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合集下载

当代女性地位调查研究报告

当代女性地位调查研究报告

从工作家庭冲突方面探讨当代(dāngdài)女性地位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yánjiū)背景:性别问题古今中外(gǔ jīn zhōng wài)一直都存在。

研究性别问题就不得不提女权主义这个词。

女权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介绍到我国。

当时的学者根据西方的女性运动发展和中国(zhōnɡɡuó)传统“封建(fēngjiàn)家长制”的社会背景将feminism这个英文词汇翻译为女权主义。

然而中国女性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被几千年来传统的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约束着。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历经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奴隶制时期、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在女性主义的进入到中国之前的时期里,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在降低的,悠久的历史压迫和奴役已经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潜意识里对女性地位“低下”的认同。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人对待女性的看法也在改变,特别是早期的一些革命参与者。

毛泽东同志就妇女解放的思想曾发表过多篇文章,仅1919年就超过20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西方女性主义思想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同,这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提高。

女性对自我本身的看法变得更加肯定和越来越注重自我实现。

但在男性主宰的传统社会中,社会性别意识形态期待着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女性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

但相应地,女性对工作相关需要的增加,限制了她们对家庭角色的参与和贡献。

在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家庭中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也超过70%,但是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

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女性工作的高比例都没有改变家务劳动分工的状况。

职业女性必须面临家庭工作之间的冲突,在家庭家务分工中(也包括非职业女性)又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是继之前的两期调查之后,由社会妇女发展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的以收集妇女职业发展数据和调查妇女就业政策及其实施情况为目的的研究。

本期调查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访谈以及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国内妇女的职业发展情况、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政策现状,从而更好地促进妇女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目前,中国妇女参与劳动的比例已经达到47.5%,与男性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

妇女在各行业及行政层面的参与也有了较大提升,在职业技术人员中妇女比例由2024年的55.8%提升至2024年的57.4%,妇女权益不断受到重视和保护。

此外,本期调查还发现,目前国家对妇女就业的政策有充足的保障,如性别平等劳动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妇女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社会福利形势也正在改善。

本期调查还发现,政府和社会对妇女就业和技能培训的支持也越来越多,如组织一些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妇女提高就业能力,推出财政补贴等政策,积极促进妇女就业。

总体而言,经过三期调查数据的积累,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1. 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了解和评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本文旨在分享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妇女的现状和困境。

2. 调查背景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于XX年开始,历时一年,覆盖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收集了XX个家庭的数据样本。

3. 教育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整体教育水平呈上升趋势。

与第一期调查相比,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有明显增加。

然而,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妇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就读比例相对较低,仅占总人口的XX%。

4. 就业与工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的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城市妇女的就业率要高于农村妇女,且市场竞争激烈。

然而,妇女在职场中的晋升机会相对较低,很多女性在就职后面临着职业生涯发展上的瓶颈。

此外,妇女的平均工资也依然低于男性。

数据显示,男性平均工资比女性高出XX%。

5. 家庭角色和家务劳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在家庭角色和家务劳动上承担着重大的负担。

妇女在家庭中的责任使得她们难以充分参与到职业生涯中。

数据显示,妇女平均每周家务劳动时长远远超过男性,占据了她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6. 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在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方面,调查显示中国妇女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妇女的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妇女。

同时,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XX%的受访妇女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或性别歧视,这让她们感到无助和不安。

7. 政策影响和改善方向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

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政府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

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还加强了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性别平等意识和落实相关法律保障。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有答案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有答案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2分)1.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6分)2013年8月26日,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议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泉州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yùn、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等,打动了评审专家,从10个初审入围城市中,成为我国唯一入选城市,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摘下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桂冠.(),泉州这座海西名城举国关注。

(1)根据文段的拼音写汉字,并写出加点字的拼音。

(2分)①底yùn ②桂冠.(2)横线上应填入的成语是()(2分)A.崭露头角 B.锋芒外露 C.脱颖而出(3)画线句子是病句,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2.按课文内容默写。

(7分)①舂谷持作饭,。

②?尘暗旧貂裘。

③?曹、刘。

④四面歌残终破楚,。

⑤《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

3.按提示填空(任选三处....作答,3分)线索是散文组织材料的“红线”,如《背影》以为线索,《永久的悔》以为线索,《铁骑兵》以为线索,《苏珊•安东尼》以为线索。

阅读散文要注意把握线索,这样有助于我们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

4.综合性学习(9分)【材料一】2011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在京发布,数据显示:女性受教育状况明显改善,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超过三分之一,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女性在城乡经济活动中表现越来越活跃,超过7成的女性在业,但男女劳动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女性的社会保障状况显著改善,性别差距明显缩小;女性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比例仍然较低。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调查数据,探究该调查的结论。

(2分)【材料二】据《今日女报》对女博士人群的调查显示,近9成女博士称自己感到幸福。

女博士生们认为高幸福指数的标准是自己的家庭和睦、科研工作能够体现自身价值。

当下中国流行电视剧中的“大女主”形象塑造研究

当下中国流行电视剧中的“大女主”形象塑造研究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9当下中国流行电视剧中的“大女主”形象塑造研究文/何乐琪摘要:大女主必出爆款似乎成为近年中国流行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万能公式。

区别于“被保护”“柔弱”的“白莲花”式传统女性角色,“独立”“能力强”充满反抗精神的的“黑莲花”式女性角色突破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刻板印象,以更加关注女性视角、女性反抗来讲述现代女性的现实生活。

本文聚焦当下中国流行电视剧中“大女主”形象的塑造,从历史的纵向抽离出流行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并从横向探究流行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和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女权运动之间的关系,探索大女主形象变迁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大女主”形象;女性形象;性别文化1 现代电视剧女性角色研究1.1 流行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背景与变迁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改变不断变迁,从简单到丰满,从传统到觉醒。

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促进社会思想的开放,女性的个性、权益更加被正视,开始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形象呈现。

1990年引发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中,张凯丽饰演的刘慧芳,以善良、有主见、勇于追求自主婚姻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了中国早期电视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女性形象。

2000年左右,爱情成为年轻人追求自我的主要表达渠道,港澳回归推动大陆与港澳台之间流行文化的密切交流,言情剧进入公众视线,此类电视剧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为主线,旨在通过塑造男性角色的担当、强大,以及女性角色的善良、弱小来演绎一场完美的爱情故事。

近年来女性在职业、能力、经济等多方面地位不断提升,女权主义运动的活跃暴露了女性所面临社会问题,使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女性权益。

“大女主”电视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引起了众多关于女性权益的讨论。

“大女主”电视剧以女性角色为中心,注重刻画女性形象,剧中女主人公多聪慧、坚强、独立,体现出女性对传统父权体制的反抗。

乡村妇女地位变迁调研

乡村妇女地位变迁调研

乡村妇女地位变迁调研一、教育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乡村妇女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女童有机会接受教育,改变了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如今,乡村妇女的文盲率大幅度下降,她们通过教育提高了自身素质,拓宽了视野,为日后在家庭、社会和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方面乡村妇女在经济领域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她们主要承担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经济收入较低,缺乏话语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妇女参与到农业、养殖、手工制作等产业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政府实施的农村妇女创业扶持政策也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如今,乡村妇女在家庭经济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地位也随之提高。

三、家庭方面在家庭生活中,乡村妇女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

过去,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乡村妇女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家庭决策权和财产权掌握在男性手中。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乡村妇女开始勇敢地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家庭决策。

她们在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了家庭成员的尊重和认可。

如今,乡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她们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四、社会方面在社会地位方面,乡村妇女的变迁同样显著。

过去,乡村妇女受封建观念束缚,社会地位低下,缺乏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

如今,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乡村妇女逐渐觉醒,开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她们在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乡村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政府也对乡村妇女权益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她们的社会地位。

乡村妇女地位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经济、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乡村妇女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乡村妇女地位的提升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关注乡村妇女的需求,切实保障她们的权益,促进性别平等,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妇女需求调研报告

妇女需求调研报告

妇女需求调研报告
《妇女需求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其需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妇女的需求和问题,进行了一项关于妇女需求的调研报告。

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全面了解了妇女在生活、职业、教育、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情况。

在生活方面,调研发现妇女对于家庭和孩子的需求非常迫切。

许多妇女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家庭支持政策,例如育儿假、产假和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

此外,妇女也对于婚姻家庭问题有一些需要,例如对于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的关注。

在职业方面,调研发现妇女对于职场平等和职业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

她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消除职场性别歧视,获得同等的薪酬和职业权益。

在教育方面,调研发现妇女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很迫切。

她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育机会,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职业技能上,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教育资源。

在健康方面,调研发现妇女对于健康保障和生殖健康的需求也很重要。

她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服务,尤其是在生育和孕期保健方面。

综上所述,妇女的需求调研报告发现妇女在家庭、职业、教育
和健康等方面有着许多迫切的需求。

政府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妇女的需求,提升其社会地位,创造更多的平等机会和公平环境。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图表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图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以2000年12月1日为时点,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研究论证和各项准备工作,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已基本结束。

现将主要数据图表及初步分析发布如下。

一.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取得的进步调查数据表明,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

(一)经济方面部分女性就业层次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妇女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动机会。

2000年城镇在业女性中,各类负责人占6.1%,比1990年增加了3.2个百分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22.8%,比1990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

城镇在业男性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16.7%,比1990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与男性相比,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增长较为显著。

企业家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女企业家群体发展迅速。

被调查的女企业高层管理者中,有95%是改革之后走上企业管理岗位的,其中1990年以后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占57%,男女比例接近;被调查的女企业主中,有58%是在1990年以后投资创业并获得成功的。

图1:2000年两性职业分布状况女性职业结构趋于合理。

在城镇在业女性中,商业服务业人员的比例为30.8%,比1990年增加了7.1个百分点,男性中这个比例为21.4%;从行业分布看,女性在批发零售、社会服务、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工作的比例超过男性,在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等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作的比例接近于男性。

图2:部分行业的两性就业比例农村青年妇女的非农就业比重提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4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占13.3%,比40岁以上农村妇女高7.5个百分点。

40岁以下农村妇女1990年以来从事过非农性生产经营活动的有25.8%,比40岁以上农村妇女高12.2个百分点。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及其后续研究页PPT文档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及其后续研究页PPT文档

深入分析选题——定性研究
问卷调查数据最首要的功能是描述 能够回答是什么,怎么样
男女家务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 妇女的就业状况,在业率
要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利用统计技术进 行相关性和影响因素分析外,还可以对相关 人群进行定性的调查研究。
深入分析选题——定性研究
为什么选择做全职主妇
声音 效度检验: 固定方法、证实 v 相关性、严谨
性、可信性、证伪 推广度:可控制,推广到抽样总体 v 认同推广、
理论推广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 定量研究前,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现象
的性质;定量研究中,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 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定性研究是更高层次的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
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 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 去测量。 它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研究对象的特征, 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妇女生育数量,与年龄/年代、职业、教育程度的关系
注意与国家发展策略和妇女发展目标的衔接。 重视宏观社会结构变动、社会经济政策调整 和不同发展策略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
数据分析:反映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
“推移”现象及其解释 ――论经济增长与教育的性别平等之间的关系
农村中两性受教育年数的差异拉开的阶段存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推移”现象。如在时间上,80年代女 性大多在小学五年级离开学校,而在九十年代,女 性大多在初中二年级离开学校。认为,经济增长不 一定能消灭教育上的性别不平等,而只是推移不平 等发生的阶段。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近年来,中国妇女地位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相关问题,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于近期发布了主要数据报告。

本次调查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也指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进一步提升妇女社会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首先,报告指出,在教育领域,我国妇女受教育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女性都可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益,高中阶段的女性入学率也大幅提升。

此外,高等教育机会也更加平等,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其次,在就业领域,妇女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都有了显著改善。

数据显示,近年来,女性就业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妇女在各个行业和岗位中的劳动参与度不断增加。

妇女的就业机会也更加平等,尤其在知识型、技术型和管理型工作中,女性的比例显著提高。

同时,妇女职工的平均薪资也有了明显增长,工资福利待遇在不断改善。

然而,报告也指出,妇女社会地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对于性别歧视有明确的禁止,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某些机构或企业对女性在招聘、晋升和报酬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其次,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平衡问题也引起了关注。

许多家庭对女性有着更加固定的期望和角色刻板印象,导致女性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之间难以平衡。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和监督性别歧视的禁止,加大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建议加强对妇女权益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女性对于自身权益的意识和维权能力。

此外,建议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引导妇女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推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平衡。

总之,揭示了我国妇女社会地位的一些积极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妇女在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国妇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隆重发布。

这份报告覆盖了广大妇女在教育、就业、家庭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数据,揭示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一、教育领域数据显示,在整体教育程度上,中国妇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到2020年,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十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逐年提升。

不过,一些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妇女教育仍存在差距。

报告指出,高等教育的性别比例的不平衡现象有所改善,女性大学生比例逐渐提高,但在部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女性的参与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

二、就业领域中国妇女的就业状况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女性参加劳动力市场的比例达到了64%,女性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

此外,妇女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职位中占一定比例,但整体上占比仍较低。

同时,性别工资差距存在,女性的平均工资相对较低。

这提示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妇女在职业发展和平等待遇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性别歧视问题,推动妇女在经济领域的平等参与。

三、家庭领域中国妇女在家庭领域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报告显示,中国妇女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家庭关系的转型,传统家庭模式逐渐向核心家庭和双职工或多职工家庭模式转变。

现代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逐渐从传统的妻子和母亲扩展到参与家庭决策、承担经济责任等方面。

此外,报告还揭示了家暴对中国妇女的影响,呼吁加强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保护。

四、社会参与领域中国妇女在社会参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挑战。

报告指出,妇女在政治决策、社会组织和公共领域的参与度仍然相对较低。

妇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参与度和创业比例也相对较低。

此外,性别歧视和传统观念仍然是影响妇女社会参与的主要障碍。

尽管如此,随着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和社会对妇女权益保护的重视,妇女社会参与度有望继续提升。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2000年第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后组织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以2010年12月1日为标准时点,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政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法律权益和认知、性别观念和态度九个方面。

为深入分析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位状况与变化,还进行了儿童、老年、大学生、受流动影响人员和高层人才5个典型群体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回收18岁及以上个人有效问卷105573份,10-17岁儿童群体有效问卷20405份。

目前初步数据汇总已经完成,现将主要结果发布如下:一、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在18-64岁的女性中,64.2%健康自评“良好”,比10年前提高了9.2个百分点,男女健康自评良好的差距从12.7缩小到7.7个百分点。

60.0%的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最近3年内,有42.2%的女性做过健康体检,54.9%做过妇科检查,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7.2和16.9个百分点。

在中西部农村,43.4%的女性从未做过妇科检查,比东部农村女性高4.3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城镇35岁以下妇女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做过产前检查的为94.8%,在医院分娩的为97.2%;农村的相应比例分别为89.4%和87.7%,比2000年提高了13.4和40.6个百分点。

二、受教育状况。

调查显示,18-64岁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比2000年提高了2.7年,性别差距由十年前的1.5年缩短为0.3年。

女性中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占33.7%,城乡分别为54.2%和18.2%;中西部农村女性中,这一比例为10.0%,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4.6个百分点。

女性中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占14.3%;城镇女性这一比例为25.7%,比10年前提高13.3个百分点。

三、经济状况。

调查显示,18-64岁女性的在业率为71.1%,城镇为60.8%,农村为82.0%。

妇女问卷调研报告范文

妇女问卷调研报告范文

妇女问卷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妇女作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妇女问卷调研。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18岁以上的女性,范围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邀请受访者填写问卷,共有1000名女性参与了调研。

三、调研内容问卷内容包括妇女的教育背景、家庭状况、职业发展、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生育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研,我们希望全面了解妇女的现状和需求,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四、调研结果1. 教育背景:调研显示,80%的受访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近半数女性持有本科及以上学位。

2. 家庭状况:大部分女性处于已婚状态,有子女的占比较高。

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家庭工作和职业发展之间难以平衡。

3. 职业发展:调研显示,60%的女性已经参加工作,其中有近一半的女性表示自己受到性别歧视。

4. 健康状况: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女性关注自身健康,重视锻炼和饮食。

5. 婚姻状况: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传统婚姻观念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女性倾向于更开放的婚姻观念。

6. 生育观念:绝大多数女性表示希望生育子女,但也有一部分女性选择不生育或延迟生育。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妇女在教育、家庭、职业、健康、婚姻和生育等方面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妇女问题,为改善妇女地位和权益提供更多有益建议和政策建议。

六、参考建议1. 加强妇女教育,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

2. 改善家庭政策,帮助妇女更好地平衡家庭和职业之间的矛盾。

3. 提升职场平等,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在职场的权益。

4. 加强妇女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风险。

5. 推动婚姻观念的多元化,尊重每个女性的选择权利。

七、结语妇女是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的健康、幸福和发展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

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

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

3年第3期培养选拔女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能促进妇女发展的成功经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并特别强调“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培养选拔女干部是实现妇女参政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选拔女干部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思想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培养选拔女干部,发挥广大妇女的主体地位,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思想,并使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得以丰富和发展。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党名义提出的妇女运动决议案,表明刚刚组建的中国共产党已将妇女运动纳入社会运动之中。

党的二大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妇女运动,加强动员和组织女工,教育和培养女干部,发展了第一批女党员和女团员。

向警予、蔡畅、邓颖超等同志都是早期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女党员、女革命家。

19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妇女运动骨干的上海平民女校。

在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中,毛泽东认识到:要领导中国妇女运动,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没有健全的妇女组织,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干部是不行的,这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必要条件。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维埃颁布《临时组织法》,规定“凡在苏维埃国家境内的劳动者,无论男女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革命根据地广大妇女的参政权有了法律依据。

1933年9月,革命根据地组织第一次大规模选举,中央组织部要求立即组织女子参加选举,并要求代表中妇女代表占25%。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女干部的作用愈加重要。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39年,中华女子大学在延安成立。

在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议》、《中央妇委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中,都对发挥妇女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吸收女党员、培养女干部等作了明确指示。

我国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现状、趋势与影响因素

我国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现状、趋势与影响因素

我国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现状、趋势与影响因素作者:封莹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5期摘要:现阶段,女性依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家务劳动的无偿性实则反映出女性的弱势地位。

针对这种劳动领域的分工不平等,从时间可用性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社会性别理论出发,探究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当前女性依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开始呈现减少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受教育程度、性别观念、年龄、婚姻状况等都是影响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且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女性;家务劳动;影响因素;现状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家务劳动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劳动形式,一直未被社会认可其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家庭中存在着的自然劳动分工,其基础等同于具有不同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分工。

家务劳动蕴含着其必要性,是满足家庭成员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但是社会将其视为无酬劳动,并认为是女性的“份内事务”。

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各项妇女就业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提高,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同男性一样活跃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

然而女性对于社会经济生产的贡献并没有减轻她们所承受的家庭事务负担,由于女性普遍参与社会劳动,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模式得以被重构,但是“女主内”的传统却被沿袭至今,转而变为承担家务劳动和参与社会经济劳动的双重负担。

在家庭这个劳动领域中,性别间并不平等的分工已然被固化为理所当然的秩序①。

通常,学界针对两性间性别平等问题更多地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位等宏观庞大的领域入手,家务劳动时间这一议题由于其生活性和私人性,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回顾了已有文献,从家务劳动时间入手,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突出两性的时间资本在分配上的差异,揭露女性在当今职场、社会乃至家庭中的弱势地位。

本文重点关注了我国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时间发展趋势、现状,并结合已有理论试图回答为什么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今后女性家务劳动时间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不但可以引发我们对当前性别分工、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思,还可以为我国完善就业公平环境、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保障措施提供启迪,从而推动性别平等事业的进程。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平等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妇女的生活状态、权益保障及社会参与情况,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发布了主要数据报告。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婚姻家庭、健康和社会参与五个方面,对这份报告进行分析和阐述。

教育方面,中国女性在接受教育上的机会与平等性正在逐步提高。

报告显示,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相较于以往有了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

此外,在科学研究和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女性的参与度也在逐渐增加,使得女性在职场竞争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就业方面,妇女的就业率逐年提高,且女性在就业结构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在城市职工中,女性就业率已经超过男性,并且女性在一些新兴行业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就业比重也在增加。

然而,报告也指出,妇女在就业中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仍然存在,女性的工资水平和升职机会相对较少。

婚姻家庭方面,报告提到婚姻平等和家庭责任共担的观念正在逐渐树立。

女性的婚龄有所推迟,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追求个人事业发展。

此外,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积极承担起家庭责任,家庭中的家务劳动和育儿任务逐渐实现平等分担。

然而,报告也指出,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传统观念和家庭压力对妇女的影响仍然存在。

健康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女性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的关注和改善。

报告显示,女性的平均寿命在稳步增长,女性的出生比例逐渐回升,各方面的健康指标也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

然而,报告也警示到,妇女在健康领域依然面临一些性别差异,如乳腺癌、妇科疾病和心理健康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参与方面,报告显示,在政治和社会决策中,女性的参与程度逐渐提高。

女性在政府职位和社会组织中的地位有所增强,妇女权益保护机构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者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发展。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推荐五篇)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推荐五篇)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1月调查地点:黑龙江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调查方式:调查员入户访谈黑龙江省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日前正式出炉,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妇女地位在多方面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健康和教育两项指标追平男性;但在经济和政治参与两项指标上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据统计,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和2000年第一、第二期调查之后,联合进行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以 2010年12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政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法律权益和认知及性别观念和态度。

省妇联和省统计局共选取13个市(地)、44个县(区)、220个村(居)委会的3300个家庭户被抽取为调查样本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由调查员入户访谈方式完成。

一、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家庭地位满意度高调查显示,我省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6成以上的妇女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良好,没有受到慢性病和妇科病的困扰。

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

我省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4年,比2006年两个规划监测统计数据提高0.44年。

青年女性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

女性参与社会管理较为积极。

95.8%的女性关注“国内外重大事务”。

13.7%的女性至少有过一种民主监督行为,12.3%的女性主动给所在单位、社区和村提过建议。

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比较高,家庭事务的决策也更加平等。

绝大多数女性对自己的家庭地位表示满意;妻子参与买房/盖房、家庭生产/经营和投资/贷款等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的比例分别为79.9%、78.7%和82.5%。

二、家庭财产拥有率低于男性家务劳动时间为男性两倍以上调查显示,我省女性在业率明显低于男性,劳动收入和家庭财产拥有率与男性差距较大。

女性在业率为60.2%,比男性低21.5个百分点。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呈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和相关分析。

该调查针对中国妇女的职业发展、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并通过量化数据和统计分析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状况。

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地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职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发展方面,中国妇女在就业率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据数据,中国妇女的就业率高达XX%,远高于过去几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就业率显著提高,女性在职位晋升和薪资待遇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数据表明,女性在高级职位中的比例仍然较低,且女性的平均工资相对较低。

二、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妇女的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

实际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远高于过去几十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取得了进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女性在某些专业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如工程学和科学技术领域。

此外,根据调查,女性升学和就职时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三、家庭状况中国妇女在家庭状况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

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追求事业发展。

此外,有关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的数据也显示出一定的改善。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和歧视的困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

四、社会地位在社会地位方面,中国妇女的参政议政权利逐渐得到认可和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政治领域的代表性角色在逐步增加,妇女组织和女性领导层在决策层面逐渐增加。

此外,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强,增加了推动性别平等的机会。

然而,尽管中国妇女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职场性别歧视的问题,女性在高级职位和决策层中的代表性仍然较低,以及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和歧视的问题。

此外,教育和培训等领域也需要更加注重性别平等的问题。

综上所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报告显示了中国妇女在职业发展、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显示,女性有房产(含夫妻联名)的占37.9%,男性为67.1%。已婚女 性中,自己名下有房产的占13.2%,与配偶联名拥有房产的占28.0%;男性分别
6
为51.7%和25.6%。未婚女性中6.9%拥有自己名下的房产,未婚男性为21.8%。此 外,女性拥有存款和机动车的比例均低于男性(见图2-5)。
6. 婚姻家庭状况。18-64岁女性中85.0%处于在婚状态,比男性高1.5个百分 点;未婚占7.1%,比男性低5.2个百分点。离婚、丧偶的分别为2.8%和5.1%,比 男性高0.3和3.4个百分点。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妇女中,49.5%处于丧偶状态,比 同龄男性高出29.1个百分点。
图2-4 18-64岁分城乡、性别婚姻状况 (%)
二、当前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基本状况
1. 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多数女性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良好。在18-64岁的女 性中,64.2%健康自评“良好”,80.9%报告没有受到慢性病的困扰,80.7%回答 没有妇科疾病,60.0%认为自己基本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在最近3年内,有42.2% 的妇女做过健康体检,其中,城镇为53.7%,农村为29.9%;54.9%做过妇科检查, 城镇为62.8%,农村为46.5%。65岁及以上老年妇女中健康自评为“良好”的占 28.6%,近3年内做过健康体检的占38.9%,城乡分别为50.1%和30.1%。城镇35岁
2
计要求。 加上省级及群体追加样本,本次调查共回收18岁及以上个人有效问卷105573
份,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有效问卷10793份。回收10-17岁儿童群体有效问卷 20405份。入户调查和补充调查共回收受流动影响群体有效问卷9422份,高层人 才群体有效问卷6757份;北京、武汉、南京、西安、兰州五市15校共回收大学生 群体有效问卷5032份。
图2-5 分性别家庭主要财产拥有情况(%)
7. 生活方式。调查发现,在工作日,女性的总劳动时间(含工作及往返路 途和家务劳动时间)为574分钟,男性为537分钟;在休息日,女性的休闲时间为 240分钟,男性为297分钟。女性的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72.2%的女性到过本县 区 以 外 的 地 方 , 35.2% 的 女 性 最 远 一 次 出 行 的 目 的 是 旅 游 , 其 中 城 镇 女 性 为 49.7%,农村女性为17.9%。有55.2%的女性进行体育锻炼,其中经常锻炼的占 14.9%;有20.2%的女性参加过村街社区文体活动;29.1%的女性上过网,城乡分 别为46.0%和10.8%,男性上过网的比例为34.1%。12.6%的女性有宗教信仰,城 乡分别为10.1%和15.4%,男性有宗教信仰的占8.3%。
图2-3 分性别、按户口性质划分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状况(%)
5. 政治状况。调查显示,有11.2%的女性参与过各级管理和决策,54.1%的
5
女性至少有过一种民主监督行为,18.3%的女性主动给所在单位、社区和村提过 建议。92.9%的女性关注“国内外重大事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医疗改革、 住房问题、三农问题是女性最关注的前5项议题;城镇女性对于社会保障和住房 问题更关注,而农村女性更为关注三农问题和社会治安。女性关注的议题与男性 没有显著差异,但男女获得信息的途径有所不同,除电视以外,女性更多通过朋 友、家人或熟人获得信息,男性则更多依赖报刊;与男性一样,互联网已成为城 镇女性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近5年来,有83.6%的农村女性参与了村委会选 举,投票时能够“尽力了解候选人情况”、认真投票的占70.4%。
1
4. 调查对象与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和社区。相应地,本次调查的调 查问卷分为个人调查问卷和社区(村、居委会)调查问卷。 个人调查主问卷的对象是:调查标准时点上(2010年12月1日)全国除港澳 台以外居住在家庭户内的18至64周岁的男女两性中国公民。为深入分析不同女性 群体社会地位状况与变化,本次调查还进行了5个典型群体的调查研究,即:儿 童、老年、大学生、受流动影响人员和高层人才。儿童调查的对象为,调查户内 随机选择的一名年龄在10至17周岁的儿童;老年调查的对象为,调查户内65周岁 及以上老年人;大学生调查对象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受流动影响 人员和高层人才调查对象除家庭户样本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外,还在相应人群中补 充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社区调查对象为村、居委会。 5. 抽样方案及实施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为能够同时进行全国分析和省级 分析,调查抽样方案包括基于全国代表性推断的基本方案和基于省区市代表性推 断的省级追加方案两种。基本方案和追加方案抽样方法相同。 抽样设计遵循科学、高效和可操作性原则,采用按地区发展水平分层的三阶 段不等概率(PPS)抽样方法选取样本。第一阶段抽样单元为县、区和县级市(京 津沪为乡、镇、街道);全国样本初级抽样单元为460个,各省区市的省级独立样 本初级抽样单元为40个左右;第二阶段抽样单元为村、居委会,每个初级抽样单 元随机抽选5个村、居委会,并按城镇化水平确定村、居委会样本的结构;第三 阶段抽样单元为家庭户,每个样本村、居委会随机抽选15户;最后在每个被抽中 的家庭户中,采用特定随机方法确定各类个人调查问卷的被访者。大学生专卷采 用配额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研究生中抽选调 查样本进行独立调查。村、居委会的调查样本为第二阶段抽样选中的所有村、居委 会。 本次调查共回收全国样本有效问卷数量为:个人问卷29698份,有效回收率 为99.0%,其中个人调查主问卷26171份,占88.3%;个人调查主问卷被访者中女 性占51.6%,男性占48.4%;居住在城镇的占52.4%;居住在农村的占47.6%;汉 族占90.4%,少数民族占9.6%;18至34岁占25.7%,35至49岁占43.6%,50至64岁 占30.7%。社区问卷1955份,有效回收率为97.8%。调查对象的抽选基本符合设
4
图2-2 分城乡、性别、年龄在业状况(%)
分别有9.0%的女性和14.0%的男性曾经获得过生产经营性贷款,其中,女性 和男性获得的商业贷款分别占49.9%和52.0%,获得的政府贴息、低息或其它形 式的小额贷款分别占37.3%和36.9%。农村妇女获得的贷款中,政府贴息、低息、 小额贷款的比例为39.9%,明显高于城女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做过产前检查的为94.8%,在医院分娩的为97.2%; 农村相应比例分别为89.4%和87.7%。
2. 受教育状况。调查显示,18-64岁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年,其中城 镇女性9.8年,农村女性5.9年。青年女性的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见 图2-1)。女性中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占14.3%,接受过高中阶段及 以上教育的占33.7%。城镇女性中,25.7%的人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及以上, 54.2%的人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农村女性上述比例分别为2.1%和11.6%。
3. 经济状况。数据显示,18-64岁女性的在业率为71.1%,城镇为60.8%,农 村为82.0%;男性的在业率为87.2%,城乡分别为80.5%和93.6%。城镇不在业妇 女中,料理家务者占69.3%,失业者占13.3%,在校学习者占6.4%。在业妇女在 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3%、14.5%和40.2%。
14.0 12.0 10.0
城镇男性 农村男性
城镇女性 农村女性
8.0
6.0
4.0
2.0 18-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50-54岁 55-59岁 60-64岁
图2-1 分城乡、性别、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在18-64岁女性中,有14.6%的人通过继续教育方式获得自己的最高学历,具 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中有54.3%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近3 年来,有16.6%的女性参加过各类培训和进修,在业女性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比例 为20.3%。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 全国主要数据报告
以2010年12月1日为时点,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三期中 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目前,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调查的 基本情况和对主要数据的初步分析发布如下:
一、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1. 调查目的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2000 年第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后组织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进行这 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客观地反映2000年以来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 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妇女地位变化的因素和机制,探究社会结构 变迁与妇女地位变迁的关系;为党和政府制定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方 针、政策和规划纲要提供科学依据;为各级妇联深入了解不同女性群体的需求、 推进妇女工作的科学化服务;推进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不断深化。
2. 组织领导与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为保证调查研究的顺利进行, 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任顾问,全国妇联 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任组长,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有关领导组成的 领导小组。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项目研究工作,负责调查 设计、调查样本选取、调查指导员及调查员的培训、入户调查的组织协调与质量 控制、数据录入、清理分析等工作。各省区市妇联负责本区域内调查指导员和调 查员的选调、入户调查的实施。 3. 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在本次调查中,“妇女社会地位”是指:不同女性群体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 中与男性相比较的权利、资源、责任,以及妇女作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本次调 查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一)健康;(二)教育;(三)经济;(四)社会保 障;(五)政治;(六)婚姻家庭;(七)生活方式;(八)法律权益和认知;(九) 性别观念和态度。
18-64岁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2.8岁和24.6岁;城乡女性的平均 初婚年龄分别为23.8岁和21.8岁。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女性的通婚范围扩大,有流 动经历的女性中,15.7%的配偶是在外结识的异乡人。调查发现,无论城乡,大 多数已婚妇女能够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夫妻关系和谐;85.2%的女性对自己 的家庭地位表示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男性的相应比例为8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