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生物学作用
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 (Cytokines) 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调节物质,它们在免疫、炎症、造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是一类多样性的蛋白质,它们由不同类型的细胞分泌,能够调节、激活和抑制其他细胞的功能。
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趋化因子、淋巴因子等多种类型,它们在体内起着信号传导、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等重要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 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能够激活和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体内免疫应答过程。
白细胞介素-2 (IL-2) 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应答;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则是一种炎症因子,能够引发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
2.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生长因子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体内组织修复和再生至关重要。
表皮生长因子 (EGF) 能够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过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则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和修复受损组织。
3. 调节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IL-1和IL-6等炎症因子能够引发和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从而对抗体外病原体侵袭,并提供免疫保护。
4. 调节造血过程细胞因子也在造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维持血液系统的稳态。
造血因子-1 (G-CSF) 能够促进粒细胞增殖和成熟,从而增加血液中的粒细胞数量,提高体内免疫力。
总结回顾细胞因子是一类多样性的蛋白质,它们在免疫、炎症、造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炎症反应、以及调节造血过程等方式,细胞因子维持着体内的稳态和平衡。
对于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个人观点和理解细胞因子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间调节因子,对于维持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对于细胞活性、增殖和分化具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细胞间传递信号,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生理过程。
细胞因子可以被细胞内或细胞间分泌,作用范围广泛,可以与其他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及配体结合发挥作用。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免疫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机体遇到感染或受到损伤时,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和炎症反应,以应对外界的挑战。
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等,它们可以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参与抗原呈递、淋巴细胞激活和免疫效应的调控。
2.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维持组织的恒定状态。
例如,血液系统中的细胞因子如造血细胞生长因子(CSFs)可以促进造血细胞分化和增殖,维持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
而神经细胞因子也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3.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炎症反应会被启动以清除病原体、修复组织。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IL-6等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激活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炎症相关细胞的活性,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4.细胞间通讯: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分子,可以协调多种细胞类型的工作。
例如,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增强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5.细胞死亡调控:细胞因子在调控细胞凋亡和生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类能够诱导细胞凋亡,这在免疫调节、发育和组织修复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而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如细胞生长因子则可以促进细胞存活和再生,并参与组织修复过程。
IL生物学作用
生物学作用?IL-101、??简介在1989年,Mosmannand及他们的同事描述了一种新的免疫介质,由Th2细胞克隆分泌,能够抑制Th1细胞克隆IL-2和IFNr的合成。
早期被命名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SIF),这种因子后来被命名为IL-10,在这被发现的21年期间,很多研究深入剖析了这个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2、??IL-10基因和蛋白人类IL-10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包括总共5.1kb的序列包含5个外显子,IL-10基因的启动子中有很多的SNP位点,一些证据表明这些基因多态性在体外会影响IL-10的表达,IL-10基因由178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分泌时会被切去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人类和鼠类的IL-10约有75%的氨基酸序列是一致的,Wlodawer和Walter小组用X射线解决了IL-10的晶体结构,有趣的是IL-10的结构与IFNr的结构类似,人IL-10是一个35kD的二聚体由两个单体通过非共价键形式结合,二聚体有两个V型的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包含六个螺旋结构,其中A-D属于一个单体,另外两个(E0和F0)属于另外一个单体。
在单体内有两个二硫键(分别是C30-C126和C80-C132)来维持因子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除了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IL-10相关分子外,还有四种病毒IL-10类似物,由EB病毒,马疱疹病毒2型,口疮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产生,除了CMV病毒的IL-10,其它病毒与细胞分泌的的IL-10氨基酸序列结构相似,比如,EB病毒的IL-10氨基酸序列与人IL-10序列有83%相同,除了一些微小的变异外主要的不一致集中在N末端,因此导致两者结构非常类似。
病毒IL-10的表达似乎是在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期,病毒因子似乎也通过相同的IL-10受体来作用,和人类IL-10相比,多数病毒IL-10的作用只有其效力的1/1000,但不幸的是,多数的抗人IL-10抗体和ELISA试剂不能区别两者,最近,认识到新的一些类似于IL-10人分子结构,这些细胞因子被统称为IL-10家族,包括IL-10,IL-19,IL-20,IL-22,IL-24,和IL-26。
常见的细胞因子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常见的细胞因子及主要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型蛋白质,它们在细胞间传递信号,调节和协调免疫、炎症、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因子在机体内起到桥梁的作用,调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通讯,对维持机体内稳态起到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1.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
IL-1能够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增强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局部的渗出和浸润。
此外,IL-1还能够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进一步增强炎症反应。
IL-1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2. 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主要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
IL-2能够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此外,IL-2还能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增强其杀伤活性。
IL-2在免疫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治疗某些肿瘤和免疫缺陷疾病。
3. 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主要由巨噬细胞、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TNF能够刺激炎症反应,增强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局部的渗出和浸润。
此外,TNF还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参与体内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肿瘤细胞。
然而,过度产生的TNF 会导致炎症反应过度,引发严重的炎症性疾病。
4.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产生。
IL-6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刺激肝脏产生急性期反应蛋白,增强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此外,IL-6还能够促进B细胞的分化和抗体产生,参与体内的免疫应答。
IL-6的异常产生与多种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5. 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产生。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及生物学效应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及生物学效应特点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细胞功能和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它在机体的免疫、炎症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并产生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自分泌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可以由产生细胞自身分泌出来,作用于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细胞。
例如,白细胞介素-2(IL-2)可以由T 细胞自分泌,然后通过自动刺激的方式发挥作用。
2. 近距离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可以直接与靶细胞接触,通过细胞间的接触方式进行作用。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以通过与靶细胞的细胞膜结合发挥作用。
3. 远距离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远离产生细胞的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例如,干扰素-α(IFN-α)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感染部位,发挥抗病毒作用。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多效性,即一个细胞因子可以对多种细胞类型产生作用。
例如,白细胞介素-6(IL-6)可以刺激多种细胞类型产生炎症反应。
2. 低剂量效应:细胞因子在低剂量下可以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例如,干扰素-γ(IFN-γ)在低剂量下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3. 协同作用:多个细胞因子可以相互协同作用,增强或调节彼此的生物学效应。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可以相互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应。
4. 调控性作用:细胞因子可以通过正反馈或负反馈机制调控其自身产生和作用的过程。
例如,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炎症反应。
5. 时空特异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具有时空特异性,即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作用。
例如,干扰素-β(IFN-β)在感染初期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而在炎症反应后期则可以促进组织修复。
总体而言,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并产生多效性、低剂量效应、协同作用、调控性作用和时空特异性的生物学效应。
白细胞介素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白细胞介素的生物学作用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类分泌性蛋白质,能够在免疫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间传递信号,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
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介素分子研究的早期,主要是针对它们在免疫细胞间的作用及其产生的调控机制展开的。
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能够增强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并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
其中,IL-1和IL-2作为最早发现的两种白细胞介素,对于免疫的激活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IL-1为例,它由多种细胞产生,如巨噬细胞、T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并能够与目标细胞表面的IL-1受体结合,从而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
IL-1能够诱导炎症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局部渗出,引起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从而促进免疫应答的发生。
此外,IL-1还可以诱导几种细胞因子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6等,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的程度。
另一方面,白细胞介素在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IL-2为代表的细胞因子家族,包括IL-4、IL-6和IL-12等,在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中起到关键作用。
IL-2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结合,激活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的数量。
另外,IL-2还能够促进T细胞的存活,并增强其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除了以上介绍的IL-1和IL-2,白细胞介素家族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成员,如IL-4、IL-6、IL-8、IL-12等,它们都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的生物学作用。
IL-4主要由TH2细胞分泌,对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促进抗体的产生。
此外,IL-4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平衡。
IL-6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增强炎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常见的细胞因子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常见的细胞因子及主要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蛋白质,它们在免疫系统、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胞因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1. 白细胞介素-1(IL-1):IL-1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促进炎症细胞聚集并刺激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
2. 白细胞介素-2(IL-2):IL-2是一种重要的T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应答。
3. 白细胞介素-4(IL-4):IL-4是一种辅助T细胞(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参与B细胞分化、抗体产生和炎症反应的调节。
4. 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以及炎症反应。
5.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诱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调节以及促进炎症细胞聚集。
6.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血管生成以及纤维化等生物学过程。
7.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PDGF是一类由血小板产生的生长因子,主要促进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样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8.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是一类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主要调控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以及炎症反应。
这些细胞因子在生物体内发挥关键作用,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细胞因子在病理条件下也可能导致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癌症等。
因此,深入了解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对于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介素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白细胞介素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是维持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分子。
白细胞介素不仅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涉及到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
本文将从白细胞介素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意义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白细胞介素的分子机制白细胞介素属于多肽分子,分子量约为10kDa-50kDa,分为IL-1至IL-38等不同亚型。
白细胞介素通常是由免疫细胞刺激产生,可以通过自分泌或促进其他细胞的产生和释放。
白细胞介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启动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不同的白细胞介素在生物学作用上也有差异。
IL-1是一类重要的炎症介质,可由巨噬细胞启动。
它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可以吸引多种免疫细胞的聚集和激活,促进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的活化和T细胞的增殖。
而IL-2是体内一种常见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
它通过结合IL-2受体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发挥免疫调控的作用。
与IL-1和IL-2不同,IL-6属于一类调节性的细胞因子,与多种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的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下游信号通路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反应,包括炎症反应、肿瘤发生、代谢失调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的介素,如TNF-α和IFN-γ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参与到免疫反应中。
二、白细胞介素的生物学意义白细胞介素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参与了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黏附和迁移等方面的调节。
一系列炎症反应都依赖于白细胞介素的作用。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发烧、红肿、疼痛等,它可以引起免疫细胞的聚集和移动,从而适当控制病原体的扩散和侵袭。
白细胞介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白细胞介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IL-6作为一种代谢紊乱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并且促进炎症反应的持续进展,最终导致恶性转化。
IL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价值
IL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价值在皮肤病治疗中,免疫球蛋白IgL(IL)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高的价值。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说明IL在皮肤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一、IL的基本概念免疫球蛋白IgL(Interleukin,IL)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产生,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目前已知的IL有数十种,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几个亚家族。
二、IL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价值1. 辅助诊断通过对IL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组织中,IL17、IL2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过检测这些因子的水平,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案例:一名30岁的男性患者,面部出现红斑、鳞屑等症状,疑似银屑病。
检测发现患者皮损组织中IL17、IL22水平显著升高,确诊为银屑病。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为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药物治疗和光疗等方法,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2. 指导治疗策略IL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的强度,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某些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IL6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通过对IL6的监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案例: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过程中,医生定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发现患者病情活动时IL6水平明显升高。
在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IL6水平逐渐下降,病情得到控制。
3. 评估药物疗效IL作为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
在生物制剂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研究中,IL水平的改变常常作为主要疗效指标。
案例:一项针对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试验,比较了两种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定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17水平。
结果显示,接受其中一种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IL17水平明显下降,疗效优于另一种生物制剂。
IL在预防医学含义
IL在预防医学含义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
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
在对免疫应答的研究过程中,在丝裂原刺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研究者各以自己测得的活性进行命名,十几年报道了近百种因子。
后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以往许多以生物活性命名的因子实际上是具有多效性的同一物质。
特征介绍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本科《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题库填空名词解释问答
第三章抗体四、简答题1、试述 Ig 的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 CDR(HVR)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
Ig 与抗原结合,可产生中和效应,并激发体液免疫应答,还也进行抗原抗体检测。
(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 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 IgA、IgG4 和 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3)通过与细胞 Fc 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② ADCC 作用;③ IgE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通过胎盘与黏膜: IgG 能借助 Fc 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
SIgA 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2.为什么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 IgM 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1)初次受病原体感染时,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 IgM。
(2)IgM 的半衰期为 5 天,很短。
由于 IgM 受抗原刺激产生早,消失快,所以血清检出病原体特异性 IgM 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3.人 IgG 免疫羊,可获得哪几种抗体?人 IgG 免疫羊,可获得:(1)羊抗人 IgG 同种型抗体,包括①抗γ重链的同种型抗体,②抗κ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③抗λ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2)羊抗人 IgG 同种异型抗体(3)羊抗人 IgG 独特型抗体4.何为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由一个 B 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Ab)。
mAb 的特点:(1)结构均一,一种 mAb 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或减少)血清学的交叉反应。
(2)mAb 纯度高,效价高。
(3)mAb 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制备成本低。
第四章补体系统二.填空题1.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是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2.补体的激活过程有经典途径、 MBL 途径、旁路途经三条途径。
3.补体系统由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三大部分组成。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性蛋白质,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并调节细胞的活动,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
它们的作用可以是促进、抑制或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增强或抑制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
1.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细胞因子能够促进或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例如,小肠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小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转化生长因子-β则可抑制上皮细胞的增殖。
2.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例如,白细胞介素-2能够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肿瘤坏死因子则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3.细胞间通信:细胞因子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号,调节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它们可以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自身,也可以通过内分泌或剪切分泌作用于其他细胞。
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够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4.细胞存活与凋亡调节:细胞因子也能够调节细胞的存活和凋亡。
一些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存活,抑制细胞凋亡,从而维持组织的稳态。
例如,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而肿瘤坏死因子则能够诱导一些肿瘤细胞的凋亡。
1.白细胞介素-2(IL-2):它是一种T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免疫应答。
IL-2还能够刺激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它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在炎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TNF-α能够诱导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增强炎症反应的程度。
3.白介素-6(IL-6):它是一种炎症因子,能够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IL-6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GF是一类多肽分子,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并参与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IGF对乳腺和前列腺等组织的增殖特别重要,可通过自身合成和分泌,或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其他细胞。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因子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如生长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趋化因子、介导免疫反应的淋巴因子等。
以下是关于细胞因子的一些常见生物学功能:1.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生长因子是细胞因子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
常见的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这些分子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调节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淋巴因子可以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发育、增殖和分化,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趋化因子能够引导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
胞浆因子更是在机体遭受外界刺激或细胞受损时释放,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来保护机体。
3.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可以促进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通讯。
例如,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介导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的形成。
另外,细胞因子还可以通过调节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来促进组织器官的发育。
4.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也是维持组织健康和稳态的重要过程。
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IL-1),可以诱导细胞凋亡。
这对于清除损伤细胞和抗肿瘤过程非常重要。
5.递质调节:细胞因子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起到传导和调节的作用。
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递质都是细胞因子的成员。
它们能够在神经元间传递信号,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总之,细胞因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涉及到细胞生长和分化、免疫应答、细胞间通讯、胚胎发育、细胞凋亡和神经递质调节等方面。
深入理解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对于揭示疾病发生机制、研究治疗方法以及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反应抑制剂的生物学机制
免疫反应抑制剂的生物学机制免疫反应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阻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减少排异反应等。
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移植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中。
其生物学机制是什么,仍然是未知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反应抑制剂的生物学机制。
一、免疫反应抑制剂的种类和作用免疫反应抑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抗炎药物,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手术等的治疗。
它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产生、调节T细胞和B细胞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
2. 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是一种化学药物,它可以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细胞毒性药物可以阻止细胞增殖和分裂,从而减少免疫反应。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药物,它可以针对特定的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
靶向治疗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干扰免疫细胞信号传导等。
二、免疫反应抑制剂的生物学机制免疫反应抑制剂的生物学机制是复杂的。
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
具体来说,免疫反应抑制剂可以发挥以下几种生物学作用:1. 抑制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
免疫反应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从而减少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通过直接抑制T细胞的功能发挥作用,而细胞毒性药物和靶向治疗则通过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减少T细胞的数量。
2. 干扰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免疫反应抑制剂可以干扰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和靶向治疗可以干扰T细胞表面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T细胞的激活。
而细胞毒性药物可以阻止白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从而干扰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
3. 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它可以促进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
巨噬细胞极化 il 引物
巨噬细胞极化 il 引物
巨噬细胞极化是指巨噬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根据不同的信
号分子和环境因素而表现出的不同功能和特性。
IL-引物是指干扰素(interleukin)家族的细胞因子,它们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IL-引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
首先,IL-引物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
M1型
巨噬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能够产生炎症因子,参与抗菌和抗肿瘤免
疫反应。
IL-引物如IL-12和IL-1β等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增强其抗菌和抗肿瘤能力。
其次,IL-引物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M2
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和修复组织的功能,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IL-引物如IL-4和IL-13等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促进组织修复和抗炎反应。
另外,IL-引物还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IL-引物可以影响巨噬细胞的表面受体表达,调节其对外界信号
的感知和传导,从而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和功能。
此外,IL-引
物还可以调节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影响其对其他免疫细胞的
调控作用。
总的来说,IL-引物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和功能,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深入研究IL-引物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深化对免疫调节的认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IL-3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IL-32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IL-3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IL-32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IL-32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对于维持正常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有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IL-32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病理性瘢痕是一种由骨折、切割、撕裂等创伤导致的过度瘢痕化反应,
导致肉体不适和外观上的伤痕。
这种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途径,包括细
胞外基质变化、血管新生和炎症反应等。
在这项研究中,将利用IL-32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作为研究
重点,旨在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机制。
此外,将设计并构建一种新
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于将IL-32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研究其对病理性瘢痕形成和治疗的影响。
具体的研究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IL-3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机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
IL-3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途径,包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为发展新的瘢痕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 构建IL-32重组腺病毒载体:设计并构建一种新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将IL-32基因导入靶细胞,并确保其高效表达和稳定性。
此重组载体可广泛应用于病理性瘢痕治疗等领域的研究。
3. 评估IL-32的治疗效果:利用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估IL-32在治疗病理性瘢痕中的效果和机制,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该研究的进展将有望为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为
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白介素-23的生物学功能
白介素-23的生物学功能李艳春;鲁继荣【摘要】白细胞介素(IL)是一组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产生,自1979 年开始定名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已见报道的有29种(IL-1 ~ IL-29).IL-23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白细胞介素,由p19和p40两个亚基组成.近几年对IL-23的深入研究,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作用于T细胞使之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等,从而使IL-23在多种疾病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IL-23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了综述.【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0(028)003【总页数】3页(P295-296,299)【关键词】白介素-23;生物学功能;疾病【作者】李艳春;鲁继荣【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内一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内一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IL-23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白细胞介素,目前已发现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
1 IL-23的分子结构IL-23由p19和IL-12中的p40两个亚基组成,它们之间以二硫键相联结。
p19是Oppmann等发现的衍生于IL-6细胞因子家族的新细胞因子。
p19的cDNA序列编码189/196个氨基酸多肽(人/鼠),其相应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 700和19 800。
人和鼠的p19相应蛋白质中均含有5个半胱氨酸残基,无N-糖基化位点,两者有70%同源,其蛋白质组成大部分与IL-12p35、IL-6和G-CSF相近。
2 IL-23的受体IL-23的受体由IL-12R中的一个亚基IL-12Rβ1和IL-23R两个亚基组成。
IL-23R 是一种新细胞因子受体亚单位,它是与IL-12 Rβ2和gp130相似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人IL-23R的基因定位于人1号染色体距离IL-12Rβ2大约150 kb的地方。
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及生物学效应特点。
简述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及生物学效应特点。
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
细胞因子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信号传递,从而调节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自分泌作用: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然后作用于自身,调节自身的功能和行为。
例如,某些T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会合成并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然后通过与自身表面的IL-2受体结合,激活T细胞自身,促进其增殖和分化。
2. 近距离作用:细胞因子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信号传递。
例如,某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和相邻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从而触发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
3. 远距离作用: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体液介质传播到远离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从而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例如,某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远处的组织和器官,然后作用于这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特点如下:1. 多效性:细胞因子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胞类型产生作用,并调节这些细胞的不同功能和行为。
例如,白细胞介素-2可以刺激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2. 浓度依赖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通常与其浓度相关,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例如,低浓度的白细胞介素-2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而高浓度的白细胞介素-2则会导致T细胞的凋亡。
3. 时空特异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通常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发挥作用。
例如,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某些细胞因子在感染或损伤后的短时间内被大量产生,从而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4. 耐受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以受到细胞的耐受性调节。
例如,长期暴露于某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可能会逐渐对该细胞因子产生耐受性,导致其对该细胞因子的反应减弱。
细胞因子在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免疫应答、组织修复、炎症反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
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以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体液免疫应答对生物体的影响。
体液免疫应答是机体对外来病原体进行防御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机体遭受入侵的病原体时,体液免疫应答会被激活,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吞噬细胞等方式来清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效应是产生抗体。
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标记病原体并促使其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被摄取并被处理成抗原,这些抗原会被呈递给B细胞。
B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抗原,启动体液免疫应答并开始产生抗体。
这些抗体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与病原体结合并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阻止病原体进一步侵入机体细胞。
体液免疫应答的另一个生物学效应是激活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是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当机体遭受病原体入侵时,体液免疫应答会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使它们迅速聚集到感染部位。
这些吞噬细胞会通过吞噬和分解病原体来清除感染,并释放一些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来促进免疫炎症反应。
体液免疫应答还可激活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一组血浆蛋白,它们在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时,这些免疫复合物会激活补体系统。
激活的补体会引起一系列反应,包括溶解病原体、促进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
补体系统的激活对于清除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应答至关重要。
体液免疫应答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来保护机体。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通过增加血液供应、促进免疫细胞浸润和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来清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应答可以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补体系统来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使炎症反应在保护机体的同时不会造成过度损伤。
体液免疫应答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它通过产生抗体、激活吞噬细胞、激活补体系统和调节炎症反应等方式来清除病原体,并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细胞因子按其生物学功能分为几大类
细胞因子按其生物学功能分为几大类(二)按照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979年开始命名。
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彼此作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进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目前已报导有三十余种(IL-1―IL-35)。
2.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按照不同细胞因子刺激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别离命名为G(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EPO等。
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增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1957年发觉的细胞因子,最初发觉某一种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
按照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α、IFN-β和IFN-γ,他们别离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
各类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大体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细胞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最初发觉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
按照其产生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前者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lymphotoxin, LT)。
两类TNF大体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烧和炎症的发生。
大剂量TNF-α可引发恶液质,因此TNF-α又称(cachectin)。
5.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family, TGF-β family)由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包括TGF-β一、TGF-β二、TGF-β3、TGFβ1β2和骨形成蛋白(BMP)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L生物学作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I L-10生物学作用1、简介在1989年,Mosmannand及他们的同事描述了一种新的免疫介质,由Th2细胞克隆分泌,能够抑制Th1细胞克隆IL-2和IFNr的合成。
早期被命名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SI F),这种因子后来被命名为IL-10,在这被发现的21年期间,很多研究深入剖析了这个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2、IL-10基因和蛋白人类IL-10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包括总共5.1kb的序列包含5个外显子,IL-10基因的启动子中有很多的SNP位点,一些证据表明这些基因多态性在体外会影响IL-10的表达,IL-10基因由178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分泌时会被切去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人类和鼠类的IL-10约有75%的氨基酸序列是一致的,Wlodawer和Walter小组用X射线解决了IL-10的晶体结构,有趣的是IL-10的结构与IFNr的结构类似,人IL-10是一个35kD的二聚体由两个单体通过非共价键形式结合,二聚体有两个V型的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包含六个螺旋结构,其中A-D属于一个单体,另外两个(E0和F0)属于另外一个单体。
在单体内有两个二硫键(分别是C30-C126和C80-C132)来维持因子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除了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IL-10相关分子外,还有四种病毒IL-10类似物,由EB病毒,马疱疹病毒2型,口疮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产生,除了CMV病毒的IL-10,其它病毒与细胞分泌的的IL-10氨基酸序列结构相似,比如,EB病毒的IL-10氨基酸序列与人IL-10序列有83%相同,除了一些微小的变异外主要的不一致集中在N末端,因此导致两者结构非常类似。
病毒IL-10的表达似乎是在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期,病毒因子似乎也通过相同的IL-10受体来作用,和人类IL-10相比,多数病毒IL-10的作用只有其效力的1/1000,但不幸的是,多数的抗人IL-10抗体和EL ISA试剂不能区别两者,最近,认识到新的一些类似于IL-10人分子结构,这些细胞因子被统称为IL-10家族,包括IL-10,IL-19,IL-20,IL-22,IL-24,和IL-26。
有趣的是,他们的序列并不与其生物学功能相关,具体请参见相关文献。
3、IL-10的细胞来源目前已知并非只有特定的T细胞亚群才能合成IL-10,几乎所有淋巴细胞均能合成IL-10。
体内最重要的来源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和T辅助细胞,此外,树突状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γδT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也能合成IL-10,这些细胞分泌IL-10主要决定于特定的刺激,受损组织类型和某种免疫反应时间点。
单核巨噬细胞在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介质的作用下激活后分泌IL-10,如LPS(通过激活TLR4,TRAF3,NF-κBp65/p50,和ERK激酶)、儿茶酚胺(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和CREB-1/ATF-1)引起IL-10基因转录。
单核巨噬细胞在清除凋亡细胞过程中也会分泌IL-10,这一过程依赖于CD36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MAP)激酶,除了转录水平,等最近认为IL-10也被microRNA在转录后期所调节。
T细胞分泌IL-10主要在T 细胞受体接受刺激并激活ERK1和ERK2MAP激酶,此外,IL-10分泌与c-maf转录因子表达相关,体内抗原致敏的T细胞比纯真T细胞高表达IL-10,尽管这种细胞仍然是单等位基因的表达。
在抗原致敏的T细胞中,Th2细胞最初被认为是最重要的IL-10来源细胞,在这些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可以促进IL-10的表达,然而,目前了解到Th1细胞至少和Th2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相似,在Th1细胞中,IL-12促进IL-10的产生,这是通过增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导致两个事件发生,一为抑制持续激活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糖原合酶激酶-3β,另一是增加c-jun水平。
用IL-27刺激Th1细胞会增加IL-10分泌和轻度增加IFN-γ的表达,1997年,鉴别出1型调节T细胞(Tr1)作为一类CD4+细胞的亚群产生高水平的IL-10,低水平的IL-2,不产生IL-4。
Tr1细胞Foxp3阴性,有以下特点:1、增殖能力弱,2、几乎是选择性合成IL-10,3、能够通过细胞因子相关机制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和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
其由纯真T细胞受到IL-27作用,诱导芳香烃受体(AHR),AHR与c-maf结合后,协同激活IL-1 0和IL-21的启动子,导致细胞向Tr1细胞转化,新细胞因子IL-21上调c-maf表达增强IL-10分泌,(TGF)-β/IL-6也能够引起c-maf表达,Tr1样细胞也能从Th1细胞分化,但如何区分Tr1样细胞还不是很清楚。
IL-10还能够被Treg细胞分泌,Treg细胞多数为CD25+由胸腺产生,但也能在外周血经过耐受刺激的作用产生,Treg生成依赖于TGF-β、全反式维甲酸,T细胞受体信号,以及共同γ链细胞因子受体,详细请参见主要文献。
TGF-β诱导Treg表达Foxp3和IL-10,然而全反式维甲酸倾向于Foxp3表达而抑制IL-10。
IL-2,通过信号转导和激活转录因子STAT5,加强IL-10分泌,是一种重要的激活Treg抑制活性的因子,在感染或炎症中,Treg 能够由血液中转移到炎症组织在那里抑制树突状细胞和产细胞因子抗原特异性T细胞迁移,然后Treg细胞能自己移位至引流淋巴结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
在小鼠,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是Foxp3,然而在人类这个标志并非总与调节功能相关。
最近,新发现的Th17和Th22细胞也能够产生IL-10,有趣的是,IL27减少RORγt表达并抑制Th17细胞功能,然而在稳定的Th17细胞IL-27与IL-23一起能够减少IL-10的分泌而对IL-17表达没有影响,因此,所有目前已知的Th细胞群均能产生IL-10,尽管在产量上稍有差别,IL-10产生能被IL-4和IFNr所抑制,此外,IL-10自身会抑制自己产生,最近,还有人甚至推测,许多CCR6的+记忆性T细胞在识别交叉反应抗原后能够稳定的分泌IL–10。
4.IL-10受体IL-10多种活性由特异的细胞表面受体复合物来介导,这种IL-10受体包含两个不同的链,IL-10R1和IL-10R2两条链均属于I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CRF2)。
此家族分子特点为常表现为跨膜糖蛋白,其细胞外结构域特点是含有约210氨基酸序列,包含两个III型纤维连接素结构域,并有几个保守氨基酸位点对于维系其二级结构有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他们的细胞内结构域长度不同,并且没有什么特别相同的序列。
1993年Moore小组克隆了小鼠IL-10R1,一年后,这个小组发表了人类IL-10R1序列,从氨基酸水平看,两者60%相同,73%类似。
IL-10R1是一个90-110kD糖基化蛋白,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人IL-10R1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态性,最近,自从1993年就认识的一种叫CRF2-4蛋白被认为是IL-10R2,这条链的基因位于人21号染色体上。
IL-10和I L-10R复合体的亲和力(50–250pM)明显高于与分离IL-10R1(500–620pM)。
IL-10与其受体复合体的结合包括两个步骤(图2)。
IL-10首先与IL-10R1结合,两者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因子结构改变从而使IL-10/IL-10R1复合体与IL-10R2结合,IL-10R2自身不能与IL-10结合。
人类I L-10和IL-10R1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学基础已经有详尽阐述,一个IL-10表位在结构改变后可以显露出来与IL-10R2结合。
IL-10R1主要在免疫细胞表达,通常其表达水平较低,每个细胞约表达100至800个分子,有趣的是,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最大量的IL-10R。
这种分子的表达是可以调节的,但目前还不清楚其调节因素是什么。
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激活后IL-10R1(2h)及I L-10R2(18h)的mRNA轻度升高,IL-10R1在CD4+记忆性T细胞比纯真T细胞表达更高,在T、B、NK细胞受到刺激后,IL-10R复合物两种蛋白表达均下降。
在T细胞,这种情况依赖于T细胞激活的强度,一些非免疫细胞也有非常低的IL-10R1表达,这些细胞激活后会上调IL-10R1表达。
总体来讲,IL-10R1表达与IL-10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强度有相关关系。
和IL-10R1相反,IL-10R2广泛并强表达于大多数细胞和组织上。
组织细胞受到IFN-γ或TNF-α刺激后会增加IL-10R2的mRNA表达。
因此,IL-10R1是IL-10受体复合物的特异性部分,IL-10R2是IL -10受体复合物的同步部分。
事实上,后者的作用最近被证明与新发现的细胞因子IL–22,IL –26,IL-28和IL–29信号传递有关。
这解释了为什么IL-10R2在各种细胞系中广泛表达而IL -10R1不表达。
我们最近证明,对于IL-22和IL-10,这种IL-10R2共同通路似乎没有竞争抑制作用和也不互相限制生物学作用。
尽管事实上,没有那种细胞上会共同表达IL-22R1和IL-10R 1,这种干扰缺乏可能是在R1链缺乏的细胞上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争抑制。
IL-10–IL-10R相互作用细胞IL-10R是一个非常复杂,包括CRF2家族两个成员:IL-10R1和I L-10R2。
IL-10首先与IL-10R1结合,两者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因子结构改变从而使IL-10/IL-10 R1复合体与IL-10R2结合。
两种受体成分靠近导致受体相关的Jak1(与IL-10R1相关)和Tyk 2(与IL-10R2相关)相互激活,然后IL-10R1胞浆部分酪氨酸磷酸化,STAT3分子结合并被贾纳斯激酶磷酸化。
此外,STAT1和某些细胞的STAT5分子也被激活。
同源或异源STAT二聚体移入细胞核,结合到各种不同启动子相关的STAT结合元件,引起相应基因的转录。
IL-10主要应用Janus激酶家族成员和STAT转录因子来介导其生物学作用,其主要过程类似于IFN,事实上,IL-10与受体结合激活两种Janus激酶家族成员:Jak1(与IL-10R1相关)和Tyk2(与IL -10R2相关)。
然后,IL-10R1两个酪氨酸(446和496位)被这些激酶磷酸化,转录因子STAT3通过其SH2结构域与这些部位结合,因此STAT3被磷酸化。
此外,IL-10作用于细胞上,STAT1和某些细胞的STAT5分子也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