锦瑟年华春意阑珊怒不可遏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有部分专家表示,盐城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
B.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所以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C.政府既然以执政为民为崇高使命,那就不要怕人民监督。
人民监督有利于政府及其官员时刻避免犯错或遭到误解。
D.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六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4月11日兰州自来水输水线路受苯污染之后,兰州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停水期间将由政府免费向每名停水地区的市民派发4瓶瓶装纯净水。
B.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日指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
C.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高宏峰透露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中国快递协会在苏州调研时曾发现,一家拥有不到一百辆汽车的小快递企业,当年仅因交通违章而缴纳的罚款就高达60余万元。
D.春耕时节,建湖县植保站农技人员响应市政府发出的“农技专家深入农村一线”的号召,深入田头向农户讲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开展“送技术、送政策、出点子、解难题”。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金在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B.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入“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最近,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近日,古城苏州气温渐暖,街道两侧玉兰树上的花蕾竞相绽放,成为姑苏城里一道春意阑珊的美景,行人纷纷驻足观赏。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B.今天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呈现出了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C.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D.他父亲前几年沾了政策的光,办家庭工厂赚了不少钱,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别无长物,所以现在想有更大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现,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回忆而生。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天消息,上海对“美眉”、“恐龙”、“PK”、“粉丝”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
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在完成对“毒奶瓶”的全面清查后,浙江省质量监督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对浙江范围内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展开专项整治,让假冒伪劣商品在劫难逃。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路线,一心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国政府和全国军民决不会听任“台独”势力为所欲为。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
B.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
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C.说起成都以及附近游玩的地方,非常的多,但是几乎都离不开历史二字,这个巴蜀文化重镇,发生过多少历史事件,有多少历史人物曾在这里上演了传奇的人生大戏。
D.据记者了解,为了维持房价数据的“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加大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作于公元854年,即诗人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的第三年。
②元亮:陶渊明的字。
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
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
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6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___________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5)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