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低碳发展合作路径研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地区低碳发展合作路径研究

作为当前全球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东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压缩型的工业化与爆炸式的城市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障碍。东亚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欧洲和北美排放量的总和,已经成为全球排放增量和增速最大的地区。作为新工业革命的世界潮流,寻求绿色增长和低碳发展很可能是东亚产业和金融合作中少数障碍较小的“最大公约数”,也将成为“一带一路”行动倡议的弘义融利的重要支撑。

一、东亚国家低碳发展的基本国情

目前东亚是全球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世界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未来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2014年中日韩和东盟共13个国家人口为21.65亿,占世界人口的30%。如表1所示,从人均GDP增幅来看,中国、韩国和东盟10国在过去十年增幅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作为亚洲经济增长的龙头,过去十年间年均GDP增幅高达8.8%。东盟10国在过去十年间GDP增幅为56%,年均增长率4.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其中新加坡和文莱2014年人均GDP高达5.6和4.1万美元(当年价),日本、韩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均属于高收入国家。马来西亚属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略高于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而柬埔寨、老挝、越南和缅甸属于低收入国家。

表1 东亚国家社会经济情况(WB,2015)

1990年以来,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化石能源比重加大,东亚国家能源排放CO2有较快增长。2014年东亚国家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33%左右,能源CO2排放从1990年的43亿吨增长到2014年的135亿吨,占全球排放的38%(BP,2015)。东亚13国中,中日韩3国占到排放总量的88%,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

排放量最大,分别占东盟10国总排放量的33.6%、21.3%和15.8%,年均增长率基本都在5%~6%左右。增长率最快的国家是越南,年均增长率为9.5%。东盟国家2014年碳强度为1.2千克CO2/美元(2005年不变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碳排放方面,东亚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表2)。

表2 东亚国家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情况(IEA,2014)

东亚地区受气候灾害影响显著,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沿海地区,东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人口高密度城市都受到海平面

上升的威胁。亚洲开发银行2013年发布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经济分析》指出,随着海平面上升,中国到2050年将失去102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会有100多万人因海平面上升被迫迁徙,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530亿美元。日本预计将失去超过1/4的沿海湿地,韩国可能会失去1/5的海岸区。2010-2050年间,东亚国家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遭受海平面上升、暴风雨侵袭及更为严重频繁的洪涝灾害,预计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8500亿美元。东盟许多地区已面临被海水侵蚀甚至淹没的风险,日益加剧的台风和海啸更是为海岸带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预计到2100年,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的温度将上升4.8℃,由此将带来50%大米减产,直接导致GDP每年下降6.7%。

东亚国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重要缔约方,也是巴黎气候大会的积极参与者。东亚13国均已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其中日本作为附件一国家提出了绝对量化减排目标,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文莱都提出了排放强度或相对“趋势照常情景”(BAU)的控排目标,柬埔寨、老挝、缅甸作为“最不发达国家”成员,提出了国家层面的减缓措施。其中东盟国家尤其侧重适应方面的措施,明确提出了适应方面的需求和优先提高领域(表3)。

表3 东亚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UNFCCC,2015)

提交时间减缓目标类型量化目标

中国2015.6.30 峰值目标

强度目标

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实现峰值

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

日本2015.7.17 绝对减排目标2030年比2013年下降26%

韩国2015.6.30 BAU下降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比BAU降低36%

文莱2015.12.1 BAU下降目标

2035年能源消费总量比BAU降低63%;发电量中新能源占比达到10%

柬埔寨2015.9.30 BAU下降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比BAU降低27%

印度尼西亚2015.9.24 BAU下降目标

2020年温室气体比BAU情景降低26%,2030年降低29%(有条件目标

41%)

老挝2015.10.1 行动措施-

马来西亚2015.11.27 强度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降低35%(有条件目标45%)

缅甸2015.9.28 行动措施-

菲律宾2015.10.1 BAU下降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比BAU减排70%

新加坡2015.7.3 峰值目标

强度目标

2030年左右实现峰值;

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降低36%

泰国2015.10.1 BAU下降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BAU情景低20%(有条件目标25%)

越南2015.9.30

BAU下降目标

碳强度下降目标

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BAU情景低

8%,碳强度相比2010年降低20%,

森林覆盖率达到45%)

随着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量的上升,东亚国家面临发展转型的严峻压力,亟需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根据IEA的预测,到2030年,东盟国家碳排放将达到20.12亿吨,约为现在的两倍,人均排放达到2.8吨。再加上中、日、韩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东亚13国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50亿吨左右,占全球排放量的43%,年均增长率约为1.7%(图1)。人均排放量将从2012年的5.6吨增长到2030年的6.5吨,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吨/人)的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