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1)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
( X)(2)判断题《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
( √)(3)判断题人的社会观念根源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
( √)(4)判断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新特点表现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具有隐蔽性。
( √)(5)判断题开辟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贡献之一。
( √)(6)判断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是可以在资本主义内部克服的。
(X )(7)判断题在《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对北美情况进行介绍的是1882年俄文版序言。
(X )(8)判断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9)判断题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国家。
( X)(10)判断题要改变世界,只要改变原来的统治着世界的观念就可以了。
( X)(11)判断题当时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哲学,颠倒意识与存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以纯思想批判代替对现存制度的实际斗争。
(√)(12)判断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判断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4)判断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 √)(15)判断题不是生活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生活。
( X)(16)判断题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7)判断题马克思一生的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18)判断题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以资产阶级社会而告终,强调的是阶级对抗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发展到顶点,并终将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内部得到解决。
(X )(19)判断题恩格斯逝世后,机会主义大泛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点,导致第二国际的破产。
( √)(20)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利用和平方式取得国家政权。
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暴力革命的重要性的观点是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论述异化劳动的,如何正确的评价马克思这一思想?论述: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自己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成就的哲学概括,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分配形式——工资、利润和地租,归结为异化劳动以及由异化劳动所决定的私有制。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马克思首先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接下来,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④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进一步考察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由于劳动与资本的分离,才使劳动成为异化劳动,才使劳动的外化得以实现。
马克思在研究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证明,人类全部奴役制的根源就是这种客观的、物质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在此,马克思以消灭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为基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正确评价:1。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了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向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深入的先河,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异化劳动理论又标志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的一定程度的客服和超越。
2.从当时理论界在异化问题上的思想水平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深度也是很突出的。
3.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参照物,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第一,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的,本质上仍未脱离伦理人本主义的范围,抽象的东西依然是其理论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
2、对比分析《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两大发现的论述。
3、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现代性的?这一批判对于理解和领会中国的社会现实有怎样的意义?4、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是如何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重新解释“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哲学立场是什么?这种解释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应当怎样来理解“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6、费尔巴哈是如何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这一批判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具有怎样的提示作用和推动作用?7、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是什么?应当如何来理解异化劳动学说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是如何由此开展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8、如何在存在论的高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为什么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9、马克思是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他在黑尔格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哪些积极因素?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费尔巴哈?10、怎样来理解“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什么?应当怎样来理解“现实的个人”?11、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1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以“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取代传统哲学,这将是一门怎样的科学?A卷(课堂开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上)试题及答案(山东大学哲学系2005级)一、简释概念(30分):1、原子偏斜:答:①伊壁鸠鲁认为原子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在重量作用下的直线下落,偏离直线和多个原子的碰撞。
第二种运动为伊氏的独创。
②直线运动体现了物质性的原则,而偏斜运动是原子的形式规定。
③直线下落是强制运动,表示必然性原则;而偏斜则体现了偶然性和能动性的原则。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 剩余价值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C 科学社会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答案:B4、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学说D 劳动价值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实现共产主义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A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实践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毫不妥协地批判旧世界,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他们的解放而斗争。
再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内在统一的。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理论必须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一、填空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
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3、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__题目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坚持这一标准有何意义?1、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真理是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合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实践是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就是说,人们抱着一定的理论目的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这样,人们就可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物质成果与原来的客观直观现实性的事物本身相比较、对照,从而检验出认识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以及其符合程度。
所以,把实践的直观现实性的特点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3、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
实践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人在实践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们所利用,从而去改造世界。
实践是由人发动而指定一定对象的。
它把人从以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与物的关系由物支配人变成人支配物。
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人类的力量是非常脆弱的,人的认识能力也不高,他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
大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而人类束手无策。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自然规律,并且能够创造条件来利用自然规律,从而改造自然。
如汉代张衡发明地动仪,它能够准确地测到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这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5、如何理解“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二、辨析题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3、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题库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卷姓名____学号____成绩_____一、填空题(每空一分)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
写作原因:一是为了______心愿;二是为了______的需要;三是为了科学评价_____哲学。
2、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是______。
3、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的革命的因素,不为人民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只有德国诗人______看到了。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发生过______和______的斗争。
争论的焦点是个别事物在先,还是一般概念在先的问题。
5、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不可知论)以及其它一些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______________,即实验和工业。
”费尔巴哈的思想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__和_____阶段6、费尔巴哈的哲学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是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批判地吸收的。
10、19世纪30——4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的的基础。
11、恩格斯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阶段。
从而对哲学思维方法产生影响。
12、从哲学发展史来看,唯物主义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1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和_______两大阶段。
8、三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①《提纲》首次第一次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根本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点。
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
②《提纲》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根本上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③《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已经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标志着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已经产生。
2.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的根本缺陷是什么?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的?费尔巴哈所看到的只是人的生物本性,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的人。
他对人的本质的这种理解只是简单地区分了人与动物。
这种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否认了人与人的阶级差别,是抽象的人性论。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是说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性,从单个人中抽象出人的共性,如理性、意志、情感、欲望、爱等,以为这就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这样只能够把人与动物开来,而无法对人与人进行区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随着规定他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提出和回答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意识。
点明了唯物史观的前提。
包括二个层次:(1)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人;(2)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社会历史观区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其中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⑴打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六个缺口:①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从天体演化的历史批驳了“宇宙不变论”。
康德认为,太阳系是从同一团尘埃微粒组成的弥漫星云中,通过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他阐明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
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②地质渐变论1830年,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将“理性”带进了地质学,与居维叶貌似革命的理论——“激变论”相对抗。
赖尔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的表层以及地表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它们“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这个学说既是与有机物种不变这个假说不能相容,也是对居维叶的“灾变说”的一个有力批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840年,迈尔、焦耳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当量的关系上揭示了存在于自然界的热、光、电、磁、机械的和化学的等等这些当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
因此,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
④人工合成有机物1828年,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成功地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的观念,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证明了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定律对有机物是同样适用的,而且把康德还认为是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平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发现是和。
2、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发展的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马克思的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3、毛泽东在《》一文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实事求是命题。
4 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不懂辩证法。
、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的。
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从"两个凡是"入手剖析黑格尔哲学,这种方法是6、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7、《实践论》的副标题是的关系。
8、《矛盾论》认为,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9、列宁认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的关系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10、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即的学风,反对的学风。
11、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看作是并合理地解释为。
12、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对自己从前信仰进行清算的著作是。
13、费尔巴哈从religare一词的本来意思是“联系”的意思,来证明两个人之间的任何联系的都是宗教。
恩格斯认为,这种词源学上的把戏是的最后一着。
14、从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派别,唯一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这个派别主要是同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15、是认识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16、《实践论》的副标题是的关系。
17、毛泽东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即的态度,也叫的态度。
18、在列宁看来,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因为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
19、在马克思看来,"宗教感情"本身是产物。
20、恩格斯认为:对不可知论和哲学上各种奇谈怪论的最彻底驳斥只能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
2、对比分析《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两大发现的论述。
3、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现代性的?这一批判对于理解和领会中国的社会现实有怎样的意义?4、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是如何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重新解释“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哲学立场是什么?这种解释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应当怎样来理解“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6、费尔巴哈是如何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这一批判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具有怎样的提示作用和推动作用?7、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是什么?应当如何来理解异化劳动学说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是如何由此开展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8、如何在存在论的高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为什么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9、马克思是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他在黑尔格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哪些积极因素?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费尔巴哈?10、怎样来理解“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什么?应当怎样来理解“现实的个人”?11、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1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以“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取代传统哲学,这将是一门怎样的科学?A卷(课堂开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上)试题及答案(山东大学哲学系2005级)一、简释概念(30分):1、原子偏斜:答:①伊壁鸠鲁认为原子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在重量作用下的直线下落,偏离直线和多个原子的碰撞。
第二种运动为伊氏的独创。
②直线运动体现了物质性的原则,而偏斜运动是原子的形式规定。
③直线下落是强制运动,表示必然性原则;而偏斜则体现了偶然性和能动性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库参考答案1、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指导意义?(4分)答:毛泽东在文章中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从中得出科学结论。
这为我们树立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榜样。
此外,文章从人们实际的经济地位、经济状况来分析其政治觉悟、政治态度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于考察研究现阶段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现状结构的新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反对教条主义有重要意义。
那么,这其中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究竟是什么?(4分)答:文中毛泽东提出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关系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要学习,但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理论是先导,对实践具有引领作用,但理论的来源、动力、检验的标准、归宿都是实践。
必须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高扬实践大旗。
3、毛泽东的《实践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4分)答:在中国革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危害甚大。
尤其是那种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危害尤烈。
两种错误倾向都是主观和客观相脱离,都否认和违背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总是以错误的思想路线为基础的,为了从思想路线上彻底清算和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错误,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以指导今后的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于1937年撰写了这一伟大的哲学著作。
4、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分)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实践对认识都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如何理解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4分)答: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并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此过程永无完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实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第一,人的实质是详细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成立在实践根基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实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此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实质也不是凝结不变的,而是不停睁开变化着的,是详细的历史的。
〔1分〕2、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什么?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不过从客体的或许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看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物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动的方面被唯物主义抽象地睁开了,他们不认识革命的、实践批评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个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根基,用对于个人功利的看法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需。
〔1分〕新唯物主义不单成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并且以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所以,“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那么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建的社会,或是必定社会关系所限制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睁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根本范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根本看法,〔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全部旧哲学的根本差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
〔1分〕贯串?纲要?的中心线索是实践看法,它是?纲要?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著作选读试题
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内涵、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变革就是批判和超越以往一切形而上学旧哲学,颠覆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立足于实实在在的人,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从人间升到天国”,建立起崭新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进一步说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是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旧唯物主义众多缺点的要害是“直观性”,对事物不能限于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要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再有把实践作为一个把握历史观的范畴并以实践的历史观去统摄认识论,并且把生产实践提升为唯物史观逻辑体系的起点。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关键和核心,否定和抛弃了本体的、实体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即从人的自身出发去理解人进而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人,从现实出发去理解人和自然关系,从具体历史出发去理解主体和客体关系。
2、简述马克思历史观的精神实质及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历史观的精神实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出发,肯定历史过程对人来说的客观性,同时高度重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历史现。
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有社会存在后有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唯心主义历史观则反之。
3、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一,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形态变更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地、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自觉斗争的成果。
13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后作业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后作业习题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2.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3.试述对“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理解。
4.马克思是怎样扬弃黑格尔哲学的?5.试述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6. 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7.马克思在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8.试述《手稿》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
9.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10.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市民社会”。
1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3.费尔巴哈既然把人看作感性对象,为什么又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14.旧唯物主义者“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为什么会陷入循环论的误区?15.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体现在哪里?16.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19.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
20.实践本体论、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2.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阐述分工思想的?23.如何理解马克思“现实的个人”?24.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对《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的历史评判,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有何启迪?26.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彻底决裂”思想。
27.试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2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家庭观的当代价值。
29.《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如何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30.《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原著。
2、《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为了揭露批判当时党内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而写下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哲学专著。
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
4、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实的结果如何而定5、在《终结》中,恩格斯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区别。
6、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了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数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1、毛泽东同志的第一篇哲学著作同时也是第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哲学专著是:CA. 《实践论》B.《矛盾论》C.《反对本本主义》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E.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矛盾论》主要是阐述:()A. 唯物辩证法理论的;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的;C. 矛盾学说的;D.矛盾普遍性原理的。
3、改造主观世界包括:()A.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B.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C.改造立场、观点和方法;D.改造旧思想、旧观念、旧意识;4、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基本含义是()A. 思维等同于存在;B. 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C. 思维与存在平行并列;D.存在决定思维。
5、《终结》中,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时,采用的方法是:()A. 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二分法;C.是逻辑推演法D. 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1、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其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2、经验论:是“唯理论”的对称。
认识论中的一种学说。
08马克思主义原著著作选读习题1
08马克思主义原著著作选读习题1第一篇:08马克思主义原著著作选读习题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三、问答题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何不同?(1)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活动”,是可以感知和理解的。
旧唯物主义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正真人的活动”。
(2)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们实践活动的“能动的方面”,即没有看到人们在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积极主动的方面。
(3)马克思认为,实践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动,是“革命的的实践”,是“改造世界”活动。
费尔巴哈把实践歪曲为“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即个人利己主义的活动。
(4)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旧唯物主义者撇开历史进程,离开社会关系去考察人,这就看不到人的时间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看不到社会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活动。
它同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有本质的不同。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实践的过程。
生产实践是首要的基本的实践形式,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劳动实践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实践为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
(3)、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生产力为内容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究竟新在哪里?(1)、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前面加上一个“新”字,是要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以自己的人本唯物主义否定黑格尔唯心主义,为了有别于黑格尔哲学,他把自己的哲学叫“新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 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 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 1 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 1 分)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践观点,它是《提纲》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1 分)5、如何理解“宗教上的自我异化”?“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部分:一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 1分)一是神灵居住的彼岸世界,( 1 分)并且认为是彼岸世界或神的世界创造、支配现实的人间世界。
(1 分)宗教产生之后反过来又压迫人、统治人、凌驾于人之上,这便是一种异化。
(1分)宗教的产生既有人们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历史根源,即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不够发达。
(1 分)二、辨析题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的一句话,原句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
这句话体现了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关系,因而是正确的。
(2 分)一方面环境创造人,人通过实践,使外部环境内化为自我。
(或答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2 分)另一方面人也创造环境,人通过实践使主体的本质力量外化和客体化,把人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物化在客观对象上,赋予对象以主体的性质。
(或答主体客体化的过程)(2 分)在现实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改造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2 分)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人自身的改造,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并行发展的。
(2 分)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句话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时,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观点。
(1 分)所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指思维的内容与思维所反映对象的关系问题。
( 1 分)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1分)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认识的检验标准问题。
( 1 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或是否认思维的内容与思维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否认了真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问题和真理的检验问题,因而是错误的。
(1分)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 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而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是得并不到证明的,同样,客观事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1 分)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1分)所以,“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或答人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问题。
)3、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这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
(1 分)他认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这种“类”的意识。
这种“类”的本质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理性、意志、心。
( 1 分)正是这些“普遍性”潜藏于人的心中,无声无息地把孤立的人类个体“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类。
” (1 分)这纯粹是从自然的、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
(1 分)针对费尔巴哈的错误,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分)这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两层涵义:一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特别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1 分)二是总是处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从事活动的人。
(1分)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生活其中的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
( 1 分)其中,生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只有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1 分)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1 分)第二章《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①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1 分)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分)②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同直观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重要分水岭,( 1 分)离开实践的观点,就会背离辩证唯物主义,重新陷入直观唯物主义的泥沼。
(1 分)③在唯物史观体系中,“实践”观点作为一个基本范畴,是理解整个体系和各个范畴的重要基础。
(1 分)2、非观念的上层建筑与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区别是什么?可以不通过物质性设施就发挥作用。
(1 分)②虽然二者都根源于经济基础,又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非观念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比较直接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比较间接的。
(1 分)③非观念的上层建筑离经济基础较近,同经济基础联系较密切,往往随经济基础的产生而产生,随经济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1 分)观念的上层建筑则离经济基础较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1 分)3、简述人类社会意识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实质。
“纯粹动物式的意识;”(1 分)“对现存实践的意识;”( 1 分)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
(1 分)不管是哪种意识形式,都不能仅仅理解为人脑自生的产物,而应当理解为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
(1 分)凡是意识,实质上都是“社会意识”。
(1 分)4、简述唯物史观的逻辑出发点。
唯物史观的逻辑出发点是“现实的人”。
(1 分)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1 分)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1 分)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1分)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1 分)5、为什么“精神”从一开始就受到物质的“纠缠”?马克思强调精神和物质纠缠在一起表明,意识是既不能脱离头脑这块物质,( 1 分)也不能脱离现实个人的物质运动。
(1 分)意识既是历史上社会实践的产物,( 1 分)又是现实的社会过程的反映。
( 1分)它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物质)而存在。
(1分)二、辨析题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性的理解。
(1 分)在唯物史观创始人看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个人生存必须具备的自然条件,( 1 分)包括“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3 分)另一类是“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1 分)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新需要的产生、人口的生产及相应的物质关系的生产。
(4分)这些条件都是现实的人和社会存在的必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这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观点。
(1 分)认为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或“世界理性”外化或演化的结果,人类历史也就是“宇宙精神”自我运动的历史。
(1 分)唯物史观创始人针对黑格尔关于历史分期的唯心主义谬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 分)他们从“现实的人”出发(,1 分)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为主要依据,(1分)指出人类历史并不是可以用某些概念来任意编造的,(1 分)而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导致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1分)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1 分)于是,“社会形态”即“所有制形式”才合乎规律地从低级向高级演进。
(1 分)这种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1 分)三、材料分析题1、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人们“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选自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请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状况阐明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这几段材料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2 分)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任何一代在继承前人所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又都会有新的发展,并受以往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