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犍为五铢”

合集下载

五铢钱11个版别知识

五铢钱11个版别知识

五铢钱11个版别知识1. 郡国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行铸“五铢”钱。

面无内郭,重如其文。

因郡国共铸,世称“郡国五铢”,这是最早的五铢钱。

2. 赤仄五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轮郭上带赤色)钱,面文“五铢”,铸工精湛,形体厚重,以一当五行用。

世称“赤仄五铢”。

3. 上林三官五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面文“五铢”,铸工精美,钱文规范。

世称“上林三官五铢”。

(三官:钟官、技巧、六厩)4. 昭、宣帝三官五铢: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6年),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又有两次大规模的铸行“五铢”钱,此二类币风格相似,铜质、形体、书体在西汉钱中都独树一帜,宣帝铸钱尤为精美。

史称这两种钱为“昭帝三官五铢”和“宣帝三官五铢”。

5. 建武五铢: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秀行铸“五铢”钱,形制规范,字文精整美观。

世称“建武五铢”或“东汉五铢”。

此钱在东汉行用时间极长,期间少有大规模的铸造新钱。

6. 四出五铢: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五铢”钱,背四出纹。

世称“四出五铢”。

当时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危机四伏,人民饱受剥削压迫,老百姓就利用钱上形象诅咒统治者,称“四出破京师”或“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道而去”,表达对当政朝廷的不满。

7. 董卓五铢:东汉末,董卓取秦始皇铜人铸钱,文字夷漫不清,质地拙劣,无郭,旧称“董卓五铢”。

但近年不少泉家提出疑问,认为其文字不清,难以辨认,不宜再用“五铢”这个名号。

现多被称为“无文小钱”。

8. 蜀五铢:西川自刘焉父子起一直行铸“五铢”钱。

蜀汉建立后,又沿袭行铸了这种“五铢”钱,世称“蜀五铢”。

钱分两式。

一式形体稍大,制作粗薄,钱身常带阴文“川”字;二式型小,有内郭,制作规整。

因二式近年常于河西走廊一带出土,有专家又认为此系前凉张轨所铸五铢钱式。

9. 直百五铢:刘备攻成都时,因军用不足,采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以一当百行用。

郡国五铢

郡国五铢

郡国五铢,始铸于汉武帝元狩5年(前118),型制不一,大多薄小.当时各地诸侯有铸钱权,都在自己的封地开矿铸钱,聚敛财富.赤仄五铢,始铸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将铸钱权收归中央,铸赤仄五铢,以一当郡国五铢五,赤仄五铢型制工整厚重,重量达到4.5-5.3克,折合当时的6,7铢.史记记载:"武帝铸五铢钱,郡国多奸铸,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仄一种,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很多人对于赤仄二字感到费解,仄即侧(也指内外郭),赤仄就是指外沿打磨工整,细郭厚重的五铢钱.三官五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废赤仄五铢(赤仄实际上是一当五,而又重略于五铢的虚值币),将铸币权集归中央,令上林三官(即钟官、办铜、均输)所铸之钱.在风格上看武帝三官五铢是五铢钱从初始到成熟.武帝三官五铢昭帝,宣帝五铢:汉武帝死后,由年仅8岁的儿子刘弗陵继位,即昭帝,在位13年(前86年-前74年).昭帝死时年仅21岁.由刘病已(刘询)继位[刘病已的祖父是卫后之子,曾被立为太子(淚太子),被诬害而死,子孙都在民间].在此其间的五铢钱均沿袭武帝的三官制,风格上有所改变.昭帝三官五铢宣帝三官五铢昭,宣帝其间,铸钱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进,就是用母范翻造泥子范.在此之前,官铸钱都是用石范,铜范等直接浇铸,对钱范的损耗较大.而用母范翻制泥子范的方法对母范几乎没损耗,而且提高了铸钱的效率,出现严重移范的机率就更少了.双胎五铢就是采用母范翻子范法的典型物证.西汉过了宣帝统治的顶峰,开始逐渐衰落.皇亲国戚和豪强地主,采用各种手段霸占大量的土地,使无数的自耕农民失去产业,成为流民,也使经济变得萧条.并在民间有盗磨五铢钱外郭,取铜屑盗铸的现象.磨郭五铢也始于此.磨郭五铢西汉末的私铸五铢毛边五铢:出土于西安市郊的三官铸钱遗址.是当时的废品,废弃的原因大多是移范,钱体或钱文有严重的流铜,钱体畸形残缺等.此类钱未经加工打磨,边沿和穿口多有余铜.并不在民间流通,只能在铸钱等遗址出土发现.武帝时期的五铢特征:因为铸范为石质或铜质钱,所以钱文明显略带隐起,五字相交的两笔比较直.赤仄五铢昭帝时期五铢:沿袭了五帝五铢的三官制,风格有所改变:钱文不再隐起,五字相交的两笔较弯曲.宣帝时期五铢:边缘较阔,厚重制美,五字相交的两笔更弯曲,与上下两横几乎垂直交接.有什么其他关于五铢钱的疑问请回帖提出,谢谢!让大家久侯了,续:鸡目五铢:工整精美,堪称小巧玲珑.也是颇有争议的品种,对于其铸造时期主要有3种观点:<1>南北朝陈五铢说:被认为是,但明显不是,可以否定了.天嘉五铢:<2><华谱>:"俗称'鸡目五铢',旧说系之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铸币.新说认为系西汉时期由东园匠专铸皇室陵内用冥币也.按,据出土实物鉴析,均未见流通之磨损痕迹;又,是物尽出自墓葬(或陪脏坑),从而"冥币'之说,更有根据矣.<3>我比较赞同民国时期的说法:王莽铸的,与大泉五十,契刀,金错刀子母相权相权,铸于王莽篹汉前.看行制字文,如同缩小了的宣帝五铢.愚曾买一些小泉直一的窖藏筒子,打开发现常有鸡目五铢,足以推翻<2>的观点.鸡目五铢:东汉建武五铢:始铸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16年(40年),其钱与淮阳王五铢几乎一样,至今难辩.中山国铸的郡国五铢面的五铢,我为什么能肯定是中山国铸造的呢? 请再看以下的图这些破烂是什么?是我认为我去年的一大艳遇与收获,满城出土的毛边五铢,而且很多是铸造残缺的,是当时铸成后被废弃的,也不可能参与流通的,与西安铸钱遗址出的风格,坑口截然有异以上均是满城出土的中山国郡国五铢,下图是同出的钱树树枝`。

五铢面月记号

五铢面月记号

五铢面月记号

五铢面月记号是我国古代货币的一种。

五铢钱起源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

五铢面的“月记号”是指在货币上刻有一个月亮的图案。

这种记号的出现,使得五铢钱具有了更高的收藏价值。


五铢面月记号的具体形态特点是:圆形方孔,钱文为“五铢”,直径约为2.5厘米,重量约为3.5克。

其铸造材料主要为铜,也有一些铁五铢和铅五铢。

五铢钱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铸造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五铢钱在形制、重量、钱文等方面有所差异。


五铢面月记号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见证了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

如今,五铢钱已成为收藏爱好者关注的重点对象,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铢钱的产生及其意义

五铢钱的产生及其意义

五铢钱的产生及其意义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商品货币关系日趋于复杂。

与战国时期比较起来,汉代的货币经济已有很大的发展,这时,人民向国家所纳的租税,田租用谷粟,算赋、口税则用钱,更赋也可以用钱代应,买爵、赎罪有的也用金、钱。

在国家支付方面,两汉的官傣虽然以米解计算,但发付的时候,则往往部分支付现钱,东汉的官傣则规定为半钱半谷,朝廷的赏赐也多用黄金与钱。

与此相关,货币制度也有了重大进步与发展。

汉承秦制,仍以黄金与铜钱为合法的货币,黄金主要用于赏赐、馈赠,而甚少流通,仍系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货币,但它的单位则已入锰为斤;至于民间日用,则主要是铜钱。

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了铜币铸造权,建立了“五株”钱制度。

一、五铢钱的产生秦始皇统一我国的货币制度,规定重如其文的“两半”钱为全国统一的货币,但是为时不久就被破坏了。

因为,秦始皇死后不久,天下大乱,刘邦于秦亡后的第四年,既公元前206年即汉皇帝位,不多时就因“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①,也就是说,汉朝代秦以后,放弃了中央政府垄断铜币铸造权的政策,听任私人铸造轻钱,以改变秦半两钱过重,不适于日用流通的情形。

这时,流通中的货币已是轻小的铜钱,虽然“半两”作为货币单位的名称,仍然被沿袭下来,可是原来名实一致的“半两”钱制早已不存在了。

当时民间所铸的钱称为荚钱②,这种钱钱文仍用“半两”,但较秦半两大为轻小,穿孔较大,肉薄,形制不规整,重约2克许。

任民私铸,必然会导致轻薄劣钱的大量流通,甚至出现不到一株重的“半两钱”。

这时,正值战乱以后,疮痰未复,物资匣乏之时,而一些豪强、富商,趁机囤积居奇,于是造成物价腾贵,竟至发生“米至石万钱”的情形③。

所以,如何稳定货币,健全钱法,就成为汉初的一个重要经济课题。

这一任务,前后经过了七、八十年,即经过高后、文、景以至武帝时,钱制更改了八、九次,官铸、民铸亦数有更张,最后武帝统一了全国的铜币铸造权,建立了“五株”钱制度,才最终获得解决。

“五铢钱”的形制

“五铢钱”的形制

除宝文中的上述现象以外,在一些五铢钱上 还发现或阳文或阴文、而阴文居多的多种字样, 如母王工小大田为川平土中卜木女阳公平法平 孝业辟关五利后君宜侯王八十二廿八等等几十 种字样,且这些字文的分布多不规矩划一,上下、 左右、面、背之处,几乎都有发现。
对于上述文字的含义,有的是记地点,有的 是记人名,有的可能是炉别暗记或记数,还有的
好好学习,不逃课,不迷恋网络,在每次考试中也一直做着佼佼者,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当 10~20 个小钱使用;而三国时刘备铸的直百 五铢钱,一枚顶 100 枚小钱,则是明显的虚值。 总之,各个王朝和帝王时期铸的五铢钱,从形制 上看一致的很少,大多各具特色。
第二,从宝文上看,五铢钱除古龟兹文外多 为篆书,但也有阳文、阴文及书体变化之别。有 的篆书类玉筋篆,如梁武帝的天监五铢;有的又 是方折篆体,如北魏的太和五铢。而在五字的写
可能是行用地所凿之记号。
好好学习,不逃课,不迷恋网络,在每次考试中也一直做着佼佼者,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五铢钱上的纹饰与记号。五铢钱上的 纹饰与记号非常之多。 1968 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 靖王刘胜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许多五铢钱,其中 带记号的占了 70%,仅四决纹钱就有 464 枚。多 年的发现和研究证明,在五铢钱中,除了四决、 四出、三角、星、月、杠、横、竖纹等多见的纹 饰、记号外,还有些比较稀见的纹饰成为五铢钱
首先,从形制上看,五铢钱有大、小、薄、 厚,有廓无廓,穿大穿小,凿穿、剪边、磨廓等 多种样式。如五铢钱最小者,径仅 1 厘米,重 0.6 克上下;较大者,则径达 2.7 厘米,重 6 克左右。 从当值上看,标准的上林三官五铢就是以一当 一,而在其他的一些五铢中,变化就大了。如西 汉的赤仄五铢,以一当五;南朝宋文帝铸的五铢 重八铢,泉界中有当两之说;梁元帝及梁敬帝时 铸的两柱五铢、四柱五铢,虽重不过二三克,却

古代金属货币的演变

古代金属货币的演变

夏商周既是货币起源也是货币发展时期1,夏商时期根据出土的文物考究,我国最早的货币是在夏朝时期诞生的,当时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海贝特别美观,极具观赏价值,于是被夏朝的人们收藏起来当装饰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发现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其实是因为人们发现一个重大问题,即一只鸡与水果没办法以同等的价值进行交换了,所以需要一般等价物,即具备货币的物品。

于是立即付诸行动,至此诞生石头所制作的贝币,接着陆续使用骨头、陶瓷等原材料仿制贝币,即我国最早的人工制作的货币诞生了。

这个时候的计算不似后世以重量为计算单位,商朝的货币计算单位是“朋”,以五个贝币串在一起为一串、两串即为一朋。

2,周朝时期我国的周朝时期,因为当时的实际发展状况将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西周和东周的春秋战国。

西周属于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巅峰阶段,所以货币的发展继续发生新的变化,但是西周的主要流通货币还是贝币,只是发展到中期之后,西周诞生了我国古代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即用青铜制作的贝币。

与此同时,西周在这个时期还诞生了用金银玉石制作的贝币,只是这些货币不用于流通,只是作为周天子对王公贵族的赏赐物。

西周不仅诞生金属货币,还针对贝币制定统一标准,即用作货币的只能是小型海贝,而大型海贝只能当作装饰品。

而且西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西周后期,石贝、骨贝、陶贝等贝币被陆续淘汰,这些货币本身的原材料已不具备重要价值。

在西周的周孝王时期,货币计算单位也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以重量计算的方式,单位是“寽”,一“寽”大概是十二铢,这个计算方式的出现,为后来奠定基础。

东周的春秋战国阶段,我国的货币发展和变化如雨后春笋一般。

在当时除青铜贝币以外,开始诞生以生产工具为模型的货币,例如布币和刀币,这两种货币在诞生之初不仅可以当作货币使用,还能作为生产工具使用,到春秋战国后期更是诞生我国第一枚圆形铜钱。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发展变化1,秦汉时期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定下统一的标准,其中货币也是,秦始皇先是以之前秦国发行的圆形圜钱为形制基础,统一演变成圆形方孔铜钱,在铜钱上面铭刻着重量,这就是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秦半两”。

汉代的五铢钱如今交易价格已经破百万了!

汉代的五铢钱如今交易价格已经破百万了!

汉代的五铢钱如今交易价格已经破百万了!中国古钱币始于夏,最初是以贝币为货币,始于殷商,后⾄东周,再到嬴秦,经过四千多年的发展,在世界上创下了七⼗余项最⾼纪录。

于元⿍四年(公元113年),汉武帝颁布了禁令,禁⽌地⽅铸造钱币,并将全国各地铸造的钱币全部运往京城,并将货币的权⼒集中在中央。

中央设⽴了⼀个专门的货币铸造机构,也就是⽔衡的下属官(钟官、鉴铜官、技术官),负责铸造货币。

钟官负责铸剑,鉴铜师负责检查铜的品质,技艺则是雕刻。

⾯⽂“五铢”的钱币,最早铸造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称五铢。

五铢是秦汉时期货币史上⼀个重要的转折,它使国家统⼀了铸币权。

西汉五铢枚重五铢,造型规则,重量标准,铸造⼯艺精细。

王莽篡汉,改元为新,王莽颁布了⼀系列的政令,禁⽌五铢,实⾏新的货币,三⼗多种,都是仿照周制⽽成,数量庞⼤,流通不便,⼤量的钱币被强⾏推⾏,造成了巨⼤的经济混乱,很快就崩溃了。

因为王莽禁汉,⼤量的五铢被集中销毁,王莽颁布法令,凡是⽤五铢或五铢以上的,都要处以死刑,曾经流⾏的五铢五铢,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惩罚。

东汉建武⼗六年,刘秀在王莽改⾰时曾中断过的五铢制度,对恢复社会经济有了积极的影响。

三国、晋代、南北朝、隋唐、五代、⼗国,是中国货币历史上的⼀个重⼤转变。

到了开皇五年,隋五铢正式在全国流通。

这是⼀枚外圆内⽅的钱币,代表着世界和宇宙。

⼆篆字“五铢”,字迹纤细,风格统⼀,“五”字平平淡淡,上下两横相交,相交之处微微向⾥。

“⾦”字的“铢”字呈箭形。

其⾯郭宽⼴,外形规整,⾁⾯光滑,内、外郭稍⼤于钱⾁,厚度均匀。

这枚铜钱印刷整齐,铜质厚实,形体完整,字体优美,⽣锈⾃然流畅,古朴典雅。

整体铸造深邃,重量适中,铸造⼯艺精良,⽂字突出,边缘宽,外郭略宽,铜⾊厚实匀称,内外郭宽窄,规规矩矩,极有收藏价值。

古钱币虽然体积不⼤,但上⾯却留下了⼤量的历史痕迹。

现在的古钱币已经很少了,但是每⼀枚都是价值连城。

古钱币的价值取决于其存世量、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并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动⽽有⼀定的变动。

五铢钱的发展演变

五铢钱的发展演变

五铢钱的发展演变1.引言1.1 概述五铢钱作为中国古代货币中的一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春秋时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五铢钱最初是以五条小铁棍串在一起形成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圆形的铜币。

这种货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内外的经济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铢钱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其中包含了金属冶炼、钱模制作、铸造等等工艺环节。

制作五铢钱时,首先需要将铜材熔化,然后将熔融的铜液倒入准备好的钱模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就可以得到铸好的五铢钱。

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非常繁琐。

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是一种货币形式,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的使用给人们的交易带来了方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五铢钱也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繁荣与发展。

本文将详细讨论五铢钱的起源和制作工艺,分析五铢钱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发展演变进行总结。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五铢钱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历史价值进行思考。

通过对五铢钱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和货币文化,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智慧。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整体安排和组织进行介绍。

下面是文章结构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讨论和阐述五铢钱的发展演变:首先,将对五铢钱的起源进行介绍。

在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五铢钱的起源和起初的使用情况。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将揭示五铢钱的最早出现和使用情况的变迁。

接着,将重点探讨五铢钱的制作工艺。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五铢钱的制作过程、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的演变。

通过对五铢钱的制作工艺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五铢钱在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技术和艺术价值。

在文章的结尾,将对五铢钱的发展演变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五铢钱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变化和演进,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同时,还将思考五铢钱在历史上的意义,并对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直百五铢钱的奥秘

直百五铢钱的奥秘

直百五铢钱的奥秘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的益州百姓大概会很怀念刘璋。

因为他们发现,益州的新主人刘备上台后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建立一套强大的新汲取机制,对益州的百姓进行搜刮。

新的汲取机制来自刘巴与诸葛亮等人的设计。

据《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的裴松之注记载,刘巴在建安十九年曾就如何有效敛财向刘备献计:“军用不足,备甚忧之。

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

’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刘备苦于军用不足,刘巴建议实施两条政策,第一条是铸造“直百钱”,也就是铸造一种新货币,一枚新币的面值相当于一百枚过去蜀地的五铢钱;第二条是由官府接管市场、控制物价,不许价格发生不利于官府的波动。

刘备采纳刘巴的建议,蜀国的国库很快丰盈。

刘备发行的“直百五铢钱”出土甚多,绝大多数重8—9克,钱上的文字显示,它们或在成都铸造,或在犍为郡铸造。

而刘璋父子统治益州时铸造的蜀地的五铢钱的重量一般在2—3.7克左右,以2.5克较为常见。

也就是说,刘备铸造的新钱的重量仅相当于旧钱的3—4倍,法定面值却是旧钱的100倍。

他一手铸钱,一手控制市场与物价,空手套白狼,迅速从百姓手中汲取了30倍上下的财物。

保障蜀汉的高强度汲取政策顺利推行的是由严刑峻法构筑起来的高压统治。

建安十九年,在刘备的授意下,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五人共造“蜀科”,亦即在汉律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一套针对益州百姓的法律。

蜀科的具体内容已经失传,但对它的大致面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裴注中有载:“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意思是:诸葛亮制定了严刑峻法来保障对百姓的盘剥。

益州的百姓,上至豪族、士人,下至庶民、奴婢,都心怀怨言。

参与制定蜀科的法正起初未能理解严刑峻法的必要性,他跑去跟诸葛亮提意见:“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原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话说“犍为五铢”

话说“犍为五铢”

话说“犍为五铢”————————————————————————————————作者:————————————————————————————————日期:话说“犍为五铢”罗家祥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是唐朝刘禹锡所作的《蜀先主庙》。

诗中,他以“业复五铢钱”代指刘备、诸葛亮立志北伐,恢复汉室的事业。

原来,五铢钱是西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通行全国的货币,到东汉、蜀国依然使用。

因此,以五铢钱代称“汉朝”也是理所当然的。

古代的流通手段有多种,但使用期限最长的硬通货还是金、银、铜之类。

犍为郡在历史上有多处金、银、铜矿见诸史册。

西汉汉武帝开置了犍为郡,属下的朱提、堂琅县等出铜,所产的铜器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方国瑜在其所著《朱提堂琅洗概说》中说:“炎汉铜洗见于金石书著录者,已数百器,其铭文之有地名可考,则以朱提、堂琅所造为最多。

”在今云南昭通(古属犍为郡)曾出土“大泉五十”钱范(钱范是铸钱的模型。

背面有“日利千万”四字,与其他地区发现的王莽钱范全同。

这说明当时昭通早就有管铸币的钱局)。

三国时,刘备入蜀后,自称“汉中王”,他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货币实行“五铢钱”,为稳定物价,他还曾经发行了“直百五铢”的大额货币(见图)。

其中,有一种“犍为五铢”钱,是中国最早的地名钱。

犍为(治武阳,即今彭山)当时是巴蜀的商业中心,与蜀郡、广汉合称“三蜀”。

当地所铸的“犍为五铢”钱背后有一个“为”字,有阳刻夜有阴刻,直径2.9厘米,重9克。

背有“好右有为”之字,相传是诸葛亮手笔。

凡钱背有“为”字者,属益州犍为郡所造,方穿圆钱记铸地名者即由此始。

所以收藏界称之为“犍为五铢”。

其文字,“直百”为隶书,“五铢”沿承汉五株小篆,像这样币文为篆、隶合用钱币,在货币史上也是少见的。

以隶书为币文,始于蜀,当为后世钱文用隶之滥觞。

《三国食货志》云:“蜀自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始铸直百钱,续铸之直百钱甚多,其面文为直百五铢、背‘好右有为’字者,当系犍为郡所铸,知蜀之铸钱不限在一地也。

《五铢纲目》之五:【曹魏五铢】

《五铢纲目》之五:【曹魏五铢】

《五铢纲目》之五:【曹魏五铢】魏武帝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在此缅怀一代枭雄曹操,并没有肯定地说曹魏五铢就是曹操所铸,期待有更多考古资料加以证实。

曹魏五铢的研究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钱币史研究领域里可圈可点的一个成绩。

为考察曹魏五铢问题,河南省钱币学会专门成立了曹魏五铢课题组。

课题组的谢世平在1986年曾发表文章,对曹魏五铢钱作了初步探讨,为曹魏五铢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搜集一下相关的文章学习一下,在此我就不絮叨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对曹魏五铢断代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1979年在江西南昌发现的三国东吴高荣墓,年代判定为公元232—238年,即曹魏太和六年—景初二年,属三国早期。

二是1984年4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现的三国东吴朱然墓,年代为孙吴赤乌十二年(249年),即曹魏嘉平元年,属三国晚期。

这两个墓葬都出土了曹魏五铢,证明了在三国早期这种五铢就已经铸造了。

曹魏五铢的断代同时还为南梁两柱、四柱五铢的断代提供了帮助。

原来普遍都以为那种面上下星的五铢就是两柱五铢,但经过对曹魏五铢的研究,已经认定了那只是曹魏五铢的一个品种,而真正的梁两柱和梁四柱目前还需要继续研究才能最后定论。

从目前发现的曹魏五铢来看,直径重量大小不一,应该是铸行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且品种非常丰富,其中不乏一些奇异品种。

下图是我比较喜欢的曹魏五铢面六星:孙伟2009年4月24日写于泉城济南。

《随笔泉话》五铢钱各时期版别图文鉴赏

《随笔泉话》五铢钱各时期版别图文鉴赏

《随笔泉话》五铢钱各时期版别图文鉴赏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便已进入货币时代。

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上曾铸造使用过不少成功的出色的货币,其中以五铢钱最为突出,自汉至清末基本上行用不废,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的货币制度的标杆。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

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

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往后很多朝代在不同时期也分别铸造很多版别不一的五铢钱,而五铢钱也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

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分享一下自藏各个时期版别不同的五铢钱。

郡国五铢(元守五铢)铸期: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西汉末年(新莽时期一度停废)币质:青铜为主。

另见有金、银、玉铅、锡、铁等不同质地特征:西汉五铢面铸外郭无内郭,字体较宽大上林三官五铢铸期:汉武帝元鼎四年币质:青铜为主特征: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

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

宣帝五铢铸期:汉宣帝晚期币质:青铜特征: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

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

“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

略论三国蜀币之犍为五铢

略论三国蜀币之犍为五铢

收稿日期#&#& (&* ("作者介绍王鹏"-)' (男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管理学博士后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刻$ ll%!背穿下阴刻$五%" 这些不同的阴刻疑为铸 工所刻或是流通所在区域的记号!对此目前并无定 论" 直百五铢前期铸造材质为铜!后期逐渐有铁币 出现!在四川合川- 今属重庆. #隆昌#巫山- 今属重 庆. 均出土了铁质直百五铢 &#' !犍为五铢是否有铁 币还未知 &*' "
关键词三国钱币蜀汉犍为五铢直百五铢
中图分类`.)'$%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1 (*1##&#&&1 ()& (&.
中国经过秦半两和汉五铢辉煌的货币大统一 时期到汉末三国期间汉皇室羸弱战乱不断!董卓 在钱币铸造上缺斤少两$坏五铢!更铸小钱% !" 当时百姓更相信谷帛的价值!货币制度发生了大 的倒退!几乎回到了物物交换的时代!犍为五铢 - 直百五铢. 成为了三国时期中国货币唯一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点" 犍为五铢是刘备入蜀后所铸之直百五铢钱的 一种!因其背面左侧铸有该钱之铸造地古犍为郡 的$为%字!因而称为$犍为五铢%!这是中国历史上 圆形方孔钱币的形制出现后第一次在钱币上铸录 铸造地点" $直百%通$值百%!表明一枚犍为五铢 与一百枚五铢钱的价值相等!所以犍为五铢是一 种大值虚币" 由于犍为五铢是直百五铢中的一 种!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光背直百五铢也可能是在 犍为所铸!所以本文在论说犍为五铢时为保证内 容完整兼论直百五铢"

“长寿钱”的鼻祖——郡国五铢

“长寿钱”的鼻祖——郡国五铢

“长寿钱”的鼻祖——郡国五铢说到中国的货币史,就不能不说五铢钱。

五铢钱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人们习惯上把五铢钱称为“长寿钱”,而追本溯源,长寿钱的“鼻祖”,是汉武帝时期铸造的郡国五铢钱。

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郡国五铢仿佛一个孕妇腹中的巨婴,产妇经过长时间的阵痛之后,巨婴终于呱呱坠地——从此,中国历史上铸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五铢钱,开始独步天下数百年,成为了钱币中的白眉。

此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等朝代,都曾鼓铸过数量不等的五铢钱。

唐朝初年,也曾经使用过前朝铸造的五铢钱。

直到武德四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的钱炉火苗被熄灭后,五铢钱才黯然退场。

因五铢钱使用的时间长达七、八百年;使用的朝代多达十个左右。

因此,称其为长寿钱,正是名副其实。

公元前140年,雄心勃勃的汉武帝登上了皇位。

汉武帝是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继承大位后,摒弃了文、景时期奉行的那一套“无为”的黄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术成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他对外推行积极的扩张政策,多次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领重兵,深入大漠,横扫匈奴大军。

迫使匈奴主动议和,重提和亲......。

汉武帝执政后,先后进行了六次货币改革。

前三次币改,均以失败而告终。

先后铸造过的三铢钱、四铢半两钱、“白金三品”、皮币等,或因新铸钱币引起了私铸盛行;或因新钱币面值较大,成为了“虚钱”,民不乐用,难以推行。

因此,上述三次币改后的新制钱币,使用的时间都不长。

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在汲取前三次币改教训的基础上,拉开了第四次币改的帷幕。

郡国五铢钱,正是第四次币改的产物。

郡国的形成,是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

当楚汉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时,刘邦为了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分化瓦解项羽的阵营,使手下的那些功勋卓著的弟兄们,使归顺了自己后立下大功的降将们,能够继续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他对其中的七位将军封王拜侯(韩王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五铢钱名词解释

五铢钱名词解释

五铢钱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如下:
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

钱文“五铢”二字,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铢”。

它的标准重量为4克,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

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

自汉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币制不复改变。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铸行东汉五铢钱。

此钱径2.5厘米,重3.4~3.5克,外郭较窄。

灵帝时铸“四出五铢”,即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至外郭,其形制、质量与东汉五铢钱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汉铸直百五铢;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始铸“太和五铢”,宣武帝永平三年(510)铸“永平五铢”,孝庄帝永安二年(529)铸“永安五铢”;西魏文帝大统六年(540)铸“大统五铢”,形制似“永安五铢”。

萧梁初期,曾铸“大样五铢”;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铸“常平五铢”。

581年,隋统一后,另铸“开皇五铢”,结束了长达一百余年币制混乱的局面。

唐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

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绝美五铢铜范,十六款五铢小知识大全(建议收藏)

绝美五铢铜范,十六款五铢小知识大全(建议收藏)

绝美五铢铜范,十六款五铢小知识大全(建议收藏)铜范由青铜铸成,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铸钱的质量和效率。

但是,铜范的制作比较复杂,铜质子范大都是用母范浇铸而成,铜质范范面光滑清洁,使用时在表面需涂上一层涂料,既可调节铸钱时冷却的时间,又可减轻高温的金属熔液对铜范的损伤程度,以延长铜范的使用寿命。

发现的先秦铜子范有半两钱范、“贝益”六化范、鬼脸钱范等等。

汉至南北朝,五铢钱制的铜子范就更多了。

五铢钱铸造的时期有东汉、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汉五铢主要分一下几种郡国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守五铢。

钱直径2.5厘米左右,有仅2.5克的,也有达到7.5克重量的,平均重约3.5-4克,正因为不标准、不统一才有这么大的差距。

“五”字交笔为直笔的,也有缓曲、变形等多种,形制也不统一;“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

从符号上看,郡国有穿上横、穿下横、穿上三角、穿上下三角、穿下横、穿下半月等。

由于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

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

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

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铸期: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西汉末年(新莽时期一度停废)币质:青铜为主。

另见有金、银、玉铅、锡、铁等不同质地特征:西汉五铢面铸外郭无内郭参价:主要就以青铜普品为例,5-10元一枚。

赤仄五铢赤仄五铢是西汉武帝元鼎二年由钟官铸造发行的五铢钱,其与当时通行的郡国五铢并行,以一当五枚郡国五铢。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五铢钱长铸近800年,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版别款式浩如烟海,令集藏者眼花缭乱,真真是趣味盎然,蔚为大观。

为助益各位泉友五铢版别集藏研究,现辑录高人集藏的五铢版别实物图谱,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的泉识提高和鉴赏及集藏方略有所裨益,此甚善。

大致按五铢通行年代倒置贴图,自隋五铢开始反至大汉,贴图太多,重在图示标示说明,顺序错乱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1、隋朝置样五铢2、隋朝曲笔五铢3、隋朝直笔五铢正样(一排)、小样(二排)4、北魏永平五铢5、北魏永平五铢减重版现代经济一不好就使劲发行钱币,古代经济一不好就减重~~其实原理都一样,钱币里掺水~~6、南朝陈五铢7、北周五铢(有称陈五铢二式)8、南朝梁两柱五铢(有说曹魏两柱五铢)9、南齐五铢?10、六朝无文11、六朝传形12、沈郎五铢13、沈郎五铢(横隔五、纵隔五、传行)14、六朝两柱五铢15、曹魏五铢两版16、蜀五铢(或刘焉五铢)17、六朝五铢背四出南梁五铢这个是~梅长苏买宅子用的就是这个~~得用一车~~ 18、剪边极限方五铢19、鸡目五铢普品20、鸡目五铢广穿21、鸡目五铢上杠22、鸡目宽边上下杠鸡目五铢,是陪葬品,也就是冥币~~23、更始五铢更始五铢前边介绍过,需要了解的朋友回复“更始五铢”四个字就能收到相关介绍文章。

24、背四出25、背四决纹26、五金版27、赤仄五铢-面四决纹28、东汉阔缘29、鸡目五铢(穿下半星)30、实心金头31、传行32、磨边传行33、剪边合背(背文逆时针旋转90°)34、剪边合背(背文顺时针旋转90°)35、剪边合面36、合面37、饼子五铢(直径:27.15mm 厚:2.76mm 重:7.0g)38、趣味品(实心五内上部分,实心金头;五笔画上巨星)39、趣味品(实心五内上部分,实心金头;五笔画上巨星)40、趣味品(古人不知为何作此造型?当纽扣?)41、浅字模糊版42、面接穿上全星43、面接穿下全星44、“五”叠文版45、“铢”叠文版46、'五'、'铢'两字都叠文47、纵隔五版48、横隔五版49、'五'内上星50、“五'内下星51、“五”左旁星52、'五'右旁星53、面上双星54、面下双星55、“五”下星、“铢”下星56、五内双星57、面上四星58、面上三星59、面下三星65、面上单星68、“五”上横杠69、“五”下横杠70、“铢”上横杠71、“铢”下横杠72、面上横杠73、面下横杠74、“五”上竖杠75、“五”下竖杠76、“铢”上竖杠77、“铢”下竖杠78、穿上竖杠79、穿下竖杠80、面上阳文卧“王”81、面上阴文卧“王”。

五铢钱是什么意思

五铢钱是什么意思

五铢钱是什么意思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的名称,钱币上有"五铢"二篆字,因此而得名。

“铢”为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所以被称为五铢钱。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然使用秦朝制做的半两钱,由于当时允许民间私铸,所以导致出现了重量仅一克的假钱,民间一些不良商人还将秦制的半两钱币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钱币,就可剪出一个半两钱币所用的青铜,他们用剪下的青铜又可以铸造半两,这样一来,导致货币市场非常混乱。

后来,吕后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主张进行币制改革,并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不良商贩剪边,所以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规定五铢为计重单位,从此,汉五铢便这样诞生,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实现了国家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管理,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每枚重五铢,形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工艺非常精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犍为五铢”
罗家祥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是唐朝刘禹锡所作的《蜀先主庙》。

诗中,他以“业复五铢钱”代指刘备、诸葛亮立志北伐,恢复汉室的事业。

原来,五铢钱是西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通行全国的货币,到东汉、蜀国依然使用。

因此,以五铢钱代称“汉朝”也是理所当然的。

古代的流通手段有多种,但使用期限最长的硬通货还是金、银、铜之类。

犍为郡在历史上有多处金、银、铜矿见诸史册。

西汉汉武帝开置了犍为郡,属下的朱提、堂琅县等出铜,所产的铜器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方国瑜在其所著《朱提堂琅洗概说》中说:“炎汉铜洗见于金石书著录者,已数百器,其铭文之有地名可考,则以朱提、堂琅所造为最多。

”在今云南昭通(古属犍为郡)曾出土“大泉五十”钱范(钱范是铸钱的模型。

背面有“日利千万”四字,与其他地区发现的王莽钱范全同。

这说明当时昭通早就有管铸币的钱局)。

三国时,刘备入蜀后,自称“汉中王”,他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货币实行“五铢钱”,为稳定物价,他还曾经发
行了“直百五铢”的大额货币(见图)。

其中,有一种“犍为五铢”钱,是中国最早的地名钱。

犍为(治武阳,即今彭山)当时是巴蜀的商业中心,与蜀郡、广汉合称“三蜀”。

当地所铸的“犍为五铢”钱背后有一个“为”字,有阳刻夜有阴刻,直径2.9厘米,重9克。

背有“好右有为”之字,相传是诸葛亮手笔。

凡钱背有“为”字者,属益州犍为郡所造,方穿圆钱记铸地名者即由此始。

所以收藏界称之为“犍为五铢”。

其文字,“直百”为隶书,“五铢”沿承汉五株小篆,像这样币文为篆、隶合用钱币,在货币史上也是少见的。

以隶书为币文,始于蜀,当为后世钱文用隶之滥觞。

《三国食货志》云:“蜀自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始铸直百钱,续铸之直百钱甚多,其面文为直百五铢、背‘好右有为’字者,当系犍为郡所铸,知蜀之铸钱不限在一地也。


犍为郡有铜山,又是“五尺道”通向南部的要道,因此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20世纪70年代,在四川威远县出土一批古钱,其中直百五铢400多枚,“犍为五铢”103枚。

据《威远县志》记载:“汉时威远县为资中县”,隶属犍为郡。

它是以一当百的“大钱”,因为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逐渐越铸越轻,价值也越来越低。

但今天已经成为古币收藏者的珍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