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解读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本章规划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环境的产物,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潮流。
城市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城市的形成又时刻不停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城市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发展、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
城市是个可以从多角度研究的对象,其中城市的空间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地理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城市的功能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为此,课程标准及教材选择了以下内容: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影响下的地理环境。
本章内容不仅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热点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进行城市问题调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基本技能。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从容说课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容量大,主要包括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等内容。
“城市区位分析”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通过一些实例,如纽约、重庆、武汉等典型城市,重点分析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关于“城市土地利用”,教材设计了阅读材料和活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读图分析,最后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教学中要使学生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会运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可采用个案分析法,找典型的、具体的城市,说出其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征。
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几种广为承认的理论,其中以“中心地理论”最为典型,教学中可通过读图、实地调查等方式,理解中心地理论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1城市空间结构 之一 城市区位分析
东亚日本、朝鲜半 岛及我国东部沿海 和平原地区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
带。 干旱、寒冷、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我国特大城市的区位与气候有何关系?
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2000年)
丽水各市、县城分布有什么特点?
看图观察:广东一些城市的分布特点
为什么城市大多临近河流、湖泊、海洋? ——能提供水源、水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2)经济地理区位
——资源、交通、工农业生产等
(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政治中心、政治区位、宗教、军 事、科技等
城市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区位
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2000年)
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的哪级阶梯?为什么?
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玉门、东营
铁矿城市 鞍山、马鞍山
本溪、攀枝花 包头等 大同、鹤岗、
煤矿城市 抚顺、六盘水
淮南等
分析:我国城市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 交通干线往往形成城市分布轴线。 交通枢纽城市,洲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石 家 庄 市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①地形: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同时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②气候: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③河流:河口地区,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海口地理位置
城市区位分析
经济地理区位
在煤矿开发前,河谷地带未出现城市(A图)。为什么随 着对煤矿的大规模开发城市开始兴起?(B图)
石油城市 大庆、克拉玛依、
2.城市的区位因素:
(2)经济地理区位 ◆资源 :产业革命后邻近矿产地形成矿业城市 ◆交通: 城市分布趋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 ◆工农业: 工农业发达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市中心形成商业区
市中心交通最好,租金最高; 交通干线交会处,租金次高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美国好莱坞 美国的唐人街
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
连一连
• *济宁市规划局对济宁 城区进行统筹规划 • *北京市中心城区形成 了行政区 • *商业区、住宅区、工 业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程度不同 • *美国有唐人街,有黑 人区,还有白人区 • *香港等很多发达地区 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 级住宅区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巩固提高
图中直线为城市道路,曲线为地租等值线,读图完 成以下问题: C
1 2
5
A
B
3
4
(2) 若图中等值线分别是 3000元/平方米, 2200元/平方米, (3) 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地租 ( 4 )问题探究:假设你现有资金 20 万,如果买 (1)在图中 A 、 B600 、C元 处选择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1400 元 / 平方 米 , / 平方米 ,则等 值线 1 的 标值是 交通通达度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100 平方米的住房,应选择何处?还要开 50平方米 高低受 和 因素的 并用图标标出。 ,等值线2的标值是 ,等值线3的标值是 ,等值线 的商店或 200 平方米的小工厂呢? 影响。 4的标值是 ,等值线5的标值是 。
上 海
香 港
3、城市的服务范围
(1)、什么是城市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某种企业或商店接受服务的人口在地 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以及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 域空间上的分布范围。 村地区。范围不固定,且无明确的界线。
(2)、城市为区域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
购物、就医、求学等
(3)、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内容相同 吗? 不相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罗肇定庆 廷锴纪念中学
带型
常见的城市形态比较:见考点一
地域 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影响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受河流或 因素 用地规整,形态集中。交通线阻隔
条带状或放射状
沿交通线分布,沿河 分布;受地形限制。
城市 结构
各组成部分比较 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 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 生活,各片互不连接。
1. 经济因素 (主要原因) (交通的通达度)
地租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 是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2. 其它因素: 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 历史因素(继承、保护、改变) 行政因素 制定政策、城市规划、引导
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位置
市中心
从中心 延伸出 来的主 要公路 的交汇 点 远离公 路的地 区
区)?该区位于市中心的原因:
距离市中心近,接近最大消费人群,经济效益最高。
AB为 住宅区 ,BC为 工业区 。
2.某城市有环行—放射状道路网,读图2-2-4回答(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
D 线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地段一般分布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A
【解析】 (2)在城市干道与环路相交的地段,交通通达度较周
围高,常会形成地租次高峰。图中d曲线与此相符。在功能区的
布局要求上,商业区常要求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求接近最
大消费人群,且它的付租能力较高。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 等功能分区。读图完成 2007文综北京卷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 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 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 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 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 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 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 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 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如把城市视为一个大圆他认为同一利用方式的土地通常呈扇瓣状从圆心中心商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放射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其用地逐步形成一个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的扇形区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扇形它可左右隆起
• 城市经济学
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
本章将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概念、 基础理论、典型模式和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的主要因素,并重点讨论我国城市空 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社会经 济因素,概括了各个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 及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 性、综合性、动态性、内聚性、扩展性等 特征说明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因素的复杂 性和多元性。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因素要 属政府行为、土地价格、社会结构及人文 类型等因素。
一、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是在农业区位论、工 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
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 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 农业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佳选 择。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所首 创,他在1826年出版的名著《孤立国同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 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差异合理安排农业 生产,优化土地组合的思想。系统地建 立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成为农业区 位理论,甚至区位理论的鼻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邻近矿产资源地, 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
举例: 如攀枝花市、大庆市、大同、抚顺、 举例: 如攀枝花市、大庆市、大同、抚顺、约 翰内斯堡就分布在矿产资源地, 翰内斯堡就分布在矿产资源地,形成工矿城市
邻近港口或边境, 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
举例: 如深圳市、珠海市 举例: 如深圳市、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 1、降水与城市:城市分布在有适度降水的地区 、降水与城市 城市分布在有适度降水的地区 2、气温与城市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带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 、气温与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带 3、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寒地区 湿 、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寒地区,湿 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较少
自然资源
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 煤炭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 曼彻斯特, 英国的伯明翰、 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 石油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 我国的大庆、 英国的阿伯丁, 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铁矿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鞍山 包头、攀枝花等。 鞍山、 金矿开采为基础的 开采为基础的——约翰内斯堡等 约翰内斯堡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约翰内斯堡等。 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 木材加工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伊春等 伊春等。 旅游资源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黄山 张家界等。 黄山、 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黄山、张家界等。
①地形:位于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 地形:位于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和节省建筑投资。 和节省建筑投资。 ②气候:位于中低纬滨海,四季温暖湿润。 气候:位于中低纬滨海,四季温暖湿润。 ③河流:位于南渡江入海口处,水运交通便利,且提供了充足水源。 河流:位于南渡江入海口处,水运交通便利,且提供了充足水源。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郊区 其转向
。
返回
[跟随名师· 解疑难] 1.城市的空间结构 功能区 组 成 特 点 区 位
地区性、全国性或国
中心 际性的大公司、大商 商务区 行、大银行等机构, 也有高级商场 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 (或超级商场)组成
建筑密集,高 楼林立。早晚 人口流动量较
①组成:由 商业街 和各种商场组成。
②特点: 交通便捷 ,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
(3)住宅区: ①特点: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 设施 。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 ②类型 市政统一 规划 建设的住宅区 高级 住宅区 ③分化 低级住宅区
返回
(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 边缘 。 ②特点: 交通便利 ,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存在不同 空气 程度的噪声、 、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返回
(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
)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返回
(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
A.工业区
距市中心远, 地租低,工 业用地面积
因 高,商业的
付租能力越 强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离市
中心可大大 降低成本
返回
下班和购物
主要影响因素 图 示 经济 因素 交通 通达度
具体表现
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 原 在差异:市中心是交通干线的会合处,通达度最 因 高,形成地租最高峰;城市外缘干线与环线会合 处,通达度次之,形成地租次高峰
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
4 3
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要有便利的交通 (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 1.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 2.对于污染工业 对于污染工业
盛行单一风向—— 盛行单一风向 下风向
收入
上海 浦东 中央 绿地
行政 因素
政 策
沙面 历史
问题: 问题:
广州市海珠区原来是工业发展集中区, 广州市海珠区原来是工业发展集中区,工业大道的 名称就来源于此。现在,工业大道还名符其实吗?为什么? 名称就来源于此。现在,工业大道还名符其实吗?为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
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相同点
不同点
1、市中心均为 、 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 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 2、高、中、低 、 形向外发展 级住宅出现分化, 级住宅出现分化, 城市围绕不同的核心发展形成 且背向发展 多核心模式
假设市中心区有块空地,政府进行招标, 假设市中心区有块空地,政府进行招标, 现在有个农民想来这里种植花卉, 现在有个农民想来这里种植花卉,一个商 人想来这里开间大商场, 人想来这里开间大商场,一个企业家想来 这里办水泥厂, 这里办水泥厂,你们觉得谁最有可能得到 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为什么? 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为什么?
地 租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 有何差异? 有何差异? 商业活动付租能力受 离市中心远近影响最 工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城 市地域结构)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 分布和组合 构成了城市内部的 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3.形成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 地租的高低 距离市中心远近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收入的不同 导致 住宅区 的分化 (2)社会因素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 土地利用 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4.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1.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 功能区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形态 呈点状或条 状 集聚成片 工业区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 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一般为住宅用地。
③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
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成因总结:
早期土地利用 影响日后功能 分区 历史因素
形基 成础 昔日土地利用 现在可能完全 改变
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
快速发展。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 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答案]
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
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
要考虑四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 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 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下面是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布 局的两种方案,你觉得哪种方案较为合理,并 说明理由。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议?
我国北方某城市的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
方案二较为合理。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 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容 易产生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 职工在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 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 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 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染等。方 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住 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 围的居住用地可以在与工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 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地带来的环境污染。
政府 小区
工厂
工业区 郊区 住宅区
3.主要功能区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特点: 一般占40%-60%,地价较低,污染较小。
有配套的服务设施
职业构成复杂,贫富差距大,分化明显
住宅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中高级 高收入 住宅区 阶层 低级住 低收入 宅区 阶层 面积大, 有些有独 立庭院
团块状城市(成都)
北京
华盛顿
合肥
星 状 城 市 ( 莫 斯 科 )
片区状城市(重庆)
条带状城市(兰州)
宜 昌
西 宁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
2.功能区的形成——集聚效应
二、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
( D)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2013·广东高考)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
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
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
2008 年相比,2011 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总之,要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 变化进行分析评价。
1.(2014·大纲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 (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D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
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
区
考点:(一)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 三个方面:
第一,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方 便职工上下班。
第二,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最好要布置绿化带进行保护 第三,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 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工业可布局在住宅区附近,污染较大的企业 如下布局:
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
盛行单一风向—— 下风向 季风—— 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多种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
布置在河流的下游
【典例剖析】 (2013·山东文综,7~8)下图示意东欧 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完成(1)~(2)题。
城市空间结构详细
扬州
北京
京包线
线
陇
海
京哈线 京广线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包线
兰州
哈尔滨
北京
包头 京 包 线 天津
上海
广州
九龙
乌鲁木齐
京沪线 陇海线
陇
北京
连云港
海
线 徐州
上海
京广线
浙赣线
北京
湘黔线
昆明
贵阳
株洲
广州
杭 上海
乌鲁木齐
京广线
陇海线
北京
郑州
陇
海
连云港 线
广州
乌鲁木齐
宝成线 成昆线
成都
宝鸡 陇
连云港
影 历史原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响 功能区现状。
城 经济因素:
市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功
2.交通的通达性:市中心通达度最高,租金
能 最贵。从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
分 会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较贵。
区 社会原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的 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地的级别越高,六边形的面积就越大。 B.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C.不同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D.同一级别的六边形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① ② ③
④
①②③④分别为化工厂、商 场、自来水厂、钢铁厂。
分析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的原因?
❖ 地形——山地多,平地少,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
平原地形利于城市布局;
❖ 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沿海地区处于河
❖
流的下游,河流水量丰富,为城市提供水源。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1)概念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
深化升华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城市里。
①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
②城市的特点: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2)类型①集中式;②分散式。
(3)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河流。
如平原地区的城市比较规整;山区、丘陵的城市比较破碎。
②社会环境因素:交通线、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如沿交通线分布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
方法点拨运用关联图法分析城市形态与影响因素图2-12.城市地域形态每个城市地域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形状,这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城市的地域形态可以分为团块状、条带式或放射状和组团式几大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1)团块状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在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的地域则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伸,形成团块状的形态。
这种类型的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建设的投资。
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较常见的城市形态。
如成都、合肥和美国的华盛顿。
(2)条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城市地域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轴向发展。
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山区河谷城市或沿铁路线的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地域形态,如兰州、常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3)组团状城市由于受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或在规划、控制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外围部分的几片与中心区以及各片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共18张PPT)
【找一找】 我们的生活涉及的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中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同类土地利用方式 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功能分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行政区、 文化区等
【画一画】
土地租金
市 中 心
土地租金
市 中 公路干线心
4.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 常是( )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5.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工 业 内
区
城
区
市影
同心圆模式
地 域
响 因
结素
构
变化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经济 社会 历史 行政
工业园区
相城区 高新区
古城区
吴中区
历史因素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新建初期,花3300万制作的总体规划图;
然后又在总体规划下做了150项单项规划,全部的花费是2亿元。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
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A.各种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B.各种活动的付租能 力
C.各种活动的科学技术水平 D.各种活动的从业人员 多少
2、在市中心的附近出现住宅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在市中心附近,住宅付租水平最高 B.在市中心附近,通达度好、繁华,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通达度低,租金较低 D.在市中心附近,人口密集,住宅的需求量大 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 ) A.城市规划的需要 B. 各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交通条件的发展 D.人口的消费需要
新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赵华
3、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
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 置防护带 ,卫生防护带是非 公用性建筑物
-----环境污染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有爆炸火灾危险的企业
盛行单一风向—— 下风向
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
季风—— 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多种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
布置在河流的下游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功能区
(一)成因:
1、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占据一定土地
2、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3、各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各不相同
(二)特点:
1、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线 2、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比较项目 商业区 工业区
面积 最小 中
形状 点或条 状 片状或 带状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 模式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共同特点
同心圆模式
距城市中心距 离的远近及收 入水平
交通线的 出现
各功能区呈 同心圆分布 功能区沿交 通线呈扇形 或楔形 城市围绕 多个核心 发展
扇形模式
1.都是以中 心商务区作 为模式的核 心 2.高级住宅 区与低级住 宅区的分布 正好相反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市中心地价高,工业污染重,为降低成本,保护环 境 外迁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中有大量运输需求,为降低成本,便于 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要求便利交通。
商业区
区位需求
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
中心商务区及其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详细
01.
中心地的级别越高,六边形的面积就越大。
爱尔兰
世界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
北纬60度西欧地区
日本-韩国-中国的东南沿海
我国特大城市分布(2000年)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的概念 绝对区位 相对区位
汇报人姓名
地形
01
气候
02
水源
03
自然资源
04
交通条件
05
政治、军事、宗教
06
自然地理区位
07
经济地理区位
08
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北方煤、铁、石油多
南方有色金属多
我国矿产资源相对 集中,有利于资源 大规模开采,同时 也造成不同地区矿 产资源的流通交换 加重运输负担。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鹤岗
鸡西
霍林河
东胜
石嘴山
阜新
开滦
峰峰
徐州
阳泉
西山
大同
平顶山
神府
六盘水
攀枝花
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 在我国的能源中其储 量和产量居首位,而 在世界上其产量也居 第一位。
城市区位因素
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01
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02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03
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
04
地形
气候: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 范围,从而形成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空间网络格局。
3、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指导区域 规划和城市建设
(2)指导商业网点的布局 活动:
1、书本34页实践活动
购买商品
商店数目、规模
粮食、食用油、食用盐、 数目多,规模小
卫生纸、牙膏、香皂
衣服、高档化妆品 数目相对较少, 规模较大
电视、冰箱、计算机 数目更少,规 模一般更大
商店离住所距离 相距近 相距较远
相距一般最远
2、书本35页探究活动
地质:应选择在少地质灾害出现、地基稳定的地区。
交通:多分布于交通便利地区,在交通枢纽处往往有大城 市分布。
自然资源:尤其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容易形成矿业城市,如
大庆、克拉玛依(石油);大同、鸡西、鹤岗
社
(煤炭);攀枝花、鞍山、本溪(铁矿)。
会 政治:政治中心有利于城市发育;此外国家政策也会影响
经
城市发展,如深圳、珠海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改革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什么是聚落吗?聚落可分为哪些类型?有何区别?
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3、区别:见书本P26第一段。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城市区位的含义:书本26页 2、城市区位因素
形态 多呈点状或条状
成片状分布
多呈片状、团状 分布
区位 特征
一般位于市中心等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地 高级住宅区与高地、
交通便利地区,地 租、环保);趋向沿主要交 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
价较高
通干线分布(运输方便) 区与低地、工业区联
功能区 特征
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 最繁忙;人口昼夜差别 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商 业 用 地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韶关地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种城市 用地?
交 通 用 地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韶关地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种城市 用地?
政 府 机 关 用 地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韶关地 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 属于哪种城市用地?
住 宅 用 地
济
开放政策。
因 宗教:宗教中心容易形成宗教城市,如梵蒂冈(天主教)、
素
麦加、麦地那(伊斯兰教)、耶路撒冷(伊斯兰教、
基督教、犹太教)、拉萨(喇嘛教)。
军事:以前的军事活动中心后来多发展成城市,如嘉峪关。
科技: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因科技而兴起。
旅游:如广西桂林市、安徽黄山市等。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韶关地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种城市 用地?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韶关地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属于哪种城 市用地?
韶冶
工 业 用 地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韶关地 区的景观图,分析判断其 属于哪种城市用地?
休 憩 用 地 及 绿 化 地 带
二、城市土地利用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类经济活动或同种用途的城市用地在空间上高度聚集。
思考:在某一功能区里,是否就完全没有其他功能用地了呢?
2、城市主要功能区《世纪金榜》29页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居住区
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积
较小
工业城市占地面积较大, 旅游或历史文化名城占 地面积较小
最大,往往占 40-60%
探究活动:书本27页第1题。
气候:多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河流:具有供水和水运功能,在河口、两河交汇处、
自 然
过河点位置、水运的起讫点多城市分布 (举例见《世纪金榜》28页)
因 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区位;热带地区城市多
素
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或比较
开阔的低地地区
阅读:书本28-29页。
地 租 水 平 商业
住宅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 工业区
与市中心 的距离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4、著名的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地图册13页 同心圆学说:受地租高低影响大 扇形学说: 受地租高低、交通影响大
多核心学说:随城市扩展,因原有市中心地价高 和交通、居住拥挤等,郊区出现新 的核心点
小结: ①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发展和功能分区中起主导作用; ②实际上,没有城市完全符合这些模式。
专 强 地 散而业 租导化 、致程 交集度 通聚高 等;, 因又竞 素因争 导环协 致保作分、高宅置系级区上住质背宅量向区有发和差展低异级;住位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历史因素:如上海浦西的外滩传统上一直是上海的商务中心, 上海在开发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时,同时也对浦 西的外滩进行改造,使其有便利交通联系,如今外 滩和陆家嘴形成了上海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
经济因素:取决于各种经济活动愿意付出地租或地价的高低, 而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 中心远近两个方面。图
社会因素:以住宅区为例,收入、知名度、宗教信仰、种族 等社会因素对住宅的选择影响较大。
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也可以 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如我国很多新兴工业 园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思考:不同规模或等级的城市,其提供的服务功能相同吗?
四、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书本34页阅读)
(1)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2)中心地的职能:如教育、医疗、邮政、电信、餐饮、零售、 交通、文化、卫生、政治等。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4)中心地的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 或服务人数。
(5)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服务职能越多、服务范围越 大,等级越高;反之,等级越低。
2、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书本35页图2-10)
(1)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 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 边 形,但大小不同。
(2)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 彼此相距远且数目少;低级中 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 且数目多。 (3)高级中心地除具有低级中心 地的服务职能外,还有低级中心 地所没有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