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18讲)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一、比较法(1)差值比较法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a -b >0。

①作差:考察不等式左右两边构成的差式,将其看作一个整体;②变形:把不等式两边的差进行变形,或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变形为若干个因式的积,或变 形为一个或几个平方的和等等,其中变形是求差法的关键,配方和因式分解是经常使用的变形手段;③判断:根据已知条件与上述变形结果,判断不等式两边差的正负号,最后肯定所求证不等式成立的结论。

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用差值比较法。

【例一】求证:233x x +>证明:()()()222233223333x x x x +-=-+-+23330244x ⎛⎫=-+≥> ⎪⎝⎭233x x ∴+>(2)商值比较法已知a ,b 都是正数,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a/b >1 ①作商:将左右两端作商; ②变形:化简商式到最简形式;③判断商与1的大小关系,就是判定商大于1或小于1。

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含有幂、指数式时,一般使用商值比较法。

【例二】已知a,b>0,求证a b b a a b a b ≥证明: =∵a,b>0+,当a >b 时,>1,a-b >0,>1;当a≤b 时,≤1,a -b≤0, ≥1.∴≥1, 即a b b aa b a b ≥二、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

其逻辑关系为:A-B1- B2- B3… Bn -B ,即从已知A 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从而得出结论B 。

重点:基本不等式【例三】已知a ,b ,c 是不全等的正数,求证 a (c 2+b 2)+b (a 2+c 2)+c (a 2+b 2)>6abc .证明: 222a b ab +≥ ,222a c ac +≥,222c b bc +≥()222a b cabc ∴+≥,()222b acabc +≥,()222c ababc +≥∴a (c 2+b 2)+b (a 2+c 2)+c (a 2+b 2)≥6abc .又因为a ,b ,c 是不全等的正数所以有a (c 2+b 2)+b (a 2+c 2)+c (a 2+b 2)>6abc .三、分析法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高考数学中常规的不等式证明思路及技巧

高考数学中常规的不等式证明思路及技巧

高考数学中常规的不等式证明思路及技巧数学是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而数学中的不等式证明题目更是高考难点之一。

不等式证明题目考察的是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精准计算能力。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不等式证明思路及技巧,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证明题目。

一、利用已知条件推出结论在不等式证明题目中,往往会给出一些已知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推出某个结论,从而间接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在做题时,我们应该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先作出标注,理清思路后再进行推导。

例如:给定实数 $x$,$y$,$z$,满足 $x^2+y^2+z^2=1$,求证:$x+y+z\leq \sqrt{3}$。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均值不等式得出 $x+y+z\leq\sqrt{3(x^2+y^2+z^2)}$。

接下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x^2+y^2+z^2=1$,我们可以将被开方量化简为 $\sqrt{3}$,从而得到 $x+y+z\leq \sqrt{3}$。

因此,我们成功地证明了该不等式的正确性。

二、借助已知不等式证明目标不等式借助已知不等式间接证明目标不等式的正确性是不等式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需要对不等式理解深入,需要对不等式的性质有全面认知。

可以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方式进行变形,或者通过引理证明的方式来证明目标不等式的正确性。

例如:已知 $ab+bc+ca=1$,证明$\dfrac{a}{1+b^2}+\dfrac{b}{1+c^2}+\dfrac{c}{1+a^2}\geq\dfrac{3\sqrt{3}}{4}$。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柯西不等式将原不等式中的多项式化成分数进行求解。

具体而言,我们有:$$\begin{aligned}&\dfrac{a}{1+b^2}+\dfrac{b}{1+c^2}+\dfrac{c}{1+a^2}\\ &\geq\dfrac{(a+b+c)^2}{a+ab^2+b+b^2c+c+c^2a+a^2}\\ &\geq\dfrac{3}{\dfrac{a}{c}+\dfrac{b}{a}+\dfrac{c}{b}+1}\\ &\geq\dfrac{3}{\sqrt[4]{\dfrac{abc}{abc}}+1}\\ &=\dfrac{3}{2}\end{aligned}$$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策略,借助已知不等式成功证明了目标不等式的正确性。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课件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 第2课时 利用导数研究恒成立问题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课件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 第2课时 利用导数研究恒成立问题


1<x≤e时,f'(x)>0,此时f(x)单调递增.∴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1),单调递增区间
为(1,e],f(x)的极小值为f(1)=1,无极大值.
课堂考点探究
变式题1 已知f(x)=ax-ln
ln
x,x∈(0,e],g(x)= ,x∈(0,e],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a∈R.
1
1
上的最大值为- ,f(x)在 ,2
2
2
上的最小值为ln 2-2.
课堂考点探究
变式题2 [2021·重庆八中模拟] 已知函数f(x)=ln
1 2
x- x .
2
(2)若不等式f(x)>(2-a)x2有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即为ln
1 2
ln
1
ln
1
x- x >(2-a)x2,可化简为2-a< 2 - .记g(x)= 2 - ,则原不等式
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求最值,从而证得不等式,而如何根据不等式的结
构特征构造一个可导函数是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关键.
课堂考点探究
(2)可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类型:
类型1: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只需f'(x)≥0在[a,b]上恒成立.
类型2: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只需f'(x)≤0在[a,b]上恒成立.
值的过程中常用的放缩方法有函数放缩法、基本不等式放缩法、叠加不等式
放缩法等.
课堂考点探究
探究点一
恒成立与能成立问题
例1 [2022·南京调研] 设函数f(x)=(x2-a)ex,a∈R,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与不等式解题技巧分享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与不等式解题技巧分享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与不等式解题技巧分享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其中数学证明与不等式解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不等式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与不等式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水平。

一、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 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之一。

它通过逻辑推理和严密的推导,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得出结论。

在进行直接证明时,要清晰地列出已知条件,明确所要证明的结论,并逐步推导每一步的依据。

例如,要证明一个命题“若a和b均为正整数,则a+b也必为正整数”。

我们可以使用直接证明法来证明。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假设a和b均为正整数,即a>0且b>0。

然后,使用数学运算规则,我们可以得出a+b>0。

因此,根据直接证明法,结论成立。

2.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导得出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反证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否定命题”。

例如,要证明一个命题“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来证明。

首先,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即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值。

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以得出根号2=(a/b)(其中a、b 为整数,且a、b互素)。

接下来,根据根号2的定义,可以得出2=a^2/b^2。

进一步推导得出2b^2=a^2。

根据数学推导,左边为偶数,则右边也必为偶数,从而可得出a也必为偶数。

将a表示为2c(其中c为整数),代入前式得到2b^2=4c^2,即b^2=2c^2。

此时,左边为偶数,则右边也必为偶数,从而可得出b也必为偶数。

这与假设a、b互素矛盾,因此我们得出根号2不是一个有理数,即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根据反证法,结论成立。

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常用于证明一些需要遍历所有情况的命题,通常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证明命题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成立,然后假设命题在某个整数n下成立,证明命题在下一个整数n+1下也成立。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第2课时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第2课时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 e

=
e1−
2−2
要证当 > 0时, ≤ e
−1
记 = e
<
1−
所以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0, e
1−

1−−ln
=
2
1−
<e ,
,单调递减区间为 e

, +∞ ,
.

,只需证
e1−
−1
− , > 0,则′ = e
2−2
≤e
−1

2
−2
1时,′ =
2
上单调递增,在
所以 在
< 0,得2 < <
上单调递减;
≥ 0,所以 在 0, +∞ 上单调递增;
当 > 1时,由′ > 0,得0 < <
2
0,

2
2,

2
,由′

2


> 2,由′ <
, 2, +∞ 上单调递增,在
2
,2

2
0,得
,即证e
≥ .
− 1,
当 ∈ 0,1 时,′ < 0,当 ∈ 1, +∞ 时,′ > 0,
所以函数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0,1 ,单调递增区间为 1, +∞ ,
所以
min
= 1 = 0,所以 ≥
−1
0恒成立,即e
≥ ,得证.
探究点二 构造双函数证明不等式
例3

解:由题知 的定义域为,且′ = e − 1.
当 ≤ 0时,′ < 0恒成立,故 在R上是减函数;

不等式证明常用技巧总结

不等式证明常用技巧总结

不等式的证明一、常用方法:作差、作商法;分析、综合法;换元法;构造函数法;反证法;放缩法;归纳法; (分析综合法).,2,0,022ab c c a ab c c b a c b a -+<<--+>>>求证:已知二、不等式证明中常用技巧:1.加减常数 求函数)1(11≠-+=x x x y 的值域。

2.巧变常数 已知210<<x ,求函数y =x (1-2x )的最大值。

3.分离常数 已知25≥x ,求4233)(2-+-=x x x x f 的最值。

4.巧用常数 若+∈R y x ,且满足1164=+y x ,求x +y 的最小值。

5.统一形式 已知+∈R c b a ,,,求)11)((c b a c b a ++++的最小值。

6.轮换对称 .,,222ac bc ab c b a c b a ++>++证:是互不相等的实数,求若. 7.重要不等式 16)(16,02≥-+>>b a b a b a 求证: 8.逆向运用公式型.22121,1,,≤+++=+∈+b a b a R b a 求证:且已知 (提示:将2121++b a ,转换成211211+⋅+⋅b a ,然后运用公式2b a ab +≤) 如何巧用常数: 1..22311,12,0,0+≥+=+>>ba b a b a 则且若 2..9111,1,,,≥++=++∈+cb ac b a R c b a 求证:且已知 3..91111,1,,≥⎪⎭⎫ ⎝⎛+⎪⎭⎫ ⎝⎛+=+∈+b a b a R b a 求证:且已知 4..311,,222≥++=++z y x z y x z y x ,则均为正数,且已知5..23,,≥+++++b a c a c b c b a z y x 均为正数,求证:已知 ().29111)()((21111)(111≥⎪⎭⎫ ⎝⎛++++++++++=⎪⎭⎫ ⎝⎛+++++++=⎪⎭⎫ ⎝⎛++++⎪⎭⎫ ⎝⎛++++⎪⎭⎫ ⎝⎛+++=⎪⎭⎫ ⎝⎛+++⎪⎭⎫ ⎝⎛+++⎪⎭⎫ ⎝⎛++b a a c c b a c c b b a b a a c c b c b a b a b a c a c a c b c b c b a b a c a c b c b a )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 1..121111212*<++++<≥∈nn n n N n ,求证:,且已知 2..333221222*<++++∈n n N n ,求证:已知.2)111(2)1()1(2)1()1(21)1(22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3. 设n ∈N ,求证:(2)引进辅助式,设比较两式的对应因式可知。

不等式证明方法大全

不等式证明方法大全

不等式证明方法大全1.推导法:推导法是指通过逻辑推理从已知不等式得出要证明的不等式。

常用的推导法有数学归纳法、递推法、代入法等。

其中,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见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它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基准步和归纳假设。

(1)基准步:证明当一些特定的变量取一些特定的值时,不等式成立。

(2)归纳假设:假设当一些特定的变量取小于等于一些特定值时,不等式成立。

通过利用以上两个原则,可以通过递推关系不断推导得出要证明的不等式。

2.数学运算法:数学运算法是指通过对不等式进行各种数学运算来得到要证明的不等式。

常用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在进行这些运算时,需要注意运算规则和要证明的不等式所满足的条件,避免运算过程中引入新的限制条件。

3.几何法:几何法是指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几何问题进行证明。

几何法常用于证明平面图形的不等式定理,如三角形的不等式定理、平行四边形的不等式定理等。

通过将要证明的不等式几何化,可以通过几何性质和定理进行证明。

4.广义的带参数的方法:广义的带参数的方法是指将要证明的不等式引入参数,通过参数的取值范围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含有多个变量的复杂不等式,通过引入参数使得不等式简化或者更易处理。

5.分情况讨论法:分情况讨论法是指将要证明的不等式拆分为几个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分别证明每个情况下不等式的成立。

通过逐个讨论每种情况,可以得出要证明的不等式的证明。

6.反证法:反证法是指假设要证明的不等式不成立,通过推理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反证法常用于证明不等式的唯一性和存在性。

7.递推法:递推法是指通过依次推导出不等式的前一项和后一项之间的关系,逐步逼近要证明的不等式。

通过不断进行递推,可以逐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不等式证明方法,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在进行不等式证明时,需要注意逻辑严谨、计算准确和推导合理,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技巧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技巧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技巧证明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换元法、构造法等。

作差比较法:根据a-b>0↔a>b,欲证a>b,只需证a-b>0。

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的个数,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不等式证明方法比较法①作差比较法:根据a-b>0↔a>b,欲证a>b,只需证a-b>0;②作商比较法:根据a/b=1,当b>0时,得a>b;当b>0时,欲证a>b,只需证a/b>1;当b<0 时,得 a<b。

综合法由因导果。

证明不等式时,从已知的不等式及题设条件出发,运用不等式性质及适当变形推导出要证明的不等式. 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因导果法。

分析法执果索因。

证明不等式时,从待证命题出发,寻找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 由于”分析法“证题书写不是太方便,所以有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析法寻找证题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进行表述。

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到证题目的。

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不等式时,可用数学归纳法证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要注意两步一结论。

在证明第二步时,一般多用到比较法、放缩法和分析法。

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的反面成立,把它作为条件和其他条件结合在一起,利用已知定义、定理、公理等基本原理逐步推证出一个与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或公认的简单事实相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原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的方法称为反证法。

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的个数,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

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图形、方程、数列、向量等来证明不等式。

2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是主要应用于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证明的不等式。

其表述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数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时,要牢记“一正”“二定”“三相等”的七字真言。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证明不等式除了教材中介绍的三种常用方法,即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外,在不等式证明中,不仅要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根据有些不等式的结构,恰当地运用反证法、换元法或放缩法还可以化难为易.下面几种方法在证明不等式时也经常使用.一、反证法如果从正面直接证明,有些问题确实相当困难,容易陷入多个元素的重围之中,而难以自拔,此时可考虑用间接法予以证明,反证法就是间接法的一种.这就是最“没办法”的时候往往又“最有办法”,所谓的“正难则反”就是这个道理.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在使用反证法时,必须在假设中罗列出各种与原命题相异的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则反证法都是不完全的.用反证法证题的实质就是从否定结论入手,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说明原结论正确.例如要证明不等式A >B ,先假设A ≤B ,然后根据题设及不等式的性质,推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即A ≤B 不成立,而肯定A >B 成立.对于要证明的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均是”、“不都”、“任何”、“唯一”等特征字眼的不等式,若正面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可转换视角,用反证法往往立见奇效.例1 设a 、b 、c 、d 均为正数,求证:下列三个不等式:①a +b <c +d ;②(a +b)(c +d)<ab +cd ;③(a +b)cd <ab(c +d)中至少有一个不正确.反证法:假设不等式①、②、③都成立,因为a 、b 、c 、d 都是正数,所以不等式①与不等式②相乘,得:(a +b)2<ab +cd ,④由不等式③得(a +b)cd <ab(c +d)≤(2b a )2·(c +d), ∵a +b >0,∴4cd <(a +b)(c +d),综合不等式②,得4cd <ab +cd , ∴3cd <ab ,即cd <31ab . 由不等式④,得(a +b)2<ab +cd <34ab ,即a 2+b 2<-32ab ,显然矛盾.∴不等式①、②、③中至少有一个不正确.例2 已知a +b +c >0,ab +bc +ca >0,abc >0,求证:a >0,b >0,c>0.证明:反证法由abc >0知a ≠0,假设a <0,则bc <0,又∵a +b +c >0,∴b +c >-a >0,即a(b +c)<0,从而ab +bc +ca = a(b +c)+bc <0,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a >0,同理可证b >0,c >0.例3 若p >0,q >0,p 3+q 3= 2,求证:p +q ≤2.证明:反证法假设p +q >2,则(p +q)3>8,即p 3+q 3+3pq (p +q)>8,∵p 3+q 3= 2,∴pq (p +q)>2.故pq (p +q)>2 = p 3+q 3= (p +q)( p 2-pq +q 2),又p >0,q >0 p +q >0,∴pq >p 2-pq +q 2,即(p -q)2 <0,矛盾.故假设p +q >2不成立,∴p +q ≤2.例4 已知)(x f = x 2+ax +b ,其中a 、b 是与x 无关的常数,求证:|)1(f |,|)2(f |,|)3(f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21. 反证法一:假设|)1(f |<21,|)2(f |<21,|)3(f |<21, 由于)1(f = 1+a +b ,)2(f = 4+2a +b ,)3(f = 9+3a +b ,∴)1(f +)3(f -)2(f =2,但是,2 = |)1(f +)3(f -)2(f |≤|)1(f |+|)3(f |+2|)2(f |<21+21+2×21= 2, 即2<2,矛盾,∴假设不成立,∴|)1(f |,|)2(f |,|)3(f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21. 反证法二:假设|)1(f |<21,|)2(f |<21,|)3(f |<21,即 ⎪⎪⎪⎩⎪⎪⎪⎨⎧<<<.21|)3(|,21|)2(|,21|)1(|f f f ⇒ ⎪⎪⎪⎩⎪⎪⎪⎨⎧<++<-<++<-<++<-③b a ②b a ①b a .219321,214221,21121 ①+③得:-1<4a +2b +10<1,即-21<2a +b +5<21, ∴-23<2a +b +4<-21,④ 显然②与④矛盾,因此,假设是不成立的, 故|)1(f |,|)2(f |,|)3(f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21. 例4 设a ,b ,c 均为小于1的正数,求证:(1-a)b ,(1-b)c ,(1-c)a 不能同时大于41. 证明:反证法假设(1-a)b ,(1-b)c ,(1-c)a 同时大于41,即(1-a)b >41,(1-b)c >41,(1-c)a >41, 则由41<(1-a)b ≤(21b a +-)2⇒21b a +->21, 同理:21c b +->21,21a c +->21, 三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23>23,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原结论成立.例6 若0<a <2,0<b <2,0<c <2,求证:(2-a)b ,(2-b)c ,(2-c)a不能同时大于1.证明:反证法假设⎪⎩⎪⎨⎧>->->-.1)2(,1)2(,1)2(a c c b b a 那么2)2(b a +-≥b a )2(->1,① 同理2)2(c b +->1,② 2)2(a c +->1,③ ①+②+③,得3>3矛盾,即假设不成立,故(2-a)b ,(2-b)c ,(2-c)a 不能同时大于1.二、三角换元法对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当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用三角代换,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若变量字母x 的取值围与sin θ或cos θ的变化围相同,故可采用三角换元,把所要证的不等式转换为求三角函数的值域而获证.一般地,题设中有形如x 2+y 2≤r 2,22a x +22b y = 1或22a x -22b y = 1的条件可以分别引入三角代换⎩⎨⎧==θθsin cos r y r x (| r |≤1),⎩⎨⎧==θθsin cos b y a x 或⎩⎨⎧==θθtan sec b y a x ,其中θ的取值围取决于x ,y 的取值围,凡不能用重要不等式证明的问题时,一般可以优先考虑换元(代数换元或三角换元),然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最终把问题解决.在三角换元中,由于已知条件的限制作用,根据问题需要,可能对引入的角度有一定的限制,应特别引起注意,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例2 已知1≤x 2+y 2≤2,求证:21≤x 2-xy +y 2≤3. 证明:∵1≤x 2+y 2≤2,∴可设x = rcos θ,y = rsin θ,其中1≤r 2≤2,0≤θ<π2.∴x 2-xy +y 2= r 2-r 2sin θ2= r 2(1-21sin θ2), ∵21≤1-21sin θ2≤23,∴21r 2≤r 2(1-21sin θ2)≤23r 2,而21r 2≥21,23r 2≤3, ∴ 21≤x 2-xy +y 2≤3. 例2 已知x 2-2xy +y 2≤2,求证:| x +y |≤10.证明:∵x 2-2xy +y 2= (x -y)2+y 2,∴可设x -y = rcos θ,y = rsin θ,其中0≤r ≤2,0≤θ<π2.∴| x +y | =| x -y +2y | = | rcos θ+2rsin θ| = r|5sin(θ+ractan21)|≤r 5≤10.例3 已知-1≤x ≤1,n ≥2且n ∈N ,求证:(1-x)n +(1+x)n ≤2n . 证明:∵-1≤x ≤1,设x = cos θ2 (0≤θ≤2π), 则1-x =1-cos θ2= 1-(1-2sin 2θ) = 2sin 2θ,1+x =1+cos θ2= 2cos 2θ,∴(1-x)n +(1+x)n = 2n sin n 2θ+2n cos n 2θ≤2n ( sin 2θ+cos 2θ) =2n ,故不等式(1-x)n +(1+x)n ≤2n 成立.例4 求证:-1≤21x --x ≤2.证明:∵1-x 2≥0,∴-1≤x ≤1,故可设x = cos θ,其中0≤θ≤π. 则21x --x =θ2cos 1--cos θ= sin θ-cos θ=2sin(θ-4π), ∵-4π≤θ-4π≤43π, ∴-1≤2sin(θ-4π)≤2,即-1≤21x --x ≤2. 三、增量代换法 在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 >b >c)的不等式,常用增量进行代换,代换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个数,使要证的结论更清晰,思路更直观,这样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7 已知a ,b ∈R ,且a +b = 1,求证:(a +2)2+(b +2)2≥225. 证明:∵a ,b ∈R ,且a +b = 1,∴设a =21+t ,b=21-t , (t ∈R) 则(a +2)2+(b +2)2= (21+t +2)2+(21-t +2)2= (t +25)2+(t -25)2= 2t 2+225≥225. ∴(a +2)2+(b +2)2≥225. 例8 已知a 1+a 2+…+a n = 1,求证:21a +22a +…+2n a ≥n1. 证明:设a 1= t 1+n 1,a 2= t 2+n 1,…,a n = t n +n1,其中t 1+t 2+…+t n = 0,则21a +22a +…+2n a = (t 1+n 1)2+(t 2+n 1)2+…+(t n +n 1)2= n ·21n+2×n 1( t 1+t 2+…+t n )+…+21t +22t +…+2n t =n 1+21t +22t +…+2n t ≥n 1. 四、放缩法放缩法是在顺推法逻辑推理过程中,有时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作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证明不原不等式更强的不等式来代替原不等式的证明.这种证题方法的实质是非等价转化,而它的证题方法没有一定的准则和程序,需按题意适当..放缩,否则是达不到目的.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两端的特征及已知条件,采取舍掉式中一些正项或负项,或者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分母、把和式中的某些项换以较大或较小的数,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此类证法要慎审地采取措施,进行恰当地放缩,任何不适宜的放缩(放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推证的失败.例5 设n 为自然数,求证:91+251+…+2)12(1+n <41. 证明:∵2)12(1+k =14412++k k <k k 4412+=41(k1-11+k ), ∴91+251+…+2)12(1+n <41[(1-21)+(21-31)+…+(n 1-11+n ) =41(1-11+n )<41. ∴91+251+…+2)12(1+n <41[(1-21)+(21-31)+…+(n 1-11+n ) =41(1-11+n )<41. 例5 已知a n =21⨯+32⨯+…+)1(+n n ,其中n 为自然数, 求证:21n(n +1)<a n <21(n +1)2. 证明:∵)1(+k k <21++k k =212+k 对任意自然数k 都成立, ∴a n =21⨯+32⨯+…+)1(+n n <23+25+27+…+212+n =21[3+5+7+…+(2n +1)] =21(n +2n)<21(n +2n +1) =21(n +1)2. 又)1(+k k >2k = k ,∴a n =21⨯+32⨯+…+)1(+n n >1+2+3+…+n =21n(n +1), ∴21n(n +1)<a n <21(n +1)2. 评析:根据要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应用均值不等式“放大”a n 为一个等差数列的和,求和后再添加一个数1,直到“放大”到要证的右边;而左边是通过“缩小”a n 的方法去根号而转化为等差数列的和.放大或缩小的技巧很多,如添项、减项、分子、分母加或减一个数,或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等等,但要注意放缩要适度.11.设a 、b 为不相等的两正数,且a 3-b 3= a 2-b 2,求证:1<a + b <34. 证明:由题意得a 2+ab +b 2= a + b ,于是(a +b)2= a 2+2ab +b 2>a 2+ab +b 2= a + b ,故a + b >1,又(a +b)2>4ab ,而(a +b)2= a 2+2ab +b 2= a +b +ab <a +b +4)(2b a +, 即43(a +b)2<a +b ,解得a + b <34. ∴1<a + b <34. 例12 已知a 、b 、c 、d 都是正数,求证:1<c b a b +++d c b c +++a d c d +++ba d a ++<2. 证明:∵d cb a b +++<c b a b ++<ba b +, d c b a c +++<d c b c ++<dc c +,d c b a d +++<a d c d ++<dc d +, d c b a a +++<b a d a ++<ba a +, 将上述四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c b a b +++d c b c +++a d c d +++ba d a ++<2.。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一、教学目的1、掌握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2、掌握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二、知识分析定理1 若a,b为实数,则,当且仅当ab≥0时,等号成立;几何说明:1当ab>0时,它们落在原点的同一边,此时a与-b的距离等于它们到原点距离之和;2如果ab<0,则a,b分别落在原点两边,a与-b的距离严格小于a与b到原点距离之和下图为ab<0,a>0,b<0的情况,ab<0的其他情况可作类似解释;|a-b|表示a-b与原点的距离,也表示a到b之间的距离;定理2 设a,b,c为实数,则,等号成立,即b落在a,c之间;推论1推论2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基本不等式就是用比较法证得的;比较法有差值、比值两种形式,但比值法必须考虑正负;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如果作差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可考虑用到判别式法证;2、所谓综合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和已经证明过的基本不等式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推出要证明的结论,可简称为“由因导果”,在使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所谓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或者是显然成立的不等式,可简称“执果索因”,在使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习惯上用“”表述;综合法和分析法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其中分析法既可以寻找解题思路,如果表述清楚,也是一个完整的证明过程.注意综合法与分析法的联合运用;3、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4、放缩法: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再利用传递性,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放缩法;典型例题例1、已知函数,设a、b∈R,且a≠b,求证:思路:本题证法较多,下面用分析法和放缩法给出两个证明:证明:证法一:①当ab≤-1时,式①显然成立;当ab>-1时,式①②∵a≠b,∴式②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当a=-b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当a≠-b时,∴原不等式成立;点评:此题还可以用三角代换法,复数代换法、数形结合等证明,留给读者去思考;例2、设m等于|a|、|b|和1中最大的一个,当|x|>m时,求证:;思路:本题的关键是对题设条件的理解和运用,|a|、|b|和1这三个数中哪一个最大如果两两比较大小,将十分复杂,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m≥|a|、m≥|b|、m≥1;证明: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将题设条件中的文字语言“m等于|a|、|b|、1中最大的一个”转化为符号的语言“m≥|a|、m≥|b|、m≥1”是证明本题的关键;例3、函数的定义域为0,1且;当∈0,1,时都有,求证:;证明:不妨设,以下分两种情形讨论;若则,若则综上所述点评:对于绝对值符号内的式子,采用加减某个式子后,重新组合,运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变形,是证明绝对值不等式的典型方法;例4、已知a>0,b>0,求证:;思路:如果用差值比较法,下一步将是变形,显然需要通分,是统一通分,还是局部通分从题目结构特点看,应采取局部通分的方法;证明:①②∴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在上面得到①式后,其分子的符号可由题设条件作出判断,但它没有②明显,所以,变形越彻底,越有利于最后的判断,本题还可以用比值比较法证明,留给读者去完成;例5、设x>0,y>0,且x≠y,求证:思路:注意到x、y的对称性,可能会想到重要不等式,但后续思路不好展开,故我们可采用分析法,从消去分数指数幂入手;证明:∵x>0,y>0,且x≠y,点评:在不便运用比较法或综合法时,应考虑用分析法;应注意分析法表述方法,其中寻求充分条件的语句常用符号“”表述;本题应用了分析法,既找到了解题思路,又使问题完满地得到了解决,可谓一举两得;例6、已知a、b、c∈R+,求证:;思路:因不等式的左边的两个因式都可以进行因式分解;结合a、b、c∈R+的条件,运用重要不等式,采用综合法进行证明;解析:即点评:用重要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一要注意重要不等式适用的条件,二要为运用重要不等式创造条件;另外,同向不等式相加或相乘,在综合法中常用到;例7、证明:对于任意实数x、y,有思路:采取分析法和比较法二者并用的方法来处理;证明:用分析法不等式②显然成立,下面证明不等式①同号,即点评:上述证明中,前半部分用的是分析法,后半部分用的是比较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问题较容易解决,这一点应加以注意;例8、1用反证法证明以下不等式:已知,求证p+q≤2;2试证:n≥2;思路:运用放缩法进行证明;证明:1设p+q>2,则p>2-q,这与=2矛盾,2,又;将上述各式两边分别相加得点评: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过程中,往往采用添项或减项的“添舍”放缩,拆项对比的分项放缩,函数的单调性放缩,重要不等式放缩等;放缩时要注意适度,否则不能同向传递;模拟试题1、设a、b是满足ab<0的实数,那么A、B、C、D、2、设ab>0,下面四个不等式①|a+b|>|a|;②|a+b|<|b|;③|a+b|<|a-b|;④|a+b|>|a|-|b|中,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3、下面四个式子①;②;③;④中,成立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若a、b、c∈R,且,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B、C、D、5、设a、b、c∈R,且a、b、c不全相等,则不等式成立的一个充要条件是A、a、b、c全为正数B、a、b、c全为非负实数C、D、6、已知a<0,-1<b<0则A、B、C、D、7、设实数x、y满足,若对满足条件的x、y,x+y+c≥0恒成立,c 的取值范围是A、B、C、D、8、对于任意的实数x,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9、若a>c>b>0,则的值的符号为__________;10、设a、b、c∈R+,若,则__________;11、已知x,y∈R,且,则z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2、设,求证:;13、已知a、b是不等正数,且,求证:;14、已知,求证: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5、设a、b为正数,求证:不等式①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实数x>1,有②试题答案1、B2、C3、C4、B5、C6、D7、A8、-∞,39、负10、911、12、证明:13、证明:a、b是不等正数,且而一定成立,故成立;14、证明:用反证法;假设都小于,则,而,相互矛盾,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5、证明:设,那么不等式②对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函数的最小值大于b;当且仅当,时,上式等号成立;故的最小值是;因此,不等式②对x>1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b;。

高考数学导数与不等式 导数方法证明不等式

高考数学导数与不等式 导数方法证明不等式
(3)构造“形似”函数,稍作变形再构造,对原不等式同解变形,如移项、通分、取对数,把不等式转化为左、右两边是相同结构的式子的形式,根据“相同结构”构造辅助函数;(4)构造双函数,若直接构造函数求导,难以判断符号,导函数零点也不易求得,因此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点都不易获得,则可构造函数f(x)和g(x),利用其最值求解.提示: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时,常会用到一些放缩技巧:(1)舍去一些正项(或负项);(2)在和或积中换大(或换小)某些项;(3)扩大(或缩小)分式的分子(或分母);(4)构造基本不等式(通常结合代换法,注意对指数的变换).
探究点二 双变量不等式的证明
[思路点拨]首先求得导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结合导函数的符号即可确定函数的单调性;解: f'(x)=1-ln x-1=-ln x,x∈(0,+∞).当x∈(0,1)时,f'(x)>0,f(x)单调递增;当x∈(1,+∞)时,f'(x)<0,f(x)单调递减.所以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总结反思]待证不等式的两边含有同一个变量时,一般地,可以直接构造“左减右”的函数,即若证明f(x)>g(x)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构造函数h(x)=f(x)-g(x),再根据函数h(x)的单调性,证明h(x)>0在区间D上恒成立.
课堂考点探究
课堂考点探究
变式题 [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 已知函数f(x)=aex+b,若f(x)的图像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x+1.(1)求a,b的值;
课堂考点探究
例2 [2021·辽宁丹东二模] 已知函数f(x)=ln(ax)-x+a.(2)当0<a≤1时,证明:f(x)≤(x-1)ex-a-x+a.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包括:
1. 数学归纳法:通过证明不等式对于特定值或变量范围的成立性,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情况中。

2. 代数证明法:通过变形、移项、乘、除、加、减等代数操作,将不等式化简为易于证明的形式。

3. 几何证明法:利用几何图形、图像等可视化工具,推导出不等式成立的几何关系。

4. 分析证明法:通过借助基本不等式、中值定理、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数学定理和方法,推导出不等式的成立性。

5. 经验证明法:通过实际问题、实例、数据分析等方式,验证不等式的成立性。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程第18讲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证明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程第18讲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证明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程第18讲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证明一、本讲内容本讲进度: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 二、学习指导实数集与数轴间一一对应关系,数轴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实数都有大小 之别(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较大),任取两实数a 、b 、a >b ,a=b ,a <b 三者中有且只有一式成立a >b ⇔a -b >0,a=b ⇔a -b >0,a <b ⇔a -b <0在不等式的意义的基础上总须出的不等式的性质是我们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理论基础,要熟练掌握。

对不等式的证明,从思想方法上,有如下四种:1.比较法,这是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意义:A >B ⇔A -B >0等等,有时为方便计,也使用其变种:⎪⎭⎪⎬⎫>>00B B A ⇔A >B 等等.2.分析法,从结论的需要出发,看条件是否能提供,如原来证明A ⇒B ,我们就由B ⇐C ⇐D ⇐…⇐A ,也有称之为“执果过因”的,只是书写时必须要注意,切不可写为:∵B ∴C ∴D …,∴A 由已知,命题成立,因为这样实际上是证明了逆命题,与原命题正确与否不相干。

3.综合法,也有称为“执因索果”的,是由已知条件或定理出发,这次推出结论成立。

4.反证法,当正面证明不易奏效时,不妨考虑反证法,特别地,有“存在”、“至少”等词语的问题中,往往收到奇效。

其它如判别式法,收缩法,函数法,代换法等都是技术层面上的技巧而已,不必一一列出。

三、典型例题讲评例1.a 1、b 1、a 2 b 2∈R ,求证:(a 12+a 22)( b 12+b 22)≥(a 1b 1+a 2b 2)2. 这是“柯西不等式”在n=2时的特殊情况,我们利用它来回顾一下常用的几种证明方法:1.比较法:左—右=(a 1b 2-a 2b 1)2≥02.分析法:左=a 12b 12+a 22b 22+a 12b 22+a 22b 12,右=a 12b 12+a 22b 22+2a 1a 2b 1b 2,要证原式,只要证明a 12b 22+a 22b 12≥2a 1a 2b 1b 2,即可3.综合法:∵a 12b 22+a 22b 12≥2a 1a 2b 1b 2,两边同加a 12b 12+a 22b 22.4.判别式法:∵(a 1x+b 1)2+(a 2x+b 2)2≥0恒成立.即(a 12+a 22)x 2+2(a 1b 1+a 2b 2)x+(b 12+b 22)≥恒成立.又a 12+a 22>0(若a 12+a 22=0,则a 1=a 2=0,原式左右相等)∴△= 4(a 1b 1+a 2b 2)2-4(a 12+a 22)(b 12+b 22)≤0,推出结论. 5.构造法:作向量 6.几何法,在直角坐标系内取点A (a 1,a 2)B (b 1,b 2)则OA+OB ≥AB (2221a a ++2221b b +)2≥(222211)()(b a b a -++)2亦即2221a a +2221b b +≥-(a 1b 1+a 2b 2)右边为负时当然成立,非负时平方即得。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第3课时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第3课时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思路点拨](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 的单调性,进而可求得最大值;
解: 的定义域为 0, +∞ ,′ =
1−ln
2
2
−1=
1− 2 −ln
.
2
1

令 = 1 − − ln , > 0,则′ = −2 − < 0,
∴ 在 0, +∞ 上单调递减,∵ 1 = 0,
当 ∈
π
(1, ]时,ℎ′
2
所以ℎ ≤ ℎ
< 0,ℎ 单调递减,
max
= ℎ 1 = 0,即 ≤ 2 + 2 ∈
π
(0, ].
2
要证 + π > ,只需证 + π > 2 + 2,即证2sin + π > 2 + 2.
令 = − sin ,则′ = 1 − cos >
探究点一 指对放缩证明一元不等式
例1
[2023·唐山一模] 已知 > −1,证明:
(1)

e
− 1 ≥ ≥ ln + 1 ;
[思路点拨](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 = − ln + 1 的单调性可得
≥ 0 = 0,即证 ≥ ln + 1

,进而e
证明:令 = − ln + 1 ,则′ =

,则有
+1
0 = 0,′ =
若′ 0 > 0,则存在1 < 0,使得 在 1 , 0 上单调递增,
所以 1 < 0,矛盾;
若′ 0 < 0,则存在2 > 0,使得 在 0, 2 上单调递减,

不等式证明的方法及应用

不等式证明的方法及应用

不等式证明的方法及应用不等式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其中证明不等式更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问题。

不等式证明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基础的不等式证明、几何不等式证明、代数不等式证明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不等式证明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基础技巧不等式证明最根本的思路是化式子不等式为我们熟知的公式或者形式。

这里介绍几个基本的技巧。

1.相加相等对于不等式$a_1+b_1\geqslant c_1$ 和$a_2+b_2\geqslant c_2$ ,通常可以将它们相加:$$ a_1+a_2+b_1+b_2\geqslant c_1+c_2 $$2.分组求和对于不等式$a_1+a_2+\dots+a_n\geqslant b_1+b_2+\dots+b_n$ ,如果不易处理,可以将所有的项分为两组,再相加:$$ (a_1+b_1)+(a_2+b_2)+\dots+(a_k+b_k)\geqslant(b_{k+1}-a_{k+1})+\dots+(b_n-a_n) $$得到:$$ a_1+a_2+\dots+a_k+b_{k+1}+\dots+b_n\geqslantb_1+b_2+\dots+b_k+a_{k+1}+\dots+a_n $$3.均值不等式对于正数 $a_1,a_2,\dots,a_n$ ,有$$ \frac{a_1+a_2+\dots+a_n}{n}\geqslant\sqrt[n]{a_1a_2\dots a_n} $$特别地,当$n=2$时,称为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 \frac{a+b}{2}\geqslant\sqrt{ab} $$4.平方差对于正实数 $a_1,a_2,\dots,a_n$ ,有$$ \frac{a_1^2+a_2^2+\cdots+a_n^2}{n}\geqslant\left(\frac{a_1+a _2+\cdots+a_n}{n}\right)^2 $$5.约去当 $a_1\geqslant b_1$ 且 $a_2\geqslant b_2$ 时,有$$ \frac{a_1}{b_1}+\frac{a_2}{b_2}\geqslant\frac{a_1+a_2}{b_1 +b_2} $$二、复杂技巧除了上述基本技巧之外,还有一些较为高级的技巧,需更深入学习才能掌握。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第1课时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18讲 导数与不等式-第1课时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
4 ≥ 6ln 2 − 3ln 3,
3 ≥ 3 ,
3
4
解得 ln
4
3
≤<
2ln 2

3
3
4 2ln 2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ln ,
).
4
3
3
探究点二 分类讨论法求参数范围
例2
(1)
[2023·厦门一中模拟] 已知函数 = ln + 1.
若 = 2, > 0,讨论函数 =
使得 0 < 0,则的取值范围是(
3 1
A.[− , )
4e 2
3 1
B.[ , )
4e 2
B
)
3 3
C.[− , )
2e 4

3
D.[ , 1)
2e
[思路点拨] 构造函数 = e 2 − 1 ,ℎ = 2 − 2,原问题转化为存在
唯一的整数0 ,使得 0 < ℎ 0 ,结合导数及图象求解即可.
设 = 2ln 2 − ln ,则′ = 2ln 2 − ln − 1 =
令′ > 0,即
令′ <
4
ln
e
4
0,即ln
e
− ln > 0,得0 < <
− ln < 0,得 >
4
,
e
4
ln
e
即当 ∈
4
,即当
e

当 → 0时, → 0,当 → +∞ 时, → −∞ .
若存在0 ≥ 1,使得ℎ 0 <
2 +2−1

2 −1

,则只需ℎ

不等式证明常见技巧详细讲解

不等式证明常见技巧详细讲解

k 1 k
1 1 k 1 k 2 k
II)
1 1 1 1 1 1 1 1 ; k 2 k (k 1) k 1 k k 2 k (k 1) k k 1
1 1 1 1 1 1 2 ( ) 程度小 2 k k 1 (k 1)(k 1) 2 k 1 k 1
4. 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图像与图形、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例 5. (1)已知实数x, y, z满足:x y z a, x y z
2 2 2
a2 , 其中 a 0, a为常数 2
求证: x,y,z [0, a ] 证明: z a ( x y )代入x y z
典例 讲解
例 2.(1)已知 a b 1, x y 1, 求证ax+by 1
2 2 2 2
4
证明:令 a=sin ,b=cos ,x=cos ,y=sin
ax+by=sin cos c o s s i n
(2) 已知 x, y R , 且x+y=a,求证:x y
+ r23 s i n c o s r2
2 2 cos
3 3 2r 2 r 2 sin 2 (2 sin 2 ) r 2 (*) 2 2 3 1 7 1 又 2 sin 2 [ , ] , 2 x 2 3xy 2 y 2 7 2 2 2 2
1+ n-1 2n n+2 n-1 2n 2 n-1 n 4(n-1) n2
2 n2 -4n+4 0 (n-2) 0,显然成立
综上,
a a1 a an 2 2 2 2 3 2 2n 2 2 2 2 2 a1 a1 a2 a1 a2 a3 a1 a2 an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18: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18: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18、题目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高考要求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它可以和很多内容结合 高考解答题中,常渗透不等式证明的内容,纯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着重培养考生数学式的变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归纳1 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有 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方法(1)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 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2)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两法相互转换,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运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扩视野2 不等式证明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 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 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均值代换两种,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 放缩性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要有的放矢,目标可以从要证的结论中考查 有些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易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 凡是含有“至少”“惟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题设、题目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例1证明不等式(n ∈N *)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道考查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证明的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构造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知识依托 本题是一个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首先想到应用数学归纳法,另外还涉及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构造法等错解分析 此题易出现下列放缩错误这样只注重形式的统一,而忽略大小关系的错误也是经常发生的技巧与方法 本题证法一采用数学归纳法从n =k 到n =k +1的过渡采用了放缩法 证法二先放缩,后裂项,有的放矢,直达目标 而证法三运用函数思想,借助单调性,独具匠心,发人深省证法一 (1)当n 等于1时,不等式左端等于1,右端等于2,所以不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1)时,不等式成立,即1+<2,∴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n n2131211<++++ 1n n n n nn n+++<+++==<个k13121+++ k ,1211)1(11)1(21121131211+=++++<+++=++<+++++k k k k k k k k k k 则综合(1)、(2)得 当n ∈N *时,都有1+<另从k 到k +1时的证明还有下列证法证法二 对任意k ∈N *,都有证法三 设f (n )=那么对任意k ∈N * 都有∴f (k +1)>f (k )因此,对任意n ∈N * 都有f (n )>f (n -1)>…>f (1)=1>0,∴例2求使≤a (x >0,y >0)恒成立的a 的最小值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不等式证明、求最值函数思想、以及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依托 该题实质是给定条件求最值的题目,所求a 的最值蕴含于恒成立的不等式中,因此需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把a 呈现出来,等价转化的思想是解决题目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函数思想和重要不等式等求得最值错解分析 本题解法三利用三角换元后确定a 的取值范围,此时我们习惯是将x 、y 与cos θ、sin θ来对应进行换元,即令=cos θ,=sin θ(0<θ<),这样也得a ≥sin θ+cos θ,但是这种换元是错误的 其原因是 (1)缩小了x 、y 的范围 (2)这样换元相当于本题又增加了“x 、y =1”这样一个条件,显然这是不对的n13121+++,1111212212:.12112,01),1(21)1(2,0)1()1()1(2)1(21)1(22+=+++>++=-++<++∴>++<++∴>+-=+++-=+--+k k k k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又如.12112+<++∴k k k .2)1(2)23(2)12(22131211),1(21221n n n n k k k k k k k=--++-+-+<++++--=-+<+=因此),131211(2nn ++++- 01)1(])1(2)1[(11]1)1(2)1(2[1111)1(2)()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f k f .2131211n n <++++ y x +y x +x y 2π技巧与方法 除了解法一经常用的重要不等式外,解法二的方法也很典型,即若参数a 满足不等关系,a ≥f (x ),则a min =f (x )max 若 a ≤f (x ),则a max =f (x )min ,利用这一基本事实,可以较轻松地解决这一类不等式中所含参数的值域问题 还有三角换元法求最值用的恰当好处,可以把原问题转化解法一 由于a 的值为正数,将已知不等式两边平方,得x +y +2≤a 2(x +y ),即2≤(a 2-1)(x +y ), ①∴x ,y >0,∴x +y ≥2,②当且仅当x =y 时,②中有等号成立 比较①、②得a 的最小值满足a 2-1=1,∴a 2=2,a = (因a >0),∴a 的最小值是解法二 设∵x >0,y >0,∴x +y ≥2 (当x =y 时“=”成立),∴≤1,的最大值是1 从而可知,u 的最大值为, 又由已知,得a ≥u ,∴a解法三 ∵y >0,∴原不等式可化为+1≤a , 设=tan θ,θ∈(0,) ∴tan θ+1≤a即tan θ+1≤a se c θ∴a ≥sin θ+cos θ=sin(θ+), ③又∵sin(θ+)的最大值为1(此时θ=) 由③式可知a例3已知a >0,b >0,且a +b =1 求证 (a +)(b +)证法一 (分析综合法)欲证原式,即证4(ab )2+4(a 2+b 2)-25ab +4≥0,xy xy xy 22y x xy y x y x y x yx yx u =+++=++=++=2)(2xy y x xy +2yx xy+2211=+y x1+yxy x2π24π4π4πa 1b 1425即证4(ab )2-33(ab )+8≥0,即证ab ≤或ab ≥8 ∵a >0,b >0,a +b =1,∴ab ≥8不可能成立 ∵1=a +b ≥2,∴ab ≤,从而得证 证法二 (均值代换法)设a =+t 1,b =+t 2 ∵a +b =1,a >0,b >0,∴t 1+t 2=0,|t 1|<,|t 2|< 显然当且仅当t =0,即a =b =时,等号成立证法三 (比较法)∵a +b =1,a >0,b >0,∴a +b ≥2,∴ab ≤证法四 (综合法)∵a +b =1, a >0,b >0,∴a +b ≥2,∴ab证法五 (三角代换法)41ab 4121212121.4254116254123162541)45(41)141)(141()21)(21()141)(141(211)21(211)21(11)1)(1(2242222222222222222112122221122212122=≥-++=--+=-++++++=++++++++=+++⨯+++=+⨯+=++∴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b b a a b b a a 21ab 41425)1)(1(04)8)(41(4833442511425)1)(1(2222≥++∴≥--=++=-+⋅+=-++b b a a ab ab ab ab ab b a b b a a b b a a ab 4122225(1)1139(1)1251611(1)1441644ab ab ab ab ab ab⎧-+≥⎪-+⎪∴-≥-=⇒-≥⇒⇒≥⎨⎪≥⎪⎩425)1)(1(≥++b b a a 即∵ a >0,b >0,a +b =1,故令a =sin 2α,b =cos 2α,α∈(0,) 2 学生巩固练习1 已知x 、y 是正变数,a 、b 是正常数,且=1,x +y 的最小值为 _ 2 设正数a 、b 、c 、d 满足a +d =b +c ,且|a -d |<|b -c |,则ad 与b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3 若m <n ,p <q ,且(p -m )(p -n )<0,(q -m )(q -n )<0,则m 、n 、p 、q 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4 已知a ,b ,c 为正实数,a +b +c =1 求证(1)a 2+b 2+c 2≥(2)≤6 5 已知x ,y ,z ∈R ,且x +y +z =1,x 2+y 2+z 2=, 证明 x ,y ,z ∈[0,] 6 证明下列不等式(1)若x ,y ,z ∈R ,a ,b ,c ∈R +,则z 2≥2(xy +yz +zx ) (2)若x ,y ,z ∈R +,且x +y +z =xyz , 则≥2() 7 已知i ,m 、n 是正整数,且1<i ≤m <n(1)证明 n i A <m i A(2)证明 (1+m )n >(1+n )m8 若a >0,b >0,a 3+b 3=2,求证 a +b ≤2,ab ≤1 参考答案1 解析 令=cos 2θ,=sin 2θ,则x =a sec 2θ,y =bc s c 2θ,2π.425)1)(1(4252sin 4)2sin 4(412sin 125162sin 24.3142sin 4,12sin 2sin 416)sin 4(2sin 42cos sin 2cos sin )cos 1)(cos sin 1(sin )1)(1(2222222222222442222≥++≥-⇒⎪⎭⎪⎬⎫≥≥+-=-≥-∴≤+-=+-+=++=++b b a a b b a a 即得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ybx a +31232323+++++c b a 2132cb a y b ac x a c b +++++22z y x y x z x z y +++++z y x 111++i m i n xa y b∴x +y =a sec 2θ+b csc 2θ=a +b +a tan 2θ+b co t 2θ≥a +b +2答案 a +b +22 解析 由0≤|a -d |<|b -c |(a -d )2<(b -c )2(a +b )2-4ad <(b +c )2-4bc∵a +d =b +c ,∴-4ad <-4bc ,故ad >bc 答案 ad >bc3 解析 把p 、q 看成变量,则m <p <n ,m <q <n 答案 m <p <q <n4 (1)证法一 a 2+b 2+c 2-=(3a 2+3b 2+3c 2-1) =[3a 2+3b 2+3c 2-(a +b +c )2] =[3a 2+3b 2+3c 2-a 2-b 2-c 2-2ab -2ac -2bc ] =[(a -b )2+(b -c )2+(c -a )2]≥0 ∴a 2+b 2+c 2≥ 证法二 ∵(a +b +c )2=a 2+b 2+c 2+2ab +2ac +2bc ≤a 2+b 2+c 2+a 2+b 2+a 2+c 2+b 2+c 2∴3(a 2+b 2+c 2)≥(a +b +c )2=1 ∴a 2+b 2+c 2≥证法三 ∵∴a 2+b 2+c 2≥ ∴a 2+b 2+c 2≥ 证法四 设a =+α,b =+β,c =+γ ∵a +b +c =1,∴α+β+γ=0∴a 2+b 2+c 2=(+α)2+(+β)2+(+γ)2=+ (α+β+γ)+α2+β2+γ2 =+α2+β2+γ2≥ ∴a 2+b 2+c 2≥ab b a b a 2cot tan 22++=θ⋅θab ⇔⇔3131313131313133222cb ac b a ++≥++3c b a ++313131313131313132313131∴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6 ∴原不等式成立5 证法一 由x +y +z =1,x 2+y 2+z 2=,得x 2+y 2+(1-x -y )2=,整理成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2y 2-2(1-x )y +2x 2-2x +=0,∵y ∈R ,故Δ≥0 ∴4(1-x )2-4×2(2x 2-2x +)≥0,得0≤x ≤,∴x ∈[0,]同理可得y ,z ∈[0,]证法二 设x =+x ′,y =+y ′,z =+z ′,则x ′+y ′+z ′=0,于是=(+x ′)2+(+y ′)2+(+z ′)2=+x ′2+y ′2+z ′2+ (x ′+y ′+z ′) =+x ′2+y ′2+z ′2≥+x ′2+=+x ′2故x ′2≤,x ′∈[-,],x ∈[0,],同理y ,z ∈[0,]证法三 设x 、y 、z 三数中若有负数,不妨设x <0,则x 2>0,=x 2+y 2+z 2≥x 2+>,矛盾 x 、y 、z 三数中若有最大者大于,不妨设x >,则=x 2+y 2+z 2≥x 2+=x 2+=x 2-x +=x (x -)+ 矛盾 629)(323232323323,23323,21231)23(23:)2(=+++<+++++∴+<++<+++<⨯+=+c b a c b a c c b b a a a 同理证法一 3)23()23()23(3232323+++++≤+++++c b a c b a 336)(3=+++=c b a 232323+++++c b a 332121212132323231313121313131313231312)(2z y '+'312391313132322121232)1(2)(2222+-=+-=+x x x x z y 213232212)(2z y +2)1(2x -232123322121故x 、y 、z ∈[0,] ∵上式显然成立,∴原不等式得证7 证明 (1)对于1<i ≤m ,且A =m ·…·(m -i +1),,由于m <n ,对于整数k =1,2,…,i -1,有, 所以(2)由二项式定理有(1+m )n =1+C m +C m 2+…+C m n , (1+n )m =1+C n +C n 2+…+C n m ,由(1)知m i A >n iA (1<i ≤m ,而C = ∴m i C i n >n i C i m (1<m <n∴m 0C =n 0C =1,m C =n C =m ·n ,m 2C >n 2C ,…,m m C >n m C ,m m +1C >0,…,m n C >0, ∴1+C m +C m 2+…+C m n >1+C n +C 2m n 2+…+C n m ,320)()()()()()(222)(4)(2))(()(2)]()()([)(2)(:)2()(20)()()()2()2()2()(22:)1.(6222222222222333333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y x z x z y z y x y x xy x z zx z y yz xyz z xy yz x xy y x zx x z yz z y xyz z xy yz x x z z y y x xy y x zx x z yz z y z y x zx yz xy y x xy x z zx z y yz xyz zx yz xy z yx y x z x z y z y x zx yz xy z c b a y b a c x a c b x a c z c a z c b y b c y b a x a b zx x a cz c a yz z c b y b c xy y b a x a b zx yz xy z cb a y b ac x c b 所证不等式等介于证明证明 i m n i n n n n n n m i m m m m m m ii m i i m 11A ,11A +-⋅⋅-⋅=+-⋅⋅-⋅= 同理mkm n k n ->-i m i i n i i i mi i n n m mn A A ,A A >>即1n 2n n n 1m 2m m m i ni m)i m!A C ,!A i i i ni n i m =)0n 0n 1n 1m 2n 2m m n m m 1+m n n n 1n 2n n n 1m m m即(1+m )n >(1+n )m 成立8 证法一 因a >0,b >0,a 3+b 3=2,所以 (a +b )3-23=a 3+b 3+3a 2b +3ab 2-8=3a 2b +3ab 2-6=3[ab (a +b )-2]=3[ab (a +b )-(a 3+b 3)]=-3(a +b )(a -b )2≤0即(a +b )3≤23,又a +b >0,所以a +b ≤2,因为2≤a +b ≤2, 所以ab ≤1证法二 设a 、b 为方程x 2-mx +n =0的两根,则,因为a >0,b >0,所以m >0,n >0,且Δ=m 2-4n ≥0 ① 因为2=a 3+b 3=(a +b )(a 2-ab +b 2)=(a +b )[(a +b )2-3ab ]=m (m 2-3n )所以n = ②将②代入①得m 2-4()≥0, 即≥0,所以-m 3+8≥0,即m ≤2,所以a +b ≤2,由2≥m 得4≥m 2,又m 2≥4n ,所以4≥4n , 即n ≤1,所以ab ≤1证法三 因a >0,b >0,a 3+b 3=2,所以2=a 3+b 3=(a +b )(a 2+b 2-ab )≥(a +b )(2ab -ab )=ab (a +b ) 于是有6≥3ab (a +b ),从而8≥3ab (a +b )+2=3a 2b +3ab 2+a 3+b 3=(a +b )3,所以a +b ≤2,(下略)证法四 因为≥0,所以对任意非负实数a 、b ,有≥ 因为a >0,b >0,a 3+b 3=2,所以1=≥, ∴≤1,即a +b ≤2,(以下略)证法五 假设a +b >2,则a 3+b 3=(a +b )(a 2-ab +b 2)=(a +b )[(a +b )2-3ab ]>(a +b )ab >2ab ,所以ab <1, 又a 3+b 3=(a +b )[a 2-ab +b 2]=(a +b )[(a +b )2-3ab ]>2(22-3ab )因为a 3+b 3=2,所以2>2(4-3ab ),因此ab >1,前后矛盾, 故a +b ≤2(以下略)课前后备注ab ⎩⎨⎧=+=ab n ba m mm 3232-mm 3232-mm 383+-333)2(2b a b a +-+8))((38]2444)[(22222b a b a ab b a ab b a b a -+=----++=233b a +3)2(b a +233b a +3)2(b a +2b a +。

高中数学专题复习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知识点例题精讲

高中数学专题复习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知识点例题精讲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高考能力要求]不等式在选拔考试中具有测试数学能力的独到作用,又是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重要基础,所以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其中不等式的证明更是理科考试的重点。

由于高考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单独考查不等式证明的试题,因此在复习中,应当在熟练掌握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如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导数法、数学归纳法等)及相应的证明技巧(如放缩、构造、代换、转化、函数方法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函数、数列、三角、几何等综合问题中的不等式证明问题。

1.比较法:(1)作差比较:要证b a >,只需证0>-b a ,要证b a <,只需证0<-b a ;(2)作商比较:要证b a >,只需证)0(1>>b ba ,要证b a <,只需证)0(1><b b a ,当0<b 时可先化成正的。

2.综合法:从题设条件和基本不等式出发,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明的不等式。

综合法的过程是一个由因导果,从已知看可知到逐步推向未知的过程,属于逻辑方法范畴。

常用的基本不等式有:ab b a 222≥+、ab b a 2≥+、222)2(2b a b a +≥+,注意基本不等式的适用范围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3.分析法:在证明不等式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如果条件具备,那么结论成立,这种方法叫分析法。

反证法是执果索因的过程,其一般格式是:要证A 成立,即证B 成立,只需证C 成立,…4.反证法:正难则反,当一个结论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时,可以假设其不正确,由假设出发推导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或与已知矛盾的结果,从而推翻假设。

5.导数法:对连续函数有关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可先求出导函数,再利用导函数的符号确定函数的单调性,从而证明结论。

6.数学归纳法:对于一类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命题,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高考要求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它可以和很多内容结合 高考解答题中,常渗透不等式证明的内容,纯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着重培养考生数学式的变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归纳1 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有 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方法(1)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 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2)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两法相互转换,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运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扩视野2 不等式证明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 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 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均值代换两种,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 放缩性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要有的放矢,目标可以从要证的结论中考查 有些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易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 凡是含有“至少”“惟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题设、题目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例1证明不等式n n2131211<++++(n ∈N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考查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证明的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构造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知识依托本题是一个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首先想到应用数学归纳法,另外还涉及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构造法等错解分析 此题易出现下列放缩错误1n ++<++==< 个这样只注重形式的统一,而忽略大小关系的错误也是经常发生的技巧与方法 本题证法一采用数学归纳法从n =k 到n =k +1的过渡采用了放缩法 证法二先放缩,后裂项,有的放矢,直达目标 而证法三运用函数思想,借助单调性,独具匠心,发人深省证法一 (1)当n 等于1时,不等式左端等于1,右端等于2,所以不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1)时,不等式成立,即1+k13121+++<2k ,,1211)1(11)1(21121131211+=++++<+++=++<+++++k k k k k k k k k k 则∴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综合(1)、(2)得 当n ∈N *时,都有1+n13121+++<另从k 到k +1时的证明还有下列证法,1111212212:.12112,01),1(21)1(2,0)1()1()1(2)1(21)1(2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又如.12112+<++∴k k k证法二 对任意k ∈N *,都有.2)1(2)23(2)12(22131211),1(21221n n n nk k k k k k k=--++-+-+<++++--=-+<+=因此 证法三 设f (n )=),131211(2nn ++++-那么对任意k ∈N * 都有1)1(])1(2)1[(11]1)1(2)1(2[1111)1(2)()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f k f∴f (k +1)>f (k )因此,对任意n ∈N * 都有f (n )>f (n -1)>…>f (1)=1>0, ∴.2131211n n<++++例2求使y x +≤ay x +(x >0,y >0)恒成立的a 的最小值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不等式证明、求最值函数思想、以及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知识依托 该题实质是给定条件求最值的题目,所求a 的最值蕴含于恒成立的不等式中,因此需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把a 呈现出来,等价转化的思想是解决题目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函数思想和重要不等式等求得最值错解分析 本题解法三利用三角换元后确定a 的取值范围,此时我们习惯是将x 、y 与cos θ、sin θ来对应进行换元,即令x =cos θ,y =sin θ(0<θ<2π),这样也得a ≥sin θ+cos θ,但是这种换元是错误的 其原因是 (1)缩小了x 、y 的范围 (2)这样换元相当于本题又增加了“x 、y =1”这样一个条件,显然这是不对的技巧与方法 除了解法一经常用的重要不等式外,解法二的方法也很典型,即若参数a 满足不等关系,a ≥f (x ),则a min =f (x )max 若 a ≤f (x ),则a max =f (x )min ,利用这一基本事实,可以较轻松地解决这一类不等式中所含参数的值域问题 还有三角换元法求最值用的恰当好处,可以把原问题转化解法一 由于a 的值为正数,将已知不等式两边平方,得x +y +2xy ≤a 2(x +y ),即2xy ≤(a 2-1)(x +y ), ①∴x ,y >0,∴x +y ≥2xy ,②当且仅当x =y 时,②中有等号成立 比较①、②得a 的最小值满足a 2-1=1,∴a 2=2,a =2 (因a >0),∴a 的最小值是2解法二 设yx xyy x yx y x yx yx u =+++=++=++=2)(2∵x >0,y >0,∴x +y ≥2xy (当x =y 时“=”成立),∴yx xy+2≤1,yx xy+2的最大值是1从而可知,u 的最大值为211=+,又由已知,得a ≥u ,∴a 的最小值为2解法三 ∵y >0,∴原不等式可化为yx +1≤a1+yx ,设yx =tan θ,θ∈(0,2π)∴tan θ+1≤ 即tan θ+1≤a se c θ∴a ≥sin θ+cos θ=2sin(θ+4π),③又∵sin(θ+4π)的最大值为1(此时θ=4π)由③式可知a 的最小值为2例3已知a >0,b >0,且a +b =1 求证 (a +a1)(b +b1)证法一 (分析综合法)欲证原式,即证4(ab )2+4(a 2+b 2)-25ab +4≥0,即证4(ab )2-33(ab )+8≥0,即证ab ≤41或ab ≥8∵a >0,b >0,a +b =1,∴ab ≥8不可能成立 ∵1=a +b ≥2ab ,∴ab ≤41,从而得证证法二 (均值代换法)设a =21+t 1,b =21+t 2∵a +b =1,a >0,b >0,∴t 1+t 2=0,|t 1|<21,|t 2|<21.4254116254123162541)45(41)141)(141()21)(21()141)(141(211)21(211)21(11)1)(1(2242222222222222222112122221122212122=≥-++=--+=-++++++=++++++++=+++⨯+++=+⨯+=++∴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b b aa bb aa显然当且仅当t =0,即a =b =21时,等号成立证法三 (比较法)∵a +b =1,a >0,b >0,∴a +b ≥2ab ,∴ab ≤41425)1)(1(04)8)(41(4833442511425)1)(1(2222≥++∴≥--=++=-+⋅+=-++bb aa ab ab ab ab ab b a b b a a b b a a证法四 (综合法)∵a +b =1, a >0,b >0,∴a +b ≥2ab ,∴ab22225(1)1139(1)1251611(1)1441644ab ab ab ab ab ab⎧-+≥⎪-+⎪∴-≥-=⇒-≥⇒⇒≥⎨⎪≥⎪⎩ 425)1)(1(≥++bb aa 即证法五 (三角代换法)∵ a >0,b >0,a +b =1,故令a =sin 2α,b =cos 2α,α∈(0,2π).425)1)(1(4252sin 4)2sin 4(412sin 125162sin 24.3142sin 4,12sin 2sin 416)sin 4(2sin 42cos sin 2cos sin )cos 1)(cossin 1(sin )1)(1(2222222222222442222≥++≥-⇒⎪⎭⎪⎬⎫≥≥+-=-≥-∴≤+-=+-+=++=++bb aa bb aa 即得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2学生巩固练习1 已知x 、y 是正变数,a 、b 是正常数,且yb xa +=1,x +y 的最小值为 _2 设正数a 、b 、c 、d 满足a +d =b +c ,且|a -d |<|b -c |,则ad 与b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3 若m <n ,p <q ,且(p -m )(p -n )<0,(q -m )(q -n )<0,则m 、n 、p 、q 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4 已知a ,b ,c 为正实数,a +b +c =1 求证(1)a 2+b 2+c 2≥31(2)232323+++++c b a ≤6 5 已知x ,y ,z ∈R ,且x +y +z =1,x 2+y 2+z 2=21,证明 x ,y ,z ∈[0,32]6 证明下列不等式(1)若x ,y ,z ∈R ,a ,b ,c ∈R +, 则cb a y ba c x a cb +++++22z 2≥2(xy +yz +zx )(2)若x ,y ,z ∈R +,且x +y +z =xyz , 则zy x yx z xz y +++++≥2(zyx111++)7 已知i ,m 、n 是正整数,且1<i ≤m <n(1)证明 n i A i m <m i A i n(2)证明 (1+m )n >(1+n )m8 若a >0,b >0,a 3+b 3=2,求证 a +b ≤2,ab ≤1参考答案1 解析 令xa =cos 2θ,yb =sin 2θ,则x =a sec 2θ,y =bc s c 2θ,∴x +y =a sec 2θ+b csc 2θ=a +b +a tan 2θ+b co t 2θ≥a +b +2b a b a cot tan 22++=θ⋅θ答案 a +b +2ab2 解析 由0≤|a -d |<|b -c |⇔(a -d )2<(b -c )2⇔(a +b )2-4ad <(b +c )2-4bc∵a +d =b +c ,∴-4ad <-4bc ,故ad >bc答案 ad >bc3 解析 把p 、q 看成变量,则m <p <n ,m <q <n 答案 m <p <q <n4 (1)证法一 a 2+b 2+c 2-31=31(3a 2+3b 2+3c 2-1)=31[3a 2+3b 2+3c 2-(a +b +c )2]=31[3a 2+3b 2+3c 2-a 2-b 2-c 2-2ab -2ac -2bc ] =31[(a -b )2+(b -c )2+(c -a )2]≥0 ∴a 2+b 2+c 2≥31证法二 ∵(a +b +c )2=a 2+b 2+c 2+2ab +2ac +2bc≤a 2+b 2+c 2+a 2+b 2+a 2+c 2+b 2+c 2∴3(a 2+b 2+c 2)≥(a +b +c )2=1 ∴a 2+b 2+c 2≥31证法三 ∵33222cb a cb a ++≥++∴a 2+b 2+c 2≥3cb a ++∴a 2+b 2+c 2≥31证法四 设a =31+α,b =31+β,c =31+γ∵a +b +c =1,∴α+β+γ=0 ∴a 2+b 2+c 2=(31+α)2+(31+β)2+(31+γ)2=31+32 (α+β+γ)+α2+β2+γ2=31+α2+β2+γ2≥31∴a 2+b 2+c 2≥31629)(323232323323,23323,21231)23(23:)2(=+++<+++++∴+<++<+++<⨯+=+c b a c b a c c b b a a a 同理证法一∴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3)23()23()23(3232323+++++≤+++++c b a c b a336)(3=+++=c b a∴232323+++++c b a ≤33<6 ∴原不等式成立5 证法一 由x +y +z =1,x 2+y 2+z 2=21,得x 2+y 2+(1-x -y )2=21,整理成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2y 2-2(1-x )y +2x 2-2x +21=0,∵y ∈R ,故Δ≥0∴4(1-x )2-4×2(2x 2-2x +21)≥0,得0≤x ≤32,∴x ∈[0,32]同理可得y ,z ∈[0,32]证法二 设x =31+x ′,y =31+y ′,z =31+z ′,则x ′+y ′+z ′=0,于是21=(31+x ′)2+(31+y ′)2+(31+z ′)2=31+x ′2+y ′2+z ′2+32 (x ′+y ′+z ′)=31+x ′2+y ′2+z ′2≥31+x ′2+2)(2z y '+'=31+23x ′2故x ′2≤91,x ′∈[-31,31],x ∈[0,32],同理y ,z ∈[0,32]证法三 设x 、y 、z 三数中若有负数,不妨设x <0,则x 2>0,21=x 2+y 2+z 2≥x 2+21232)1(2)(2222+-=+-=+x x x x z y >21,矛盾x 、y 、z 三数中若有最大者大于32,不妨设x >32,则21=x 2+y 2+z 2≥x 2+2)(2z y +=x 2+2)1(2x -=23x 2-x +21=23x (x -32)+21>1 矛盾故x 、y 、z ∈[0,32])()()()()()(222)(4)(2))(()(2)]()()([)(2)(:)2()(20)()()()2()2()2()(22:)1.(6222222222222333333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y x z x z y z y x y x xy x z zx z y yz xyzz xy yz x xyy x zx x z yz z y xyz z xy yz x x z z y y x xy y x zxx z yzz y z y x zx yz xy y x xy x z zx z y yz xyz zx yz xy zy x yx z xz y z y x zx yz xy z cb a y ba c x a cb x ac z ca z cb y bc y b a x a b zx x ac z c a yz z cb y bc xy y ba x ab zx yz xy z cb a y b ac x c b 所证不等式等介于证明证明 ∵上式显然成立,∴原不等式得证7 证明 (1)对于1<i ≤m ,且A i m =m ·…·(m -i +1),n i n n n n n nm i m m m m m miim iim 11A ,11A +-⋅⋅-⋅=+-⋅⋅-⋅= 同理,源头学子小屋 /wxc/ wxckt@ 第10页 共11页由于m <n ,对于整数k =1,2,…,i -1,有mk m nk n ->-,所以im i i n i iim i in n m mnA A ,A A >>即(2)由二项式定理有(1+m )n =1+C 1n m +C 2n m 2+…+C n n m n, (1+n )m =1+C 1m n +C 2m n 2+…+C m mn m, 由(1)知m iA in>n iA i m (1<i ≤m ),而C i m=!A C,!A i i in i nim =∴m i C i n >n i C im (1<m <n )∴m 0C 0n =n 0C 0n =1,m C 1n =n C 1m =m ·n ,m 2C 2n >n 2C 2m ,…, m mC m n >n mC m m,m m +1C 1+m n >0,…,m nC n n>0, ∴1+C 1n m +C 2n m 2+…+C n n m n >1+C 1m n +C 2m n 2+…+C m m n m, 即(1+m )n >(1+n )m 成立8 证法一 因a >0,b >0,a 3+b 3=2,所以(a +b )3-23=a 3+b 3+3a 2b +3ab 2-8=3a 2b +3ab 2-6=3[ab (a +b )-2]=3[ab (a +b )-(a 3+b 3)]=-3(a +b )(a -b )2≤0即(a +b )3≤23,又a +b >0,所以a +b ≤2,因为2ab ≤a +b ≤2, 所以ab ≤1证法二 设a 、b 为方程x 2-mx +n =0的两根,则⎩⎨⎧=+=abn b a m ,因为a >0,b >0,所以m >0,n >0,且Δ=m 2-4n ≥0 ①因为2=a 3+b 3=(a +b )(a 2-ab +b 2)=(a +b )[(a +b )2-3ab ]=m (m 2-3n ) 所以n =mm 3232-②将②代入①得m 2-4(mm 3232-)≥0,即mm 383+-≥0,所以-m 3+8≥0,即m ≤2,所以a +b ≤2,由2≥m 得4≥m 2,又m 2≥4n ,所以4≥4n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系列讲座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新敞源头学子小屋 /wxc/ wxckt@ 第11页 共11页即n ≤1,所以ab ≤1证法三 因a >0,b >0,a 3+b 3=2,所以2=a 3+b 3=(a +b )(a 2+b 2-ab )≥(a +b )(2ab -ab )=ab (a +b ) 于是有6≥3ab (a +b ),从而8≥3ab (a +b )+2=3a 2b +3ab 2+a 3+b 3= (a +b )3,所以a +b ≤2,(下略) 证法四 因为333)2(2b a b a +-+8))((38]2444)[(22222b a b a ab b a ab b a b a -+=----++=≥0,所以对任意非负实数a 、b ,有233ba +≥3)2(b a + 因为a >0,b >0,a 3+b 3=2,所以1=233ba +≥3)2(b a +,∴2b a +≤1,即a +b ≤2,(以下略)证法五 假设a +b >2,则a 3+b 3=(a +b )(a 2-ab +b 2)=(a +b )[(a +b )2-3ab ]>(a +b )ab >2ab ,所以ab <1,又a 3+b 3=(a +b )[a 2-ab +b 2]=(a +b )[(a +b )2-3ab ]>2(22-3ab ) 因为a 3+b 3=2,所以2>2(4-3ab ),因此ab >1,前后矛盾, 故a +b ≤2(以下略)课前后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