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位置与方向(例1)》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位置与方向(例1)》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位置与方向(例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位置与方向(例1)》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第二部分是运用图示和文字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掌握位置的确定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于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文字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发现和总结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6篇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6篇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6篇《位置与方向》说课稿篇1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方向与位置》。

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引出问题,后引出用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应用这种表示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编排教学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方格上能用数对准确表示某一点的位置。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已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学生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和会看简单线路图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关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说教法: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提问法、尝试法、练习法、启发式等多种教法交叉进行,并辅以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工具(如指南针、测距仪等)进行实际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和方向的经验,他们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着观察不细致、表述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进行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观察、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指南针、测距仪等工具。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告诉老师学校操场的位置吗?”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找到小明家的位置,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教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例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距离的估算和方向的判断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尺子、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方向知识,如“上、下、左、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呢?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3,描述小明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明家和学校的位置。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要去找小明,你会怎么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他同学的位置。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评价其描述是否准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位置与方向(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位置与方向(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位置与方向(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1)》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方向和距离在描述物体位置中的作用,从而引出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物体位置的描述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方向和距离在描述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方向和距离在描述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代表不同的物体,用于实际操作。

3.计数器:用于展示物体位置的数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商场购物、学校操场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需要确定一个观察点,以及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小卡片代表不同物体,按照给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摆放。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介绍-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介绍-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地位与方向》教材分析介绍第一单元地位与方向一、教学目标1.经过理想的数学活动,培养先生辨认方向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先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先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内容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曾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曾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绝对地位。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先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先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先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先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先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先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编排特点1.按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按次进行编排。

儿童只需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以后,才能够掌握按程度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

有研讨证明三、四年级先生掌握程度方向(东、南、西、北等)是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

1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先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先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是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有联系的。

最初该当根据儿童本身的方位来构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左面是东方等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3课,例3主要讲述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在一个公园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确定公园中某一景点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确定这个景点的位置吗?”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练习题,要求每组同学合作完成。

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1《位置与方向(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1《位置与方向(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1《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方向的概念,学会使用角度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方向和位置的经验,他们能够简单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如“在左边”、“在上面”等。

但他们对利用角度和距离来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学习单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如迷宫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迷宫中每个位置的方向和距离。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与方向(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简单的场景,如教室内的座位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每个座位的位置。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答案。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学习单,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自己熟悉的空间场景,如家庭、学校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主要讲述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1.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并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经验,如导航、寻找目的地等。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运用位置和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直尺、量角器、白板、粉笔。

2.学具:练习册、画图工具。

3.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涉及位置和方向的场景,如导航、寻找目的地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球仪展示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地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学校、家里、公园等,用画图工具表示出各个地点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然后,各组汇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标准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物体的位置关系必须与已知的物体建立起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教材中以学生到公园开展定向运动为教学情境开展教学的,首先学习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例3的教学是使学生明白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是相反的,学会描述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具体位置,并能根据描述能画出正确的路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的思维。

我简单分析如下:2、本单元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编写结构是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些知识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且在这基础上理解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以及能画出示意图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方位知识和六年级学习的用数对表示位置奠定了基础,又为比例尺的知识提供了感性的认识。

所以我认为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内容,以及我对本单元的认识,我把本单元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会根据坐标图测量物体的具体方向和距离。

(2)学会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掌握根据描述标明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3)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掌握画出路线图的方法。

(4)会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位置与向的测量、描述、图画等过程,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3.能够根据具体要求给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描述。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寻宝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
5.掌握方位词的准确使用。
6.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运用方向和位置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8.空间中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
9.灵活运用方位词和描述物体位置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一、单元内容概述
《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方位词的使用,如东、西、南、北等。
2.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在平面上和空间中。
10.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复习方位词,讨论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练习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语言。
–第三课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
11.教学内容
–掌握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决具体问题时,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六、教学方法
12.导入:呈现具体生活场景,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13.讲解: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方位词和位置描述。
14.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15.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合作能力。
16.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简单的方向和距离的计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复杂方向的理解和距离的估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距离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对复杂方向进行理解和距离进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地图、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描述学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指南针和测量工具,测量和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例2
学 解
平习面看图懂是简根单据的上提平北面炼、图方下,法南了、1课时
左西、右东的方位突绘破制。重点
例3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 1课时
例4

深度学习
调整后内容结构
认识方向词 问题梳理并认识“东、南、 1课时 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西南”八个方向词,知道它 们在图上的位置关系。
综合运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在第一学段让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 确定物体的位置,一种用“上、下、左、 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 种用“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的 绝对位置。前者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 后者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 关。
关于如何辨认方向的Q:如何不用指南针就能分出东西南北?如果迷路了,没有指 南针还是下雨天,怎么辨别方向?当走到不认识的地方,应该怎样辨别方向?我分 不清东南西北,我在不同的地方,用我的方向来找怎么找?到外地如何辨认方向? 在我移动的时候方向会变化,如何辨认?为什么会变化?……
问题三:在生活中你会辨认方向吗?关于《位置与方向》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
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
右”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进行分析,包括该单元内容的特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内容特点《位置和方向》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单元,其内容主要围绕位置和方向展开。

该单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该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如何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等。

2.方向的认识了解方向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课程中将介绍常见的方向词,如东南西北等,并教授如何判断朝向。

3.给出简单的方向和位置说明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后,该单元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方向和位置说明。

4.活用位置关系进行空间表达该单元的重点是如何活用位置关系进行空间表达。

学生需要学会借助各种不同信息,确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终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表达。

5.认识左右对称与中心点左右对称与中心点在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初中高中阶段甚至更高级别的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需要认识什么是左右对称和中心点,并会进行各种简单的操作。

6.立体图形的概念学习《位置和方向》中还将涉及到立体图形的概念学习,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

学生需要学会寻找各种图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概念。

难点在学习《位置和方向》单元时,学生需要面对以下几个难点:1.方向的认识方向的概念相对抽象,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教师需要通过图像解释、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向的概念。

2.空间想象的能力学习空间几何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很多学生在空间想象上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3.对称与中心点的认知对称与中心点的认知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许多学生会妄图用角度、长度等其他信息来寻找对称与中心点,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几何特征入手。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先确定参照物,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进行定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找不到某个地方的情况?”(例如:在商场找不到厕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位置与方向的奥秘。
举例:在户外活动中,学生能根据指南针和给定的距离,找到事先隐藏的物品。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在理解方向和位置关系时,容易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难以形成清晰的空间观念。
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模型演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方向描述的准确性:学生在描述方向时,容易出现模糊不清、描述不准确的情况。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方向和位置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方向和位置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分享了在生活中遇到的方向问题,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单元备课(单元解读)
本单元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平面图上的方向辨别,以及简单的物体定位问题。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精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精要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例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四 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 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学建议: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形成方位的概念,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
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先向东站好,然后口令喊向南转、 向北、西转,让学生感受东与西、南与北相对。

2、顺时针转圈 边转边说:“东-南-西-北。”
西


(顺时针)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3)体会方位的相对性。
相对的方向 北对着南,东对着西。 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2、在平面图上用铅笔轻轻画出行走的路
线。 3、明确要说清楚“从哪里向哪面走到哪
里,再向哪面走到哪里……” 4、自己叙述。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2)对于 “确定相对物体的位置”这一难点,要适时 点拨,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a、确定观测点,在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b、在方向标四周写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c、辨认其它方向。
目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 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 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 ,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 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 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 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
端朝夕。”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二十三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过程与方法1.创设接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得服务于现实生活。

2.引导学生动手绘制路线图,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认识路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视课堂学习的内容和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2.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7~26页)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

1.主题图。

编写意图(1)教科书第17页,呈现了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可适时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2)“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

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在参赛过程中,参加者凭借个人定向技术、识图能力和指北针,按照标绘在地图上的方向线,在野外环境中自行选择行进路线,不断地判断并纠正前进的方向,依次通过赛会预先放置的各个检查点,以最短时间到访所有点标者为胜。

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自己课前获得的相关知识来描述这个场景,如果学生没有条件收集到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定向运动”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进行描述。

然后,可以让学生想像自己正在参加这场公园定向越野赛,让学生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简单描述一下比赛的路线,使学生对在这项运动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2.例1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1)例1呈现了一组参加公园定向越野赛的学生,正在确定1号检查点位置的情境,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建议(1)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

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描述比赛路线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各检查点的位置,引出本例题的教学。

其次,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只根据一个条件(方向或距离)描述位置,给出两种不准确的说法,教师可抓住此矛盾,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再次,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方位的知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并具有了用行、列两个条件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经验。

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确定方向和位置的知识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如何确定任意的方向,然后各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最后,向学生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

学生在交流例1的结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2)“做一做”中每一处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可以直接用量角器量出,但是教科书中没有给出每一处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

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在图上这一段距离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再思考如何确定其他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

3.例2。

编写意图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小组合作制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位置,并通过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种绘制方式,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建议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

首先,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

教科书中给出的学校建筑物的位置只是一示范,教师可以给出本学校建筑物的位置情况,让学生进行绘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作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明确要在图上标出建筑物的位置,需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学生在绘制时可能有很多种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每一处建筑物到校门的距离都标在图上,有的学生可能在图上给出表示实际距离的单位长度的线段。

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绘制方法,比较各种方法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根据教科书第19页下半部给出的示范性的示意图,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并引导学生按通常所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4.关于练习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通过呈现我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分布图,帮助学生巩固确定任意方向的知识。

教师出示地图后可先让学生找一找首都北京的位置,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接着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这些城市大约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然后在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有兴趣了解更多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可以继续在地图上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第3题和第4题,是配合例2的练习。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展示和交流。

5.例3及“做一做”。

(1)例3呈现了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的情境。

目的是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建议(1)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以某地为观测点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并在学习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时候,已经初步感受了方位概念的相对性。

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示地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以不同的城市为观测点来描述其他城市的位置。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汇报,再找出一些典型的描述,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做一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连接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6.例4及“做一做”。

(1)例4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建议(1)由于学生在观察主题图时,已经对“公园定向越野赛”这个情境比较熟悉,能够理解为什么到达每一处后要确定要到的下一个位置的方向和距离,而且在三年级时已经掌握了利用方位名词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再在全班汇报。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确定每一赛段的路程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用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起点与1号检查点间的距离”“1号与2号检查点间的距离”大约都是1千米,为什么第一小组走完第二赛段所用的时间是第一赛段的2倍。

(2)完成“做一做”时,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由小组内的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确定的那条线路,其他学生按这名学生的描述绘制线路图,然后在组内讨论每一个人绘制的路线图是否清楚、准确,并加以修改和完善。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借助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画出线路图,而且能够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交流的重要性。

7. 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