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精讲—使动用法

合集下载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1. 富国强兵:2. 强兵足食:3. 丰衣足食: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5.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1.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3. 生死肉骨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做王。

B.1.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一)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1. 幕天席地:2. 草菅人命:3. 鱼肉百姓:4. 千金一刻:5. 友风而子雨:6. 稍稍宾客其父:7. 孟尝君客我: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越国以鄙远:(二)形容词意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 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 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换而言之,即此 时宾语与谓语是主谓关系。使动用法 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或形容词 来充当的。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 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动词的使动 用法是最常见的。 例句:却匈奴七百余里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烛之武退秦师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 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 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会盟而谋弱秦
以愚黔首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使动用法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译为 “让/使+宾语&在古汉语里很少见, 在形式上和一般动宾结构没什么区别,区别 只是在意义上。如果有些及物动词读音的改 变(一般变为第四声),往往是使动用 法。 例句:序八州而朝同列 中军置酒饮(yì n)归客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 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古代汉语 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一、使动用法1.定义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使动有名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动词使动。

2.什么时候需要使动?当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是(或不能)由主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动。

(一句话概括:句子中,动作不是由主语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来施行,这时需要使动。

)3.翻译形式使动一般译为“使……怎么样”。

4.举例说明【例1】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分析】“却”有退却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主语是蒙恬,宾语是匈奴,“退却”这个动作实际上是匈奴来施行的,而不是蒙恬,因为是匈奴“退却”了,并不想蒙恬“退却”了,所以此处“却”应翻译成“使退却”,句意是:(蒙恬)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

【例2】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分析】此句中“‘行’仁义”是由主语(周文王)施行的动作,因此直接翻译就行,“施行仁义之举(策略)”,不需要使动。

若改为使动来翻译,便是“使仁义施行”这显然翻译不通。

“仁义”(宾语)是由“周文王”(主语,此句省略了)来“行”(动词,动作),而非“仁义”自己来施行,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怀”有“关怀;安抚”之意,此处引申为“归顺”。

而此句中,谁作为归顺的对象是翻译的关键。

显然是“西戎”归顺,而非是省略的主语周文王,这里便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周文王不施行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怀”(归顺),而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西戎)施行,所以这里需要使动,翻译成“使西戎归顺”,而不能译成“使周文王归顺”。

二、意动用法1.定义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在于意念上的想法或看法,而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意动有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2.什么时候需要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所代表)的性状,或主语对宾语作主观看法、评价。

动词使动用法概念

动词使动用法概念

动词使动用法概念在我们学习语文,尤其是古代汉语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动词使动用法”这个概念。

那什么是动词使动用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它本来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在这里却用作了动词,意思是“使江南岸绿”,也就是春风使江南岸变绿了。

再比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并不是说“臣活”,而是“臣使之活”,也就是“我使他活下来”。

动词使动用法的特点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主语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比如说“惊天地,泣鬼神”,不是天地自己惊,鬼神自己泣,而是“(某事)使天地惊,使鬼神泣”。

那么,为什么会有动词使动用法这种语言现象呢?这和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以及语言的简洁性有关。

在古代,人们在表达某些意思时,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就会采用这种使动的方式。

它能够用一个动词就清晰地表达出主语对宾语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在理解和判断动词使动用法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

比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里的“从”不是沛公自己“从”,而是“使百余骑跟从”。

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我们能知道沛公是带着一百多骑兵来的,所以这里的“从”就是使动用法。

再比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亡”字不是郑国自己亡,而是“使郑国灭亡”。

要判断这个“亡”是使动用法,就需要我们对整个句子的意思有清晰的把握。

当时的情况是有人在讨论是否要灭掉郑国,如果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亡”就是灭亡,那就会误解句子的意思。

动词使动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比如《论语》中的“杀鸡为黍而食之”,“食”在这里就是使动用法,是“使之食”,也就是“让他吃”的意思。

还有《史记》中的“李牧连却之”,“却”是“使……退却”的意思。

在现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其实也能看到动词使动用法的影子。

比如“这条消息震惊了所有人”,“震惊”就有使动的意味,是“使所有人震惊”。

使动用法 课件

使动用法 课件

今天我们来学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 之使动用法 ”
古镇高级中学 郑琳珍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指的是用作谓语中心语的 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 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动作行为(或 具有这个性质、状态),即表示“主语 使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使宾语成为什 么”。
例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生:使(之)生。
(2)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使……跟从,或意译为带领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使……承担,或意译为救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 种动作行为,表示使动用法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 ( 1 )子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 · 襄公二十二 年》) [译文:先生真是让死人复生、叫白骨长肉的人。] ( 2 )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 · 赤壁之战》) [译文:曹操的军队正把战船连接在一起,可以用 火烧船来使(他)败逃。] ( 3 )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 · 上德 》 [译文:使人尝那食品,人便死掉;使狗吃那食品 ,狗便死掉。]
使动 用法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所谓使动 用法 ,是指 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 意思。它是 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 的内容。
使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为 直译,使……;一种为意译, 用相应的及物动词代替。
可用图示为:
主 语 谓 语中心 语 使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 记· 苏秦列传》) [译文:所以,大王不如使苏秦往东方去,那么秦国就一 定怀疑齐国并且不相信苏秦了。] (2)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使这些百姓得到好处。]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奇:认为……奇特
(4)既来之,则安之。来:使……到来;安:使……安定
(5)吾从而师之。
师:把……当作老师
(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使……称王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把……当作伴侣/朋友
(9)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乐:以……为快乐
(10)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C.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史记•淮阴侯列传》
总结规律
关键点: 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
谢谢观赏
课本淘金
【使动用法】
翻译为: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形容词) 主语+使+宾语+施行……动作(动词)
【意动用法】
翻译为:
把+宾语+当作……(名词)
以+宾语+为……
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形容词)
课本淘金
(一)知识擂台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称王
(2)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3)梁以此奇籍。
锦囊妙计
(一)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
用法?
1.
请识解别释方下面法两一组:句要子根中据的上加下点文字 语境判
(断1),孟如子果将其朝动王作。动行词为,由朝宾拜语发出, 且武丁受朝主诸语侯支。配使,动为,使使…动…用朝法拜
(2)阳货(季氏手下的大臣)欲见孔子,
孔子不见。
使动,使……谒见
动词,谒见
A.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是汉语中的一种动词结构,通过使用“使”字,表示主语促使或让宾语进行
某种动作。

以下是关于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 判断宾语:首先需要确定被“使”促使的是什么事物或者人。

宾语可以是名词、
代词、动词短语或从句等。

2. 判断语境:需要分析句子所处的语境,确定“使”字的使用是否表示了主语的促
使或者让宾语进行某种动作。

3. 注意动作主体:观察句子中的主语,看看谁是促使者,谁是被促使者。

这有助于
确定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

4. 看后续动作:在使用“使”字的句子中,需要看后面是否有跟随的动作,这有助
于理解句子的整体含义。

5. 分清主谓宾:要分清整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以便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义。

6. 观察上下文:有时候,“使”字的使用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观察前后句子
以及相关语境有助于正确理解使动用法的句子。

7. 区分语气:有时“使”字的使用可能带有不同的语气,例如命令、劝诱、让步等,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判断。

8. 看动词搭配:观察“使”字后的动词,确定动词和“使”字的搭配是否合理。

9. 注意主谓关系:观察“使”促使的是谁做什么,弄清主谓关系,有助于理解整个
句子的语义。

10. 分析语气:在判断使动用法时,要分析句子的语气是积极的促使行为还是被动的
让步意味。

以上是关于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及详细描述。

通过对句子结构和语境的分析,能够更
好地理解使动用法在汉语中的使用方式。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解析 : 是余音使潜蛟与嫠妇舞、泣。 意为“使----起舞”“使—哭泣”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解析:“亡”的是秦族,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 是并起的山东豪俊使秦族灭亡。 意为“使---灭亡”
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解析:是江东父老使我为王。 意为“使---成为王”
5、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成语解析使动用法 1、汗牛充栋 解析:书太多,使牛累的出汗。意为 “使----出汗”
2、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解析:是美人的容貌使月躲进云里, 使花羞惭,使鱼沉入水底,使雁落下 沙州。
3、飞沙走石
解析:是风使沙粒飞起,使石滚动
使动用法典例分析
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是上天使心志、筋骨、体肤苦、劳、饿。 意思分别是“使---受苦”“使----劳累” “使----饥饿”
使动用法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 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 生”,遂恶之。
解析 :是庄公使姜氏受了惊吓。 意为“使----受了惊吓”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臣使他活,意为“使----活”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止:使之止(使愚公止)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二、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凄、寒:使神骨凄寒。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

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1《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
具。”
2《战国策·齐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3《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4《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
老之。” 5《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6《史记·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壮其
4《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
皆藉(践踏、蹂躏)吾弟;令我百年后,皆鱼肉之
矣。” 5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吾,吾从而师之。”
6苏轼《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
7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
父。”
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经常用作使动。
《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
之以膏腴之地。”
《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秦。”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
能贫。”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
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韩非子·说林下》:“桓赫曰:‘刻削之道,
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充当谓语,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该名词 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就是“使动用法”。
①尔欲吴王我乎?
“吴王我”是说使我成为吴王那样的人。
相同处:结构相同,都是特殊的动宾关系。均可 用形容词、名词的活用来表达。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 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 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 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 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 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 (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 室铭》 乱:使…传》 乐:使……快乐
自我检测
•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 如列传》 •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鈡记》 •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或词语是否使用了使动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语境分析: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时,要注意分析语境。

如果某个动
作不是为了主语本身,而是为了使宾语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用法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2. 词义分析:一些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使动用法,如“使、令、命”等。

这些词后面所接的宾语通常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而且这些名词在句子中通常不是主语。

3. 结构分析:使动用法通常有特定的结构形式。

例如,“A使B……”
的结构中,“使”后面通常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代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使动用法常见类型

高考语文文言文使动用法常见类型

⾼考语⽂⽂⾔⽂使动⽤法常见类型
使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是由宾语发出的。

使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来的。

使动⽤法⼀般有以下⼏种类型,⼤家接着往下看吧。

动词的使动⽤法
动词使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的变化。

如:“焉⽤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

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法。

这些谓语动词只有⽤使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的意思。

形容词的使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悄怆幽邃”(《⼩⽯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意为“使⾻寒”,成为使动。

名词的使动⽤法
名词的使动⽤法,就是当名词活⽤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或物。

如“先破秦⼊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带⼀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般的⽤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咸阳的就王他”。

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使动用法是汉语中的一种动词结构,用动词使+宾语+动作的方式表示主语使宾语进行某种动作。

以下是50条关于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和详细描述:1. 判断宾语是否受到了动作的影响,若是,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2. 观察句子结构中是否有“使”字出现,若有,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3. 若出现“让”、“叫”等词,往往也是使动用法的表现形式。

4. 寻找句子中的主语与宾语的关系,若主语促使宾语进行动作,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5. 注意动作的执行者,看是否有第三者促使宾语进行动作,若有,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6. 检查动词的后面是否紧跟着一个名词或代词,若有,则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7. 观察句子中的语境,判断是否存在主语促使宾语进行动作的情况。

8. 注意动词的形式,例如“使得”、“使得”等形式通常表示使动用法。

9. 注意句子中是否存在“被”字出现,若有,则很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10. 检查宾语是否进行了某种变化或动作,若是,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11. 注意是否有别的动词表达了主语促使宾语进行动作的意思。

12. 观察句子中的语序,通常使动用法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特殊。

13. 着重观察句子中的宾语,看是否受到了主语的影响而进行了动作。

14. 注意是否存在动作的执行者以及动作的接受者,若存在,并且主语促使宾语进行动作,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15. 检查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促使”、“迫使”等往往与使动用法有关。

16. 观察句子的含义,特别留意表达了主语促使宾语进行动作的情况。

17. 着重观察句子中的动词,通常使动用法的动词较为特殊。

18. 查看句子中是否有重要的上下文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使动用法。

19. 注意句子中是否存在主语的意志和动作的执行的关联,若有,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20. 观察句子中的动作是否具有明确的执行者和受者,若有,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21. 检查句子中是否存在对宾语进行动作促使的情况,若有,则可能存在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诀窍

动词的使动用法诀窍

动词的使动用法诀窍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好动词的使动用法,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那么,什么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动词使动用法的诀窍。

首先,我们要明白动词使动用法的基本特点。

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中,动作的执行者不是主语,而是宾语。

比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并不是沛公自己“从”,而是沛公让百余骑“从”,这里的“从”就是使动用法。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动词是不是使动用法呢?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

如果一个动词在句子中按照常理理解不通,而把它解释为使宾语怎么样就通顺合理了,那么这个动词很可能就是使动用法。

比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和“泣”如果按照常规理解为蛟龙自己舞、嫠妇自己泣,显然不符合逻辑,而应该理解为“使潜蛟舞,使嫠妇泣”,这样就说得通了。

在学习动词使动用法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不是春风自己绿了,而是春风使江南岸绿了;“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是使他们来。

除了通过例子来理解,我们还可以从动词本身的意义出发来判断。

有些动词本身就具有使动的意味,比如“饮”,有“使……饮”的意思;“归”,有“使……归”的意思。

当这些动词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时,就很容易判断为使动用法。

另外,我们要注意区分动词的使动用法和一般的动词用法。

有时候,一个动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用法。

比如“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听到”;而“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闻”则是名词,指“名声”。

在实际运用中,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比如,“惊天地,泣鬼神”,用“惊”和“泣”的使动用法,强烈地表达出了某种力量或情感的震撼效果。

使动用法例句20个

使动用法例句20个

使动用法例句20个以下是20个使用使动用法的例句及相关参考内容:1. 我让他打扫了房间。

我让他打扫了房间,因为我没有时间去做。

2. 他让我感到非常尴尬。

他的冷笑话让我感到非常尴尬。

3. 我让孩子们去游泳。

我让孩子们去游泳是为了让他们消耗一些能量。

4. 她让大家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她的演讲让大家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5. 我们让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的努力让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6. 这个问题让我很困惑。

这个问题让我很困惑,我想到处找答案。

7. 这个音乐会让观众们流连忘返。

这个音乐会的表演让观众们流连忘返。

8. 他的行为让我感到失望。

他的行为让我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之前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9. 这个展览让我们了解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这个展览让我们了解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历史。

10. 请你帮我把这个文件打印出来。

请你帮我把这个文件打印出来,我需要它明天的会议上使用。

11. 她激励着团队成员们为目标而努力。

她的领导能力激励着团队成员们为目标而努力。

12.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他们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13. 这个项目需要你掌握新的技能。

这个项目需要你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这将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帮助。

14. 他的指导使我提高了设计技能。

他的指导使我在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15. 我的父母鼓励我上大学继续深造。

我的父母对我上大学继续深造非常支持和鼓励。

16. 这个广告引导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

这个广告的设计和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

17. 这个演讲使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演讲的内容和讲解使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 他的表现让我们感到惊讶。

他的出色表现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19. 过去的经历塑造了我现在的性格。

过去的经历塑造了我现在的性格和人生观。

20. 请你提醒我明天早上7点起床。

请你明天早上7点提醒我起床,我有重要的会议需要参加。

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在我们学习语文或者英语等语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语法现象,其中动词使动用法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那么,什么是动词使动用法呢?简单来说,动词使动用法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比如说,在汉语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里,“绿”这个字就是典型的使动用法。

原本“绿”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颜色是绿色的,但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也就是春风使江南岸变绿了。

再看“惊天地,泣鬼神”这个短语,“惊”和“泣”原本是普通的动词,分别表示“惊动”和“哭泣”,但在这里用作使动,“惊”的意思是“使天地惊动”,“泣”的意思是“使鬼神哭泣”。

动词使动用法在语言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首先,它能够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使用使动用法,能够将原本比较平淡的描述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的歌声醉了听众”,“醉”这个字就不是说歌声本身醉了,而是歌声使听众陶醉,这样的表达让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歌声的美妙和动人。

其次,动词使动用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它可以让我们用更简洁的方式传达更丰富的信息。

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抵”,意思是“抵得上”,也就是家书的价值比得上万金,用一个“抵”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书的珍贵和重要性。

然后,动词使动用法还有助于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惊”字一出,瞬间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仿佛我们能够看到安静的月夜中,鸟儿因为月亮的突然出现而受到惊吓,这样的描写使得诗句所展现的场景更加生动逼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想要传达的那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在英语中,动词使动用法也同样存在。

比如“make somebody do something”(使某人做某事),“have something done”(使某事被做)等结构。

例如“He made me laugh”(他使我笑了。

)“I had my hair cut”(我让人剪了头发。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

使动用法举例分析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掌握使动用法对学习文言文帮助很大。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有四种形式,分别为动词、形容词、名词还有数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活用只有一种,就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有国有家者”)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远人”)施行“来”的行为。

即“使……来”的意思。

这就是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

例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经常可以活用作使动。

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宾语(除非省略)。

因此,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

例3:“止子路宿。

”——“止”是留止的意思,本是不及物动词。

在这句里带上了宾语“子路”,意思是使子路留止。

例4:“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带上了宾语“之”(指代项伯),也是活用为使动用法,即“使之活”(救活他)的意思。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就带有宾语,因此我们不能依据有没有宾语来判别其活用与否。

但是,由于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活用。

有动词的使动用法么

有动词的使动用法么

有动词的使动用法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而动词作为语法中非常活跃的一类词,其用法多样,其中就包括使动用法。

那么,到底有没有动词的使动用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要理解动词的使动用法,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使动用法。

简单来说,使动用法就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也就是说,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这个动作。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典型的动词使动用法。

在这里,“绿”不是春风自己变绿,而是春风使江南岸变绿。

再比如,“臣活之”,“活”这个动词并不是说臣自己活了,而是臣使“之”这个人活了下来。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相对简洁、灵活,常常通过一个动词来表达复杂的使动关系。

比如“惊天地,泣鬼神”,“惊”和“泣”并不是说天地自己惊,鬼神自己泣,而是说(某事)使天地惊,使鬼神泣。

那么,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往往与语言的演变和人们的表达习惯有关。

在古代,人们为了更简洁、生动地表达某种意思,就逐渐形成了这种使动的用法。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准确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

不能仅仅看到一个动词就盲目地认为它是使动用法,而要综合考虑整个句子的意思。

比如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里的“从”就不是沛公自己跟从,而是沛公使百余骑跟从。

如果我们不理解这里的使动用法,就很容易误解句子的意思。

动词的使动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理解动词的使动用法,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

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足以荣汝身”,“荣”就是使动用法,是“使……荣耀”的意思。

如果我们把“荣”理解为“荣耀”,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偏差。

同时,动词的使动用法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在写作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使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他的话暖了我的心”,“暖”这个动词就是使动用法,比起说“他的话让我的心感到温暖”,更加简洁而富有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
文言语法(一)
词类活用
2020考纲是怎么要求的——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词类活用现象。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公共课)考试要求》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有三个前提:
①都活用为动词;
②都带有宾语(个别可能有省略);
③都可以翻译成:“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叫……(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从事谓语动词所表达的行为动作。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鸿门宴》)
“活之”即“使之(项伯)活了下来”
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后面的宾语省略)(《荀子·天论》)
“病”即“病之”,“使之生病”的意思。

如: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饮赵盾酒”即“使赵盾饮酒”。

“饮”破读为yìn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之”即“使之食(吃)”,“食”破读为sì
“见其二子”即“使其二子见(拜见)子路”,“见”破读为xiàn
练习: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来:使动用法,使……来
2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管晏列传》)——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桓公信守,守信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垓下之围》)——亡:动词的使动,使…灭亡
4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张中丞传后叙》)——降:动词的使动,使…投降
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致:动词的使动,使…达到,实现
6水则(能够)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先秦诸子语录》)——覆:使……倾覆
7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生:使……产生
8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受到惊吓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

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
“弱秦”即“使秦国弱”。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州》》
“绿江南岸”即“使江南岸绿”。

练习: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2富国强兵(《管晏列传》)——使……富;使……强
3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先秦诸子语录》)——静:使……安静
4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书》)——强:使……强大
5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广:使动用法,使……扩大
6王(四声,名作动)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谏逐客书》)——明:使……明显、显著7于是梁王虚上位(《冯谖客孟尝君》)——虚:使动用法,使……空着
8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察传》)——正,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雅正(和谐)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
“王我”即“使我当王(君王)”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肉骨”即“使白骨上生肉”
练习:
1何以至今不业也(《赵威后问齐使》)——业,使动用法,让……当官,成就功业
2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戊午上高宗封事》)——使动用法,使…变成臣妾、刘豫那样
3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4子元元,臣诸侯(《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子:使动,使…为子民;臣:使动用法,使……臣服、称臣
注意:用为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节士》)
“臣”即“臣之”,“使之成为臣”的意思。

“友”即“友之”,“使之成为朋友”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