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_论法兰克福学派的_意识形态批判_

合集下载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摘要: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主要特色,在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

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代表的技术理性的扩张是对人主体地位的进攻,也是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所以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批判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4-01科学技术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在带来物质上极度丰盈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空前危机。

由此发端,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然而,由于立足点和视角的不同,这思考又凝聚为两股截然相反的思潮:科学主义的乐观派和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作为人本主义之一的法兰克福批判学派无疑是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对于科学技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事实上,20世纪的发达工业社会就是一个技术的社会。

技术理性的扩张,人的主体地位的退缩,以及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这一切使得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极度彰显,而积极的一面则无足轻重。

所有这些决定了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绝望与幻灭!法兰克福学派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把科学技术定性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一文中最先指出:“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也复如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更确切地说,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如何执行意识形态职能的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研究哈贝马斯作为当代伟大的社科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在继承了前辈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有见地的提出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这一思想。

这是对科学技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当代工业社会的深刻反思。

将科学技术的第一位生产力地位持肯定态度,并进一步认为科学技术在加速现代化生产的同时成为了一种为现行资本主义辩护的意识形态,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非政治化、政治的科学化以及技术统治论三个方面。

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较之传统的意识形态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即较强的辩护性与较强的隐蔽性。

科学技术通过消解人的思考与反叛能力使人异化,从而表现出更加强大的辩护力量。

它的隐蔽性在潜移默化中消解了社会危机,使之合法化。

科学技术通过对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实现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使其成为一种隐型的意识形态,来为现行制度进行辩护。

作为第一位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通过改变社会生产方式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改变政治结构,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充当一定角色,科学技术在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化使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当中的角色变化,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途径与根源。

应当承认,哈贝马斯的这一思想有其先进性、现实性,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满足社会物质需求又带动经济发展,这是值得大力发展的。

且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是其成为意识形态的先行条件,它在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当中角色的变化使其意识形态性凸显。

但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论也存有局限,它对科学技术与技术应用概念的混淆,以及对于技术理性批判掩盖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事实,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反思。

我们研究哈贝马斯的这一思想,以及所描述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对于我国现行工业化过渡时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取于他人之长,鉴于先有之弊,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_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论证与发展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_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论证与发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第41卷第4期,Jul.,2011,Vol.41,No.4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稿日期:2011-01-17;修回日期:2011-03-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基金资助项目(09JDSZKO57);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A009)作者简介:王晓方,女,山东烟台人,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哲学研究】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论证与发展王晓方(西安石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065)摘要:“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的独创。

关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见解,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人都有过论述。

但是,对这一理论做系统且深刻表述的却非哈贝马斯莫属。

在哈贝马斯“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论断中,反映出他对科技统治论思考的独特视域,从而拓展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劳动;交往行为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11)04-0030-06如果说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思想的丰富性会让这个时代的人钦佩不已,应该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因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中人们所关注和探讨的许多问题都与哈贝马斯的思想密切相关。

其中,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论断更是独树一帜。

这一论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哈贝马斯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独特地位;与此同时也体现了他非凡的理论勇气及其对人文精神的深切关怀,对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现实社会和重视人文精神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一、“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理论源脉20世纪的人类面临十分矛盾的处境。

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发展的认识

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发展的认识

对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发展的认识背景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介绍: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而得名。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无论从代表人物的数量,还是从其成员理论建树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它都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可以断言,不研究和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可能十分全面与深刻地理解20世纪人类文化精神的演进。

(一)、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众多,著述丰富,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又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与卢卡奇、布洛赫等人是同龄人,而它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等人至今依旧健在并十分活跃。

(二)发展历程1.萌芽1923年,正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以卢卡奇、科尔施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重新反思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内部建立起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社会研究所。

研究所创办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史文库》杂志,它的第一任所长由属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历史学家格律伯格(Carl Crunberg 1861-1940)担任。

格律伯格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中持某种中立的态度,他对东方正统马克思主义和卢卡奇等西方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持同样的态度。

在某种意义上,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了西方和东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联结点,它所办的《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史文库》对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一视同仁,既发表新发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稿,发表伯恩施坦等人的文章,也发表卢卡奇和科尔施等人的文章。

可以说,格律伯格担任所长时期,社会研究所的成员尚未形成我们今天所称谓的法兰克福学派。

2.发展历程1930年,霍克海默接替患病的格律伯格担任社会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现代科技在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他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对科学技术人道化道路进行了探索。

他们的科学技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间关系的新思考。

但是,这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批判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只有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出发,把科技批判的根基和人道理想的实现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他们的理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观;理论困境[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09-05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未像人们所期待那样,为人们带来自由与全面发展,它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使人陷入异化之中,并且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社会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而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从当代科学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各种负效应、这些负效应产生的深层根源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分析和批判,并致力于探索科学技术人道化的道路。

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反思工业文明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他们的理论自身仍然有其无法摆脱的困境,对这些困境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看待他们理论的现实价值。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观点剖析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观点剖析

作者: 李艳霞
作者机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53-154页
主题词: 法兰克福学派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工具理性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具有了意识形态的显著特性;它取代了以往的政治权力而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不符合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总体上属于科技悲观主义;但这一观点深化了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于反思工具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吗——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

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吗——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

作者: 姜玉洪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理论探讨
页码: 43-44页
摘要: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当代科学技术观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视域.1929年,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问世,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就开始成为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争论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有诸多的论述,其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主要代表.。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前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前半段德国的一群左翼哲学家的集合,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观点和理论。

在许多人看来,法兰克福学派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框架,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

但是,这种意识形态在实践中也遭遇了许多批判和质疑。

本文将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并以现实的几个例子来证明此观点。

一、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批判理论。

尽管他们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徒,但他们仍然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性和不合理的社会形态。

基于这个前提,他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思想。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一种消费主义意识驱动的,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的方式。

他们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内在本质和价值,这导致了精神上的贫乏和虚无感。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还强调了机器工业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他们认为,机器工业所贡献的生产效率和利润往往导致了劳动力的使用方式,从而加重了工人的体力和精神负担,造成了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剥夺和破坏。

二、问题在哪里?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正确的,但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它在某些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

首先,他们似乎忽视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尽管资本主义可能存在一些缺点,但事实上却还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市场的自由度不仅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传播,而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和更高的效率。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似乎过于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而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成就。

尽管人类社会存在某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革,如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等等,都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机遇。

因此,完全否定现代社会的贡献似乎是不公平的。

三、实例证明1. 那些被剥夺的社会阶层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为广大受剥夺社会阶层发声,但这些社会阶层很难从他们提出的理论中获得实际的帮助。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揭示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首先概述工具理性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然后详细介绍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技术统治论、大众文化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

通过对这三大主题的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观点及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刻洞见。

在技术统治论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了技术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和控制,认为这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

大众文化批判则关注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如何传播和消费工具理性,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

意识形态批判则揭示了工具理性如何成为一种隐性的意识形态,维护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秩序。

通过对这三大主题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工具理性的概念及其背景工具理性,又称为功能性理性或技术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源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特别是启蒙思想家对于科学的崇尚和对理性的无限信任。

工具理性强调理性的计算和功效功能,将一切事物都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在这种观念下,人的行为和决策主要基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非道德、审美或伦理的考量。

工具理性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和理性来计算和控制自然及社会现象。

这种趋势导致了对效率和利润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种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存在深刻的危机,因为它剥夺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将人类降格为机器和技术的附庸。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中,工具理性批判旨在揭示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泛滥的弊端,并寻求超越这种单一理性的途径。

从视域转换看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

从视域转换看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

从视域转换看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基本立场,从否定的意义上批判意识形态,但是,与马克思在政治层面的批判不同,法兰克福学派是从文化层面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从而实现了由政治批判向社会文化批判的视域转换,这一转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74-02意识形态批判是20世纪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围绕意识形态而展开的争论几乎贯穿于整个20世纪。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意识形态批判的中坚力量。

与之前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不同,法兰克福学派是从文化视域进行意识形态批判。

一、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意识形态这个词最早是由法国观念学家和哲学家特拉西提出的,他在1801—1815年的《意识形态原理》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科学,即意识形态。

他认为,这种观念科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基础。

他和其他观念学家当时主要是在认识论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论述了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要是在批判的意义上谈论意识形态的,他把意识形态作为批判的对象。

在马克思的理解中,意识形态不是纯粹的理论形态,它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阶级属性,它同阶级的利益和阶级统治密切相关。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观念形态,是“虚假的意识”。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意识形态产生以及其虚假性的阶级根源。

他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意识形态是为特定的集团利益或特定的社会阶层辩护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现存的社会秩序提供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论证,而在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因而,具有辩护、欺骗、虚假和异化的本质特征。

法兰克福学派从意识形态视域对科学技术之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从意识形态视域对科学技术之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从意识形态视域对科学技术之批判发布时间:2021-06-10T09:11:01.014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4期作者:王胡群[导读] 认为它是一切可能的社会认识之基本原理,从而在哲学上为法兰克福学派确定了认识论根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很有特色,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考察是法兰克福学派共同的理论观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尤为重要,这些导致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科学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实证性的实践研究,它是仅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描述而并非而关注本质的东西。

本文从开篇陈述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接下来对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关于科学意识形态的批判进行论述。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以反实证主义而著称。

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

在《启蒙的辩证法》(1947)一书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整个理性进步过程已堕入实证主义思维模式的深渊,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已经变成为奴役而不是为自由服务,在《否定的辩证法》(1966)一书中,阿多诺进而赋予“否定的辩证法”以否定任何肯定事物的普遍否定性的地位,认为它是一切可能的社会认识之基本原理,从而在哲学上为法兰克福学派确定了认识论根据。

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积极参与了联邦德国社会学界关于实证主义的论战。

他们就晚期资本主义的前景、社会学的价值前提以及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即社会科学的逻辑问题,与实在论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和结构功能主义者帕森斯等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论辩。

双方的观点可视为社会学中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两种传统的概括总结,其影响远远超出了联邦德国一国和社会学一门学科和范围。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传播批判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
文化研究
伯明翰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媒介帝国主义
殊途同归: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背景,对资本主义的传播体制及其运行机 制进行冷静的解剖和反思。
回顾: 1923年2月,“社会研究所”,德国法兰克福市,格吕堡
研究重心转移 1931年1月,霍克海默任所长
“批判理论”为指导思想 1933年, 纳粹掌权,开始流亡生涯(霍、阿、洛、马)精分
1938年,阿多诺加入拉着斯菲尔德研究项目 40年代初,华盛顿地区(“战时新闻局”、“保密情报局”等联邦机构) 纽约、洛杉矶等
1950年,返回德国重建研究所(除洛文塔尔、马尔库塞)重返弗
法兰克福学派形成
马克思主义:愿景伟大而美好。(人道主义,支配、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和解放为思想宗旨) 现实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观念,社会冲突,资源分配,
启蒙与神话
《奥德赛》 俄底修斯——理性原则——从神妖世界解放出来

无产阶级(重新认识)

革命主体——共同利益分享者 ,制度的合作伙伴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

人 本 主
兰 克
义福


政治经济学 艺术学 意识形态学 精神分析学
大众文化的商品性与拜物教性 大众文化的标准化与为个性化 大众文化的社会辩护性 大众文化的心理控制性
经济向度:物质过程(标准化生产——文本,人;虚假 承诺——过渡)
意识形态向度:观念作用过程(麻醉,认同,注意力转 移)
两套话语
马尔库塞
阿多诺 霍克海默 ( 整合 原子 审美 )
否定性话语
另类的本雅明 洛文塔尔
肯定性话语
( 颠覆
大众革命意识 批判态度)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引言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流派之一。

该学派起源于法兰克福学院,由一群来自德国的学者组成,包括马克斯·霍克海默、赫伯特·马尔库塞、泰奥多尔·阿多诺等人。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对后来社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理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理性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他们认为,过分强调理性和科学方法论带来的是对于自然世界的探知,而忽略了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

据他们看来,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们批评现代社会变成了市场经济的奴隶,人们只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社会公平和人的团结。

二、文化工业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于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和电影产业,抱有深深的批判态度。

他们认为,文化工业的产物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为了提供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他们对于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和商品化表示担忧,认为这样的发展会削弱人们的思考能力,并导致人们对于现实的深层次问题失去关注。

三、阶级意识形态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和阶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批判。

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分化日益加深,社会不平等也越来越严重。

他们主张解放劳动者,消除经济和社会上的不平等。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少数人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财富和权力,而多数劳动者则被迫处于剥削和压迫之下。

四、批判性社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以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而闻名于世。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如“面具理论”,“社会批判”,“文化工业理论”等。

他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如权力集中、社会控制、群体心理等。

他们试图唤醒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意识,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五、人性解放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不满足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们也提出了对于人性解放的理想。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述评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述评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述评作者:乔文娟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08期【摘要】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强势使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并论证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该理论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发挥的消极政治作用的批判具有合理性,但这种批判又未能触及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故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科学技术越来越深入而广泛地影响到全球经济、政治的各个层面时,人们渐渐由以往对重大经济、政治问题的关注转向对科学技术的关注,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先后提出并论证了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这一批判理论。

关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哲学家、政治家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1754~1836)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中首次提出,意为“观念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沿用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但其所指却颇有不同。

在特拉西看来,意识形态是科学的代名词,而马克思则用“虚假的意识”来指称它,马克思并没有明确地为其作出定义,而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作出论述:“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社会的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

”①就本质而言,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②,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持批判态度,认为意识形态无非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颠倒的反映,是统治阶级借以掩饰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

媒介即意识形态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

媒介即意识形态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

内容摘要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强调媒介在意识形态形成和维护中的核心作 用。他们指出,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传播,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社会 舆论。同时,媒介通过其特定的语言和表述方式,隐含着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评 价,从而影响了受众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
内容摘要
媒介控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控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媒介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媒介 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工具,通过对信息和观念的控制,影响和塑造着人们 的思想和行为。媒介控制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媒介 控制的方式和程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影响。
4、媒介控制思想的演变与特点
总之,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媒介影响的理论 框架,并激发了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和权力关系的深入思考。通过理解和 反思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媒介在社会中的角色,并为建立一个更加公 正、自由和开放的信息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二十世纪初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以其深邃的社会科学理论和 政治观点闻名于世。他们对媒介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 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本次演示将从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出发,深入探讨 媒介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概述
概述
法兰克福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以批判理论为主要特点。该学派的学 者们现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人的心理的影响。 代表人物包括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则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 英国,强调对文化进行实证主义研究。该学派的学者们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和 消费,强调文化研究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代表人物包括斯图尔特·霍尔、戴 维·莫利等。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论证与发展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论证与发展

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
观点的论证与发展
王晓方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41)004
【摘要】“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的独创.关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见解,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人都有过论述.但是,对这一理论做系统且深刻表述的却非哈贝马斯莫属.在哈贝马斯“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的论断中,反映出他对科技统治论思考的独特视域,从而拓展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观点.
【总页数】6页(P30-35)
【作者】王晓方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 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1
【相关文献】
1.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评价[J], 宋永平;刘晓勇
2.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评价 [J], 宋永平;刘晓勇
3.批判锋芒的弱化:从意识形态批判到语言的批判--哈贝马斯对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
态批判传统的继承与变革 [J], 郑召利
4.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 [J], 欧力同
5.哈贝马斯“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评析 [J], 于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阿尔都塞:科学与意识形态是完全对立的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 1918 - 1990)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论家”,他在1965 年出版的《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阐述了意识形态,特别是意识形态(ideology) 和科学(science) 的关系问题。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是真理,它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过程,它是在抛弃意识形态问题框架中形成,并在与意识形态的不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而意识形态则属于“虚假意识”,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它歪曲现实,掩盖社会历史过程的真实本性。

第二,科学主要是一种认识,它的最基本功能是理论功能;而意识形态主要是一种价值观念,它的最基本功能则是实践功能。

第三,科学作为客观知识,与利益无关,没有阶级性;而意识形态则完全受利益支配,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具有头等重要性。

第四,科学的认识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而意识形态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

显然,阿尔都塞看到了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

例如,他认为科学是正确反映外界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正确的认识工具; 而意识形态则是渗透着阶级利益、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情感的价值观念体系,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总问题,不应加以混淆。

但是,必须看到,阿尔都塞关于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观点是有缺陷的。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他夸大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科学与意识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

事实上, 意识形态虽然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其中也包括科学的成分;科学虽然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关系,其中也包括意识形态的成分。

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的历史理论,科学和意识形态几乎没有多少差别。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可以说是科学,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

第二,他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既具有理论职能,又具有实践职能。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等于意识形态”的解读-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等于意识形态”的解读-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等于意识形态”的解读-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法拉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帜性人物哈贝马斯从本质上把握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还是一种影响整个人类的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和精神领域的意识形态.在陆续吸收了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人的思想后,哈贝马斯对于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进步予以肯定,也发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继而对其展开了批判.由于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历史背景和历史背景下,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混淆了起来.因此用唯物和辩证的观点正确评价哈贝马斯的科技理论,是我们学术界应该认真去做的事情.一、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理论渊源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理论之所以有如此的穿透力,主要源自于它广泛涉猎的研究领域和科学的实证性论证方法.这一学术特色使他的科学技术理论汲取了多个前辈的科技思想的营养,如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对科学和技术有关思想进行的探讨,第一个指出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承担意识形态功能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然而最重要的是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理论建立在对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有关科学技术思想的批判继承上.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是主要渊源之一,马克思认为科学和技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种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即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表现形式.他认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此外,马克思还认为科学通过各种完善的机器系统,以机器为媒介进入物质生产的活动当中,机器在科学的驱动下有目的有规律的运作,这种科学作为机器本身固有的属性和力量,进而对生产工具发生作用,是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并且并不存在于工人的头脑意识中.继承了马克思有关科学技术与物质生产关系的某些论述,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哈贝马斯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里,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已经无法去预测一个正确、自主的经济发展体系和社会上层建筑.哈贝马斯提出要重构马克思的科技理论思想,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经济范畴已不在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不仅仅从生产领域更重要的是从国家行为进行剖析科学技术理论.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另外一个主要渊源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早起成员如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结合起来,从的角度上看待意识形态概念,认为它是虚假的、欺骗性的,所以他们对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采取全盘的态度.自然和社会对人的控制在霍克海默那里被称为对人的支配,马尔库塞也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失去了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只是单方面的欣然接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成果,从而异化为单向度的人.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有计划、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马尔库塞已经意识到了进步的科学技术慢慢地成为发达社会的一种统治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法兰克福早期成员都仅仅将科学技术作为贬低的意识形态加以批判,而忽视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所起的进步意义.哈贝马斯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将科学技术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相结合的传统,但是他摒弃了对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持全面的态度.他认为离开了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化来谈论解放,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二、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等于意识形态1968 年为纪念马尔库塞诞辰70 周年的演讲中哈贝马斯率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他指出:随着大规模的工业研究,科学、技术及其运用结成了一个体系.他把科学、技术及其运用的一体化视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根据.国家调控科学技术由此激化和拓展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途径与能力, 使转化的速度、规模与效率提高.这种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可逆转的一体化趋势,直观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指导和控制生产的发展趋势和速度的关键,在丰富了物质生产的同时也地缩短了生产的时间和周期.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实现了对人的控制,成为社会的统治工具并显示出其异化的本性.(一)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统治合理化进行辩护哈贝马斯汲取了的合理化观点,认为合理化的意义首先在于使社会服从于合理决策的范围;其次,科学技术把工具理性、工具行为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尤其是使得社会劳动日趋工业化.他认为科学技术的成果被社会上层的统治者使用,为达成合理的活动结果,而进行组织一些恰当必要的手段和新的选择,因而科学技术不断地补充、更新资本主义的制度,使其更加合理,这种合理的活动在哈贝马斯看来就是实现控制的过程,控制对象既包括自然也包括人.这两种对象在哈贝马斯看来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对人的统治合理化,他认为当今的科学技术使人的不自由变得十分合理,并证明科学技术使人不可能成为自主的行为主体,不可能毫无顾忌地决定自己的生活形式,这个不自由表现为服从技术机制的.因为是以服从技术机制的形式出现,所以这种受控、不自由就变的相当合理了.科学技术不仅仅起到了为资本主义的统治进行合理辩护的作用,而且更进一步把科技合理性正逐渐扩大为人们接受的普遍的生活方式.他说:科学和技术的合理形式,即体现在目的理性活动系统中的合理性,正在扩大成为生活方式,成为生活世界的历史总体性.科学理性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工具理性的全面传播,这样导致科学技术自然而然地大规模渗入到生产领域,导致物质财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阶级差异和阶级对抗逐渐消失,在哈贝马斯看来人类社会所表现的这些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带来的合理化影响.(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意识形态马克思在理论上揭露的公平交换(just exchange)的基本意识形态(root ideology) 在实践中瓦解了哈贝马斯认为,一方面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这一发展趋势,使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了以往的以公平交换为核心的旧的意识形态,这种新的意识形态就是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本身起到了进步的推动作用,使得社会制度和技术系统两个领域之间不断地摩擦、碰撞,破坏了历史上形成的文化遗产和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科学技术地位地不断提升乃至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因此统治阶级试图将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使之成为新的统治工具.哈贝马斯进一步清楚的认识到,晚期资本主义以科学技术本身的需要为借口,并从技术统治中寻找依据,用变种的技术统治论传统意识形态纲要,以此对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同社会相互作用领域的破坏性侵蚀进行辩护,从而消解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传统的意识形态往往涵盖了超越现实的某种理论理想和价值, 为了维护当权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的现状而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并且具有更强的辩护力度与压抑性, 而科学技术这种意识形态更加理性化、透明化, 直接把自己的力量诉诸于客观的合理性和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当中,让生活当中的所有人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化的切身利益.这样以来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自然而然地生根发芽在人们的大脑里而挥之不去了.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大力的宣扬了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很好的去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使其统治合理化,哈贝马斯清楚地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异化,认为需要对其展开严厉的批判,尤其是要对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作用进行口诛笔伐,使其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三、对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的正确把握在哈贝马斯看来科学技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造福于人类等人类实践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也对人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学技术成为了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的内在标准.哈贝马斯意识到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异化的现象, 提出对此现象进行批判并试图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他在意识形态批判中把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沦落为工业文明的奴隶的罪责归诸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赋予科学技术以一种原罪,这样就走向了社会批判初衷的反面.哈贝马斯也没有看到意识形态批判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对意识形态采取完全批判的态度,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哈贝马斯认为在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变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而且影响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因为它在掩盖实践问题的同时,不仅为既定阶级的局部统治利益作辩解,并且站在另一个阶级一边,压制局部的解放的需求,而且损害人类要求解放的利益本身.但这一局面的形成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造成的,而是由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对人的统治和压抑,表面上看来源于科学技术,而实际上其真实性来源却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对科学技术的利用.此外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划等号,也夸大了科学技术中价值因素的存在,科学的真理性和客观性被价值因素所.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系,一方面意识形态会渗透到科学中,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起着世界观、价值导向和舆论宣传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本身也渗透到意识形态当中,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不能用科学技术中的价值成分否认科学技术中的真理性和客观性.马克思则始终未把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等同,而是在生产力的范畴内将它称为头等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作为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人的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方面.与传统的宗教、哲学等知识形态相比,科学技术内在地连接着劳动者的体能、技能和劳动工具,具有技术实现的可能和需要.一旦它被应用于现实的物质生产,就会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改造的技术,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因此,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本身可以直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能够使整个社会的结构生产发生性变化.以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的区别为契机,科学技术该何去何从?彰显人文精神、尊崇科学理性和对非理性的技术行为进行约束,这是对科学技术理论发展过程的诠释,这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性的复归和发展的趋势.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0版.[2] 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马尔库塞文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年版.[3] 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4] Stephen K.White.The Recent Work of JurgenHabermas:Reason Justice and Modernity[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8,P116.[5] 于新,哈贝马斯.科学技术即是意识形态评析[J],长白学刊,200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