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的共同理想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未来道路我选择
拥抱美好未来
谨向为本书提供照片的单位和个人致谢
思想政治3(必修)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
化影响
第六章 德育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一、课程概念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
一、课程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称:课程即课业 及其进程。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9种定义 课程论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 斯宾塞(实用的科学知识) 杜威(活动课程) (199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
和钟姐姐交朋友
我很整洁
我会好好地吃
我自己会整理
看我多精神
4 过新年
新年好
欢欢喜喜过春节
我家大团圆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1 请你相信我
2 诚信是金
3 社会呼唤诚信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1 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3 我是参与者
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 和水
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 教育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 勇敢、勤劳、复仇等等道德法则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
2、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 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
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 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 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五章-德育目的讲解学习
第二节 德育目的的类型与结构
一、德育目的的类型 (一)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
德育目的 (二)外在的德育目的和与内在的德育目
的 (三)理想的德育目的与现实的德育目的
1、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 本位的德育目的
社会本位的教育家往往强调教育的使命 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德育目的 的核心是使教育对象社会化,形成一定 的社会人格。
所谓规范性功能指的是德育目的可以对德育对象的 道德行为起规范的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预防,其次是禁止。
在讲德育目的的道德功能时值得注意的是,德育目的 的上述功能主要是隐含性、观念性的,直接发挥的作 用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功能实现需要德育目的的落 实也就是具体的德育过程去完成。否则就会夸大德育 目的的作用,流于纸上谈兵的可笑境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们的教育目的论也 往往建立在他们对宇宙之根本如“天”、 “道”、“理”、“性”等问题看法的 基础上,认为德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 学生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从而从根 本上修身养性。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
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主张性本善的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乃是仁、义、礼、智四 种美德的发端。所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德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 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大学》
3、理想的德育目的和现实的 德育目的
朱煮说:“人须当以尧舜为法,如射之 于的。箭箭皆欲其中,其不中者,其技 艺未精也。”
德国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认为道德教育 的目的在于养成独立、自主、善行、牺 牲、慈爱等基本德性。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复习进程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
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呵以概括为以下几
个最主要的方面。
首先,和许多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家 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 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 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贡 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 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
互惠的。由于道德生活源于“爱”和“联
系”,因此我们应当建立、维持和增强关
怀关系。
诺丁斯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当
来组织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视情感因素
的杰出代表。
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
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
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
的基本需要。诺丁斯认为关怀不仅是一种
美德,更是一种关系,它的维持和巩固既
需要关怀方对关怀对象的需要做出反应,
也需要关怀对象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
为。这样关怀双方在关怀关系中就是平等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是可 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的)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认 识到除法律之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 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因此,海因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 管这个人是他的妻子、朋友还是路不相识的 陌生人。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科尔伯格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
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
名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
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就其“结构”特 征而言,会出现以下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
要求的并不是形式的平等,而是实质的平等,对话
共同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者赞赏。它能够是愉快
的、严肃的、逻辑的、有想象力的以及过程性的,
但它总是始于对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的探讨。学校
应当是各种价值观和信仰能够得到批判性地、或者
是赞赏性地审视的场所。
3、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
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师生关怀关系中,
水平I——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水平Ⅱ——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水平Ⅲ——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
4、认可。诺丁斯认为,教师不断对学
生做出的反应是学生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
重要影响源,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
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将一
种主观的期望强加给学生。唯其如此,学
生才能产生自豪感,才能形成积极的道德
追求,这就是对学生的认可。
在诺丁斯之前,强调道德教育中情感
些价值观”和“怎样教这些价值观”;传
授正确的价值观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文明
之举,在社会普通忽视德育的情况下,学
校德育尤为重要,否则对良好品德的敌视
很快就会弥补道德教育的真空。
阿兰认为这一界定涵括了这样三个关
键的、也一直为品德教育的倡导者们所一
再强调的品德教育的特性与内涵:第一,
品德教育强调直接或正面的价值影响,而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
一、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服 从以免受到惩罚)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课堂PPT)
道德两难故事法经典个案 (海因兹偷药)
•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 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 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 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 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 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 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 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说应该?为什么说 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师应当特别留
意“价值指示器”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存
在,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使价
值观念得以澄清,并以促进他们价值观念
的形成。
22
第四节 关怀理论
•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 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 学家、德育学家尼尔·诺丁斯。她于20世纪 80年代开始提出的“关怀理论”受到了德 育学界的广泛关注。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1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 第二节 科尔伯格 •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 第四节 关怀理论 • 第五节 品德教育
2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 主要内容与特征呵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最主 要的方面。
•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 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 阅读教材,找出你最欣赏的苏霍姆林斯基 的话语。
3
•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贡 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 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
檀传宝《德育原理》
• “守一”,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德育即 道德教育。至于思想、政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与道德教育加以概括,可以 称之为“社会性教育”。如果一定要称之为“大德育”则:1“大”要大得有 边界、有标准;2应该承认“大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道德教育。
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
• “内化理论”,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 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品质的过程。
• “内化”理论比只讲外在的“转化” 理论更趋合理。但是“内化理论” 仍然是主张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内化。所以,“内化理论”仍然 “转化理论”的改良形式,并没有突破转化理论本身对德育对象考 虑不够的根本缺陷。
• 综合考虑以上关于德育内涵与德育过程的讨论,德育的定义应为:德 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 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 简而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
•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 发展性和革命性等。教育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内涵应当是教育民主化和 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
• 过于广泛的德能界定易有的弊端: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 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在理论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 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 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 误判而误诊。
• 用“道德教育=德育”的概念界定去排斥思想、政治、法制、心理教育的做法 肯定是错误的。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结论
课程是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或 者学校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关于课程的主要结构(《课程学》廖哲勋) (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 (2)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 (3)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三)现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1、自由、同等、博爱等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 内容。
2、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需要,道德教育中 出现了对自强、诚心、效率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 强调。
3、德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尊重道德学习主体 性的努力。
除了历史因素外,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德育内容的 不同:
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东方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 态度,西方民族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一)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是:
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 教育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 勇敢、勤劳、复仇等等道德法则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
2、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 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
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 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 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是
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商鞅的
杀死老百姓的例子。)
2、古代德育内容具有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上流社会看为温文尔雅,下层社会价值观念,我们 这个《论语》中间孔子:小人,樊迟问孔子如何种田? 孔子说,我不会。)
3、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的色彩。 (强调教条)
(一)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哪些道德教育内容是可教授的,哪些不 是,是德育内容必须考虑的问题。道德 教育不等同于道德认知的教育,应加强 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五章-德育目
美国人则往往强调要培养学生有民主精神, 敢于开拓,以做美国人为自豪等品质。
这种德育目的的区别很大程度上缘于两种文 化传统的区别。就是说,德意志是一个传统 与文化积累较为厚重的民族,其德育目的精 神的含量也较高;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 实用主义盛行,所以德育目的具有更多的实 用主义色彩。
有的分类是从德育途径角度划分,如将德育 目标划分为教学中的德育目标、社会活动中 的德育目标、劳动中的德育目标、课外活动 中的德育目标等。
也有从品德心理的角度进行的分类,如将德 育目标划分为道德认知的目标、道德情感目
标、道德意志目标和道德行为目标等。
二、我国的德育目的
(一)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德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 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德育目的需要考虑不同学龄段教育对象 的共同于特殊的道德发展规律
(二)德育目的的具体化
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实际上就是由德育目的落 实为德育目标,并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化、
序列化—也就是实现目标分类的过程。
德育目的的具体化的首要任务是要实现由德 育目的向德育目标的转化。这是一个将德育 目的层次化的过程。具体说就是由反映教育 的一般本质和社会对教育的总需求的德育 (总)目的向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品德培养 目标过渡。
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低下,不允许 全体社会成员都接受学校教育,教育与受教育的权利 都控制在极少数统治阶级的手中。同时,由于社会生 产的科技含量水平较低,劳动者也无须经过学校教育 的专门培训。古代学校德育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培 养有一定品德素养的统治者——神职人员和政治、军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第六章 德育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第二节 德育的学科课程 第三节 德育的活动课程 第四节 德育与隐性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一、课程概念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
一、课程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称:课程即课业 及其进程。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9种定义 课程论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 斯宾塞(实用的科学知识) 杜威(活动课程) (199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
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 这一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于1993年和1995年由 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和 《中学德育大纲上》。 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第一,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第二, 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 足够重视。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1 吃穿住话古今(一)
1 蔚蓝色的地球
2 吃穿住话古今(二)
2 我们的地球村
3 火焰中的文化:陶
与青铜
3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
们
4 汉字和书的故事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 站立起来的中
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国人
2 社会文明大家谈
❖ 如果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开设,它的主 要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内容:道德规范,基础道德、公民道德, 信阳道德
方式:直接讲授易导致强制灌输,常用讨 论、角色扮演等,现在多采用折中主义 观点
❖ 德育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课程相比,其
特点何在(184页)
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方面 2、在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方面 3、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方面 4、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方面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
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 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
3、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必须有 专门的教师,但真正合格的道德教育课 的教师很难找到。
赞成开设的理由
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 内容、教育程序,应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 科来对待。
2、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只能被看作是德育课 程设置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而不应成为 理由。
3、如果不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学科开设, 道德教育可能成为一种“边缘性”学科。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特别是对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视
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回纳为以下四个层面:文 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回到 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上去,如生产力、 生产关系、科技发展、人口流动等。但 社会因素对德育内容的影响实际上通过 教育自身的因素为中介作用的,影响学 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195页)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处理问题 1、德育内容的科学性问题 2、课程内容的安排问题
(二)教材内容稳定性问题 “思想政治课双轨制”
(三)课程结构与设计的问题 1、螺旋式课程问题 2、综合课程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我上学了 我的家人与 我在集体 我生活的
最新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教学讲义PPT
第二节、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
三种社会形态: 1、人的依赖关系 2、人的独立性 3、人的自由个性
(一)习俗性的德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产生以前,原始社会中 存在的德育形态。 1、全民性——人人参与 2、生活性——融于劳动、生活之中 3、习俗性——以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
(二) 古代学校德育
1、含义——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 育。 2、特点: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
(四)“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守一: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 望多: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等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德育过程的理解 1、转化说
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 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 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头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
德育到底是什么?自由与快乐 、尊重与 平等、宽容与包含、风度与气质、批判与反 思……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为何变得那么稀 少?我们是否可以在研究德育的概念中寻找 久违的常识?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发展进程 三、德育理论的主要形态及主要议题
(二)德育包括些什么
西方: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与宗教 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 狭义:指道德教育 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 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
(三)德育概念的 “泛化” 原因:
1、传统思想的影响 ——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 ——大学之道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PPT课件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
化影响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 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
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去开设
观点一:肯定 “白板说” 观点二:否定 价值相对
观点三:折衷(理论上合理,实践上必要)
-
21
反对开设的理由
1、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容易导 致道德灌输,忽视道德情感、行为能力 等的培养。
2、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就会 出现与一般课程概念相抵触的东西,如 道德教育课的成绩很难评定。
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 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
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 -
3
(二)古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是
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商鞅的
杀死老百姓的例子。)
2、古代德育内容具有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上流社会看为温文尔雅,下层社会价值观念,我们 这个《论语》中间孔子:小人,樊迟问孔子如何种田? 孔子说,我不会。)
-
6
但德育内容在发展上仍然有一些趋同:
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道德教育的全球性与民族性问题,加强对民族性的强 调。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特别是对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视
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回纳为以下四个层面:文 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
7
除了历史因素外,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德育内容的 不同:
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东方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 态度,西方民族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德育原理_檀传宝第四章_德育的对象1
• (三)他律和自律是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基 本类型,从他律到自律代表了道德发展的基本规 律 • 皮亚杰从游戏实践和游戏意识两个方面着手对儿 童打弹子游戏的规则进行了研究。发现他律和自 律是儿童道德发展进程中的两种基本类型。 • 皮亚杰借助故事和谈话对儿童“公正”观念的发 展进行了研究,发现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 他律过渡到自律的规律。 • 他认为,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经历了服从、平等 和公道三个阶段。
14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它的 主要观点是,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 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 化去习得道德行为。环境、社会文化、成人 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
15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以皮亚杰、科尔伯格为代表。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上有两大贡献,一是 智力发展阶段论,二是道德发展阶段论。皮 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决定着儿童道德发 展的水平,智慧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二、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 (一)发展道德思维,提高道德认识 • (二)利用并发展儿童的道德情感 • 情感的发展在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皮亚杰认为:“情感构成行为模式的动力状 态,而行为模式的认识方面则单独与结构 有关,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便是理智的)不 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27
第二水平:习俗水平
• 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始。 • 此阶段判断是非注意家庭与社会期望。此水平又 分两个阶段。 • 第3阶段:好孩子的取向 • 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扬的行为。 • 十分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 第4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 • 注意中心是权威或规则。 • 所谓正确即指完成个人职责、尊重权威和维护社 会的秩序。
德育原理课后题及答案檀传宝
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综合考虑关于德育内涵和德育过程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妨这样给德育下定义:德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2.试评价以下概念定义的合理性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妥.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遭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3. 如何理解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中国德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应当是什么?1)古代德育: 所谓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具有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2)现代德育: 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有相对应,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
所谓德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基本完成的任务。
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有四条:学校德育的民主化;第二,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第三,学校德育的科学化;第四。
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3)努力方向:德育的民主化和科学性的增强4.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4)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
5)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思考。
它主要反映人们对德育的应然与必需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选择,是德育力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6) 德育论则是-一个与德育经验、德育思想相对的范畴。
德育论原本是作为教育学、伦理学的组成部分存在的。
与作为前德育理论存在的德育思想相比,它具有一定的专门性、系统性。
后随着无所不包的教育学形态转变为教育学学科群,德育论也独立为德育学。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PPT课件
-
11
(四)偶发因素
除了一些常规的德育内容外,在学校德 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道德 教育内容的安排,如社会巨变、家庭破 裂、父母离异、个人变故等,学校德育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
-
12
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 这一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于1993年和1995年由 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和 《中学德育大纲上》。 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第一,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第二, 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 足够重视。
43
九年级全册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
不言代价与回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
9
(二)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德育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直接服务于 德育目的、目标的实现。德育目标有一 个层次化、序列化的过程,德育内容的 安排也有相应的层次化、序列化过程。
-
10
(三)德育过程观
德育过程观对德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德育内容的处理方式上。假如把德育 过程当作价值的灌输则导致德育教条的 呈现形式,假如把德育过程当作价值引 导的过程,德育内容就是价值学习的材 料、是价值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回到 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上去,如生产力、 生产关系、科技发展、人口流动等。但 社会因素对德育内容的影响实际上通过 教育自身的因素为中介作用的,影响学 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使价
值观念得以澄清,并以促进他们价值观念
的形成。
第四节 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
派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
哲学家、德育学家尼尔·诺丁斯。她于20世
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关怀理论”受到了
德育学界的广泛关注。
诺丁斯特别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
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以关怀(caring)为核心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
过程必需的七个步骤 :
1.自由地选择。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4.赞同与珍视。
5.确认。Βιβλιοθήκη 6.根据选择行动。7.重复。
上述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涉及的主要是 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珍视、行动。
选择:
1.自由地选择。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的认识而提出的“道
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新苏格拉底法”)和
“公正团体法”(“新柏拉图法”)等。
道德两难故事法经典个案 (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 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 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 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 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 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 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 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 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 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说应该?为什 么说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
一、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服 从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海因兹 为妻子偷药符合他的自身利益,药剂师赚钱也 符合自己的自身利益。(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 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符 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章节目录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节 科尔伯格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第四节 关怀理论 第五节 品德教育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
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呵以概括为以下几
个最主要的方面。
首先,和许多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家 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 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 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水平I——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水平Ⅱ——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水平Ⅲ——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道德教育方面的贡献则是基于对儿童、
来组织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视情感因素
的杰出代表。
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
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
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
的基本需要。诺丁斯认为关怀不仅是一种
美德,更是一种关系,它的维持和巩固既
需要关怀方对关怀对象的需要做出反应,
也需要关怀对象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
为。这样关怀双方在关怀关系中就是平等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是可 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的)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认 识到除法律之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 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因此,海因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 管这个人是他的妻子、朋友还是路不相识的 陌生人。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
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德育理论。 价值澄
清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
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
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
去。也就是说,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
务在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
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珍视:
4.赞同与珍视。
5.确认。
行动:
6.根据选择行动。
7.重复。
价值澄清理论把指向价值但尚未达到
价值水准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价值指示
器”,是潜在的价值,也就是澄清过程的
内容与主体。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师应当特别留
意“价值指示器”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存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习俗水平
二、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开始较 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为自己塑一个 社会赞同的形象)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阶段。(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海 因兹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 社会就会发生混乱。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
三、后习俗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贡 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 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三个特征就 是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对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不断成长 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的主 要贡献在于他在教育实践中提供了许多有 效的“活动”模式。这些活动模式有观察、 阅读、劳动、奉献等。
第二节 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 学家,也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 认知主义流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科尔伯格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
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
名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
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就其“结构”特 征而言,会出现以下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育。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念是经
验的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
值(观),价值本身没有真伪与对错。价值的
形成与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
教育者不能也无法向儿童传授和灌输任何
价值观。
尽管价值是相对的,是不能被传授和灌
输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还是有能力也 有义务帮助儿童形成他自己的价值,也就 是应该教会儿童价值澄清的过程。