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_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_管兴平
想了解上海,不可不看的11本书
![想了解上海,不可不看的11本书](https://img.taocdn.com/s3/m/d80b7a2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d.png)
想了解上海,不可不看的11本书想了解上海,不可不看的11本书!这些关于上海的书,各具特色,从不同的时代、以不一样的笔墨,书写关于上海的宏大与细节、真实与虚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上海的“海纳百川”。
《子夜》上海的《清明上河图》文章一开始,曾经也是维新派人物的吴老太爷被从乡下接到上海来,一路上老太爷目不暇接,连受冲击,先后被外白渡桥和外滩的景象吓得魂飞魄散,又被穿着暴露、香风熏人的时髦女子,电灯电话等电器设备弄得六神无主。
这昔年顶顶跟得上形势的人,如今却似老朽僵尸见了光,被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景象震慑得灰飞烟灭,刚一抵达儿子的吴公馆就一命呜呼。
吴老太爷一死,吴公馆上下闹得四脚朝天。
由此开始,在1930年的五六月间,作者似画了一张上海的《清明上河图》一般,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写尽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景象。
30万字的小说内容,涉及的时间不过数月,但这数月中随着吴荪甫面对的家庭内斗、企业斗争,繁华异常又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亦随之一一展开,令人啧啧称奇又掩卷沉思。
《上海的早晨》故事有出处,人物有特色描写民国时代上海生活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描写解放初期上海风貌的作品不多。
庞大的四部曲小说《上海的早晨》,从构思执笔到完稿历时27年,其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展示了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
小说中的许多故事在新闻中均可寻到出处,小说中描写的资本家、纺织工人、干部群众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部小说记录下了那一段历史中的独特上海景象。
《海上花列传》“海派文学”的开山作这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胡适语),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必有一席之地的名作。
小说描绘了十里洋场的妓院,但对妓女并无暴露和谴责。
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写出人的堕落与沉沦。
各色人等在巨大的、无形的罪恶之网中挣扎,他们非善非恶,亦善亦恶。
种种叙事结构,乃至吴语方言的运用,此书都堪称开拓性,可谓近代文学史的新起点。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44c7a58fb770bf78a557c.png)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题目已按字母A~Z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 1936年出版其第一本诗集《大堰河》的诗人是(艾青)。
2. 《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二书极为畅销,多年来各销五百余版。
其作者是(无名氏)。
3. 被公认为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开端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
4. 被闻一多先生高度赞誉为“擂鼓诗人”和“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田间)。
5. 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是(《我的记忆》)。
6.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出自(《三代》)。
7. 将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称之为“四大谴责小说”的著名作家是(鲁迅)。
8. 普罗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殷夫)。
9. 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阿垅)。
10. “私淑”里尔克的一位中国诗人,以他取得的巨大成绩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诗哲的地位,他的《十四行集》,攀上了20世纪40年代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这位诗人是(冯至)。
11. 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新梦》)。
12. 《新月诗选》的编选者是(陈梦家)。
13. 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望着几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的天空里飞翔,想到古人的鹏鸟梦,我就随着脚步的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的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于是,诗人的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
这位诗人是(冯至)。
14. ”鸳鸯蝴蝶派”时期的言情小说可视作“纯情小说”,代表作品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先后主编或创办过《申报·自由谈》、《半月》、《紫罗兰》、《紫兰花片》、《乐观》等大型杂志和个人刊物的著名编辑是(周瘦鹃)。
16. 张恨水的成名之作是(《春明外史》)。
有关介绍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乡土知识等方面的书籍
![有关介绍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乡土知识等方面的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c8986f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2.png)
有关介绍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乡土知识等方面的书籍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乡土知识的特色。
以下是关于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乡土知识等方面的一些书籍推荐。
1.《万历十五年》 -许地山《万历十五年》是一本介绍明代晚期上海历史的书籍。
作者以上海人民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上海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的过程。
2.《上海历史人物辞典》 -蔡德宁本书为上海历史人物辞典,介绍了上海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从上海的开埠到现代发展,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上海的历史人物,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了解上海历史的参考书。
3.《上海市志》 -新华书店上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志》是一本系统地介绍上海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将上海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对上海的历史、地理、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和地图。
4.《上海地理》 -浦东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上海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图表和文字的结合,直观地展示了上海地理方面的知识。
5.《上海经济发展史》 -钱理群《上海经济发展史》是一本介绍上海经济发展历程的书籍。
作者详细叙述了上海在清朝、民国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迁,以及上海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上海魂》 -贾平凹这是一本描绘上海历史和文化的小说。
作为一本文学作品,它通过小说人物的生活和故事,展现了上海人民的风俗习惯、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7.《上海悬念》 -今何在这本书以推理小说的形式,通过一系列悬疑事件展现了上海的文化和乡土知识。
作者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带领读者逐步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8.《上海名人故居》 -上海市文物局资料研究室这本书收录了上海地区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包括近代政治家、文化名人和企业家等。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8f2b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e.png)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近年来,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上海小报成为了研究者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些小报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媒形式,对于当时社会的动态、政治变迁以及文化思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小报的发展背景、内容特点以及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加深对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的研究。
一、小报的发展背景晚清以来,上海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城市之一。
上海的开埠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
小报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媒介,迅速兴起。
其发展背后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首先,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各种信息的交汇点。
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上海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各种社会观念、文化传统在这里碰撞交融,促进了新闻传媒的多样性。
其次,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也是小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上海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催生了新兴的社会经济阶层,这些阶层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有着迫切的需求。
小报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第三,政治环境的变动也促进了小报的发展。
晚清时期,官方新闻媒体的报道受到了限制,民众对于真实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加。
小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新闻内容。
二、小报的内容特点上海小报作为一种新闻传媒形式,其内容特点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特点:首先,小报的内容丰富多样。
小报包含了国内外新闻、社会新闻、商业信息、文化娱乐等多种元素,呈现了一个多元的社会画卷。
其次,小报的文体多样。
小报采用了各种文体形式,如漫画、小说、报告、评论等,使得信息更易于传播,读者更易于接受。
第三,小报的言论自由度较高。
相较于官方媒体的限制,小报更加敢于揭示社会现实,发表犀利的评论,为民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
三、小报的社会影响上海小报作为当时社会的重要舆论媒介,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首先,小报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小报以其信息广泛传播的特点,让更多的民众接触到了新思潮、新观念,加强了社会的交流和互动。
写上海胡同的书
![写上海胡同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2d23b2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写上海胡同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上海胡同的书籍:
1. 《来日可追》:这是一部关于上海和与上海有关的中国的长篇小说,由作家、戏剧家、音乐家张广天先生创作。
该书有旧上海和新上海的场景、人物,深入揭示了这个城市的骨血、脉络和灵魂的秘径。
2. 《书肆巡阅使》:这本书是谢其章编著,主要记录了作者从上海迁至北京的经历,描绘了当时的胡同生活和历史变迁。
3. 无名书籍:有些书籍虽然没有具体标题,但详细地介绍了上海的历史发展,从1843年开埠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完整呈现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
以上这些书籍都对上海的胡同文化有着深入的探讨和生动的描绘,通过阅读他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上海胡同的魅力。
晚清文掌中的上海叙述
![晚清文掌中的上海叙述](https://img.taocdn.com/s3/m/867209147c1cfad6185fa778.png)
晚清文掌中的上海叙述[摘要]文学中的上海叙述始于晚清,多写洋场和欢场。
其表现“维新”(洋场)和“腐败”(欢场)两大主题,包含了对于上海城市最初的基本知识,即发达、进步的现代性与道德上的堕落。
特别是前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开创了百年来文学中的上海国家叙事与现代化叙事的传统。
[关键词]晚清;上海;维新;现代性近代以来,文学进行上海书写,应从晚清民初小说开始。
其对于上海的观察,基本上在于“维新”与“腐败”两个方面,即写洋场与欢场。
两者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书写者依据不同的理念诉求对上海的想象性叙述。
由“维新”主题所衍发的是对于“进步”的上海融入世界的某种想象。
在晚清上海,宣鼎、王韬、邹瞍等人已开始将上海生活写进长篇与短篇小说中。
王韬的《淞隐漫录》《淞滨琐话》,虽包含了某种猎奇、艳遇成份,但上海风貌已渐渐展露。
《淞隐漫录》中的《媚梨小传》与《海底奇境》描写了中国男子与西洋女郎的恋爱故事,其中部分情节在上海展开。
有人认为,在作品中,西洋女郎作为西方科学与财富的化身,唤取的是中国男子渴望进入世界的愿望;西洋女郎对中国男子的爱慕,毋宁说是与当时实际上的东西方关系相反的一种想象,因此,王韬表现出“世界整体化的观念”,是一种浪漫的想象与一种愿望的达成,一种对现实中缺乏的事物的补偿,通过写作、想象的方式,描述一种中国与西方实际上不可能的遭遇。
这可以说是关于上海现代性最初的想象。
在晚清民初小说中,上海城市形象进入文学,缘于《海上花列传》等狭邪小说。
至19世纪90年代,上海方面的章回体小说集中于妓院与妓女生活题材。
其中,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写一对一的嫖客和妓女之间的感情关系,从其空间叙述来说,《海上花列传》把妓院当作近代上海的公共空间符号,虽落脚于妓女生活,但仍涉及诸多只有在上海才能得见的近代都市文化的图景,如行业、团体、阶级等等。
在清末上海城市近代形态初现的时期,男女自由交往的空间并不是30年代新感觉派笔下的舞厅、咖啡店与跑马场那一类,因而描写妓院,其实是小说家们在上海找到的第一个公共空间。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https://img.taocdn.com/s3/m/8b17d32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1.png)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上海故事书概览2.不同类别的上海故事书3.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上海故事书正文(篇1)近年来,上海这座城市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故事书这一类别中的上海题材备受欢迎,因为它们通过描绘这个城市的各个层面,让我们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和人民。
这些故事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上海,使读者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不同类别的上海故事书:(1)历史类:这类故事书着重描绘了上海的历史变迁,比如《上海的早晨》、《上海的故事》等。
这些书籍深入探讨了上海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2)文化类:这类故事书介绍了上海的文化特色,比如《上海的夜生活》、《上海的马路》等。
这些书籍让我们了解到了上海独特的文化魅力。
(3)生活类:这类故事书展示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上海人的饭桌》、《上海的早晨》等。
这些书籍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上海故事书:(1)《上海的故事》:这是一本由上海市政府主编的故事书,讲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人民。
这本书对于了解上海这个城市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上海的夜生活》: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展示了上海的夜生活,让读者对这个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目录(篇2)1.上海故事书概览2.不同类别的上海故事书3.推荐几本优秀的上海故事书正文(篇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上海这座城市,并热衷于阅读有关上海的故事书。
这些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上海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根据不同的主题,上海故事书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如历史、文化、建筑、旅游等。
在这些类别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引人入胜的作品,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以下是几本值得推荐的优秀上海故事书:1.《上海的弄堂》这本书通过描述上海弄堂的生活,展示了上海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弄堂的描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虹影倾情讲述“上海三部曲”
![虹影倾情讲述“上海三部曲”](https://img.taocdn.com/s3/m/cbaaf7c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5.png)
虹影倾情讲述“上海三部曲”
杨嘉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本刊讯1月3日,著名女性作家虹影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读者见面会,倾情讲述了“上海三部曲”的创作故事。
见面会上,虹影与现场读者、媒体亲密互动交流,并签售“上海三部曲”作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她的读者们。
【总页数】1页(P26)
【作者】杨嘉
【作者单位】《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0
【相关文献】
1.巴音布鲁克倾情向世界讲述"东归故事" [J], 邵洪涛
2.周翔老师倾情讲述“武音”舞蹈专业发展的历史 [J], 孙晓辉;武汉音乐学院校史资料组
3.平民视野下的底层母女情结——论虹影的自传体“母女三部曲” [J], 江少川;
4.虹影作品中的上海想象——以"重写海上花"三部曲为例 [J], 苏安娜
5.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 [J], 管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历史的书籍
![上海历史的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b9ac371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4.png)
上海历史的书籍
上海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历史悠久。
以下是几
本关于上海历史的书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上海的百年》- 作者:萧红
该书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上海从鸦片战争后到20世纪初的社会变迁,以及上海人民在近代史上的奋斗和改革。
2.《上海的使命》- 作者:茅盾
这本书是茅盾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上海民族工商界的典型实力人
物为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上海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
3.《老上海的记忆》- 作者:王庆国
该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上海长大的经历和见闻,为读者
展现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老上海的繁华和风貌。
4.《上海滩风云》-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先生通过这本小说,描绘了上海滩的商战风云和浓厚的人情味,被誉为揭示上海社会现象的经典作品。
5.《上海文化史》- 作者:周志芳
该书通过对上海历史文化沿革的梳理,全面介绍了上海在中国文化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上海文化的重要参考。
这些书籍无法提供具体的网址、超链接和电话,但你可以通过在
图书馆、书店或电子书平台搜索书名和作者进行查找,购买或借阅这
些书籍。
希望这些书籍能让你更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上海著名文学作品
![上海著名文学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dbd53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4.png)
上海著名文学作品摘要:一、上海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背景1.上海的历史与文化底蕴2.上海独特的社会风貌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3.上海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文学创作的多樣化二、上海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1.《子夜》:茅盾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上海30年代的都市风貌2.《夜幕下的哈尔滨》:师陀的历史小说,描述上海租界的抗日斗争3.《长恨歌》:王安忆的长篇小说,讲述上海女性的命运与城市变迁4.《繁花》:金宇澄的长篇小说,描绘上海民间生活的细腻与真实三、上海文学的价值与影响1.上海文学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与内容2.上海文学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变迁3.上海文学对后世作家及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文:上海,这座独具魅力的国际大都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源地之一,上海为众多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首先,上海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民国时期的租界风云,到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上海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无论是描绘上海滩帮派斗争的《子夜》,还是讲述租界抗日故事的《夜幕下的哈尔滨》,都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
其次,上海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文学创作的多樣化。
在这座繁华的都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体验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上海女性为切入点,展示了上海城市变迁中的人性挣扎;金宇澄的《繁花》则通过描绘上海民间生活的细腻与真实,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综上所述,上海文学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与内容,还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同时,上海文学对后世作家及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部描写上海滩的小说,再现曾经的十里洋场,讲述上海滩风云往事
![3部描写上海滩的小说,再现曾经的十里洋场,讲述上海滩风云往事](https://img.taocdn.com/s3/m/1d659f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f.png)
3部描写上海滩的小说,再现曾经的十里洋场,讲述上海滩风云往事上海,亦被称为十里洋场。
作为中国最早实现中外文化交集的地方,上海滩诞生了无数传奇。
下面3本小说,作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曾经上海的风情风貌,以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再现曾经的十里洋场,讲述上海滩风云往事。
《厨房里的海派少女》如今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光是美食这一点,就让海内外不少来旅游的人心心念念。
著名作家梁清散就在自己的小说《厨房里的海派少女》书写了一个美少女们创业经营餐厅的美好故事。
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晚清时代,面临着男性居于上风的社会结构,五个性格各异,身世迥异同时又各怀绝技的小姐姐们却打算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番菜馆。
她们用一道道海派菜品,在新潮与落后交织的上海滩,为读者们演绎出了一个个环环相扣,又跌宕起伏的趣味故事。
《魔术会》魔术听上去像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事实上,魔术在中国也有千百年的发展了。
巫童的全新小说《魔术会》三部曲中,就为大家展示了一场前所未见的魔术盛宴。
魔术在中国被称作幻戏,由于幻戏的存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不少似真似假的传说。
而小说聚焦民国时期的上海滩,讲述来自世界各地的魔术师汇聚一堂,上演了一出台前争奇、幕后厮杀的魔术之争。
在书中,读者将看到各种难解难分的神奇魔术,而搭配上精心勾勒的悬疑情节,亦会让人如坠雾中。
《上海王》相比更多作品通过男性视角讲述上海滩权利斗争、尔虞我诈的故事,著名女作家虹影选择用一个柔弱女子的视角,去讲述十里洋场的别样往事。
20世纪初的上海滩,帮派林立,格局复杂,一个乡下女子却因为逃难走进了这个花花世界,因为被帮派老大相中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然而却又和其养子产生了情感纠葛。
随着时代的变迁,她的命运又发生了一次次难以预料的改变……作为罕见的女性视角里的上海往事,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要找来细细品读一番。
#紫焰小说读书会#。
上海历史有关书籍
![上海历史有关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5d25c5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7.png)
上海历史有关书籍《上海近现代史》——探寻百年历史沧桑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历史,许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撰写了许多与上海历史有关的书籍。
本文将介绍几本经典的上海历史书籍,带您一起探寻这座城市的百年沧桑。
《上海滩》是一本经典的历史小说,作者龙应台。
小说以上海作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以上海滩为中心的家族的故事,展现了上海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变迁。
这本小说以其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历史细节,成为了研究上海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百年上海》是一本详细记述上海历史的专著,作者吴晓波。
这本书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详细记录了上海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描述,这本书全面展现了上海的百年历史,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上海的发展轨迹。
《上海风云:近代上海社会经济史》是一本经典的社会经济史著作,作者黄仁宇。
这本书从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详细描述了上海在近代历史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作者通过对上海的商业、工业、金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上海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对上海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上海的秘密》是一本关于上海历史的纪实性作品,作者李碧华。
这本书通过对上海历史上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和故事的揭示,展现了上海的神秘一面。
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翻阅历史档案,还原了一些被遗忘或被掩盖的历史真相,使读者对上海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海历史文化名人录》是一本介绍上海历史名人的参考书,作者郑振铎。
这本书收录了上海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文化名人、科学家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平和贡献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上海历史上的各个方面。
这些书籍只是上海历史研究的冰山一角,上海的历史如同一部庞大而精彩的小说,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和研究。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历史,感受这座城市的沧桑与变迁。
“上海旧事”的阴性书写——解读虹影“重写海上花”系列小说的开题报告
![“上海旧事”的阴性书写——解读虹影“重写海上花”系列小说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ce4b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1.png)
“上海旧事”的阴性书写——解读虹影“重写海上花”系
列小说的开题报告
《上海旧事》是一个网上流行的图片集合,收集了大量于20世纪20年代至50
年代上海的影像、社交文化和历史事件等。
当中的照片、广告、宣传海报、字幕等以
其别致的设计、精心制作,展现出上海昔日繁华、热闹、花样百出的面貌,成为现代
人们回忆过去、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而虹影早期小说《海上花》三部曲正是对上海旧事的一次“阴性”书写。
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情节、场景等都源于现实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但虹影却以一种相
对较为悲愤、失落的态度来叙述历史,从女性角度描绘了上海早期的生活和风俗习惯。
她让女性角色成为故事的主线,展示了她们在爱情、婚姻、事业等方面的尝试与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她们作为社会边缘人物所遭受到的压迫、不公和痛苦。
因此,在我自己的创作当中,我也希望能够通过“重写海上花”的方式来探寻上海旧事的另一面,以女性为视角,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展现出更为立体、真实的上海。
同时,我还会注重呈现语言的优美性和图像的美感,让文本更具可读性和可视性。
文学_文化名人推荐书籍(三)
![文学_文化名人推荐书籍(三)](https://img.taocdn.com/s3/m/82fa5e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6.png)
文化名人推荐书籍(三)1 李炜光(天津财大教授)《海上新剧潮——中国话剧的绚丽起点》,黄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月1日版我现在主要是看关于老上海的书,比如,关于老上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描述。
老上海文化生活丛书再现了昔日“花花世界”的场景,透析上海“奢侈”之风、娱乐之源,丛书第一辑有七种:《洋娱乐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娱乐业》、《漫话老上海知识阶层》、《鸡尾酒时代的记录者——〈现代杂志〉》、《梨园海上花》、《老上海文化奇葩——上海佛学书局》、《海上旧梦影》、《海上新剧潮——中国话剧的绚丽起点》。
应该说,这些书部分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期待它后续继续出版。
希望看到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不希望看整个社会。
2 李银河(学者)《胡适教育论著选》,胡适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这本书对于本土教育和留洋教育做了综合平衡的论述,我觉得非常精彩。
留洋是暂时的主义,更关键的是要改革本国的教育。
最近,周其凤的发言引发了广泛争论,问题的关键也就是本土教育和留洋教育的问题。
留洋教育净化过了一百多年,胡适1914年写过一个名篇《非留学篇》,不料第二年他自己跑到美国留学去了。
本国教育百余年来没有结构性改善,从《胡适教育论著选》中可以看到,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改造本国的教育体系,不能指望留学教育培养我们的建国人才。
晚清开始的留洋,首要的目的,是用简洁的办法打造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使得留洋运动掩盖了本国教育现代变革的重要性,只有蔡元培起到了引进德国教育理念的作用,其他很多时候,教育基本上变成了政治的工具。
3 李志刚(记者、作家)《江村经济》,费孝通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月我必读的书是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作者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进行田野调查之后,写成这本描述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特别对当年经受西方商业文明巨大冲击的中国乡土投入很大的关注。
过去几年,我采访的都是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家,并结集成书《人生》。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札记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ac7587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8.png)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读书札记1. 内容简述《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是一部关于20世纪初上海城市生活的研究著作,作者通过对当时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个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上海滩。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上海城市生活的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度过他们的日常生活的。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当时上海社会的阶层结构、家庭生活、教育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还关注到了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如妓女、乞丐等,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作者还通过对当时上海的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上海。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可读性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了解20世纪初上海的城市生活和社会风貌。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霓虹灯下度过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1.1 研究背景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元交融的城市。
在20世纪初,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上海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变迁尤为引人注目。
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经济繁荣、人口迁徙、文化碰撞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上海现象。
而本书正是以此时期的上海为研究背景,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剖析,展示了这一时期上海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
在当时的上海,霓虹灯初现,繁华的街道与小巷交织,新旧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由于战乱和移民潮的影响,上海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成为了本书所要探讨的核心内容。
晚清文学中的上海叙述
![晚清文学中的上海叙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2c806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b.png)
晚清文学中的上海叙述
张鸿声
【期刊名称】《学术论坛》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文学中的上海叙述始于晚清,多写洋场和欢场.其表现"维新"(洋场)和"腐败"(欢场)两大主题,包含了对于上海城市最初的基本知识,即发达、进步的现代性与道德上的堕落.特别是前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开创了百年来文学中的上海国家叙事与现代化叙事的传统.
【总页数】5页(P123-127)
【作者】张鸿声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5
【相关文献】
1.近代小说中的上海都市现代性叙述 [J], 江韵
2.新的败坏与旧的迷惘——试论上海女性叙述中的"大团圆"模式 [J], 首作帝;刘秀丽;程庆乐;张岚;徐天舒
3.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想象——兼论上海文学中乡土性叙述的几种现象 [J], 张鸿声
4.晚清文学中的"民族国家"想象与都市上海 [J], 刘永丽
5.虚幻的使命,幻灭的理想——从不可靠叙述看《上海孤儿》中命运的幻灭感 [J], 盛春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https://img.taocdn.com/s3/m/fdf781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6.png)
关于上海的故事书
【原创版1篇】
目录(篇1)
1.介绍上海的故事书
2.上海故事书的历史背景
3.上海故事书的特点
4.上海故事书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篇1)
上海的故事书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学形式,源于明朝时期,兴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
它以口头表演为主要传播方式,内容多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市井生活等。
上海故事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故事书这种文学形式应运而生。
到了清朝和民国时期,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都市,成为了故事书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
上海故事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技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生动,上海话的独特韵味使得故事书更具有吸引力;二是情节曲折,故事书以情节取胜,引人入胜;三是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故事书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学形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市民阶层的生活状态。
同时,上海故事书也影响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如电影、电视剧、话剧等。
第1页共1页。
上海著名文学作品
![上海著名文学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778ab1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d.png)
上海著名文学作品摘要:一、上海文学简介1.上海文学发展历程2.上海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二、上海著名文学作品1.《子夜》a.作者简介b.作品背景c.主要内容d.作品影响2.《长恨歌》a.作者简介b.作品背景c.主要内容d.作品影响3.《繁花》a.作者简介b.作品背景c.主要内容d.作品影响正文: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文化重镇,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从近现代开始,上海文学逐渐崛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上海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三部著名的上海文学作品:《子夜》、《长恨歌》和《繁花》。
一、上海文学简介上海文学源远流长,从近现代开始,上海逐渐成为我国新文学的中心。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上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和文学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上海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近现代文学、新文学、抗日战争时期文学、新中国文学等。
二、上海著名文学作品1.《子夜》《子夜》是著名作家茅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33 年。
这部作品以上海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吴荪甫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a.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b.作品背景:《子夜》创作于民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c.主要内容:作品以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吴荪甫在子夜时分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d.作品影响:《子夜》被誉为“新文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长恨歌》《长恨歌》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47 年。
这部作品以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命运和抗争。
a.作者简介: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著称。
上海文学资料
![上海文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7ad686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7.png)
• 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扩大文学作品的
迁
传播范围
• 文学表现手法的更新,从传统走向现
• 跨界合作,实现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融
代
合发展
• 文学题材的拓展,从单一走向多元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上海文学在东西方文学交流中具有桥梁作用
• 上海文学的优秀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交流的重要载体
• 上海文学在东西方文学交流中,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互补
上海文学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拓展
上海文学在当代文化传播中不断创新
上海文学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拓
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文学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变
• 浪漫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 探讨人性、道德、伦理等问题
• 现代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探讨人性、道德等问题为主
上海文学的作品风格与特点
上海文学作品的风格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 现实主义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 浪漫主义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 现代主义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上海文学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上海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华北地区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 华北地区文学的民间文化元素对上海文学产生了启示
上海文学与华南地区文学的比较研究
上海文学与华南地区文学在地域文化上有较大差异
• 上海文学受吴文化影响较大,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 华南地区文学受岭南文化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上海文学与华南地区文学在文学创作上有相互借鉴之处
等
•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代表作有《家》、《寒夜》等
•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边城》、《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管兴平一百多年前,法国人谢阁兰从马赛开始前往中国,他于一九○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出发,五月三十日到达上海,当天在观赏京剧并深感惊奇后,对上海的印象却是极其恶劣。
“但是,上海这个国际性城市已让我厌烦……我以后必需的方位标我都有了。
我毫无遗憾地离开,去那个极其真切的中国……”①一般的看法,晚清以来的上海发展是带有现代性因素的,具有一个进入“现代”的发展过程。
然而在一个外国人眼里,上海表现出了不真切的一面,它的国际性使得这个法国人陷入一种身在国内的感觉而不是出现在东方古国。
谢阁兰到中国来是寻找审美素材的,他要观察的是原生态的、古旧的、静止不变的中国,这是他梦想中的故乡,精神寄托之地。
但是上海让他深深失望。
其后上海和中国的发展与变化想必会让谢阁兰唏嘘不已。
中国现代社会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的发展过程,相比于晚清以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上海的改变尤甚。
这些改变的部分通过文学想象得以呈现出来。
作家是通过文学作品来透视社会的,上海的怎样变化我们同样也可以从虹影的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观察到。
一虹影的《上海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九年一月第一版,二○一三年出版修订本)写的是一个奇女子筱月桂。
她十五岁到上海一品楼当女佣,是楼主新黛玉在川沙乡下买的,被洪帮头子常力雄看中,但常力雄一月后命殒,留下遗腹女。
没有了靠山,带着身孕,筱月桂被逼离开常力雄为她筑的小巢,为了生存,去当妓女,历尽艰辛。
其后她独立创建申曲剧团,又为洪帮头目黄佩玉看中。
筱月桂设计炸死了他,因为正是他害死了常力雄。
筱月桂虽然和常力雄只生活了一个月,但是两人已经心心相印,筱月桂也把自己看作了常的当然女人,何况她也已加入了洪帮。
所以她要替常力雄报仇。
洪帮接下来的头目是余其扬,在当帮主之前是筱月桂的跟班,又与她相好,即使当上帮主之后也常常听她拿主意,所以实际上的上海王是筱月桂。
接着洪帮内讧,她女儿回国当电影明星,差点遭人绑架,她出面摆平。
而家中,女儿和余其221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3期①〔法〕维克多·谢阁兰:《谢阁兰中国书简》,第33页,邹琰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扬却睡在一起了,给她以重大打击。
小说让筱月桂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丈夫横死已让她痛不欲生,女儿幼小让她坚持活下来,却又不得不堕入人生最底层,靠卖笑为生。
她看惯了人间冷眼,自己也学得见风使舵、八面玲珑,成为社交场的名人。
面对她所厌恶的黄佩玉,她一面接近,一面打探事情真相,一有结果便果断下手,毫不留情。
然后是情人背叛,与女儿反目,都是让她痛彻心扉的事情,但是她也扛了下来。
故事发生在一九○七年到一九二七年间,二十年的时间跨度成就了这个上海女黑帮头目、女戏子、女实业家。
虹影写出她的一股狠劲,一种英雄气,显示出大气。
作为一位经历了晚清的民国女性,筱月桂在许多人眼里的成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
虹影颠覆了此期女性的惯常形象,那些出现在月份牌中的女子一个个花容月貌、体态婀娜、笑脸相迎,极力展示取悦于人的媚态。
作为都市中的诱惑者,这些月份牌中的美女是流于表面的,也是都市生活中的常态。
作家虹影虽然也赋予了筱月桂美貌,也有西洋美女般的身材,其取悦于人的手段也丝毫不亚于一般都市美女,但是她的干练、有主见、残酷却显示出了乱世男性的性格特征。
她虽然也有过懵懂少女时期,有过小女人情态,但是经历过许多不合理事情的她完全改变了。
从虹影的创作表现来看,筱月桂这个人物又是作家思想意识中女性主义的张扬。
一个控制了整个上海的女人,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还有什么比这个人物形象更具有女权主义特点呢小说中女性个人命运和帮会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也透露出上海社会乃至中国社会的一些实情。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秘密结党结社现象风行,洪帮一段时期异常兴盛,后来虽然衰落,但是晚清时期在海内外依然有着势力。
洪帮对辛亥革命的帮助也很大。
小说中交代了常力雄等人帮助革命的行为,但是这是一条暗线。
作为常力雄死于非命之前最亲近的女人,筱月桂在帮内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又经过她本人的苦心经营,她的地位逐渐上升,也顺应了帮内民意,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王”。
但是小说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帮会史,而是抒写筱月桂个人的命运史。
一些日常生活情节掩盖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掩盖了帮会行事的残酷与残忍。
所以一方面,筱月桂的个人生活具有了让人同情的色彩;而在另一方面,筱月桂的男性化行为和性格特征恰恰也切合了作家本人和作为世界潮流的女性写作的需要。
二虹影的另一部作品《上海之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九年一月版)有着国际谍战色彩。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之内,背景是日本的侵华战争和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前夜。
女主角于堇是一个孤儿,父母被人追杀而死。
她被休伯特(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法国人,上海一个旧书店老板,美国人在上海的间谍机关头目)收养。
故事的中心内容是:于堇作为一名演剧明星,同时又是休伯特发展的谍报人员,名义上从香港回上海救夫,其实是要刺探日本海军动向。
她完成了任务,但是为了中国,为了让美国遭受重创而反击日本,从而和中国站在一条阵线上,这样也是帮助中国。
她对上级告知日本海军袭击目标是新加坡而不是夏威夷,最后跳楼而死。
小说中于堇的养父休伯特,在二战中被吸收为谍报人员,在于堇任务失败后自杀。
夏皮罗是上海国际饭店经理,犹太人,休伯特手下,负责保护于堇,任务失败后被日军抓住活埋。
导演谭呐,共产党地下机关人员,后也被日军活埋。
剧作家和小说家莫之因,据称3212014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原型人物是现代著名作家穆时英。
七十六号机关特务,是一个心事重重的浪荡子形象。
和于堇长相相似的军统女特务白云裳,同时也是日本海军机关特务,小说中她将于堇介绍给日本海军军官,为套取情报创造条件,后在和莫之因争斗中双双被夏皮罗派人杀死。
于堇的丈夫倪则仁,是一个花花公子,杜月笙手下,贪污大量钱财,被七十六号利用,利用完后被抓起来。
借此事件,受过训的于堇高调从香港回上海,借演剧来营救他。
后来他出狱时在国际饭店门口被枪杀。
这些多样人物的出场,为丰满于堇的个人形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一个经历了少女成长以及与养父休伯特情感交流的青年女子,让人联想到虹影本人与养父的感情。
“《上海之死》实际上表现的是她与父亲之间的一种情感。
”①作家的个人经历交织在了人物命运之中。
小说将女同性恋、男女性欲望与国家、战争、信仰等联系起来,将各种势力的角力、争夺演绎出来,构成爱恨情仇、谍光剑影的故事,语言老到,符合上海的环境与氛围,是一部奇小说。
其中人物形象也很鲜明。
于堇貌美、聪慧、机警、胆大、心细,演技高超,敢于牺牲,具有爱国精神。
白云裳则是貌美、傲慢、虚荣心很强,渴望在演艺界获得成功,对倪则仁感情较深。
莫之因则是好虚荣,有才气,对主子忠心。
谭呐有着正直、细腻、富于情感的特点。
休伯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从对于堇的爱护中可以看出他的爱心、慈悲。
在战争阴影笼罩下的上海,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所流露的心迹也显示了多样的人生轨迹。
三虹影的《上海魔术师》(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二○○六年十二月第一版)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在一九四五—一九四八年间,小说故事的最后是中国大陆即将被共产党军队占领。
这部小说写的是天师班(打把式卖艺的)和所罗门王魔术班几次进出“上海大世界”的故事。
兰胡儿和加里是主角,他们分属于前面所说的两个班子。
两人均身世不明,都是被买来的,命运相似,又相爱(相互有心灵感应)。
兰胡儿有傲气,语言奇特,加里聪明伶俐,两人情窦初开,但在严密看守之下,竟也没有发展出特别的行为。
后遭逢一些事情,两人离开上海又遇翻船,一番磨难之后将要长期厮守。
他们就像是双胞胎,但是从他们各自的身体反应看又是一对奇异的恋人。
两个班子有矛盾,争斗很激烈,后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大世界的唐老板。
所罗门王是一个俄国犹太人,魔术技法高明,但是外界环境逼迫着他,他不得不离开上海。
加里和兰胡儿这一对年轻人也答应脱险后去耶路撒冷找他。
作者设置这样一个上海故事是有寓意的。
由于上海的中西混杂,一些离奇或者说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发生在上海成为理所当然,也相当地有看点。
但是小说的情节和作家的情感偏向,又有些远离上海。
就像作者在后记中交代的,写上海和写重庆交织在一起,在写到上海的地方其实很多是在写重庆,小说人物张天师和苏姨就像是作者自己的养父和妹妹。
②所以小说中有很多个人心结。
这种城市的置换透露出了可以将个人情感经历渗入创作的心理。
一方面作为一个重庆的上海故事是能吸引到更多的眼球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个上海的重庆故事则是作家创作心理的“内聚”显现,她不由自主地在小说中织入自身故事,留下自我生活的痕迹,个人经验融入创作的特点很明显。
421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3期①②金蕊:《论虹影〈上海之死〉的少女女性独立意识萌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虹影:《后记》,《上海魔术师》,第303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小说中兰胡儿这个人物的语言也比较特别,作品人物语言中掺杂了一些音译的外国话,让人不好理解,似乎是作者有意为读者设置的障碍。
但是同时也透露出了作家的别样的努力,比如虹影谈到《上海魔术师》的“杂语”的实验,(这部小说)“是杂语的狂欢之地,复调的竞争所在,现代性的实验地,中国文化的符号弹射器”。
①进行的是所谓的“文体实验”,其实是一种语言实验,兰胡儿的语言是其中的一种努力。
但是效果并不像作者想象得那么好,就像有些论者认为的那样:“实际上的‘杂语’仅存于作者的强力意图和小说的溜之大吉之间,而小说中的人物远远没有达到‘杂语化’的境界”。
②四另外,虹影还有一部写上海的长篇《女子有行》(文化艺术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有穿越的感觉,属于未来时间。
虽然看不出故事发生时间是在民国还是当代,但是小说和前几部小说有着相当的关联,而且直接指向都市生活。
像《上海王》一样,也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特点。
小说分为三部。
第一部地点是上海康乃馨俱乐部。
存在一个极端女性组织,攻击男性和切割男性生殖器。
第二部发生在纽约,主人公逃出纽约,表现出了多元文化的悲哀与混乱,是否预示着东方文化的未来?第三部故事发生在布拉格,写出了一个城市的陷落,一个东方公司在捷克的命运。
主人公是否会返回上海?让人掩卷沉思。
这部小说含有作者面对世界的混乱感受,女性、权力、文化、宗教、身份、自我,这些概念在虹影笔下构成了群魔共舞的乱象。
特别是自我的突击与回退、逃逸,构成了一个文化混杂下的面影。
小说中妖精对“我”说:“算了吧!说白了,你不让我爱你,难道还不让我爱别人?真的,谁会要你这样的性叛逆,你不想嫁人,是因为没男人可嫁,还想压制我?你真是古恒分析的那样,是阴痿,徒有其名的荡女,该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