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看唐代的金银_进奉_之风
简述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
简述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艺术等各方面都十分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也经历了较大的演变。
在唐初,由于佛教的传播和影响,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佛教题材为主。铜镀金、银镀金、铜镀银等多种工艺在金银器的制作中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金银器装饰风格表现出了严肃、庄重、雄浑的特点。例如,唐代的佛像金银器,造型严谨,装饰华丽,无论是佛像的各种装饰,还是修饰佛像的装饰物,都体现了佛教的神圣和庄严。
到了唐中期,由于唐朝政治经济的稳定,金银器的装饰风格开始多样化。除了佛教题材,还出现了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多种题材。同时,金银器的装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例如,用线条勾勒出的阴刻、浮雕、鎏金、钩金、丝绸、珠翠等。这一时期的金银器装饰风格显得更加灵活、活泼、细腻。
到了唐末,由于唐朝政治经济的衰落,金银器的装饰风格逐渐走向简约、朴素。金银器的装饰主题也从丰富多彩的题材逐渐转向抽象和纹饰。这一时期的金银器装饰风格表现出了清新、朴素、自然的特点。
总的来说,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风格经历了从佛教题材到多样化再到朴素化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不可分。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
化、宗教、审美等方面的变化,也是中国金银器装饰史上的重要篇章。
收藏唐代金银器要了解这些
收藏唐代金银器要了解这些
中国和中亚、西亚等地在金银器制造技术方面的交流,最迟在北魏时期就发生了。到了唐代,波斯人有时就在中国境内制造大量的工艺品,这些“奇器异巧”中自然有金银器在内。而中国的金银工匠也曾在中、西亚长期居留并从事生产活动。因此,唐代贵金属工艺的发展和兴盛,与外来技术的引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安史之乱”后,南方成为金银器制作中心,器类增多,工艺高超,纹样华美,民族色彩浓厚,尤以镇江(时称润州)为著。据考古发现,整个南方出土唐代金银器的总数达1100余件,而镇江占九成左右。润州炉火纯青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南方的中心产地,制品多供奉皇室,并錾刻“力士”名牌商标。其对宋元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唐代佛教金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于盛放舍利的金棺银椁。在印度,佛舍利一般用罂坛盛放,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当地奢靡文化影响,为表崇敬,舍利容器逐渐升格为价格更昂贵的金银器。如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庆山寺塔基地宫金棺银椁等,此外还有鎏金银塔和四门金塔。
唐朝在大量使用金银器的过程当中由于吸收了粟特、萨珊等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使得唐代的金银器呈现出浓郁的异域色彩与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当时中原地区金银器金银器的动物纹样多种多样,大致包括有摩羯纹、凤纹、龙纹、羊纹、狮子纹、鹿纹、鱼纹、兔纹、鹤纹、鸳鸯纹、大雁纹和海东青纹等。
唐朝因为兼容并蓄,所以在金银器制造方面才能得到如此之发展。这既映证了文化在中华大地相互交融之过程,也体现了其他民族文化
北方草原地区发现的隋唐与西方风格的金银器
7
隋唐时期,在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民族有突厥、回纥(回鹘)、契丹、室韦、奚、靺鞨等,以突厥和回纥为主,在他们的遗迹遗物中,金银器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一时期,随着草原丝绸之路的逐渐繁盛,中西文化、南北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并在金银制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从现有出土的北方草原金银器看,既有北方民族的产品,又有粟特、古罗马、波斯萨珊等西方风格的金银器,还有数量较多的唐代风格的金银器。因此,对隋唐时期在草原地区出土金银器的分析研究,将会丰富学术界对北方草原金银器和草原丝绸之路发展历
史的认识。
一、北方草原金银器的造型艺术北方草原地区隋唐时期金银器中的生活器皿,器口变化较多,有圆口、花瓣口、椭圆口和流口,圆口和花瓣口占多数。花瓣口分四瓣和六瓣,器形有盘、盆、杯。圆口器有壶、杯。腹部变化也较多,分鼓腹、球腹、长弧腹、弧腹,高足杯的腹较深,出现了仿生器形。圈足发达,还有平底、三足。
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和生活场面,还有联珠纹、鱼子纹。动物纹的种类有龙、摩羯、狮、猞猁、鹿、喜鹊、鸳鸯、雁、鸟、鱼、鳄鱼等(图一)。龙纹只体现首部,采用圆雕的技法,眼鼻突起,龙须卷曲,造型生动活泼。摩羯纹较为普遍。鹿的造型以瑞鹿形象出现,头顶长肉芝,肩生双翼,象征吉祥如意。植物纹的种类有牡丹、石榴、葡萄、蕉叶、菊花、梅花、卷草,以牡丹和卷草居多。生活场面只见狩猎情景,如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布图木吉[1]出土的金鞢躞带,在尾上饰狩猎纹,猎人骑马张弓搭箭,追射猎物。联珠纹饰于生活器皿的肩部、腹底间、足缘,起装饰和隔离图案的作用。鱼子纹
作为器物的地纹,起辅衬的作用。
金银流“金”岁月——唐代金银器
⾦银流“⾦”岁⽉——唐代⾦银器2014-06-22吉⾦堂
唐朝⾦银器是我国⾦银器艺术上最为辉煌的⼀页,种类器形之繁多,装饰纹样之精美,制作⼯艺之⾼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
唐裴肃进鎏⾦⼜凤纹银盘
1962年西安北郊坑底村出⼟
⾦银器⼴泛使⽤于宫廷⽣活各个领域.唐朝统冶者也像古代帝王,达官贵⼈⼀样,相信⽇常⽣活中使⽤⾦银器能延年益寿,长⽣不⽼。⾷器中有盘、碗、碟、勺;饮器中有杯、盏、壶、⽻觞、茶杯等;容器有罐、盆等:茶器有碾⼦、罗⼦、笼⼦、风炉.盐台盒、匙、调达⼦等;装饰品有冠饰、发饰、项饰、串饰、⼿饰、⾯饰等;法器、供养器有锡杖、钵、⾹案、宝塔.捧真⾝菩萨、鉴⾦银菩萨等;杂器有⾹囊、熏球、熏炉、唾盂、把⼿、合页等。各种门类,器形琳琅满⽬,应有尽有、⽽且纹饰精美绝伦、技艺巧夺天⼯,达到了中国⾦银器⼯艺的顶峰。⾦银器进奉主要指地⽅⾼级官僚向朝廷上贡⾦银等财物,以达到升官受宠的⽬的。⾦银器进奉风盛⾏,各地不断有进奉的⾦银器出上,在这些进奉物上往往刻有进奉者的官职姓名、进奉时间、进奉数量等。
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安村出⼟
唐鸳鸯莲瓣纹⾦碗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
唐鹦鹉纹提梁银罐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
唐狩猎花草纹⾼⾜杯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
唐掐丝团花桶形⾦杯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
唐仕⼥狩猎⼋瓣碗形银杯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
唐乐⼯⼋棱⾦杯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
唐供奉舍利⾦塔
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
唐⼋重宝函、迎真⾝银⾦花⼗⼆环锡杖
齐东方说-金银器的唐宋之变
齐东方说-金银器的唐宋之变
▲唐昆虫花卉纹金圆盘
黑石号沉船出水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金银器,在历史尘烟中闪耀着瑰丽光芒。其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代以前,金银器制作波澜不兴;第二个阶段是唐代,金银器制作爆发式发展进入高峰;第三个阶段是唐代以后,金银器制作平和地进入了中国化的过程。唐宋之间,是金银器制作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文化韵味发生了巨大转移,体现了唐宋之间社会的深刻变革。在北京大学考古楼,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曾以《金银器的唐宋之变——方法论的探讨》为题进行了精彩讲演。
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唐代金银器制作高峰与原因
宋代金银器的特征与商品化
本期推出的是,
此次讲座的内容纪要。
▲齐东方教授在讲座现场
一
唐代金银器制作高峰与原因
齐东方教授认为,唐代金银器的风格,可用“富丽堂皇”一词概括。他分四个方面论述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峰与原因,包括继承发展、材料来源、生产制度、丝绸之路。 1.继承发展任何事物发展的高峰均离不开前期的积累。在唐代之前,金银器制作已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容器的生产已经开始;铸造、锤揲、鎏金、掐丝、焊缀金粒和镶嵌等工艺技术已经出现并走向成熟;至唐代,古人对金银采矿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些均为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峰奠定了基础。 2.材料来源齐东方教授强调了历史文献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他认为,
读史料时唯有基于新思想,代入式地阅读,才能发掘旧史料的新价值。历史文献可以有很多来源,例如,诗词相较于正史,往往可以更直接地体现当时的社会生活。诸多文献的记载显示,唐代已经出现了专职的采金银者,他们具有对金银矿脉的一定认识,并且掌握了炼银技术。故而,唐代与前代相比,产金、产银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何家村金银窖藏出土金属渣块和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银渣块”见证了这一变化。不少考古材料还可体现唐代国家对金银资源的控制。何家村出土了大量金饼、金挺、银饼、银版,有的还有“租庸银”、“东市库”等铭文。二者分别是租庸调制度与东、西市机构的实物例证。在租庸调制度中,税供可以用银两的形式代缴。官府可以通过东市、西市来平易物价。这些均显示,唐代官府掌握了大量金银材料。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摘要:
一、唐代金银器的历史背景
二、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与特点
三、唐代金银器的社会意义
四、唐代金银器的艺术价值
五、当代金银器的传承与发展
正文:
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品种、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都成为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代表。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政治稳定。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统治者对金银器的喜爱也使得金银器在那个时代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独具特色。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锤揲、焊接、镶嵌等技法,将金银器打造成各种形态各异、图案精美的艺术品。这些金银器不仅展示了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也成为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
再次,唐代金银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当时,金银器不仅是皇室贵族的生活用品,还广泛应用于宗教、礼仪等领域。特别是金银器的纹饰,如狩猎、骑射、乐舞等图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此外,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金银器上的纹饰和造型多取材于自然和社会,充满了生活气息。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使得金银器成为了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最后,当代金银器在传承唐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现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保留了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得金银器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唐代金银器精美到你不敢相信
唐代金银器精美到你不敢相信
鎏金鹦鹉莲瓣形带盖银盒
唐朝被称作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该期的金银器不仅数量大,仅从考古发现来看,便已经超过了以前各朝代的总和,经粗略统计至少有36处之多。
主要出土在窖藏、地宫和墓葬之中,其中最著名的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江苏丹徒丁卯桥窖藏、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三大发现,就出土金银器达1347件。而且种类繁多,制作亦极为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花口银碟
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唐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盒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装饰图案主要分几何形与写生形两大类,前者多装饰器物边缘,后者多为装饰主题。
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复杂,已普遍采用了镀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刻凿、锤揲、錾刻、镂空等加工技术。
边远地区和南方地区同样出土了制作水平高超,时代特色明显的金银器皿。
唐鎏金双凤压花菱形银盘
唐朝金银器出现繁荣景象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汉代以来人们对金银所具有的神秘观念,汉代方士认为“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到了唐朝这种观念仍然盛行。
同时唐代统治者又把金银器皿的使用渗透到社会等级观念之中,为保证统治阶级对金银器皿的独占。
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
《唐律疏议》做出了明确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
神农二年(706年)进一步强调:“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浑
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浑银。”
这使得金银器不折不扣的成为了当时人们身份的标志。
品味历史悠长的唐代金银器文化
品味历史悠长的唐代金银器文化
唐代金银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并由此形成耳目一新的独特风格,一方面反映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外来文化影响的真实活力在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和现实时,外来事物的影响就越发加大,艺术观赏情趣也发生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代金银器中的仿制品和创新品是否被人们接受或能否流传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外来文化所持有的宽容心态以及外来文化启迪、引发人们放弃对许多传统的恪守,逐渐改变了自己某些固有的观念和生活,创造出了新的文化。
一个时代往往有一种典型的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常伴随着某种新材质的使用和新审美意识的形成而产生。唐朝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出土的金银器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唐人对于金银的推崇,有时甚至会涉及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香囊。我国古代女子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多是用织物缝制的袋状物,用于盛放各种香料。而唐代上流贵族女子佩戴的是一种金属
香囊,如何家村窖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外壁是一个银球,内层则放置则一个装香料的香盂,运用巧妙的重力设计,使得无论佩戴者如何晃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不至倾覆。其设计之科学巧妙,足以令今人叹绝。
金银器的商品化和民众化。商品化主要体现在器物的大批量生产上。邵武窖藏、临灃柏枝乡南宋窖藏等处均出土了大量同形器,是大批量生产的实例。金银器的使用阶层大大扩大。等级不算太高的墓葬内也开始随葬成套的金银器。墓葬壁画上的图像资料有助于判断器物的功能,并显示了金银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壁画图像与器物的综合研究为例,齐东方教授批评了当下学界研究领域划分过细的现状。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唐代金银器的价值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唐代金银器的价值
唐代是金银器发展的顶峰,无论在造型、錾刻技法,还是纹饰图案等方面皆达到空前的水平。
唐代佛教金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于盛放舍利的金棺银椁。在印度,佛舍利一般用罂坛盛放,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当地奢靡文化影响,为表崇敬,舍利容器逐渐升格为价格更昂贵的金银器。如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庆山寺塔基地宫金棺银椁等,此外还有鎏金银塔和四门金塔。
中国和中亚、西亚等地在金银器制造技术方面的交流,最迟在北魏时期就发生了。到了唐代,波斯人有时就在中国境内制造大量的工艺品,这些“奇器异巧”中自然有金银器在内。而中国的金银工匠也曾在中、西亚长期居留并从事生产活动。因此,唐代贵金属工艺的发展和兴盛,与外来技术的引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朝因为兼容并蓄,所以在金银器制造方面才能得到如此之发展。这既映证了文化在中华大地相互交融之过程,也体现了其他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影响力度可以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并注入新的血液。由此可见,一个民族要想得到发展,都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唐朝金银器工艺得到发展这只是表面的其内在含义是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并积极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国精神。
唐朝被称作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该期的
金银器不仅数量大,仅从考古发现来看,便已经超过了以前各朝代的总和,经粗略统计至少有36处之多。种类繁多,制作亦极为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
纽约时间2019年9月12日,佳士得纽约“金紫银青 - 中国早期金银器粹珍”专场圆满收官,本场共101件金银器上拍,成交率高达90%,斩获12,211,250美元,不少拍品超估价成交。其中,本场封面拍品、一千克的唐代鎏金花鸟纹莲瓣式银盌以29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34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89万元)成交,被1312号藏家竞得,摘得本场桂冠。第二名是元金刻缠枝牡丹纹龙首柄杯25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78万元)成交,超拍前低估价4倍多。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金蟠虺纹刀鞘首和元代金刻牡丹纹盘均以59.1万美元成交,并列第三名。
金银锭收藏之唐代金银饼和铤
⾦银锭收藏之唐代⾦银饼和铤
唐代国⼒⿍盛,经济繁荣,⾦银⾃然成为王室和达官贵⼈们的奢⽤品。半个世纪来,有⼤量的唐代⾦银制品和不少⾦银饼、铤出⼟,成为新中国考古的⼀⼤亮点。
1970年10⽉,西安南郊何家村两瓮唐代窖藏共出⼟⽂物1000多件,其中⾦银器物270件,是唐代⾦银器集中出⼟最多的⼀次。共发现银饼22件,银铤8件。1979年4⽉,⼭西省平鲁县屯军沟唐代窖藏出⼟各种⾦器⾦铤193件,其中⾦铤82件,⾦饼4件。它们是迄今为⽌唐代⾦银
器出⼟最多的两个⾦银窖藏,引起世⼈的关注。
⽹络配图
唐代⼴东“怀集县庸调银⼗两专当官令官王⽂乐陈发匠⾼童”银饼
⾦银饼
唐代⾦饼从形状上看,很容易使⼈联想到西汉的⾦饼。的确,尽管时代差距很⼤,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唐代⾦饼仅在⼭西省平鲁县屯军沟唐代窖藏出⼟,⼀共4件。从实物看,唐代⾦饼制作极为粗糙,⽆铭⽂,形状似圆⾮圆,背⾯低凹,成⾊仅80%,⽽且4件⾦饼⼤⼩重量不同,其中⼀件有被使⽤过的痕迹,是典型的称量货币。据说这种⾦饼⼜叫坛⼦⾦,铸造⽅法简单,是将熔化了的⾦倒在坛⼦⾥铸成。
唐代银饼则极具特⾊,已开始规范制作,其上凿刻或墨书铭⽂,内容涉及铸造部门、⼈员、重量、年⽉、⽩银来源、官员职务姓名、⼯匠名等等,如“怀集县开⼗(开元⼗年)庸调银⼗两专知官王问乐典陈友匠⾼童”。从银饼铭⽂内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的⽩银已被应⽤于租庸调、税⼝银、市场税收等赋税⽅⾯。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银饼22件,其中4件刻有铭⽂,内容分别是:“洊安县开元⼗九年庸调银⼗两专知官令彭崇嗣典梁诲匠王定”,“怀集县开⼗(开元⼗年)庸调银⼗两专知官王问乐典陈友匠⾼童”两种。这4件银饼系庸调税银。
何家村窖藏所见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述略
1970年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窖藏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2]。该窖藏共出土珍贵文物1000余件,其中金银类器皿、饰品、钱币等多达810余件,另有金银器残件、金箔、麸金、金属渣块等,为研究唐代及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业内学者多有探讨,如:韩伟对窖藏金属渣块进行了成分检测,提出了唐代使用“灰吹法”进行冶炼的可能性[3];齐东方结合文献,对唐代金银器中的打作、捶揲、鎏金、錾刻等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4]178—188;申秦雁则对唐代金银器中的范铸、捶揲、编织、錾刻等工艺进行了讨论[5];杨小林将古代金银器细金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起来进行了系统的梳理[6]。笔者对何家村窖藏金银类文物细部特征进行了再观察,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的制作工艺,认为其能够系统反映唐代金银冶炼及金银器成形、修整、连接、装饰等全部工艺流程,是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全面体现。
一、冶炼工艺
金、银冶炼是指对开采所得的金银矿料通过高温熔炼进行提纯,制备出纯度较高、物理性能较好的金银原材料。唐代的金银冶炼技术与商周时期成熟发达的铜铁冶炼技术一脉相承,并受到道教神仙方术思想的推动。
何家村窖藏所见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述略
张倩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西安710061)
【关键词】金银器;制作工艺;唐代;何家村窖藏
【摘要】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涉及金银器制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系统反映唐代金银冶炼和金银器成形、修整、连接、装饰等全部工艺流程,包括冶炼环节的“灰吹法”工艺,成形环节的范铸、捶揲、锻打、闪打工艺,修整环节的切削、镟活、打磨工艺,连接环节的焊接、贴焊、卡合工艺,装饰环节的捶揲、錾刻、线刻、镂空、鎏金、花丝、编结、金珠焊缀、金筐宝钿、金镶玛瑙、金包玉工艺等,是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全面体现。
唐代进奉制度
唐代进奉制度
唐代进奉制度是唐代政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唐代皇帝控制地方豪强、稳定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奉制度最早出现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
在唐代,进奉制度是指地方豪强、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贡金银、珍奇物品的一种
制度。这种制度的本质是一种贡赋制度,旨在稳定唐朝的政治统治,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通过这种制度,朝廷可以从地方豪强手中获取大量的财富,从而维护皇室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央政府的实力。
唐代进奉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地方豪强向朝廷进贡金银、珍奇物品,这些进贡品通常是贵重的珍奇物品,比如珍珠、象牙、丹砂等,还有一些奇珍异兽,比如狮子、孔雀等。这些贡品一般要由地方豪强亲自送往京城,以示尊重。另一方面是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贡物品,地方官员通常会定期向朝廷进贡一定数量的金银、绢帛等物品,以示效忠。
唐代进奉制度的实施对唐代政治、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进奉
制度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唐朝的政治统治。地方豪强和地方官员要向朝廷进贡,这就使他们不敢轻易背叛朝廷,有利于维护唐朝的政治稳定。其次,进奉制度为唐朝的财政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助于支持朝廷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最后,进奉制度也促进了地方和中央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加强唐朝的统一和发展。
总的来说,唐代进奉制度是唐代政治制度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对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维护唐朝的政治稳定,加强朝廷的实力,促进唐朝的统一和繁荣。唐代进奉制度的存在,体现了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治手段。
金银工艺
传统工艺概论
第六讲金银工艺
黄金和白银是稀少、珍贵的金属,分布较广,常以自然形态出现,有引人注目的色彩和光泽,比其它金属更容易发现。世界上众多的地区和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已使用这两种贵重的金属制作各种物品。黄金白银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后,逐渐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次课将为大家讲述的就是中国古代的金银工艺。
一、金、银与金、银矿
黄金,元素符号为Au,原子序数79,熔点1063℃,沸点2966℃。金的特点是纯金色黄,极细金粉为黑色;延展性极好,可制成0.00001毫米厚的金箔或拉成只有0.5毫克/米的细丝;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不与水和氧反应,也不与酸、碱作用,但溶于王水;导电性良好。
银,元素符号Ag,原子序数47,熔点960.8℃,沸点2212℃。银色泽白亮,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且耐大气的氧化腐蚀,在所有金属中导电性、导热性最好,对可见光的反射性最强,化学性质最活泼。
中国出现文字后,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就有了“金”字,但当时的“金”字并非专指黄金,更主要是指铜。黄金与铜的区别在春秋中期逐渐明确,战国时期文献中的金字多半指黄金。银在早期文献中称“白金”。故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乃至战国文字中都没有“银”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银”字,为形声字,出现很晚。
我国古代认识的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即生金,又叫原金,也有人称之为天然金或荒金。另外,对不同形状大小的生金则有不同的称呼。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瓜子金”,“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豆粒金”。凡开采出来并熔化提炼后的生金和已加工成各种金制品的金统称为熟金。我国古代对自然银即生银也有深刻的认识。
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
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
金银器综述:
相对而言,我国对金银器的认识和利用时间较晚。大约在商代开始有金器,银器则始于春秋时期,这比地中海和南美地区晚了近两千年。
我国金银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所以对于古人来说,金银首先是财富的象征,是一种奢侈品。另外,我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和陶瓷工艺也大大限制了金银艺术的表现领域和力度。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大概经历了商周至两汉、魏晋至宋元、明清三个较大的变化时期。商周至两汉,中国处于青铜器所表现的威严的时代氛围中,金银工艺成为青铜工艺的附庸。此期的金银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在铜器上镶金银,金器主要是带钩,也有碗、盏、匕、杯等生活器具。汉代以后,银器数量有所增加。汉代金银器物主要为金银饰件,具代表性的有腰牌、带钩、动物形饰品以及玺印等。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不多,造型也多源于青铜器,装饰也多采用云纹、地纹与镶嵌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形式。
魏晋至宋元是金银器物占据主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器的种类应有尽有,又以小件饰物和生活用具为主,其中首饰多为金器,生活用具多为银器。此时还出现了具有西亚风格的金银器,如盘、壶、高足杯。其中有唐一代,金银器的制作技术及数量均达到了高峰。当时出现了许多官营或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并普遍使用捶揲、浇铸、焊接、切割、抛光等工艺,器物类型包括生活用具、宗教用具及首饰等。纹饰华美富丽,以鸳鸯、鹦鹉、狮纹为主。宋代,金银器已普及到民间。当时的金银器造型古朴、文雅,常见纹饰有写实的花卉、瓜果纹,其上常刻有款识,多为打制器物的匠户商号,少数为年款或所有者的姓氏。与器体大块平面相适应,捶揲、线刻而成的花卉、珍禽、瑞兽、人物及诗画故事成为流行的装饰。
关于唐代金银器的论文,跨专业考古学的啊,帮帮忙哦。。。谢谢,,
关于唐代金银器的论文,跨专业考古学的啊,帮帮忙哦。。。
谢谢,,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
摘要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繁荣,唐代金银器呈现出气势恢弘、雍容华贵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艺术,尤其
是造型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存,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
化内涵,体现了它们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金银器;造型艺术;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同时唐代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
器种类繁多,很多器物造型独特,而且是中国传统器型中没有的造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
它们,我们看到了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扬弃、与中国传
统文化结合的全过程。
一、唐代金银器突然兴盛种类繁多的几个因素
我国金银器皿的制作虽可上溯到战国时代,但直到魏晋时期,都只在极小范围内使用,南北朝时则多
为西方输入制品。到了唐代,在外来文化和传统长生之术中“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之类仙道思想的多
重影响下,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兴盛起来。同时,国家的强盛和财富的聚集使社会上兴起奢靡享乐
之风,对金银器皿的需求激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唐代金银矿的开采盛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新旧《唐书》
记载唐代采金场地11处,采银场地
56处。白居易诗云:“银生楚山曲,金生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辛苦。披砂复凿石,乞乞无冬春。”可以
看出当时采金银的热潮。而且唐代金银采矿经营有两大系统,即官府开采和私人开采,政府有时强调其
中一种,从税收中获益。在发展金银矿上具有灵活性,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
对唐代金银器你了解多少?
对唐代金银器你了解多少?
唐代金银器造型精美,工艺复杂精细,经鉴定证实,当时已普遍采用了镀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等工艺,制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金银矿开采的兴盛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金银器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民间私人作坊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了金银器制作技艺的提高;加之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产自中西亚等地的外来金银器进入中原,其影响日益强大。
唐代时期金银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大量西域人涌入长安是密不可分的。唐代金银器精致繁复,可以肯定当时他们已经掌握了鎏金,焊接,成型,打蜡等多项公益。当时也已经可以熟练使用锤击成型方法,而这种方法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西亚地区出现。唐代的工匠正是使用此种方法才可以制作出造型精美的金银器物。
唐代的金银工艺,仅《唐六典》提到的就有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被金泥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等13种。事实上,上述工艺仅仅是器物外表的装饰工艺,对于器物整体的成型工艺,并未涉及。考古出土实物也表明,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已极为复杂精细,当时已普遍使用了扳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棰打錾刻镂空等工艺,许多器物均是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技术才制造出来的,其工艺水平之高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唐玄宗后期深陷声犬色马,全国上下赏赐风气达到极盛。尽管唐宪宗和文宗时期也曾下令焚烧金银珠宝,提出崇尚节俭的命令,但是抵挡不住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同时,唐朝附属国吐蕃、回纥等亦不断进奉,外邦交流不断等政治因素使人们对金银器的追逐居高不下。
金银这种稀有的贵金属自古以来就象征着财富与权利。而通过能工巧匠制造出来的金银器更是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金银器注重“金银”而非“器”,一开始就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而非像玉石、铜器等制品由最初的生产工具渐渐演变成艺术品的。人们在最初就赋予了金银器远超用品本身的意义,用繁复的工艺,在金银的基础上结合人类的智慧,造就了这一价值连城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