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扶沟二高任世玲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是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兴起和发展:“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即背景)、“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即兴起)、“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即发展)。

地位: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下启即百日维新(即高潮)和戊戌政变(即失败).所以学好本课知识,为以后维新变法的高潮和失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三维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能力来看:

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兴起、发展。

理解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从过程与方法来看:

通过查找、阅读资料和分组讨论以及创设历史情境等过程,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发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潜能。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看:

通过学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使学生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性以及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通过学习“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使学生认识到进步思想的形成和传播往往成为社会改革运动的先导。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知识储备,而且有自己的观点,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初中和高一、高二上期的学习,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他们对于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历史知识的储备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

【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学习目标】

1.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3.理解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代的进程

【重点】

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难点】

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快乐自学,巧妙记忆】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笔记)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进一步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主张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一、康有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背景(主要原因):1895年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2、目的:救亡图存。口号:变法图强。

3、经过:1895年,、等人联合上书光绪皇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影响:“公车上书”揭开的序幕。

二、警世洪钟《》(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1、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2、维新派展开系列活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翻译西方著作,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

三、短暂的(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

1、开始标志: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戊戌变法开始。

2、主要内容:

①政治:,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反对,最终失败)。

说课稿(5)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说课稿(5)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十四课,教材通过“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本课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明转变的第一步,在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通过史料研习,探寻“救国良方”产生的历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的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感受先进人物忧国忧民的思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4.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政治史、经济史,具备一定的自学历史的能力。但知识点较为零散,对历史事件缺乏整体认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知识进行整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2.学法:图片法、史料分析、合作式学习、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对外国人的称呼“老外”;100年前----“洋人、洋鬼子”(排斥、惊艳、效仿、痛恨);200年前-----“夷、洋夷”(蔑称)。鸦片战争使清王朝颜面尽失,知识分子率先惊醒,掀起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大潮。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引导学生自学公车上书部分,自主完成有关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维新思想家严复的《天演论》主要观点,指出将自然进化论观点引入社会变革。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给出提示,并指出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指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完成课标和教学要求。
阅读课本P35的内容,结合老师的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阅读P36的内容,4人一组讨论,小组代表结合成员的观点,回答问题。
3.作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作用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思想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课题
第二单元(章)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编号
7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张磊
授课时间
40分钟
三维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和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部分纪录片选段,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2.活动建议: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分组模拟、自主探究等方式,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辩论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到封建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它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了吗?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没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2、授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兴起、发展、高潮、结局,指导学生分组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分别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百日维新说课

百日维新说课

2016/12/22
二、说教法过程
导入设计(叙述导入)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注意运用叙述式 教学:在19世纪末的时候中国面临着严 重的民族危机,一些爱国人士为了挽救 民族危机,掀起了一场变法救亡图存的 政治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时期 由梁启超、康有为等人领导的百日维 新,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 说教学方法 一、百日维新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 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 给学生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
作者:丁晓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戊戌变法说课稿
2016/12/22
一、说教材
(一)教材体系 年级:高三 教材名:人民版 册: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单元:专题九 课:第二课 课名:百日维新 地位作用: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到一 个新高度的体现。戊戌变法又推动了中国 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从屈辱史的角度看, 而戊戌变法的失败,使革命取代改良成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思潮,推 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因此百日维新在近
2016/12/22
2016/12/22

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主张: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 械,更在___,中国只有实行_ __,才能“自强保种” ◆作用:震动了 ,推动了_________运动的发展。
◆地位:他是中国近代的______________. 中国西学第一 ——康有为称赞严复的话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光 绪 帝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 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 而空洞 政治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触犯顽固派的利益 无用的官职.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养人才,科举考试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废除八股文
3.“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 康 有为 ④梁启超 B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4 .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B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5.戊戌变法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B )
A百日维新 C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D“公车上书”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1.背景: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变法。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教案

09-1-5、法医

策划:孙娅京

讲课:戎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掌握

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整理资料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比较分析理性说明

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讨论探索

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

思想意识

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

1.欣赏影片:片段《谭嗣同》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并在黑板上板书维新变法

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下:

2.介绍戊戌变法的经过

1)公车上书请同学们看相关图片,介绍知识点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由公车上书引出戊戌变法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介绍康梁二人的生活工作环境等

2)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观看幻灯片

3)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

i.看视频,“明定国是”诏书

ii.了解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第14课)的内容,它展示了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开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三维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背景;认识洋务运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课标要求及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教学重点:

分析近代中国人想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梁启超文章《少年中国说》,只是一篇耳熟能详的爱国文章,读后,有何感想?反映作者什么心声?

你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政治局、教育家,清光绪举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就是梁启超先生政治生涯中很为重要的一个时期。《维新变法运动》(课本第102页)

二、教与学

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说“中国老朽之冤业”,理解为“中国衰老腐朽的罪孽”,而梁启超先生就经历了那么几次。

“中国老朽之冤业一”

在梁启超23岁时,1895年,泱泱大国就历经这一屈辱事件,出示“漫画”。

反映什么事件?

(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马关条约》)

补充文字材料。

如果你生活在这一时期,对于这一事件有何感想?(生回答)

而血气方刚的梁启超就此作词抒情《水调歌头—甲午》。(展示)

(你们的情感如出一辙,英雄所见略同)

那么梁启超在感慨之余,有无行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上书。

“中国少年之责任一”

1、公车上书

看书,完成填空。

(阅读卡)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但由于清朝廷中顽固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以“国强为己任”的梁启超有没有灰心?

“中国少年之责任二”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9⽉2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倡导学习西⽅,提倡科学⽂化,改⾰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戊戌变法说课稿,⼀起来看看吧。

戊戌变法说课稿

⼀、教学背景:

(⼀)教学资源

本课的教学资源除了学⽣⼿上的教材之外,我们教师⼿上还有课程标准,但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应阅读⼀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并关注其最新的学术动态,以更加真实和全⾯地了解这段历史。

(⼆)教材分析

在新史观的引领之下,我们可以从近代化史观和⽂明史观两个视⾓来认识戊戌变法:从近代化史观来看,戊戌变法上承洋务运动,但⼜超越了其学习西⽅“器物”的层⾯,开启了学习西⽅“制度”的时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亥⾰命和新⽂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从⽂明史观来看,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由传统⽂明向近代⽂明的转变,在中华⽂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然⽽我们所⾯对的是⼋年级学⽣,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但仍以感性认知为主。⽽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物和事件的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性的⾊彩。

⼆、教学与学法:

因此,我决定采⽤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带领学⽣进⾏⾓⾊体验,回到历史现场,参与历史进程,并从中对戊戌变法形成⽐较客观的认识。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金乡县胡集中学戴新月

【课前准备】(课前3分钟)

班长宣布:1.下面开始温故互查,前后两位同学相互检查提问。过关者得5分。

2.请将得分以“正号”的形式,画在你的作业本上。

3.(上课铃响)接下来请韩老师上课——起立

【导入新课】

【教师抽查】请看大屏幕,请读题并说出答案。(1分钟)

伴随着战争的失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我们看段视频,感受那段民族危难的历史——

幻灯:播放视频(危局中国)(3分钟)

谭嗣同对祖国的悲惨命运扼腕叹息,他在诗中写道“四万万同胞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伴随着清政府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一些爱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站在时代的前沿,上书皇帝、锐意改革,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改革浪潮。今天,让再次走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去领略爱国志士变法图强的光辉历史吧!(4分钟)

【设问导读】

幻灯:自学初体验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2-33页正文黑色字体,结合设问导读“圈划、标注课文”。

1. 采取浏览、快读(两倍语速),捕捉关键信息。

2. 学案“冒号”前面的关键词,请你写在课文对应的知识要点处。

3. 在自渎、标注的基础上,前后六人小组相互交流,进行修正、补充。

(10分钟)【精讲深化】

幻灯:【危局警示篇】公车上书

师:请同学们在读课文,结合关键词提示,描述历史事件“公车上书”。前后两人一小组,一位同学描述,另一位同学进行点评纠正。

接下来,请一位班长主持,提问有关“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发动者、主张、影响等相关知识信息。(请公平照顾每个小组)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一、适用范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二、教学内容概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的大背景下,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运动是一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变法对中国社会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变法的影响。

难点:如何认识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学情分析:变法运动的内容学生是不了解的,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少。

六、教学方法:讲述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教学

七、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经过洋务运动,中国并没有强盛起来,反而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一些志士仁人在思考其中的原因,寻找救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行动。

(二)新课学习

一、公车上书

师:让学生讲述公车上书的经过。

生: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后,初步具有了分析历史材料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还缺乏必要的历史线索感,对于前后的教材联系,学生没有搞清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历史事件观念,搞清楚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并且要结合前后历史知识来学习。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辅之以问题教学法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图示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

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了解变法前中国社会形势和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促进新思想观念的产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组际辩论、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的图片,提出问题:“《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想到该如何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形势、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计献策”,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讲授新课

(1)公车上书

视频播放:《公车上书》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提问:“A、影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B、上书的内容有哪些?

C、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和体验,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变法的思想准备

图片展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观点;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的图片。

角色扮演: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维新派和顽固派,展开辩论,加以指导。

设计思路:通过辩论,激发学习兴趣,从感性上认识变法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为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作一铺垫,同时感受维新派不畏阻力、坚持变法的精神。

(3)百日维新

结合课本讲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展示表格,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个方面归纳变法的内容,然后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每项变法内容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归纳出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加深记忆,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戊戌政变

联系课本小字部分,由请学生讲述谭嗣同的英勇事迹,再结合教材讲述戊戌政变的基本情况。

设计思路:通过谭嗣同为变法甘愿流血献身的英勇壮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分享智慧,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意义,突破本课的难点;同时通过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6)拓展延伸

介绍相关史实,留下思考题,让学生评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7)注意事项

特别强调“戊戌变法”的字形书写,教授“横戌点戍戊中空”的口诀方便学生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