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模板】

合集下载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第一章规划依据、原则、指导思想、期限及范围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规定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文件)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7、《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8、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年)9、安徽省城镇发展纲要(2001—2010年)10、凤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11、上一层次的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12、凤阳县已完成的专业规划以及各行业发展的规划意见与设想13、上一轮凤阳县总体规划二、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将城市置于区域总体协调发展高度,分析研究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机遇,从而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框架。

2、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原则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经济及凤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服务,为促进城市社会进步服务,为加快城乡现代化服务。

3、规划连续性原则以1996年版规划为基础,认真研究已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充分吸取以往规划中的合理内容,保持城市建设空间与时序上的连续性。

4、可操作性原则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凤阳县的基础和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

5、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耕地保护,节约土地资源。

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规划指导思想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市发展应以区域经济为基础,城市产业结构应能体现区域资源特点和经济优势,城市建设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市场流通。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控规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控规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概述 (2)一、规划研究背景 (2)二、规划范围 (2)三、主要相关规划及关联 (2)四、规划任务 (6)第二章现状概况 (7)第三章规划原则、目标定位与规模 (10)四、规划发展目标及要求 (10)五、发展定位 (10)第四章规划结构与土地使用规划 (11)一、功能结构与分区 (11)二、用地布局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一、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2)二、道路系统规划 (12)四、公共交通规划 (13)第六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3)一、绿地系统规划 (13)二、景观系统规划 (14)第七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15)一、给水工程规划 (15)二、排水工程规划 (15)第八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6)一、电力工程规划 (16)二、电信工程规划 (16)第九章燃气工程及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6)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8)一、规划原则 (18)二、规划目标 (18)三、环卫设施规划 (19)四、道路清扫等级规划 (19)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一、消防规划...................................................................................................... 19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0)一、规划目标 (20)二、环境功能区划 (20)三、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第十三章开发控制 (21)一、土地使用控制 (21)二、容量控制 (22)附表:控制性指标规划一览表 (25)第一章规划概述一、规划研究背景随着xx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

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十三五规划的即将实施、XX3+5城市群带动下的总体发展战略调整、xx和xx城市发展思路的提升,xx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局面。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澧县概况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

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

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

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

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

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

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

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

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

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

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

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

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

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

新宁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改)方案中国崀山网 2013年02月05日1 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2008年底新宁县政府准备将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

作为湖南省第二个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建设部、湖南省建设厅以及社会各界予以新宁县和崀山风景名胜区巨大的关注与支持。

同时,崀山申遗也为新宁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县政府提出要对《新宁县总体规划(2000-2020)》进行修编,并将编制期限调整为2010-2030年。

1.2 规划背景1.2.1 崀山申遗成功带来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崀山一旦申遗成功,将极大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并带来游客量井喷式的增长。

这一变化,在给新宁带来旅游接待压力的同时,也给全县的经济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此外,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也为城市开发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1.2.2 区域交通的重大改善随着西部开发步伐加快,湘西南地区已开始或正在计划修建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一系列区域交通设施,届时,新宁的对外交通条件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这一变化,不仅会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旅游发展,也将对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提出挑战,同时,还会对城市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1.2.3 上版规划期限过半在本次规划委托之际,上版规划实施已近10年,规划近期即将到期。

然而,实施情况与规划当时的预测之间有较大偏差。

在新的机遇到来之际,需要对过去进行总结和调整。

1.2.4 规划管理政策的变化《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国家加强了对城乡建设的管理,特别明确了城市必须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而风景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是新宁县撑发展之根本,对此,规划必须对其提出明确的保护和利用要求。

此外《城乡规划法》还对规划编制和报批的程序,以及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此之前编制的规划显然无法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1.3 规划进展过程1.3.1 前期洽谈准备阶段2009年3月,湖南省新宁县规划建设局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所接洽,准备编制新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曲阳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文本

曲阳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文本

曲阳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文本曲阳县人民政府2010.9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第三章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5)第四章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6)第五章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规划 (16)第六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19)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3)第八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26)第九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27)第十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28)第十一章县域文物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32)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7)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39)第十五章附则 (41)附表一分乡镇村庄建设用地整合一览表 (42)附表二曲阳县分乡镇土地整合一览表 (5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促进曲阳县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进一步引导和调控县域镇村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镇、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曲阳和谐社会的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近期为2010-2015年。

第3条本规划范围为曲阳县行政辖区,包括4个建制镇、14个乡,362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075.75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原则1、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调配生产力布局和发展资源,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2、基础设施共享原则。

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3、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

突出各类资源的保护,正确处理城镇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反馈、协调一致的原则。

《XX县中心XX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公示文件)【模板】

《XX县中心XX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公示文件)【模板】

《XX县中心XX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公示文件)XX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总则1、规划目的2017年XX县完成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为XX 县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进行了修订,为有效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各建设项目的落实,实现管理活动的全程监管,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受XX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编制《XX县中心XX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规划范围控规编制范围为中心XX区范围,包括富林镇萝卜岗半岛、富泉镇富泉社区、流沙河大桥至寨子山之间省道306以内滨湖地区、寨子山及山前滨湖用地以及部分汉源湖区。

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

3、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6)∙《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2)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GB50180-93)∙《XX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3)相关规划∙《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4)∙《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库区移民安置文件汇编》∙《XX市XX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XX县县城防洪规划》∙《XX县中心XX区配电网规划》∙《XX县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17)∙《XX县县城及环湖地区城市设计》∙《XX县XX县城3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XX县XX县城4号次路至2号主干道下线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县XX县城富林大道、迎宾路与滨湖大道之间地块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县富泉集镇至黑石沟段总体规划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县车管所拆迁农户龙潭沟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瀑布沟水电站库区汉源XX县城萝卜岗场地建设用地地址灾害危险性评估》∙《瀑布沟水电站库区汉源XX县城萝卜岗场地详细规划地址勘察报告》4、适用范围本规划是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范围内从事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开展与城市建设有关的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的批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的批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的批复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南政综[2011]166号
【发布部门】南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7.07
【实施日期】2011.07.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的批复
(南政综〔2011〕166号)
政和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请求审批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的请示》(政人综〔2011〕9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编后的《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和南平市规划局的技术审查意见。

二、同意你县的城市性质为:县域中心,发展绿色经济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界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至东峰村和东南涧,西至松源村,南至林屯村,北靠熊山,规划区范围用地总面积约33.89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1 / 2
内,严格实行城乡统2 / 2。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前言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4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节总则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陵水县英州镇城镇发展布局和城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陵水县英州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非农业开发项目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服从本规划。

最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精品

最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精品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__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__县人民政府__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总目录文本说明书专题报告基础资料汇编文件系列图集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1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第一节县域城镇发展战略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四节县域环境保护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5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5第一节布局原则及用地发展方向第二节布局结构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6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7第八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8第一节工业用地规划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第九章绿地、城市景观规划…………………………………9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第二节城市景观规划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10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一章给水工程规划…………………………………12第十二章排水工程规划…………………………………12第十三章电力工程规划…………………………………13第十四章电信工程及广播电视系统规划…………………………………13第十五章燃气工程规划…………………………………14第十六章环卫工程规划…………………………………15第十七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15第一节防洪规划第二节抗震防灾规划第三节消防规划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第十八章近期建设规划…………………………………17第十九章城市远景规划构想…………………………………18第二十章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措施………………………………18第二十一章附则…………………………………19第一章总则10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__县县城城市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部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说明书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一、区域位置××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

东界施秉县,南接台江县、凯里市,西连瓮安县、福泉市,北邻余庆县。

地跨东经107°37′46″-108°11′04″,北纬26°43′39″-27°14′29″之间。

全县东西长约57公里,南北宽约47公里,国土总面积1667.8平方公里。

县城驻地距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有55公里,距省会贵阳市196公里。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形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

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多呈北东、北东东走向。

中部、北部山地隆起,为黔北高原武陵山脉延伸。

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山脉余系,属黔东南凹陷。

境内最高峰为西北角纸房轿顶山,海拔1367米;最低点东南角清水江河谷,海拔519米,高差848米。

县城新州镇海拔800米。

2、河流水系××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00多条,主要河流有重安江、氵舞阳河、平溪河、西堰河和苗里河。

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8.89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径流量2.57亿立方米。

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7.52万KW。

全县建有众多的沟塘和引水工程,是全县工农业生产的有力保障。

3、气候××县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平均气温14.7℃,其中年最高气温达到35.9℃,年最低气温为-5.8℃。

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元月份最低。

无霜期天数为267-288天。

年降雨量1233.2mm。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东东向,风向频率36%。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伏旱、凝冻、冰雹等,出现频率较高。

4、土壤与植被××县的河谷冲积坝子较多,300亩以上的坝子有旧州、红梅、石牛、浪洞、平溪、重安等25处。

《黟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公告

《黟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公告

《黟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公告主要内容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为2010~2020年,其中,2010~2015年为近期的第一阶段,2016~2020为近期的第二阶段;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为2031年之后。

2、发展目标:建设城乡和谐、宜居田园城市、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综合示范基地及徽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地区。

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总人口:规划近期到2015年为9.1万人,2020年为9.6万人,远期到2030年为10.6万人。

4、规划区规划规划空间结构“一城一片、三翼三团,五轴双环”的布局结构。

一城:中心城区,主要承担规划区内的综合服务职能;一片:渔亭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主要承担黟县产业升级职能;三翼:中心城区近郊五里、深冲、横岗三个村庄,主要承担特色生态旅游职能;三团:“关麓-南屏”、“碧山-石亭”、“龙江-屏山”三大村庄发展组团,主要承担规划区特色乡村旅游职能;五轴:指连接城镇与各个乡村发展组团的连接轴;双环:主要包括围绕中心城区近郊的宏村大道环线、以及远郊建设的环碧阳盆地的环山路环线以及环山旅游产品布局带。

5、中心城区规划(1)城市性质— 1 —世界文化遗产地,徽文化旅游核心区,历史文化名城,休闲宜居田园城市。

(2)城市职能以徽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古徽州盆地田园城乡聚落为特点的文化景观地;徽文化核心区的重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特色旅游产品制造和展示交易基地;县域经济、政治、服务中心。

(3)城市人口规模:2020 年中心城区4.7万人,2030 年中心城区5.9万人。

(4)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 年,用地规模控制在 5.4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5 平方米以内;到2030 年,地规模控制在 6.51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5 平方米以内。

6、历史城区保护规划(1)古城定位文化魅力名城、生活着的古城、山水田园之城、活力特色之城。

小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小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4).第三章镇域体系规划 (5).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9).第五章镇区总体规划布局 (9).第六章中心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1).第七章中心镇区绿地用地规划 (12).第八章公用设施规划 (13).第九章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15).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15).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7).第十二章远景发展构思 (19).第十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9).第十四章附则 (22).附表1 现状用地指标一览表 (22).附表2 近期规划用地平衡表.................................................................... 23 .附表3 用地平衡表 (24).附表4 规划道路一览表 (2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更加有效地协调指导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镇城镇发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特编制《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2014-2030)》。

·第2条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是七号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在七号镇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七号镇内,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各种专业规划,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

·第4条规划范围(1)镇域:七号镇域,总面积423平方公里,辖1个镇区、13个中心村。

(2)镇区:此次规划七号镇区分为生活区与工业区两个片区。

七号镇规划生活区范围为:东至现状村庄东侧堤坝,南至35KV变电站南,西至现状村庄以西200米,北至现状恒温库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0.90平方公里。

七号镇规划工业区范围为:东至现状七号加油站,南至集通铁路以南570米,西至中国石油加油站以西340米,北至省际大通道以北280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0.59平方公里。

2010-2020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文本来源:巴中建设网发布日期:2009-12-9 15:39:31 点击数:862 [关闭] [打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期限本规划分为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两个阶段。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1. 市域:巴中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2301平方公里。

在该区域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包括巴州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东城、西城、城南和江北街道办事处)和兴文、清江、恩阳、曾口、平梁五镇乡的部分行政区范围,东至保丰、金字村,南至燕山村,西至一字村,北至岳家坡、白岩村,总面积为279.78平方公里。

在该区域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第三条强制性内容本规划文本中,有下划线的条文和黑体字的附表为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四条总体目标规划期末(2020年)将巴中建设成川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休闲地、绿色产品加工基地及天然气化工基地,并将巴中中心城区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共同繁荣、社会和谐文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川东北地区现代化中心城市。

第五条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GDP总量达到5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2:28:40;2020年全市GDP总量达到104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5:30:45,达到四川省中等发达地区的水平。

第六条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

规划期末(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第七条总体发展战略1. 接轨战略:一是空间接轨,巴中市必须立足于处理好与区域三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西安)的关系,主动承接三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时间接轨,以资源为基础,发挥“后发优势”,使巴中市发展取得质的飞跃。

2. 极化战略:突出发展个性,发展优势产业,强化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定位和特殊职能,提高竞争力;极化优势产业的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筹县域城乡健康发展,加强县域村镇的协调布局,规范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旗,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适用本办法。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与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一同编制,也可以单独编制。

第三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村镇体系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六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直辖市、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第八条承担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的规划编制资质。

第二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组织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编制和审查:(一)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向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

(二)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先编制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当提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三)依据对规划纲要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成果,并按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武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文本目录第一篇总则 (1)第二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第一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二章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 (3)第三章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第四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一节村镇空间结构 (4)第二节村镇等级与规模结构 (4)第三节村镇职能结构 (5)第四节重点村镇发展指引 (5)第五节村庄建设与发展 (5)第六节土地利用与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5)第五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6)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6)第二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6)第三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7)第四节供电工程设施规划 (7)第五节邮电通讯工程设施规划 (8)第六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第一节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8)第二节文化体育发展规划 (8)第三节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9)第四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9)第五节保险、社会福利及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9)第六节市场服务体系规划 (9)第七节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规划 (9)第八节社会服务设施配制规划 (10)第七章县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11)第一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1)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 (13)第三节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13)第四节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14)第五节耕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15)第八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5)第九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16)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 (1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 (17)第三篇县城区规划 (18)第十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 (18)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 (18)第二节城市建设目标 (18)第十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 18第十四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9)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 (19)第二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0)第三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1)第四节城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2)第五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2)第六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23)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3)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3)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3)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七章景观系统规划 (25)第十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6)第十九章市政设施规划 (26)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6)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7)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7)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27)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7)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 (28)第七节殡葬设施规划 (28)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28)第一节防洪工程规划 (28)第二节防震工程规划 (28)第三节消防安全规划 (28)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29)第二十一章空间管制与“四线”控制规划 (29)第二十二章城市空间发展时序 (30)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30)第二节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31)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 (31)第二十四章附则 (32)附表1:XX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目标指标体系汇总表 (33)附表2:各乡镇城镇人口规模表 (33)附表3:县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 (33)附表4:县域行政区划调整一览表 (34)附表5:县域村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一览表 (34)附表6:XX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34)附表7:县城区规划用地汇总表 (34)附表8:县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5)附表9:县城区主干道一览表 (35)第一篇总则第一条为适应XX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县域村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科学指导县域村镇体系发展和县城区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XX市人民政府同意,对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编制《XX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指导XX县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指导县域内各相关下位规划的编制。

在XX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三县”(开放县、特色县、宜居县)为目标,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条基本原则1、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2、贯彻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3、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4、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第五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保护法》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⑦.《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⑧.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⑨.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8]16号)⑩.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2、相关规划①.《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②.《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③.《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含XX市城镇体系规划);④.《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⑤.《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⑥.《临武统计年鉴》;⑦.《2001-2009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⑧.《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⑨.XX县提供的1:1000的现测地形图;⑩.其它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县政府各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六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1—2030年第七条规划范围1.县域:是指XX县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375.23km2。

2.规划区:因县城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关镇、武水镇、花塘乡、双溪乡的全部行政区范围,面积约为227.0km2。

3.县城区:城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10.5km2。

第八条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九条总体目标充分发挥XX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交通优势,凸显历史文化特色,将XX县打造湘粤产业新基地和古韵山水宜居城,把临武建设成为产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越、社会融洽和谐、文化特色鲜明的开放县、特色县、宜居县。

第十条具体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近期(到2015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5.2%,总量达到108亿元,人均GDP达到2.95万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42:40。

远期(到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14.8%以上,经济总量达到215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5.39万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3:42。

2、社会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36.6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70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3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0.2%,初中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达到9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99%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39.9万人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30000和150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7.4%,初中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100%,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8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10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3、生态环保目标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4、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目标近期(到2015年),围绕“三县”建设,夯实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县城区规模迅速扩张、对接高速公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两型两源”发展模式的村镇体系基本成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远期(到2020年),“三县”建设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县域村镇体系合理、全面和谐发展,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人文素质普遍提高,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迈向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新时期。

规划期内,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研究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风电、沼气等新型环保能源建设初具规模。

规划期内,用水普及率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县城区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95%以上,乡(镇)、中心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率60%以上。

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80%以上。

重点采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严格控制和保护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利用与开发,加快县域河、湖、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实现山川秀美基本框架。

加大对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力度,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开发区域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十一条发展战略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中心村镇,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2)坚持“生态优先”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产业发展战略(1)第一产业发展战略①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②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③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第二产业发展战略①以建设“开放县”为目标,坚持“两型”引领、“两源”(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的外源式发展和以矿业经济为主的内源式发展)驱动,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②进一步培育主导产业,着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能源产业(水电、风电、火电、生物质发电)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结构优化、技术升级和规模经济,使其成为临武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③实施“一园多区”、重点乡镇布局工业小区战略,使农村地区中小工业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促进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产业集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