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成效、不足与对策思考
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就、困境及提升途径
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就、困境及提升途径
作者:暂无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第12期
刘辉郑州科技学院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Zone)又称为免税贸易区(Tax-Free Trade Zone),其实质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即由主权国家或地区设立,在贸易、投资等方面享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的地方。自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自由贸易区也不断增多。截止2015年9月,我国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与地区,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到东盟、冰岛、瑞士等22个国家与地区。当前,我国已
进入自贸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但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不利于我国自贸区的扩展。基于此,本
文对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困境展开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提升途径。
一、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自由贸易区发展迅速,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稳步推进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持续加深。同时,我国顺应全球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建设且已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我国与东盟十国
建立了第一个自贸区-CAFTA。在随后的13年里,自贸区建设已成为我国以“开放促改革”的利器,推动着国内经济的升级转型。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我国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与地区。其中,14个已签署自贸协定,涉及到东盟、冰岛、瑞士等22个国家与地区,包括内地与香港、澳门的CEPA协定,大陆与台湾的ECFA协定。除韩国、澳大利亚以外,我国自贸协定均已实施。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快双边自贸谈判步伐。2014年7月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瑞士对中国99. 7%、中国对瑞士84. 2%的出口商品实施
辽宁自贸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济体在自己关境外划出的一个特定区域,准许外
国商品(法律允许的任何国家的任何物品)豁免关
税自由进出口。一般设在一个港口的港区或邻近
港口的地区,即国境内关境外。外国商品进入区内
免于关税及海关手续,可在区内自由存储、分类、
分级、拆卸、加工、装配、制造、重新包装、标签再出
口,不受海关监管。区内的商品若进入关境则需办
有关数据显示,2011 年美国、欧盟、韩国、墨西哥 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7 个自贸区。
收稿日期:圆园17原11原15 作者简介:张立英,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064
2017 年 4 月 1 日,随着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
沈 阳
挂牌,我国自贸区建设形成了“1+3+7”的格局。我
易发展水平不高,加工贸易竞争力不强,微观基础相对薄弱。基于以上问题应采取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助力辽宁乃至东北经济的振兴。
关键词: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贸易;加工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18)02-0063-05
国家或地区。
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
这些年来,产生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
中国自贸区建设成果与问题研究
中国自贸区建设成果与问题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自贸区建设,建成了一批自贸区,
形成了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同时,自贸区建设也面临一些
问题。本文将就中国自贸区建设的成果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自贸区建设的成果
中国自贸区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自贸区建设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自贸区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如缩短贸易程序、优化通关作业、降低关税、简化审批手
续等,减少了海关监管措施。这些措施使得贸易往来更加便捷和
自由化。
2、积极拓展外贸市场
中国自贸区建设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积极拓展。自贸区通过创新
贸易模式,拓展了国际贸易的市场。自贸区将重点放在了服务贸易、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自贸区也开展了一系列贸易促进活动,如组织中国企业参加海外贸易展会,与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开
展合作等,推动了中国企业对外的市场拓展。
3、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自贸区建设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贸区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和建立创新式
的供应链管理。同时,自贸区也支持企业开展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和人才引进。这些措施帮助了中国企业推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4、优化营商环境
自贸区建设不仅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一次优化营
商环境的机会。自贸区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减少了政府对于
企业的干预。同时,也帮助了国内和外国投资的企业更好的理解
当地法律法规和市场状况,提高了其在本地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自贸区建设的问题
虽然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湖北自贸实验区宜昌片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调查思考湖北自贸实验区宜昌片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作中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片区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片区内制度创新力度空前,金融支持片区建设持续发力。企业落户增长迅速,双向开放不断扩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进一步发展壮大。
关键词:自由贸易;建设;问题及建设
1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建设取得的进展
(1)制度建设创新完善。一是加大了制度创新力度。截至目前,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内已开展制度创新86项,其中,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财政出口贷、涉税执法容缺容错等8个创新项目经验上报商务部,贡献了“宜昌智慧”。二是落实、完善已有制度。省市两级已经向宜昌片区下放110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中,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1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9项。
(2)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几大银行都在宜昌片区设立了自贸区支行,一些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也陆续设立了自贸区支行,为宜昌片区提供最优惠最便捷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自贸区支行是首家入驻宜昌片区的国有大型银行,结合自身优势,努力为自贸区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供金融支持,提升宜昌片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企业落户增长迅速。从2018年4月宜昌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新注册企业1539家。其中,有内资企业1522家,注册资本总额201.846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17家拾同外资2349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11万美元。目前在宜昌自贸片区范围内,柏斯音乐集团、人福药业、安琪集团、清彌技园、微特智慧谷等Tit企业和孵化器已成为行峻楚。
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成为了各个地方政府争相推动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重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河南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河南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当前河南省政府和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议题。本文将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义、发展前景、建设思路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为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投资可预期化,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积极参与全球自贸区竞争,提高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于促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处华夏中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为河南省向开放型经济体制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使河南省更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开放发展大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推动我省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水平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对于河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了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应当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应当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区金融行业的痛点与建议
自贸区金融行业的痛点与建议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自贸区逐渐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中国,自贸区在推动经济开放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面临着一些痛点和挑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自贸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首先,自贸区内金融监管体系相对不完善是一个痛点。由于自贸区内对外开放
政策比较宽松,在各类金融交易中可能存在风险因素。目前,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监管缺失、协调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起跨部门、跨领
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和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与防范。同时也需要加大对违规行为进行打击力度,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执法体系。
二、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不足
其次,自贸区金融行业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还存在欠缺。如今,互联网
技术与金融服务逐渐融合,加快了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在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有限。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自贸区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交流,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推动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营和风险管理。
三、跨境资本流动存在限制
再次,自贸区金融行业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还存在一定限制。虽然自贸区有利
于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并提供更便利的投资和融资环境,但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放宽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限制。简化相关手续、提高资本流动自由度,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参与自贸区金融市场。对于符合条件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应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登记和准入手续。
自贸试验区对推动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成效面临障碍及建议
自贸试验区对推动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成效面临障碍及建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贸试验区作为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已经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试验区,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实践。自贸试验
区在推动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成
效面临障碍的问题。本文将就自贸试验区对推动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成效面临的障碍及提出
相应的建议进行探讨。
一、成效面临的障碍
1. 体制机制不够灵活
一些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创新中面临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制约了
自贸试验区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外部环境不理想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自贸试验区对推动制度型开放的成效面临着一定的
障碍,影响了试验区的整体发展。
3. 政府管理不到位
一些自贸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制约了自贸试验区的发展。
4. 制度创新不够深入
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度型开放方面,制度创新不够深入,有些试验区只停留在表面性
的改革,难以真正发挥试验区的示范作用。
5. 风险管控不到位
在开放与自由的试验区,风险管控是十分重要的,但一些自贸试验区在风险管控方面
并不到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建议
1. 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针对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应当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试验区的自主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切实解决试验区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2. 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外部环境
为了改善外部环境,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自贸试验区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营造更为优化的外部环境,推动试验区的持续发展。
自贸区“建立”成效、不足与对策思考
自贸区建设成效、不足与对策思考
自贸区南沙片区建设一年多来,在行政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平台
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然而,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
设、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自贸区南沙片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政府管理改革逐步落地
自贸区南沙片区完成了建设实施方案、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
创新性制度文件起草工作,主要推行了四大类涉及政府管理改革创新事项。这些创
新举措和改革路径有效改善了自贸区的服务与管理效率,有益于自贸区高标准的营商
主要领域主要进展
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对内外资项目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清单外的全部改为备
案,清单内的实行核准审批。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承接60项广东省下放的管理权限;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
由101项减少为12项。
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
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
执法互助的“三互”机制。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建设了可以连通23个部门的统一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对登
记的39826户市场主体实施A、B、C、D四级信用分类监管。
二、开放型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特别监管区,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是其重要的历史使命。自贸区南沙片区主要从以下方面推动了
开放创新事
项
主要进展及成效
推动金融开
放创新
1.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贷款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缴税
(费)业务,落实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
结汇。截至2015年11月末,共办理22笔人民币跨境贷款备案,涉及金额
试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试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为推动经济改革和开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创新制度、探索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目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动经济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贸试验区通过开放政策、创新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大的自主权和便利条件。例如,自贸试验区在金融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试点,如自由兑换人民币、推动金融市场开放等,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自贸试验区还在税收、外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企业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引进外资、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和便利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驻。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此外,自贸试验区还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快了贸易便利化的进程。试验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更加便捷和优惠的贸易政策,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试验
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创新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例如,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此外,自贸试验区还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向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向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贸区的发展水平,打造“升级版”的自贸区,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我们将从自贸区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现状分析
自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以来,双方的合作已经走
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这段时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进展,自贸区建设成果丰硕。
在贸易领域,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之一。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为主,而从东盟进口的则以资源
性产品、半成品和零部件等为主。这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为双方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投资领域,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合作日益紧密。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范围广泛,涵盖了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同时,东盟国家的企业也积极投资中国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双向投资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增长,也加深了彼此的经济联系。
双方在金融、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仅推动了经贸合作,也促进了人文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和友谊。
河南自贸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09.199
河南自贸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王丽霞
摘 要:近几年来,自贸区建设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河南省自贸区也不例外。自成立以来,河南自贸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在战略协调、营商环境、对外贸易方面表现出一些问题。本文以河南自贸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河南自贸区的建设情况,提出河南自贸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服务于河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河南自贸区 战略协调 营商环境 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5(a)-199-04
2016年8月31日,自贸区正式挂牌,国家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对外正式公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河南等7省市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定。河南自贸区获批成为本省第五大国家战略,对于提升河南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自贸区的批复,不仅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引起和广大学者的关注。
1 河南自贸区简介
河南自贸区,全称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是中国中央政府设立在河南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设立的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77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含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A区0.89平方公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0.41平方公里);开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洛阳片区26.66平方公里。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域的先行领域,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制度创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将从自贸区的建设背景、发展经历及成效、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贸区建设背景
自贸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南斯拉夫成为全球第一个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此后,自贸区从单纯的贸易便利化到逐渐涉及金融、物流、知识产权等多领域,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自贸区的运作机制为最惠国待遇、进口减免税、非关税壁垒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的集聚,也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演进,中国政府开始关注自贸区的建设,试图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2013年9月29日,中国国务院宣布,上海将全面试点自贸区改革开放,并扩大至天津、福建、广东四个省市。随后,中国国家开始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到
2019年底,全国共设立了21个自贸区,包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重庆、辽宁等地。
自贸区的建设背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中国贸易自由化
和经济创新升级,以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二是改善中国
经济环境和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竞争力。三是探索更多制度创新
和政策实践,以迎接经济新时代。
二、自贸区发展经历及成效
自贸区建设至今已经六年有余,从开局复杂到破解难题,自贸区
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不过,在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开放合作、国
际合规等方面,自贸区仍然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政策创新方面
学位论文-—上海自贸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前言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在由美欧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下的经济发展一直步履维艰,艰难前行。中国在新一轮区域自由贸易谈判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正在准备积极参与到全球自贸区谈判中来,并推动中国全方位的自贸区战略,保障中国全球化利益。应该看到,美国积极推动TPP 和 TTIP,以迂回和内外兼容方式来推动地区的自由贸易,就是要建立未来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就是要掌控世界经济格局。鉴于此,一方面,中国正在准备积极参与到全球自贸区谈判中来,并推动中国全方位的自贸区战略,保障中国全球化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加速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通过在贸易、金融、投资、航运、关税、“负面清单”、离岸市场等领域的改革,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与创新,正是国家欲借推动国内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倒逼国内市场化改革,推动中国与新一轮全球规则体系接轨的战略考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words (2)
一、上海自贸区概述 (3)
(一)概念识别 (3)
(二)设立背景 (5)
(三)区域格局 (5)
(四)措施特点 (6)
二、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积极影响 (7)
三、上海自贸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一)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8)
(二)一二线关系把握的难点 (9)
(三)法制体系有待完善 (10)
(四)制度改革的可复制可推广难点 (10)
四、新加坡自贸区经验 (10)
(一)新加坡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 (10)
(二)政府职能 (11)
(三)金融开放 (11)
(四)良好的监督环境 (11)
加快我国自贸区建设面临的四大困难与对策
加快我国自贸区建设面临的四大困难与对策作者:陈志阳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第11期
自2002年我国与东盟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签署并实施了10个自贸协定,涉及18个国家和地区,占我对外贸易总额的24%;正在商谈6个自贸协定,涉及11个国家,占我对外贸易总额的15%;根据201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达成的共识,今年年内还有可能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总体看,我国加大自贸区建设力度,顺应了当前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对于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由于自贸区建设牵扯面广、涉及利益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影响到自贸区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困难,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上给予廓清,从政策选择上予以认真研究应对。
一、困难之一:对自贸区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贸区效应认识片面化,导致对推进自贸区谈判的懈怠心理
根据WTO的规则和各国商谈自贸协定的实践,自贸区要求参与各方在WTO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之上,取消绝大部分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区域内商品的自由流动,同时降低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投资障碍。可以说,自贸区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标准远远超过WTO,建成自贸区需要参与各方大幅提高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然而,这与当前一些人对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继续推进开放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了较大差异。这些观点认为,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甚至认为中国开放过度了,因此没有必要大幅推进开放。
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发展挑战与对策
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发展挑战与对策
近年来,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发展成就,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国内外市场竞
争的加剧,崇左片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制
定合适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挑战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崇左片区的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市场竞争压力
崇左片区作为自贸区的一部分,市场竞争的压力非常大。受到国内外企业的挤压,崇
左片区的企业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等问题。
3.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
崇左片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要求。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4.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因素,崇左片区的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二、发展对策
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崇左片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的生
产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加大对外贸发展的扶持力度,降低外贸壁垒,拓展国际市场。
2.优化产业结构
崇左片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3.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
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
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政策措施不够具体、营商环境不够完善、人才引
进和培养方面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仍有待提升以及监管和风险防
范不够健全等问题。为加快建设,应制定更具体的政策措施,优化营
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加强监管和风
险防范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竞争力,并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于地方和全国
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更快的建设进程和更好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
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政策措施、营商环境、人才引进、
产业协同发展、监管机制、风险防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对策、
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
1.1 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性
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吸引更多外资,推动产业升级和
转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河南省
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
易成本,拓展外贸市场。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红利,优化贸易
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河南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自由贸易试
验区还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打破壁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
区域综合竞争力。加快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贸区建设成效、不足与对策思考
自贸区南沙片区建设一年多来,在行政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然而,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自贸区南沙片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政府管理改革逐步落地
自贸区南沙片区完成了建设实施方案、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创新性制度文件起草工作,主要推行了四大类涉及政府管理改革创新事项。这些创新举措和改革路径有效改善了自贸区的服务与管理效率,有益于自贸区高标准的营商
主要领域主要进展
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对内外资项目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清单外的全部改为备
案,清单内的实行核准审批。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承接60项广东省下放的管理权限;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
由101项减少为12项。
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
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
执法互助的“三互”机制。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建设了可以连通23个部门的统一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对登
记的39826户市场主体实施A、B、C、D四级信用分类监管。
二、开放型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特别监管区,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是其重要的历史使命。自贸区南沙片区主要从以下方面推动了
开放创新事
项
主要进展及成效
推动金融开 1.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贷款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缴税
放创新(费)业务,落实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截至2015年11月末,共办理22笔人民币跨境贷款备案,涉及金额
56亿元。
2.融资租赁产业:2015年新增合同额236亿元,完成船舶交易503艘,
交易额亿元;实现广州飞机租赁“零”的突破。
3.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设立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大
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仓库、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交
股权投资基金等一批基金启动运作
穗港澳深度
合作的创新
1.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总体方案已上报省委省政府。
2.设立了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并已进驻了一批项目。
3.落户了CEPA科技智慧产业园、六福集团研发检测中心等一批项目。
4.开展人才交流、游艇通关、数据传输、社会事务、专业服务等方面的
专项合作。
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
1.成功举办国际航运圆桌会议。
2.举办港口城市发展合作高端论坛。
3.珠海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与汉堡港等德国重要港口城市结成枢纽辐射型合作关系。
推动法律服
务的国际接轨
1.成立自贸试验区法院、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中
心、广州国际金融仲裁院自贸试验区分院及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自贸试验区
分院。
2.成立了广州首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
贸易便利化
创新
1.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
2.试行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和DIT延迟中转业务。
3.形成了以直购体验新业态为特色的跨境电商集团,2015年跨境电商交
易额突破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企业达550家。
4.塑料粒交易中心初步形成,博禄、沙比克等企业已在南沙开展国际贸
易业务。
5.出口货物集拼初具规模,完成国际配送货值约24亿美元,旅游购物
出口78亿美元。
三、发展平台和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自贸区南沙片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和生产及服务性项目建设加快
推进。2015年,全区共投入1850亿用于推进60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其中一些规划、
建设和即将完成的重点项目将对自贸区南沙片区及南沙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类型项目名称进展情况
发展平
台
明珠湾区起步区开发建设项目推进中
万顷沙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园推进中
蕉门河西区城市综合体推进中
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完成
基础设
施
轨道交通四号线南延段推进中
南沙港铁路推进中
南沙港国际通用码头推进中
地铁18号线规划
广中江高速、番莞高速、江中高速东延段推进中
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南沙项目)推进中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推进中生产及
服务性项目
广汽丰田汽车扩产及增加新品种建设项目推进中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二期工推进中
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体园区暨广东深蓝产业创新中心推进中
广州市粮食储备加工中心推进中
广州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南沙生产基地异地搬迁改造项目推进中
四、区域聚集带动作用初显
自贸区南沙片区的区域集聚带动作用逐步显现。2015年,南沙新区在自贸试验
区的带动下,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全年实现GDP1133亿元,同比增长%,增速连续
指标绝对
值(亿元)
同比增速(%)全市增速(%)增速排
名GDP
1133
.0
1规上工业总产值3
商品销售总额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3
当前自贸区南沙片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领先型的改革创新举措不足
促进制度创新是建设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意义所在。目前自贸区南沙片区主要借鉴和复制了上海自贸区的一些制度创新的举措,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意义的改革创新举措明显不足。特别是已经推出的部分改革创新举措还未显现出良好的成效。
二、区域产业和人才结构与自贸区发展匹配度不高
从南沙产业发展状况看,2015年,南沙三次产业结构比为::,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金融、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还相对落后,产业主体不多,产业规模也相对较小。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相似,自贸区人才不匹配问题也已显现。近年来,南沙新区虽然陆续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及创新平台建设合作,但是,引进和储备的人才和科技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第二产业领域,投入到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和科技资源无论在存量和增量都相对不足。
三、城市建设遗留问题影响自贸区发展环境
自贸区南沙片区虽然在广东自贸区中所占的面积最大,但是其由大小不同、位置各异的七个区块组成,各部分协调发展的复杂性要比其它自贸区更高。同时,南沙尚有大量的农村地区,自贸区周边范围许多土地权属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一些土地属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一开发建设难度较大。
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强制约自贸区虹吸效应
自贸区南沙片区位于广州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该区域内的公共交通、文化、教育、休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与中心城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自贸区与中心城区交通不够便捷,地铁5号线速度较慢,公共交通发展落后,生活便利化程度还不高,导致南沙整体人口密度较低。许多就业人员处于工作在南沙、生活在城区的“钟摆式”状态,产城人分离导致本地消费无法支撑高端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